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猴

毕姓男孩起名(毕姓男孩起名大全)

时间:2023-10-10 07:33:09 作者:痴人痴梦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毕”姓爸爸给孩子取名,简单却让人想笑,孩子不好意思

名字,是一个人重要的标志。虽然名字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运势这种说法并不正确,但名字伴随人的一生,也多多少少会对人产生一些影响。

“毕”姓爸爸给孩子取名,众人听了大笑

一个姓“毕”的父亲,给孩子取了个名字,每次别人叫的时候,都忍不住大笑,很多时候别人也会因为名字和孩子开玩笑,弄的孩子很不好意思。

原来是因为孩子是一个女孩,而且是在夏天出生,所以名字单独取了一个“夏”字,原本可能觉得没什么,还是一个很好的名字,但是把爸爸的姓氏连到一起,就成为了“毕夏”,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古代对皇上的称呼,这确实是让人忍不住想笑,而孩子面对这种情况,觉得很不好意思。

这就是因为在取名字时不注意谐音的结果。

其实,不仅平常人会这样,有一些明星也曾出现过这样的经历。

著名演员沙溢就曾经分享过,说在自己刚出生时,妈妈想给自己取名字,单字“仁”,原本一个男孩,取“仁”也是很好的寓意,但是当和姓连起来的时候,就变成了“沙仁”,谐音就有些让人听不下去了,幸好爸爸及时阻止。

人们在给孩子取名字时,都希望既能蕴含美好的寓意,又能好听。

那么怎么才能给孩子取一个好的名字呢?

1、注意音韵,朗朗上口

名字,是一个人的标志。在取名字时,要注意名字的音韵,要朗朗上口,读起来通顺,这样才更容易被记住,更能算是一个好名字。

如果一个人的名字读起来很拗口,别人叫起来不容易,也不容易记住,就不太适合。

2、注意谐音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同的字,组成的词语,读音是一样的,但是很可能寓意不一样。

在给孩子取名字时,要注意谐音的问题,像前面说的的“毕夏”,以及“沙仁”就不太适合。

此外,不仅要把名字正着读,也要倒过来读几遍,看看会不会有不太好的谐音,否则很容易出现谐音不好的情况,这样很容易使孩子被别人嘲笑,被取“绰号”。

3、注意名字的含义

好的名字,最好能有一个好的寓意,寄托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祝愿。

在有了想法之后,可以多去翻翻字典,找出多个具有这个含义的字,然后在其中选择一个寓意最好且朗朗上口的。

此外,在已经确定了名字的情况下,也要注意查一查字典,看看这个名字中会不会有不好的含义,如果有,还是要考虑再换一换。

4、尽量不用重名多的字

跟随潮流,是很多人的特性,这一点在取名字时也有体现。在我国,经常出现某个时期,很多人都流行用某几个字作为名字的情况,导致重名的人一大堆。

现在在给孩子取名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尽量避开那些类似“子轩”、“紫萱”等重名率非常高的名字,否则孩子上学之后,一个班里好几个重名的,别人一叫,都不知道是叫哪一个,孩子也会感觉很尴尬。

名字,对每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作为父母,给孩子取名字时,要多加注意,多方面考虑,给孩子取一个寓意好,又朗朗上口的名字,这样更容易被记住,孩子以后和别人交往,也能更顺利,算是一个小小的助力。

爸爸姓“毕”,给孩子取名绝了,全班同学见了恭恭敬敬

“姓名”伴随人的一生,不管是上学还是步入社会,别人对你总得有个称呼。但是你知道吗?一个好的名字对人来说十分重要,比如你的名字太奇葩,或者比较俗气,出席重要场合介绍自己的时候,要么人家记不住,要么迎来嘲笑。

有个爸爸姓“毕”,给孩子起了个名字,每次别人叫的时候,都忍不住大笑,很多人也会因为名字和孩子开玩笑,弄得孩子很不好意思。

孩子是个男孩,而且是夏天出生,所以名字中只有一个“夏”字,当时可能觉得没什么,还是个很好的名字,但把爸爸的姓氏连到一起,就成了“毕夏”,所以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古代对皇上的称呼,这的确是个好名字。但是妈妈觉得不行,因为她已经想到了未来的结果,比如在学校,全班同学见了“毕夏”,全部都要恭恭敬敬,当然了这种恭敬其实是暗讽。

