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白羊座

397是什么意思(397是什么意思爱情)

时间:2023-10-09 08:58:39 作者:落荒而逃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在上海话里,“祖父”有这么多叫法……时隔11年,上海再发城市“百科全书”

生活在上海,你有多了解这座城市?不妨先试着回答这些问题:在上海话里,“祖父”的叫法有多少种;“新上海人”的家乡,主要来自哪些省份;每人每天要用掉多少水电;在遍布全城的轨交站点中,哪些日均客流最大;当夜幕降临,又是哪些商圈的夜经济最能引流……

对普通人而来,关于上海的“十万个为什么”未必都能解答,但这本“百科全书”却可以。今天(7月21日),《上海市地图集》(2021版)正式发布,这是上海时隔11年,再次发布大型综合性城市地图集。

“上海是全国首个编纂综合性城市地图集的城市,曾在1970年、1984年、1997年和2010年分别编纂了四版《上海市地图集》,也是版本最多的城市,平均每13年左右就进行一次更新。”编制单位上海市测绘院第四分院总工程师忻静说,和过去四版相比,新版城市地图集呈现更多亮点,新增了手机信令、夜晚灯光亮度、红色景点、方言文化等多种维度的数据,全景展现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

全球化视野:最大程度采用多维度数据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要和外国人士打交道,大家却很难直观了解到,他们的家乡在哪里。在《上海市地图集》中,工程师们对持有本市签发6个月以上有效居留许可证的外籍人口信息进行梳理发现,外国人在上海的生活区域发生了变化——根据2009年、2014年和2019年的外籍人口居住地分布图,外籍人口的生活场所也逐步从市中心扩展到周边,出现散点分布的趋势,其中浦东张江和临港的集聚度变强。

“外籍人口的居住变化,和城市发展、重大战略推进有很大的关联。新兴地区的发展潜力,吸引了许多海内外许多人前来工作和创业。”新版城市地图集编辑部余晨曦告诉记者,以2019年为例,国内迁入上海的人口主要来自安徽、江苏、河南、江西和浙江。“新版地图集最大程度采用了全国乃至全球数据。这是和过去四版相比,最大的不同点”。

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指标一览

上海在全球城市中的竞争力到底如何?地图集选取权威维度进行呈现:2020年GaWC(全球城市名册城市排名)中,上海位于全球第5位,仅次于伦敦、纽约、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在2020年GPCI(全球城市实力指数城市排名)和2019年至2020年GUCR(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经济竞争力城市排名),上海均位居全球第10位。

为什么要采用具有全国、全球视野的数据?“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城市发展的视角就不仅仅是以上海为中心。所以,地图呈现也要对标一流城市,充分了解上海各项指标在全国和全球的地位。”余晨曦解释说。

上海港通江达海,吴淞口到南北槽航道交叉处,日均有3300艘船只进出,繁忙景象气势磅礴。这一画面化作抽象数字,成为上海参与全球竞争的优异指标。

图集数据表明,在全球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与年增长率中,上海港均位列全球第一,远高于位列第二的新加坡。

与众不同的是,新版地图集还采用了“最浪漫”的视角——来自夜晚的璀璨灯火。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夜间照明设施逐渐普及,夜晚灯光的强弱直接彰显了人类活动区域的发达程度。基于这个特点,夜光遥感的作用逐渐开始凸显,在分析城市扩张、估算社会经济总量等涉及到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结合夜光遥感数据,进行辐射亮度测算后可以发现,在长三角光源最集中的地区就是上海。在同一张夜光地图上,测绘工程师选取了多个比对视角,如上海之于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全球一流城市,上海之于长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之于京津冀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等。

上海与全球一流城市的夜光对比图

“观察一座城市的经济活跃程度,‘夜晚’是公认的最佳角度之一。即便是在2019年国际贸易面临挑战,以及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上海这座“不夜城”的星光依然在夜空中闪耀。”一位业内人士说道。

新增红色景点:用地图“讲故事”

