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羊

卞字怎么读(卞字怎么读拼音)

时间:2023-10-14 02:44:01 作者:超甜的布丁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亦、迹、奕”字的本义

【新说文解字】“亦”部

“亦”部:

亦、㑊(亻亦)、迹(辶亦)、跡(足亦)、

洂(亦)、

奕、湙(氵奕)、弈(亦/廾)、㴒(氵弈)、帟(亦/巾):

一、字源字形:

二、含 义:

亦(yì):字形为,从一个大人身上落下。本义:大人身上的汗滴或汗水落下。

表示:出汗。汗水;汗滴;汗珠。

汗水一滴一滴跌落下来,表示:一滴一滴地落下。

汗滴在衣服上会留下痕迹。表示:痕迹。印记。记号。

汗滴形体小,表示:形体小之物。

汗滴、汗水流动慢,表示:缓慢流动。

一般汗滴形状为半球型,表示:半球型之物。

许多汗滴会连成汗水,表示:相连。

人腋窝汗腺多,容易出汗。借指表示:人腋窝。

引申表示:也;也是。

引申表示:不过;仅仅;只是。

引申表示:加强或委婉的语气。

“龻(纟言纟)(luán)”的简化字同亦。

以下为“亦”的孳生字,表达相应的人、事、物、运动或状态:

㑊(亻亦)(音亦):1.[素問]尺脈緩瀒,謂之解㑊。2.又病名,善食而瘦,謂之食㑊。(注:即像汗水流动缓慢。)

迹(辶亦)(jì):1.本义:脚印。2.表示:物体遗留下的印痕。前人遗留下的事物。追寻踪迹。据实迹考知。追踪;追寻。遵循。(注:即像汗水在衣服上留下的痕迹。)

跡(足亦)(jì):同“迹”。

洂(亦)(yè):古同“液”。(注:即很多水滴聚集在一起。)

奕(yì):1.大。2.累,重。3.光明。4.世,时代。(注:即像大的痕迹。或大的汗珠。)

湙(氵奕)(yì):〔浟湙〕水流动的样子。(注:即像汗水似的流动。)

弈(亦/廾)(yì):1.古代称围棋。(注:即围棋子形状像大的汗滴。或棋盘上的棋子,像一滴滴大汗滴。)2..下棋。

㴒(氵弈)(音繹):1.[玉篇]水名。2.又浟㴒,水流行貌。(注:即像汗水似的流动。)

帟(亦/巾)(yì):小帐幕,亦指幄中座上的帐子。(注:即形体小。或在帐幕前面看,像只看到人的痕迹似的。)

厉明忠 原创

百家姓-“卞”

卞 读音 biàn部首 卜 亠 丶 笔画数 4 五笔 YHU卞 (biàn-名词)

⑴ 法,法度 [law]

卞,法也。——《玉篇》 率循大卞。——《书·顾命》 ⑵ 古地名 [Bian town]春秋时鲁邑,汉置卞县,后魏废。故址在今山东泗水县东 ⑶ 姓 源流一

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名士卞随,属于以封邑名为氏。

据典籍《庄子·让王》和史籍《吕氏春秋·离俗》的记载,在夏、商之际,有个叫卞随的贤士,因不满夏桀的荒淫暴虐统治而隐居到了稠(今陕西高陵泾渭二河合流处)。

汤与大宰伊尹计确定了谋攻伐夏桀之时,曾想方设法找到了卞随,与之商量伐桀之事,卞随却拒不回答。至公元前十六世纪“鸣条之战”,商汤战胜了夏桀后,建立了商王朝,再一次找到卞随,要让天下给卞随。

卞随认为自己遭遇到了最大的麻烦,说:“我因反对夏桀暴虐而避隐,其一直谋求算计我,认为我是蔑视他的贼。而如今汤王您战胜了夏桀而要让位于我,后世人则必以我为贪其位也。我生于这样的乱世,难道就都是些无道行之人与我交往吗,我不能再忍受这样的无聊骚扰了。”遂自投稠水而死,令商汤很是感慨。之后,卞随的后裔子孙,就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卞氏、随氏,形成了较早的卞、随二氏一族。

