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星盘查询

金姓的来源(金姓的来源和历史)

时间:2023-10-04 03:30:23 作者:君心似我心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金姓的来源

【姓氏来源】

1、出自少昊金天氏。即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所云:金姓是“少昊金天氏之后”。少昊是古代东夷族首领,东夷族以鸟为图腾,他曾以鸟名为官名,设有工正和农正,管理手工业和农业。相传他因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按照古人的五行学说,土生金,他以金德王,故号为金天氏。《帝王世纪》上说:少昊自穷桑登帝,后徙曲阜。穷桑在今山东曲阜市北。少昊的子孙中,有一支简化他的号“金天氏”而为姓氏,就是金氏。

2、源自姬姓。刘姓改姓金氏。唐末吴越国钱镠因“镠”与“刘”同音,改吴越国刘氏为金氏。

3、系出外族之改姓。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之后。《前秦录》:“汉休屠王太子日磾事武帝,帝以休屠作金人祭天,赐姓金氏。”后世子孙就以金为姓。

4、南北朝时羌族有金姓。《姓氏考略》:“苻秦时羌酋有金姓,见前秦录。”   

【历史名人】

金圣叹

金圣叹(1608―1661),清文学批评家,名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吴县人。金圣叹幼年时生活优裕,后来父母早逝,家道中落。他为人狂放不羁,能文善诗,但绝意仕進,以读书著述为乐。

金圣叹因冒犯皇帝,受“抗粮哭庙”案牵连而被朝廷处以极刑。行刑日,刑场四周闪着刀光剑影,凄凉肃穆,显得阴森恐怖;刽子手手执鬼头刀,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而金圣叹则披枷戴锁,竟然立于囚车之上。眼看行刑时刻将到,他的两个儿子梨儿、莲子(小名)望着即将永诀的慈父,泪如泉涌。金圣叹虽心中难过,可他从容不迫,文思更加敏捷,为了安慰儿子,泰然自若地说:“哭有何用!来,我出个对联你来对。”于是吟出了上联:莲子心中苦。上联的“莲”与“怜”同音,是他看到儿子悲切恸哭之状深感可怜。然而其儿子跪在地上伤心欲绝,哪有心思对对联,他稍思索说:“起来吧!别哭了,我替你对下联。”接着念出了下联:梨儿腹内酸。而下联的“梨”与“离”同音,意指自己即将离别儿子,心中感到酸楚难忍,旁听者无不为之动容。

大师金圣叹文笔、言语幽默,连临终要事也还是幽默。大师身陷囹圄,将被斩首时,叫来狱卒说“有要事相告”,狱卒以为大师会透露出传世宝物的秘密或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拿来笔墨伺候大师。没想到他却指着狱卒给的饭菜说:“花生米与豆干同嚼,大有火腿之滋味。得此一技传矣,死而无憾也!”刀起头落,从金圣叹耳朵里竟滚出两个纸团,刽子手疑惑地打开一看,一个是“好”字,另一个是“疼”字。

金圣叹博览群籍,善诗文,而主要成就在文学批评,尤在小说戏曲评点上。他将《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西厢记》合为六才子书,准备逐一评点,仅完成《水浒传》、《西厢记》,他的评点提高了小说、戏曲地位。

《百家姓》之——金姓的来历

金姓的来源相当复杂。

一个说法是出自少吴金天氏。传说中少吴是古代东夷部落首领,名挚,号金天氏,这个部落以鸟为图腾。少昊的后裔便以金为姓。这是汉族金姓主要的一支。

另外一支非常有意思,出自匈奴族,而且这一支还很重要。匈奴族里的金姓怎么来的呢?汉朝的时候,在中原王朝的连续打击下,匈奴的主力被迫西迁,没能迁走而留下的一些人最终融入到汉族当中来了。其中最著名的是谁呢?休屠王的儿子金日禅,这个名字的后两个字经常被人读错了,很多人会念成金 ri dan,不对,应该叫mi di。至于为们什么这么念,不知道,反正是约定俗成的。这个名字怎么来的呢?金日禅的部落有祭天的风俗,并“铸金为像”。注意,这里所说的“金”不是指黄金,而是指铜,因为古代金和铜往往不分,也就是用铜铸一个很高的人像。后来这个金像被霍去病缴获,献给了汉武帝,同时俘虏了金日禅及其家人人。一个偶然的机L会,汉武帝看见了养马的金日禅,见其体格魁梧,容貌威严,十分喜欢,后得知他是休屠王之子,就赐姓为金了。其实他原名就叫“日禅”,金姓是后赐的。

