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血型配对

苗傅(苗傅刘正彦)

时间:2023-09-30 22:04:53 作者:煮酒送别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寻宋︱苏州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从大雅君子到蛇精转生

吴铮强

一、杭州老德胜桥

同样是出身寒微、坚决主战的中兴大将,岳飞在身后升格为武圣、民族英雄,而韩世忠知所进退以得善终。

韩世忠年长岳飞15岁,南渡前已在西夏前线及平定方腊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因生擒方腊而转为武节大夫,韩世忠在靖康之际投奔河北兵马大元帅赵构时已是一名中级将领。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宋徽宗第九子赵构本来奉命往金营乞和,途经磁州(今河北磁县)时得知金军南侵,便不再前行。这时知相州汪伯彦请赵构前往相州(今河南安阳),并亲率军队迎接。闰十一月中旬,赵桓以蜡书诏任命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汪伯彦、宗泽为副元帅,令他们急速率兵援救开封,岳飞就在这时再次从军。

十二月一日,赵构在相州就任大元帅,此时金军开始进攻开封城,赵桓再次向赵构求援。赵构率近万军队踏冰渡过黄河抵达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并要求河北各州府军队前来会合。于是副元帅宗泽率军2000人,信德府(今河北邢台)知府梁显祖率部将张俊、杨沂中及3000军兵,刘光世、韩世忠也率所部,相继抵达大名府。至此,中兴四将已全部归到赵构麾下,重建南宋的赵构集团初步构成。

由此时至建炎四年(1130)的黄天荡战役之前,韩世忠在对金战争中并无胜绩,但因平定苗刘之乱时忠勇无比,建炎三年韩世忠已经建节(武胜、昭庆军节度使)并除浙西制置(守镇江),奠定了宋金战线上江淮战区主帅的地位。

韩世忠在苗刘之乱中表现突出,与对他有知遇之恩的王渊有关。韩世忠是陕西绥德(宋代绥德属延安府),32岁时随王禀从西北战场到东南平定方腊,期间与王渊相遇。据韩世忠神道碑称,两人在杭州北关的堰桥遭方腊军围攻,韩世忠在堰桥伏击,然后追至王渊舟前“斩首数级,师遂大克”,王渊赞叹韩世忠“真万人敌”,两人从此定交,韩世忠成为王渊的部下,堰桥从此被杭州人称为“得胜桥”。宋代的堰桥或“得胜桥”即今天京杭运河上的老德胜桥,连接着杭州长板巷与夹城巷两条小路。另据《杭州府志》,韩世忠在此掩击的是苗刘叛军,而非方腊的军队。

苗刘之变相当程度上是因为王渊而起。韩世忠随王渊投奔在大名的赵构时,靖康之难尚未发生,宋钦宗赵桓对议和还抱有幻想。这时赵构一边命兵马副元帅宗泽南下开德府(澶渊,今河南濮阳)向开封进军,自己却撤到济州(今山东巨野)。靖康之难发生后,群臣拥立赵构,靖康元年五月(1127年6月),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改元建炎。赵构称帝后设立御营司,任命王渊为都统制负责皇帝新设立的这支禁卫军,《宋史》称王渊因此“扈从累月不释甲”。

十二月金军再次南侵,宗泽依靠两河地区的数十万义军有效击退金军进攻,同时24次上《乞回銮疏》请求赵构返回开封,以号令抗金斗争。第二年宗泽又提出出师渡河计划,赵构置若罔闻,宗泽忧愤离世。得知宗泽去世的消息,金军大举南侵,追击赵构。继任东京留守杜充对河北义军采取敌视态度,官军分崩离析。建炎二年(1128)十二月,金兵攻陷东平府和大名府,知济南府刘豫降金。建炎三年(1129)初,金军先后打败韩世忠、刘光世的军队,破楚州(今江苏淮安),陷天长军(今安徽天长),十万宋军望风解体,金军推进到距扬州城仅数十里的地方。赵构仓皇渡江逃到镇江,金军因不便渡江,焚扬州而返。

镇江宗泽墓

从扬州保护赵构渡江撤退时,御营司都统制王渊对船只的分配出现混乱,更谈不上组织对金军的有效抵抗,事后更处置失当,引起其他将领强烈不满。又在王渊的主张下,赵构从镇江撤到杭州,不久王渊也从苏州来到杭州,赵构让王渊继续负责御营司。结果到三月,御营司武将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捕杀王渊及内侍百余人,胁迫赵构将皇位禅让给年仅三岁的皇子赵旉,由孟太后垂帘听政,改元“明受”。

