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狮子座

孜孜的意思(孜孜不倦的意思)

时间:2023-10-04 11:01:46 作者:浮生如梦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成语分享:孜孜不倦

视频加载中...

【成语名字】:孜孜不倦

【成语拼音】:zī zī bù juàn

【成语意思】: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刻苦不知疲倦,形容勤勉不懈怠的一种状态。

【成语出处】

《尚书·君陈》:“尔尚式时周公之猷训,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孜孜不倦”。

【近义词】 好学不倦、不辞劳苦

【反义词】 游手好闲、好逸恶劳

【成语故事】

在上古时期,在黄河流域经常发洪水。洪水所到之处,庄稼全部被淹,房子也被冲倒,百姓流离失所。尧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看派谁去治理洪水合适,首领们都推荐鲧。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也没有把洪水治服。鲧因治理不好洪水获罪被流放,最后死在了羽山。

禹是鲧的儿子,他看到了百姓们困苦的生活,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洪水治好。他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群众凿开了龙门,疏通了沟渠,挖通了九条河道,引渠入河,引河入江,引江入海。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禹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从此彻底解决了水患问题。

洪水治好后,地面上又可以种庄稼了,禹和后稷便一起教导百姓,向他们传授种庄稼的方法。禹戴着箬帽,拿着锹,带头挖土、挑土,和大家一起劳动。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连年荒芜的土地上长出了茂盛的庄稼。等到庄稼丰收之后,禹又让大家按照彼此的需要相互交换东西。从此,百姓们安居乐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舜年老以后,也像尧一样物色继承人。因为禹治水有功,大家都推选他。禹就继任为部落联盟首领。禹对舜帝说:“惟日孜孜,无敢逸豫。”意思是,我每天都认真勤奋地工作,不敢有半点懈怠,更不敢贪图享乐。

孜孜不倦什么意思?孜孜不倦出自什么典故?

今天要为大家介绍一位在三国中比较冷门的人物,他叫向朗。向朗是司马徽的徒弟,早期跟随刘表,后来刘备入蜀以后跟投了刘备。向朗此后晋升之路都算平稳,就是在街亭之战以后被免职,原因就是因为向朗包庇马稷。其实依照向朗的才华很有可能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但却为了一己私情断送大好前程,诸葛亮去世以后刘禅又重新启用向朗,但那时的蜀国已经游走在灭亡的边缘了。一起来看看这次讲解的成语是什么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向朗传》,时间是在后主刘禅时期,主人公名叫向朗。原文如下:

向朗字巨达,襄阳宜城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临沮长。表卒,归先主。先主定江南,使朗督秭归、夷道、巫山、夷陵四县军民事。蜀既平,以朗为巴西太守,顷之转任牂牁,又徙房陵。后主践阼,为步兵校尉,代王连领丞相长史。丞相亮南征,朗留统后事。五年,随亮汉中。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

数年,为光禄勋,亮卒后徒左将军,追论旧功,封显明亭侯,位特进。初,朗少时虽涉猎文学,然不治素检,以吏能见称。自去长史,优游无事垂三十年,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年逾八十,犹手自校书,刊定谬误,积聚篇卷,于时最多。开门接宾,诱纳后进,但讲论古义,不干时事,以是见称。上自执政,下及童冠,皆敬重焉。延熙十年卒。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向朗,字巨达,襄阳郡宜城县人氏。荆州牧刘表曾经认为他担任临沮县的县长。刘表死后,向朗归顺刘备。刘备平定荆州四郡后,委派向朗管理秭归、夷道、巫山、夷陵四个县的军事和民政。益州平定后,刘备认为他为巴西太守,后来又转任牂牱郡太守及房陵郡太守。后主刘禅继位后,向朗任步兵校尉,后来接替王连兼任丞相府长史。诸葛亮出兵南中时,向朗留在成都管理后方。蜀汉建兴五年(公元227年),向朗随诸葛亮一起来到汉中。向朗与阿叔的关系非常密切,马谡因街亭之败四处逃亡,向朗知情不报,诸葛亮非常恼怒,免去了他的官职,让他返回成都。