用大数据统计,非物质文化也能被可视化。

在许多人看来,方言里的上海话和粤语、闽南语一样“自成一派”,其实上海本土语言千差万别。根据考证,上海话属于吴语太湖苏沪嘉小片方言,根据声调的调类分合及调值特点,分为5个方言片:市区片、崇明片、嘉定片、松江片和练塘片。其中,松江片再分为三小片:松江小片、上海小片和浦东小片,市区片还能分成老派和中派。

仅仅是对“祖父”的称呼,就有五六种叫法。比如崇明片叫“公公”;嘉定片多叫“大爹”,少数叫“公公”;练塘片和松江片多叫“大大(阿大)”,少数叫“老爹、大爹、阿爹、公公”。市区老派一般叫“老爹”。各个片区对“祖母”的称谓就更加多种多样。新版地图集对各地方言进行空间分析,用地图直观展示出不同方言片区对“祖父”和“祖母”称呼的差异。

近年来,城市更新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一新趋势在地图上得以体现。在上海版图上,历史文化资源覆盖面积不断扩大。在“点、线、面”相结合的保护对象体系中,囊括了4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2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058处优秀历史建筑等“点状要素”;397条风貌保护道路(街巷)、84条风貌保护河道等“线状要素”;44片、共计41平方公里的历史文化风貌区, 250处、共计17平方公里的风貌保护街坊等“面状要素”。

“上海的城市气质,与这座城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我们采用多元的文化地图讲述上海历史故事,这是新版地图集的亮点之一。”忻静说。

1921年6月,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抵沪,入驻东亚旅馆(今先施大楼内),随后搬入原麦根路32G号(今康定东路归仁里一带)临时居住;7月中下旬,博文女校陆续住进了一批青年代表;7月23日晚,一大会议在原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7月30日晚,来自霞飞路捕房(今淮海中路217、233号商铺)的法租界巡捕出警搜捕会场,代表们转至老渔阳里2号李达、王会悟住处商议下一步安排;随后,代表们于原上海北火车站(今上海铁路博物馆)乘车前往嘉兴……

这条完整的历史脉络,被新版地图集绘制成图,涉及的许多关键性历史场所至今保留完好。“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摇篮,是中国的诞生地、中国工人运动的发祥地、我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地。”忻静说,结合建党百年,新版地图集首次推出红色景点路线,重温伟大建党精神。

新版城市地图集首次引入红色资源分布图

地图梳理了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在上海发生重大历史事件的诸多代表性地点,如上海区委党校旧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五卅运动纪念馆等。此外还包括上海茂名路旧居、周恩来避难地(礼查饭店)、田汉旧居(山海关路)等名人纪念地。

数据史上最多:全方位展现城市运行

作为一个有机生命体,上海的一天会发生什么?

答案是,创造GDP达到10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要支出22亿元,有2000多人得到院前急救,约100万名游客在上海观光,电影院要播放1.3万场电影,有495个新生命诞生,有270对新人喜结连理,每人大约要用掉123升水、3千瓦时电,产生1千克生活垃圾,消费支出125元……

这些鲜活数据支撑起一个层次丰富的上海。新版地图集编辑部罗馨告诉记者,上海一日大小事,将宏观(如城市建设)和微观(如居民生活)的各种年度统计数据都平均到每一天。为了全景展示上海,新版地图集使用的图表和数据也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

根据统计,2021版《上海市地图集》融合了大量的权威统计数据、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网络等社会感知大数据,以及模型模拟预测和空间规划数据,最终生产出192幅地图、322个统计图表、118张图片和附录。

在编制过程中,由42个委办局及相关行业单位、16个区提供数据,收集资料超过8000份,总数据量达47.9G,从而确保地图集更加准确、全面、科学地展现一个时期以来上海城市建设情况,见证和记录了人民城市的建设成就。

除了融合大量的权威统计数据、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外,还应用夜光遥感影像、实景三维模型、时空大数据挖掘分析等最新测绘科技成果。基于轨道交通刷卡流量、手机信令、移动通信感知等社会感知大数据的知识挖掘和基于实景三维模型的空间分析是这本地图集的重要创新和亮点之一,这也是国内首次在大型综合性地图集中的应用。