兵变发生后,韩世忠一方面被苗傅等授予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等职,一面得到在平江府(今江苏苏州)的礼部侍郎张浚联络勤王的消息。韩世忠自盐城收集散卒数千人往平江与张浚相会,首语“我便去救官家”。不过韩世忠誓杀苗、刘二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显然是为“识世忠于微时,待之绝等”的王渊复仇。韩世忠请求赴行在杭州,竟获得苗傅同意。韩世忠自平江率三十里船队先抵秀州(今浙江嘉兴)营造武器,苗傅派人带走韩世忠妻梁氏及子为人质。右丞相朱胜非对苗傅说,可以让梁氏到秀州劝韩世忠归顺,竟获得苗傅同意,事后苗、刘对各路勤王军汇聚秀州感到恐慌。四月初赵构已经复辟,韩世忠发兵自临平进入杭州见到赵构,苗、刘等人皆遁走。赵构诏除韩世忠为武胜军节度使,韩世忠请求朝廷赐地厚葬王渊,不遗余力地照顾王渊家人,又请求由他继续追捕苗、刘等人。五月,韩世忠降苗傅、擒刘正彦,七月还至建康(今南京)亲斩苗、刘诸人于市。

杭州老德胜桥

二、凤凰山“忠实”题刻

苗傅、刘正彦伏诛之后,韩世忠除武胜、昭庆军节度使,赵构御书“忠勇”两字以赐,其妻梁氏也被封为护国夫人。韩世忠妻妾有白氏、梁氏、周氏、茆氏等,除结发妻白氏卒于苗刘之变以前之外,其他梁、周、茆三氏皆是娼妓出身,其中周氏原是知秀州赵叔近之妾,为王渊所得后赠予韩世忠,茆氏本是杭州名妓吕小小。

梁氏就是清代戏曲小说中赫赫有名的巾帼英雄梁红玉,宋代文献没有出现“红玉”之名,但宋人笔记中有韩梁姻缘的传说。韩梁相识应该在韩世忠平定方腊之时,罗大经《鹤林玉露》称梁氏一次进入镇江官府庆贺节日,忽然见到殿柱下“一虎蹲卧”。梁氏惊骇而出,待人多时再视却是士卒韩世忠,于是主动邀酒、尽欢结纳。当然这是小说家言,平定方腊时韩世忠已是赫赫武将,绝非廊下兵卒。

自古英雄配人美人,韩梁风流千古的是战场传奇,而非风月之事。梁氏第一次载入史册是苗傅兵变时机智勇敢的表现。平定苗、刘兵变后,在群臣的请求下,赵构由杭州移跸江宁府,并派使臣北上求和。使臣还在途中,金朝以完颜兀术为统帅再次南侵,由归德(今河南商丘)急速南下,准备南渡长江追击赵构。赵构仓皇乞和,致信金军统帅称“天网恢恢,将安之耶……惟冀阁下之见哀而赦”。金军不予理睬,赵构由建康经镇江、平江府逃往临安府、越州(今浙江绍兴)、明州(今浙江宁波)、定海县(今浙江镇海)、渡海至昌国(今浙江定海)、台州(今临海)。金军一路追击,直至入海300余里遇风暴退回明州。赵构自海上返回温州江心屿,避居江心寺,数天后才敢登岸。

金军因战线漫长,无力再战,一边撤军一边焚城掳掠,明州、临安、平江等地均遭浩劫。建炎四年(1130)正月,完颜兀术从平江府撤军,准备在镇江渡江北上时,宋将韩世忠率八千水师,在镇江焦山寺附近的江面拦截十万金军,将金军水师逼入建康东北70里处的死水港黄天荡,先后相持四十余日。金军掘开老鹳河故道通秦淮河,以火器击退韩世忠水师后撤退,此后金军未再渡江。史籍记载黄天荡之役“梁夫人亲执桴鼓”,今天杭州老德胜桥纪念韩世忠并无方腊、苗刘之变的痕迹,一组铜像正是表现黄天荡之役韩世忠立马骑射、梁氏击鼓退兵的英武形象。

