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起名 > 宝宝起名

做梦打人(做梦打人打了现实中旁边的人)

时间:2023-10-11 00:35:17 作者:君心似我心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睡梦中拳打脚踢咋回事

45岁的王先生最近饱受“噩梦”困扰,1月前妻子发现他在熟睡时经常大喊大叫、四肢挥舞,或拳打脚踢、猛烈翻滚,甚至还从床上掉下来。王先生醒后心有余悸,还能回忆梦中的情景:有时是自己开车坠下了悬崖,有时是在和坏人搏斗。糟糕的情况还在继续,发生的次数还越来越多,几乎每周都有一两次。王先生经常把自己撞得鼻青脸肿,有几次还打伤了妻子。为此,他感到非常恐惧,只能到医院求助,这才知道原来是“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在作怪。

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是发生在睡眠快速眼动睡眠期的伴随睡梦出现肢体活动的疾病,发作时有暴力行为,容易误伤到自身和同床者,可发作于任何年龄,一般常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居多。本病核心征特是噩梦和异常的睡眠行为,主要包括恐怖或暴力的梦境,与梦境相关的梦呓、肢体行为和情绪反应,就相当于“把噩梦付诸行动”。患者在睡眠期间会出现肢体动作或暴力行为,如拳打脚踢、翻滚跳跃,甚至是殴打同床者、从床上坠落等,在清醒后他们还能记得梦的内容,却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

如果有类似的症状该怎么办?出现有“梦中拳打脚踢”症状的患者和家人朋友要引起重视,及时到正规医院的睡眠科就诊。相关研究表明,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还与帕金森、路易体痴呆等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其表现常常是这些疾病的前驱症状,有类似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诊排查相关神经系统疾病。医生将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多导联睡眠监测结果进行诊断,除此,筛查问卷、睡眠问卷也可帮助筛查。

治疗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常用药有氯硝西泮、褪黑素等,建议患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另外,患者的家人可以通过在地板上放置床垫、用软物包裹家具边角、睡前关窗或者安装防盗网等为患者提供安全的睡觉环境。还可以在睡前移去潜在的危险物品,如利器、水杯等。安全起见,我们还是建议患者在症状得到控制前尽量避免与家人同床居住。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 赖云婕)

来源: 人民政协报

梦里拳打脚踢很“暴力”,可能是得了这种病!中老年人群中常见

据新民晚报消息,我们每晚互道“晚安”,还会加一句“好梦”。研究显示,梦是大脑健康发育和维持正常思维的需要。但是,有些人睡觉时噩梦频繁,随着梦境出现喊叫、拳打脚踢,严重时还会从床上跌落而受伤。这其实是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睡眠疾病。

今天是中国脑健康日,提到脑健康,人们关注的是脑血管疾病,今天,记者就带你走进“睡眠”,看看梦境异常中隐藏着哪些脑疾病的蛛丝马迹。

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睡眠障碍诊治中心主任于欢(左)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患者自述:梦里搏斗好累

患者刘先生说,大概是10年前工作紧张时睡觉会做梦。那时住在职工宿舍,室友会告诉他,“晚上又说梦话了,感觉情绪很紧张的样子”。当时,刘先生自己对说梦话的事一点意识都没有,也从来没有重视。2016年,刘先生退休了,生活变得闲适安逸,但晚上噩梦突然频繁了,而且还会“动手动脚”。到了2019年,梦境越来越凶险,常出现稀奇古怪的场景,比如地上突然出现个大洞、树上掉下蟒蛇,刘先生梦中惊恐万分,大声呼救、挣扎,有时打到妻子,有时会从床上掉下来。夫妻俩的睡眠因此受到严重干扰,为时不时出现的“午夜惊魂”担心害怕。

有一次,他看到了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于欢教授做科普,讲的“梦动症”症状和他一模一样。“我大概是生病了。”刘先生说。在华山医院经过睡眠监测和服药治疗,刘先生很快摆脱了噩梦的困扰,生活又回到正轨上。