所以在取名字的时候,不注意谐音造成的。事实上,不只是一般人都会这样,有的明星也有这样的经历。

知名演员沙溢曾表示,在自己出生的时候,母亲要给自己取名字,单字“仁”,原本是男孩,取“仁”也是寓意很好的,但是当他和姓的时候,就无比尴尬了。大家在给孩子起名字的时候,都希望既有好的寓意,也十分好听。

那怎样才能给孩子取个好名字呢?起名网林大师分享4大取名技巧:

1、注重音韵,朗朗上口

姓名是一个人的标志。选名字时,要注重音韵,要朗朗上口,读起来通顺,这样比较容易记忆,也就是一个好名字。名字读起来难听,别人叫起来不容易,不容易记,是不太合适的。

2、留心谐音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同的单词构成,读音相同,但很可能寓意不同。为孩子起名字时,要注意谐音问题,如前面提到的“毕夏”和“沙仁”都不太适合。

再者,不要正着读名字,也要倒转几遍,看是否会有不好的谐音,否则就容易出现谐音不好的情况,这样就容易让孩子被别人嘲笑,被取外号。

3、注意名字的意义

名字好,最好能有好的寓意,寄托着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祝福。想好了以后,再去翻阅字典,找出多个有着这个意思的词,然后在里面选择一个寓意最好的、朗朗上口的。

另外,在已有姓名的情况下,还要注意查字典,看看这个名字是否有不好的意思,如果有,还是要考虑换一下。

4、尽量不要用重名来形容

随波逐流,是许多人的特征,这一点在取名字时也有体现。在我国,经常出现某一时期,人们普遍使用某几个词作为名字,结果造成一大堆重名。

如今在给孩子取名字时一定要注意,尽量避免叫一些重名率很高的名字,比如“子轩”、“紫萱”等,否则孩子上学后,一个班里有好几个重名的,别人一叫,就不知道该叫哪一个,孩子也会觉得尴尬。

姓名,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身为家长,给孩子取名字时,要多注意、多方面的考虑,给孩子取一个寓意好,又朗朗上口的名字,这样更容易被记住,孩子以后与他人交往,也能更顺利,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助力。

以上就是本期文章的全部内容了,喜欢的话麻烦动动你的小手指,给小编点个赞+关注,你的支持就是小编更新的动力,咱们下期再见!(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中国历史名镇——荣成市宁津街道办事处东楮岛村

山东省荣成市宁津街道办事处东楮岛村

东楮岛村,位于宁津街道办事处最东端,桑沟湾出口南岸,北东南三面环海,海岸线长10华里,西面一路通陆,与马栏耩村接壤。全村耕地426亩,无山峦,居民184户,人口460人,距威海机场40公里,距国家一类开放海口石岛港20公里,水陆交通十分便利。这里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冬暖夏凉,年平均温度为11.4℃左右。该村传统民居“海草房”以石为墙,用海水里生长的植物海带草作为材料铺缮屋顶,冬暖夏凉,百年不腐,是胶东一带颇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具有一定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山东省荣成市宁津街道办事处东楮岛村

东楮岛村建村于明神宗万历年间,其村名由来相传还有一段历史传说。16世纪末,丰臣秀吉用武力统一了日本,把持了日本国政,“并欲侵中国、并朝鲜而有之”(《明史·日本传》)。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年),丰臣秀吉派兵侵入朝鲜,日本侵略军在釜山登陆后,到处“放兵淫掠”。号称朝鲜三都的汉城、平壤、开城,遭到严重破坏,“数百里间,荡为灰烬”(《继皇朝史略》),朝鲜“八道几尽没”(《明史·朝鲜传》)朝鲜人民纷纷外逃,很多人乘船逃到山东半岛来,其中有一船在海上遇到风暴,抢滩登上海岛,全船人得以获救,为感激上苍,特在岛的东南建立一座庙宇以作祭祀,并在庙宇周围栽上楮树,楮树逐渐栽植下来,遍及全岛,因此“楮岛”叫开了,又因其位于陆地东端,故名东楮岛。