杭州老德胜桥韩世忠、梁氏雕像

黄天荡之役后,岳飞击溃从陆上撤退的金军收复建康。此后宋金反复交战,岳飞收复襄阳等六郡后驻守荆襄,吴玠在仙人关大捷后驻守川陕,韩世忠获得大仪镇(今江苏仪征)战役的胜利后驻守两淮,成为宋金防线上的三大主帅。绍兴十年(1140),金军撕毁和议再次南侵,岳飞反击深入收复河南诸多失地,韩世忠在两淮战区多次击败金军。于是赵构与秦桧加紧求和,并决意解除抗金主帅兵权。绍兴十一年(1141),韩世忠先罢兵权而任枢密使,再罢枢密使而为太傅,并在痛斥秦桧议和误国无果之后自请引退。得知岳飞将被赐死,韩世忠责问秦桧“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此后闭门谢客,纵游西湖。

绍兴和议始成,赵构从此偏安杭州。传说南宋皇城所在的杭州凤凰山麓“忠实”两字题刻是议和五年后赵构御书,这时赵构忙于核定太学生员的名额,南宋又是一派太平景象。

杭州凤凰山“忠实”题刻

三、苏州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

岳飞遇害后第十年(绍兴二十一年,1151)的秋天,韩世忠“薨于临安府之赐第”(今天杭州市武林路的万寿亭一带)。韩世忠去世后,赵构“降旨临奠”,魏国夫人茆氏以道路窄隘上疏辞免(其实韩府在御街所经之地)。韩世忠葬于苏州灵岩山西麓,不知为何浙江的湖州与临安两地也称有韩世忠墓。

南渡以后韩世忠在平江府(苏州)广置田宅,葬于苏州不但史有明载而且理所当然,不过苏州人民似乎不怎么待见这位韩忠武王。2019年12月20日检察院向吴中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状告苏州市吴中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吴中区文物局)不履行文物保护监管职责。2020年3月24日吴中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此案,判决确认吴中区文旅局未依法履行文物保护监管职责的行为违法,自判决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对韩世忠墓、碑所属韩蕲王祠后院被他人占用进行违法建设(硬化地面、挖掘水井、铺设道路、搭建水泥房、鸽子棚等)的行为履行监管职责。无怪乎我与老沈2017年4月寻访韩世忠墓、碑时,非但韩蕲王祠是破败废弃的模样,作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韩墓四周竟然毫无标识。我们一直爬上灵岩山顶仍无处寻觅,最后瞎猫抓死耗子从无名道路拐进一处公墓才与韩世忠墓不期而遇。吴中区文旅局被判决对韩蕲王祠监管失职的报道中还发现,不但韩蕲王祠废弃已久,其后院自2003年出租给个人种植盆栽,而且号称“天下第一碑”的韩世忠神道碑“垃圾环绕、被坟头包围”。更有甚者,由于沿路无指示牌,游人无处寻找韩墓,当地村民竟动起了“生意经”要求付费带路找墓。

苏州韩世忠墓

这篇报道的最后还援引戈春源教授的介绍,指韩世忠葬于灵岩山是曾经“领军长期居住苏州,韩府曾设置于苏州城内的沧浪亭”。在苏州,不但沧浪亭被韩世忠占有而改称韩园,韩世忠还曾获赐朱勔的南园及陈满塘官地1200亩,又在私宅修建楼阁专门收藏受赐御书,赵构甚至打算御书阁名“懋功”。虽然如此,但韩世忠领军时驻地主要在楚州与镇江两地,绍兴和议后解除兵权,却始终有职务在身,因此闭门谢客而纵游于杭州西湖山水之间,似乎很少有机会回到苏州私宅品味园林奥趣。

韩世忠曾经多次在苏州出现,但未必给苏州人民留下美好印象。建炎三年(1129)赵构从扬州渡江时曾在苏州停留三日,再至杭州时就把御营司都统制王渊留在苏州,《宋史》记载王渊在苏州时整修兵器,“戎器全缺,兵匠甚少,乞括民匠营缮”。王渊随后赴杭,不料引发苗刘之变,韩世忠赴苏州与张浚等会商后起兵往杭州平定兵变。苏州于是成为平叛的根据地,知平江府汤东野负责后勤支援非常得力,“百须,东野实主之”,这势必让苏州民众承受巨大压力。苗刘之变平定之后,金军再次南侵,赵构逃亡海上。金军撤军时韩世忠以黄天荡之役一战成名,但宋军并未保护苏州,苏州民众惨遭金军屠戮,城内外收尸几近三十万,金军又从苏州裹胁男女青壮十万北上,成为苏州历史上的空前浩劫。金军北撤后,宋军进入“一屋不存”的苏州城,仍执居民以搜财物。沧浪亭应该是在这时归韩世忠所有,苏舜钦之后沧浪亭的主人章惇虽被指为“奸臣”,但有史籍记载韩世忠占据沧浪亭的过程:

绍兴初,韩蕲王提兵过吴,意甚欲之,章殊不悟,即以随军转运檄之,章窘迫,亟以为献,其家百口,一日散居。

绍兴六年(1136)赵构再次驻跸苏州,就多次在韩世忠重修的沧浪亭内议事、聚饮,其中一次在沧浪亭“后圃置酒七行”。

韩世忠下葬时,为韩世忠撰写墓志铭的是为宋钦宗起草降表的骈文大家孙觌。孙觌在墓志铭中描述韩世忠解除军权之后的生活:

国恩粗报,哿矣归休。奉身而退,以老菟裘。大雅君子,明哲是保。一马二童,担夫争道。

在秦桧仍然当权的时代,孙觌一语“大雅君子,明哲是保”不但道出韩世忠晚年的真实处境,更表现出孙觌之流文臣对武将的认同方式。

但韩世忠墓前原本没有高大的神道碑,直至淳熙三年(1176),北伐意志已经消沉的宋孝宗赵眘突然忆及中兴勋臣,称“韩世忠感会风云,功冠诸将,可特赐忠武”。这时距韩世忠去世已经二十六年,除了获赐与诸葛亮、郭子仪同样的谥号外,韩世忠之子韩彦古也看准机会,请求御撰韩世忠神道碑。孝宗于是诏赵雄撰碑,周必大书丹,又御书碑额“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该碑原高八米有余,碑文13900余字,有“天下第一碑”、“万字碑”之称,据说真正竖立于韩墓之前已是嘉定年间(1208-1224)。1939年5月,韩碑为飓风吹倒,碑石碎裂成十余段。七年之后灵岩山僧人妙真邀集地方人士及韩氏后裔用水泥将断碑浇合成两段。

神道碑对韩世忠解除兵权之后的描述,在“明哲令终”之前增加了“王之论和,忠愤激烈,利害皎然,黑白区别,圣主俞之,权臣仇之”等坚定主战的描述,也第一次出现了韩世忠质问秦桧以莫须有之罪杀害岳飞何以服天下的情节。神道碑还描写韩世忠的出身:

王起寒素,饭糗衣纻,出际盛时,蛟龙云雨。

史籍记载,韩世忠显贵之后,与将吏骑马郊游时,常喜欢“坐于浅草中”,又说语“语急而声厉,每言出则吐舌”,因此有蛇精转生的说法,这也是神道碑中“蛟龙云雨”的出处。也就是说二十六年后,韩世忠在文人心目中的形象由“大雅君子”转变为转世蛇精,这其中是多少世态情伪、人心厚薄。

苏州韩世忠神道碑

责任编辑:于淑娟

校对:张艳

在《满江红》中被提到的与岳飞齐名的他,结局如何?

要不“混”,如何能生存

韩世忠生于北宋末年,是现在的陕西绥德人。他虽是大名鼎鼎的南宋名将,但他的成长环境可和那些世袭下来的贵族们不一样。

那些贵族是吃香的喝辣的,但咱们小韩从小就吃不饱、穿不暖,可怜得很。这种生存环境也不可能培养出什么谦谦君子,为了生存,他只能当个混混。

这个混混有多混呢?咱可以举个例子:

作为一个大老爷们,肯定得有整两盅的习惯,有一次,隔壁米脂县有家人要娶媳妇办婚礼。有婚礼就得有婚宴啊,有婚宴那肯定是好酒好菜应有尽有啊!

小混混韩世忠能错过这蹭饭吃酒的大好机会吗?那必然不能!哪怕是在邻县,也得赶紧把事儿忙活完跑过去。

只是可惜,他紧赶慢赶还是晚了一步。天晚了,寨门关了。要是换一般人就只能扭头回家了,还能怎么办?但是韩世忠可不是一般人,人家二话没说,愣是用双臂把那结结实实的寨门直接就给拉开了!

看来这小韩不止姓韩,这人也够“憨”的了。您想想,人家这可是婚礼啊,不知道还以为您要抢亲呢!

就这么着,他的一番举动直接震慑了当地的流氓界。打那以后,当地的小流氓见了韩世忠,就像耗子遇上猫,连大气也不敢出。

周围的人也不知道是敬佩他还是讽刺他,反正给他取了个名号叫“泼韩五”。

不听马屁,只想为国效力

性格莽撞,空有一身武力,这样的韩世忠在战火纷飞、危机四伏的年代真的能闯出一番成就来吗?他身上还能找出点儿好来吗?