卞氏族人大多尊奉卞随为得姓始祖。源流二

出自曹姓,为周文王第六子叔振铎的支庶子孙卞庄子之后,以封邑名为氏。

据《元和姓纂》所载,在3000年以前的西周时,周武王姬发封自己的弟弟、文王第六子叔振铎于曹(今山东省曹县),世称曹叔振铎,其后以曹为氏,遂成曹姓。后来叔振铎的支庶子孙中有个勇士名庄,在鲁国做官,又被封于卞邑(在今山东省衮州,泗水一带)。爵位为子,故时称卞庄子,又称为弁庄子。因此卞庄子的后代就以封地“卞”为姓,亦为弁氏,形成了卞姓的一支。这么说来,曹、卞两氏很显然是系出一源的一家人了。

相传,在山东和江苏一带,至今仍有曹、卞二姓不相联姻的习俗,看来倒的确是“事出有因”的。卞姓后来在济阴郡发展成望族,世称济阴望。

源流三

源于姬姓,出自黄帝裔孙吾融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相传黄帝有儿子叫龙苗,龙苗生吾融,传到吾融的儿子姬明,被封在卞国(今山东泗水卞桥镇),史称卞明,其后代子孙以国名为姓氏,称卞氏,是为卞氏最早的一支。

源流四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弁师,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弁师,亦称卞师,是西周初期设置的一种礼仪小官,专职负责掌管君主在重大祭祀活动中配戴的冠帽,后各诸侯国亦设有此官位。“弁”、“卞”二字是象形文字,其本义就是掌管并为君王戴帽子的意思。两周王朝的官员称作“弁师”,而各诸侯国的相应官员则称作“卞师”。

在近九百零六年漫长的两周历史时期中,曾有三次诸侯国君称自己的掌冠官为“弁师”者,第一次是在

分布

如今,卞氏族人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苏、四川、黑龙江、河南、山东等省为多。

卞 (biàn-形容词)

急躁 [impetuous]

庄公卞急而好洁。——《左传·定公三年》 卞biàn

⑴ 急躁:卞急。

⑵ 姓。(见上)

三国容易读错和根本不会读的字,基本上收集齐了,包括人名和地名

人名。李傕(爵)、郭汜(似)。笮(择)融。士燮(谢)。钟繇(瑶)。糜(迷)竺(竹)。秦宓(密)、甄宓(福)。麴(趋)义。陈祗、枣祗(知)。许褚(煮、楚)。卫觊(技)。臧(赃)霸、步骘(制)。夏侯惇(吨)。

荀(巡)彧(遇)、荀谌(臣)、荀顗、荀勖(续,之后还有名气更响的李存勖)。贾诩(许):其子孙贾疋(雅)。周鲂(房)。王颀(奇)逄(庞)纪。羊祜(沪)。朱儁(郡)。毌(冠)丘俭。潘濬、王濬(峻)。诸葛靓(近)。王垕(候)。

张郃字雋乂(俊义)。司马徽(挥)。全琮、刘琮(丛)。暨(即)艳。刘禅(善)。祢(靡)衡。何颙(yong二声)。丁廙(义)。蒯(快)良、蒯越。卞(辩)氏。郤(戏)正。乐(越)进。阚(看)泽。孙贲(奔)。

马日(蜜)磾(低) (西汉也有叫金日磾)。曹丕字子桓(环)。杜畿(击)。夏侯楙(矛)。韩暹(仙)。傅肜(戎)。张嶷(疑)。费祎(依)。王观(冠)。傅嘏(鼓)。华(划)歆(新)。董旻(民)。张悌(啼)。辛毗(匹)。桥蕤(蕊)。

泠(陵)苞。嵇(击)康。韩矍(爵)。傅巽(讯)。管辂(录)。刘璝(闺)。彭羕(样)。全怿(亦)。孔伷(昼)。曹髦(矛)。孙綝(称)。崔琰、蔡琰(掩)。马谡(宿)。昌豨(息)。王昶(畅)。

地名。葭(蒹葭,歌大致都听过吧?)萌。涪(服)县。猇(肖)亭(三大战役都在这)。下邳(批)。井陉(型)。犍(钱)为。冯(贫)翊(翼)。郯(谭)城。牂(赃)牁(科)。藁(稿)城。

