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手相命理

谌容(谌容个人资料)

时间:2023-10-03 04:04:41 作者:追梦抓梦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谌容:以我笔写我心

【走近文艺家】

光明日报记者 陈慧娟

84岁的她,曾写下《人到中年》。巴金、孙犁等一批大家对她的小说交口称赞,黄永玉主动给她的作品插画,但即使在最火的时候她也鲜少将自己暴露在公众视野中。巴金曾说:“作者的名字应该署在作品上。”她非常赞同,并严格遵守。

见面的这天,她凌晨2点睡的,起床时已中午12点。起床后,她一边坐在沙发上听古筝曲,一边摆弄着手提电脑看看股市行情。见面约在下午3点——股市停盘的时间。这犹如年轻人的作息是84岁的谌容“随心所欲”的日常。

谌容资料图片

谌容曾经写下《人到中年》。中年时,她已是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巴金、孙犁等一批大家对她的小说交口称赞,黄永玉主动给她的作品插画。可即使在最火的时候,她也鲜少将自己暴露在公众视野中,近年来更是近乎消失了。巴金曾说:“作者的名字应该署在作品上。”她非常赞同,严格遵守,尽量谢绝采访、上封面、上镜头、介绍写作经验。能见到她的原因,一定与作品有关——她的六卷文集即将出版。

成套的文集她没出过,这一次也是在老朋友们的大力“鼓动”下,出版社积极联系,才有此一套。“我跟出版社说,出我的文集要赔钱的。”谌容朗声笑说。舒展的面容,利落的短发,看得出年轻时做演员也足够的美貌,而曾经标志一样的黑眼圈看不出了。

黑眼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身体不好。年轻时因为原因不明不时发作的晕厥,她从中央广播事业局被调到教师岗,最后被放了病假。细腻的情致、好胜的性格、对文学的喜爱和因病而来的宽裕时间,将她推到了写作的道路上。

曾经她病到没有力气为自己的选集写一篇不足千字的序言,但这样的身体里蕴含的能量惊人。

在20世纪60年代的特殊岁月,她一边下放劳动一边“秘密”在油灯下忘我地写作。因为家庭出身的原因,写出的长篇小说不允许出版,她愤而为自己争取权利。

70年代末,社会思潮尚在摇摆,知识分子在文学中还是“被改造者”的形象,她以知识分子的担当写知识分子的处境,敏锐触及了当时十分敏感的知识分子政策问题。对这个群体的“理想、志趣、甘苦和追求”、他们内心深处的感情她理解得透彻、表达得传神。她自认并没有考虑要“揭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只是根据生活中的感受,“不用刻意体验、收集,身边全是知识分子”。

《人到中年》引起了全社会的大讨论,时而赞誉有加,时而开会批判。掌声和批评,她照单全收,然后继续坚持以我手写我心。

“每走一步都是‘置之死地’而又起死回生。”诚如她所说,年轻的人已经难以感受这份坚韧、认真可能会招致怎样的灾难,但不难感受到她对写作的珍视更甚于个人安危。

这份珍视,使得她在那个粗粝的、去个人化的年代,保留着斗争的勇气。同样被保护着的是自己作为人的真心、作为作家的敏感。

如今虽然体力无法满足创作的需要了,可这份敏感仍在。

她随口聊起一部20世纪90年代写的电视连续剧《懒得结婚》,笑称“没什么反响”,可电视剧中的现象如今已经得到印证。

这也许来自于她总是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西方哲学思潮传入中国,她研究萨特的思想,写了一本小说叫《杨月月与萨特之研究》;写作的工具1993年就换成了电脑;写书法、画画是她的爱好,可也不耽误她现在玩儿微信、刷朋友圈、吃烧烤、网购。

尽管时光在她身边流逝得似乎慢了下来,但这个身体已经做过三次手术:心脏装了两个支架,胆摘了,脊柱也动了大手术。被改变的还有点其他什么。

曾经,她作为一个作者,“最大的快乐莫过于读者喜爱自己的作品”。如今她也淡然了,“忘了我就忘了吧”。作为一个反映人生和社会问题的作家,她心里很清楚,“社会的问题已经变了,下一代人永远在叛逆上一代人,因为时代在发展,要承认这一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悲欢。我作为一个作者,尽到了自己的责任,非让人家看我的小说,没道理。”