跟您说句实话:虽说咱们的韩世忠的性子冲动暴力了点,但他身上还是有优点的。

什么优点啊?我再给您举个例子就知道了:

前面咱说了,韩小爷是个跺跺脚流氓界就能震三震的人物。这么厉害的人物,有故意上门挑衅的,那自然也有阿谀奉承的。

有一天,邻居家的一个混小子过来恭维他说:“哎呦,韩少爷,您可了不得啊,有出息!以后能做大官!”

韩世忠知道他没安好心,但看在邻居的份上也不和他多说,只是白了他一眼。这混小子不会看人脸色,还以为韩世忠爱听呢,接着说“您这么厉害,以后肯定是要做三公的!”

这三公是干什么的?我和您说,这可是顶顶尊贵的官阶了,正一品呢!地位基本上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这可是好话啊,一般人被这么夸,心里估计得乐开花。可韩世忠呢?他竟然认为这是在侮辱他,把那小子给暴打了一顿!

这还真是拍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但从这件事也能看出来,韩世忠是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的,性子暴躁可不代表他就飘了。

除此之外,咱们再看看韩世忠老家的地理位置。韩世忠的老家左边是西夏,东北是辽国,南边是宋朝,老百姓夹在中间只有瑟瑟发抖的份儿。

不过俗话说得好——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当时,韩世忠的乡里也组织了反抗西夏的军队。韩世忠十七岁就参加了这支队伍。

他的父母急了,对他软硬兼施,就是不想让他去送死。韩世忠说了一番话,大意就是:我好歹也是个大老爷们,我得建功立业、为朝廷办事啊,天天在家里憋着算怎么回事呢?

身先士卒,有勇有谋

韩世忠当初应聘的职位是“敢勇”,这个职位放在现在就是特种兵,真不是一般人就能干的。

干这行,会武功、能打架还不行,还得有智商、会动脑子。好在这两样韩世忠都有。

在他的成名之战里,他不止杀到了敌人的城里,还知道擒贼先擒王的道理,把对方主将先给杀了。

为了恐吓敌人,还把他的人头给扔了出来!这给敌方士兵的心理打击可是致命的。

韩世忠不止自己打仗勇猛,还很会当头儿、懂得教育士兵。

有这么一回,他和金兵在河南孟津打仗,敌我实力悬殊,我方援军又没到,这一仗韩世忠打得太难了,差点折在那儿!但最终,经过殊死搏斗,韩世忠还是突围成功、活着出来了。

出来后的第一件事您猜是什么?

居然是让手下把带头退兵往回跑的人都绑了起来,并且还下令把他们的左右脚趾头给砍了!

韩世忠是个狠人,打小就这样。但如果他只会简单粗暴的治军方法,也没办法被叫做一代名将了。人家该出头的时候绝对不会躲在后面。

在根据地,军队要自己干活盖房子。到了这种时候,韩世忠肯定是身先士卒,他不但亲自砍荆棘、除野草,还带着自己的家人和士兵一起劳动;

还有一次,马上就要打仗了,韩世忠骑着马巡视的时候看见一个刚来的小兵。他瘦弱不堪,手上拿的刀看着比他人还大,步子迈得也是犹犹豫豫,走三步退两步。

韩世忠看在眼里,等到这一仗打完了,他找为军队服务的女仆要了一条头巾,又把那小兵找来,对他说:“喏,把这个头巾拿去,看你瘦瘦小小的,裹上它肯定好看,没事儿的时候再给我们跳个舞解解闷!”

轰的一声,整个屋子的人都笑了,小兵这个脸呀,红的像煮熟的虾一样!一路小跑就回去训练了。您猜怎么着,下次打仗的时候,这个小兵竟然冲在了第一个,杀敌无数。

幸得良缘,机智自保

这样有勇有谋有志向的韩世忠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抱负,当了一名备受皇帝青睐的武将。之后,他还找到了一个情投意合的红颜伴侣——梁氏。

相传后世人因为崇敬梁氏的大义之举,还在话本里给她起了一个名字——梁红玉。他们二人又拥有一段怎样的神仙爱情呢?