数年后,向朗被任命为光禄勋。诸葛亮去世后,向朗转任左将军。后主刘禅追念他昔日的功绩,封他为显明亭侯,赐予特进。向朗在少年时期虽然学习过文献经典,但都没有进行深入研究,他是以为官时的才干受到称赞。自从被免去长史后,向朗悠闲无事近三十年,于是潜心钻研典籍,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年过八十还能亲自进行校对,勘定谬误,积聚的篇什卷数,也是当时最多的。他坦承接纳宾客,上至执政官员,下至童稚少年,都非常敬重他。蜀汉延熙十年(公元248年)去世。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向朗在钻研典籍时的做法,叫做“孜孜不倦”,意为勤奋努力,不知疲倦。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尚书•君陈》中的“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向朗这个人物,大家可能并不熟悉,因为他在《三国演义》中也仅仅登场一次,并无事迹。不过,说起他的老师,大家就会肃然起敬,他便是大名鼎鼎的水镜先生司马徽。《襄阳记》中称:“朗少师事司马德操,与徐元直、韩德高、庞士元皆亲善。”

向朗在蜀汉帝国的地位,经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位高权重,担任过丞相府的长史,这个职务相当于诸葛亮的副手,蒋琬后来也是因为这个职务而一跃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可见这个职务的重要性。不过,向朗却错失了成为诸葛亮接班人的机会,原因出在马谡身上。向朗与马谡在荆州时期就关系密切。街亭之战失利后,马谡不但没有前去向诸葛亮请罪,反而躲避追捕,四处逃亡。在此期间,向朗知情不报,使诸葛亮非常生气,他也因此被诸葛亮免职罢官。

不过,向朗被罢官之后,不但没有从此沉沦,反倒成了一名学者,并因为学识渊博和诱纳后进受到蜀汉朝野的推崇,这也应了那句俗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孜孜不倦什么意思?孜孜不倦出自什么典故?

今天要为大家介绍一位在三国中比较冷门的人物,他叫向朗。向朗是司马徽的徒弟,早期跟随刘表,后来刘备入蜀以后跟投了刘备。向朗此后晋升之路都算平稳,就是在街亭之战以后被免职,原因就是因为向朗包庇马稷。其实依照向朗的才华很有可能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但却为了一己私情断送大好前程,诸葛亮去世以后刘禅又重新启用向朗,但那时的蜀国已经游走在灭亡的边缘了。一起来看看这次讲解的成语是什么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向朗传》,时间是在后主刘禅时期,主人公名叫向朗。原文如下:

向朗字巨达,襄阳宜城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临沮长。表卒,归先主。先主定江南,使朗督秭归、夷道、巫山、夷陵四县军民事。蜀既平,以朗为巴西太守,顷之转任牂牁,又徙房陵。后主践阼,为步兵校尉,代王连领丞相长史。丞相亮南征,朗留统后事。五年,随亮汉中。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

数年,为光禄勋,亮卒后徒左将军,追论旧功,封显明亭侯,位特进。初,朗少时虽涉猎文学,然不治素检,以吏能见称。自去长史,优游无事垂三十年,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年逾八十,犹手自校书,刊定谬误,积聚篇卷,于时最多。开门接宾,诱纳后进,但讲论古义,不干时事,以是见称。上自执政,下及童冠,皆敬重焉。延熙十年卒。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向朗,字巨达,襄阳郡宜城县人氏。荆州牧刘表曾经认为他担任临沮县的县长。刘表死后,向朗归顺刘备。刘备平定荆州四郡后,委派向朗管理秭归、夷道、巫山、夷陵四个县的军事和民政。益州平定后,刘备认为他为巴西太守,后来又转任牂牱郡太守及房陵郡太守。后主刘禅继位后,向朗任步兵校尉,后来接替王连兼任丞相府长史。诸葛亮出兵南中时,向朗留在成都管理后方。蜀汉建兴五年(公元227年),向朗随诸葛亮一起来到汉中。向朗与阿叔的关系非常密切,马谡因街亭之败四处逃亡,向朗知情不报,诸葛亮非常恼怒,免去了他的官职,让他返回成都。