第三,改他姓为金。金姓人本来是不多的,有段时期一下子多起来了。怎么回事呢?这和钱姓的老祖宗还有点儿关系。钱家这一支的老祖宗吴越王钱锣,他名字里的第二个字“镠”(鏐),与“刘”(劉)字既同音,又形似,所以“刘”这个字就犯忌讳了,得改。这一下子,吴越国里很多姓刘的一下子全改成了姓金的。姓刘的人本来就多,这一改,金姓就迅速发达起来了。后来吴越国没了,这些人大多也没有改回来。

另外,兄弟民族当中还有好多姓金的,这种情况非常多。

还有一支就更奇特了:犹太人。宋徽宗年间,犹太人从天山南麓进入中国。先是到处经商,后来就逐渐定居来。汉化的犹太人一共有17个姓,其中就有金姓,还有一个很奇怪的姓一一俺。虽然姓俺的人的身份证上“民族”一栏写的或许是汉族,但其实没准儿就是犹太人的后代。

得姓始祖

少昊氏、熊卓、金日磾、孛尔只斤·也先土干、易卜拉欣·先锡、胡达哩、金圣叹(张采、张人瑞)、爱新觉罗·塔石。

迁徙传播

金氏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旧百家姓排名29,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六十九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四百六十七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9%左右。金氏姓源较多,发源地主要有山东和陕西及浙江、江苏间地。

先秦时金姓的活动仅有点滴资料,秦汉以后,金姓活动地区很快扩展到西北、东北、中原和地区,河南一直是金姓的活动中心。到唐宋时期,由于中国人口重心的南迂,金姓的重心向东南移动,最终形成今天的以河南和江浙为主要聚集地的分布格局。

宋朝时期,金姓大约有13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7%,排在宋朝姓氏第九十五位。金姓第一大省是安徽,约占全国金姓总人口的22%,占安徽总人口的0.6%。金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湖南、河南、浙江、江西等省,集中全国金姓人口的九成。全国形成了以皖南为中心的皖、湘、豫、浙、赣金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金姓大约有4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7%,为明朝第五十一位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金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快得多。金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二省,大约占金姓总人口的67%,其次分布于安徽、江西,这二省的金姓又集中了14%。浙江为金姓第一大省,大约占金姓总人口的47%。宋元明时期,金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地区迁移。全国的金姓聚集区仍在江南地区,但金姓的人口重心向东漂移。

堂号

京兆堂:以望立堂。

丽泽堂:宋朝的时候金履祥最长濂洛之学,进入元朝,元帝召他任国史馆编修,没到任就死了。他曾在丽泽书院讲学,所以称“丽泽堂”。

金姓的名人特别多,举两个。这两个名人都可以反映出金姓的一个特点:复杂。

第一个名人是元朝的理学大师金履祥。他是中国理学史上的重要人物,曾在金华的丽泽书院讲学,所以金姓有一个堂号就叫丽泽堂。值得一提的是,金履祥本不姓金,他就是从刘姓改过来的。

第二个名人大家都知道,中国幽默的第一代表人物一一金圣叹。金圣叹生于1608年,幼年生活优裕,非常有钱,后来父母早逝,家道中落。有一种说法,金圣叹原来姓张不姓金,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金姓是很多姓改过来的,金圣叹可能就是。这个人太聪明了,是个天才,狂放不羁,能文善诗,考试的时候从来不好好写文章。有一次考试,题目叫《西子来矣》。金圣叹写道:“开东城,西子不来;开南城,西子不来;开北域,西子不来;开西城,西子来矣!西子来矣!”很滑稽吧?这写的叫什么呀,肯定会留下不良记录啊。幸好这篇文章他是用张姓那个名字写的。所以再去考试时,他就改了一个名字叫金人瑞,这次不乱写了,结果成绩名列前茅。