乐(唠,辞海标注为勒)陵。解(骇,辞海标注的是谢)县。临朐(渠)。无棣(帝)。兖(演)州。东阿(e,一声)。鄄(卷)城 (《洛神赋》原名《感鄄赋》)。

浚(迅)县。渑(缅)池。荥(行)阳。中牟(目)。郫(匹)县。阆(浪)中。綦(奇)江。亳(勃)州。并(滨)州。芍(却)陂/摩陂(卑)。玄菟(徒)。缑(沟)氏。大宛(渊)。菀(晚)陵。猗(依)氏。挹(翼)娄。越嶲(悉)。

其他。假黄钺(岳)。斛(壶,计量单位)。掾(愿)曹。骠(漂)骑(其)将军。执金吾(狱)。殳(输,武器)。裴(培)松之。

初中玩“霸王大陆”还有“暗荣”系列,1同学常念:枸及、枸及。几十年过去了,他还是这么在喊。现在看“狗货”滥大街(仅限于身边人)以及“培林榨菜”。也没什么毛病。哈哈!

个人觉得,“容易读错”和“根本不会读”还是有区别的。因为有常用字作对比,“苟”和“荀”不分,可能读成“枸及”,而看见“李傕”、“朱儁”可能就是这是李啥、朱啥?所以,还记得初中语文《狗(荀)子劝学篇》的经典梗吗?

另,“甄宓”喜欢叫“真迷”,贾“诩”喜欢叫“甲鱼”。小时候分不清就管叫“小狗、大狗”。“诸葛恪(克)”喜欢念“猪哥哥”,确实是令人察汗。文内结合《词典》、《古代人名解构》和《世说新语》反复确认,想必是囊括完了。

需要注意的是: “甄”有人喜欢念成mi,虽然这字儿也念mi吧……钟繇。说现在读音还不能确定,也可以读有。实际上正确读音应该是“摇”。“有”的义项和使用方法不对。如果读“有”,至少不匹配钟繇的字:元常。

古代人取字,需与名形成关联。繇作yao时,意为“枝叶繁茂”。钟繇名、字见于《老子》: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是日复命,复命日常一句。取“勃勃生机更替永久”之意。另有注说:“芸芸者,华(花)叶盛”,可知“繇”与“芸芸”之意合。

《世说新语》也给出了旁证:晋文帝与陈骞、陈泰一起坐车,路过钟会家时,他们叫钟会也上车,叫完了就丢下他跑了。钟会后来赶到,他们嘲笑他,“与人期行,何以迟迟?望卿遥遥不至(钟会之父名“繇”,与“遥遥”同音)。”

钟会反唇相讥道:“矫然懿实,何必同群?”——德才兼备的人,为何强求自己和普通人合群呢?懿、矫、群分别指这3人的父亲:司马懿、陈矫和陈群。这样来看,很确定了吧?

个别有争议和混淆的。夏侯惇,我见过不止一个人读“纯”的,其中还包括某知名大学的副校长。泠(零)苞,看字不仔细,以前一直读成冷,后来发现是三点水。“靓”在古文里只有一个读音:“近”。

读“亮”是从现代粤语中传过来的。其实只有口语的几个词才会这么说。有一个肯定不知道,并州的并读一声(兵)。毌毋母,容易看走眼,其实毌就是“贯”字的上字部分。

许褚或读许 zhu,意思是装衣服的袋子。字仲康,意思是:中空,恰好可装衣服。《诗经小雅》酌彼康爵。《箋》康,空也。但读楚也不算错,毕竟绝大部分人都这么念,除非辞海哪次更新把读音校正了。

“嵇”康的读音也不是很确定,暂以比较靠谱的“鸡”为准。“渑”池(mian):我记得以前老师教的二声,后来挺多三声的,个人阅读习惯三声,也先改成三声了。还有沮(租)授,我一直读居授,今天看三国志,下面裴注写的:沮音菹(租)。

历代关于1个字读音确实存在差异,但现实问题是:没有人能确定裴松之所处的南北朝时的那个“菹”究竟是什么。还有,以前看老电视剧《关公》,里面叫郭泛。当时还想这水平不行啊这都能弄错。后来在哪儿看到还真有可能是泛非汜。

