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出生命理

衡姓(衡姓起名大全)

时间:2023-10-05 07:24:18 作者:孤独是毒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行氏溯源

行氏文化历史悠久,渊源流长且又扑朔离迷。经长期探访查阅资料进行认真细致的筛选考证,得知:“行邢周衡曾一家,源皆战乱和谋杀,晚辈同属续根人,世代相传是责任”!

行氏形成之缘由

1.因官职而定,2.因战乱和政治谋杀为躲灾祸而生成,3.因忌讳事由而改变。

一. 以官职为姓

1. 在周朝时期,朝中有个官职叫“大行人之官”,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任此官者皆可以此官职为姓,故,行姓便有此而成也,(起初为大行人,时间长后慢慢慢慢减划为行了)。

2. 周末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在城濮(如今的山东荷泽鄄城)之地开战之前,为了加强军队建设,晋文公重耳便新任命了三位将军,即“(左行军.中行军.右行军)”,其中,中行军有荀桓子担任。由于当时的姓氏制度同样是沿袭前周的规定,所以,荀桓子的族人们便兴高彩烈的更荀姓为新官职行姓了,并将其发扬光大延续至今。(当年任职地位于山西曲沃东行村南行村一带)。

二,战乱或谋杀所致使得行姓之演变:

1. 中行军世袭传至第5代文子的时候,(即公元前493年),文子与大夫范鞅(晋国政治家外交家,生时不详,卒于公元前501年,原名土鞅,祁姓,范氏,在朝中活跃近50年)联盟,在晋阳(山西太原晋阳区古城营村南城角村南北瓦窑村罗城村及其附近一带区域)攻打赵简,后赵氏联合魏氏韩氏则把文子打败文子战败后便逃亡齐国进行避难,到了公元前479年的时候被晋国逮回国内,晋文公认为文子之行为为投敌判国,随治罪并灭之全族,家乡族人们避其诛连便纷纷外逃躲难,在外逃途中,东行村众逃难者商议,为避官方耳目便将原行姓改为开耳(邢),(歇音仍为行音),村名为东恭宁村(意思是恭喜东行村平安宁静)。南行村因地处河岸之边魚虾成群杨柳成行,因此众人协商在行字上面加上大鱼对此行则变为衡姓了,而村名则定为杨柳村。因此,邢,衡二姓就是这样子被演变生成了。

2. 据史载述和姓氏觅宗媒体传介以及民间传说,行氏还有周姓而演变生成之说。本周氏曾是朝中御史中丞,位列二品。因遭奸臣诬陷其乃前周旧臣恐有谋反之心,秦王赢政决定将其錾首,由于恶讯被同僚好友事先告密,为保性命,周先人趁夜便携家潜走。逃亡途中,周先人走着想着,想着走着,自想自问,日后该如何生存?不更名改姓能成吗?如果改姓姓什么呢?苦思冥想之中猛然觉得,逃,走,乃行动之行为,即然如此,我何不改姓行姓呢?于是,本行姓便由此产生了。

本周氏昼夜兼程,数日奔波,终在一个朝霞满天之时行至晋西南太岳山麓一处荒山之地带,小息之后便开始着手生火煮食,饭间,举目四望,觉其此处方位甚好,于是便决定在此定居生养繁衍,垦荒耕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变行氏的家祖成员也便不断的有了增添和扩大,直至如今全国多地都分布有之。

3. 1348年朱元璋的红巾军在陕西潼关与元朝军队展开生死搏杀,元军败逃至一处叫秦庄头的村子时,由于心情恼怒和天黑夜冷饥饿难耐,他们便把村庄团团围住并放火焚庄,使得全村无一老少生还,然,庆幸的是,恰巧该村有一孕妇正好本天外出不在村里,隔天返村时看到全村一片废墟尸横遍野,心中格外悲伤,哭泣中喃喃自语,衡家惨遭灭门无一生灵,日后孩儿出世会否横祸?为躲不测还是防范为妙,如何之?改姓避之,姓什么呢?既然衡无生灵了,那还留其大魚又有何意呢?于是衡字取掉大鱼顺便就变成行了。(这是衡姓变行姓的又一种原因)。