影视剧中的韩世忠与梁红玉形象

前面说了,韩世忠立了不少战功,事业解决了,婚姻大事也得解决啊。韩世忠一辈子有两位夫人,咱今天重点要说的是第二位夫人——梁氏,她被称为南宋抗金女英雄。

而要说起他们俩相遇的机缘也是各种版本都有,我们今天就挑其中一个分享给大家吧:

话说有一天傍晚,一个姑娘带着丫鬟从庙会上回来,丫鬟抱怨着姑娘为了看杂耍回家太晚,可姑娘却觉得自己已经和爹爹学了不少棍棒枪法,走夜路也不怕。

两个人就这么边说边走,突然发现前面柱子旁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动,辨认了一番后,感觉像是只老虎!

她们吓得赶紧叫人,结果旁人来了一看,哪儿有什么老虎啊,那是韩世忠在那儿趴着睡觉呢!众人哈哈大笑,这姑娘也羞得低下了头。这个可爱大胆的小姑娘就是梁氏。

事后韩世忠的这副模样被梁氏记在了心里,她还特地请韩世忠来家中做客聊天。这么一来二去的,两个人便产生了感情。

唉,这世上能靠睡相抱得美人归的人,好像也就韩世忠独一份了!扯远了。前面咱们说了,梁氏是抗金的巾帼英雄。那她到底做了什么贡献呢?

话说那是在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的第三年,八月时,金兵南下,朝廷大乱。在这个节骨眼上,坚持和金人抗争到底的韩世忠站了出来,接受了皇帝的任命,成为了掌管镇江一代的临时大将军。

那一战打得难解难分,金人最后怂了,他们的统领几次三番和韩世忠谈判,各种好话都说尽了,各种好处也都许给他,但韩世忠语气不是一般的强硬——退让是不可能退让的,就一个字,打!

最后金人被打得是焦头烂额,硬是被韩世忠困在黄天荡长达四十八天之久,这一战也被后人认为是韩世忠的“代表作”了。

这位说了,那和梁氏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关系可太大了。梁氏身为女流,却在打仗时站在战船上亲自擂鼓助威!这可不是个轻松活,且不说擂鼓需要体力,而且因为站得高,擂鼓之人就是个活靶子啊,需要冒着极大的风险。

这过程究竟有多惊险,大家可以参考《神雕侠侣》中郭靖黄蓉死守襄阳城的画面——没错,金庸先生笔下的这对儿神仙眷侣就是以韩世忠两口子为原型的。

除了勇气和功夫,我们的梁夫人也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在打完胜仗之后,她生怕功高震主,主动上奏说:韩世忠丧失时机,让敌人逃跑了,应该惩罚他。皇帝也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自然是没有惩罚韩将军。这一举动也成了一段美谈。

家国天下有忠勇

韩世忠一生都致力于抗金,不管是使用政治计谋还是亲自上阵杀敌,他为了抵抗金人无所不用其极。那么如此有气节的将军结局又是如何的呢?

韩世忠是个主战派,但是驾不住朝廷大部分是主和派啊。就在刚才说的黄天荡之战后的第八年,宋朝要和金人议和,韩世忠知道后给皇上写了一封信,大意是说:

我就是一个小地方来的乡巴佬,皇上您却这么看中我,给我报效国家的机会,还给了我这么多赏赐。现在皇帝您被金人侮辱,我是您的臣子,这个时候只要您一声令下,我就是把命豁出去不要了,也要为您把敌人都杀光、一雪前耻!

这信写得可以说是句句肺腑,然而他仍然没有打动皇帝,议和还是进行了下去。

其实说到南宋的历史,不能不提的人就是岳飞和秦桧了。

就在宋朝和金朝议和的第三年,也就是韩世忠53岁的时候,大奸臣秦桧操纵朝廷,把岳飞、韩世忠和另一名大将的兵权给罢了,给了他们一个位高权轻,没有实权的岗位“再就业”。

要说这秦桧是真够狠毒的,他把这些人的兵权免去,接下来,还打算从肉体上彻底消灭他们。您看看岳飞,不就是个典型么。

可是说来也怪,就在秦桧打算对韩世忠下死手的时候,有人却出面阻止了他,这个人是谁呢?