以轨道交通为例,常常有人会问:上海为什么拥有全球最大的城市轨交网络?新版地图集采用测绘技术进行解答:截至2019年,上海拥有17条轨交线路(含磁浮线),全长705公里,涉及415座站点、5411辆车,日均客流量达1064.2万人次,正点率达到99.9%……经过刷卡流量梳理能发现,日均进站客流量最大的前10个站点分别是人民广场、虹桥火车站、南京东路、上海火车站、徐家汇、静安寺、陆家嘴、南京西路、中山公园和上海南站。

轨道交通流量图

“地图属于国际公认的三大通用语言(音乐、绘画和地图)。大型地图集编纂是“史、图、典、志”文化工程之一。”上海市测绘院第四分院院长姚文强介绍,定期出版城市的综合性地图集,是全面回顾一个时期以来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地图集的编纂水平也是城市和地区经济文化水平的象征。

栏目主编:陈玺撼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雍凯

图片来源:上海市测绘院

来源:作者:戚颖璞

若选择二战,我能成功吗?二战397,小姐姐给你这些忠告…

屏幕前的你,一定听过很多二战上岸的喜人故事,也清楚再战失败是多么悲惨的体验。又或许,你或你的朋友,正在体会着考虑二战与否的艰难。

今天,二战复旦397分的蝈蝈师姐,带来了她的二战经历。这段经历里,有爱情的心碎,有养猫的温情,有对于考研和二战的洞察,也有对自我意义的探寻。每个考研人,或许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或生活养分。

关于蝈蝈师姐

本科来自西部某末流985历史院。无所事事地度过了本科四年,唯二成果是N1证书和两段失败情史。二战复旦大学新闻学硕。

19年初试成绩363,差两分过院线。

20年初试成绩397(政治75,日语80,专一114,专二128)。

关于三跨

我是所谓的“三跨”考生,但这里得破除迷信。

“三跨”这个词被滥用的动机很可疑,好像三跨多难,三跨成功多了不起。事实上,没有什么证据能证明A区和B区的人均智商有差异,从B跨到A就需要更高的智商。尽管教育资源不均等问题依旧显著,跨区在客观上有结构性的阻碍因素,但你可以利用网络尽量弥补地域鸿沟(知识点,同学们)。

至于跨专业,要承认理工科的同学备考难度肯定比文科同学大一些,但如果认为你们和本专业的考生有多大差距,那你就错了。自信点,大家都是上过大学的人,除了大佬(一般这些都保研),本科教育啥样心里没数吗?跨学校更没啥好说的,谁考研不往高处走?

所以,“三跨”不可怕,要从心理上蔑视它。

关于择校

心理学家说人类自以为是理性动物,但我们的心智运转的方式常常是相反的,我们往往是先有结论,然后编一个故事来合理化这个结论——说的就是我。

“我要考复旦”是我花了三秒钟时间做出的结论,而以下是我编出来的故事。

1.谁呆在山里四年也要憋出毛病。实不相瞒,我的大学环境就是背靠荒山,面朝黄土,隔壁是另一所相依为命的山中院校,村里唯一的“商业街”还在人家家门口。夜晚降临,我们学校的灯都没有对面辉煌,两校就这样处在尴尬的鄙视链中。所以我对自己说,一定要考出大山去看海——不过上海看不到海是我前两天才知道的事情,科科,美妙的误会。

2.缘分。当我决定考研新传专业之后,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第一个学校不是清北人中而是复,这就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吧。(没错,我就是在为自己没有做调查开脱,大家最好不要学我)。

对于暂时无法得出结论的同学,爱传播有择校公开课,去听大仁舌灿莲花吧。

另外,这里要对本科出身一般的babe说一下,尽管你在复试时可能因为本科出身而略有劣势,但据说复试没有刷掉前三的先例。所以你要做的就是接受历史,考到前三,创造未来!

