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手相命理

侯姓是不是贵族(侯姓是不是贵族姓氏)

时间:2023-10-10 00:32:47 作者:流水随风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寻根问祖——百家姓之“侯”姓

侯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七十位姓氏,在中原和华北地区有一定的优势。当今侯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3%,总人口大约在401万。

侯的名义

侯,本义是靶。侯的古字为矦,甲骨文和金文中的矦字,像一支箭向箭靶射去之形。在古代,春季到来之际,王宫或贵族们的宴席上必须有的一道程序,射箭比武,侯,就是这场合中的野兽的代用物箭靶。箭靶一般用兽皮所作,后来改用布,今天一般都用纸了。上古时期,弓矢和射箭是氏族生存和发展所需的最常规武器和基本技能,因此,力强且善射者往往被推为首领。这种善于用弓矢和制作箭靶的氏族称为侯部落,他们是以侯为氏族原始图腾和族徽,侯人所在之地称为侯地,建起了城围的侯地称为侯邑,最终发展为国。

在古代,弓矢是长期的常规武器,所以非常重视射箭的技能和命中率,射箭中靶,亦称中侯,就被称为善射,故称善射者为“侯”。侯,自然成为十分吉祥的字,含有瑞祥和美好之义,为人们所崇拜。后来,侯被选为爵位中的第二位名称,也被用来对达官贵人或者士大夫之间的尊称,最终被用作姓,这是侯字最高的升华。

侯姓起源

侯姓的起源与演变主要有三:

一、出自仓颉

据说世上第一位有名望的史官是黄帝的史官仓颉,是中国文字的发明者,也称苍颉、史仓,又称史皇氏,原姓侯冈。侯冈氏族居住于陕西泾阳一带,经历尧舜夏商周,子孙分散,其后裔中有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夷门氏、仓颉氏等。其中一支侯氏移到华阳,今陕西洋县北,春秋时东移到侯氏,今河南偃师东南的缑氏镇。这支侯姓的历史至少有4000年。

二、出自姒姓

禹出自夏后氏族,姒姓,建立了夏朝。其后裔中有封于侯,因以为氏。此侯国之故地或在春秋时的侯氏之地,今河南偃师东南的缑氏镇,侯国应是夏商时小国。夏末国君桀有臣侯侈(一作哆),可证侯国在夏朝的存在。姒姓侯氏的历史至少有3600年。

三、出自姬姓

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其弟姬友于南郑,在今陕西华县东,史称郑桓公。郑桓公之后为郑武公,在东郑即位,建立了郑,都新郑,即今河南新郑。郑武公之后为郑庄公,庄公之弟叔段谋反,为庄公所伐,北渡黄河逃到共邑,今河南辉县,史称共叔段。共叔段死后,郑庄公赐共叔段之子共仲为侯氏。共仲后裔侯宣多为郑文公时重臣。这支姬姓侯姓有2700多年的历史。

另有一支姬姓侯氏。西周初,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史称唐叔虞,后改封晋侯,建都于唐,今山西翼城西。至春秋初期,晋昭侯分封叔父成师于曲沃,史称曲沃成师,曲沃越来越强大,造成了晋国的局面。又经历晋孝侯、鄂侯、哀侯、小子,到晋缗侯,于公元前678年被同族的曲沃武公所灭,史称晋武公。晋缗侯一族出奔他乡,遂以爵号为氏。这支姬姓侯氏也有2600多年的历史。

外族基因融入

由于北方的战乱和外族进入中原,侯姓随其他的华北居民一起向南方和东南迁移。中原百姓中开始融入了大量的北方民族的血液,侯姓中也融入了鲜卑人的基因。南北朝北魏孝文帝定居中原,改鲜卑族胡古口引氏、侯奴氏、渴侯氏、古引氏、俟伏侯氏等氏族均为侯氏,其族遂成为汉族,尤以河南郡望最为著名。

侯姓分布

侯姓分布频率图

当代侯姓群体分布主要于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大约占侯姓总人口的34.9%,其次分布于山西、四川、安徽、辽宁、陕西、黑龙江、湖南、江苏,这八省的侯姓又集中了37.1%。河南居住了侯姓总人口的14%,为侯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以北部豫鲁冀地区为高比率侯姓区域,向四周逐渐递减的分布特征。

侯姓血型

侯姓血型分布图

侯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

O型占31.6%,A型占27.6%,B型占31.2%,AB型占9.6%。

侯姓名人

侯方域

侯方域(1618年—1655年),字朝宗,明朝归德府人,明末清初散文家,散文三大家之一、明末“四公子”之一、复社领袖。侯方域是明户部尚书侯恂之子,祖父及父辈都是东林党人,均因反对宦官专权而被黜。与冒襄、陈贞慧、方以智,合称明末“四公子”,与陈贞慧交情尤深。明朝灭亡后,侯方域流落江南,入清后参加科举,为时人所讥:“两朝应举侯公子,忍对桃花说李香。”晚年失悔此举。清顺治二年,28岁的侯方域回到归德府老家。由于不甘寂寞,积极为清朝镇压农民军出谋划策,为镇压清初最大的农民起义榆园军起义立下奇功。