她越来越成为了“散淡的人”。

在新文集中,她给自己写了小传。20世纪80年代,她曾写过《并非有趣的自述》,其中被她用“冷峻”概括、几行字带过的童年回忆如今延展成了两页的细节,有看过的水车、吃过的冰激凌;而原本在12节自述中占据了5节的出书波折,则略为一段话。

时间被放置在更长的刻度上,她在历史的细节里体味悲欢。

书房中新增了一排书柜,里面放着成套的书,以历史书为主,她指指右下角一层放着的字典自嘲:“你看我字典多,因为我不认识的字多,看古书经常要查。我们这一代作家是时势造就的,跟上一代学贯中西的大家比差远了,忝为作家吧。”

她总不忘用幽默消解一些沉重。

少年时她随着风雨飘摇的国家飘摇;中年时“一手拿盾,挡着明枪暗箭,一手握笔,趴在稿纸上”;晚年在一个月内相继失去丈夫与长子。人世间的悲苦她悉数尝尽,而坚强是骨子里的。

聊了4个多小时的天,谌容谈笑风生,烟不离手,看过来的眼神始终坚定有神。

《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28日13版)

才女梁欢:嫁给英达26年,人生一言难尽

#头条创作挑战赛#

点击关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动您!

(梁欢与丈夫英达、儿子英如镝)

梁欢的家境很不一般,母亲谌容是家喻户晓的女作家,以《人到中年》蜚声文坛。父亲范荣康(原名梁达)担任过《人民日报》的副总编辑。

梁欢的大哥梁左是著名才子,二哥梁天是知名演员。

梁欢也不简单,这位北大中文系毕业的才女,创作了《我爱我家》《情殇》《八天的故事》《起步停车》等影视剧。

1997年,梁欢与英达在北京组建家庭,并育有一双儿女。结婚26年来,才女梁欢不仅背负“小三”的恶名,还沦为家庭主妇,人生真的五味杂陈,一言难尽……

01

梁欢出生于1968年,比英达小8岁。梁家与英家是世交,梁欢与英达很早就认识。

1991年,梁欢从北大中文系毕业后,进入北京一家中外合资的广告公司当白领丽人。

1992年,父亲范荣康刚从《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的位置退下来,就住进了北京协和医院。

当时《我爱我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拍摄,梁左是编剧,梁天是主演,哥俩离不开剧组,梁欢只得辞职去医院照顾父亲。

英达去医院探望范荣康时,劝梁欢写剧本。梁欢眉头一皱:开什么玩笑?我能写剧本吗?

(早年英达与宋丹丹)

英达说:你是北大中文系毕业的,父母和哥哥都是文化人,为什么不能写?

英达又动员谌容、梁左给梁欢做工作,梁欢骨子里的好胜被激发出来了。半个月后,父亲出院了,梁欢在英达的要求下,开始为《我爱我家》续集写剧本。

当梁欢将《姑妈从大洋彼岸来》《妈妈只生我一个》《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等几集剧本交给英达时,英达拍案叫绝:才女!少见的才女!

就这样,梁欢的编剧才华被英达开掘出来的。除了继续创作《我爱我家》,梁欢还创作了《情殇》《八天的故事》《起步停车》《电脑人家》等剧本,她的才华得到了冯小刚、王朔的称颂。

(青年梁欢)

在合作《我爱我家》的过程中,梁欢与英达互相倾慕,惺惺相识,爱情不知不觉在心头滋生。

英达是有妇之夫,不该婚外出轨。梁欢明知英达有婚姻有家庭,却还是一步步往情网里沦陷,两人偷偷背着宋丹丹来往。

1995年,英达的父亲英若诚因病住院,宋丹丹在医院照顾公公。

期间,梁欢代表家人去医院探望英若诚,宋丹丹全然不知面前这个女孩在与自己分享丈夫,对梁欢非常热情。梁欢心里有愧疚,表情有些尴尬,蒙在鼓里的宋丹丹丝毫没有觉察。

(早年宋丹丹)

