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马

孟凡林(孟凡林照片简历)

时间:2023-10-02 09:56:25 作者:未及挽留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山东东营河口:探索共享措施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来源:【检察日报·正义网】

“共享云检察”帮七旬老人要回看病钱

东营河口:探索共享措施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图为办案检察官在梁某家了解案件情况。

正义网讯(记者郭树合 通讯员孟凡林)“我做了这么个糊涂事,贫病交加,如果没有检察院的帮助,钱肯定是要不回来了。”12月12日,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的梁某胜诉后,对前来看望他的河口区检察院办案检察官说。

梁某今年72岁,患有癌症。今年9月,他向河口区检察院“共享云检察”联络点打来电话,称有人向他借钱,不但写了假名字,人也避而不见,他现在生活困难,请求检察机关帮自己讨回公道。

河口区检察院干警第一时间到梁某家中了解情况,得知梁某于2020年分两次借给朱某共计1.3万元。梁某生病后多次要求朱某还款,但对方以各种理由推托不见。梁某多次讨要借款无果,到法院起诉,结果得知借条上写的是假名字。因不知对方真实身份信息无法立案,身心俱疲的梁某抱着一线希望来到检察机关寻求帮助。

为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河口区检察院干警根据调查掌握的情况,在尊重梁某意愿的基础上,依托支持起诉职能,启动“共享云检察”工作对接机制。此后,检察干警走访了朱某工作的多个单位和熟悉的朋友,并到相关部门、单位调取朱某真实的身份信息,帮助梁某完善起诉需要的相关证据资料,指导其撰写诉讼文书,最终帮助梁某要回了1.3万元借款。

据悉,今年3月,河口区检察院秉承“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主动融入区域社会治理,探索打造“共享云检察”工作品牌,通过技术、资源、机制、模式四项“共享”措施,依托“共享云检察”线上平台,将线索征集、普法宣传、矛盾纠纷化解等职能置于“云端”,为群众提供优质检察服务。截至目前,该院依托“共享云检察”平台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100余次,指导案件当事人撰写法律文书20份,办理案件20余件,化解社会矛盾12件。

[版面编辑:樊悦池]

本文来自【检察日报·正义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跨越85年 他们想为无名烈士“找回名字”

在距离邢台市区约20公里的信都区太行山浅山丘陵地带,有一个村子,相传因赵襄子率众在此处掘井而得名太子井,原属邢台县管辖,在村子的北边山岭上矗立着一座抗日英雄纪念塔,记录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一场战斗——八路军战士为掩护村民和村里驻军撤退,在北山上和来犯的日军殊死搏斗,十余名战士牺牲在这里。为了记录这段历史,当地村委会于2014年在这里竖立了纪念塔。

村里来了亲人八路军

据了解,太子井村最初是一个村子,于1953年分为东太子井和西太子井两个村子。最初联系到记者的是西太子井村民吕增根,说起这段历史,吕增根非常激动,“当时牺牲战士有十多个,被害的村民也有十多人,那些牺牲的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那场战斗的知情者也大都已经故去,所以这几年我不断地奔走,希望能弄清楚这些烈士的来历。”

近日,记者跟随太子井村几位村民来到村北的北山上,这里有一块水泥硬化的平地,山顶上矗立着一座“抗日英雄纪念塔”,四周是苍翠的柏树,纪念塔前还有村民放置的纸花,纪念塔所在的位置就是当年发生战斗的地方,塔北有两条深川,其中一条是当年日军进攻的路径。

“这些事也都是听父辈们说的,1938年的农历四月初五,一支八路军部队在皇寺镇温暖河村歼灭日本鬼子后,转移到了我们村驻扎,有说是彭德怀率领的部队,有说是陈赓率领的部队,光知道是八路军,对老百姓可亲了。”今年79岁的吕万兴说,到了五月初七,村里突然来一些陌生人。

“有剃头的、卖菜的,还有补锅的匠人,跟平时比是非常反常的,当时的村长孟祥春就向部队领导进行了反映,八路军意识到可能是行踪泄漏了,准备撤退。”73岁的孙守良也是听父辈们讲当时的情况,太子井大路两边的山头上都有重兵把守,预想着日本兵可能从大路上过来,后山上布置了一个班。

无名战士为掩护村民牺牲

但没想到是,五月初八凌晨,日军从北边的山沟攻打进来,枪声惊动了村里的驻军和村民,为了掩护大部队和村民安全撤离,一个班的战士严守阵地,直至全部牺牲,等日军进到村里已经空无一人。“当时正是麦收的时候,气急败坏的日军烧了麦秸垛和民房,在附近地区搜寻,见到老百姓就杀。”吕增根说,日军撤退后,八路军和村民回到村里,在北山上把牺牲的战士就地掩埋。