山东省荣成市宁津街道办事处东楮岛村

据该村村志记载,明神宗万历年间,卢姓居民由今宁津办事处宁津所村徙此定居成村,清顺治年间毕姓居民由今东山街道办事处柳树集村、王姓居民由今宁津街道办事处所东王家村相继徙此居住,原卢姓居民外迁,现有王、毕、张、姜、吴、杨六姓分居于全村。自明万历年间至今400余年卢氏及陆续迁入的毕、王等氏在此居住生活,兴建了民宅、祠堂、庙宇、学校,修建了水井、道路等,逐渐达到今天的村落规模。

东楮岛村古老的历史遗迹和传说以及极具海文化特色的渔家民俗既多姿多彩,引人遐想,又极富历史文化内涵。

山东省荣成市宁津街道办事处东楮岛村黑石岛

海市蜃楼黑石岛

荣成县志记载石岛湾楮岛和镆铘岛之间,有一黑石岛,此岛距楮岛6—7海里,“岛上二洞穴,深不可测,旁有数岛连络映带,春夏之交,往往见海市。”

石岛湾春夏之交是多雾季节,登上黑石岛,即可见到云雾虚幻缥缈的都市楼台榭阁,峻山秀水的林园,人行车驰,被称之为“海王龙宫的显现”,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对海市曾作过精彩的描述:“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家,岂有贝阙藏珠宫……”从中可尽情领略“海市”奇幻景色。

山东省荣成市宁津街道办事处东楮岛村

黑石岛,相传是杨家将的祖茔地。

杨家将的传说,脍炙人口,家喻户晓。话说,杨继业率兵北伐大辽国,因主将潘仁美的错误指挥,他孤军被困于陈家谷口(在今朔县南),受重创,不愿为敌所俘,碰李陵碑,壮烈牺牲。后人有诗赞曰:“铁石肝肠断断兮,甘心就死李陵碑,凛凛正气弥天地,烈日秋霜四海知。”杨继业死后,宋太宗厚葬其于杨家祖茔地黑石岛下面一个很大的洞穴中。

至今,在海水清澈时,从黑石岛上还可以隐约看见海水下面洞穴前的石马、石羊、石碑等墓地的印记。

渔家习俗

渔家习俗讲究独特,丰富多彩

世代渔民以渔为生,面对既能赐福又能带来灾祸的浩瀚大海,又敬又畏,因而形成了独特的渔家生活习俗,突出表现在:

一是历代相传下来许多忌讳。

例如:吃鱼时忌说“翻”字,出海难事故时忌说“海”字,忌说“煤”字,忌说“下海”、“下饺子”,忌“在船上将脚伸进海里”,忌“把筷子横放在碗上”等禁忌,都是渔民为了讨吉利、博口彩而代代相传下来必须谨记的“讲究”。

山东省荣成市宁津街道办事处东楮岛村

二是普天同庆“渔民节”。

渔民节来自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节”。古语说“谷雨百鱼上岸”,这是渔民最为期盼的事情,因而谷雨这天就被渔民当成了自己的节日。

为了祈求海神、天后娘娘、龙王、船神赐予丰盛的鱼虾,保佑平安、合家欢乐、兴旺发达,谷雨这天,渔村热闹非凡不亚于过年,家家户户提前蒸好大饽饽(馒头),购买鞭炮,香烛纸钱、酒类、水果等供品,渔船老板或者几家渔民还要联合起来买一头大肥猪,去毛烙皮,涂上红颜料,做为供品。这一天,渔家挂灯结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男人抬着、挑着供品来到海边、天后宫、龙王庙、船头,陈列出供品,烧香敬酒,作揖磕头,祭奠海神等神仙。祭奠完毕,渔民们就地铺上门板、芦席,席地而坐,共食祭余,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划拳猜令,直到黄昏。

与此同时,渔民在家的母亲、妻子,将用白面捏好并蒸熟的小兔形状的饽饽揣进儿子或丈夫的怀中,祈祷儿子或丈夫能平平安安,高高兴兴回来。因为在民间传说中,兔象征着精灵,上述举动意思是说,打不着鱼虾没关系,就到山上谋生找吃的,盼望儿子或丈夫平安归来

