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痣相命理

龚氏(龚氏家族起源)

时间:2023-10-01 15:13:51 作者:心若向阳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义乌松门龚氏

一、义乌龚姓是极其独特的一支,其姓氏源流未被研究家们列目。

二、绍兴癸酉(1153),余有他志,与二三伯仲谋南迁,伯仲辈以家世坟墓丘图所在难之,惟从兄寰愿从,遂携累南行,草舍浙之钱塘,次年居富春山,又越二年,访始祖孟舒公故里,不可复识,乃从卜者迁义乌之郭西松门里居焉。

三、振三府君之堂兄振二府君迁居闽地后子孙迁江西

四、福建南阳寿宁龚氏家谱记载,南阳最原始的龚氏肇基始祖龚载从浙江金华府义乌迁入。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原徙乾头,至五世龚琼,因踏雪寻牛至半月山下,牛酣睡于此,其地坐南属阴,反有阳光灿烂,认定是风水宝地而定居于此,并取村名为“南阳”。又传说北有南山,地从是来,原野坦然,有向阳之观而命名,迁居至今已达1017年之久

龚伯怀迁居兰溪县,龚伯达迁居衢州龙游,龚伯圣迁居处州缙云;龚梦徒居龙游,龚尚宏迁居处州,兰溪后龚(赤溪龚氏),龙游脉元(脉元龚氏),丽水莲都(处州龚山龚氏),龙泉龚岭村(从青田龚氏迁移)以上四地族谱遂未能对接,但相似之处非常大。

宋建中靖国元年龚昌铺收搞记载,太祖龚大一迁立兰溪沙滩巷,(松门龚氏世居三衢兰溪金华衢州徽州睦州一袋,墓葬地多次记载兰溪等地)

南阳龚氏家谱记载,始祖龚载由浙江义乌迁乾头(松门龚氏随宋氏南迁找义乌祖居住地,因找不到后迁移湖塘演西松门里居住,载公先祖已经迁移走了,我松门龚氏实公找不到同宗本家,松门龚氏记载振二府君寰公迁移自福建,人丁兴旺)

松门龚氏记载,伯字辈,伯龙,伯喜,伯道,伯鳞,伯囍等,出生年月在后晋开运丙午—宋健隆庚申,兰溪赤溪龚氏也记载伯字辈,处州龚山族谱也记载伯字辈、龙游脉元也记载伯字辈、符合寿宁南阳龚氏伯字辈年龄(南阳龚氏族谱,义乌松门龚氏复振祠族谱,兰溪赤溪龚氏族谱,处州龚山族谱)

五、兰溪赤溪龚氏族谱(53世,丐迁富春,任富春知县,54世,韶亮由富春避兵祸迁移松门,生一子文,文生三子,宝八迁龙游幕然,宝九迁十八都赤溪,宝十迁移皂洞口;

流星雨刘鑫博客提供--龚氏迁兰始祖:据《赤溪龚氏宗谱》记载,其先祖晋荣禄大夫龚坚,传五十六世到迁兰始祖实玖公﹙1168~1247年﹚,公旧居金邑茅沿,与义乌城西松门里同族,因宋末兵乱,屯兵金家插口,遂迁于甘棠乡赤溪后龚村居焉。与河东龚塘、皂洞口村先祖同宗;

而松门龚氏记载,第四代千三十八公迁移皂洞口,另立族谱兰溪枫林龚氏,分居龚塘、皂洞口等地,松门龚氏第九大理寺卿龚永吉后迁移兰溪上华东龚等地与松门龚氏同宗同文)始祖慎,又名清,南宋理宗时由义乌松门迁万坛。又四世曰藺、畿,复由万坛别居西安寺前(衢州)和凤林。谱奉藺子封为西安寺前祖,其後又派衍出莲塘支。畿子眖为凤林上宅祖,眖孙资、质分别为西、东宅祖万坛凤林龚氏,始祖龚实,原居义乌城西松门里,宋理宗时(1225-1244)来兰溪,在万坛凤林(今皂洞口)经营盐铁。后衍分功塘(今浙能发电厂址)、下店、孟湖上塘(即旧宅),缸窑、石宕金、马公滩、麻车桥等。(万坛今名马达)。始迁祖龚清,行忝八,宋自义乌徙兰溪万坛雅龚

六、桐庐桐江龚氏族谱(振三府君爷爷兄弟靖二公后裔,族谱对接)

七、宁波鄞州纯湖龚氏族谱记载,第七世万十一从河南迁移义乌松门,九世迁移龙游幕然村(松门龚氏地二代禄四公后裔聚四明)

八、萧山传本龚氏族谱武陵龚氏发瓜引文记载,率昆季遂宋室南迁临安,恰迁义乌,邢迁龙游,仕迁福,越二代,全从义乌迁航乌山,(皆为义乌迁之)松门记载数派迁移绍兴等地

九、义乌松门龚氏各支派,都尊奉南北朝南梁时的龚姓肇一府君,讳孟舒为第一世祖。龚孟舒,字公谋,初名茜,避世祖讳改。生于梁大通丙午(526)七月十五日,卒于隋开皇丁已(597)三月初七日。仕梁为寻阳丞,仕陈拜河南观察使。