1996年秋天,宋丹丹发现了英达与梁欢的婚外情,深感愤怒和屈辱:自己仼劳仼怨地为家庭付出,没想到英达伤自己如此之深!刚烈的宋丹丹眼里揉不得沙子,决绝向英达提出离婚。

02

1997年初,英达走出围城,与宋丹丹办理了离婚手续。英达与宋丹丹离婚第三天,就向梁欢求婚。梁欢已29岁了,是不折不扣的老姑娘,接受了英达的求婚。

在装修婚房时,梁欢费尽了心思:房间的布局、颜色、墙壁上的装饰画等,都是梁欢设计的。洗手间的两个洗面盆上,各有一帅哥和美女:帅哥是英达,美女是梁欢。

这帅哥、美女是英达一手画上去的,然后烧制出来的。

(宋丹丹带着儿子与赵玉吉父女组成四口之家)

英达离婚不到一个月,就与梁欢再婚了。1997年8月,宋丹丹带着儿子英巴图嫁给了赵玉吉。

英达婚内出轨,是宋丹丹内心解不开的结。

1998年8月16日,梁欢在北京生下儿子英如镝。做了妈妈后,英达劝妻子回归家庭。是呀,夫妻俩都忙事业,家就不像个家,夫妻总得有一方为家庭做出牺牲。从此,才女梁欢放弃事业,回归家庭做全职主妇。

2006年,梁欢又生下了女儿梁闻笛。

(英达与儿子英如镝)

儿子英如镝5岁开始练习冰球,且表现出极高的天赋。练冰球开销很大,梁欢和英达举全家之力培养儿子。英如镝8岁就夺得贝尔首都杯青少年冰球世界锦标赛冠军,成为我国的冰球之星。

因为一心一意培养儿子英如镝,加上与宋丹丹的积怨很深,英达整整6年没有去看望儿子英巴图。宋丹丹无法接受前夫的冷漠,非常怨恨英达。

2007年3月,宋丹丹推出自传《幸福深处》。在书里,宋丹丹坦然讲述了自己的3段婚姻,及与英达离婚的原因。

她写道:因为梁姓女人的介入,我离婚了。孩子爸有了新的婚姻和家庭,忘记了有个孩子在哭泣,整整6年没有看望儿子英巴图。

(宋丹丹与儿子英巴图)

《幸福深处》推出后,成了畅销书。为此,梁欢与英达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饱受网友诟病。

不少网友骂英达是“渣男”,称梁欢为“小三”。有网友这样留言:“北大毕业的才女也做小三?看来道德与学历无关!”“梁欢好好的,为什么不找个好男孩嫁了,而要去破坏别人的家庭?”

还有网友将“英达6年不去看望儿子英巴图”这笔帐,也算在梁欢身上,说梁欢不允许丈夫去看望与前妻生的儿子,要让自己的一双儿女独享父爱。

03

其实,这是对梁欢的误解。梁欢也是妈妈,内心细腻柔软,清楚英巴图对父爱的渴望,从未阻止英达对英巴图播洒父爱。

(英达)

英达为何对英巴图如此冷漠?在接受北京电视台的采访时,英达不承认自己冷漠,他之所以6年不去看望英巴图,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宋丹丹和英巴图拒绝他播洒父爱;二是英巴图与继父已建立了新的亲子关系,他不想去破坏他们的和谐生活。

宋丹丹看了英达的访谈,在个人社交平台抨击英达这是倒搭一扫,为自己的不负责任开脱。

还有网友扒出了英达与梁欢的旧事,说2001年5月19日梁左去世时,英达不顾大舅哥尸骨未寒,将梁左的电脑抱回自己家,抢夺大舅哥的劳动成果(剧本),而梁欢默许丈夫这样做。

为此,梁欢与英达又遭网友围攻。不少网友将话说得很难听,刺痛了梁欢的心,她经常在家落泪,饱受别人的白眼和指责。

(梁左(1957年9月3日-2001年5月19日))