梦动症多见于老年男性

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睡眠障碍诊治中心主任于欢说,人的睡眠可以分为快速眼动睡眠期(REM)和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两部分。REM约占总睡眠时间的15~25%,这个时期脑电波活跃,血压、心律波动,睡眠者会体验到具有情节的、场景清晰的梦境。正常情况下这个时期肌肉完全放松,不会因梦境出现动作。但如果抑制肌肉张力的神经核团和神经环路受某些神经变性病的影响,肌肉放松机制失控,患者就会表现出和梦境相关的异常动作。这种异常行为常带有爆发性、伤害性的特点,医学上称为快速眼动睡眠期睡眠行为障碍(RBD),俗称“梦动症”。各国研究者报道RBD的发病率在0.35%~5%之间,男性占了80%以上。

RBD的症状通常出现在后半夜,因为后半夜REM睡眠较多。梦境以恐怖、窘迫、压抑、愤怒等负面情绪多见。有的人梦到自己在打架,可能就会在床上大施拳脚。患者的粗暴动作对自己和床伴构成安全威胁。有位妻子为保护患者不坠床让他靠墙睡,结果患者挥拳时手指撞墙骨折;拦在床边的椅子、家具、床头饰物会成为患者随手抓起的“武器”;也有患者会骤然蹿起,越过床架栽倒于地。

发作性睡病展览

梦动症可能导致帕金森

梦动症不同于我们常说的梦游。梦游一般发生于非快速眼动期(集中于前半夜),所以在梦游的时候梦境并不那么明显,患者会做一些平和复杂的动作,如穿衣、开门、上厕所;而如果是RBD,行为是与梦境相关的,且大多为暴力行为。梦游患者常不记得发作,或者只是对发作有模糊印象,RBD患者不仅能记起梦境,还能记住梦境伴随的强烈情绪。梦游儿童青少年好发,随年龄增长减轻消失;RBD确是老年人的“专利”,症状随病程越来越严重。

研究证实,“梦动症”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病的早期阶段,病变最早使周围神经系统受到累及,如果累及到嗅球,那么嗅觉就会减退。比如,有饭烧糊了,或者有些菜不那么新鲜了,患者就会闻不到;如果影响到肠道的植物神经,会有排便困难;当病理改变累及调节睡眠期间肌肉放松的中枢神经系统时,患者出现梦中动作,最后病变累及锥体外系,病人表现出肢体僵硬颤抖(即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累及大脑皮层则表现出明显的认知功能下降。

确诊梦动症后怎么办?于欢教授介绍,一般来说,坚持服药,积极配合随访,多数患者可以维持良好的生活状态。但数据显示,未经治疗的梦动症患者,5年内,约有38%转变成帕金森病;14年内,可有高达90%的患者转变为帕金森病。病情的转变通常在悄无声息中发生,定期门诊随访,每1-2年复查一次睡眠监测非常必要。

睡眠相关疾病有80多种

复旦大学睡眠障碍诊治中心由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牵头设立,是一个多学科合作、覆盖全病种的综合性睡眠中心。于欢说,神经变性病合并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高,不仅影响当下的生活质量,还会加重加快神经系统变性病的发展。睡眠疾病的治疗,为神经系统变性病的治疗打开一个全新的视角。

睡眠病不是哪一类人群的专利,每一个年龄层都有自己的好发病。比如,发作性睡病好发于青春期男孩。12岁的小雨上课经常睡觉,严重的时候在考试中会不由自主睡着。小雨的妈妈说,“老师总认为孩子晚上熬夜了,否则白天怎么这么困呢?”