《南史》的介绍是这样的:“时有东阳龚孟舒者,亦通毛诗,善谈名理,仕梁位寻阳郡丞,元帝在江州,遇之甚重,躬师事焉。天嘉中,位太中大夫。”这里的“东阳”是指婺州郡的旧名。东阳郡的龚孟舒成为一个大学问家,又为官几十年,在南朝很有影响。按理说,对于龚孟舒这样的重要人物,其列祖列宗情况,不会忘记记载的。前朝晋代的门阀制度摧毁了,而因此产生的门阀观念,至少不会全消失吧。但是,我们已经无从了解他的上辈祖宗了。后来的子孙就从他这一始记载,尊其为始祖了。这样就有了一个问题:龚孟舒祖上究竟何许人也?大方面说,北方人,还是南方人?就成为一个历史之谜。《义乌松门龚氏复振祠宗谱》说:“上祖世居三衢河南”。而义乌龚氏后裔东阳的龚启芝在考进士的《履历表》内,称:“始祖孟舒,本龚茜,避皇后讳改,世居东阳(即金华)。”这里有了二个显著的分歧:一、关于上祖,前者说“世居三衢河南”;后者说“世居东阳(即金华)”;二、关于龚孟舒改名,一说“避世祖讳改”,一说“避皇后讳改”。到底是何种呢?没有佐证之史料,让人莫衷一是。

恭读《义乌松门龚氏复振祠宗谱》,能获取某些线索。它扉页上保存了龚■(1087~1165)一份手迹。是他在逝世前一年撰写的为修谱而写的《始迁续北开南序》一文。文字不长,不妨全文照录:“国有史而国之统纪明,家有谱而家之世系具,谱牒所关要矣。吾先人居汴,《名衔录》具有记载,第时殊世隔不能悉记,绍兴癸酉(1153),余有他志,与二三伯仲谋南迁,伯仲辈以家世坟墓丘图所在难之,惟从兄寰愿从,遂携累南行,草舍浙之钱塘,次年居富春山,又越二年,访始祖孟舒公故里,不可复识,乃从卜者迁义乌之郭西松门里居焉。聚庐诸处以定。乃出先人所遗图像,令诸男识本宗来历,续书二十七世名字于后,仍空其左以俟续者,庶观察公以下,略知根本,而不系本派者,则不及载,昔狄青不认梁公,崇韬冒拜,子仪千载之下,各有是非,予之南徙不恋田产,不携财货,独收卷籍放之山僻,岂北人而乐为南人哉?亦势有所不得已耳,今以北来像牒用诏后人,且使后人作者无冒姓龚氏之患,实为典要。宋隆兴甲申(1164)岁重阳月朔后二日松门■定夫甫识。(始祖原序、辛亥议刊)”

此所谓“吾先人居汴”,我认为应该是指宦游在河南的金华籍人龚孟舒及以后的二十多世列祖列宗,而非龚孟舒之前的“先人”。到了南宋绍兴癸酉(1153),因为战乱原因,龚孟舒之后裔(二十一世孙)龚定夫“与二三伯仲谋南迁,伯仲辈以家世坟墓丘图所在难之,惟从兄寰愿从,遂携累南行,草舍浙之钱塘,次年居富春山,又越二年,访始祖孟舒公故里,不可复识,乃从卜者迁义乌之郭西松门里居焉。”外迁河南的龚姓后裔,已经相隔了五六百年,先人孟舒故里,“不可复识”,才在义乌松门里安居下来。与振三府君■同来的有振二府君寰,字潜夫。他们南渡后,先侨居钱塘(杭州),过了二年龚■迁居义乌,再过十年龚寰迁居福建,子孙也鼎盛,成为大族。龚■自己修谱时,这一点,清末的龚氏子孙、将应考进士的龚启芝经过一番考证,得出著名结论,为“世居东阳(即金华郡范围,重点是义乌)”。三、重迁义乌的龚姓创造了辉煌历史

因宦游从婺州迁到北方去的龚孟舒,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国史人物。重新迁居义乌的龚氏继承先祖遗志,也创造了辉煌历史。龚定夫本人博通经籍,部使荐为学谕,赠礼部侍郎、朝请大夫。定夫生世宏、世际、世恩、世广、世英、世昌六个儿子,都令他们师从吕东莱、张横浦,为世名儒。孙子辈有国史编修龚明之、秘书省正字龚颐之、金华开国男龚应之、太博士龚恂、殿中侍御史龚恺、著作佐郎龚攸之。龚应之,师从徐侨,嘉定十六年进士,以中大夫直宝谟阁礼部侍郎致仕。人称“一门荣贵簪缨”,蔚为婺州名门望宗。宋濂曾称:“世称婺、吴、闽为江南(龚氏)三大族者”。

明朝以下,龚氏各方面人才众多,再创辉煌。进士数位,戚家军义乌兵将领百余位,杀倭寇,北击蒙古,平朝鲜、平宁夏、平播州、战后金,百战百胜斩敌二十余万,萨尔浒一站由于辽东军边防军临阵叛逃,三千义乌兵血战六万后金精锐,沈阳叛军红衣大炮直打义乌兵阵地,三千义乌兵击杀一万后金兵后全军覆没,由于义乌方圆百里男丁不足十万,却坚守大明最后一百年所有战争,后因兵源枯寂,义乌已无法成军。

十、松门龚氏族谱记载百余个墓葬地:孟舒葬长山南坪(金华赤松镇)生两子,长儒世居三衢葬长山升仙坑(金华赤松镇),次子文儒迁移卞渠葬(卞渠沙海北天苍),由此可见,一支长期生活在三衢(金华兰溪衢州徽州睦州信州祁门等地,一支迁移至河南(卞梁,光州固始,卞渠、大原陵,葵坵(河南民权)、原武(开封原阳)张坵,考城(开封兰考)临颍(河南漯河临颍))等等