说“争论读音意义不大,三国时的汉语发音和现在不一样”的也有道理。但是很多东西总得在一个框架内有一个标准。这篇解答你可以理解为按照当代普通话标准总结的三国生僻字和易错字的读音吧。

《说文解字》第696课:“翱翔”的“翱”是什么意思?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羽”部的四个汉字:“翊、[上日下羽]、[上之下羽]、翱”。在现代汉语中,“翊”、“翱”是通用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另外两个字,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亡。四个字的详情如下:

1、翊。读yì。《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翊,飞貌。从羽,立声。”形声字。本义是飞的样子。

(翊的字形演变)

从上图可以看出,翊在最初的甲骨文时期,有仅仅是羽毛的象形的字形,也就是说,翊最早是象形字,因为“羽毛”也可以表示飞。只是后来又加了“日”或“立”成为形声字。

(飞的样子)

《汉书·礼乐志》:“神之徕,泛翊翊,甘露降,庆云集。”神霾到来了,飞扬在空中,甘露降临了,五色云彩聚集。

本义之外,翊还有其他用法:

(1)用同“昱(yù)”。明,明日。因为翊的本音同“昱”,因此又常借作“昱”用(在古汉语早期,同音字借用是常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羽部》:“翊,经史多假借为昱字,以同立声也。”《汉书·王莽传》:“公以八月载生魄庚子奉使……越若翊辛丑,诸生庶民大和会,十万众并集。”颜师古注:“翊,明也。辛丑者,庚子之明日也。”安汉公在八月十六庚子接受朝廷的使命……第二天是辛丑日,儒生和老百姓们聚会,十万人集合在一起。

(昱日)

(2)通“翼”。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临部》:“翊,假借为翼。”用法有二:

其一、翅。唐代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三:“翊,又作翼,翼与翊义古别今通。”实际上,我们从字形演变图中就可以看出来,翊的早期字形,其实就是鸟翅的象形,后世用其通“翅”是用的字源别义,所以,《一切经音义》说“古别今通”;

其二、辅佐;辅助。《玉篇·羽部》:“翊,亦辅翊。”《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左内史更名左冯翊。”颜师古注引张晏曰:“翊,佐也。”

翊的小篆写法如图:

(翊的小篆写法)

2、[上日下羽](GB字库已不收此字,只能描述字形)。读tà。《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上日下羽],飞盛貌。从羽,从冃。”形声字。本义是飞翔盛多的样子。

(受惊而盛飞的鸽子)

徐铉注:“犯冒而飞是盛也。”要注意,这里是“冃声”,不是“日声”或“曰声”。这个冃,即“冒犯”的“冒”字的字头,鸟类因受惊(冒犯)群起而飞,比如我们见过鸽子广场的鸽群因受惊而起飞的样子,就是这个字所描述的样子。这个“冃”有两层含义:1、冒犯(鸟儿受到冒犯);2、遮蔽(鸟儿飞起来遮蔽天空)。

本义之外,又指高飞的样子。《玉篇·羽部》:“[上日下羽],高飞貌。”

[上日下羽]的小篆写法如图:

([上日下羽]的小篆写法)

3、[上之下羽](GB字库已无此字,只能描述字形)。读chī。《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飞盛貌。从羽,之声。”形声字。本义是羽翼盛多的样子。

(羽翼盛多的样子)

《说文解字》这里的“飞”,徐锴《说文系传》改作“羽”。《玉篇》《集韵》《广韵》《类篇》皆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亦同。因此,它的本义是羽翼盛多的样子。

[上之下羽]的小篆写法如图:

([上之下羽]的小篆写法)

4、翱。读áo。《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翱,翱翔也。从羽,皋声。”形声字。本义是鸟在空中回旋飞翔。

(翱翔)

《诗·郑风·女曰鸡鸣》“将翱将翔,弋凫与雁。”宿巢鸟雀将要翱翔,猎射鸭雁去芦荡。《淮南子·览冥》:“还至其曾逝万仞之上,翱翔四海之外。”后来等到凤凰盘旋升飞到万仞高空、翱翔在四海之外。