侯恂

侯恂(1590年—1659年),字大真,号若谷。明万历丙辰年(1616)进士,授山西道御史。东林党人。天启年间因与阉党魏忠贤斗争,父子三人曾遭罢官。崇祯元年(1628)再次启用任河南道御史。次年任太仆少卿。崇祯三年(1630)任兵部右侍郎督治昌平。崇祯六年(1633)任户部尚书。崇祯十五年(1642)在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破开封后,以按兵不救之罪遭陷害入狱。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谢绝任官,归家隐居。任上为官清廉,不附会权奸,屡遭陷害,两次入狱,仕途坎坷。

侯德榜

侯德榜(1890年—1974年),名启荣,字致本,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碱业的权威。20世纪20年代,突破氨碱法制碱技术的奥秘,主持建成亚洲第一座纯碱厂;30年代,领导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兼产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铵的联合企业;40—50年代,又发明了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新工艺,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氢铵化肥新工艺;并使之在60年代实现了工业化和大面积推广。1926年,中国“红三角”牌纯碱入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章。侯德榜积极传播交流科学技术,培育了很多科技人才,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化学工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侯姓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侯姓的郡望主要有上谷、丹徒、河南等。侯姓有上谷、却币、救赵等堂号。“却币”和“救赵”堂号均典出战国,当时秦攻赵时,赵向魏国信陵君求救。信陵君没有兵符,无法发兵,拿着金币问侯嬴计策。侯嬴是位71岁的看城门小卒,家境一贫如洗,但他决不受金币。他给信陵君出一计,派如姬去偷兵符,请勇士朱亥击杀不愿出兵的魏将晋鄙,信陵君因此获得了兵马,最后终于打败了秦国救了赵国。

侯姓的重要楹联有四副:

蜺龙节度;巨鹿经生。

蜺龙节度;松鹤仙郎。

窃符救赵;奏制封侯。

桐叶提诗,缘谐名士;桃花薄命,血溅香君。

贵姓何来?谈姓氏来源的主要途径

姓氏是人们血统渊源的标志,是人们寻根问祖的依据。中国人对自己的血统特别看重,从而导致关于姓氏的学问很早就诞生了。传统姓氏学以记载,叙述,疏理,追溯各种姓氏的来龙去脉为主要宗旨。

《世本》是我国第一部姓氏学专著,该书已亡佚。今尚存于世的有班固《白虎通》,东汉王符《潜夫论》,东汉末应劭《风俗通义》,宋郑樵《通志氏族略》。

在这些著作中把姓氏的来源分为九类或三十二类,现代学者又综为三大类:以地为氏,以祖为氏,以事为氏。下面分别说明之。

一,以地为氏

《左传隐公八年》“胙之土而命之氏”,表明只有占有领地的贵族才有资格命氏。

黄帝炎帝均为少典氏女之子,黄帝居姬水,为姬氏,炎帝居姜水,为姜氏。黄帝后迁于轩辕之丘,又号轩辕氏。

《史记五帝本纪》载,尧嫁两女为舜之妻,两女居妫水,为妫氏。

据《左传》,周为姬姓,周文王之子季载封于冉,为冉氏;文王另一子封于毕,为毕氏。周成王子臻封于单邑,为单氏。周昭王子采邑于翁,为翁氏。夏人后代采邑于鲍,为鲍氏。梁文王之子采邑于卜梁,为卜梁氏。楚武王之子瑕采邑于屈,为屈氏,屈原即为其后裔。晋国公侯靖侯采邑于羊舌,为羊舌氏。

以地为氏的另一种情况是以居住地为氏。齐国有姓东郭,西郭,南郭,北郭的。东郭先生和狼,南郭先生滥竽充数,他们很可能都是齐国人。郑国有东里氏,西门氏,而为河神娶妇的西门豹则是魏国人。齐国还有东闾氏,鲁国有东门氏。他们都是以地名为家族的标志。

以地为氏的还有以国名为氏的。周公姬旦之子伯禽封于鲁国为鲁氏。鲁氏名人有战国义士鲁仲连,三国时吴国名臣鲁肃。周武王弟叔铎封于曹国为曹氏,即为曹操老祖宗。舜的后代胡公满被封于陈为陈氏,陈氏现代已成为中华的一个大姓。以国为氏的尚有管,蔡,卫,焦,祝,杞,吕,薛,雷,戈,杨,魏,韩等。

据郑樵《通志氏族志》,华夏姓氏中以地为氏的共有500多个。

二,以祖为氏

以始封祖的字号或谥号为族氏,既纪念其功德,又心炫耀自身光荣和悠久历史。

白姓。一支出于姬姓,是秦国名将白乙丙之后。春秋时虞国人百里奚为秦相,百里奚生子孟明视,孟明视生子白乙丙。秦名将白起即是此支后人。白姓另一支出于楚人熊胜,他被封于白邑,人称白公胜,后人以白为姓。

