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猪

中元节是什么节日(中元节是什么节日?干什么的?)

时间:2023-10-03 09:30:55 作者:孤独是毒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8月30日中元节,老话说“七月半吃只鸭,万事不用怕”,有啥说法

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是我国传统的佛教节日之一,也有道教、民间宗教的影响。这个节日的日期在农历七月十五,被认为是农历年中最重要的一天,与传统的清明节和重阳节并列,被称为“三时节”。中元节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经典中,起初是为了悼念死去的亲人,超度孤魂野鬼,使他们脱离苦海。后来,中元节的节庆活动逐渐融入了民间的宗教信仰,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文化。

在中元节这一天,人们会祭拜祖先、超度亡灵,除了祭品之外,食物也是重要的一环。而吃鸭肉则成为了中元节的传统。老话说:“七月半吃只鸭,万事不用怕”。这句谚语传承了我国民间文化中丰富的中元节习俗,以及人们对于吃鸭肉的特殊重视。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中元节的来历、习俗,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鸭在中元节的习俗中,被视为一种辟邪的祭品,通过食用鸭肉,人们寄托了祈求祖先保佑、消灾避邪的愿望。民间有关于中元鬼门关开放的传说,这段时间里阴气较重,人们为了避免邪气干扰,特意选择“压邪”较强的食物,因为“鸭”谐音“压”,意思在于压住邪气。另外,人们用鸭祭祖,因为鸭在水中游,取其河灯普渡祈祷之涵意。

另外,中元节处在农历七月,正值秋季的丰收季节,秋季气候比较干燥,而鸭肉性凉,具有润燥、生津止渴的作用,并且此时的鸭肉丰腴美味,人们顺应时节,在秋补的同时又防秋燥。多以中元节吃鸭,有益于身体健康。下面,与大家分享两种鸭肉的美味做法。

推荐食谱:【仔姜鸭】

仔姜鸭是一道传统的中元节美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所需材料:鸭子、嫩姜、料酒、食盐、生抽、老抽、盐、食用油。

做法步骤:

1. 将鸭子处理干净后,剁成小块,洗去血水,用料酒、生抽、食盐腌制片刻。姜切成姜片。

2. 热锅加少许油,将腌制好的鸭肉煸炒至变色。加入姜片继续翻炒,加入适量生抽和老抽,炒至鸭肉呈现金黄色,加水,大火煮开后改小火慢炖,至鸭肉熟透,汤汁收浓即可。

推荐食谱:【土豆炖鸭】

所需材料:鸭子、土豆、葱、姜、生抽、老抽、盐、清水。

做法如下:

1. 将鸭子处理干净,切成小块,用清水洗去血水。锅内加水,凉水放入鸭子肉,大火煮开,撇除浮沫,将鸭头捞出,沥水备用。土豆清洗干净,去皮,切块备用。

2. 热锅加少许油,下入葱段、姜片炒香,放入焯水后的鸭肉,煸炒至变色。加生抽、老抽、香叶、八角,翻炒至鸭肉上色,加入清水,大火煮开后,小火炖1个小时,加入土豆块,加入盐,翻拌均匀后,继续炖,直至土豆熟烂,鸭肉入味,即可出锅食用。

在中元节到来之际,我们不仅可以感受传统习俗的独特魅力,还可以品尝到丰富美味的鸭肉佳肴。通过这些食物,我们不仅满足了味蕾,更传承了中元节的文化和情感,感受着世代相传的温馨和祈愿。

放河灯、祭先人…中元节的起源,习俗和诗词典故,你知道多少?