十一、维龚氏出自晋大夫坚之后,居常德之武陵,故龚氏以武陵为望族。厥后子孙敷蕃布列南国,其在吾婺有讳孟舒者,治毛诗官至大中大夫河南观察使,至宋绍兴间有讳实者,博通经籍以孙贵赠礼部侍郎朝请大夫,生世宏世隆世恩世英世广世昌六子,俱丛吕东莱张横渠二公学,为世名儒。世宏生国史编修明之,世昌生秘书省正字颐之开国男应之,正字生大学博士恂殿中侍御史丰开国生著作佐郎可翁,一门荣贵,簪组云祀,自是族益蕃盛。说诗书而敦礼乐蔚为吾婺望宗。六世孙原善惧其族远而谱逸也,于是撰家乘一卷,弟如琚复征余文叙之。余闻东晋以前选举必稽乎籍状,婚姻必致乎支系,是以图谱有局节令史有员知撰谱事有官四方以家状来上者官为详定藏于秘阁副在左户其制最慎且重也。后世法制渐废,官不必有簿而品第无据,家不必有谱而姓氏无别。若默胎逃难而改为墨牛金避难而易为牢。跋附圣贤之后,簪拟帝王之裔,冒袭混淆不可胜.慨世之慎重宗谱者岂易得哉。余知龚氏之族最远,而宏若侯官莆田,若昆山无锡华亭,若龙游余姚山阴皆自婺而迁,而兰溪东阳尤为近属。虽家自一谱颇有异同而世称婺吴闽为江南三大族者,固昭然可信也。虽然天亲不可以人为,族之所系亦大矣。今原善世远者皆不录断,自朝请而下仅六世详亲而搁疏考讹而订,谬非才识之过人者而能若是乎?余故嘉其志,复为挥笔书忝众论备书于首简,使龚氏之子孙知所自云。

元至正二十年庚子仲春之吉前史官翰林院学士金华宋濂拜撰

十二、综合以上综述可以得出,福建寿宁南阳龚氏,义乌松门龚氏,兰溪凤林龚氏,兰溪赤溪龚氏,龙游脉元龚氏,处州龚山龚氏,西安寺前龚氏(衢州古城西安)、萧山龚氏、桐江龚氏族谱,龙泉龚岭龚氏等等皆为一家

孟舒公后裔松门龚氏振三府君幼支派康十六公复振祠二房忱二十七公后明

四百三十九龚汉清

末世逃荒觅家园——泰顺龚氏迁徙源流稽考

︿我在老家刻写的“思源”二字

题记:

如果把一个宗族放入宏大的历史背景,就好比一粒盐放入到海中,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甚至可以说忽略不计。但是,任何宗族的历史,都无法离开大的历史背景,这是皮和毛的关系。再小的宗族,也是华夏大家族的一员,如同山溪顺势而下,最终都要入江归海。长期以来,我对自己的龚氏宗族历史,不断探寻、研究、梳理,希望找出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事实上我知道——这很难很难!

可是,再难的事情,总需要有人去做;尤其是属于自己族群的事情,知难,也要决然而上,因为这是一份使命。深入进去,我也发现,再小的个体,都离不开人类的历史命运,尤其是一个国家的历史走向。随着探寻的深入,关于龚氏的迁徙源流也慢慢清晰起来了……

︿南山后龚氏宗祠

前段时间,我带着孩子回老家,希望给她一个不一样的暑假。那时候,恰逢中元节,我就带着因假期才有机会相聚的孩子们,去了岩上龚氏宗祠参加“盂兰盆节”活动。

岩上,是一个地方,两百多年前,我们的祖上从这里迁出。

族谱里,岩上称岩堂。士鸿宗亲说,曾经也叫玉堂,成立公社时就改为岩上,现在为浙江省泰顺县包垟乡岩上村。

岩上是龚氏聚居地,住在这里的人,基本都姓龚。对我们南山后的龚氏宗亲来说,岩上是泰顺龚氏的定居地,由福建省寿宁县南阳迁居而来。至于,多少年算是“定”那就不好说了。

尽管我们从岩上迁出已经两百多年了,但是每次回来,都感觉特别亲。

宗亲血脉,骨肉相连。

每次宗亲相会,除了叙不完的旧,还有浓浓的情!

当然,因为历史的原因,也有解不开的迷。

关于宗族的历史,对我来说,犹如被岁月熨出来的褶皱,久久难以抚平。

小时候是因为——没有机会、没有能力,对于宗族的历史,我也就只能在“听人说说”中努力拼揍。慢慢地,对自己宗族的历史,算是有点眉目起来了;但是想更深入,却又有点手足无措的感觉,因为经年累月的事情,想搞得太清楚毕竟比较难;再则,人是长大了,能力还是有限,面对列祖列宗之时,我总是在心里默默地问他们很多问题……

而他们的回答,如果有,也早就埋在了历史的尘灰中了。

对于数典忘祖的事,我绝不敢,然而又是苦苦探求,难究其解。

正如邵康节那句诗:“何事感人深,求之无处寻。”

