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金牛座

梦到黄鼠狼(梦到黄鼠狼是什么征兆 男性)

时间:2023-10-13 13:36:15 作者:及時行樂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北京女子被黄鼠狼拦路,咬住裤腿不肯松口,这是不好的预示吗

10月底,在北京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一名女子走在路上,突然感到裤腿一紧,低头一看,原来自己竟然被一只小小的黄鼠狼拦路了,只见它狠狠地咬住自己的裤腿,怎么也不肯松口。

这名女子又惊又怕,赶忙尝试着挣脱开,但奈何这只黄鼠狼却好像认准了她一般,根本就不愿意松开,一直到周围人将一块饼干递给了这只黄鼠狼,它才松开了嘴。

原来,一开始这只黄鼠狼在路上走的时候,有过路的人觉得它很有趣,顺手就丢给它一包饼干,不过,这只黄鼠狼却怎么咬,都撕不开饼干袋,于是,另一名路人看到了,就好心捡起这包饼干,想要帮它打开。

没想到这只黄鼠狼却误会了,它认为是人类在抢它的饼干吃,于是,就突然发起疯来,对着周围的人追着咬,正好这名女子路过,才会一不留神,就被黄鼠狼给盯上了。

有目击者将这段视频拍下来发布到网上后,很快就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和热议,不少网友都表示,现在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不仅出现在人类周围的野生动物变多了,而且很多野生动物都变得不怕人了,正常情况下,黄鼠狼遇到人,应该是一溜烟跑走才对。

也有网友表示:自古以来,民间就认为黄鼠狼是“仙”,这么一看,它们的确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小动物,认为这只误会人类偷它饼干的黄鼠狼,很可能是“成精”了。

那么,黄鼠狼真的是一种很特别的小动物吗?为何民间管它叫“黄大仙”呢?

今天使者给大家圈出个有用的知识点:黄鼠狼会成精吗?

喜欢使者节目的朋友,欢迎在屏幕上点击一圈三连,也可以长按点赞按钮支持一下

黄鼠狼,学名黄鼬,是一种小型的鼬科食肉动物,它们个头不大,浑身长满了棕黄色的皮毛,喜欢昼伏夜出,主要栖息在人类生活区的周围,生性敏捷,警惕性非常强。

从这里可以看出,黄鼠狼其实和普通的小动物,并没有什么不同,之所以在民间,大家喜欢称呼它们为“黄大仙”,认为它们很特别,一方面是因为黄鼠狼视线不好,在夜晚觅食的时候,会经常直立起身子来,由于古人对这种现象的成因不了解,所以,看到在月光下站立的黄鼠狼,就会认为它们“成精”了。

另一方面,是因为黄鼠狼的身上,长着可以瞬间迷惑敌人,导致敌人中招后出现神志不清,甚至是突然倒地昏厥的“臭腺”,由于自古以来,黄鼠狼在自然界中的数量就非常多,人类也经常会看到它们,因此,当有人靠近黄鼠狼,让它们感到危险的时候,黄鼠狼就会朝着人放臭屁,就会让人闻到后突然中毒,变得胡言乱语。

古人不理解这是怎么回事,就认为是“黄鼠狼成精了”,认为它们对人施了法术,才会导致人突然昏迷或发疯,事实上,这都是因为黄鼠狼的“臭腺”成分为丁硫醇,作为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机化合物,它会导致人在毫无防范的情况下急性中毒。

由此而见,黄鼠狼并没有民间传说中的那么神秘。而且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民间关于“黄鼠狼偷鸡”的说法,也是对黄鼠狼的一种误解。

那么有趣的知识点来了:黄鼠狼到底喜不喜欢偷鸡呢?

其实啊,从黄鼠狼的食性来看,它主要是以小型的啮齿类动物为食,尤其是人人喊打的老鼠,更是黄鼠狼的主要食物,因此,黄鼠狼在自然界中也有着“捕鼠小能手”的称号。

这也意味着,它们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喜欢吃鸡,而且即使在野外食物短缺的情况下,它们偶尔会去冒险偷鸡吃,也主要是对还未长大的小鸡下手。

毕竟黄鼠狼个头不大,如果它去袭击成年的老母鸡或者是大公鸡,不仅捕猎成功率不高,甚至很有可能会被它们反杀。

在黑龙江哈尔滨的一个村子里,就曾发生过一起“黄鼠狼被鸡给啄死”的事情,根据当时的报道,这只倒霉的黄鼠狼在傍晚时分偷溜进鸡舍,原本它是想捉一只小鸡来吃,结果没想到鸡舍里20多只鸡蜂拥而上,将这只黄鼠狼团团围住,等到这户村民发现的时候,这只黄鼠狼早已经被鸡啄得面目全非了。