中元节,也称鬼节、七月半、盂兰盆节,主要习俗是祭祀先人。中国大多数地域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过中元节,也有少部分地域的习俗认为七月十四是中元节。

中元节原本是小秋,是农作物成熟的节令。根据习俗,农作物熟了就要祭祀祖先,用新米来供奉,感谢祖先保佑,使得今年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

民间信仰认为,阴间由地官大帝管辖,农历七月十五是地官大帝的生日,这天要打开阴间或地狱之门,这样祖先、鬼魂都会来到人间,而形成祭祖节。

源流演变

农历七月十五,既是道教的中元节,又是民间的鬼节,还是佛教的盂兰盆节,它体现了佛文化、道文化和民俗文化的融合。

据记载,梁武帝萧衍最早遵循《佛说盂兰盆经》举行盂兰盆节仪式,自那之后,历代帝王都在盂兰盆节时举行活动以报父母和祖先恩德。

宋朝之后,人们依然会在盂兰盆节时举行活动,但目的从报恩演变成了超度亡者。盂兰盆是梵语的音译,它的本义是"倒悬",比喻亡者的痛苦像倒悬一样。传说释迦牟尼著名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用天眼通看到亡母在饿鬼道中受苦十分伤心,就用钵盂为母亲盛饭,但饭未入口就化为灰烬。目连求助于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说,必须在农历七月十五众僧结夏安居功德圆满之日,为七世父母和现在父母备办百味饭食,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众。七世父母就是指今世加过去生的六世在六道轮回时各道的父母,实质是"一切众生"的代名词。这样,七世父母得离饿鬼之苦,现在父母也可添福添寿。

道教认为,一年应该分为上下两半,因为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分别是天、地、水,所以道教将上半年称为天官,农历正月十五被称为上元节,举行的是赐福的仪式;下半年称为地官,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主要为赦免亡魂的罪;地含水,水作用于地,所以将下半年的中段——农历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这天主要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

在道教传说中,中元节时地官拿出花名册,根据神仙、凡人、动物的表现,勾画赦罪免刑之日,所以民间在这天会举行一些祭祀活动,拯救孤魂野鬼。

在民间传说中,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开始,阎王就下令开地狱之门,让鬼魂可以在人间游荡几天,所以人们将农历七月称为"鬼月"。七月被人们认为是不吉利的月份,七月十五是阴气最重的一天,所以当晚不宜出门,以免撞鬼。

从梁武帝时期开始的中元节文化到宋朝基本定型,流传至今。

传统习俗祭祖

农历七月十五时,盛夏已经过去,天气刚刚开始转凉,气温适宜。民间相信祖先会在这时回家探望子孙,所以需要祭祖。

祭祖仪式并不限定在某一天,一般是在七月中旬傍晚时分。平时对祖先进行祭拜,一般都不会动其牌位。到了中元节这天,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个一个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在专门的桌子上,然后再在每一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天早、中、晚供上三顿饭,直到七月三十日,再将祖先的牌位送回去。

如果有先人的画像,也要请出来挂上,祭拜时,按照辈分和长幼次序给先人磕头,默默向先人汇报自己这一年的言行,请求其保佑自己平安健康。在将祖先送回去时,要烧纸钱和纸做的衣物。

在江西和湖南的一些地区,中元节是比清明节、重阳节更重要的祭祖日。

吃鸭子

中元节要以鸭子为祭品祭祀祖先,也要吃鸭,但是关于为什么要吃鸭子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中元节也是祭祖节,不能用鸡做祭品,因为古代人认为鸡的爪子往后刨,会把人们给祖先送去的钱物都刨出来,这样就送不到先人手中了,所以就派鸭子做祭祀的使者。而且去阴间要过河,河上只有一座奈何桥,桥上太拥挤,使者和赶去投生的鬼魂挤作一团,鸭子可以带着给祖先的祭品直接游到对岸,所以中元节当天的祭品以鸭子为主。祭祀活动结束后,剩下的鸭子就被人们"散福"了,所以就流传下来中元节吃鸭子的习俗。

也有传说称古代北方人攻打南方的时候,遇到江河,久不能渡,到七月中旬还没有打下这场仗,北方人就吃鸭子,以祈求能适应水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传统。

还有一种说法是吃鸭可以辟邪,"鸭"和"压"同音,所以人们认为吃鸭子可以压住鬼魂。

不论是哪种说法,都表现了古代人们对灵魂的一种崇拜和祭祀祖先、祈求家人平安的美好愿景。

放河灯

古代民间认为中元节是鬼节,既然是鬼的节日,那就应该张灯结彩为它们庆祝节日。但是人鬼有别,人在阳间,鬼在阴间,陆地为阳,河水为阴,大概是水下神秘黝黑,使人联想到传说中的地狱,所以人们就认为鬼和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正因如此,中元节张灯是在水里。