︿南山后龚氏祖宗墓

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叹,是我个人关于寻根问祖的执念。

其实,大部分人对时间概念不强,尤其是对“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更是没有概念,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不要说唐宋的事情说不清、连明清的事情都语焉不详。这就是文化的问题。像我这样的人,在很多宗亲眼里算是“很有文化”了,其实这就好比有些人对历史认识的局限一样;对我的认知,很多宗亲自然也很局限,我哪算得上很有文化。

追本溯源,我真的没有这个本事。

就整个人类来说,对祖先的探寻也只能说是在进行中……

历史的纷扰,时间的久远,科技手段的有限,等等原因,使得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只能是——逐步,逐步,慢慢来。

对我们的龚氏宗族,一般族谱都这样写:“龚氏自成晋朝大夫龚坚赐姓以来,如渤海太守龚遂以忠节彪炳史册者不乏其人……”

其实查近现代出土的文物可知,在商周时期的钟鼎文里,多处出现“龚”这个字。龚这个字主要用处是当姓用,说明龚坚之前早有龚姓人出现。像类似这样的事情,只有留待史学家慢慢研究了。

一般来说,我们这一支龚氏,截至公元1000年,即从龚载这里算一世祖。由福建寿宁龚迪发宗亲主编的《中华龚氏宗谱·寿宁卷》就是这样处理,从载公算起,以上的都算是远祖。

︿南山后龚氏宗祠旗杆石

据谱载,我们这支龚氏发源于金华。

知府大一公,名伯立,行名大一,即龚伯立,为福州刺史,后居婺州兰溪沙滩港,娶林三知府女,生四男:龚宽、龚宏、龚容、龚察。

龚宽长子龚临,行六,为宁德县判簿。妣陈氏,继娶陈氏。后为避乱,迁瑞安陶山古观之旁,又因山洪猛兽为患,再迁平阳……

仔细梳理起来,如下:

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龚载之祖龚临,迁温州瑞安陶山古观。

宋乾德二年(公元965年),龚临又从陶山古观迁平阳。

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龚临再从平阳迁瑞安仙居溪根。

宋淳化年间(公元990~994年间),龚载兄弟从仙居溪根徙岭北水绕洋。

宋至道年间(公元995~997年间),龚厚与龚载从岭北水绕洋徙大洪村(现福安范坑洪岭)。

宋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龚载从大洪村徙居长溪西乡十三都小渔溪墘头。历四世,龚霖迁洋边坎兜;五世龚敏迁官洋,管墘派下迁铁坪村;龚琼寻牛踏雪迁南阳村。从此龚氏后裔子孙在寿宁南阳渔溪卜居繁衍……

︿龚氏族谱

许是因缘巧合,我们龚氏跟福建特别有缘。

公元1000年,龚载定居福建寿宁。往上追溯到龚文泰,字裕,他被后梁太祖朝选为状元,住福州长溪,生八子:龚伯立、龚伯明、龚伯怀、龚伯达、龚伯初、龚伯顺、龚伯圣、龚伯显;如上所说,龚伯立官为福州刺史;龚伯立长孙龚临,行六,为宁德县判簿。

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寻找,也许是缘分的安排,我的祖先们,因为跟福建的殊胜缘分,在乱世中到处迁徙,最终龚载于公元1000年定居福建寿宁南阳。

千年以来,我们龚家人从婺江边开始行走,一路南来,在末代王朝的余晖下,追求的已不是建功立业,而是安身立命;跟很多隐遁的仕人们一样,我们龚氏先祖远离政局的杀戮,为得是一方桃源乐土。最终,寿宁这片土地接纳了他们,在那里开枝散叶,繁衍发展……

︿龚氏族谱

之前呢?

当然还可以追溯,就族谱记载,也清晰记载到公元962年。

公元962年,是宋太祖赵匡胤建隆三年,北宋刚刚建立。

这些年来,我的“研究成果”就是再往上追溯,一直追到了唐代,以及南北朝。从载公开始,再往上追溯了十代,差不多二到三百年左右,世系清晰。

龚欢,唐僖宗朝(875~888)时为节度使。

龚日丙,字德仁,唐中和四年(884年)甲辰为谏议大夫,遭黄巢之乱,侍亲避地徙越州山阴县,配兰溪张叁军女。

龚剽,字子祥,梁太祖开平元年(907年)丁卯封检察使转授防御使,历任都院,配刘氏。

龚梦,字伯钦,同光二年(924年)甲申封征北大将军,徙居衢州龙游县,配周氏生子三。

龚尚宏,字仁甫,晋处州牧,配吴氏(本支);龚尚安,配朱氏,继配尤氏;

龚尚政,配牛氏。

龚文仲,拜衢州太守,配张氏;龚文达,配朱氏,继配马氏;

龚文泰(本支),字裕,梁状元及第,居福州长溪,配郑氏,生子八。

龚伯立、龚伯明、龚伯怀、龚伯达、龚伯初、龚伯顺、龚伯圣、龚伯显。

龚伯立(本支),行大一,官刺史,居兰溪沙滩,配林知府女,生子四。

龚宽(本支)、龚宏、龚容、龚察。

龚临(本支)、龚庄。

龚庆、龚厚、龚载(本支)、龚良。

再往上,就是隋朝、南北朝了,当中的世系还没有接上。就凭我目前手头的资料,没有直接的证据,继续往上追溯。其实,就历史研究来说,很多时候因为证据不足,只能截断而暂定。

像浙中的龚氏,如义乌、东阳、兰溪等地的龚氏,都认南北朝的龚孟舒为始祖。

龚孟舒(公元526—597年),帝师、经学大师,字公谋,初名茜,浙江金华人,避世祖讳改。生于梁大通丙午(526)七月十五日,卒于隋开皇丁已(597)三月初七日。仕梁为寻阳丞,仕陈拜河南观察使。

《南史》列传·卷七十一:“时有东阳龚孟舒者,亦通毛诗,善谈名理。仕梁位寻阳郡丞。元帝在江州,遇之甚重,躬师事焉。天嘉中,位太中大夫。”

那龚孟舒从哪里来嘞?