经多方打听,小雨的妈妈找到了于欢。经过睡眠监测后,孩子被确诊为发作性睡病。这种病有两个发作高峰,一是青春期男孩;另一个高峰是在35岁左右,女性占比增加。

这两天,“深圳女孩拥有48秒睡着的‘超能力’”上了热搜,其实也是发作性睡病,而各种睡眠病达80多种。有的患者白天好好的,一到晚上睡觉双腿就作怪——虫咬感、抽搐感、酸痛感、麻木感……于欢说,这种病叫不宁腿综合征,具有典型的昼夜规律,患者在夜间睡眠或静息状态下出现双下肢难以名状的异常、不适感觉,迫使自己需不停地移动下肢,导致严重的睡眠障碍。

睡眠病发病初期就能找到医生的人并不多。很多人对此缺乏了解。“睡眠病是一种上游疾病,及时发现、干预、治疗能延缓后续的病程,因此每个人都要重视睡眠。”于欢说。

记者:左妍

睡梦中拳打脚踢?可能是帕金森或这种病!

生活中,有些人睡觉特别不老实,拳打脚踢、手刨脚蹬、大喊大叫的,这很可能是一种与睡眠异常行为相关的疾病——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失眠科、睡眠医学研究所副主任医师王惠茹指出,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虽然是一种睡眠障碍,但也可能是大脑神经系统病变,如帕金森病的征兆。

(网络配图)

什么是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我们先了解什么是快速动眼睡眠。

王惠茹副主任介绍说,我们入睡后,会在两种睡眠状态中反复切换,先是由浅入深,再回到浅睡眠-深睡眠的状态,称为快速动眼睡眠。

在这个时期,我们的眼球会快速转动而因此得名。

在快速动眼睡眠阶段,全身绝大部分肌肉完全放松,四肢和躯体不能活动,梦境也常常发生在这一时期。

而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患者在快速动眼睡眠期肌肉没有完全放松,而是表现为持续或间歇性肌张力增高,从肌肉抽动到各种复杂剧烈的行为动作均可出现,并出现梦境演绎行为,即动作行为多与梦境内容密切相关。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多见于50~70岁人群。

(网络配图)

患者往往会在入睡90分钟后做出突发的、大幅度的运动行为,如在床上大喊大叫、拳打脚踢、手舞足蹈,包括挥动手臂、踢腿、喊叫、突然坐起等,偶尔还可出现磨牙、唱歌、打电话等行为。

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报告显示,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临床症状中的伤害性行为可高达30%~81%,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及生存质量,其中以体表淤斑、撕裂伤、骨折的发生频率最高。

那这种睡眠中的奇怪行为,是不是就是我们常说的“梦游”呢?

(网络配图)

王惠茹对此解释说,两种病虽然都属于睡眠障碍,但是它们并不是一回事。

梦游患者虽然也会在睡眠过程中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做完后会重新回到床上继续睡觉,但它通常发生在非快速眼动期,那时患者并没有在做梦,而且也不会出现暴力行为;患者如果从梦游中醒来,会很奇怪自己为什么会在这里(而不是在床上)。

而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患者会在床上大喊大叫、拳打脚踢,但是却很少有下床行为;且被唤醒后,患者可以迅速清醒,并能栩栩如生地描述刚刚的梦境内容,但是对行为障碍的表现却无法记忆或仅能部分记忆。

可能是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

根据病因,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可以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其中,继发性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又分为药源性、症状性和与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相关的3种类型。

临床发现,部分药物如抗精神病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及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可引起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还可能是某些可影响脑干功能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发作性睡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癫痫、多发性硬化、吉兰-巴雷综合症等的部分症状;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也可能与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相关,如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多系统萎缩等。

王惠茹告诉我们,有越来越多的证据发现,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与帕金森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患有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的老年人,将来发展成为帕金森病人的可能性远高于正常老年人,而其出现甚至早于帕金森病起病几年甚至几十年。

因此,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是一个需要警惕的健康信号。

PSG是筛查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金标准”

王惠茹指出,值得警惕的是,由于很多患者在发病初期误以为是自己单纯的睡觉不老实,没有及时到医院进行正规治疗,耽误了病情,也给家人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而且在临床上,一些非睡眠专科医师对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的了解不足,导致本病目前的临床诊断率仍然偏低。