其实,梁欢与英达不像网友想像得那样不堪。大哥梁左去世后欠下了巨债,朋友们在帮梁左还债时,梁欢和英达也尽了自己的一份力。

很长一段时间,梁欢心情黯淡,在家与英达争吵、纠结,说自己被英达害了,英达为此焦头烂额。

梁天与宋丹丹关系不错,两人一直是朋友,当年他极力反对妹妹与英达恋爱。

如今妹妹人到中年,生活一地鸡毛,梁天心里也不好受。他开导妹妹:婚姻这条路是你自己选择的,是好是坏你都得走下去。看在两个孩子的份上,你必须将日子过好。

(梁天与女儿梁小凉)

说起一双儿女,梁欢流泪了:如果婚姻真的破裂,自己就是在给儿女制造灾难和痛苦。这段时间因心情不好,梁欢疏于对孩子的照顾,以致儿子练冰球时常常走神。

在哥哥的开导下,梁欢努力调整心态,让自己全身心融入家庭。

英如镝的冰球天赋,引起了波士顿棕熊队的注意,该队的少年梯队邀请英如镝过去短训。为了让儿子拥有灿烂的未来,英达决定送儿子去美国受训。

04

2008年春节过后,英达与妻子商量此事:儿子有冰球天赋,如果我们不培养他,就是不负责任的父母。现在我们都人到中年,不要再被外界舆论左右心情,要夫妻同心,全力以赴培养儿子。如果儿子优秀,有出息,我们脸上也有光。

(梁欢与英达)

丈夫是真正想将日子过好,想将儿子培养成才,这是一位妻子最欣慰最幸福的事。梁欢红着眼眶说:从此我有了明确的生活目标,不会再为那些毫无意义的事纠结。

儿子英如镝才10岁,梁欢不放心他独自去美国练冰球,主动要求去美国陪伴儿子。为了儿子的前途,英达愿意与妻子跨国分居,同意了。

女儿英闻笛才2岁,离不开妈妈。2008年5月,梁欢带着一双儿女远赴美国芝加哥,她一边照顾女儿一边陪伴儿子练冰球。

练冰球的费用非常昂贵,光是一套行头就上万元。加上梁欢母子3人的生活开支,英达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他留在国内挣钱,高烧38度还坚持拍戏。去美国看望妻儿,英达为了省钱,经常坐廉价的“红眼航班”。

(英达)

梁欢带着一双儿女漂在美国,生活里也是点点滴滴的艰辛。他们住的是出租房,过半年就得搬家。

在美国不会开车,简直寸步难行。梁欢在国内不会开车,到了美国后得考驾照,过程千辛万苦。她方向感差,不认路,出门买菜经常走错路,有时走错一个出口,就得绕路20多公里,梁欢经常一边开车一边哭。

女儿英闻笛才三四岁,生活起居都得靠梁欢照顾。有时女儿生病,公立医院要提前预约,要排队等候,梁欢便带女儿去私立医院看病。

私立医院的费用相当昂贵,一个普通的感冒,要折腾出二三千美元的费用出来。想到丈夫在国内挣钱的艰难,梁欢心里五味杂陈。

05

(英如镝与妹妹英闻笛)

2011年,梁欢和丈夫按揭在美国芝加哥买了一套房子。虽然那边房价不高,但各种附加费用不低,夫妇俩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每个月初,一看到银行发送的催帐单,梁欢就心惊肉跳。

英达在国内挣钱,累得尿血,还累出了“三高”。生活的艰难,对丈夫健康的担忧,让梁欢内心布满颗粒。没来由的,她就会感伤落泪。

为了省钱,梁欢这位北大毕业的才女,像一些下岗的中年主妇一样,去超市抢购打折的面包和破损的鸡蛋。

2012年,英如镝在美国打冰球开始有了收入,他将每一笔钱都交给父母,极大地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父子情深)