当地的族谱没有明确的答案,龚氏宗亲也自然没有能力回答。

义乌当地有学者认为:像龚孟舒这样的人,按照正常情况,祖上不可能没有记载,他有可能由古越贵族改姓而来。

对此,本人有不同的看法。

请看历史背景……

︿龚孟舒画像

龚孟舒是生于南北朝时期,卒于隋朝,其祖上南迁再正常不过。至于没有记载,原因可能很多,也可以很简单——为了生存;人在逃命的时候,怎么可能还会告诉世人——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历史上,我国人口大规模南迁分三次——西晋永嘉之乱,唐朝安史之乱,北宋靖康之难。

第一次发生在4世纪的永嘉之乱:包括五胡乱华、八王之乱、五代十六国。

晋怀帝永嘉年间(307-313年),西晋后期,匈奴军发动战争,攻破晋都洛阳,俘虏晋帝,西晋灭亡。因战争发生于永嘉年间,史称“永嘉之乱”。

永嘉之乱后,西晋被迫南迁至江东健康(南京),史称东晋。

这一时期,大量北方汉人中的精英,不堪忍受异族的非人统治,纷纷南迁,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人口大迁徙。据史学家考证,当时迁居到南方的中原人有70 多万。大量人口迁移到南方,使得江南与南下的中原人士,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闽南话、闽北话、客家话,甚至南通话,基本上都是在这一历史时期形成。人口的南迁,也给南方地区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奠定了基础。

︿南山后龚氏聚居地景光

第二次发生在公元8世纪的安史之乱时,大批北方居民南下逃避战乱。

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发生在唐天宝十四年(755年)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人口的大量南移,南方得到更进一步开发,特别是江淮、太湖地区,荒地被大量开垦,成为我国新的财富地区,到五代时南方经济开始逐渐超过北方。

︿历史事件画面

第三次,是公元12世纪,北宋末年到南宋时期的“靖康之难”。

靖康之难,是指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

靖康之难,我们还是先回到五代十国, 公元938年,契丹帮后晋皇帝石敬塘打退后唐军队, 石敬塘把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人, 赵匡胤陈桥兵变之后,北宋建立,但这一块地还是被契丹人占领着,他死后,他弟弟赵光义继位,对燕云十六州还是念念不忘,于是出兵攻打,一度打到北京城下,不过这家伙运气不好,被契丹人射了一箭,没多久就死了。从此以后,宋朝在军事上就采取保守的防御态势,整个两宋319年间,再也没有夺取过一寸土地。

随着女真民族建立的金国占据中国大陆中北部,大批人口随着败退的统治者,迁居偏安江南。两宋时期,北民的进一步南迁,南方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北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最终完成。

︿历史事件画面

之所以要花这么大的篇幅,来说中国历史上人口南迁,是想说明——作为原来北方大姓的龚姓,尤其是龚孟舒本来就在汴梁为官,这也包括他的后人也有记载在汴梁为官,随着末世的到来,他或他的祖上举家南迁,再正常不过了。

这当然是我的假定。这样的事情,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不假定,又能如何?

当然,也有证据。

这个证据——就是时间。

龚孟舒为6世纪的人,到龚日丙是9世纪,当中差两个多世纪,时间是200多年,按照世系推算,是十代左右。

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料的丰富,从唐朝追溯到南北朝,还是有可能;至于龚孟舒再往上,那就不好说了……

按照各种零星的资料显示,龚孟舒的祖源应该在北方,也是因为历史原因南迁。像义乌现在的龚氏,就有明确记载是——因为靖康之难,龚孟舒第二十一世孙龚实等人,从汴梁一路南迁,还曾到祖地寻找过龚孟舒族人,只是因为时间久远,寻而不得,后定居义乌松门。

见《义乌松门龚氏复振祠宗谱》序:“绍兴癸酉(1153),余有他志,与二三伯仲谋南迁,伯仲辈以家世坟墓丘图所在难之,惟从兄寰愿从,遂携累南行,草舍浙之钱塘,次年居富春山,又越二年,访始祖孟舒公故里,不可复识,乃从卜者迁义乌之郭西松门里居焉。”

︿龚氏族谱

种种迹象表面,龚孟舒及其后人,都跟北宋首都开封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原因当然是——为官。因为朝廷的没落,随着政治中心的南移,他们也必然要举家南迁。这样的例子,历史上太多了,几乎各个强大的族姓都有记载。

至于证据,请待我慢慢寻找。

当然这样的事情,也不能确定。

反正,对我来说,应该还有时间,慢慢找。

关于从6世纪到8世纪这一段的龚氏源流,只能先放一边了。

︿宗亲商议做南山后龚氏宗祠祠堂坎

既然我们一路南来,最终定居福建寿宁南阳,又从寿宁迁居泰顺山里。接下来,那就理一理泰顺的龚氏吧!