高姓。源于姜姓,春秋时齐公文有子名公子高。齐桓酬其子傒之功,赐其姓高。

张姓。出于春秋时晋大夫解张,解张名侯,字张。因战功,后人以其字为姓。张姓如今是中华大姓之一。

游姓。春秋时郑穆公之子公子偃,字子游,后人以其字为姓。

秦穆公大将孟明视,字明,后人为明氏。

秦公子鍼,字伯车,后人为车氏。

宋文公儿子子灵,后人为灵氏。

郑穆公儿子子然,后人为然氏。

鲁国公子昭伯,字之言,后人为言氏。

郑武公小儿子共叔段,后人为段氏。

源于先人名或字的姓氏还有西乞,公孟,公施,公析,端木,包,帛,员,羽,皇等,据郑樵统计,共达500多个。

因先人谥号得姓的有文,康,惠,桓,丁,安国,庄,穆,慕,成,戴等等。

以祖为氏还有以祖宗的爵位和官职为姓氏的,据《左传》所载,就有公子,公孙,公父,公孟,公仲,公叔,公西,公夏,公明,公玉,公若,公乘,公山,公冉,公石,公干,公正,公旂,公为等,这些复姓后来一般都简化为“公”。

侯姓源于侯爵,如夏侯姓本出于姒姓,周武王封夏禹后人于杞,后杞为楚所灭,后人逃至鲁,鲁命其爵号为夏侯。后代为夏侯氏。侯氏还有一支是仓颉后裔。仓颉本姓侯罔氏,后人以侯为姓。

以祖宗官职为姓氏的有近100个。如司马,司徒,司空,司寇,行,尉,上官,籍,山,充,羊,钱,仆,云,史,席,师,宰,少正,少宰,将军等。

三,以事为氏

在古代,不仅贵族官职可世袭,平民的职业,技艺也可世袭。世袭的职业也就成了家族的标志,进而转化为姓氏了。

据《考工记》,有筑氏,冶氏,桃氏,凫氏,韦氏,钟氏等几十种。

豢龙氏。御龙氏。夏代有专为夏后氏驯养龙,驾龙车的人,即豢龙氏,御龙氏。

陶姓。一支源于帝尧,他本是制陶的人,帝尧居唐,曰陶唐氏。这有点像我们称捏泥人的老张为“泥人张”。另一支源于帝舜,舜也善制陶,其后人虞思任周朝陶正,后人以陶为姓。

梓姓,梓人即木匠。

庖姓,庖即屠宰。《庄子》“庖丁宰牛。”

卜姓,起源于占卜的技艺。据《路史》,晋有卜偃,秦有卜徒父,鲁有卜楚丘。

以职为姓氏的还有甄,盎,釜,轱,匠,弈,徒,巫等。

以职业,技艺为姓的多是平民,而非贵族。平民本无姓,只是统治者眼中的“群氓”,“小人”而已。现在人们用“百姓”指平民,其实,“百姓”的本义却指的是贵族。平民的职业用得久了,就逐渐演化成姓氏了。

以上介绍了姓氏来源的三大途径。中华现有姓氏,绝大部分都是通过这三个途径获得的。还有两种情况未包括在内:

1,封建帝王的赐姓;

2,古代少数民族取得汉姓。

下次再介绍吧!

「宗祠对联欣赏」之84:侯姓,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82位

侯姓,主要来源有五支:出自姬姓;黄帝时史官仓颉的子孙有以侯为氏者;出自姒姓;春秋时郑国共叔段之子共仲被庄公赐姓侯;以及由改姓而来或其他。侯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行第230位,在2005年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主持完,袁义达、钟蔚伦主编的《当代百家姓》里排名第77位。人口约占中国汉族人口的0.29%。尤以湖南、安徽、河北、辽宁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侯姓约占中国汉族侯姓人口的百分之48%。

姓氏起源

源流一

出自姬姓。以爵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中国历史上三千多年前的晋国,是周成王小弟唐叔虞的封国。而侯氏正是出自晋国的公族。春秋时期晋国的公族晋哀侯和他的弟弟被晋武公所杀,他们的子孙便迁居他国,而且以祖先的爵位为姓,是为侯姓。据《金乡长侯成碑》记载,春秋初期,郑庄公的弟弟叔段因谋反,为郑庄公所伐,先逃到鄢,又逃到共(今河南辉县),故又称共叔段。共叔段死后,郑庄公赐他的儿子共仲姓侯,从而又形成一支侯氏。

源流二

出自姒姓。据《姓氏考略》云:夏后氏的后裔有的被封于侯,子孙以地为氏,称为侯氏。

源流三

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侯奴氏、侯伏氏,进入中原后皆改为汉字单姓“侯”氏。最早的一支是上古时期仓颉的后代,据《汉上谷长史侯相碑》所记载:“侯氏,出自仓颉之后。”仓颉,即苍颉,史书中说他是黄帝的史官,是汉字的创始者。相传他是今河南南乐县人。《周地记》说:“仓颉姓侯冈氏,名颉”。他的后代有一支住在冯翊衙县(今陕西白水县),简称为侯氏。《通志·氏族略》所记,鲜卑族中有一支部落,原为复姓“侯莫陈氏”,北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后,由于其后裔逐渐被汉族同化,于是将姓氏省略为单姓,将其改为侯氏。由此可得知,侯姓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姓氏。