山东省荣成市宁津街道办事处东楮岛村

东楮岛村素有“海上明珠”之称,近海海域盛产牡蛎、石花菜、杂色蛤、海参、螃蟹、海波螺及各种鱼虾等海珍品及海带等大叶藻类。近几年,该村依靠丰富的海水资源优势,不断扩大渔业产业规模,集体经济势力不断增强,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提高。重点做好历史文化名村建设和文化旅游结合的文章,实施了岸线修复、海草房修缮、路网及污水管网改造、硬化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了唐乡海草房酒店、楮岛老街、乡村记忆馆、游客服务中心等精品旅游项目。

2016年接待游客12万余人次,旅游收入1000多万元,获得国家AA景区、国家级海洋牧场、全国休闲示范基地、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生态文化村5项国家级荣誉。2017年,投资2000万元,对剩余80余户海草房进行修缮保护,启动岸线修复二期工程,保护生态环境,加大对老街、乡村记忆馆等节点的细化完善,探索“合作社+农户”“农产品+电商”模式,引导群众参与民宿、渔家乐、休闲农业等项目,带动村民致富。

山东省荣成市宁津街道办事处东楮岛村

该村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天最高气温不超过30℃,冬天最低气温不低于—6℃,村西南10里长沙滩,海蓝蓝,沙灿灿,是天然的海水浴场。隔海相望,有神秘莫测,远近闻名的杨家葬岛呈现在眼前,陆地上的娘娘庙与杨家葬岛一线相望,美丽的历史传说与奇特的自然风光完美融合,令人神往。村东有天然的赶海滩涂300亩,盛产海参、螃蟹、牡蛎、杂色蛤等海珍品。村东北,峭岩怪礁林立,拥有天然钓鱼台10处,是垂钓者的天堂。在原有海水浴场和海钓基地的基础上,2017年,投资1200万元建设海上平台、海洋牧场展示厅、游艇码头等海上旅游设施,配套购置1艘18.8米的休闲海钓船,打造集海底观光、休闲垂钓、游客接待、商务会议、餐饮服务、海洋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海洋牧场。

该村10里海岸,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盘桓其间,涉足其上,或听涛观海,或垂钓拾贝,物我两忘,心旷神怡。

百家姓——毕姓的起源、家谱、辈分大全,快看看有没有你家的

得姓始祖是毕公高。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五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一。毕姓是当今较为常见的姓氏,分布很广,如北京,天津,河北之沧州、尚义、黄骅、阜平,山东之平邑、龙口、济宁,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江西之金溪、崇仁,广西之田林,广东之吴川,云南之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

起源

编辑

毕(Bì )姓,河北乐亭县(念Bei) 源出有:

来源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第十五子姬高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关于姬姓毕氏的渊源,许多史籍中记载得都一样。例如在史籍《姓氏考略》中记载:“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以国为氏,望出河内、东平、太原”;在史籍《唐书宰相世系表》中也记载:“毕公高之后”;在史籍《万姓统谱》上亦记载:“《左传》有毕万,《晋语》有毕阳”。按史籍《通志·氏族略》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商朝末年,周文王的第十五子高,随周武王兴师伐纣立下赫赫战功。西周王朝建立之后,他负责处理那些被商纣王关押的犯人。他采取宽大为怀,平反了不少冤狱,表彰了因直谏受害的功臣,因而名声鹊起,被称为“周初四圣”之一。后被周武王姬发封于毕地(今陕西长安、咸阳北,渭水南北岸一带),他建立了毕国,为公爵,故而史书多称其为“毕公高”。三千多年前的毕国又称为毕陌、毕原或咸阳原,在西周初年,十分受到西周王室的重视,因为大名鼎鼎功在国家民族的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逝世以后,都是葬在毕原。姬高是周王朝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在周武王病逝后,他为顾命大臣之一,与周公姬旦、召公姬奭一起辅政,使周王朝的经济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形成了“成康之治”的盛世

。毕公高的后代毕万后来事仕于晋国,乃封于魏地,其后代中有改姓为魏氏者,在战国时期成为著名姓氏。仍居于毕国者,遂以国名为姓,称毕氏。在两周的八百七十多年间,周文王的这支毕氏子孙一直显赫于世,并且历代相传,一直相传至今。毕氏、魏氏同宗同源,皆尊奉毕公高为得姓始祖。

