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名字配对

农历四月十五(农历四月十五日是什么日子)

时间:2023-10-16 05:46:01 作者:龙行天下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七月十五:盂兰盆会、佛欢喜日、僧自恣时、报恩节

目连启教 世尊宣扬

钵和罗饭利存亡 脱苦往西方

妙乐无疆 孝行永流芳

“盂兰”二字是梵语,译曰倒悬,也就是被倒挂着的意思,用以形容三恶道众生(地狱、饿鬼、畜生)的苦厄之状。“盆”是盛载食物的容器,泛指一切盘、碗、桶等清净容器。盂兰(倒悬)是所救,盆是能救,能所合在一起叫盂兰盆,就是救倒悬盆的意思。也就是说,用这盆器盛着各种珍贵百味美食,恭敬奉献佛僧,承仗三宝不思议力以解众生倒悬之苦。

肈启因缘-目连救母

《佛说盂兰盆经》记载:目犍连尊者证得六种神通后,想报答父母的养育深恩,遂他用天眼观察世界,却看见母亲因造恶业而堕落饿鬼道中,百千岁中得不到一口饮食,口吐火焰,倍受煎熬。尊者见此情景,悲痛万分,不忍母亲再受饥渴之苦,急忙就用自己之钵盛满白饭,运用神通送到饿鬼道中给母亲充饥。其母见了白饭,迫不及待地伸出双手接过盛满白饭的钵。刚要开口吃时,突然由她口中喷出火焰,整钵的白饭都变成焦炭,无法食用。

目犍连尊者虽然在佛弟子中神通第一,但他用尽办法,始终无法救度罪根深结的母亲,于是赶紧祈求世尊设法救拔。佛陀对目犍连尊者说:“娑婆众生积恶造业,罪根深重,若无大福德因缘之力可依仗,确实是无法救离她脱出苦报的。你应当于七月十五日,虔诚广设种种供物饮食,恭敬奉献佛僧,承仗三宝威德福力,拔济母亲脱离饿鬼道中饥渴之苦。”目犍连尊者于是依佛陀所教的方法,于七月十五日那天预备种种饮食,盛于盆器之中,虔诚恭敬地奉佛献僧。以此功德,仰仗十方大德僧的慈愿力、威神力加庇,终于救度出饿鬼道中的母亲。当时佛陀也由于这个因缘,讲了一部《盂兰盆经》。从此,每年七月十五日,就成为盂兰盆节了。

七月十五-解夏自恣

佛世时的印度,每逢夏日雨季来临,地面上就有很多昆虫,外出托钵会踩死很多昆虫。因此佛陀就制定了结夏安居的制度:农历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这段时间,所有僧侣皆不外出,只在山林间打坐经行,专心修持。

农历七月十五是大众结夏安居九十日护持戒法、精进修行的圆满之日。三个月的精进用功,到七月十五日解夏这一天,大家集于一堂,在自我反思的同时,任由同住大众检举自己行为的过失,若有犯戒则要在大众中发露忏悔而得戒体清净,这便是僧自恣日。十方诸佛见到僧众通过安居精进,发露忏悔,更有人通过三个月的专心修持圆满证得圣果,成为众生福田,大畅佛的本怀,因而心生欢喜,故这一天又被称为佛欢喜日。因此,农历七月十五是非常殊胜的日子,施主于此时供养佛陀和通过供养自恣戒体清净、甚至已证圣果的众僧,以此功德回向累世父母,不仅现世父母消灾延寿,七世父母也能脱离恶道。

盂兰盆会-千载相承

早在佛陀时代,印度就有兴办盂兰盆会的活动。《大盆净土经》记载,当年印度的频婆娑罗王、须达长者和茉莉夫人等,为求灭除七世父母的罪业,都曾经依照《盂兰盆经》造五百金盆供养佛和僧众。