源流四

来自叔段。春秋时,郑国的叔段因要谋反的动机被哥哥庄公发觉而讨伐他,他逃到共这个地方,被称做共叔段,他死后,郑庄公赐其子孙共仲为侯氏。据《史记·晋世家》记载,晋国是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建都于唐(今山西翼城西)。至春秋初期,晋昭侯分封叔父成师于曲沃,造成局面,历孝侯、鄂侯、哀侯、小子侯,至晋侯缗,于公元前678年被曲沃武公(即晋武公)杀死,其子孙逃难到其他诸侯国,以祖上原来的爵号“侯”为姓氏,又形成一支侯氏。

源流五

黄帝时史官仓颉的子孙有以侯为氏者。仓颉也称苍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是传说为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被后人尊为中华文字始祖。

如照系出史皇氏,仓帝史皇姬名冈,字颉,后为侯氏的说法。

河南密县仓祖的正传后代、孔门弟子郢公、字炎宋,因葬于仓祖坟旁而被追封为侍圣公爵。郢公炎宋列昭字辈共七十六代。当郢祖拜学孔门时,孔子谓之曰:“侯氏世有功德于民乎?盖郢始祖造字以有书契,代结绳正无穷功德也。”侯氏世家有不世功德于民,大都是因为郢祖的先人发明了汉字,以字记录代替了结绳记事。

得姓始祖

侯姓的渊源可追溯到周文王。第一支侯姓,根据《元和姓纂》的记载,在春秋时期,晋国缗侯的后代逃亡去别的国家,就以侯为氏。当时,郑国有侯宜多、侯多羽,鲁国有侯叔下、侯妃,齐国有侯朝,魏国有侯嬴。而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上的记载,晋缗侯被晋武公所杀,他的子孙后代逃往国外,以爵位“侯”为姓。据考证,这一支侯氏是3000多年前周文王的后裔,属正宗源流。故氏后人奉缗侯为侯姓的得姓始祖。

郡望堂号

郡望

上谷郡,战国燕时开始置郡,秦朝时治所在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保定、易州、宣化一带);

丹徒郡,秦朝时置丹徒县,治所在今江苏省丹徒县。此支为上谷郡分支,其开山始祖为东汉大司徒侯霸的后代;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此支为北魏鲜卑族侯奴氏、古口引氏等后裔形成。

堂号

“上谷堂”“却币堂”“救赵堂”“勤慎堂”“壮悔堂”等。

“却币堂”“救赵堂”这两个堂号有共同的来源:战国的时候,秦国要攻打赵国,赵国于是向信陵君求救。信陵君没有兵符,不能指挥军队,于是拿着金币就找到侯赢,侯赢是一位71岁的隐士,职位是魏国大梁看门人,家里很穷却坚决不要信陵君的金币,他给信陵君出了一计,让如姬偷来了兵符。侯赢又介绍了自己的朋友屠夫朱亥参与用兵,信陵君得到了晋国的兵马,打败了秦国,救了赵国。

通用联

窃符救赵;

奏制封侯。

上联说战国时期魏国的隐士侯嬴的事典。

下联典指东汉朝初期的河南省密县人关内侯侯霸的事典。

蜺龙节度;

松鹤仙郎。

上联说唐朝时期的侯弘实,少年时曾梦见自己变成虹在河中饮水。有僧人为他相面说:“这是蜺龙啊!”后官节度使。

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芮城人侯道华的事典。

蜺龙节度;

巨鹿经生。

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侯弘实事典。

下联典指西汉朝时期的侯芭事典。

上谷门第;

巧智家声。

全联典指北魏朝时期的侯文和,滑稽多智,以巧闻世。

两百华诞;

祖德流芳。

此联为广东省梅州市城西侯氏宗祠勤慎堂大门联。

迎宾名流远;

治道功泽长。

此联为侯氏宗祠通用堂联。

花发三阳盛;

香飘五柞深。

此联为唐朝时期的诗人侯列《花发上林》诗句联。侯列,高亦作侯冽,唐元和六年进士。

琼阁出高艳;

玉辇驻浓阴。

同上联。

方域雅号公子;

侯景自称帝王。

上联典指明末清初才子侯方域,学朝宗,与方以智、冒襄、陈贞慧合称“四公子”。

下联典指南朝梁大将侯景,羯人。代梁自立汉朝称帝王,不久被杀。

公生明,偏生暗;

智乐水,仁乐山。

此联为郭沫若1948年书赠史学家侯外庐联。

功臣着美凌烟阁;