三. 因忌讳事由而变姓

清初,山西临汾尧都区兰里村有这么一些姓衡,多年来辈辈人丁不旺心中很是纠结,于是他们便去寻找风水大师问究竟,当他们说罢因由之后,大师脱口言道:“你们怎会人丁兴旺呢?试想,鱼生存在篮子里篮子难以存水其生养繁衍咋会能行呢?若想子孙满堂唯有离开篮里到相应的地方去改换姓氏才是硬道理。那么,究竟那里好呢?唯独浮山最妙。试想那里的水能将大山都给浮起来何况魚呢?魚儿得水哪有不活跃之理呢?于是这些衡家的人们便按大师的指点背景离乡到浮山行沟落了户。从此衡姓变成了行姓。(因眷恋故土,多年后曾有一些老衡姓后裔们又重新复姓回到了兰里祖地)。”

(姓与氏的区别:姓和氏具有含义上本质的区分,既,姓是区别血缘的,是宗族根本的区别族号而氏则是姓被支分出去的支系的标志。具体意思就象各村中的头门二门三门或东院西院南院北院以及亲兄弟叔伯兄弟堂叔伯兄弟一个道理)。

走进上元观古镇

原创 王新民 汉台区民协 2022-02-04 17:21

2022年虎年的正月初三,吃过中午饭,午觉之后,临时想到去上元观古镇看一看,说走就走,开上汽车直奔城固上元观古镇。

原以为初三不会有太多的游客,当我们到了目的地以后,各条路边汽车均已经停满,摆放有序,后来的车辆没有插足之地,好在另外设有多处停车场,司机们才能顺利停车。

现在的上元观古镇与20年前相比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是普通的民房居多,而如今,远看像城市,新修的古镇看上去十分壮观。

我们从古镇的北门进城,行走不远,拾梯走上城墙,沿着城墙一直走向东门瞭望台,站在上边向远处眺望,移民新区高楼林立,向下俯瞰,古镇旧貌依然犹存。

镇子上四条小街直通镇外。城墙砖土结构,并有东、南、西、北四城门,四个城门楼建筑独特,别具一格,尤其是东门楼,活像汉中城内的钟鼓楼,分三层,飞檐画栋,底阔顶尖,高耸入云,远远看去十分壮观。

上元观镇位于汉中市东南20公里处。北依汉江与柳林镇相望,西与南郑县圣水镇毗邻,东与董家营乡接壤,南接南沙河风景区和二里镇、西汉高速、十天高速、多条公路穿境而过,是城固县南部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贸易及旅游中心,被列为省级试点集镇建设单位。

通往上元观古镇的交通非常便利。除了西汉高速公路、十天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自驾游更是方便。

四街十巷,凡是到过上元观古镇的人,都无不为这四条小街所吸引。四街十巷构成了镇上的四合院建筑格局。别看这小小四条小街,却紧紧连着城固、南郑、西乡人民的衣食住行。小街中间均为石条铺就,周围则为鹅卵石砌成的花纹图案。城墙内二三百户人家,东街余家、南街衡家、西街申家、北街屈家。南街衡姓人口最多,且一贯诗礼传家,崇尚教育,还办了私立衡氏祖德小学。故镇上的文化氛围十分浓郁。

我们沿着西街出西门,再返回一段去向南街,各街道路口处都有路标指示,我们按照路标指向,走进王大巷,不远处就看见衡家大院,院内环境幽静,三层院子分别有书房、账房、客房、厨房等大约10余间,内部设置各有不同。

结束了衡家大院的参观,径直来到革命烈士刘秉钧的故居刘家堡,刘秉钧出生于1901年,1931年被叛徒告密而被捕,关押于法租界捕房西牢历时三年多。党组织虽多方营救,未能奏效。1931年4月,刘秉钧被折磨死于狱中,时年30岁。

1917年,刘秉钧毕业于县立高等小学。1919年春天,同王俊卿、李勉斋到北京,考入北平师范大学附设第一中学读书。1922年夏天,刘秉钧在北京师大附中毕业,遂赴沪考入上海南方大学。约在1923年加入中国。当年组织成立汉中旅沪学生会,创办《汉钟》月刊。1924年成立陕西旅沪同乡会,创办《南针》月刊。刘秉钧任同乡会干事和两刊总编。因刊物受校方歧视,刘秉钧于同年秋转入文治大学。1925年底,刘秉钧在文治大学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任乐育中学校长。