发源于陕西的毕氏,后来主要繁衍于河南和山西境内黄河北部一带,史称毕氏正宗。到了汉朝时期,有一支毕氏族人远迁山东的东平郡,并且繁衍成为当地的望族。

来源二

源于任姓,出自黄帝少子禺阳之后,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据史籍《世本》记载:“系自任姓所改。”任姓毕氏远早于姬姓毕氏,为任奚氏同祖。任姓的始祖,许多史籍皆考证位夏王朝时期车正奚仲之后,以王父子字为氏。黄帝少子禺阳受封于任地(今山东济宁),故为任姓。禺阳的裔孙名仲,食采于夏王朝管辖区的奚地(今河北承德),史称奚仲,出任夏王朝时期的车正(管理和制作车舆的工匠),后又改封于薛(今山东滕县),一度还迁于邳(山东徽山)。

西周初期,有谢氏、章氏、薛氏、舒氏、吕氏、祝氏、终氏、泉氏、毕氏、过氏这十个姓氏,都是任氏后裔的封国,是由任氏分支出来的。

在奚仲的后裔子孙中,有分迁居于毕原(今陕西咸阳)者,这个分支的族人便以居邑名称为姓氏,改称毕氏,世代相传至今。

来源三

源于匈奴族,出自汉朝时期南匈奴屠各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西汉元狩二年,霍去病以骠骑将军率万骑出陇西,越过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千余里,斩首虏近九百级,缴获休屠王祭天金人。同年夏季,霍去病再出陇西、北地两千余里,越过居延泽,进军祁连山,捕斩首虏三万余级。西汉王朝发动的这次战役,沉重地打击了匈奴右部,逼迫得匈奴浑邪王杀休屠王,率部四万余人归汉。汉武帝分徙其众于边塞之外,因其故俗置五属国,又先后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由此沟通了自内地与西域的直接交往,对西汉和匈奴势力的消长也发生了显著的影响。东汉初期,原南匈奴休屠王所部分析出屠各部,名出匈奴休屠王子日磾(金日磾),在浑邪王杀休屠王之前,他原先的称号就是“休屠各王太子”。屠各部在五胡十六国时期曾一度强大,后世的铁弗部、高车部、敕勒部、丁零部等等,皆出自屠各部,本部还曾建立其强大一时的前赵。前赵灭亡后,匈奴屠各部的少部分族人归附于石勒创建的后赵,而大部分则都分崩离析,四散而去。其部族主体后在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执政时期归附于鲜卑拓拔部,成为拓拔部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史书中又称其为“鲜卑屠各部”。

在北魏孝文帝于北魏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96年)迁都洛阳入主中原之后,所大力推行的汉化改革过程中,鲜卑屠各部的族人有改姓氏为单字汉姓毕氏者,后融入汉族之中,世代相传至今。[1]

来源四

源于突厥族,出自唐朝时期阿史那部突厥王子阿史那·社尔,属于以国名或官爵称谓为氏。史书记载:西域毕国胡人有毕氏。毕国,为突厥阿史那部族人建立的一个西域小国,在唐朝学者裴矩所撰著的《西域图记》中有记载:“安国之西百余里有毕国”,也就是从毕国到安国王治的行程。毕国当时在西突厥阿史那部的掌控之下,为其属国之一,实际上仅为一城一部落。六年后的唐永徽六年(公元655年),阿史那·社尔也病逝了。这位一生飘零的突厥王子终于实现了长伴他最崇敬的唐皇之愿:在众多陪葬的功勋显赫之大唐开国武将当中,他的墓葬离唐太宗的昭陵最近!从此,阿史那·社尔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之爵号“毕国公”为姓氏者,称毕氏、国公氏;;亦有称社氏者。其中的毕氏被史书称作“西域毕国胡人毕氏”,而国公氏后多省文简改为国氏,皆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毕氏、国氏、社氏与阿氏、史氏同宗同源,身貌特征是身材高大,眉骨突高,双眼睑纹,瞳孔微黄,鼻梁高耸,男子皆山羊胡须,十指指纹箕多斗少,甚至十指皆箕。