在我的记忆中,自小以来,老人们都会这样说:“我们从福建迁来。”

小时候,觉得福建就蛮远了,尽管寿宁就在我们泰顺的隔壁。小时候的我,没有“汽车距离”的概念,靠步行来丈量世界,哪里都会显得很远。在我不断解读宗族历史的过程中,慢慢就理解了族谱里的某些错误和偏差,不管是空间的限制、还是知见的限制,对事物的认识都会造成种种误差。

在考证泰顺龚氏迁徙源流的时候,我想到了时间轴和历史背景。

传说难免跑偏,记载也不一定都真实,但是时间跑不掉,它只会一分一秒地向前走去;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件,也不可否认:我相信,再渺小的宗族,放入历史的大背景中去,某些语焉不详或扑朔迷离的事情就会清晰起来……

︿南山后龚氏宗祠

族谱记载,从龚载为第一世算起,第五世龚佰三迁居泰顺。

时间嘞?

有谱记:明洪武年间。

洪武年指的是朱元璋在位年间,时间为1368—1398年。

要算一笔账了:从第一世龚载1000年定居寿宁起算,我们按25年一代算( 目前我国的一代人约在25-30年之间),五代为125年,即龚佰三是公元1125年前后生人。零头都还没算,如龚载不可能生出来就迁居寿宁。

看一下公元1125年前后是什么朝代?

公元960-1279年,是宋朝。宋朝又分北宋和南宋:北宋,960-1127年;南宋,1127-1279年。

北宋时期,龚载迁居福建寿宁,记载清楚。

龚百三,为龚载第四世龚照五子,即为载公派下第五世,怎么可能发生“明洪武年间徙居泰顺毛思田”这样的事情?

所以,谱记五世百三公“明洪武年间徙居泰顺毛思田”根本是子虚乌有、再加以讹传讹的事情。

︿南山后龚氏宗祠案山

龚佰三迁出这件事情应该不会有假,关键是时间和地点。

至于什么原因迁居?什么时候迁居?迁居到哪里?

族谱要么没有记载,要么记载错误,那就没得追溯了。

还是要用时间来推算,因为时间错不了。

假设龚佰三成年后迁居,时间大概是公元1200年前后。

这个时间是元朝——1206-1368年,或北宋末。

龚迪发宗亲编撰的《中华龚氏通谱·福建寿宁卷》载: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五世龚琼遵父命,卜居南阳;五世龚琼弟龚百三徙罗阳(泰顺)洋心街,后裔徙三都毛思田,后居岩堂(现称岩上)。应比较可信。

︿龚氏祖宗墓

元朝,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始为162年,从忽必烈定国号元开始历时98年。

说到元朝,对于我们这支龚氏来说,要想起一个地方了——黄坦龚宅。

说龚宅,先要说元末起义军首领——吴成七,因为没有吴成七龚宅可能要淹没在历史的烟雾中了。

1353年,元至正十三年春,吴成七在瑞安五十四都埠头(今文成孔龙)售贩私盐,因当地盐霸横行,一怒之下,拳毙盐霸,被诬为“谋反”。吴成七逃回黄坦,即请民间武师宋茂四、落第穷儒支云龙、善研兵法的周一公等计议,相约各方穷苦弟兄,揭竿反元。

1354年,元至正十四年,吴成七被众推为首领,遂自号“吴王”。随着起义军人数的发展,嫌毛弯地窄,决定迁营黄坦龚宅,再辟金山指挥烽火寨(即今吴成七寨),建吴王府于龚宅石鼓楼。

1356年春,元至正十六年,元行省派处州路总管府治中叶琛率师征讨黄坦。临冬,叶琛按刘基所授惑兵计,暗遣一支官兵,在遥对洞尖山寨的黄呈羊山岭,趁黑夜每人肩挑悬挂有二十多盏灯笼的长竹午,从山岭头挑到龚宅,吹熄后再返回黄呈羊岭头,点燃灯笼向龚宅行进;如此往返,每夜以一二百名官兵轮流进行,造成官府增兵如蜂至的假象,加上草日减,水源被切断,军心动摇;叶琛抓住战机,命部将陈仲琛统精兵三千,从大嶨金山其背,命大军从黄坦正面发起总攻,吴成七与起义军猛将宋茂四等牺牲于豺狗洞。

关于吴成七的事情,各位可以自己去查。

这次我去岩上,有龚氏宗亲说到龚宅,说我们龚氏在那里应该发展得很好了,都有石鼓楼,还说以前去的时候还看到过石鼓……

对不起,这个石鼓,应该是吴成七的石鼓,前几年已经被人偷了。

︿龚氏宗亲扫墓

关于龚宅,在我们的宗亲里流传着惊心动魄的故事。

那自然不奇怪,龚宅的历史时间,应该是从宋末元初,又从元末到明初,那是什么时代呀!宗亲们说,老人们说我们在龚宅繁衍了五六代。

族谱里关于迁徙青田龚宅,没有什么详细记载,更多的是“青田房”这个名目流传在宗亲们的口头中。

青田,即现在的青田县,那个时候还没有文成县,黄坦这个地方属于青田管辖,对我们龚氏来说,自然是——青田房。

上文已经算过,龚佰三如果就是第一代迁居青田的人,时间在元初。按口头传说,经历了五六代,时间是100到120年左右,差不多是公元1200到1300年前后,恰好是从元初到元末,没有毛病,时间和世系都可以对上。