因此,王惠茹呼吁大家要重视该病,如果你在做噩梦时伴随暴力行为,最好赶快去医院的睡眠专科就诊排查。

目前,多导睡眠监测(PSG)是诊断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的“金标准”。

(网络配图)

PSG可连续并同时监测患者的脑电功能、下颌和四肢肌肉活动、心脏功能、呼吸功能等,同时辅之专业技师的整夜监控,可以帮助医生对相关睡眠障碍作出诊断并评定治疗效果。

比如在筛查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方面,它可以发现受检者肌肉无法放松以及录像、录音其各种活动及言语,同时排除受检者是否存在癫痫和呼吸暂停。

给患者一个绝对安全的睡眠环境

王惠茹介绍,目前,针对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但使用药物,如氯硝西泮(应当小剂量应用,且慎用于伴有痴呆、步态异常以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褪黑素,可使患者睡眠相关的运动行为明显减少,快速眼动睡眠恢复正常比例,并重新出现肌肉放松。

同时,配合一些中医中药的方法,会产生叠加的疗效,也能帮助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所以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往往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而相比药物治疗来说,对于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更重要的是给予患者一个绝对安全的睡眠环境。

(网络配图)

王惠茹副主任对此解释说,“安全的睡眠环境可以看作是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非药物治疗的重要干预手段;具体来说,患者家庭的卧室内家具要尽量简单,比如床边不放危险物品、床与墙壁留有间隔、患者与同床人员需保持间距,必要时增设床档,降低患者受伤或伤人的风险。”

同时,患者要尽量减少焦虑情绪和心理负担,以及保持规律健康的生活习惯也很重要。

王惠茹副主任建议患者坚持“上、下、不、动、静”5字方针来改善睡眠,即每天按时上床,按时下床,不午睡、不补觉、不赖床,坚持适量有氧运动,静坐、冥想1个小时。

作者丨赵非一

来源丨《家庭医药》2023年1月第1期

编辑丨李家华

校对丨郑柯

二审丨张越

终审丨刘慧英 张如贤

梦里拳打脚踢很“暴力”,可能是得了这种病!中老年人群中常见

据新民晚报消息,我们每晚互道“晚安”,还会加一句“好梦”。研究显示,梦是大脑健康发育和维持正常思维的需要。但是,有些人睡觉时噩梦频繁,随着梦境出现喊叫、拳打脚踢,严重时还会从床上跌落而受伤。这其实是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睡眠疾病。

今天是中国脑健康日,提到脑健康,人们关注的是脑血管疾病,今天,记者就带你走进“睡眠”,看看梦境异常中隐藏着哪些脑疾病的蛛丝马迹。

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睡眠障碍诊治中心主任于欢(左)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患者自述:梦里搏斗好累

患者刘先生说,大概是10年前工作紧张时睡觉会做梦。那时住在职工宿舍,室友会告诉他,“晚上又说梦话了,感觉情绪很紧张的样子”。当时,刘先生自己对说梦话的事一点意识都没有,也从来没有重视。2016年,刘先生退休了,生活变得闲适安逸,但晚上噩梦突然频繁了,而且还会“动手动脚”。到了2019年,梦境越来越凶险,常出现稀奇古怪的场景,比如地上突然出现个大洞、树上掉下蟒蛇,刘先生梦中惊恐万分,大声呼救、挣扎,有时打到妻子,有时会从床上掉下来。夫妻俩的睡眠因此受到严重干扰,为时不时出现的“午夜惊魂”担心害怕。

有一次,他看到了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于欢教授做科普,讲的“梦动症”症状和他一模一样。“我大概是生病了。”刘先生说。在华山医院经过睡眠监测和服药治疗,刘先生很快摆脱了噩梦的困扰,生活又回到正轨上。