2013年,英如镝的收入超过了父亲,帮助父母将剩余的房贷全部还清了。儿子才15岁就能替父母养家了,梁欢百感交集,所有的苦累都化作了欣喜和幸福。

为了备战北京冬奥会,2016年冬天,英如镝回国发展,梁欢带着女儿与儿子一道回国,结束了与英达的跨国分居生活。

英如镝是国家冰球队的主力,训练非常刻苦。

2022年2月4日,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拉开战幕。中国冰球队虽然成绩不佳,但英如镝表现抢眼。媒体报道英如镝时,对梁欢和英达也作了重点报道,感谢他们为祖国培养了一名“冰球之星”。

(英如镝)

(英达与一双儿女)

2023年7月,梁欢55岁了,嫁给英达26年了。没有谁的人生一帆风顺,没有谁的人生完美无缺,都是幸福伴着烦恼和眼泪飞。

至今还有人拿梁欢与宋丹丹作比较,将她说得一无是处,但梁欢已不在乎,安心过自己的日子。

回首26年的婚姻生活,梁欢一言难尽,内心五味杂陈。这就是百姓人生,这就是真实的生活!

-END-

头条号首发,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谌容《人到中年》:中年人的生活需要一点体面

谌(chén)容的《人到中年》是一篇很独特的小说。

发表于《收获》1980年第1期,获得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一等奖。它隶属于反思文学,将视角着眼于中年知识分子的沉重生活,而并不简单诉说在历史运动中的遭遇和感悟,它通过一个中年女医生因为超负荷运转而病倒的故事,串联起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社会中坚力量的物质、精神方方面面的生活,从而把对人个体的思考融入到时代历史变幻中去。

这篇小说我读过两遍,每一遍都有一种心力交瘁的感觉,这是从谌容的笔尖传递出来的对于陆文婷大夫的共情。上世纪70年代末期,每一个中年知识分子身上都积攒了大量的关于生活的、工作的、情感的、精神信仰的琐碎、矛盾,甚至是负担,压死骆驼的不是稻草,而是平时一点一滴的消耗。

这篇小说中,交织着陆文婷大夫自己的意识,交织着陆文婷大夫工作生活的20年,交织着她超负荷运转的经过。我有一个特别深刻的感受就是,那个时候,作为社会单位的中坚支柱,陆文婷们在历史风云的二十年里无法通过正常的晋升渠道获得中年人应有的体面,而是一直用一种接近“为爱发电”的形式,维持着基本的循环。

与陆文婷对照的是,姜亚芬夫妇的出国。当陆文婷还在和丈夫傅家杰在生活中连轴转的时候,姜亚芬夫妇已经在为了解决物质生活出路而打算了。在篇末姜亚芬给陆文婷的信里,流露出了这一点,姜亚芬们并不想抛下自己在国内的事业,也不想离开自己的国家,可是现实就像一把刀,无情地逼迫着他们只能先选择改善物质条件,这从侧面也看得出来,他们同属于中年人的无奈之举。

陆文婷们的无奈,像是一把放大镜,放大了中国社会历史运动中夹杂着的个人生活沉重的叹息,它横亘在人们面前,让人望而生畏。

首先,物质上的硬伤渗透到生活工作的全方位,阻碍着个人与社会事业的进步。

这个太明显不过了。

陆文婷和丈夫傅家杰结婚时,住进了一间12平米的小屋,有了两个孩子之后,一家四口还是一起挤在这间十米见方的小屋。也就是说,从参加工作起,到工作二十年后,他们的住房条件始终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

对于知识分子的事业来说,一张书桌就是他们的天堂,可是一家四口只有一张书桌,孩子用了,大人才能用。他们想要钻研事业的条件,几乎跟不上世界肉眼可见更新的速度。

另外,有一个细节,陆文婷在给病人做手术时,开了一件新的手术包,可是里面的针是残次品,根本够不上手术使用,只好让人换旧针,对于医院来说,不仅个人的生活事业基础提不上去,医疗器械设备的供给也有不小的问题。不仅陆文婷遇到了这样的困惑,这太具有典型性了,几乎所有的医生都会遇上类似的麻烦。

毫无疑问,物质水平上的落后,很难保障个人社会事业的进步,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其次,封建思想的余毒侵蚀着对个体表现的判断,中年知识分子无法获得前进一步的动力。