注意,上面这些解释,都同时提到了“翱翔”这个词(包括《说文》),何谓“翱”,何谓“翔”呢?高诱的《淮南子注》解释的最为清楚:“翼一上一下曰翱,不摇曰翔。”又“鸟之高飞,翼上下曰翱,直剌不动曰翔。”用现代汉语说,就是:鸟儿上下振翅为翱,展翅不动为翔。这里的鸟一般指大型猛禽,如老鹰、雕类等,它们在天空中,振翅而后不动,可以在天空中任意滑翔,就是翱翔,在上升的气流中,像老鹰展翅那样平飞或升高,也通常称为翱翔。

另外,还有“滑翔”这种运动。

(滑翔伞运动)

另外,因为有以上的意义,“翱翔”又常用来形容有志气的人。

翱的小篆写法如图:

(翱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696,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戮力·夔牛迎春”生肖展今年线上见,这个“夔”字你认识吗?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 郭楠

每逢辞旧迎新,杭州五洲文化总会和宋柏松老师一起送上特别的新春文艺大礼。1月21日,“戮力·夔牛迎春——2021年宋柏松辛丑年中国生肖新作展”在线上端正式启幕。

(戳这里看:)

这是江南书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宋柏松创作生肖画专题的第六年,也是他实现和五洲文化生肖作品约定的第六年。2016年,一个偶然的机缘,五洲文化与宋柏松达成了十二生肖画展之约。从“生动·百猴迎春”、“起舞·金鸡迎春”、“兴旺·灵犬迎春”、“喜乐·福猪迎春”,到“妙哉•瑞鼠迎春”,宋柏松的生肖创作随着岁月流转,不断出新出彩。

送别子鼠,迎来丑牛。

传统印象中的牛,脚踏实地、吃苦耐劳、勤劳沉稳,是人类的好伙伴。而在江南书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宋柏松笔下,突破藩篱的水牛、心有灵犀的犀牛、情驻雪域的牦牛、滥竽充数的花牛,姿态迥然妙趣横生,更多了一份人格化的魅力。

宋柏松 《牛气冲天来》

唐代韩滉的《五牛图》、南宋夏圭的《雪溪放牧图》、近代李可染的《犟牛图》等,都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珍贵佳作。如何避免陷入对前人技法的迷恋,画出自己笔下的牛?

宋柏松有过农村插队的经历,对牛十分熟悉,在熟谙于心的基础上,他更注重形体结构的准确,力求在笔墨和用笔节奏上进行创新,于是用破、整之笔,加上干、湿之墨,以大、小写意并而作之,实现了“自说自画”。

《黑旋风》《莽野骑士》《硬碰硬》《力能扛鼎》突出了牛的力量和坚韧,《兄弟同途》《母爱如山》《月上柳梢头》表达了牛的温情与善良,更有《众志成城》群牛图,寄予了画家对伟大祖国否极泰来的美好祝愿,如果说2020年每个人都很了不起,那么看了这个展你会相信,2021年,每个人都会牛气冲天。

宋柏松 《离离原上草》

和往年不太一样,今年的展览将在线上端进行。

“2020收官在即,这一年的成长感慨很难用文字来形容,每个人一不留神,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你、我、小家、大家,都在乘风破浪中戮力前行。在计划赶不上变化的2020年,我们没有忘记6年前的约定,只是由于疫情的原因,今年的生肖画展改为在线上举办,既是一份坚持,也有一些创新。”五洲文化中心负责人张含表示,这也是此次将此次展览名定为“戮力”的原因之一。

宋柏松 《心有灵犀》

“夔”牛迎春的“夔”字,念kuí。夔牛,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山海经》中说“它”有风雨,吼叫声如同雷鸣,且伴有日月般的光芒,是上古最具神秘的三大异兽,“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百里,以威天下”。

在各种奇幻影视,比如《诛仙》、《斗罗大陆》、《古剑奇谭》中,都能看到夔牛的身影。在《庄子》里,也提到了这位神秘的上古异兽。

“夔牛,是力量和神力的象征。希望2021年借助这股力量,大家戮力同心,众志成城战胜一切。”五洲文化中心负责人张含说,五洲文化和宋柏松老师的“十二生肖画展”已经默默完成了1/2,真心感谢一路走来一直关注支持12年约定的各位老师和各界友人,相信展览如大家所期,每年都会如约而至。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