学士流芳含象亭。

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吏部尚书侯君集,三水人。跟从唐太宗李世民征伐有功,像列凌烟阁。

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学士侯行果的事典。

以姬易侯垂思远;

由周及清世泽长。

此联典指侯氏原姓姬,是唐叔虞的后代。后“曲沃武公伐灭之,子孙易姓为侯,一奔他国,一匿曹公山中。”十字河村侯氏家庙的这副对联,概述了侯氏的历史源流。

直谅喜来三径友;

纵横富有百城书。

此联为清朝时期的成贤亲王师傅侯荫桥自题联。

月照琴棋桐院坐;

舫名书画米家来。

此联为清朝时期的成贤亲王师傅侯禅甫题联。见《中国对联大辞典》。

勤俭创业家声振;

慎独荣身四海行。

此联为广东省梅州市城西侯氏宗祠勤慎堂小门联,此联以鹤顶格镶嵌“勤慎”堂名。

红杏坊里慎斋起;

勤慎堂中诗礼传。

此联为广东省梅州市城西侯氏宗祠勤慎堂小门联。

勤与俭乃治家上策;

慎而言为训子良规。

此联为广东省梅州市城西侯氏宗祠勤慎堂堂柱竹刻联,此联以鹤顶格镶嵌“勤慎”堂名。

诸先辈艰辛创基业;

众裔孙奋力振家邦。

此联为广东省梅州市城西侯氏宗祠勤慎堂正堂开基祖成钢公牌位联。

桐叶题诗,缘谐名士;

桃花薄命,血溅香君。

上联典指三国时期蜀汉国的侯继图,游览大慈寺时,拾到一片桐叶,上面题有诗句,于是藏了起来。后来娶了任家女儿为妻,才知道桐叶上的诗是她所写。

下联说明末清初时期的文学家侯方域,字朝宗,河南商丘人,明末随父亲侯恂(官至户部尚书)住在京城,与桐城人方以智、如皋人冒襄、宜兴人陈贞慧齐名,称“四公子”。人清后应河南乡试,中副榜。能诗文,效法韩愈、欧阳修,才华横溢,著有《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他曾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相爱,巡抚田仰仗势要李香君接待,香君坚决拒绝,至死不从,血溅扇面,当时任右佥都御史的杨文骢借血迹画成桃花。清朝戏曲作家孔尚任根据这段故事写成传奇剧本《桃花扇》。

五洲侯氏裔孙归宁,喜庆华诞;

八方众姓宾朋聚会,共祝繁荣。

此联为广东省梅州市城西侯氏宗祠勤慎堂正堂香案联。

《上庸君》细节征文之“距离”

【细节,故事之灵魂】

《上庸君》“细节”栏目,意在讲述和传播有细节亮点的小故事。现《上庸君》公众号面向大众公开征集“细节”,每周设置一个话题,若您看到或听到的故事里,有契合话题的闪光细节,有令人难忘的精彩瞬间,有以小见大的人生智慧,欢迎推荐给我们,篇幅在500字以内。欢迎来稿!

【本期话题:距离】

一场疫情,名词“社交距离”一度登顶。你曾在意过与人的距离吗?擦肩而过的陌生人,朝夕相处的家里人,身体的距离,心灵的距离,请写下那些与“距离”相关的小故事,与我们分享吧。

【参与方式】

1.关注上庸君“shangyongjun1”;2.投稿邮箱:158690048@qq。

征稿时间:即日起至5月31日

寻根问祖——百家姓之“侯”姓

侯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七十位姓氏,在中原和华北地区有一定的优势。当今侯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3%,总人口大约在401万。

侯的名义

侯,本义是靶。侯的古字为矦,甲骨文和金文中的矦字,像一支箭向箭靶射去之形。在古代,春季到来之际,王宫或贵族们的宴席上必须有的一道程序,射箭比武,侯,就是这场合中的野兽的代用物箭靶。箭靶一般用兽皮所作,后来改用布,今天一般都用纸了。上古时期,弓矢和射箭是氏族生存和发展所需的最常规武器和基本技能,因此,力强且善射者往往被推为首领。这种善于用弓矢和制作箭靶的氏族称为侯部落,他们是以侯为氏族原始图腾和族徽,侯人所在之地称为侯地,建起了城围的侯地称为侯邑,最终发展为国。

在古代,弓矢是长期的常规武器,所以非常重视射箭的技能和命中率,射箭中靶,亦称中侯,就被称为善射,故称善射者为“侯”。侯,自然成为十分吉祥的字,含有瑞祥和美好之义,为人们所崇拜。后来,侯被选为爵位中的第二位名称,也被用来对达官贵人或者士大夫之间的尊称,最终被用作姓,这是侯字最高的升华。

侯姓起源

侯姓的起源与演变主要有三:

一、出自仓颉

据说世上第一位有名望的史官是黄帝的史官仓颉,是中国文字的发明者,也称苍颉、史仓,又称史皇氏,原姓侯冈。侯冈氏族居住于陕西泾阳一带,经历尧舜夏商周,子孙分散,其后裔中有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夷门氏、仓颉氏等。其中一支侯氏移到华阳,今陕西洋县北,春秋时东移到侯氏,今河南偃师东南的缑氏镇。这支侯姓的历史至少有4000年。