而在中国,《佛说盂兰盆经》在西晋时由竺法护法师译出后,因强调藉由供养十方自恣僧以报答双亲养育之恩,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思想,与中国崇尚的孝道精神十分契合,遂被历代提倡而盛行不衰。

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崇信佛法,有感于“目连救母”的故事而设坛供僧。《佛祖统纪》记载,大同四年(538),梁武帝在同泰寺设盂兰盆会供养众僧。这应该是现存记载中首次由官方举办的盂兰盆会。

隋唐之时社会安定繁荣,盂兰盆会也成为了一场上至帝王下至贩夫走卒全民参与的盛大节日。唐代每逢七月十五日,皇室会向寺院敬献盂兰盆供,并由官府斥巨资操办盂兰盆会。是日,威严浩大的皇家仪仗队穿城而过,上至帝王下至平民争相献盆供养僧伽,整个都城张灯结彩,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宋代以后,除了在各寺院供佛斋僧,节日期间人们还会祭祀祖先、超度宗亲亡灵,并且上演以目连救母内容为主的各种杂剧。

现在每逢盂兰盆节,汉传佛教寺院多用香、花、灯、水果、素食等供佛与僧,同时通过水陆、普佛、焰口、诵经、礼忏、放生等方式,举办冥阳两利的盂兰盆会。

当代意义-孝亲报恩

由于盂兰盆节蕴含着佛教浓厚的孝亲报恩思想,因此这天又被称为佛教的“报恩节”。佛在《佛说父母恩难报经》中曾说:父母于子有大增益,乳哺长养,随时将育,四大得成。右肩负父、左肩负母,经历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无有怨心于父母,此子犹不足报父母恩。佛教以孝为本,为佛弟子,孝亲报恩也最吉祥的事情之一。世之尽孝,无外乎强调养其身体,晨昏省定,敬听顺承。而佛门之孝则不止于此,不仅要对父母尽世间法的孝顺,还要使父母不堕三途,永出苦轮,更进一步地还须念及过去多生累劫的父母,通过供养三宝和如法修行以期救拔。如莲池大师所著《缁门崇行录》云:“生养死葬,小孝也;生俾底豫,死俾流芳,大孝也;生导其正信,死荐其灵神,大孝之大孝也,目犍连以之。”因此,佛法不仅强调孝亲报恩,而且佛法中的孝是超出一般世间孝道的究竟圆满之孝,《盂兰盆经》和盂兰盆节正是这究竟圆满之孝的具体表现。

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若一切佛弟子,应常奉持是法。

——《佛说盂兰盆经》

来源:灵隐寺

农历二月十五是什么日子?有何民俗禁忌和说法?

农历二月十五,又称二月半,是正月十五之后,新春的第二个月圆之夜,有好事成双之意。

关于农历二月十五的民俗和禁忌也有很多说法,列举如下:

一、佛涅槃日

传说,农历二月十五,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涅盘日,简称佛涅盘日,又称“佛灭日”、“大恶之日”。

相传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净饭王的太子。关于其出生时间多有争议,一般认为其与春秋时期的孔子时期接近,传说其29岁(一说是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出家修行。

释迦牟尼,是梵语 Sakyamuni 的音译,其中释迦是古印度部落的名称,意思是“能“;“牟尼“可译作“文”,是佛教徒对其尊称,含有“仁,儒,寂默,忍”等义。

佛教自东汉传至我国,释迦牟尼为佛教徒崇拜,关于其一生的重要时间节点,主要有:

1、四月初八,佛诞日,又称浴佛节;

2、二月初八日:释迦牟尼佛出家日;

3、腊月初八日: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4、二月十五日:释迦牟尼佛涅槃日。

二、老子生日

老子叫李名耳、字聃,又称老聃,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又称《道德经》)作者,传说其诞生于西周末武丁朝庚辰二月二十五日卯时,生而毛发皆白,人称老子。