其实您想想也能猜到,能让秦桧这个当朝宰相住手的人,那就只有当时的皇帝宋高宗赵构了。这么一来,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为什么宋高宗能眼睁睁看着秦桧害死了岳飞,却偏偏会对韩世忠出手相救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宋高宗赵构和韩世忠这对君臣间的亲密关系了。说起来,在南宋初年的领兵大将里,要论跟赵构关系紧密的,怕是没有人能超得过韩世忠了。

这不仅是因为韩世忠后来的抗金战争中,为南宋朝廷做过突出贡献。更重要的是,他为赵构本人还立过三项大功。

这第一项,就是在靖康二年,当时金朝人掳走了徽、钦二帝,同时扶持了张邦昌的伪“楚”。此时还是康王的赵构,正在山东济州避难。韩世忠带领军队从河北一路奔赴济州,劝说康王赵构继皇帝位,领导大家继续抗金。

您可别小瞧韩世忠的这个举动,这在当年叫做“劝进”,等赵构的皇帝位一坐稳,首先想起来的自然就是韩世忠了——当年就是老韩劝我继位的,论功劳,这老韩绝对是第一啊!

至于韩世忠立下的第二项大功,则是在赵构继位后不久。当时,数万名金兵围困了济州城,城里只有韩世忠率领的一千多宋兵,这让赵构觉得非常恐慌,感觉自己这个皇帝刚上台,是不是就要原地退休了,甚至可能原地去世啊!

可是韩世忠却从容不迫,他妥善调度了手里仅有的军队,依托济州城墙有效防守,在战斗进行到关键时刻,他还率领自己的亲兵,单骑突入敌军阵地,斩杀敌人大将,顺利解了济州之围。

而韩世忠立下的第三项大功,则是在南宋的建炎三年。当时,两个禁军统领苗傅和刘正彦发动叛乱,挟持了赵构,史称苗刘兵变。

在外地领兵的韩世忠得知此事,第一时间领兵回临安平叛,不仅平安解救了赵构,他还亲自领兵追击叛军,一举除掉了那两个带头的叛贼。

在此之后,为了表彰韩世忠对自己的救命之恩,赵构不仅给他加官进爵,他还亲笔写了“忠勇”两个字,赏赐给韩世忠,特许他把这俩字做成一面旗帜,作战时打在队伍前面,作为一种特殊的荣耀。

总之一句话,先后立下了劝进、解围和勤王三大功劳的韩世忠,成了赵构最信任的人。对他而言,韩世忠不仅仅是一个忠诚的大将,更是一个和自己共过患难的朋友。

如今秦桧整人整都到自己最亲密的哥们儿头上了,纵使赵构再糊涂,自然也不会眼睁睁看着不管了。

至于赵构是明确斥责了秦桧,还是暗地里敲打了他,鉴于缺乏历史资料,我们就不好瞎猜了。可是很明显,秦桧收到了皇帝的警告,他暂时放过了韩世忠。

南宋时期的大儒朱熹,点评历史人物时就曾经提到,韩世忠和宋高宗关系紧密,所以得以保全了自己。

其实,除了这个原因,和岳飞相比,韩世忠还更明白做人当官的哲学。他在这之后并没有像岳飞一样和秦桧硬来,而是强烈要求退休,哪怕他还远远不到退休的年龄。

退休后的韩老将军闭门谢客,带着小童子,喝着酒、骑着毛驴畅游西湖,享受起了标准的退休生活,悠闲得不得了。

但是即便是聪明得知道避开锋芒的老将军,在知道岳飞蒙冤入狱后,也立马就找到了秦桧,质问他凭什么抓岳飞,当听秦桧说出了著名的“莫须有”三个字后,韩老将军气得大骂:“这三个字你觉得能让天下人相信吗?!”

韩世忠的一生,少年时莽撞粗鲁,中年有勇有谋,晚年淡泊明志。他犯过混,也冲动过,但是为国尽忠、有情有义的底线却始终没有打破。

作为今天的结尾,我想给各位读一首韩将军写的词《南乡子》,或许从中,您多少也能咂摸出他的风骨吧——

“人有几何般,富贵荣华总是闲。

自古英雄都如梦,为官。

宝玉妻男宿业缠。

年迈惜衰残,鬓发苍浪骨髓干。

不道山林有好处,贪欢。

只恐痴迷误了贤。”

编辑:谢佳漫

素材来源:网络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稿酬支付需求,请与本公号后台联系。

注:本文及其音频版权归属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未经授权不得挪作他用

赵构逃到杭州后,苗傅、刘正彦兵变的真实原因

赵构建立了南宋,实际上已不算是一个统一的王朝,宋金的对立,充其量也就是古时中国的两个割据的对抗。赵构从一开始,闻金而遁,狼狈不堪,一路南逃,一直逃到杭州才得以暂时歇脚。当时,造成赵构溃逃的宦官黄遣善、汪伯彦也被赵构罢黜。