金圣叹有个特点,绝意仕进,以读书著述为乐。他不想想当官,就是自己好玩。这个人搞笑得不得了,评注了不少古典小说,被世人称为奇才。顺治十七年(1660年),金圣叹的名声居然传到皇帝耳朵里去了。皇帝说:“此人古文高手,莫以时文眼看他。”文章实在太好,不要拿八股文的评判标准去看他。当时金圣叹对满清皇帝本来不太感冒,一听皇上那么赏识自己,热泪盈眶,号啕大哭,北向叩首,知音啊。

按理说,这以后金圣叹就应该好好服管了吧?他不。后来就发生了一件事,史称“哭庙案”,金圣叹为此丧了命。顺治十八年,也就是1661年,苏州吴县县令任维初叫老百姓交税、交粮,滥施刑罚,而且对读书人也不例外。更可恨的是,交完粮以后,他又不把粮食交给国库,反倒抬高价格再卖给老百姓。这当然就激起了民怨。当日时正好赶上顺治驾崩,所以一些读书人就借机组织反贪游行,一百多名秀才到孔庙去“哭庙”,并且向巡抚朱国治揭发任维初。这就是清朝开国以后非常有名的一个案件“哭庙案"”。他们不知道,任维初和朱国治早就勾结在一起了,朱国治早拿了好处。所以这个揭发的帖子一呈上去,朱国治反而把18个核心人物给抓了起来,罪名是“聚众闹事,鸣钟击鼓,聚众倡乱,惊动先帝之陵”。国丧期间还敢闹事,这还了得?于是就把他们处以斩立决,其中一个人就是金圣叹。

幽默大师很多,死到临头还幽默的不多吧?金圣叹就是一位。砍头的那一天是七月十三,也就是1661年的8月7日。已经被绑好,要拖出去斩首了,金圣叹小声跟那个拖他的狱卒说:“你过来,你过来。”那狱卒一想:“这是有要事相告啊,肯定是有什么东西要传给我啊。难道是哪里埋了点银子,叫我挖出来,或者有什么惊天大事要揭发?”于是赶紧凑了过来。金圣叹说;“给我解开,拿笔墨来,我要写一点东西给你。”狱卒想:“莫不是要画一幅藏宝图?”所以赶紧照办。金圣叹唰唰几笔,写了一个纸条。写完以后,撕成两半,分别揉成纸团,塞到了自己耳朵眼儿里。他又对那狱卒说:“给我点吃的,待会儿我给你点东西。”狱卒赶紧拿来一碟花生米,一碟豆腐干。金圣叹吃了半天,说:“我有个天大的秘密告诉你。这个花生米和豆腐干一块儿吃,能吃出火腿的味道,等你以后没钱买火腿时,你就买点花生米和豆腐干嚼一嚼。我很小就听说过这个说法,我还真嚼过,却一直也没嚼出火腿味儿来。你也可以去嚼嚼试试。”一听这话,这狱卒快气死了,麻利儿地就把他拖出去斩首了。

一刀下去,头下来了,两个纸团也就从耳朵眼里滚出来了,刽子手拿起来,打开一看,两个纸团上各写了一个字一一好、疼。这就是金圣叹干的事,死到临头都这么的幽默。

金姓在今天排名第64位,人口约38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3%。换句话说,一千个人里边就有三个姓金的,这也算是个大姓了。

兰州发现蒙古族正蓝旗人家谱,揭开金姓起源谜团

兰州发现蒙古族正蓝旗人家谱,揭开金姓起源谜团

“匈奴休屠王原是黄帝后裔……”这是日前,笔者从新发现的《蒙古正蓝旗孔卧洛特氏谱序》中看到的内容。

《蒙古正蓝旗孔卧洛特氏谱序》是甘肃省著名工艺美术家金明家族的。金明长期从事工艺美术设计,是西北民族大学、兰州商学院的客座教授。据家谱记载,他们家族是蒙古正蓝旗人,清初他们祖先巴朗跟随努尔哈赤,立下大功被封为千户,后来落户在抚顺演武沟村。“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抢占了抚顺矿区,金明的父辈们从此各奔一方。