还有在我国扬州的一个村子里,一天夜里,村民刘老汉听到自家院子的鸡笼里传来一阵怪叫声,刘老汉起身查看,结果发现鸡笼里多了一只黄鼠狼,它正在和笼子里的一对老母鸡搏斗,很快,这只黄鼠狼就败下阵来,躲在鸡笼的角落里奄奄一息,即使这样,老母鸡也没有放过它,而是将它的眼睛给啄瞎了。

显然,这些真实发生的事情都表明,黄鼠狼并没有传闻中的那么爱吃鸡,而且它们也的确是很难打得过成年的鸡,甚至稍不留神,就会被它们给反杀。

因此,对于民间各种和黄鼠狼有关的传说,大家只当听个乐子就好了,不用当真,毕竟它们既不是“仙”,也没有传闻中的那么“灵”。那么朋友们,你们对此又有哪些看法?

好了,今天的科普节目就到这里,我是奇点使者,关注我,每天涨知识

小微湿地:社区之宝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这里是北辰中心花园里的一块小微湿地,也是北京的第一块小微湿地,地盘虽不大,其亮相却堪称北京绿化界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北京北辰中心花园小微湿地

“快看,野鸭夫妇回家了。”一名女孩惊喜喊道。

众人纷纷抬头,只见两只灰色的野鸭扑扇着翅膀,从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降落在不远处的芦苇池中,无视周围人群发出的惊叹,自顾自地戏水觅食,神情间透着一股憨意。

它们并非人工繁殖饲养,是真正的野生鸟类,但并不怕人,因为它们是这一方绿色小天地的主人,2019年就在这安家落户。

青蛙、野鸭、黄鼠狼都来了

北辰中心花园面积52000平方米,是一块老牌绿地,为服务于1990年的亚运会而建设,园内有一棵栽植的白皮松,现已枝繁叶茂。

这里位处北四环奥运功能区,寸土寸金;站在花园里环顾,四周均被高楼环绕,国际会议中心、酒店公寓、购物中心、大型居民区阻隔了远处的天空,令视野局限在花园头顶的区域;对周边高楼里的人而言,这方公共绿色空间弥足珍贵。

小微湿地是这里的一个“园中园”,面积仅4100平方米,比半个标准足球场稍大一点,位于花园中南部,由园内的一处低洼旱溪改造而来。此处原本景观欠佳,溪底鹅卵石裸露在外,甚至黄土可见。

如今旧貌换新颜,变成了一处溪水潺潺、荷花亭亭、芦苇摇曳、鸟鸣蝶舞的生态小空间,也是花园里唯一一处有水面的所在。

它的建设启动于2018年,正式亮相于2019年夏天,不久之后,晚上来此遛弯纳凉的市民惊喜地听到了蛙鸣声:“家门口好多年没听见过青蛙叫了,感觉真是亲切。”

一对野鸭夫妇也看上了这里,在此安家落户,筑了巢,下了蛋,还孵出来9个野鸭宝宝,一家11口在荷花池、芦苇丛中嬉戏觅食的场景常常引得游人驻足,小朋友们尤为欢欣雀跃。

冬季到来,野鸭一家迁徙去了温暖的南方,2020年春天,工作人员惊喜发现野鸭夫妇回到了这里,并且又孵下了10个蛋。

5月初,《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来到这里时,发现野鸭巢被细心做了隐蔽措施,人行过道靠近水池的一侧还放置了临时护栏。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期发现了黄鼠狼的踪迹,为保护正处于孵化期的野鸭一家子,特意采取的安全措施。

“自然界真是神奇,完全不需要给这些动物发什么微信定位,只要条件合适,都能自己找到地方。”一位同行的工作人员这样打趣。

观察湿地品质,一个重要标准是生态链条的丰富性,植物、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到鸟类和哺乳类,逐步提高。这块小微湿地建成时,工作人员投放了10斤小鱼和一些锦鲤作为生态基底,后来,蜻蜓、蝴蝶、青蛙自动出现了,野鸭的到来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标,而刺猬和黄鼠狼的出现更令人惊喜。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处副处长黄三祥对其评价是“算挺好的了”。不过他也充满了新的期待:“能再来些鸳鸯等珍稀鸟类就更好了”。

“小微湿地就像城市里面生物的一个踏脚石。”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湿地专家崔丽娟打了个形象的比方,“就像我们在一片泥潭里,需要踩着一块一块的石头才能往前行走。”