数年后,向朗被任命为光禄勋。诸葛亮去世后,向朗转任左将军。后主刘禅追念他昔日的功绩,封他为显明亭侯,赐予特进。向朗在少年时期虽然学习过文献经典,但都没有进行深入研究,他是以为官时的才干受到称赞。自从被免去长史后,向朗悠闲无事近三十年,于是潜心钻研典籍,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年过八十还能亲自进行校对,勘定谬误,积聚的篇什卷数,也是当时最多的。他坦承接纳宾客,上至执政官员,下至童稚少年,都非常敬重他。蜀汉延熙十年(公元248年)去世。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向朗在钻研典籍时的做法,叫做“孜孜不倦”,意为勤奋努力,不知疲倦。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尚书•君陈》中的“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向朗这个人物,大家可能并不熟悉,因为他在《三国演义》中也仅仅登场一次,并无事迹。不过,说起他的老师,大家就会肃然起敬,他便是大名鼎鼎的水镜先生司马徽。《襄阳记》中称:“朗少师事司马德操,与徐元直、韩德高、庞士元皆亲善。”

向朗在蜀汉帝国的地位,经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位高权重,担任过丞相府的长史,这个职务相当于诸葛亮的副手,蒋琬后来也是因为这个职务而一跃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可见这个职务的重要性。不过,向朗却错失了成为诸葛亮接班人的机会,原因出在马谡身上。向朗与马谡在荆州时期就关系密切。街亭之战失利后,马谡不但没有前去向诸葛亮请罪,反而躲避追捕,四处逃亡。在此期间,向朗知情不报,使诸葛亮非常生气,他也因此被诸葛亮免职罢官。

不过,向朗被罢官之后,不但没有从此沉沦,反倒成了一名学者,并因为学识渊博和诱纳后进受到蜀汉朝野的推崇,这也应了那句俗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孜孜不倦什么意思?孜孜不倦出自什么典故?

今天要为大家介绍一位在三国中比较冷门的人物,他叫向朗。向朗是司马徽的徒弟,早期跟随刘表,后来刘备入蜀以后跟投了刘备。向朗此后晋升之路都算平稳,就是在街亭之战以后被免职,原因就是因为向朗包庇马稷。其实依照向朗的才华很有可能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但却为了一己私情断送大好前程,诸葛亮去世以后刘禅又重新启用向朗,但那时的蜀国已经游走在灭亡的边缘了。一起来看看这次讲解的成语是什么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向朗传》,时间是在后主刘禅时期,主人公名叫向朗。原文如下:

向朗字巨达,襄阳宜城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临沮长。表卒,归先主。先主定江南,使朗督秭归、夷道、巫山、夷陵四县军民事。蜀既平,以朗为巴西太守,顷之转任牂牁,又徙房陵。后主践阼,为步兵校尉,代王连领丞相长史。丞相亮南征,朗留统后事。五年,随亮汉中。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

数年,为光禄勋,亮卒后徒左将军,追论旧功,封显明亭侯,位特进。初,朗少时虽涉猎文学,然不治素检,以吏能见称。自去长史,优游无事垂三十年,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年逾八十,犹手自校书,刊定谬误,积聚篇卷,于时最多。开门接宾,诱纳后进,但讲论古义,不干时事,以是见称。上自执政,下及童冠,皆敬重焉。延熙十年卒。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向朗,字巨达,襄阳郡宜城县人氏。荆州牧刘表曾经认为他担任临沮县的县长。刘表死后,向朗归顺刘备。刘备平定荆州四郡后,委派向朗管理秭归、夷道、巫山、夷陵四个县的军事和民政。益州平定后,刘备认为他为巴西太守,后来又转任牂牱郡太守及房陵郡太守。后主刘禅继位后,向朗任步兵校尉,后来接替王连兼任丞相府长史。诸葛亮出兵南中时,向朗留在成都管理后方。蜀汉建兴五年(公元227年),向朗随诸葛亮一起来到汉中。向朗与阿叔的关系非常密切,马谡因街亭之败四处逃亡,向朗知情不报,诸葛亮非常恼怒,免去了他的官职,让他返回成都。

数年后,向朗被任命为光禄勋。诸葛亮去世后,向朗转任左将军。后主刘禅追念他昔日的功绩,封他为显明亭侯,赐予特进。向朗在少年时期虽然学习过文献经典,但都没有进行深入研究,他是以为官时的才干受到称赞。自从被免去长史后,向朗悠闲无事近三十年,于是潜心钻研典籍,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年过八十还能亲自进行校对,勘定谬误,积聚的篇什卷数,也是当时最多的。他坦承接纳宾客,上至执政官员,下至童稚少年,都非常敬重他。蜀汉延熙十年(公元248年)去世。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向朗在钻研典籍时的做法,叫做“孜孜不倦”,意为勤奋努力,不知疲倦。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尚书•君陈》中的“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向朗这个人物,大家可能并不熟悉,因为他在《三国演义》中也仅仅登场一次,并无事迹。不过,说起他的老师,大家就会肃然起敬,他便是大名鼎鼎的水镜先生司马徽。《襄阳记》中称:“朗少师事司马德操,与徐元直、韩德高、庞士元皆亲善。”

