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吉日 > 黄道吉日

腊八节是什么时候(腊八节是什么时候啊)

时间:2023-10-18 16:37:50 作者:陪你演戏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12月30日腊八节,建议大家:别忘吃“腊4宝”,顺应老传统

  最近,因为疫情都快忘记了一个重要的节日,那就是腊八节,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还是挺重要的,南北饮食差异,习惯风俗也会有所不同。

  腊八就是进入阴历12月的初八这一天,又称“法宝节”,原本是佛教纪念以为佛祖成道德节日,后来逐渐成为了民间节日。

  进入12月,不管老人小孩都要吃“腊4宝”,老传统要牢记。

  习俗一:吃腊八粥

  很多地方的习俗都会在腊月初八这一天煮上一锅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这个习俗流传已久,最开始始于宋代。

  不同地区腊八粥的用料也有所不同,但是主要的食材还是包括各种米和豆类,有的地区还会添加一些干果,来增加香甜味。

  现代的人们不一定要等到腊八这一天才吃腊八粥,平时也会将这种食材作为养生佳品,尤其在寒冷的天气里养胃健脾。

  准备食材:绿豆、花生米、黑米、大米、红糖

  制作方式:

  1、将绿豆、花生米、黑米和大米用水冲洗干净;

  2、然后将所有食材在冷水中浸泡半个小时,这样更容易煮熟,如果家里有糯米的还可以放点糯米;

  3、然后将所有食材放入电饭锅,加入足够量的水,放一点红糖进去,甜甜的更好吃,如果没有可以煮好了之后,加点冰糖或者白砂糖。

  习俗二:腊八蒜

  俗话说“吃饭不吃蒜滋味少一半”,腊八蒜应该无人不爱吧!不过上班的话要注意,不要熏到小伙伴哦!哈哈~~~

  很多北方地区,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会泡制一些腊八蒜,就是用醋泡蒜,泡至变成绿色。在古代,债主会在腊八这一天提醒人家准备还钱,所以大家就睡用“蒜”字,来代替算账的“算”。

  准备食材:大蒜、米醋、白糖

  制作方式:

  1、将大蒜的外皮剥掉,露出白白的蒜肉;

  2、剥好的大蒜不用清洗,不能碰到水和油,然后装进一个无水无油的罐子,全程不能沾一点水,不然容易变质;

  3、然后倒入没过大蒜的米醋,撒上一些冰糖在上面,盖上盖子;

  4、在罐子的外面再裹上几层保鲜膜,放置在阴凉处静置10天,慢慢变绿就可以了。

  习俗三:腊八豆腐

  这种习俗是在安徽地区比较盛行,将豆腐制成豆腐干留着日后慢慢吃。

  制作方式也很简单,就是将豆腐外面抹上一层盐,然后放在外面有太阳的下面慢慢地烧烤而成,然后用草绳悬挂在通风处,这样豆腐不但不会坏,味道也是独有的好吃。

  吃的时候可以配点辣椒或者葱姜蒜,都可以作为酒宴佳肴。

  习俗四:腊八面

  在北方地区,大米产量比较少,小麦产量比较多,那么人们就会吃腊八面,就和有的地区吃腊八粥一个道理。将果蔬做成的臊子,面条擀好,在腊八这一天早上煮给大家吃。

  还有几天就是腊八节了,大家可以在家里动手做一做这些腊八习俗美食,传统应节气。

  (团团)

腊八节

一年,被二十四节气分成相等的二十四份。

每过几天,就沸腾一次,这样的状态,在农耕文明里,挺好的。节气,是上天赋予大地与人类的农耕指导,到了什么节气,该种什么了,该干什么农活了,这都是固定的,闭上眼睛,不用想,拖着农具就出门了。

我最喜所有关于冬的节气,里面包含着几个节日,也是那么美好,譬如:腊八。只不过,它像个大户人家,从盛大走向衰败。唐宋,腊八要放三天假,即使到了明代,也要放一天,到了现在,被一带而过,散发着可有可无的气息。