听着很难,实际上也很难,但又没有那么难。给大家一个等式:

强迫症 + 控制欲 + 做这件事 = 初试397

这个关于二战的故事

一战惜败

一战从3月开始陆陆续续准备,期间经历了谈恋爱、吵架、N1考试、实习捡陶片,真正静下心来准备是从2018年的7月末。前期白天图书馆晚上宿舍,后期干脆整天整天呆在宿舍,这里万分感谢我善良美丽富有同情心的舍友们,给了我一个安逸舒适的考研环境。结果呢,开头说过了,政治失利,差两分过院线。

爱情这杯酒,谁喝都得醉。十一月的时候,我和前任(当时的男朋友)闹分手,那半个多月基本上每天都哭,一边做题、一边默写,一边擦眼泪,视力都下降了,晚上基本不看书,每天大概只能学5小时,以至于我妈把我一战的失败归结于情感失败(当然原因还是技不如人)。

2019年6月18日晚上七点半,我在某社交平台上发布动态,说“自负是致命的弱点”。那天白天,我打扮整齐,和两个好朋友去见了高中班主任。一个女生本科起点比我低一些,保送复旦汉语国际教育,另一个女生申请了美国某大学。晚上回到家,我一边卸妆,一边偷偷哭。我说,“现在我连正大光明哭的资格都没有”。

彼时全世界包括我自己似乎都觉得我可以一战成硕,可惜。

一个陌生人给我留言,说“你明白的道理,有好去处的人不一定明白。也许别人血赚,但你至少不亏。”

他说得没错。我收获了谨慎、沉稳和对自己所做事情的控制欲。不如说我才血赚。

(这条短信留到现在)

选择二战

分数线出来的第二天一早,“我要二战”这四个字就伴随着睁眼的动作浮现在脑海里。和“我要考复旦”一样突如其来,我放弃了调剂,尽管本科背景和一志愿都很好看。

如果要我为此找个理由的话,大概是不甘心,而且替复旦错失我这样的优质人才而感到惋惜[Doge]。

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二战。如果你只把考研当做一种目的,得到一个漂亮分数就是你的终点,那你可以考虑工作,或者报考别的学校,毕竟学硕只有五个名额。没有人能承诺二战是输是赢,或者说输赢这个二元对立的划分是缺乏想象力的。也许平行时空的我做出不同选择,进入某家报社,开启的人生同样有趣。

上岸和工作都是一个新的从零开始。

准备二战是从7月开始的。那时我回家备考,在某大学旁边和别人合租了一套房。刚开始我还下定决心和她们一起白天去图书馆,夜晚回家,但这个想法在第一天就流产了——我起不来,我太懒了,我养猫了~我领养了一只猫,原因是失恋,想转移注意力。当我妈知道我外面有猫了之后,差点揍我。不过现在他们相处得还是挺融洽的。事实证明,考研期间有个宠物挺解压的。但是如果自制力很差,又特别喜欢撸猫撸狗的,就算了,考上了再养也一样香。

到了12月10号,也就是距离考试还有十几天时,房租到期,我回家备考,每天霸占客厅,也复习得挺好的。所以,有的人在家里无法学习,有的人可以,不存在好或者坏,只要适合自己就好。20年的初试成绩也证明了这一点。

我的日常时间表

7.30:起床(偶尔8点或者8点半起,看心情)

8.00-8.40:背单词

8.40-10.30:背政治

10.30-11.50:专业课

午休

14.00-16.00:日语

16.00-18.00:专业课

晚饭

19.30-21.00:专业课

各科学习

说实话,我的学习时间并不太长,但胜在方法对,效率高。下面是我在各科学习上的一些或许有用的经验。

政治

一战毁于政治。如果我没有记错,一战时政治64,日语72,专一113,专二112。那年专业课普遍不是很高,我和别人相差的地方就在于公共课。一战我是跟着腿姐的课走的,腿姐讲挺好,但我出于文科生的自负没太上心。所以,报考名校的babe,不要松懈公共课!