︿南山后龚氏宗祠做祠堂坎

兵荒马乱的夜色下,只有逃亡的脚步,不可能会有文墨飘香。

没有什么记载,到处迁居,生逢乱世再正常不过了。流传在我们宗亲口头里那些惊心动魄的祖先故事,放在历史的长河里,尤其是当它们跟真实的历史事件交织在一起,就显得很真实了。

我们龚家人,在元初从寿宁迁居青田黄坦,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不但有了一个“龚宅”的地名,还应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大房子——龚宅。但是,起义军来了,要占地为王、要燕子争窝,面对于凶悍的起义军,只要一条路可以走——逃命。

后面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龚佰三为第五世,传五六代后,即第十世和第十一世。关于第十世、第十一世的迁居信息,家谱里很多。请看: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南阳龚氏家乘》记载:

第88页:

龚进钦(十一世、行仁二、字克恭)配吕氏,生子二,长志纲、次志善、女一。为龚绿(十世)次子,徙交渎后再徙泰顺三都毛思田。

龚进铨(十一世、行仁三、字克荣)为龚绿(十世)三子,配陈氏,继配吴氏,生四子,长志仪、次志雅、三志福、四志义,俱陈出,徙交渎后徙泰顺三都毛思田。

第89页:

龚进锓(十一世,一名景信)为龚绿(十世)四子。配刘氏生子四。长子志金,一名汝玉。志金子允□,一名尚堂,系见毛思田。

︿南山后龚氏宗祠

清光绪十二年(1885)《南阳龚氏仁房家乘》记载:

第11页,第世:“百三配林氏生子一,继配程氏生子一。长子契,出承伯敏嗣。次子子宥出居泰顺毛思田,今其祖也。”

第12页,第九世子耕,“行亨十,字留生,官名柏……。葬交渎飞凤形坐巽。长子赫同侄进钦、进铨迁泰顺毛思田,今其祖也。”

第83页,迁徙类记载:

“百三公,琼公之弟,迁泰顺毛思田,今其祖也。”

“子耕公,子杰公长兄,居交渎溪尾坪。长子赫(行利二)同侄进钦(行仁二),进铨(行仁三)徙泰顺毛思田,今其祖也。”

︿南山后龚氏风水树

这两本族谱中见到很多地方提到“毛思田”这个地名,也就是说时间到了元末明初,黄坦龚宅已经成为战火硝烟之地,只有另择他地供家族休养生息。

那毛思田是什么地方呢?

毛思田跟黄坦只有一水之隔,今天也还是隔水相望。

长期以来宗亲们的困顿,应该可以解开了,我们的祖先,从寿宁到泰顺,迁居路线应该是:寿宁南阳→泰顺垟心→青田黄坦→毛思田→岩堂……

听宗亲传说,当年迁居泰顺垟心的先祖,看到被杀的人头装满箩筐,恐怖至极,不能久居,再迁青田黄坦。这样的场景,只有在改朝换代的时候才会发生,初次迁居泰顺的时间应该是宋末元初——1206前后,跟推算的龚佰三出生时间基本对上。

当然,迁居路线和时间应该都不是单一的,看族谱便知,多半是族群式迁居;如从黄坦龚宅迁出更是如此,因为吴成七起义的搅乱,必定是全族被逼迁居。

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十世孙庠生龚超伦撰写的谱序:

“……大一公为知府,长二公为泉州府判,自后子孙众多徙居不一而来罗阳垟心,转徙青田黄坦龚宅者,既虽详考后居稽石思田,以及此境者当以景信公、应宝公为始祖也。第自明迄今又四百余年矣。”

︿南山后龚氏红豆杉风水树

至于族谱没有详细记载,如本文标题所说,我们的龚氏每次迁居都是在末世,末世迁居,就意味着逃荒、逃难;关于详情,是来不及记载,或不方便记载。

关于第五世百三公迁出时间,还可以佐证一下。

第八世龚原凤的生卒时间为公元1322~1403年,倒是跨越了整个洪武年间。就按照一代25年计算,龚原凤跟龚百三的出生时间起码也是100年以上的跨度了,也就是说龚百三起码是公元1200年前后生人,这个时候历史还没有明朝,而是南宋时期(公元1127年-1279年)。

见谱:“龚百三,墘头龚载第四世龚照五子,配林氏,生子一名契,继配陈氏,生子一名宥程。明洪武年间徙居泰顺毛思田,后裔孙转徙岩堂,为岩堂村祖。”

又见谱:“龚原凤(1322~1403),字仲源,生元至治二年十一月初四,明永乐元年十一月卒。”谱载:“八岁而孤,寄养姑父家。长娶归梓,时元末凌乱,公武艺超群。仁而且勇,七子皆英杰。明洪武间(1368~1398)于院洋自立隘以抗袁天禄,外如椿九等匪,相继降伏,国初命公收宁德霍童寇,公不劳寸刃,以言下之。上荣以义勇冠带。公寿八十二”。

综上所述,龚百三迁出的时间为明洪武年间,明显有误。

︿龚氏宗亲扫墓

泰顺龚氏,还有一个疑虑是——是寿宁南阳迁出?还是洋边迁出?