二、出自姒姓

禹出自夏后氏族,姒姓,建立了夏朝。其后裔中有封于侯,因以为氏。此侯国之故地或在春秋时的侯氏之地,今河南偃师东南的缑氏镇,侯国应是夏商时小国。夏末国君桀有臣侯侈(一作哆),可证侯国在夏朝的存在。姒姓侯氏的历史至少有3600年。

三、出自姬姓

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其弟姬友于南郑,在今陕西华县东,史称郑桓公。郑桓公之后为郑武公,在东郑即位,建立了郑,都新郑,即今河南新郑。郑武公之后为郑庄公,庄公之弟叔段谋反,为庄公所伐,北渡黄河逃到共邑,今河南辉县,史称共叔段。共叔段死后,郑庄公赐共叔段之子共仲为侯氏。共仲后裔侯宣多为郑文公时重臣。这支姬姓侯姓有2700多年的历史。

另有一支姬姓侯氏。西周初,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史称唐叔虞,后改封晋侯,建都于唐,今山西翼城西。至春秋初期,晋昭侯分封叔父成师于曲沃,史称曲沃成师,曲沃越来越强大,造成了晋国的局面。又经历晋孝侯、鄂侯、哀侯、小子,到晋缗侯,于公元前678年被同族的曲沃武公所灭,史称晋武公。晋缗侯一族出奔他乡,遂以爵号为氏。这支姬姓侯氏也有2600多年的历史。

外族基因融入

由于北方的战乱和外族进入中原,侯姓随其他的华北居民一起向南方和东南迁移。中原百姓中开始融入了大量的北方民族的血液,侯姓中也融入了鲜卑人的基因。南北朝北魏孝文帝定居中原,改鲜卑族胡古口引氏、侯奴氏、渴侯氏、古引氏、俟伏侯氏等氏族均为侯氏,其族遂成为汉族,尤以河南郡望最为著名。

侯姓分布

侯姓分布频率图

当代侯姓群体分布主要于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大约占侯姓总人口的34.9%,其次分布于山西、四川、安徽、辽宁、陕西、黑龙江、湖南、江苏,这八省的侯姓又集中了37.1%。河南居住了侯姓总人口的14%,为侯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以北部豫鲁冀地区为高比率侯姓区域,向四周逐渐递减的分布特征。

侯姓血型

侯姓血型分布图

侯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

O型占31.6%,A型占27.6%,B型占31.2%,AB型占9.6%。

侯姓名人

侯方域

侯方域(1618年—1655年),字朝宗,明朝归德府人,明末清初散文家,散文三大家之一、明末“四公子”之一、复社领袖。侯方域是明户部尚书侯恂之子,祖父及父辈都是东林党人,均因反对宦官专权而被黜。与冒襄、陈贞慧、方以智,合称明末“四公子”,与陈贞慧交情尤深。明朝灭亡后,侯方域流落江南,入清后参加科举,为时人所讥:“两朝应举侯公子,忍对桃花说李香。”晚年失悔此举。清顺治二年,28岁的侯方域回到归德府老家。由于不甘寂寞,积极为清朝镇压农民军出谋划策,为镇压清初最大的农民起义榆园军起义立下奇功。

侯恂

侯恂(1590年—1659年),字大真,号若谷。明万历丙辰年(1616)进士,授山西道御史。东林党人。天启年间因与阉党魏忠贤斗争,父子三人曾遭罢官。崇祯元年(1628)再次启用任河南道御史。次年任太仆少卿。崇祯三年(1630)任兵部右侍郎督治昌平。崇祯六年(1633)任户部尚书。崇祯十五年(1642)在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破开封后,以按兵不救之罪遭陷害入狱。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谢绝任官,归家隐居。任上为官清廉,不附会权奸,屡遭陷害,两次入狱,仕途坎坷。

侯德榜

侯德榜(1890年—1974年),名启荣,字致本,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碱业的权威。20世纪20年代,突破氨碱法制碱技术的奥秘,主持建成亚洲第一座纯碱厂;30年代,领导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兼产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铵的联合企业;40—50年代,又发明了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新工艺,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氢铵化肥新工艺;并使之在60年代实现了工业化和大面积推广。1926年,中国“红三角”牌纯碱入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章。侯德榜积极传播交流科学技术,培育了很多科技人才,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化学工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侯姓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侯姓的郡望主要有上谷、丹徒、河南等。侯姓有上谷、却币、救赵等堂号。“却币”和“救赵”堂号均典出战国,当时秦攻赵时,赵向魏国信陵君求救。信陵君没有兵符,无法发兵,拿着金币问侯嬴计策。侯嬴是位71岁的看城门小卒,家境一贫如洗,但他决不受金币。他给信陵君出一计,派如姬去偷兵符,请勇士朱亥击杀不愿出兵的魏将晋鄙,信陵君因此获得了兵马,最后终于打败了秦国救了赵国。