在佛教系统中,七月十五放河灯只是一个很小的项目,不是很重要,但是在民间的中元节习俗中,放灯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放河灯的目的是普度水中的孤魂野鬼,他们死后想托生,但是又找不到路,这时如果他们找到一盏灯,就可以用灯照着,找到转世投生的路。放灯是一件善事,也可以表示活人还没有忘记那些已经死去的亲人。

故事传说吃鬼头

自从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在七月十五做法事之后,每年的七月十五,凡间都有烧纸钱的活动,开始几年这些活动还真的可以驱邪避凶,阴阳两界相安无事。可是后来情况有变,不只是孤魂野鬼,就连一些小鬼都出来祸害人,它们不仅公然抢夺贡品和纸钱,甚至还会敲诈凡人,弄得人间乌烟瘴气、瘟疫横行,百姓苦不堪言。

有人听说阴间有一位专门打恶鬼的神叫钟馗,大家就想请钟馗。但是钟馗是神仙,百姓们都是普通的凡人,怎么才能将他请过来呢?有人想了个办法,请来钟馗神像,想必钟馗就会随之而来。

又到了七月十五,人们举行祭祀活动时请来了钟馗的神像,钟馗也真的从画像里面出来了。真正的钟馗豹头环眼、相貌奇异、杀气腾腾。相传钟馗原本是凡人,但是才华横溢、正气凛然,死后仍然疾恶如仇,传说中他还曾托梦驱鬼,为唐明皇治病。

钟馗受到百姓们的委托,捉到了许多为非作歹的鬼,还将它们的头拧下来吃了,那些做坏事的鬼都伏法了。钟馗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就要离开凡间了,他走时留下了六个字:要镇鬼,吃鬼头。

凡间的人又不会捉鬼,怎么吃鬼头呢?后来聪明的百姓们想到一种办法,将面粉做成鬼头的形状,然后蒸或煮着吃,还要边吃边说:"吃鬼头,吃鬼头……"这个办法还真的奏效,那些恶鬼很少再到人间作恶了。

吃鬼头的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但多数是流于形式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习俗的由来,所谓的鬼头也简化成了包馅团子的样子。

忏悔节

道教传说有一个名叫陈子祷的人,相传他和龙王的女儿结婚后,分别在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这三天生下了三个孩子,这三个孩子名为"天官""地官"和"水官"。他们长大后分别掌管人间的"赐福""赦罪"和"解厄"。

"三官"法力无边,他们分别会在自己诞辰的当天到人间巡游,检查人们的品质是好还是坏,对于那些道德高、品质好的人,就赐福给他,反之则降罪。

道教随时给人机会改过自新,所以中元节还是"忏悔节"和"赎罪节"。一年中有罪过的人都可以在中元节那天检讨自己,请求宽恕。

中元节这天进行的所有祭祀活动也是为了拯救那些孤魂野鬼,希望来巡视的"地官"饶恕他们所有的罪。

历史典故慧娘卖纸

蔡伦的哥哥叫蔡莫,嫂子叫慧娘。蔡伦发明造纸术后挣了不少钱,他的哥哥嫂子眼红,慧娘便叫蔡莫去和蔡伦学造纸。可是蔡莫学习没有长性和耐心,还没到出师的程度就急忙开了家自己的造纸店,结果造出来的纸质量非常差,卖不出去,夫妻二人天天对着一屋子的纸发愁。

后来,慧娘想出了一条妙计,告诉给蔡莫。当天晚上,邻居们听到蔡莫家传出号啕大哭的声音。大家赶快过来,关心地问发生了什么事,这才知道慧娘暴毙了。

第二天早上,蔡莫在邻居面前趴在慧娘的棺材前哭得死去活来,一边哭还一边烧纸,烧着烧着,忽然听到棺材里有响声。过了一会儿,棺材中突然传出了慧娘的声音:"开门,帮我打开,我还阳了。"大家都吓坏了,最后还是蔡莫鼓起勇气叫大家帮他打开棺材盖。