著名工艺美术家金明

这份家谱全部用小楷写就,系1926年4月所撰,分为谱序、再序、世系命名三部分,谱序记述了金氏的起源和族人在蒙古高原上的流传情况,再序记述了孔卧洛特氏在抚顺演武沟居住迁徙的情况。

金明先生说:“家谱记载,金氏出自少昊金天氏。金氏都是金天氏的后裔。周武王封少昊后裔为莒地,后来秦国修筑长城,居住在莒地的金氏后裔逃亡北国,由于人口繁衍众多,被封为匈奴休屠王。”

从此世系表上看,金明家族从第一代始祖巴朗算起至今已经延续了十二世。巴朗的夫人是汉人马氏。故此他们家谱中说:“由于和满汉民族通婚,逐渐有了满名汉姓,到了第八始祖时改为汉姓金。”

“为何要改为金姓?而不是其他的姓呢?”这背后是一个家族艰辛的漂泊之路。

汉武帝时,霍去病两次远征河西,击败了驻牧河西走廊的休屠王,其长子日磾年仅十四,与母率四万匈奴部众降汉。因日磾养马有功,被武帝调到身边任侍中,侍卫皇帝。后日磾屡立大功,被汉武帝赐金姓。

 “金日磾能够得姓或许与少昊金天氏是休屠的远祖有关。”金明说。据族谱记载,到西汉平帝时,王莽篡位,金氏遭王莽。金日磾后裔大部分北逃草原,流落在阿尔泰山东麓的科布多一带,经过数十代人的发展,最后迁徙到了东北长白山一带居住,到明末清初,孔卧洛特氏的先祖巴朗,参加了萨尔浒之战。

有关专家认为,这份家谱为研究金氏的变迁,提供了一个有利的证据。

王文元(兰州老王)原创作品。转发惠己利人!赞赏坚持动力!留言精神鼓励!

欢迎朋友们转发朋友圈

凉州文化 | 凉州金姓述略

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汉书》云:自宣、元以来为侍中、中常侍、诸曹散骑列校尉者凡十余人。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宠贵,比于外戚。”故有“金张世禄”、“金张七叶”之称,文人雅士赞言不绝。

今人有言曰:“中华金氏出自武威”。盖因汉武帝时休屠王太子——金日磾出生于武威休屠;后“本以休屠作金人为祭天主,故因赐姓金氏云”。其后裔遍及华夏,蔚成著姓也。

考其日磾公后裔自汉后兴起,为金氏中兴注入新生之力。历来姓氏书籍及宗谱多称汉武帝时日磾公为匈奴休屠国外族赐金姓,殊不知《春秋•传》所载“夏夷金氏有子封于西北陲日休屠国”之记,对日磾公一脉源流所作记实。日磾公乃金天氏谪系之裔。夏代金氏不在帝位,故称夷,更匈奴头曼单于在中原,汉楚争霸时统一百余方国部落,征服长城北南之地,休屠国归属单于国。

金日磾(前134—前86年),字翁叔,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位匈奴出身的朝廷重臣,是一位有着远见卓识的匈奴族政治家。他本叫日磾,由于他曾铸铜人像(又称金人)以祭天,遂被汉武帝赐姓“金”,称金日磾,从此他的子孙就都姓了金。

汉昭帝初年,遵照汉武帝的遗嘱,封金日磾为秺侯。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九月,金日磾病逝于长安(今西安市),年仅四十九岁,谥为“敬侯”。

(按):《汉书•地理志》•《水经注》并云:猪野泽在武威县东北,即休屠泽也,古文以为猪埜。《后汉书•郡国志》:武威郡有休屠县。休屠即在武威,其为吾邑人何疑。近人入《镇番县志》误。

