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婚姻配对

朱寿昌(朱寿昌弃官寻母)

时间:2023-10-11 21:50:15 作者:横行天下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二十四孝,朱寿昌弃官千里寻母

文/王国栋

1071年,岳州知府朱寿昌向上司递交了辞呈,与家人道别,往陕西寻找失散五十余年的亲生母亲。临走前,朱寿昌向家人交代,如果这次还找不到亲生母亲,自己也不会再回家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朱寿昌的用心找寻,终于在陕西同州农村,找到了失散五十余年的母亲,此时其母刘氏已经七十多岁了。有知情的同僚将朱寿昌寻母的故事上报朝廷,请求予以嘉奖,于是北宋朝廷上自神宗皇帝,下至宰相大臣,皆写文作诗赞美其事。朱寿昌弃官寻母一事,也成功入围中国“二十四孝”,成为后世孝敬父母的典范。

朱寿昌祖籍安徽天长,生于1014年,父亲朱巽是北宋仁宗朝的二品大员。朱寿昌的母亲刘氏是朱巽的小妾,因为不容与正妻,被朱巽抛弃,远嫁他方,朱寿昌当时年仅七岁。

朱寿昌成年以后,因父荫入官,先后担任一些地方小官,年过五旬,方才升任知府。这倒不是说朱寿昌做官不行,而是因为其非班科出身(没有参加科举考试,非进士出身),没有参加京官考试的资格,因此晋升无门,只能在地方上游宦,靠政绩来升职。

朱寿昌幼年和母亲失散,成年以后到处寻找,都没有音信。由于太思念母亲,又久寻不获,朱寿昌认为是自己不够诚心,于是改吃长斋。每次提及母亲时,朱寿昌都都痛哭流涕,责备自己没有尽到儿子的责任。朱寿昌为了寻找母亲,天天烧香拜佛,并依照佛教典故,用香火焚烧脊背背和头顶,想用诚心来感动上天。

1070年,朱寿昌打听到母亲刘氏居住在陕西一带,是一户农民家庭。于是用刀割腕,以自己的鲜血抄写佛经还愿,并辞去官职,风尘仆仆的往陕西寻找母亲。临走时,与家人道别,并发誓,找不到母亲绝不回家。

也许是朱寿昌的孝行感动了上天,熙宁三年,他终于在陕西同州找到了自己的母亲。原来她的母亲从朱家离开后,嫁给一个姓党的军人,又生了几个孩子。后来刘氏跟随丈夫安家陕西同州乡村,顾而朱寿昌多年找寻均无结果。刘氏时年已经七十多岁,儿孙满堂,朱寿昌不计亲疏,全部接回家中像亲人一样供养。

朱寿昌的孝行被上陈朝廷后,宋神宗让其官复原职。朱寿昌为了便于照顾母亲,请求担任河中府通判,朝廷照准。同时,朝中的大臣如苏轼兄弟、宰相王安石等人争相作文写诗,以赞其孝行美德。

朱寿昌带着老母亲和家人在河中府居住,刘氏去世后,朱寿昌几乎哭瞎了双眼。

服丧期满后,朱寿昌调任鄂州知府,提举崇禧观。后来又被调入开封,做了几年京官,直到七十岁那年才病逝于任上。朱寿昌为人非常的仗义,经常竭尽全力的帮助别人(周人之急无所爱),为孤女筹措嫁妆,为无儿无女者料理后事(葬其不能葬者十余丧),乡人有感他的恩德,在其家乡树碑立传,以纪念这位大孝子。

朱寿昌——弃官寻母

孝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经久不衰

百德孝为先

孝为“修身齐家”的必备修养

育人以孝

也是重要的教育思想

弃官寻母

宋朝时有一个名叫朱寿昌的人,也是个很有名的孝子。他的生母是刘氏,嫡妻妒忌她有了小孩,将她赶出了朱家。自此母子骨肉分离,五十年未能相见。五十年来,朱寿昌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母亲,每到一地为官,他都在四处查找老人家的踪迹。可是人海茫茫,找人谈何容易。宋神宗当朝的时候,他再也没有心思做官了,决定辞掉官职去寻找母亲。