这个其实没有什么好疑虑,只要看一下族谱就知道了,世系很清楚。感兴趣的人,请自己看。

【寿宁南阳世系】始祖一世/龚载→二世/龚履→三世/龚昌輶、龚昌轩、龚昌辙、龚昌辅(本支)、龚昌轲、龚六一→四世/龚霖、龚照(本支)、龚广→五世/龚琼(本支)→六世/龚文局(本支)、龚文质、龚文台→七世/龚长征、龚长芘(本支)、龚长遇、龚兆一→八世/龚仲源→九世/龚子耕、龚子德、龚子英、龚子雄、龚子杰(本支)、龚子成、龚子忠→十世/龚文炳、龚仕颐、龚仕倾(贞九,本支)→十一世/龚景信→

【寿宁洋边世系】始祖一世/龚载→二世/龚履→三世/龚昌輶(本支)、龚昌轩、龚昌辙、龚昌辅、龚昌轲、龚六一→四世/龚霖(本支)、龚照、龚广→五世/龚茂、龚→六世:龚洪、龚勋、龚坚、龚浦、龚契→七世/龚大海、龚氣、龚嫩→八世/龚瑞、龚应泰、龚汝畴→九世/龚子瑜、龚明、龚清弟→十世:龚公职、龚才、龚景福→十一世/龚进宗、龚进贵、龚进官→

除了世系,还可以看谱序等资料,清以前的族谱从来没有看到这样的分野。至于什么历史的原因,那说起来就复杂了。我也去过几次寿宁,有些宗亲经常因为这个问题争得不可开交,又没人愿意坐下来理一理世系,实在令人不解。

不管是按照传统伦理,还是按照科学道理,“认错祖宗”都是很严重的事情。我无意参与宗亲的争论,因为没有意义。我这样的探寻,也只是为了——认准自己的祖宗,至于追本溯源的事情,那就只能随缘。

认祖归宗,可不能随缘。

︿龚氏聚居地古道

每当在文字堆里寻找着家族的某些线索,我都唏嘘不已!

从历史走到今天,是一个宗族,一代又一代地延续,才有了今天的我们,这就是血脉的流传。这里面有生命这个奇迹的印证,这里面也有生命得以繁衍的密码,这里面还有攸关生死的沉重课题……

这是人类生命惊天动地的再造和种性生生不息的延续!

这是人类历史文化的动情书写和社会组织的伟大构建!

尤其是在朝代的末世,我分明听到了祖先在逃亡的时候,发出了的声声巨响;他们为了“活下来”到处逃离、到处寻觅,只为安居乐业;当他们在一个地方安定下来之后,又通过祖上留下的种种生存经验,重新点燃炊烟、重新拿起书本……

这一种为了“活下去”的苦心经营,应该被记录下来。

你看,历史的车轮再野蛮,也无法碾压人类某些留下来的足迹。

我们来过世界,也都会离开。但是,我们要问自己——“我留下过什么?”

我的祖先,从远方而来,一代又一代往山里迁徙,建设了一个个家园。

我们现在又从山里,努力走出来。

可能这也是一种轮回吧!

人类在轮回中,也许了无痕迹,也许留下了什么。

而文字,某些时候,可以能串联起什么。

在家谱里,我看到了那些代表生命的文字,它们替代他们,在说着人类发展的故事……

——END——

@龚崎现 /文

2019年8月第一稿于泰顺

2020年7月末第二稿于杭州

2022年9月中旬第三稿于杭州

︿南山后现年102虚岁的龚氏宗亲,照片拍于101岁时

︿龚氏聚居地上章风光

︿龚氏聚居地上章风光

︿南山后龚氏聚居地风光

︿龚氏聚居地上章

︿龚氏聚居地风光

︿本人在老家留影

航拍四川龚氏宗祠 大气磅礴

四川龚氏宗祠门前 中华龚氏网 龚伟 摄

四川龚氏宗祠内部正在紧张维修中 中华龚氏网 龚伟 摄

四川龚氏宗祠内部左边正在紧张维修中 中华龚氏网 龚伟 摄

四川龚氏宗祠内正在紧张维修中 中华龚氏网 龚伟 摄

四川龚氏宗祠内部正在紧张维修中 中华龚氏网 龚伟 摄

四川龚氏宗祠内正厅紧张维修中 中华龚氏网 龚伟 摄

四川龚氏宗祠航拍效果图50M 中华龚氏网 龚伟 摄

四川龚氏宗祠门口航拍效果图20M 中华龚氏网 龚伟 摄

四川龚氏宗祠航拍效果图100M 中华龚氏网 龚伟 摄

四川龚氏宗祠航拍效果图60M 中华龚氏网 龚伟 摄

四川龚氏宗祠航拍效果图65M 中华龚氏网 龚伟 摄

四川龚氏宗祠航拍效果图800M 中华龚氏网 龚伟 摄

四川省中江县冯店镇龚氏宗祠建于光绪年间,历经战争年代仍保留完整,2012年3月经中江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认为不可移动文物,并登录于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于2012年3月12日公布。序号:0497, 地址:中江县冯店镇黄坪村,年代:清,名称:龚氏宗祠。

四川龚氏宗祠为四合院,中堂地面铺有大块青石,房屋为木拱结构,横梁有很多是乌木,祠堂占地面积五亩左右,根据谱书记载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祠堂现因久年失修、风雨侵蚀,无人管理,房屋日益破损,如果不尽快抢修,整个祠堂面临垮塌风险。

拍摄者简介:

龚伟,男,大学文化,党员,现任达州市龚氏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

版权声明:本作品著作权归中华龚氏网-龚氏网传媒有限公司独家所有,授权今日头条有限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

来源:中华龚氏网地方专题

供图:四川省龚氏宗亲会秘书处

监制:龚首灿

审核:龚旭群

校对:龚琳 龚书

编辑:龚进军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