休屠王,匈奴王,驻地凉州休屠城,在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其统领休屠部、独孤部、屠各部,后来著名的金氏、独孤氏就出自休屠王部。休屠王有子二人,金日磾与金伦,皆笃慎忠心于汉朝而受到汉武帝的重用。

一、 金姓源流

金姓的姓源较多,有十二种之多,此文主要介绍金日磾。

金姓源于匈奴族,出自西汉时期匈奴休屠王之子金日磾,属于帝王赐姓为氏。西汉王朝时期,南匈奴休屠王的儿子名叫日磾,在汉武帝执政时期随母亲归顺于汉室,汉武帝因获休屠王祭天金人故赐其姓为“金”, 曾为马监,后以功拜车骑将军。金日磾(前134—前86年),字翁叔,匈奴休屠王太子,武威休屠人(今甘肃民勤)。著名西汉大臣,车骑将军,有远见卓识的匈奴族政治家。汉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农历9月,金日磾病逝于长安(今西安市),终年四十九岁,陪葬于茂陵,谥为“敬侯”。金日磾长期生活在汉王朝,勤学苦练,钻研汉朝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等进步文化。因此,他在供职中央期间,尽力维护统一,反对任何破坏和统一的行为,他一生多次识破并挫败叛乱活动,在维护汉王朝的统治和社会安宁方面,建立了不朽功绩。

金日磾的后代子孙,就以汉武帝所赐之“金”为姓氏,尽皆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二、迁徙分布

西汉时,汉匈奴休屠王之太子金日磾之后,一支东迁不夜丛家岘(故地在今山东文登境),遂改金氏为丛氏,并称汉人。这支丛姓发展很快,成为汉朝以后丛姓中最主要的一支,尤其在明朝,山东文登的,丛氏成为当地望族。

今据兰州《义门金氏重修总谱》载,匈奴休屠王子金日磾第三代孙子金鳌,曾被汉朝封为彭城行政长官,其后裔一直在此居住。

另考其在海外,也有金日磾后代,尤其在朝鲜半岛。刘秀建立东汉时,金日磾家族中与王莽结过亲的成员因担心被牵连,就远遁朝鲜半岛,从此为半岛带来了“金”这一姓氏,后来还混成了王族。这种说法的主要证据就是7世纪的新罗文武王陵碑。该碑全称为:《大唐乐浪郡王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新罗文武王陵之碑》。碑主姓金,名法敏,是新罗的第30位君王,661—681年在位。原碑出土于1796年,但出土不久就失落民间。直到1961年,才在韩国庆州市一户居民的洗衣池边被重新发现。

据《新罗文武王陵之碑》记载,新罗第30代国王金法敏为金日磾后人。1894年朝鲜国王正式颁布法令,允许普通平民拥有自己的姓氏。而当时平民在选择姓氏时,都选择曾经的王族姓氏来贴金,金曾是新罗国姓,因而金姓人越来越多。因此19世纪时,金姓人口在朝鲜半岛上出现井喷。该碑残留的碑文称:“灵源自夐,继昌基于火官之后,峻构方隆……由是克**枝,载生英异,秺侯祭天之胤,传七叶以**焉。”

碑文意在说明:新罗王室是金日磾的后人。一些有良知的韩国专家在史料面前不得不承认:在王莽被杀、新莽灭亡的两年后刘秀称帝,金氏家族中与王莽结亲的部分成员因害怕刘秀的追杀而逃到朝鲜半岛。金姓如今已是朝鲜半岛一个人才辈出的大姓。

新罗文武王陵之碑

新罗文武王陵之碑文

三、金姓郡望堂号

1.郡望

武威郡:故匈奴休屠王地,武帝置。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郡隶属凉州刺史部,领姑臧、张掖、武威、休屠、揟次、鸾鸟、媪围、苍松、宣威等10县,以姑臧(今凉州区)为治所。