侯姓的重要楹联有四副:

蜺龙节度;巨鹿经生。

蜺龙节度;松鹤仙郎。

窃符救赵;奏制封侯。

桐叶提诗,缘谐名士;桃花薄命,血溅香君。

襄城县最大一支侯氏家族的“老祖根”:徐庄侯氏

襄城县最大一支侯氏家族的“老祖根”:徐庄侯氏

文·图‖应军

在襄城县,有几支侯氏家族,还有七八个以侯姓人家居住并命名的庄子,其中有颍阳镇东面的侯庄,陈刘侯的侯庄,北城门外侯庄,范湖乡西面的侯庄,麦岭镇东北的侯庄,十里铺镇政府所在地西北的侯庄、西南的侯村,以及紫云镇十三矿侯庄,但它们彼此之间大部分血缘关系基本上很远,只有紫云镇侯庄和十里铺镇侯庄和侯村,以及范湖西侯庄才是近支。另外其它地方,血缘关系皆远。

还有一些不依侯姓命名的村子,如湛北乡山前徐庄村,其居住的侯姓人家,按人口,虽然只占全村的三分之一强,但他们却是襄城县最大一支中的“老祖根”,笔者称之为徐庄侯氏。(想看看应军老师上回讲了啥故事?欢迎点击以下链接:1.襄城县流传的刘耿两家恩怨,到底是咋回事?;2.370多年前,李自成和此人结下天大仇恨,真是因为此事吗?)

据《侯氏家谱》记载,徐庄侯氏,乃“山西平阳府安邑县潞邨人,明初迁居于汴”即开封府祥符县。“未几”,没有多长时间,即“自汴迁至襄”。“历四世皆单传”,其二世祖,“卜兆”,即卜卦迁于城南五里堡、“迤东首山西南麓下”的徐家庄为吉利之地。到了第五世,才有兄弟二人。至第六世,兄弟四人;第七世渐多,人才也多出,第六世中维藩开始光耀门第,是明万历辛丑岁贡,初任怀庆府温县训导,而后升为山西太原府岚县教谕。潍城为援例散官,维翰为光禄寺署丞。第八世中,抒惲为副榜,抒愫为“顺治乙酉科副榜,拔贡,戊子科举人,壬辰科进士,乙未科殿试,奉旨应选知县”,升山东潍县知县,官至户部主事。

清中期,徐庄侯氏渐人丁兴旺,析分居住其他村庄,到了时期,已有二十几个村子,人口差不多有千人左右。明末,他们开始编修家谱,“乃以男女生长先后详书一册,珍藏书笥”。但因“崇祯辛巳城破,流土交讧,焚掠无虚”,“癸未冬,避乱河朔(现在的焦作市温县),誊写一楮,缄缝衣襟中。皇清定鼎,我兄弟于顺治丙午年十二月,旋里叩谒祖墓告归后”,即依照旧书编修家谱,庚寅年夏,编写成书,甲辰年又写了十册,分发各门。十年后,也就是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又编写成书,并且列出家谱总目录,分别为:

凡例十四条,家训计十二条,家社小引,同田同蓄训,族派,支派记,重修宗派记,宗约,钞修家谱记,支派图,宗派图,分派图,续修族谱序,续修家谱小引,提绩图等。

家谱中的家训最为重要。

一、正名分

宗族原属一体,固当和睦,而长幼尊卑名分所在于礼,尤不可于每见人家强悍子弟,或恃血气,或恃才智,或恃学问,或恃贵介,或恃富豪,不论尊长,任意侮慢,坐则居其上,行则步其前,当面抵触,言语抢白,此尤其小人者也,更有假酒撒泼,欧詈尊长,自以为是,又谓人莫我何似。此凶暴之徒,祖宗必不默估,子孙必不永昌。吾家合族子弟,但当恪守礼法,慎勿骄傲,以蹈此愆。

二、同拜扫

坟墓乃祖宗安寝之所,子孙根本之地,每遇拜扫之期,勿论度日贫富,尊卑长幼一齐俱到。尊者长者列于前,卑者幼者随其后,不可以卑幼而拥越于前,不可视为泛常而竟自不到。尤不可自恃富责任其骄傲,不屑于同族为伍,假托当日有事,别期独自拜祭者,此皆情意疏离不相维系。吾家合族子弟于拜扫之事,或预先结社以集钱,或临期出资以备办,务要大小集齐一家和睦,其敦亲情之义。

三、戒争斗

争斗之事原自好占便宜,遂大不仁也,两家引起诉讼,仇冤相结,报施无己,我欲求胜于彼,则彼亦欲求胜于我矣。破家荡产而不惜,贻祸子孙而不顾,以致父母忧虑,兄弟悲愁,妻子警惧,朋友不能分处,至此时而欲一时安宁,亦百计而无能解脱,吾家合族子孙凡於亲友交接,有一言小忿即忍锱铁,微利即让庶几,安居乐业得享清净之福,乡里皆称为善人。