她说,在大城市里不可能建立完全连通的生物廊道,但如果相隔很远才有一个落脚点,它们的生存会遭遇困境,“这种轻便的、踏脚石型的生态建设,有意义且可行,为城里的小动物们尤其是极大量的两栖类和昆虫提供了好的栖息环境,称得上是个庇护所。”

人气聚集地

这里带着点郊外的野意,动物喜欢,人亦喜欢。

本刊记者在中心花园里走了一圈,发现这个仅占花园面积8%的园中园,其人气超过92%区域的人气之和:围着这一泓清水,有小朋友在跳绳,中年男子打太极,大爷带着孙子遛弯,几位穿保安服的男子斜靠长廊柱在养神……

一位阿姨从附近的安慧里小区过来,步行需10余分钟,她说小微湿地开放后,她便放弃了去小区广场绿地的习惯,改为每日来这里散步透气;她最喜欢在芦苇池边看游鱼,金色的锦鲤、灰青色的叫不上名字的小鱼儿在水中游弋,“一待就能待上一两小时。”

夏康是这块小微湿地的主设计师,很巧家就在附近,现在他每周都会带孩子来一次,亲近自然兼生态教育,“远一点可以去郊区的野鸭湖湿地公园,中一点可以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都是不同尺度的,但家附近有这么一个小的,抬脚就能到,就变成一种日常了。”

在崔丽娟看来,小微湿地是在城市化加速、城市人口不断聚集的大背景下,大都市中心城区里人与自然和解的一种好方式。

经济的发展令身处高楼的人们对青山绿水的需求日益强烈,可土地资源有限,水资源也有限,市中心里建设大面积的湿地越来越不现实,而小微湿地可利用现有的池塘、沟渠、集水坑等来建设。

“它的意义不在于说喊一喊口号,说城市湿地面积增加了多少——100个小微湿地加起来对湿地率能有多大贡献呢,可能0.1%都不到。它是实实在在提供生态效益,提升生活品质,多亲近湿地对人这个物种的发育都会特别好。”崔丽娟说。

“让城里孩子在家门口听到蛙声、看到蝌蚪,每次想到这个,我都会忍不住激动兴奋。”崔丽娟对这个项目由衷点赞。

崔丽娟出生于吉林白城,那里有着向海和莫莫格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她自小看着家乡的绿草连天、碧水游鱼、雁飞鹤舞长大,深知大自然对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意义;在郊区考察、工作时,她常看到家长带着孩子在郊外水边看蝌蚪,孩子的欢快之情令她印象深刻,“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就像呼吸一样,因为人就是从自然里走出来的。”

“希望通过营造小微湿地,给孩子带来更多童年乐趣,也给成年人提供一种乡愁记忆。”黄三祥说。

北辰中心花园小微湿地位置示意图

五脏俱全

“方案反复修改了十几次。”黄三祥说,因为一开始的方案“园林化痕迹太明显”。

夏康来自北京景观园林设计有限公司,所学专业是风景园林,从业16年,以前接手过不少街心公园、乡村公园案例。但这个项目对于生态的需求超乎夏康的预料,“委托方和我们公司领导都在反复强调,既要营造丰富的生境,植物配置也一定要丰富,尤其食源和蜜源植物必不可少。”

什么是小微湿地?水池边树立的一块牌子上这样写着:“小微湿地是依据昆虫、鱼类、两栖和爬行类以及鸟类等湿地动植物生存所需的栖息地条件,构建结构完整并具有一定自我维持能力的小型湿地生态系统。”

为小微湿地项目把“生态关”的,是来自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里若干位研究湿地、研究野生动物的教授级专家。

“生态为主、兼顾景观,小湿地、大生态”的设计原则在夏康的思路中不断被强化。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最终这里营造出了乔木林、灌丛、浅滩、生境岛、深水区等多样化生境,种植的蜜源类、浆果类、坚果类植物高达20余种,如元宝枫、旱柳、白皮松、海棠、山桃、山楂、金银木等,可在不同季节为昆虫和小动物们提供食物来源。

芦苇、荷花、菖蒲是园林设计中常用的水生植物,但这次,在湿地专家的建议下,菹草与金鱼藻等沉水植物被种植于水底,用于构建“食藻虫——水下森林”共生生态,既可产生更多氧气,又可为鱼类、涉禽类提供丰富的栖息环境。