梦动症多见于老年男性

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睡眠障碍诊治中心主任于欢说,人的睡眠可以分为快速眼动睡眠期(REM)和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两部分。REM约占总睡眠时间的15~25%,这个时期脑电波活跃,血压、心律波动,睡眠者会体验到具有情节的、场景清晰的梦境。正常情况下这个时期肌肉完全放松,不会因梦境出现动作。但如果抑制肌肉张力的神经核团和神经环路受某些神经变性病的影响,肌肉放松机制失控,患者就会表现出和梦境相关的异常动作。这种异常行为常带有爆发性、伤害性的特点,医学上称为快速眼动睡眠期睡眠行为障碍(RBD),俗称“梦动症”。各国研究者报道RBD的发病率在0.35%~5%之间,男性占了80%以上。

RBD的症状通常出现在后半夜,因为后半夜REM睡眠较多。梦境以恐怖、窘迫、压抑、愤怒等负面情绪多见。有的人梦到自己在打架,可能就会在床上大施拳脚。患者的粗暴动作对自己和床伴构成安全威胁。有位妻子为保护患者不坠床让他靠墙睡,结果患者挥拳时手指撞墙骨折;拦在床边的椅子、家具、床头饰物会成为患者随手抓起的“武器”;也有患者会骤然蹿起,越过床架栽倒于地。

发作性睡病展览

梦动症可能导致帕金森

梦动症不同于我们常说的梦游。梦游一般发生于非快速眼动期(集中于前半夜),所以在梦游的时候梦境并不那么明显,患者会做一些平和复杂的动作,如穿衣、开门、上厕所;而如果是RBD,行为是与梦境相关的,且大多为暴力行为。梦游患者常不记得发作,或者只是对发作有模糊印象,RBD患者不仅能记起梦境,还能记住梦境伴随的强烈情绪。梦游儿童青少年好发,随年龄增长减轻消失;RBD确是老年人的“专利”,症状随病程越来越严重。

研究证实,“梦动症”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病的早期阶段,病变最早使周围神经系统受到累及,如果累及到嗅球,那么嗅觉就会减退。比如,有饭烧糊了,或者有些菜不那么新鲜了,患者就会闻不到;如果影响到肠道的植物神经,会有排便困难;当病理改变累及调节睡眠期间肌肉放松的中枢神经系统时,患者出现梦中动作,最后病变累及锥体外系,病人表现出肢体僵硬颤抖(即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累及大脑皮层则表现出明显的认知功能下降。

确诊梦动症后怎么办?于欢教授介绍,一般来说,坚持服药,积极配合随访,多数患者可以维持良好的生活状态。但数据显示,未经治疗的梦动症患者,5年内,约有38%转变成帕金森病;14年内,可有高达90%的患者转变为帕金森病。病情的转变通常在悄无声息中发生,定期门诊随访,每1-2年复查一次睡眠监测非常必要。

睡眠相关疾病有80多种

复旦大学睡眠障碍诊治中心由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牵头设立,是一个多学科合作、覆盖全病种的综合性睡眠中心。于欢说,神经变性病合并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高,不仅影响当下的生活质量,还会加重加快神经系统变性病的发展。睡眠疾病的治疗,为神经系统变性病的治疗打开一个全新的视角。

睡眠病不是哪一类人群的专利,每一个年龄层都有自己的好发病。比如,发作性睡病好发于青春期男孩。12岁的小雨上课经常睡觉,严重的时候在考试中会不由自主睡着。小雨的妈妈说,“老师总认为孩子晚上熬夜了,否则白天怎么这么困呢?”