1927年2月11日,刘秉钧出席上海区委第一次代表大会,2月16日调任法租界部委书记。为配合北伐军进军,和上海区委发动工人武装起义。3月20日,上海区委召开各部委联席会议,决定起义,刘秉钧负责南市区。21日上午12时,他带领法租界工人、学生、市民走出法租界,齐集于南市街中段。下午1时半起义开始,2时占领警厅和电话局,徒手夺得枪械,4时占领兵工厂,5时在华商电车公司集合,南市区工人武装起义胜利。到22日下午,武装起义在周恩来等人的直接指挥下取得全胜,北伐军顺利进驻上海。

1927年4月12日,以为首的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左派和的武装,大肆员、左派及革命群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使中国大革命受到严重的摧残,标志着大革命的部分失败,是大革命从胜利走向失败的转折点。同时也宣告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经过四一二,基层组织基本瘫痪,在群众中的影响迅速扩大,经历了深刻的锻炼和严峻的考验,初步积累了反正两方面的经验,为领导中国人民把斗争推向新的更高的阶段准备了条件。

四·一二后,党组织转入地下斗争。上海原8个部委改组为6个区委。法租界和南市部委合并为法南区委,刘秉钧任区委书记。9月江苏省委改组,刘秉钧被选为省委候补委员。在他的领导下,法南区委派军事负责人李国章等开展除奸。8月30日在法租界徐家汇姚主教路击毙上海特别市党部秘书刘斌;9月20日击毙法商电车公司总稽查员杨家谟于卢家湾电车公司办公室;10月14日击毙追随市党部迫害进步学生的上海法科大学副校长潘大道于黄包车上。

上海特别市党部接连悬赏缉拿"凶手"。刘秉钧于10月25日在萨婆路一联络点召开会议时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关押于法租界捕房西牢历时三年多。于1931年4月,刘秉钧宁死不屈,被折磨光荣死于狱中,时年30岁。

豆腐乳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发酵食品,有一千多年的制造和食用历史,是一种风格独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老少皆宜的佐餐食品。

上元观古镇豆腐乳品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红腐乳、糟腐乳、醉腐乳、青腐乳和白腐乳等。我们从东门下楼,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家挨着一家的豆腐串串、酸辣粉丝等,尽管品种多样,其酿制烧烤原理大致相同。

上元观的红豆腐,均以大豆为制作原料,在微生物酶作用下,使豆腐中的蛋白质和配料中的曲、黄酒、盐等发生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使蛋白质分解,形成各种有机酸和酯类,成为色香味独特、细腻柔糯的腐乳,这就是人们常食用的红豆腐。

现在存在的上元观古镇是近几年开发打造的新的建筑群,它们对于我们了解各个不同时期,和不同的历史,风土人情等的内容,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古镇要想长期的保存下去,就需要有保护的意识,这样才可以保护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同时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收益

上古五帝之一的尧帝的后人发展成24个姓氏,来看看有你的姓氏没?

尧,在现代人的眼中,他是远古时期的部落联盟首领。

【图片:清人绘制的尧】

那时的首领,相当于帝王,历史上封建皇帝就将尧视为了远古帝王。

有推测,尧生于公元前2188,死于公元前2067年,距今约4000多年。

尧的母家在伊侯之国,后迁徒于祁(今山西祁县),所以,他的姓是个复姓:伊祁。

尧的父亲是帝喾,母亲是庆都。他的父亲是黄帝的直系血脉:

黄帝—少昊(又名玄嚣,黄帝长子)—蟜极—帝喾—尧(帝尧)……

父亲帝喾继承了帝王之位。所以,尧13岁时被赐封于陶(今山西襄汾县陶寺乡),辅助他的哥哥挚;到了他15岁时,尧被改封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因而又号为陶唐氏;尧20岁的时候,取代挚成为帝王,定都平阳。

尧姓伊祁,名放勋,史称:唐尧。

【图片:尧的全身像】

这反映了他母亲家、父亲家、还有被赐封等等信息的流传。

尧姓伊祁(也被称:伊耆),在历史上发展成8个姓氏:

01伊祁(伊耆)繁衍:

02伊、

03衡、

04祁、

05尧、

06陶、

07唐、

08陶丘

09房

第4位的祁姓,它的分支繁衍出4个姓氏:

10向、

11蓟、

12黎

13刘

【图片:厚重的中国姓氏图案】

第13位的刘姓,接着往下繁衍,又有2个姓氏:

14御龙、

15韦

第7位唐姓繁衍出的分支姓氏1个:

16杜、

杜姓的分支姓氏1个:

17士、

士姓的分支有4个姓氏:

18随

19司空

20彘(zhì)、

21范

第21位的范姓繁衍出分支姓氏2个:

22冀、

23宗政

另外,舜有一个儿子,名字叫做丹朱,在历史上比较有名。

尧上位后,把儿子丹朱赐封到房地为诸侯,丹朱后人以封地为姓:

房(与第08号“房”重复,不计入)、

【图片:房姓图案】

其后,丹朱后人还繁衍出1个姓:

24狸

最后的结论——

尧和其后人,为中华民族,一共繁衍了24个姓氏!