向朗在蜀汉帝国的地位,经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位高权重,担任过丞相府的长史,这个职务相当于诸葛亮的副手,蒋琬后来也是因为这个职务而一跃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可见这个职务的重要性。不过,向朗却错失了成为诸葛亮接班人的机会,原因出在马谡身上。向朗与马谡在荆州时期就关系密切。街亭之战失利后,马谡不但没有前去向诸葛亮请罪,反而躲避追捕,四处逃亡。在此期间,向朗知情不报,使诸葛亮非常生气,他也因此被诸葛亮免职罢官。

不过,向朗被罢官之后,不但没有从此沉沦,反倒成了一名学者,并因为学识渊博和诱纳后进受到蜀汉朝野的推崇,这也应了那句俗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尚书》原文 译文(二)

《尚书》又称《书》、《书经》,是中国汉民族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它以记言为主,保存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先秦文献资料。

皋陶

【原文】

曰若稽古。皋陶曰:“允迪厥德(2),谟明弼谐(3)。”

禹曰:“俞,如何?” 皋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④。淳叙九族⑤,庶明励翼(6),还可远,在兹。”

禹拜昌言曰:“俞!”

皋陶曰:“都!在知人(7),在安民。”

禹曰:“吁!咸若时(8),惟帝其难之。知人则哲(9),能官人(10)。安 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何忧乎讙兜?何迁乎有苗(11)?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12)?”

【注释】

(1)皋陶(gao yao)是舜帝的大臣,掌管刑法狱讼。谟的意思是商讨,谋划。本篇的内容是舜帝、大禹和皋陶在一起商讨大事的讨论记录,虽然经过 了后人的加工润色,但仍保存有较高的史料价值。②允:诚信。迪:履 行,遵循。③明:高明,英明。弼:辅佐。④都:埃永:长久。 ⑤淳:敦厚。叙:顺从。(6)庶:众人。励:努力。翼:辅佐。(7) 人:这里指官员。(8)咸:全部,完全。时:这样。(9)哲:明智。。 (10)官:管理,任用。(11)迁:流放。(12)巧言:花言巧语。令:善于。 色:脸色。孔;十分,非常。壬:奸侫的人。

【译文】

考察古代传说。皋陶曾说:“要真正履行先王的德政,就会决策英明,大臣们团结一致。”

禹说:“是啊!怎样才能做到呢?”

皋陶说:“啊,对自己的言行要谨慎,自己的修养要持之以恒。 要使亲属宽厚顺从,使众多贤明的人努力辅佐,由近及远,首先从这里做起。”

禹十分佩服这种精当的见解,说:“是这样啊!”

皋陶说:“啊!重要的还在于知人善任,在于安定民心。”

禹说:“唉!要是完全做到这些,连尧帝也会感到困难啊!知人善任是明智的表现,能够用人得当。能安定民心便是给他们的恩惠,臣民都会记在心里。能做到明智和给臣民恩惠,哪里会担讙兜?哪里还会放逐三苗?哪里会惧怕花言巧语、察言观色的奸侫之人呢?”

【读解】

皋陶对参与治理国家的人提出了修身、知人、安民三项要求。 这些要求的前提是实行德政,而不是苛政、。孟子曾说,“苛政猛于虎。”意思是说残暴的统治者像凶猛的老虎一样吃人不眨眼。这是后来的事情,与尧、舜时代的清明廉正的政治是两码事。

修身、知人、安民从理论上说起来很容易,在实际当中却非常非常不容易,知人更难。

从政者要具备九种品德

【原文】

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①。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②”

禹曰:“何?”

皋陶曰:“宽而栗③,柔而立④,愿而恭⑤,乱而敬(6),扰而毅(7),直而温(8),简而廉(9),刚而塞(10),强而义(11)。彰厥有常吉哉(12)!