赵构从扬州出逃时,有两条路,一条路是逃往建康,一条路是逃往杭州。大部分人都建议皇帝去建康,以便和江北的抗金形势相呼应。而当时在御营司做都统制的王渊,由于他利用职务之便,已经提前把自己的家人和家产运到了杭州,处于私人的目的,他力主皇帝逃往杭州。这已经激怒了众人。

逃到杭州,部队哗变后王渊又杀降,又以搜寻“脏物”为名搜刮杭州的富商和百姓,造成了很深的民怨。这样的奸佞之臣,赵构却严重的依靠和信任,不但不治罪于他,反而大加褒奖,升他为枢密院副使。这件事也让驻杭州的将士寒心。

苗傅,刘正彦的队伍算是赵构很信任的一支,他们的任务是保卫和护送皇帝的家眷。这支队伍的很多人员都是幽燕,河东河北河南组成的。所以,他们不愿在杭州吹暖风,多次给皇帝建议打回家乡,收复故土。但是,赵构均不予理会。

建炎三年三月初五,苗刘全体将士愤慨至极,发动叛乱,杀了王渊和康履这两个大奸之臣以及所有逃到杭州的宦官。他们立赵构两岁半的儿子赵旉为帝,又请孟太后垂帘听政。改年号为“明受”,逼赵构退位。

这次叛乱应该是一次正义之举,但是,他们可能没有想到,动了大宋皇帝的后果。由于缺乏政治和军事斗争的经验,他们没有和杭州城外许许多多的抗金将领取得联系,说明自己的主张。让很多不明就里的城外将领纷纷讨伐他们。其实,苗傅和刘正彦叛乱的真正原因是逼赵抗金。

和岳飞齐名的韩世忠,为什么没有被秦桧杀害?

在南宋初期,秦桧力主宋金议和,和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存在非常大的冲突。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赵构、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飞班师。在此之后,秦桧不断陷害岳飞这位抗金名将。最终,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秦桧害死了岳飞,却放过了同样是主战派的韩世忠呢?

首先,对于南宋初期的朝廷,以岳飞、韩世忠等战将为代表的主战派,拒绝妥协投降,反对与金议和;而以秦桧等文臣为首的势力,企图偏安一隅,主张宋金议和。由此,对于韩世忠和秦桧之间,也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在此基础上,秦桧第一个想要加害的目标,其实不是岳飞,而是韩世忠。并且,秦桧还授意岳飞、韩世忠的部下去诬陷韩世忠。当然,对于正直的岳飞,显然不会和秦桧沆瀣一气,而是选择将这一信息提前告诉了韩世忠。

由此,韩世忠自然对秦桧有了一定的防备。而就岳飞来说,也遭到了秦桧的忌恨。公元1141年十月,秦桧让谏官万俟卨弹劾岳飞,张俊又诬告岳飞部将张宪谋反,岳飞父子被押送大理寺。公元1141年十二月,因岳飞在议和、立嗣等问题上和自己冲突,秦桧便诬告岳飞谩侮先皇、意图谋反。最终,在宋高宗赵构这位皇帝的同意下,岳飞于公元1142年1月被赐死狱中。而和岳飞相对应的是,韩世忠则没有被牵涉到立嗣等皇帝非常在意的问题中。

对此,在笔者看来,相对于岳飞,韩世忠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把柄在秦桧手中。这让秦桧即使想要加害韩世忠这位主战派的将领,也没有什么合适的借口。不过,对于韩世忠来说,之所以可以从赵构和秦桧的手中保住性命,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前者。在南宋初期,韩世忠对于宋高宗赵构这位皇帝可以说是有“救命之恩”。根据史料记载,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将官苗傅、刘正彦对朝廷不满发动兵变,杀死了王渊和宦官康履,逼宋高宗赵构让位。

最后,在宋高宗赵构陷入到危险之中,韩世忠这位抗金名将率领平定了这场叛乱,从而救出了宋高宗赵构。在此基础上,韩世忠因功劳最大,从此成了赵构的亲信,被任命为武胜军节度使、御营左军都统制。等到岳飞等人抗金将领都被收回兵权的时候,韩世忠虽然也被收回兵权,但是,因为对赵构有救驾之恩,所以他被升为枢密使。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正是因为对赵构有救驾之恩,所以秦桧只能放过了主战派的韩世忠。在岳飞被杀后,韩世忠也心灰意冷,借酒消愁,于公元1151年病逝于于临安,享年六十三岁。韩世忠去世后,南宋朝廷追赠他为太师、通义郡王。

文/情怀历史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