老子思想与黄帝思想并称,由庄子传承,世称“黄老之学”,与儒家、后人佛家思想共同构成传统“儒释道”思想文化的核心。

东汉道教兴起,老子被尊称为“太上老君”,道教认为老子一气化三清,分别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东汉桓帝“神化”老子,在宫中设立了黄老、浮屠之祠,将佛教与道教教主共同祭祀。

到了唐代,李渊出于统治的需要,极力推广、神化老子。唐高宗时,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

唐玄宗开元年间,将老子诞辰二月十五定为“玄元节”,天宝年间,将这天定为全国性的法定节假日。

三、花朝节

“花朝节”,即百花生日,俗称“花神节”,有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二月十五、二月二十五等四个不同的节庆时间。

花朝节,与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立夏、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冬至,并称为民间岁时八节。

“花朝节”在阳春二月,春意盎然,正是踏青好时节,日期又因地区而异。

春秋时期的《陶朱公书》说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如果这一天天晴无雨,那么这一年就会百花盛开,五谷丰登。

晋代的周处在《风土记》中说,浙江当地的老百姓,每年以春天正中间的二月十五作为花朝节。

因为地域温差,气候不同,到清代,北方一般以二月十五日为花晨,南方以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

仲春“花朝”,仲秋“赏月”,春花秋月的节庆习俗由此而生。

四、当日风俗

二月十五日,信徒祭祀教主是自然之事,而民俗更富有生活气息,此日前后的习俗多与“春花”有关,如插花布置,种花种盆景,行插花进酒,做百花饼,蒸花糕,赏红,挑菜(挖野菜)等。

春到花朝染碧丛,枝梢剪彩袅东风。蒸霞五色飞晴坞,画阁开尊助赏红。

彭大翼的《山堂肆考》记载:

武则天爱花,且有个怪癖,每年都要在二月十五“花朝节”这天游览上林苑,让宫女采集百花,和糯米一起捣碎,制成百花糕,赏赐群臣。这种花糕既有鲜花的馥郁,又有谷物的芬芳,所以很受群臣的喜爱,流传民间,就成为春日的美食了。

(作者:张宏峰 中国民俗学会会员 山东省民俗学会会员)

「今日各地历史习俗」农历四月十五,都有哪些传统风俗呢?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很多的民间传统习俗广为流传,迄今仍被保留着。今天是6月2日,星期五(农历四月十五),各地都有哪些传统节日习俗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农历四月十五是卫塞节,也是佛诞日。据记载,佛陀在5月的一个月圆之日出生,35年后又在5月的某月圆之日于菩提树下悟道。因此,佛教徒会将每年的农历四月的第一个月圆日定为卫塞节,以纪念佛陀的诞生、成道与逝世。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进行各种佛教活动,如念经、布施、供奉佛像等,以表达对佛陀的敬仰和感恩之情。

此外,农历四月十五日也是道教的钟离帝君圣诞日。钟离帝君是道教八仙之一,传说中的他出身贵族,但因为兵败而逃亡,最终在终南山遇仙人点化而得道成仙。道教信徒将他的生日定为农历四月十五日,并举行庆祝活动,如祈福、做法事等。

总的来说,农历四月十五日是一个具有佛教和道教色彩的重要节日,人们会在这个节日里进行各种宗教活动和庆祝活动,以纪念佛陀的诞生和成道,以及钟离帝君的得道成仙。

不同地区的习俗也许会有所不同,但它们有其美好的寓意,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待。您的家乡都有什么传统习俗呢?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守望食安每日为您整理传统习俗

欢迎大家关注、欢迎点赞和评论

谢谢观看!

关注守望食安,您会得到最新原创资讯!为家人的健康,欢迎您评论转发朋友圈!