“日宣三德(13),夙夜浚明有家(14);日严祗敬六德(15),亮采有邦(16)。翕受敷施(17),九德咸事(18),俊乂在官(19)。百僚师师(20),百工惟时(21),抚于五辰(22),庶绩其凝(23)。

【注释】

①亦:检验。行;德行。②乃:考察。载:为,这里的意思是以... 为证明。采:事,采采就是很多事,这里指事实。③栗;严肃恭谨。 ④柔:指性情温和。立;指有自己的主见。⑤愿:小心谨慎。恭:庄 重严肃。(6)乱:治,这里指有治国才干。敬:认真。(7)恭:柔顺,指 能听取他人意见。毅:果断。(8)直:正直,耿直。温:温和。(9)简; 直率而不拘小节。廉:方正。(10)刚:刚正。塞:充实。(11)强:坚毅。 义:善,合符道义。(12)常:祥,常吉的意思是吉祥。(13)宣:表现。 (14)夙:早晨。浚明:恭敬努力。家:这里指卿大夫的封地。(15)严:严 肃庄重。祗:恭敬。(16)亮:辅佐。邦:诸侯的封地。(17)翕(Xi):集 中。敷施:普遍推行。(18)咸:全部。事:担任事务。(19)俊乂:指特 别有才德的人。(20)百僚:指众大夫。师师:互相学习和仿效。(21)百 工:百官。惟:想。时:善。(22)抚:顺从。五辰:指金木水火土五星。 (23)庶:众多。绩;功绩。凝:成就。

【译文】

皋陶说:“啊!检验一个人的行为可以依据九种品德。检验言论也一样,如果说一个人有德行,那就要指出许多事实作分依据。” 禹说:“什么叫做九德?”

皋陶说:“宽宏大量而又严肃恭谨,性情温和而又有主见,态 度谦虚而又庄重严肃,具有才干而又办事认真,善于听取别人意见而又刚毅果断,行为正直而又态度温和,直率旷达而又注重小节,刚正不阿而又脚踏实地,坚强勇敢而又合符道义。能在行为中表现出这九种品德,就会吉祥顺利啊!

“每天都能在行为中表现出九德中的三德,早晚恭敬努力地去实行,就可以做卿大夫。每天都能庄重恭敬地实行九德中的六德, 就可以协助天子处理政务而成为诸侯。如果能把九种品德集中起来全面地实行,使有这些品德的人都担任一定职务,那么在职官员都是才德出众的人了。大夫们互相学习仿效,官员们都想尽职尽责,严格按照五展运行和四时变化行事,众多的功业就可以建成了。”

【读解】

皋陶提出的从政者应具备的九种品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 对政治家们最高的要求,是政治家能达到的最理想的境界。倘若全部具备九德难以企及的话,可以退而求其次,只要六德;再不行,还可以退一步,只具备三德,便可以于国于家于民有益了。一德都不具备,就该回家种田卖红薯。

具备九德需要足够的修养,而且还要经过实际行动来考验和陶冶。所以,培养九德就是一个过程,也许还是一个很长很长的过程。

尊卑等级由上天命定

【原文】

“无教逸欲①,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②。无旷庶官③,天 工(4),人其代之。天叙有典⑤, 勅我五典五敦惇哉(6)!天秩有礼(7),自我五礼有庸哉(8)!同寅协恭和衷哉(9)!叫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10)!天 讨有罪(11)十五刑五用哉(12)!政事懋哉!懋哉(13)! “天聪明(14),自我民聪明。天明畏(15),自我民明威。达于上下, 敬哉有土(16)!”

皋陶曰:“朕言惠可氐行(17)?”

禹曰:“俞!乃言氐可绩。”

皋陶曰:“予未有知,思曰赞赞襄哉(18)!”

【注释】

①无教:不要。逸欲:安逸贪欲。(2)一日二日:意思是天天,每天几:机,这里指事情。③旷:空,这里指虚设。庶官;众官。(4)天 工:上天命令的事。⑤序:秩序,指伦理、等级秩序。典;常法。 (6)勅(Chi):命令。五典: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间的伦理关系 (7)秩:规定等级次序。(8)自:遵循。五礼:指天子、诸侯、卿大夫 士、庶民五种礼节。庸:经常。(9)寅:恭敬。协恭和衷:同心同德,结一致。(10)五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种等级的礼服。章;先 示。(11)讨:惩治。(12)五刑:墨、剔、剐、宫、大辟五种刑罚。 (13)懋:勉励,努力。(14)聪:听力好,这里指听取意见。明:视力好,这里指观察问题。(15)明:表扬。畏:惩罚。(16)有土:保有国土。 (17)氐(ZhT):一定,必须。(18)赞:辅佐。襄;治理。