这下说到那个马列主义老太太秦波,满口的革命理论,却还是根据出身、职阶去评判一个大夫水平的好坏,对于像陆文婷这样的中坚力量充满了不信任。

这个“不信任”很值得玩味,延宕开去,便能看见陆文婷们为什么没有得到晋升的机会。政治运动的动荡中,陆文婷们给右派分子治眼睛是要被贴大字报的,陆文婷们是知识分子,出身不好,是“臭老九”,不能晋升;不能晋升就得不到重用的机会,得不到重用的机会就又不能晋升。当了二十年的住院医,陆文婷还是不能在支撑上有任何的变化,“不用说主任医师,连主治医师的头衔”都是妄谈。

所以,社会历史运动中的绝望,让人看不见未来的方向。

再次,工作生活负担以及物质精神的缺失,在中年知识分子世界中形成恶性循环。

说回到陆文婷的负担,医院的工作繁重,来来回回、兜兜转转,尽管有各种运动的波动,但该来看病的人们,一个都不会少。像陆文婷晕倒前的一个上午,无论是在病人家属的刁难还是病人的情绪安抚中,陆文婷都连轴转承担了四台手术,她的腿都能在手术时坐麻。

尽管有繁重的工作,陆文婷家里面仍然属于后院失火的状态:孩子生病,没法照顾;孩子吃饭,没法给他们按时做饭,只能让孩子去买个冷烧饼;工作一天后手脚并用,还得收拾家务;好容易夜深人静,做点科研,夫妻俩还得排队用书桌,更遑论熬夜科研的煎熬了。

如果是我正在经历这样的生活,估计只会比陆文婷倒下得更快,而陆文婷们坚持了二十年。

陆文婷昏迷时,从几位领导的嘴里得知,陆文婷的工资五十六块八,从未涨过;更让人难过的是,陆文婷昏迷,傅家杰连医院的车都没办法叫给陆文婷用。讽刺至极!中年人承担了社会上最重的担子,却还过着最可怜的生活。在这样的生活中,除了疲惫,估计两个人连架都懒得吵。

最后,小家与大家的体面,需要打开一个解决困难的缺口。

陆文婷们的倒下,是恶性循环的结果,要想打破它,必须提高陆文婷们的生活和精神上的待遇。从个体生命的状态入手,横亘在我们眼前的,是当时整个社会前进过程中无法忽视的问题。

好在,人们之间的相互体恤一直都在,这才让人能够稍稍被温暖一些。陆文婷接回生病的孩子,还好有邻居大妈会帮忙照看;陆文婷的工作努力踏实,还好领导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陆文婷要忙工作,要做科研,还好丈夫傅家杰可以体谅;傅家杰要重拾工作,还好陆文婷可以切身为丈夫着想;陆文婷住院时调不动汽车,还好出院时终于有人帮忙调动了。

只不过,光有人与人之间的体恤是不够的。

大家的体面由小家的安稳构成,小家的和谐由陆文婷们和傅家杰们的工作生活事业能够有条不紊地前进构成。所以不断细化后,我们可以发现,对人生命本身的尊重,对人事业晋升通道的畅通,对人生活状态的改善,是这小家与大家体面的保证。

一个时代的春天,连接着青年、中年甚至是老年的生活,这生活的背后,有着一双双炽热中坚的手掌在支撑。中年人的体面,让青年觉得有奔头,让老年觉得有保障,才能一直创造这个时代真正的春天。

而我们一直坚信这一点,永不改变。

END

文|京华

图|网络

编辑|京华

作家谌容:痛失丈夫大儿子,女婿英达做法寒心,梁天撑起母亲晚年

前几天,网络上流行起一个“80年代最佳电影”的投票,有许多网友都投给了电影《人到中年》。

有不少网友在投完票后,纷纷在评论区留言,说很喜欢由谌容担任编剧的电影或电视剧。

谌容的一生中担任过两次电影编剧,之所以在1994年后就选择绝笔,是因为她的家庭在那段时间里遭遇了重大的变故。

谌容与自己的丈夫范荣康恩爱一生,但天妒英才,2001年时,范荣康就离开谌容去世,在经历过失去至亲的痛苦后,谌容悲痛万分。

谌容与范荣康育有两儿一女,但女儿女婿在范荣康去世后,对谌容不管不顾,只有小儿子一家,对谌容颇为关照。

这样一位优秀的作家与编剧,她的一生,究竟经历过哪些坎坷与风雨呢?