经多方打听,小雨的妈妈找到了于欢。经过睡眠监测后,孩子被确诊为发作性睡病。这种病有两个发作高峰,一是青春期男孩;另一个高峰是在35岁左右,女性占比增加。

这两天,“深圳女孩拥有48秒睡着的‘超能力’”上了热搜,其实也是发作性睡病,而各种睡眠病达80多种。有的患者白天好好的,一到晚上睡觉双腿就作怪——虫咬感、抽搐感、酸痛感、麻木感……于欢说,这种病叫不宁腿综合征,具有典型的昼夜规律,患者在夜间睡眠或静息状态下出现双下肢难以名状的异常、不适感觉,迫使自己需不停地移动下肢,导致严重的睡眠障碍。

睡眠病发病初期就能找到医生的人并不多。很多人对此缺乏了解。“睡眠病是一种上游疾病,及时发现、干预、治疗能延缓后续的病程,因此每个人都要重视睡眠。”于欢说。

记者:左妍

做梦打架,为什么真的会动手动脚,还把身边人打了?

“医生,请你赶紧帮我老伴看看,他最近老是半夜打我!你看,我都被他打成熊猫眼了!”

“我根本不知道,她说我打了她,我怎么可能打她呢?!”

(网络图,仅供参考)

3月16日,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睡眠科门诊来了一对六十多岁夫妻——脸上有瘀斑的王阿姨和一脸委屈的李大伯。

王阿姨跟坐诊医生曾宪祥副主任医师诉苦不停,说李大伯晚上会打人!

曾宪祥副主任医师详细询问了这老两口的情况。

原来,李大伯和王阿姨来自常德,是一对相当恩爱的夫妻,年轻时自由恋爱结婚,退休后儿孙满堂,是当地有名的“五好家庭”。

今年66岁的李大伯年轻时当过兵,身体一直都很健康,每年健康体检各项指标都正常。

只是最近20多天说自己老爱做梦,经常梦见与人打架,甚至“梦见自己穿上军装跟日本鬼子搏斗”,有时梦见别人追打自己,自己被逼还手等等。

(网络图,仅供参考)

“我怎么可能打她嘛?一我不会打,二我没有打,三我更没有理由打她。我们老伴俩这么多年脸都没红过!”面对老伴的“投诉”,李大伯也是满脸委屈。

他不明白,做梦梦见打人,难道真的会打人吗?还会把老伴打伤?

曾宪祥医生耐心听完他们的述说后,建议其先完善相关检查。

入院后,蔡艳副主任医师仔细接诊并完善睡眠监测检查。

结果显示,李大伯的诊断是“RBD(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即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紊乱”。

(网络图,仅供参考)

曾宪祥医生解释,在睡眠过程中有一段时间,脑电波频率变快,振幅变低,同时还表现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肌肉松弛、在男性会出现,最奇怪的是眼球不停地左右摆动。

为此科学家们把这一阶段的睡眠,称为快速眼动睡眠(REM),又叫做异相睡眠,也有人把它叫做积极睡眠 (active sleep)。

把快速眼动以外的其它睡眠,称为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 又叫做安静睡眠 (quiet sleep)。

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紊乱是临床常见的REM期异态睡眠,是一种以REM睡眠期间伴随梦境出现肢体活动为特征的睡眠疾病,发作时常出现暴力行为并可造成自身及同床者伤害,并破坏睡眠。

“如此,我们就不难理解李大伯为何半夜打自己心爱的王阿姨了。”曾宪祥说,临床中还碰到有的患者发作时不仅伤害到同床者,还伤害到自己,比如梦见逃跑,结果自己跌落到床下。

曾宪祥副教授提醒,如果发现亲人在睡觉时中出现喊叫、骂人、肢体运动等情况,可警惕RBD,应尽快到睡眠专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尤其是多导睡眠监测(PSG),尽快治疗,以防伤害心爱的爱人及伤害到自己。

经过治疗,李大伯恢复良好,即日即可出院。专家提醒,RBD患者出院后要遵医嘱治疗,定期复查。此外,在生活中不要有过绪反应,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状态,中午以后就要避免喝茶、咖啡等兴奋性食物,睡前四小时不要剧烈运动等等,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

(编辑Eliza)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曾宪祥 石荣

湖南医聊每日分享权威、有趣、实用、及时的健康科普资讯,让我们一起收获健康,收获幸福。

(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点击“了解更多”,速挂【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专家号!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