四、戒放肆

恣情放荡皆因胸襟高傲,眼目空旷。凡遇亲朋,行止坐卧,不论上下礼貌为之不恭,动作语言,全无论次,强词舌辩,为之不谨,肆言无忌不顾旁人指责任意胡行被亲朋耻笑。似此行之既久,自以为豪杰专意欺人,侮,议人,丑态百出,愈放荡于礼情之外,人皆视之为狂妄,吾家合族子弟皆当循规蹈矩,勿贬损他人,勿贬损他人,勿得任性而行,时时处之以谨慎,事事持之以谦和。乡党谁不亲爱其盛德。

五、明教训

幼小子弟知识未开,父兄左提右携即当教以尊卑上下之礼,长幼先后之义。坐则不可使与尊长并肩,步则不可使与尊长并行,及其长也。青灯黄券使之诵心维,更择严师益友朝夕讲解,礼义贯通,人事透彻庶达,则可以致用于朝廷。穷亦可以成一明理之人,而于度日成家亦不难矣。

六、存天理

家生不肖子孙,屡遭奇祸,甚至于覆宗绝祀,皆由先人不知积德为何物,阴佑为何事。刻薄居心、奸险成性,常欲将无作有诬害贤良,凭空虚捏损人利己,此皆灭天理之事。吾家合族子弟务要念及后人,存心忠厚行事,宽和广积阴德,多行方便于人,慎勿隐人之善,扬人之恶,瞒心昧己,暗害他人,以种子孙无穷之祸根。

七、守法度

朝廷设法以治天下,制度森严凛不可犯,犯之则身无主,或禁锢而身体不得安宁;或答杖之而骨肉逆遂以分离。小则破家荡产贻害妻子,大则损身丧命玷辱祖宗。吾家合族子弟各宜遵循法度,勿逞一时之血气以犯朝廷之三尺。凡事小心谨防,纵有横逆之加,宁返亲自省,即横逆犹是,更勉强忍让他一步,此中自有无穷安闲自在,慎之慎之。

八、务勤俭

治家之道莫过于勤俭。谚曰:一勤天下无难事;又曰,俭用胜求人,甚矣。勤俭之不可不务也。功名富贵皆由俭中得;布帛蔬粟未尝不自俭中来,为士者勤则学业成;为农者勤则衣食足,为工者勤则技艺精;为商老勤则财利丰。男子生理勤于外,女人纺织勤于内。如此则家道日见其隆盛,而凶年饥岁可保无虑,若懒慢怠惰再加之以奢侈淫逸,浪费无已,不但恒产不能增益,且日见其消耗矣。

九、励廉耻

正直贤良之人存心贞洁、见利思义,不苟取于人。即于人交际亦无自私之念。对非理者则耻之而一毫不染,纵人以枉道予我可获重利者更掩耳羞闻,以此操持不仅族党钦敬,即一乡亲友亦皆取法。吾家合族子弟有能如此存心,如此行事,则子孙未有不发达者。

十、惩劣恶

族人众多贤否不一,如有不肖子孙游手好闲、不务生理,专意结党成群饮酒,夜聚晓散,非理之事任意胡行,非义之物任意采取,此等子孙一人之破家伤身固是可惜,其累其本族玷辱先人,亦莫此为甚。本支同族众宜严察其举动,果系悖理之事真实可据,或公同杖敝,或送官重治,本支亦不可曲为护庇,以贻先人羞,后人笑,使秽德彰闻于后世。

十一、完国税

租税乃国家重务,分毫必不能免。若故意延迟而不早为备办,追呼之优势所必至。轻则里长登门叫号,重则官府公堂催逼,终亦完纳而令里长受累,本身更受其辱。不但有碍行止,亦且身心不安。吾家合族子弟,凡应纳钱粮务要紧急苦办,争先完纳,不可视为缓图而奸玩吝啬贻害于人。在官长视为急公尚义之人,而保甲之中无不推崇其品行,保身家全名莫要于此。

十二、公宴会

宗族子孙繁衍究其本源皆由一人身,而分久离则涣散,愈疏远而不相亲。故每遇佳节良辰礼宜联合故人敦睦九族,燕享同姓宗庙,行族酬之礼,祭毕,而有燕毛之序良有由也。吾家合族子弟或大家结社轮流而行,公宴之日不论贵贱、贫富、尊卑,大小齐到,务要情意联系、蔼然相亲睦,俱以尽欢为度。亦不许酗酒放肆以坏家法。

以上数条皆由人心不一乖戾日久,久则情谊疏远,有如路人,吾愿惩其敝而日见和睦,于是择其切当易行者缀为家训以示后之子孙,不以吾言为浅浮其度几乎。

【作者简介】应军,网名“首山望汝”,许昌市襄城县人,农民。爱好文史,数十年来挖掘整理史料200多篇,被政协襄城县文史委员会特聘为文史研究员,2017年当选襄城县第十二届政协委员。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公众平台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