1936年,谌容出生于湖北省,那个时候的中国,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

谌容的童年以及青少年时代,是在辗转反侧的搬家中度过的。

谌容从小就和家人一起四处逃难,躲避战乱,从武汉到成都,又从成都到重庆,再从重庆到北平,最后一家人在历经波折后,重返重庆定居。

多年来的辗转,让谌容见识到了一座座大城市是如何在战乱之中沦陷的,也让她对人情世故有了更深的理解,这种种遭遇,都助力了她往后的写作生涯。

1951年,15岁的谌容决定不再当家中的金丝雀,自己独立,外出参加工作。

谌容的父母都是文艺工作者,刚入社会,谌容进了部队文工团,从事歌舞表演活动。

但后来她发现,歌舞表演并不适合自己,于是又开始尝试接触书籍出版工作。

相比起歌舞,谌容对书籍显然更感兴趣,之后,她选择了退出部队文工团,进入西南出版社工作。

刚开始,在出版社中,谌容只是一个小小的销售员,她的工作就是四处去推销书籍,并把书籍卖出去。

在那个的年代,出版社的条件并不算好,没有多余的资金给谌容配备什么交通工具。

谌容经常自己用背篓背着一筐书,沿着嘉陵江四处兜售书籍,无人购买时,她就拿出书自己看,这段时间的工作,也让谌容爱上了阅读。

1952年,在出版社做了一年图书销售的工作后,谌容开始担任西南日报社的信件分发员,并且还兼职记录新闻内容。

那时的她,还没有萌生当一位作家的想法,在工作之余,谌容学习了俄语,并开始涉猎各类苏联文学。

1954年,谌容靠着自学,学习完了所有的高中课程,并顺利考入北京俄语学院,这所学校后来被改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

在学校里,谌容邂逅了自己未来的丈夫范荣康,范荣康比谌容大了整整六岁,两人在学校的一场文学讲座中相识,并且一见钟情。

谌容非常欣赏范荣康的文学素养,觉得他非常有魅力。

范荣康可以说是谌容人生中的一位文学导师,每当谌容遇到文学上的问题,只要范荣康和她聊两句,她就能立马被点醒。

1956年,谌容和范荣康结婚,婚后不久,谌容就怀上了两人的第一个孩子,后来大儿子降生,夫妻二人为大儿子取名梁左。

1957年,谌容从学校毕业,一毕业,她就被分配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在里面担任音乐编辑一职。

再后来,因为她的俄语水平十分出众,又被调去做了俄语翻译。

之后的日子里,谌容经历了特殊时期的变动,那段时间,谌容和自己的丈夫范荣康双双被调到乡下去。

从北京被调到小乡村,两人的经济水平有了非常大的落差,生活一度拮据.

在乡下的十几年里,谌容又为范荣康生下了一对儿女,一家五口住在乡下的小房子里,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非常幸福快乐。

这一经历,更让谌容深刻的体会到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让她头一次萌生了写作的想法。

1973年,37岁的谌容,在经历13年下乡生活后,重回北京,开始在北京第五中学担任俄语教师。

这个时候,谌容已经决定开始创作自己的第一本作品,她白天在学校教书,晚上就回到宿舍里写作。

后来,历经风雨,谌容的第一本作品《万年青》终于在1975年出版,这对谌容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1980年,谌容又发表了自己的第二本小说《人到中年》,并且凭借这本小说获得了中国作家协会的一等奖,她从此在文坛出名。

就在谌容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她的三个孩子也逐渐成长了起来。

大儿子梁左从小学习就非常优秀,毕业后留任了大学的文学教授。

工作期间,梁左受到了父母的熏陶,也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90年春晚上,那个非常有趣的相声《小偷公司》就是梁左的作品。