2.堂号

武威堂:以望立堂。

(按):山东丛姓人在他们的祠堂里,至今仍挂着金姓“武威堂”的灯号。另据韩国考古学家称,韩国人在墓葬里面也发现了金日磾“武威堂”的相关记载。

3.堂联

秺侯世爵;仁山隐居。

(上联典指西汉金日磾封为秺侯,子赏袭爵。下联典指元朝时期的金履祥,宋末以史馆编修召,未及用而宋亡,隐居仁山不仕。)

万花烘锦绣;七叶耀簪缨。

(全联典指西汉金日磾。)

汉室忠勋素著;义门孝友流芳。

(上联典指西汉大臣金日磾,字翁叔。与霍光、桑弘羊一起受遗诏辅政有功。下联典指宋朝孝廉金彦,邵阳人。力学善属文。好施与,淳孝友,郡人号\"义门金氏\"。后奉诏举孝廉,为天下第一。)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水归器内,各现方圆。

(此联为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自题联。)

四、凉州金姓世系录

——以西汉大臣金日磾家族为例

始祖:武威休屠王

一世:金日磾,匈奴休屠王太子,归汉。 汉武帝因获休屠王祭天金人故赐其姓为金 。西汉时期匈奴族政治家。

金 伦(金日磾的弟弟),字少卿,元光年间(前134—前127年)出生于今凉州区四坝三岔堡一带休屠王城。金日磾当马监后,金伦被废除奴隶身份,出仕为黄门郎。生子金安上,字子侯。

二世:长子金 傅,为汉武帝弄儿,为金日磾所杀。

次子金 赏、金 建都为汉昭帝侍中。后金赏为奉车都尉,金建为驸马都尉。元始年间为了延续绝禄的世家,封金建的孙子金当为秺侯,作为金日磾的后嗣祭祀祖先。东汉末年武陵太守金旋、京兆尹金祎据传也是金日磾后代。

(按):永光二年(前42年)金赏就在光禄勋的任上去世。享年五十四岁。亡子,(秺侯)国除,葬下邽金氏坡(今渭南市临渭区下吉镇)。元始中继绝世,封建孙当为秺侯,奉日磾后。

三世: 金尚(一作敞),东汉献帝时委派兖州刺史,字元休,京兆人也。

金安上生有4子:金常、金敞、金岑、金明。长子金常,袭“都城侯”,仕至光禄大夫。因无子,“都城侯”印授被废除。汉平帝时,朝廷把金钦过继到金安上门下,颁“都城侯”印授由金钦袭取。

四世: 金当,金日磾第四代子孙,被封爵位,当时金当的母亲和王莽的母亲可是亲姐妹,金氏地位之高可见一斑。

金敞有3子:金涉、金参、金饶。长子金涉“明经俭节,诸儒称之 ”,汉成帝时为“侍中、骑都尉”,“领三辅胡、越骑”。汉哀帝即位,封金涉为“奉车都尉”,官至“长信少府”。次子金参,年轻时出使匈奴,为“匈奴中郎将、越骑校尉、关内都尉”,晚年为安定太守、东海太守。三子金饶,官拜“墟骑校尉”。

五世:金涉有两子:金汤、金融。二人“皆侍中、诸曹、将、大夫”。

(按):金汤的母亲和王莽的母亲是双胞胎姊妹,王莽当政时,金钦私下对金当说:“我们的祖先金日磾是休屠故国的太子,我们应该要为故国君主立庙,叫天下士大夫祭奠。”此语被人告发,金钦自杀。金钦后代遭王莽迫害,逃至山东文登丛家砚,改金姓为丛,是中华丛姓的起源。