【图片:百家姓石墙图】

出自帝尧及其后裔的姓氏,其史籍记录资料汇总于此,供大家参考:

伊祁,亦作伊耆,帝尧之姓。《帝王世纪》:“帝尧陶唐氏,伊祁姓。”从母居地为姓。

伊,出自伊祁姓。《世本》:“伊氏,帝尧伊耆氏之胤,其后伊尹名挚,相汤,生陟奋。”帝尧后裔伊尹,为商汤王之相,为伊姓。

衡,出自伊祁姓。《世本》:“衡氏,其先尧之苗裔伊尹,在殷之世,世号伊尹,为阿衡,因而氏焉。”伊尹之后有衡姓。

祁,出自伊祁姓。帝尧之后,伊祁姓一支简化为祁姓。另有一支祁姓,出自帝喾之后。/尧,出自伊祁姓。帝尧之后,以祖上谥号为尧姓。

陶,出自陶唐姓。尧先居陶(山东定陶县陶城),后封唐(河北唐县),因而称陶唐氏。其后有陶姓。另有两支陶姓,一支出自帝喾之后,一支出自帝舜之后。

唐,出自伊祁姓。帝尧陶唐氏之后,夏封于唐国(山西翼城县西),子孙以国名为唐姓。

陶丘,出自伊祁姓。帝尧之子丹朱,居于陶丘(山东定陶县西南),子孙以地名为陶丘姓。房,出自伊祁姓。夏禹封丹朱于房国(河南遂平县),其后以国名为房姓。

向,出自祁姓。夏禹封帝尧之后于向国(山东临沂市),子孙以国名为向姓。另有两支向姓,一支出自炎帝之后,一支出自帝喾之后。

蓟,出自祁姓。周武王封帝尧之后于蓟国(北京市西南隅),子孙以国名为蓟姓。

黎,出自祁姓。周武王封帝尧之后于黎国(山西黎城县),子孙以国名为黎姓。

刘,出自祁姓。帝尧之后封于刘国(河北唐县),子孙以国名为刘姓。刘累,即其后。另有一支刘姓出自帝喾之后。

御龙,出自刘姓。刘国之后刘累,以扰龙(养马)服事于夏王孔甲,受赐御龙[3]氏。

韦,出自刘姓。商王武丁时,灭亡彭姓豕韦国(河南滑县东韦城),改封刘累之后,《左传》云:“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豕韦之后,以国名为豕韦姓,省文为韦姓。另有一支韦姓出自帝颛顼之后。

杜,出自唐姓。帝尧之后,夏朝封于唐国(山西翼城县西)。周成王灭唐,移封于杜国(陕西西安市南),伯爵,称杜伯,子孙以国名为杜姓。诗圣杜甫,即其后。

士,出自杜姓。周宣王杀杜伯,其子隰(xí)叔逃奔晋国,任士师,以官名为士姓,称士隰。

随,出自士姓。《世本》:“随氏,士隰之孙随武子,食采于随(山西介休县境),随会为氏。”另有一支随姓,出自帝喾之后。

司空,出自士姓。士隰仕晋,任司空,子孙以祖上官名为司空姓。另有一支司空姓,出自夏禹。

彘(zhì),出自士姓。春秋时,晋厉公被弑,大夫士会之子士鲂与荀莹,迎立晋悼公,悼公任士鲂为卿,封于彘邑(山西霍州市东北),子孙以地名为彘姓。

范,出自士姓。士隰曾孙士会,食采于范邑(河南范县),称范武子。其后以地名为范姓。

冀,出自范姓。《世本》:“冀氏,范氏之族。”范氏之后封于冀国(山西河津市与稷山县之间),子孙以国名为冀姓。另有一支冀姓,出自帝喾之后。

宗政,出自刘姓。汉朝楚元王刘德王后,为宗正,子孙以祖上官名为宗正姓,又改作宗政。

【图片:尧舜禹人物石刻】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邀撰稿人:悬疑大师/文(原创)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