大儿子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编剧,女儿梁欢也考上了北京大学,小儿子梁天从部队出来后,在哥哥梁左的推荐下,成为了一名演员。

三个孩子都过上了稳定的生活,并且都在各自的领域有了不错的成就,这让谌容非常欣慰。

作为家中长子,梁左是最早立业的,也是最早成家的,婚后,梁左与妻子育有一女,名叫梁青儿。

1988年,梁天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在拍戏时,与演员孙凤英相识,交往后不久,两人就结了婚。

梁欢是家中最晚成家的孩子,当时,谌容见两个儿子都已成家,但女儿却还孤身一人,也有些着急,经常给梁欢介绍相亲对象,但都被梁欢回绝了。

当时的梁欢,一心投入于剧本创作之中,没有任何闲暇时间恋爱。

1990年,梁左开始和英达合作,一起创作喜剧,两人是非常有默契的搭档。

那天,英达偶然见到了梁欢,一眼就喜欢上了她,随后经常约她出来吃饭。

但当时,英达并未和宋丹丹离婚,他还是一个已婚男人。

但梁欢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最终感性打败了理性,她与英达偷偷地在一起了。

谌容知道这件事后,大发雷霆,她质问女儿为何要插足他人婚姻。

为了让梁欢和英达分手,谌容还放出狠话,说如果梁欢执意要和英达在一起,那她就会和梁欢断绝母女关系

可梁欢即便和母亲闹翻,也要和英达继续发展关系,当时两位哥哥一直劝说梁欢,也想让她和英达分手。

但梁欢从不觉得自己做错了,她觉得感情的事情怎么能叫错呢,也因为这件事情,梁欢和谌容之间出现了无法修复的裂痕。

1997年,英达和宋丹丹离婚后不久,就与梁欢领证结婚。

2001年4月,范荣康因病去世,梁欢与英达赶回北京,为父亲举行追悼会。

但让谌容没想到的是,英达一开口,就问范荣康给他们夫妻俩留下了多少遗产,梁欢也在一旁催着,让谌容交出属于自己的那部分财产,一家人最终不欢而散。

2001年5月,就在范荣康去世一月后,梁左因为劳累过度,也离开了人世。

儿子和丈夫接连去世,让谌容一度陷入到巨大的伤痛之中无法脱身,她也因此放弃了写作。

梁欢与英达再次赶回家中,但两人此行另有目的,英达一到梁左家中,就开始翻箱倒柜的找着什么。

最后,英达带走了梁左生前创作的剧本,一家人阻拦他,说那是梁左的遗物,但英达却说,这是他和梁左共同创作的,现在梁左不在了,那剧本就是他一个人的。

范荣康去世,作为女婿女儿,这夫妻二人以悼念的名义追问财产之事。

现在梁左去世时,英达作为妹夫,没表现出多少悲伤,借着追悼拿走剧本。

梁欢和英达做出如此翻脸不认人的事,可把谌容气个半死,她将梁欢和英达赶出了家门,并说从此不想再与他们相见。

后来,无论家中发生何事,谌容都没在与女儿女婿联系过,家中的所有事情,都由梁天和孙凤英夫妻二人共同操持。

为了照顾谌容,梁天还将谌容接回了自己家中同住,孙凤英对待谌容,更像是对待自己亲生母亲一般。

儿子儿媳的懂事和体贴,让谌容非常感动,也慢慢的冲淡了一些她心中的悲伤。

2020年,谌容84岁大寿,梁天为母亲举办了一场非常豪华隆重的庆生宴会。

在宴会上,梁天还亲自为母亲献唱了一首生日祝福歌,孙凤英更是寸步不离地照顾着自己的婆婆。

从生日会的照片可以看出,虽然谌容已经80多岁高龄,但她的状态非常好,还在宴会上当众向儿子儿媳道谢。

虽然女儿女婿做出的事情,让谌容非常寒心,但儿子梁天也算是给了谌容一个能够安享晚年的机会,也祝福谌容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幸福。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