农历三月十五,泰山老奶奶和财神爷的生日,庇佑众生,财源广进

神话传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从上古时期开始,人们就对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产生了畏惧之心,进而将这些无法理解的未知领域通过神话故事表现出来。我国的神话传说大体上可分为上古神话、宗教神话、民间神话和文学神话等四大种类。

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这一天,在民间尤其是北方地区是个非常重要的日子,因为它不但是泰山老奶奶的生日,也是财神爷的生日。那么二位神仙都有什么来历呢?本期就跟大家简单聊聊。

北元君南妈祖

泰山老奶奶,即道教女神碧霞元君,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间有“北元君南妈祖”的说法,“南妈祖”即海神妈祖,而“北元君”则是泰山奶奶碧霞元君。其实泰山老奶奶生日有三月十五、四月初八、四月十八日等不同的说法,不过民间把农历三月十五这一天认为是她的生日。

据《玉女传》记载:“泰山玉女者,天仙神女也。黄帝时始见,汉明帝时再见焉。”又有“汉明帝时,西牛国孙宁府奉符县善士石守道妻妻金氏,中元七年甲子四月十八曰子时生女,名玉叶。”这里简单介绍了碧霞元君的来历,并且生日为四月十八曰,甚至历代帝王也会在这一天派大臣去泰山祭祀碧霞元君,比如“自乾隆二十四年以来,每遇四月十八日,遣内大臣香帛进谒为常,延至清代中叶。”

不过四月十八日带有皇家色彩,当天官府还会下令封山,老百姓无缘去祭祀泰山老奶奶,于是人们就选择了三月十五这一天上山。“夜深号佛买长香,上下林峦列炬光。将到红门声更沸,东西路合岱宗坊。”三月十五这一天,四面八方的香客纷纷登上泰山,到碧霞祠敬香叩拜,久而久之,三月十五就成为了老百姓心中碧霞元君的生日。

碧霞元君的信仰来源于泰山,泰山乃五岳之尊,位于东方,是日出之地,也是万物发祥之地。根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载:“泰山者,乃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帝之孙,神灵之府也。”碧霞元君的形象多为“云肩羽衣,锦绣霞裙,登云珠履,百宝翠冠,手持如意。”同时,泰山老奶奶具有“庇佑众生,灵应九州”以及“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的神职。泰山奶奶神通广大,慈悲为怀,有求必应,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赏善罚恶,至公至正

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同样也是财神爷赵公明的生日。财神是道教中掌管天下财源和禄库的神仙,财神信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寄托着安居乐业、大吉大利的美好心愿。其实我们平时所说的财神爷并非只有一位,而是有很多,除了赵公明之外,还有关公、李诡祖、范蠡等等,尤其是李诡祖,他的形象为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面带笑容,一手拿着“如意”,一手拿着“元宝”,可以说是民间最为流行的一位财神爷了。

赵公明的形象为胯骑黑虎、一手持有金元宝、一手持铁鞭,黑面虬髯,他除了财神爷这个身份之外,还是一位护法神和瘟神。关于赵公明的来历,《搜神记》有记载,赵公明,姓赵名朗,一名昶,字公明,终南山人。当时恰逢乱世,于是赵公明归隐山林修行,最终功德圆满飞升仙界,被玉皇大帝敕封为神霄副帅。张道陵天师在鹤鸣山修道炼丹时,常常有山精邪怪前来侵扰,于是玉皇大帝敕封赵公明为“正一玄坛元帅”,敕命他为张天师守护丹炉,因其身跨黑虎,故又称“黑虎玄坛”。张天师得道飞升之后,赵公明元帅继续担负着降魔卫道的责任,留在了山中。

在典籍《三教搜神大全》里,记载着赵公明“至如讼冤伸抑,公能使之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公能使之获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因此赵公明具有财神爷的神职,同时在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里,姜子牙敕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率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和利市仙官等,统管人世间一切金银财宝。随着民间小说的流行,赵公明的财神形象也更加的圆满,成为了老百姓心中那位“赏善罚恶,至公至正”的财神爷。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