慧娘从棺材中跳了出来,她说到阴间之后,阎王爷让她推磨受苦,因为蔡莫给她烧了很多纸钱,所以她买通了小鬼替她推磨。她又把钱交给阎王爷,结果阎王爷就被她买通了,让她还了阳。

蔡莫故意说道:"我没给你送钱啊。"慧娘指着燃烧的火堆说:"那就是钱啊!阴间是把纸当钱的。"蔡莫一听,马上去抱来了两大捆纸来烧,说是让阴间的爹娘少受点苦。

邻居们看到这些,都来找蔡莫买纸,没几天,蔡莫的纸都卖光了。

因为慧娘还阳的这天是农历七月十五,所以每到这时,人们都会给祖先烧纸,流传至今。

诗词文化

庞垲,字霁公,河北任丘人,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中举人,曾在翰林院参与修纂明史。工诗文词翰,善小行楷。著有《丛碧山房文集》。

庞垲辞官归乡之后就在家闭门著书,这首《长安杂兴效竹枝体》是庞垲在中元节当天所作。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中元节的场景,七月十五的晚上已经不似盛夏那样炎热了,开始有些凉意,月亮高高地挂在空中,小孩们纷纷拿着荷叶灯在结伴游玩,灯火照得整个城市像着火了一样。

在中元节的活动中,放灯是很重要的一环,作者在这首诗中将中元节的盛况和民俗描写得淋漓尽致。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弘历在位期间,清朝到达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

中元节又叫做"盂兰节",这天佛教要举行盛大的仪式,这首诗就写于中元节晚上举行法事的时候。作者看着河里放的荷花一样的灯,想着这佳节盛事会济度多少众生,建多少功德林啊,不禁对这法事多了些敬畏与感慨。

-

END

图文来源:《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插图、网络图片(侵删)、摄图网版权图片

延伸阅读:

了解更多,点击阅读《中国人的传统节日》:)

2023中元节是哪一天?中元节前后几天不宜出门,中元节有什么禁忌?

中元节是一年之中比较特别的一个节日,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个时候会有很多的忌讳和注意事项。中元节是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根据日历显示,今年中元节的时间是在8月30日。

2023年中元节是哪一天

2023年8月30日。

中元节俗称鬼节、亡人节、七月半,是我国古代传统节日,与清明节、寒衣节并称为三大鬼节。起于北魏的中元节迄今已千年有余,在这一天,放灯让鬼魂得以转世的习俗时代承袭,并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时代特色。而在佛家的说法里,七月半这天要感恩报答父母的生长养育之恩。因此在中元节这天,一死一生,既可以寄托对逝去之人的哀思,又让人谨记父母的恩德。

中元节有什么习俗

一、中元普渡

民间传说人死后会变成鬼魂,游荡于天地之间。中元普渡,就是在农历七月初一至七月三十日之间,择日以酒肉、水果、糖饼等各种祭品,专门祭拜那些无人供养的孤魂野鬼,让他们也能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是中国传统仁爱思想的延伸。

二、祭祖

中元节是中国民间的一个传统祭祖节日。民间传说祖先会在这一天重返人间探望子孙,所以就需要祭祖,但祭祀活动并不限定于某一天,只要在七月底之前完成就行。

祭祖活动各地都有不同的形式,但一般都是上坟祭奠祖先,摆上一些供品,再烧上一些纸钱。

三、放河灯

放河灯,是华夏民族传统的习俗,用以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对活着的人们祝福。人们用木板加上五色纸,制作成各色彩灯,中间点上蜡烛,有的还做一只五彩纸船。到了晚上,将纸船和灯放入河中,让其顺水漂流,小孩们盯着自己家的灯看能漂多远,老人们则念念叨叨,不断地祈祷。