我算了一下20级民间统计(非官方发布)的学硕前五,总分分别为397,389,384,384,384;专业课分数分别为242,241,238,233,239;公共课分数分别为:155,148,146,151,145。可以看到,咬得很紧。所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二战时我觉得基础够了,没有再跟课,只做了这些事情:

1.前期看肖秀荣精讲精练+1000题

2.中期背徐涛冲刺手册,大概轮了五六遍的样子

3.后期开启疯狂刷选择题+背大题模式

应该一共做了5个老师的预测卷。在这里比较推荐的是肖秀荣、徐涛和米鹏老师的预测卷,各有各的风格。尤其是米老师,谁做谁知道,科科,至今能回忆被选择题29分支配的恐惧。大题背的是肖四肖八和米鹏20题。

4.一般来说,刷这么多卷子加上背的大题,就足够应对时事部分了,个人认为没有必要专门去买书来背。

5.选择题的错误会反复犯,这是正常现象,政治的东西比较琐碎,只能多重复。我在刷卷子的时候会做错题本,没事看看。

上考场前,我就知道我尽力了,不可能再栽在政治上。

专业课考试结束的那天晚上,出于不知道为啥的原因,我对了公共课的答案:政治选择题扣五分,日语选择题扣8分。冥冥之中,俺知道俺这次成绩不会差,嘻嘻。

日语

1.关于外语语种的选择

首先你得确定自己学校的新传院收不收小语种考生。外语考试一般提供三个语种选择,英、日、俄。复旦新闻学硕应该三个都可以,会不会改变,babe们请自行官网。

2.衡量英语和小语种哪个适合自己

确定能进行日语/俄语考试之后,要衡量英语和小语种哪个适合自己。如果纯粹是因为英语学不会、学不好所以宁愿0基础学习日语的话,建议你还是好好学英语吧。毕竟我们从小学3年级就开始接触英语了。

3.英语和日语哪个简单

我的情况,一个是大二修完英语课后就再也没有接触过的英语,一个是从大二开始就宁愿不好好听课也要认真研读大黄书的日语,肯定觉得后者简单。

4.203日语相当于日语能力考的几级

我会说,这两个考试基本没啥共同点。日语能力考说实话,在对日语能力的提高方面是个很鸡肋的考试。它更注重输入,而不重视输出。我一个过了N1的人,还是啥也不会说不会写。而203非常注重基础语法,整个第一大题就是纯粹的语法题。在阅读理解方面的考察也很不一样,203的套路可能更多一些。而且能力考有听力无作文,203有作文无听力。所以,不管你是N1、N2还是N3,只要语法知识牢固,能输出,203就不是问题。

5.外语的学习无非老生常谈:日积月累

背单词,背语法,刷题,背作文。不赘述了,推荐考日语的宝贝一本我用的卷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的《20XX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日语全新模拟题集》。

重头戏:专业课

专业课的经验帖太多,我就直接以划重点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了。

1. 关注考纲

今年专二823改为832(详参官网)。有一个学妹因为没有关注考纲,导致她上考场之后才发现自己复习不到位。今年babe们依然要在10月的时候关注考纲动态。有改动也不要慌,毕竟第一年改的话,变动不会太大的。

2. 专一和专二的复习其实不必分得很开

对我来说只有两类知识,一是需要实务操作的(消息改写、评论之类),二是不需要实务操作的。而且这两年复旦的卷子也的确呈现出专一专二界限模糊的趋势。另外,今年专二考了不少表面上看属于广电的内容,但是广电也是新闻传播领域之内的啊,只要平时关注热点,积累案例,不管考啥你总能用最简单的5w说出来个一二三。

空谈无用,实干兴国。上几张图向大家证明一下,我的二战绝无水分,认真程度满满。

(文件比较乱,但用是真好用,信息量也是真的大)

这里忍不住夸一下爱传播通用全程班!二战时我报名了爱传播的通用全程班,从此开启了精彩的群聊人生。

图中的大部分文件就是爱传播通用全程班的资料。必须再夸一下大仁学长一下,论文挑的真好!尤其是最后一个月的冲刺论文!