人们都说,南端午,北腊八。南方人把端午过得有声有色,异常热闹,可是北方呢?腊八节,却没有古时那种庄重感。

我们在这一天,就将几种花生和几种豆放在一起煮,将文化因子演变成一种痛快淋漓的吃相。腊八,起源于哪里?没人告诉我。

童年,是一个破除神秘的时期。

那时候,每逢过节,格外神气,具体神气什么?我也说不清楚,好像这个节日,是为我准备的,我在母亲的锅碗瓢勺里,品味到这个节日,不过是吃一顿饭而已,吃的也不是解馋的大肉,因此对这个节日大失所望。

我们活在一如既往的重复中。

每一天,过的都是一个样子。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方,看见炊烟,从青瓦间钻出来,摇摇晃晃跑到天空里,白白的,瘦瘦的。我喜欢每一缕轻盈的炊烟,叩问这人间。如果说天空是一扇门,敲响它的,除了炊烟,就是鸟鸣。

关于腊八的门,是被爷爷敲开的。

那年,爷爷住在土屋里。被北风围在里面, 在炉子旁烤着红薯。母亲在房子的另一边,正在做饭,她把诸多种类的豆子,倒进锅里煮,我问母亲,一两种豆类就行了,为何放那么多的豆类?母亲没说话。爷爷告诉我,腊八,是一个关于展示的节日,把所有的收成,向众神一一展示,请他们检阅,以表示心诚。

顺着这个线索,我才觉得腊八有些意思。

腊八,不再是生硬的,而是变得温和可亲,像个邻家姑娘,生活在烟火味里。我以为,在众多的节日里,只有腊八,饱含五谷的气息,或许五谷丰登的祝愿,是属于腊八这个节日的。

腊八粥是古代蜡祭的遗存,《祀记·郊特牲》说蜡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这或许是腊八最初的温柔。在古代与猛兽共舞的时代,人的文明,是看不见的,能存在的,是提心吊胆的日子,他们狩猎,来祭祀祖先,或许,这是一条图腾的线索,让中国人奔腾在血脉的河流里。那时候,人心是硬的,唯有祭祀祖先时,心才温和一些。后来,它变成了祭祀众神。它的每一次变化,都增加了额外的成分,少了远古的风气。

每一次在节气里行走,都感受到一种归宿感。或许,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习俗,是关于吃与敬的意念,每年冬天,我都盼望着这个叫作“腊八”的节日,不是因为我喜欢它,而是它离年太近。我已经不知道腊八所包含的文化,唯一能够让我记住的,就是喝腊八粥,或许一碗粥的温度,就是一个腊八的温度。我们不去研究它背后的故事,我们只渴望它呼啦一下子过去,然后就到了鲜衣、作揖的新年。

我喜欢腊八,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可以吃腊八蒜。故乡,平得像一面镜子,我们把蒜瓣种下去,长出一地青翠。故乡,那么贫穷,唯有大蒜,一大袋一大袋码在屋子里,此刻,面对它们,我们是那么富有。

春天,吃碰蒜,夏天,吃糖蒜,到了冬天,就吃碧绿的腊八蒜。故乡是一个蒜的王国,我们在寒冬深处,吃着它,想着来年的收成。谁家如果不腌一坛子腊八蒜,这个冬天,是没法熬过去的。有些人,自小离家老大回,走了几十年了,一回到村庄,就要吃几口腊八蒜,如果没有,似乎这桌子丰盛的菜,也少了滋味。

其实,我们的腊八蒜,先于腊八而成。

在冬至之前,已经开始进入食谱。冬至这天,热腾腾的饺子,就着一口腊八蒜,那种惬意,从舌头,到胃,透着一股子酸酸的,又有淡淡的辣,如果这时候,听着一首民谣,就更美了。

在寒冬里,如果听歌,我会选择《赵雷》的《画》:

为寂寞的夜空画上一个月亮

把我画在那月亮下面歌唱

为冷清的房子画上一扇大窗

再画上一张床

画一个姑娘陪着我

再画个花边的被窝

画上灶炉与柴火

我们一起生来一起活

多好的歌词啊,我们在腊八这天,听着歌,看着妻子煮粥,一种幸福,从这锅粥里跑出来。我们在腊八这天,就是最温暖的人,我们与天地同在,为肥沃的耕田献上我们的礼节。我们的亲人,活在节日里,掌管着一冬的炊烟。

(作者系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陕西作家班学员)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