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六爻排盘

茅元仪(茅元仪编撰的我国古代兵学巨著是什么)

时间:2023-10-15 23:06:25 作者:超甜的布丁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武备志》作者茅元仪与伯乐孙承宗一起,被党争打落马下

通过五篇文章的内容,我们介绍了明朝科举制下为何有许多真才实学的人没有科举成功。因为科举不利,茅元仪用情于秦淮河畔、用情于杜康之上。然而,作为具有传统儒家思维的文人,茅元仪并没有放弃“天下、社稷、君王”,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成功。

东北的战争号角吹响了他,他连忙用三年的时间在天启元年(1621年)快速编辑、整理了十数年的收藏,写成《武备志》一书,走上了山人之路,终得孙承宗青睐。孙承宗举荐他前往南京兵部报到,委以“副将”并“练募新兵”。但不想,1622年冬,其母丧的消息传来,茅元仪在金陵穿孝的同时想回湖州。这时,孙承宗的征召北上从军信息来了。

孙承宗“夺情”茅元仪,茅元仪在辽东做了八件事

原来,天启二年(1622年)八月,孙承宗任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自告奋勇地督师经略辽东军务。天启皇帝同意后,招募贤才就是重要事务。因此,孙承宗立刻催促茅元仪北上。为此,他带着深深的遗憾——未得酬君先负母,何心报国复封侯。

面对国家战事,茅元仪未来得及回家守孝便北上报到。来到京师后,茅元仪向李之藻、耶稣会士等人学习西洋大炮的使用之法。同时,参加各种祭奠辽东战事牺牲的将士们的活动。1623年五月,茅元仪前往山海关。九月,进入孙承宗幕府。茅元仪从书生迅速转变为一名将军,在大军内、幕府中,他主要做八件工作:

其一:作为军事参谋深入阵前、敌后刺探军情。他也曾有“行敌境七昼夜而返”的传奇经历。

其二:日夜操练临战技能,也算是衣霜雪、冠风霾,肆习车营。

其三:与鹿善继、袁崇焕等人共同辅佐孙承宗出谋划策。

其四:教授军人西洋炮法,例如满桂的西洋炮法就是茅元仪所授。

其五:以“政治委员”的职责,对军人进行思想教育,例如收复失地、好男儿就要轰轰烈烈地大干一场等观点。

其六:天启四年(1624年)春,奉孙承宗命到泰州招募水师、建造收集楼船、征召购买各种武器装备。其间,回了一趟家拜祭母亲。以此为基础,建立水师。

其七:设计、制造各类战车和仿造西洋大炮等。

其八:作为孙承宗的私人秘书,陪同他视察防区各个防区,孙承宗每到一地都喜欢作诗言志,茅元仪也是相和而为。

因为军事表现优越,茅元仪先是被孙承宗举荐为翰林院待诏。其后督买沙船、楼船得利,被委以副将之职守卫觉华岛。天启五年(1625年)五月,茅元仪被任命为“副总兵”。

茅元仪侥幸离开,才未在觉华岛一战中牺牲

但因为“阉党”掣肘,孙承宗的第一次督师辽东,虽然收复九城四十五堡,拓地四百里,开屯五千顷,岁入十五万的成绩。但在“阉党”掣肘最终仍然下,不得不于十月份无奈去职。随着,孙承宗被排挤出局,茅元仪又觉得新任主帅不值得辅佐,便很快辞职离去。巧合的是,茅元仪就此躲过一难。天启六年春,“觉华岛之战”是后金军队在不能取胜的情况下,以突然袭击方式大败明军。

觉华岛之战,是在努尔哈赤无法取得宁远之战胜利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场突袭战。高第代替孙承宗后立刻实行“退守”战略,努尔哈赤率兵六万多人进攻“拒绝后撤”的袁崇焕。正月二十三日,袁崇焕利用西洋大炮严防死守宁远城。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也受了伤,但伤势并不严重,之后继续指挥了觉华岛奇袭,挽回了一些颜面。