3. 找到可靠的组织和研友

有能够一起打卡唠嗑互通有无的研友很重要。一方面是一种陪伴,一方面也能接取重要信息。我们有一个从通用班衍生出来的16人小群,每天在群里打卡,吐槽大仁学长和王力学长,吹捧大仁学长和王力学长,讨论学术问题与八卦。

还要感谢爱传播通用班班主任小崽学姐。她很耐心,很万能,让人非常信任。考研期间的两次情绪失控我都只跟父母和她交流。记得我刚入班的时候,她还跟我私聊说,复旦是她心中的啥啥啥,对不起我忘了反正就是白月光的意思,要我好好加油,一定要考上。

别的不说了,这几天除了学习就是到处吹你的彩虹屁。如果我有幸被录取,有幸被孙玮女神眷顾,你的功劳有百分之……

算了算不清,总之有你和爱传播!!

4. 一定要看论文,因为你要考复旦

上面的几张截图大部分是论文,我觉得自己基础比较好,所以重点没有放在爱传播的基础课程,而是放在他们给的课后论文和自选论文上。基本上每一篇我都看了,标注了,并且把论文的层次和中心思想归纳出来,整理成word文档,后期打印出来随时翻阅,并且添加一些现在已经看不懂了的鬼画符帮助理解。尽管我的鬼画符不一定对,但总能帮助记忆。粗略估计,大概看了180篇左右。整个七八月份基本都在看论文,还挺有意思。

(论文笔记,比较难的论文我都成段摘抄)

一定要看自家学校老师的论文,19考试有一道论述是非虚构写作,为什么呢?因为18年陆晔老师发表了一篇文学新闻的论文,而我,并没有看,科科。

5. 一定要看批判学派

在这里我要向大家隆重介绍一位对我的二战生涯产生巨大影响的人:保送复旦的高冷男博士,学术爱情两开花,爱传播船长!

虽然我们的直接交流约等于没有,但是他的传播学史引起了我对批判学派的兴趣。为了能听明白他那两节传播学流派在讲什么,我看了整整一个星期的论文。那一周我在无尽的挣扎和自我否定中度过,看论文的内心os基本是:woc看不懂,woc好厉害,woc还是看不懂——直到现在这依然是我看论文时的内心活动。

虽然很多人说批判学派只考名词解释,不用看,但不打通任督二脉怎么修炼绝世武功?虽然我的任督二脉现在还堵着,但总比挣扎都不挣扎一下的人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老师不傻,此言不假。积累知识是一个痛苦与有趣交相辉映的过程。不学批判学派,领略不到这个交叉学科那该死的魅力。

6. 实务要练习

今年专二删去了评论写作,考了一道很简单的消息改写。简单到啥程度呢?就是爱传播实务班去年的任何一篇作业都比这个难,我也不知道老师咋想的。可能因为改考纲,想给个送分题。

由于不知道题型会如何变化,评论和消息我都练了。一开始分数基本在30-35(满分50),到了后期有一点点进步,偶尔能拿个40。个人感觉爱传播的学长姐批改还是挺严的,后期我还因为原地踏步而崩溃过一次。不过,20次训练下来,上考场就不会怵。经费不足的babe可以单报实务批改,有双向交流和反馈才能更高效。

7. 熟能生巧

就是背。

一战我把学长笔记背了十几遍。二战把爱传播笔记背了四五遍。但是背书要在理解的基础上,不是为了在考场上逐字逐句地默写出来,而是为了培养一种玄妙的“感觉”。

考完的那个晚上,查完公共课我开始担心专业课,觉得自己没有发挥出实力,找学长聊天。我说,我觉得专业课没发挥好,题太多了,几乎没过脑子,意识流答题。学长说:没事,有意识就不错了,好多人连意识都没有。

iiiiiiiiii

此刻在昏黄的床头灯旁,一边听猫喝水的声音,一边敲字。回想起来,考研没有别人渲染得那么可怕,只是一个枯燥中有点有趣的重复的过程。说难不难,说容易不容易,没必要神化它。我跟我妈说,我在写经验帖。她问,“这有啥经验,不就是学吗”。是这个理!

感谢我爱的所有人,感谢爱传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