四、放焰口

放焰口,是寺院中经常举行的法事。焰口,是佛教用语,形容饿鬼渴望饮食,口吐火焰。向饿鬼施舍食物,就叫放焰口。我国民间从梁始,中元节就开始举办设斋、供僧、放焰口等活动。

2023年中元节前后几天不宜出门

中元节几天不能出门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有说法是中元节前后三天不出门。

中元节前后几天不宜出门,是部分地区的习俗,像湖南邵阳人于农历七月十二前后“接老客”,就不能出门了,等七月十五晚焚化纸包、烧香拜祖,送完老客据可以出门。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如果想外出,就需要等到中元节过后的第一天。老一辈的人对中元节这一天都很重视,也会提醒晚辈在这一天晚上不要出门。另一方面,在湖南邵阳,人们在农历七月十二前后会"接老客",也就是不能出门。直到七月十五晚上焚化纸包、烧香拜祖,送走老客,才可以出门。然而,由于每个地方的习俗不同,具体要遵循当地的习俗。因此,对于是否能出门,最好参考当地的习俗规定。

中元节为什么不能出门

中元节这天尽量少出门,尤其是晚上最好不要出门,尽量早点睡觉。因为每年的七月半是鬼门开的日子,据说,在中元节这天,地狱之门打开,所有的鬼魂都可以来到世上享受人间血食。而健在的亲人则会在这一天准备一些菜肴果蔬、金箔纸衣去路口祭祀鬼神,也是为逝去的亲人积累功德,希望他们早日功德圆满,脱胎换骨升天为仙。所以中元节这天是阴气最旺盛的时候,像阳气不足的人,还有小孩子等等,在这段时间少出去为妙,就算出去也要早归。而女人在经期或者产后、术后更加不要在夜间出门。

中元节不能出门的禁忌源于中国古代的迷信传统和民间信仰。人们认为,中元节这一天,鬼魂游走在人间,容易招来厄运和灾祸,出门容易碰到鬼怪,可能会遭遇不测,因此要尽量避免外出,保护自身安全。此外,中元节还有“鬼门关”这一说法,民间传说在中元节这天,鬼门关会打开,鬼魂们可以从这里进入人间,所以出门会冒着被鬼怪缠上的风险。

虽然现代社会已经逐渐摆脱了迷信和陈旧的传统观念,但在某些地区,中元节不能出门的习俗仍然被一些人遵守。当然,出不出门还是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如果需要出门,也应该注意安全,不要走偏僻的地方,以免发生危险。

中元节有什么禁忌

1:这一天尽量不要讨论鬼怪。据说鬼魂们会倾巢而出,尤其是寺庙和普渡的地方,往往是鬼魂最多的,而且中元节也不要乱说话,说不定鬼魂正从你的身边经过呢~

2:不要走夜路。晚上11点之前就不要上街哦,这天百鬼夜行,阴气最重,所以这天不应该在外逗留,夜不归家是大忌。

3:避免带铃铛、风铃等招鬼物,更不要玩碟仙。风铃和铃铛声能够在阴阳两界传递沟通,很容易招来不好的事物。

4:勿捡路边的钱!这些钱买路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勿偷吃祭品!这些是属于鬼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5、避免晚上拍照。镜子或手机这种东西,很容易捕捉到不干净的东西,若是在晚上拍照,说不定就把不干净的东西给拍进去了,那就等于沾染了晦气的东西,运势也会下滑的。

6、不乱踩冥纸。这天,路边往往有烧纸的人,散落的冥纸不要乱踩,那是烧给鬼魂的钱财,往往会有鬼魂在捡拾,如果你踩到他们的东西,他们不高兴那你就要倒霉了!

7、不要乱拍人肩膀。从灵学的角度来说,人的身上有三把火,分别在头及两个肩膀上,所以鬼节的时候最好不要随便拍别人的头及肩,以免熄掉他身上的火,让好兄弟有机可乘。

8、不要下水游泳。这地府的鬼全部放出来到阳间,水里是十分不安全的,若你还执意去游泳,很容易成为水鬼的替身,所以,这天一定要禁忌下水。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