五、金氏家谱、家训、家传选录

(一)金氏家训

《金氏家训》/ 清•金子升

善则降祥,恶则致殃。天地祖宗,恩德难量。敬孝诚笃,祀祭馨香。

先圣先贤,效法维详。心存九思,行敦五常。雍和九族,扶掖匡襄。

信以践言,勿诳勿猖。慈惠卑下,拯济穷凉。有德必酬,有怨必忘。

帛财取义,俭乃久长。遵莫怠逸,寿福无疆。

临清古楼《金氏家训》

夫金者,金黄之炫辉也!辉者,光明之所在也!尔其礼行天下,以仁为准;为人处世,以和为本。待人接物,以诚为真;坐贾经商,以信为纯。爱国治家,以忠为魂;结朋交友,以义为振。尊老爱幼,天道必遵;扶弱惩强,地灵着劲。绝偷窃之恶行,养元阳之善心;滋重德于修尚,润渥惠于坚贞;睥淫邪于荒远,瞩博爱于亲近。宁淡泊以治学,毋奢华而逐奔。垂怜幼小,仰孝尊亲。坐怀虞欢,总角童贞;为杖抚肩,耄耋弄孙。日丽生金,月明生银。若夫兄弟无疏密,姐妹有缘姻,彼此同血脉,相携互帮衬。乃至多则多助,少则少浸,辞对觑之心态,扬互敬之精神。勿妄言诳语,常静思修身,勿好高骛远,常平淡安份。居高而不矜持,处低而不忧忿。况乃乎计较本是祸种,包容诚乃胸襟。勿以诗书而不读,勿以劣性而复存。非理勿为,非德勿循,不伦勿行,不明勿顺。不义之财手莫伸,正道之资足安稳。持理修德,行道躬勤,离散飘零,团结流芬。行为磊落而亲君子,举止得当而避小人。择偶勿以美艳为是,而以贤惠节操为允。吾族兴旺,人丁香芸,一脉相承,树高赖根,世代牢记,永葆青春。嗟尔遂愿,撰斯家训。

远祖耀凤之六世孙金学孟遵父辈遗愿于壬辰元正谨识

(二)金氏家规、家传

忠效朝廷,心感皇恩。戍边护土,匹夫责任。

为官廉清,勤贤律行。德操端正,仁待乡民。

族人邻里,友善如宾。尊长爱幼,孝敬铭心。

强健体魄,养性修身。耕读传家,榜上存名。

农耕于勤,商贾诚信。勤俭节省,戒赌不淫。

尊规守训,清白做人。后辈切记,传承子孙。

六、金氏艺文志

《咏史上•金日磾》/宋•陈普

牵马胡儿共拥昭,同功同德不同骄。

麒麟阁上尘埃面,羞见芬芳七叶貂。

《夷狄之孝十首•休屠王子金日磾》/宋•林同

牧马一胡儿,如何却受遗。多因汉宫里,泣拜画阏氏。

《集义轩詠史诗钞选》/清•罗惇衍

休屠太子汉功臣,武庙何尝误托人! 断爱严防能感帝,见图肃拜不忘亲。

百年世及簪缨胄,八尺天生孝谨身。更异后宫辞纳女,笑他博陆转求姻。

附:金日磾研究文史资料1-8选录(包括一部专著)

1.《武威郡汉休屠县来历考》/王宝元/文

2.《民勤,匈奴,休屠王》孙明远 /文(从略)

3.李元辉撰/《匈奴“祭天金人”之谜》(从略)

——原文载2019.01.16《甘肃日报》

4.李林山撰/《中华金氏出自武威》(从略)

5.《金日磾武威的“马王爷”》/雒焕素/文 (从略)

6.《“金张之家,七叶貂冠”解》/张华封/文 (从略)

7.休屠王姓氏考/西屠何王/文(从略)

8.金欣润著/《金日磾研究文集》2014年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从略)

(按):《金日磾研究文集》(2013年7月)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金日磾生平和源流研究;第二部分是关于金日磾功绩和影响研究;第三部分是关于金日磾家族和后裔研究。

七、金氏恩荣录

恩荣录又称为告身、告敕、赐谕、公文等,主要登载皇帝和中央政府、地方官员对家族成员的封赠文字。

1.汉武帝授金日磾为侍中诰:

朕宵旰求贤,励精为理,思得明达之士,以居左右,以重朝廷。具官金日磾正直不阿,论事剀切。有卓异之行,有贯纵之才,擢为侍中,入侍帷幄,得以朝夕纳言,以资治道,是为称职,尔其懋哉,馀并如故主者施行。

元狩二年三月吉日诏

2.汉武帝授金日磾侍中封秺侯诰:

朕惟立政致治,惟在得人;赐爵封侯,必归有德。具官侍中金日磾,志气超迈,重厚素闻,有补过拾遗之贤,有舍己从人之善,谦德足以处众,阿衡足以正君,实先帝之所嘱佐朕而有天下。今以车骑将军封为秺侯,尔其恪共乃职,无怠于心,统均内外,整肃百僚,俾庶政性和,永康四海,明乃之休,馀者并如故主者施行。

后元二年二月六日诏

3.汉授金日磾为车骑将军同霍光辅少主诏:

朕惟伊尹佐成汤,周召辅成王,三代之时,固有相矣。朕嗣守洪业于今五十余年,懵於治道,若涉渊水,未知攸济尔。侍中金日石单,重厚质实,足安杜稷;具官霍光,面折廷误,蹇蹇匪躬;具官上官杰,有猷有为,知周于事。今以日磾为车骑将军,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太仆,上官杰为左将军,授遗诏辅少主,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天然其性,玉然其容,著忠烈于汉武,被恩宠于侍中。敦厚固慎,终以侯封,垂功勋于青史,千古凛乎清风。

(按):始元元年(前86年),金日磾病重,卧床不起。因两年前金日磾殿前擒拿莽何罗有功,汉武帝赐他“秺侯”,金日磾谦恭不受。如今他人之将死,贵为辅佐大臣,却无侯爵,霍光心中难受,遂上奏汉昭帝,请求册封他为“秺侯”。朝廷的封侯印绶送到金府,金日磾已病入膏肓,无力起身跪接“秺侯”印绶,只好躺在床上接过了印授。未过几日,金日磾就在长安府邸里逝世了。

金日磾死后,朝廷举行了隆重的丧礼。汉昭帝在茂陵旁赐冢地,破例允许以“轻车介士”的待遇出殡。“轻车介士”,指军队出行时的依仗车和身批坚甲的士兵方阵。这个成语,就是西汉朝廷为金日磾出殡规模空前而第一次产生在史书中的。依仗车前导,身批坚甲的士兵方阵殿后,几万将士保护金日磾灵柩到达茂陵,并驻扎下来,直到丧礼全部结束才撤走。汉昭帝为金日磾赠“谥号”:“敬侯”。

(注):金氏始祖秺侯金日磾墓,属于汉武帝茂陵之陪葬墓,位于陕西省兴平县南位乡道常村西北,距霍去病墓东侧约100米处。形状圆形,高为11.93米,宽41.2米,西宽41.9米,南长35.5米,北长36.3米。

作者简介:陈有顺,字仲达,武威市凉州区发改局退休干部,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研究员, 陇右姓氏文化与谱牒研究学者。先后在《甘肃日报》《甘肃文史》《协商报》《甘肃经济日报》《甘肃工人报》《武威日报》《寻根》《谱牒学论丛》《回族诗刊》及《搜狐网》《今日头条》等省内外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诗歌、杂文、报告文学及文史作品等300 余篇。著有《陇右陈氏文史考》、《甘肃武威•陈氏族谱》等。

百家姓氏讲堂“金”姓来源|约见百家姓氏

本期我们一起来了解姓氏文化——金姓。

说到金,我们总想到金子,因为金子是闪闪发光,人认珍爱的东西,而“金”这个姓氏,正是跟这个宝贝有着十分密切的渊源。金姓的来源很多,但是主要的有两支,少昊金天式的一支和匈奴休屠王子金日磾的一支。而他们的得姓都跟金子有关。少昊是黄帝的儿子,也是黄帝的继承人。据传,他是黄帝和螺祖所生的儿子,按照古人的五行学说,土生金,他以金德王订立了后世重视金子的制度,所以他又有金天式的称号。彭城,就是现在的江苏徐州,源自匈奴的一支金姓,得姓则晚得多。这支金姓的始祖金日磾,本来是匈奴休屠王子的儿子。汉武帝初年,归顺于汉室。他的得姓,是由于他曾铸作金人以祭天,所以皇帝就赐他姓金,从此他的子孙也姓了金。

更多姓氏起源文化请关注【约见科技】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