【译文】

“不要贪图安逸和放纵私欲,当诸侯就要兢兢业业,每天要处理成千上万的事。不要虚设各种官职,上天命定的事情,要由人来完成。上天安排了等级秩序的常法,命令我们遵循君臣、父子、 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伦理,并使它们淳厚起来!上天规定了尊卑等级次序,要我们遵循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五种等级的礼节,并使它们经常化!君臣之间要相互敬重,同心同德!上天任命有德的人管理民众,要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 种等级的礼服来显示有德者的区别!上天惩罚有罪的人,要用墨、劓、剕、宫、大辟五种刑罚来处治犯了罪的人!处理政务要互相勉 励!要共同努力!”

“上天明察一切,来自于臣民的意见。上天赏罚分明,来自于臣民的赏罚意愿。上天和下民之间互相通达,所以要恭敬从政才能保有国土。” 皋陶说:“我的话一定会得到实行吗?”

禹说:“是的,你的话会得到实行并会获得成功。”

皋陶说:“其实我没有什么智慧,只是想辅佐君王治理好国家啊!”

【读解】

皋陶本人是谦卑的,心目中没有自我,只有上天、君王和民众。他的自我价值和人生目标,就是按照上天事先规定好了的一切,履行自己的职责。离开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这样的等级座标,自我就不存在,就没有价值和意义。

大禹治水的自述

【原文】

帝曰:“来,禹!汝亦昌言。”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皋陶曰:“吁!如何?”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江山 襄陵①,下民昏殿②。予乘四载③,随山刊木④,暨益奏庶鲜食(5)。予决九川距四海(6),浚赋治距川(7)。暨稷播(8),奏庶艰食鲜食(9)。懋迁 有无化居(10)。蒸民乃粒(11),万邦作乂(12)。”皋陶曰:“俞!师汝昌言(13)。”

【注释】

①怀:包围。襄:淹没。②昏垫:意思是沉陷,吞队③四载:四种交通工具,指车、船、橇、轿。④砍:砍削,这里指砍削树木作路标。⑤暨:及,和。益:人名,伯益。奏:进。鲜食:刚杀了的鸟兽。(6)决:疏通。距:到达。(7)浚;疏通。欧法(qbon kodi):田间的水沟。 (8)稷:人名,后稷。传说他教人们播种庄稼。(9)艰食:根生的粮食, 指谷类。(10)懋:用作“贸”,懋迁的意思就是贸易。化居:迁移囤积的货物。(11)立:立,意思是成,定。(12)作:开始。乂;治理。(13)师: 用作“斯”,意思是这里。

【译文】

舜帝说:“来吧,禹!你也谈谈高见吧。”禹拜谢说:“是啊,君王,我说些什么呢?我整天考虑的是孜孜不倦地工作。”皋陶说:“哦,到底是些什么工作?”禹说:“大水与天相接,浩浩荡荡包围 了大山,淹没了山丘,民众被大水吞没。我乘坐着四种交通工具, 顺着山路砍削树木作路标,和伯益一起把刚猎获的鸟兽送给民众。 我疏通了九州的河流,使大水流进四海,还疏通了田间小钡,使 田里的水都流进大河。我和后稷一起播种粮食,为民众提供谷物和肉食。还发展贸易,互通有无,使民众安定下来,各个诸侯国开始得到治理。”皋陶说:“是啊!你这番话说得真好。”

【读解】

我们从小就知道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传说,现在我们读到的是大禹自己谈如何整治洪水。听了他的叙述,我们不由得赞叹:“真神奇!”然后仔细一想,发现不要由此产生误会。

如果真有大禹整治洪水这回事儿,那么可以肯定的是,这事儿他一个人干不了!这道理就像拿破仑在阿尔卑斯山上望着追赶他的敌军时明智地说的,要是没有面前这些敌人,他成不了英雄。 大禹是治水的英雄;但是没有洪水,没有众多的人齐心协力,他也成不了英雄。

把大禹治水的事说出来写出来,是想说明圣人君子不要忘记为民造福。

喜欢的话请转发、关注!

免责声明:文章素材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同时文章仅代表本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