临行时,他告知家人自己的决定,发誓说:“找不到母亲,我今生今世绝不回家!”这一次,他将寻母的重点放在秦地(今陕西)。后来,历尽千辛万苦的他,终于在同州(今陕西大荔县)寻找到了自己的母亲。当时刘氏已经七十多岁了。

感悟箴言

家,不仅仅是一座房屋, 它更是血脉相承充满亲情的地方, 在这个与家人共同生活的地方, 每天上演着柴米油盐的琐事, 虽平淡无奇却早以传承千年, 而维系一个家延续的重要纽带, 便是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 子女对父母的孝敬之情。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我们生而为人就得孝敬父母, 父母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人, 他们受苦受难,十月怀胎, 给予了我们宝贵的生命, 含辛茹苦将我们抚养成人, 还传授了我们做人的道理, 我们才得以健全、健康成长, 时间让父母变得年迈沧桑, 他们把青春都倾注于我们身上。 哪有什么诗和远方, 我们所有的良辰吉时, 都是踩在父母的肩膀上。

人生在世, 父母健在是福分, 应当及时行孝! 父母远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脆弱, 有时不是我们给不起, 怕是父母他们等不起。 多少老人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也总是为儿为女着想着, 可为儿为女的总在为自己的事业、房子、车子、生活忙碌着, 等到某一天幡然醒悟, 才发现自己为父母做的实在太少, 等到想孝敬之时, 亲人却不在了。 父母为儿女付出的是一生, 可为儿女的又能为父母付出多少呢? 爱不能等,孝不能迟, 钱没有挣够的时候, 但是生命却有尽头, 请不要给自己寻找等候的理由。

民间故事:弃官寻母

宋朝年间,有个叫朱寿昌的人,是出了名的孝子。他的父亲朱巽是宋仁宗年间的工部侍郎,他的母亲刘氏是朱巽的小妾。

朱寿昌年幼时,他父亲的正室夫人妒忌刘氏生了男孩,就将刘氏赶出家门,从此,母子二人骨肉分离,五十年都未曾见面。

朱寿昌长大后,荫袭了父亲的功名,做了大官,五十年来,朱寿昌的仕途生涯十分顺利,一直做到地方知州。然而,因为一直没有母亲的下落,终日郁郁寡欢,不思饮食,而食之也无味。

虽然,他每到一个地方做官,都四处打听,但都是杳无音讯,于是,朱寿昌整日烧香拜佛,为母亲乞求平安。

宋熙宁初年,偶然得知母亲流落在陕西一带,朱寿昌便辞去官职,告别家人,千里迢迢去往陕西一带寻找,并告诉家人:找不到母亲,我就不回来了。

也许是他的孝心感动了上苍,终于,朱寿昌在同州一带找到了生母,当时老母亲已七十多岁了,朱寿昌也年过半百。

原来,刘氏被赶出朱家后,改嫁给姓党的一户人家,并且又生育了几个子女。朱寿昌并未嫌弃,全部接回家中供养。

有人将朱寿昌辞官千里寻母之事上秦宋神宗,从此,朱寿昌弃官寻母之事便传播开来。

古人的孝是实实在在,诚心诚意地孝,而今人对父母的孝,有的是带有目的性的孝,父母一旦年老贫困,有的子女不仅不尽赡养义务,有的甚至将父母赶出家门,这样的儿女与古人相比,实在是让人无语的很!

愿天下父母一生平安,好人好报,终得善终。

《二十四孝》之弃官寻母

【原文】宋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决,誓不见母不复还。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七十余矣。

有诗为颂,诗曰:

七岁离生母,参商五十年。

一朝相见后,喜气动皇天。

弃官寻母

【译解】朱寿昌,是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二十四孝》之弃官寻母

【原文】宋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决,誓不见母不复还。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七十余矣。

有诗为颂,诗曰:

七岁离生母,参商五十年。

一朝相见后,喜气动皇天。

弃官寻母

【译解】朱寿昌,是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