觉华岛之战明军惨败,七八千将士、七八千商民连同粮草八万二千余、两千多艘船只和所有建筑物都被后金军队消灭。对于茅元仪个人来说,其辛苦搭建起来的觉华岛水师也消失了。正当朝廷对袁崇焕取胜而兴高采烈、故意弱化觉华岛之败的时候,已经辞职的茅元仪被关入监狱。

茅元仪辞职前后,已被魏忠贤的“义子”、杀害杨涟的凶手之一、太仆寺少卿梁梦环盯上了,被“削籍”“仵(魏)珰(即魏忠贤)”等原因入狱。好在有惊无险,茅元仪很快被释放出来,在八月初来到南京,过完中秋节回到老家湖州休养。

党争党争,不眠不休

孙承宗辞职、茅元仪被捕入狱的背后皆因“党争”导致。“党争”之下无好人,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

阉党、楚浙齐昆宣秦和东林党中都不乏人才,特别是东林和阉党(包括依附阉党的人)内也算是人才济济。但在“党争”之下却皆成小人。晚明“党争”剧烈,主要是明朝的社会风气已经变化、传统权力斗争、选官选才导致为自保而不得不加入“党争”三个方面原因造成。

其一:在新旧两个时代的斗争中,新时代已经形成统治地位,但新时代并不成熟

在“心学”冲击传统理学的百年时间里,人人高度自我下以物欲、人欲为核心下,传统的忠君爱国思维荡然无存。但无论是新时代还是旧时代都有其合理性,问题的关键是你得形成稳固的体系。你把儒家思想中的“忠君爱国”推翻了,那么,你建立怎样的思想体系?这种思想体系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思想打造,而且还得有其合理性。

可问题是,你还没有打造新的思想体系,内部大型自然灾害来了、外部敌人来了。你的新的思想体系(以人人为钱为基础,但一方面你得像西方那样用理论将儒家的“仁爱”“和合”等观念,偷换为“强盗思维”,因为,依靠传统农业文明你无法为“人人为钱”的思维给绝大部分人带去希望)根本无法打造,结果,清朝建立后一切从零开始,重新把旧的思想体系建立起来。

其二:各色人等通过物欲、人欲,都有了“自己的利益代言人”

例如,从朱元璋时代就开始的“禁海”政策导致“地下经济”——海盗、走私犯势力巨大(经济和军事能力,特别是正德以后对西方武器的使用),获得“无视”下默认,由此,他们有利益代言人。

例如,由于商品经济发达,商人在万历时期正式获得户籍(在此之前,通过各种手段也可以参加科举,但却并非是整个商人阶层),由此,大规模进入官场。

其三:传统政治斗争中的常规手段,在晚明大规模使用

晚明的商品经济、服务经济、对外贸易非常发达,这与汉唐时期的情况大不相同。但世间的一切事情都是一样的,表现再怎么变化,人性不会改变。人性喜欢趋利避害、好逸恶劳,为了这些就会采用各种手段去争夺。例如献媚握有实权者、栽赃陷害他人、结党营私、利用能力捆绑权力等等。

无论社会多么进步,人性不会改变。例如在企业中,你和其他同事都很有才能,那么成为竞争对手,你的政策被采纳就代表你被受重视程度会越高,相反竞争者就会落在下方。久而久之,为了“竞争胜利”可能就会有人采用“非法的或非道德的”手段去竞争。从而造成两败俱伤。这种情况,在我们周边都会存在。

同样,即使是邻居,不存在竞争关系。你家占了楼道,他家也占了,别人家呢?总之,人性当中有“好斗”性格,“好斗”有的是为了利益、有的是为了名誉,有的纯粹就是“斗气儿”了。

所以,“党争”在明朝有,在汉朝有、在唐朝、在清朝都会有,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争”。只在乎“争”胜的一方是否更有利于事情、问题的解决;“争”的过程中,双方是否有底线。

很可惜晚明时期,党争已经到了“我不好,谁也甭好”的无理性地步。限于篇幅问题,对于明朝的“党争”我们下文再详细介绍,通过茅元仪的具体案例讲述一下明朝党争为何那么频繁的八个原因。

纵酒悲歌而死,秦淮美女相伴:山人茅元仪与《武备志》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尼姑与书生背后的晚明社会

女为悦己容,男为仕途忙:文人在明亡前的女性化现象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