日寇的这一残为,被当地人称为“五·八惨案”,正是日军的种种,激起了村里青年参军抗日的壮志。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前太子井村有400多人,参军的就有50人。“村里有好几家都是亲兄弟一块上战场,参军的这些人中现在知道的有十位成了烈士。”吕增根说,后来翻阅相关资料,关于太子井村的这段惨案,都没发现相关记录。

数十年来,西太子井村村民们一直希望通过各种方式,来纪念当年牺牲的这些战士们。2010年起,西太子井村就开始四处奔波,为建立抗日英雄纪念塔筹集资金,2014年,抗日英雄纪念塔正式在战士们牺牲的位置落成。

为烈士溯源让后辈铭记

“现在过去八十多年了,这些事我们也是听父辈们讲,现在年轻人了解得更少,我们就是想让更多人来知道这段历史。”吕增根告诉记者,除此之外他还想弄清,当时这里的驻军究竟是谁领导的部队,牺牲的那些年轻人名字叫什么。

“听说这些战士们年龄都不大,很多都是南方人,有湖南的、四川的,他们为国家牺牲,名字都没有留下,我们都觉得是最大的遗憾。”孟凡林的话也是他们这一代老人的心声,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都想知道这些烈士的名字,为他们立碑传颂,目的是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牺牲的英雄。(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 卢玉辉)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92岁志愿军老战士纪念章丢失 00后女大学生拾到后辗转送还

4月20日上午,阜新高专农牧系2022级学生崔宇婷来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家中,将一枚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双手送还。老人激动落泪:“这枚纪念章终于找到了,谢谢你啊小姑娘!”

老人名叫杨美林,湖南省湘乡市人,今年92岁,1952年随所在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54军135师入朝作战,参加过金城反击战,1958年回国。2020年,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健在的志愿军老战士老同志等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杨美林一直将这枚纪念章视为宝贝,平时悉心收藏,只有重要场合才会取出来佩戴。

可两天前的4月18日,这枚珍贵的纪念章在杨美林散步途中不慎丢失,老人心急如焚。幸运的是,就当天晚上,阜新高专学生崔宇婷从宿舍前往教学楼的途中,在马路上看到一枚金灿灿的奖章,捡起一看,上面刻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字样,还有和平鸽图案。“这一定是一枚重要的奖章,丢了奖章的人一定很着急,得赶快找到失主!”由于平日学校经常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国防教育,崔宇婷很快就意识到这枚奖章非同寻常,赶紧找到学校老师汇报情况。第二天一大早,老师到阜新共青团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希望能帮忙寻找失主。阜新共青团微信公众号负责人看到后立即联系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及海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通过纪念章编号,很快确定了失主是杨美林老人,并与其家属取得了联系。

4月20日上午,在团市委、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及学校负责同志的陪同下,大学生崔宇婷来到老人家中归还纪念章,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暖心一幕。

纪念章失而复得,寻找的故事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而这枚珍贵的纪念章背后还有一段爱与思念的故事。杨美林1949年9月入伍,在部队认识了爱人孟凡文,孟凡文1945年入伍参加八路军,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后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烽火淬炼坚贞的爱情,同在一个部队的两人在朝鲜战场举行了婚礼,并肩作战,既是夫妻、又是战友,既守护小家、更保卫祖国。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1958年杨美林和孟凡林双双回国,后又一起转业并离休于阜新市粮食局。

杨美林和孟凡文夫妻恩爱、琴瑟和鸣,共同孕育了4个儿子,2010年孟凡文去世。春草绿了一年又一年,眼看临近爱人去世13周年,杨美林从盒子里拿出珍藏的纪念章,佩戴在胸前,沿着两人曾经共同散步的路线走一走,可途中纪念章不知何时脱落。

发现纪念章不见了后,杨美林一个人来回找了三次,均无功而返,夜里辗转反侧。杨美林说:“这枚纪念章不仅属于我,也属于已过世的爱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时候,我是代表我们两个人领取的这枚沉甸甸的纪念章。现在纪念章找到了,我也可以安心睡个好觉了。”

交谈中记者还得知,杨美林和爱人共同养育了4个儿子,现已四世同堂。杨美林的儿子、孙辈乃至曾孙辈在各行各业遵规守纪、勤恳工作。老人非常自豪地说:“家里任何人没有给组织添过任何麻烦。”老人的孙女现在在清华大学科研院海外事务部担任项目主管,听说奶奶的纪念章失而复得的故事十分感动。她表示,非常感谢各部门、学校和学生为奶奶的事情操心奔波,让人看到了阜新人的厚道、诚朴和热情。她同时也了解到阜新正锚定“双千双百”目标,开展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奋力创建“双示范市”,非常希望能够利用自己的相关资源,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