水池驳岸也一改以往常用的平整式、硬朗式设计,采用了自然过渡式和洞穴式,为蛙类提供了更理想的栖息环境。

夏康说,同样是小面积的绿化区块,口袋公园、街心公园更多考虑市民的休闲功能,因此绿植与座椅是其首要的设计考量因素,小微湿地的独特性在于生态系统的构建,这是绿化理念的进步,也是生活品质的进步。

“生态的核心就是生物多样性,它有更大的包容性,不单是为人服务,而是各种生物和谐共生。”夏康说,比如大草坪能为人的活动提供很多功能,但小动物们并不那么喜欢,因为生境太单一。

在黄三祥的印象里,以前大家提到生态与生物多样性,第一反应都在郊区野外,生态学领域的专家似乎更多活跃在郊野,城市绿地则更讲究景观设计之美、雕琢之美,“但这种理念在不断融合,现在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小微湿地就是在将自然的生态融入城市中来。”

夏康以绿化行业技术人员的视角进行了解读:“大学里,园林专业先入为主的是如何造园,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景观效果;林学院先入为主的是生态。如果只追求生态,会过于野性,和人产生距离感,与周边环境不协调;只追求景观美,难免忽视生态功能,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我个人认为,北京市将园林局与林业局组建为园林绿化局,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北京市海拔高差超过2000米,地形地貌复杂,生境类型多样,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据调查,现在北京湿地内共有湿地植物70科369种,野生动物共36科202种。

北辰中心花园小微湿地

标杆效应

“既然动物喜欢,人也喜欢,中心花园的面积也够大,为什么不把它做大一些呢?”本刊记者问。

黄三祥解释,这是北京市的第一块小微湿地,肩负着为北京未来小微湿地建设示范和引领的责任,各方因素都经过仔细考量与斟酌。据介绍,2020年北京市的湿地建设与恢复工作,小微湿地是重要切入点;对于十四五时期的湿地初步规划是每年恢复建设600公顷,新增湿地将以小微湿地为主。

广义的小微湿地,其面积在80000平方米以下,但北京市土地资源有限,力推的是10000平方米以下的小微湿地建设,摸底情况显示,全市10000平方米以下的现状小微湿地有5000余处,可因地制宜进行改造提升。

这里选择的是北辰中心花园里的一处低洼地,原有的生态基底良好,拥有水源,引水、蓄水、维护便捷,黄三祥评价为“因势利导”。

“如果在广州建小微湿地,首要考虑的应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但在缺水的北京,首要考虑的一定是水的持续性。”崔丽娟强调,这事看着简单,要做好不简单,“如果随便找块地挖个坑、放点水,不可能种沉水植物——过几天水就干了。”

夏康做了调研与计算:这里平均水深0.6m,储水量约为480m3,汇水面积为0.8hm3,水面蒸发量每天约6mm,每天损失水量约4.5m3,旱季可以从中水管道或者绿地浇灌地表径流补水,雨季采用收集雨水补充,多余雨水净化处理后可以用于浇灌或者排入市政管网,在汛期也能满足该区域雨水的收集容量。

选择此处的另一个原因是,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国际会议中心、高端酒店和大型居民区环绕,拥有良好的窗口示范效应。据悉,项目组踏查、比选了城区及昌平、延庆、顺义、房山、通州的20余个地块,综合各方因素最终圈定此处。

“放别地儿也照样建,但搁这儿产生的社会效应、宣教作用成几何倍数放大了。”夏康说各方对这个位置都非常满意。

它确实起到了典范先锋的作用,亮相之后,媒体纷纷予以关注,环保社团组织如自然之友、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成员慕名而来,许多园林景观从业者也来这里观摩,收到的反馈令黄三祥和夏康相当欣慰,“大家一致给予了好评,并将其视为某种风向标性质的事件。”

北京市各区园林系统均派代表来现场观摩,亲身感受小微湿地的魅力,理念因此得以升级,回去后都在结合本区实际情况,推动小微湿地建设。到2025年,北京将建设50处以上的小微湿地;地方标准《小微湿地建设技术规程》正在紧锣密鼓编制之中。位于怀柔的第二块小微湿地已在建设之中,这是结合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郊区小微湿地示范项目。

据悉,小微湿地保护修复已列入2018年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北京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方案》,目前,正计划纳入正在编制的“十四五”规划中。

近年来,我国积极开展小微湿地保护管理研究工作,加大小微湿地保护与修复力度,充分发挥小微湿地的生态功能,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10月,《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在阿联酋迪拜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加入公约26年来首次提出的《小微湿地保护与管理》决议草案。

“湿地虽小微,意义却重大。” 国家湿地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副院长张明祥如此评价。(记者 王剑英)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