来源五

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末清初蒙古新巴尔虎毕喇尔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黑龙江志稿·氏族》记载:蒙古族都讷亨氏,亦称德赫氏,源出蒙古新巴尔虎部毕喇尔部落,世居巴尔古(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东部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Duneheng Hala。

清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都讷亨氏多冠汉姓为毕氏、祁氏等。

来源六

源于满族,出自金国时期女真必兰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毕力扬氏,亦称别兰氏、必喇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必兰部,满语为Bira Hala,汉义“河川”,世居和悠(今黑龙江与乌苏里汇合口)、长白山地区。后有达斡尔族、赫哲族引为姓氏者,达斡尔族称毕力夹氏,赫哲族称毕拉氏。

清朝中叶以后,满族毕力扬氏、达斡尔族毕力夹氏、赫哲族毕拉氏多冠汉姓为毕氏、何氏、杨氏等。

来源七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彝族、土家族、苗族、鄂温克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毕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毕氏,世代相传至今。

3

始祖

毕公高

奚仲(任仲、姬仲)、毕公高(姬高)、刘曜、阿史那·社尔。周初著名政治家。关于毕姓的姓源,历来有关姓氏的古籍,考证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譬如,《姓氏考略》上说:“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以国为氏,望出河内、东平、太原”;《唐书宰相世系表》则指出:“毕公高之后”;《万姓统谱》上也记载说:“《左传》有毕万,《晋语》有毕阳”。商朝末年,周文王的第十五子高,随周武王兴师伐纣立下赫赫战功。西周建立后,他负责处理被商纣王关押的犯人。他采取宽大为怀,平反了不少冤狱,表彰了因直谏受害的功臣,因而名声鹊起,为“周初四圣”之一。后被周武王封于毕国,爵位为公。世称毕公高。武王驾崩后,其为顾命大臣之一,他与周、召二公等一起辅政,使周王朝的经济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形成了“成康之治”的盛世。他的后人有一支以国为氏,称毕姓。他们尊毕公高为毕姓的得姓始祖。

郡望

扶风郡:周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兴平县、咸阳市一带地区。汉朝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置右扶风,与京兆、左冯翊合为三辅,治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凤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改名为扶风郡,治所在隗里(今陕西兴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麟游县、干县以西,秦岭以北、山东省平原县以南一带地区。五代时期后汉将其辖地定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一带地区。西晋朝时期移治到池阳(今陕西泾阳),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移治所到好畴(今陕西乾县)。隋、唐两朝以今陕西岐州一带为扶风郡。

东平郡:西汉宣帝甘露二年己巳(公元前52年),改大河郡为东平国。南朝宋改为郡,治所在无盐(今山东东平)。辖七县,包括今山东济宁、东平、汶上、梁山、泰安等地。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废黜。北宋朝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以郓州为东平府,治所在须城(今山东东平)。明、清两朝为州。时期废州改为县。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时期建为河南省。

河内郡: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春秋末期楚、汉之际,约在公元前三世纪末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涉),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一带地区,包括汲县。魏文帝黄初年中,河内郡析置朝歌郡(今河南淇县)改属冀州(今河北冀县),四县随之改属、后又回归河内郡。属司州河南尹的有卷(今河南原阳)、原武、阳武三县。属兖州(州治廪丘,今山东鄄县)陈留国的有封丘、酸枣、平丘、长垣四县,属兖州东郡的有燕。西晋时期移治野王(今河南沁阳)。隋朝时期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两朝的河内郡即怀州。元朝时期设为怀庆路。明、清两朝为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政府时,改河内县为沁阳县。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时期为市,山西省在。

7

堂号

扶风堂:以望立堂。

东平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河内堂:以望立堂。

太原堂:以望立堂。

经训堂:清朝时期,毕沅在幼年时期就失去了父亲,全靠母亲张藻培育成人。张藻是当时颇有名气的才女,不仅能诗,而且学问渊博,还著有《培远堂集》。毕沅在她的调教下,六岁能读《诗经》、《离骚》,十岁便通晓声韵,善作诗文。随后,张藻又亲自把毕沅送到苏州灵岩山,拜著名学者、诗人沈德潜和经学大师惠栋为师,以进一步拓宽视野。后来,毕沅中状元当官,离开京城到陕西任巡抚,张藻还以母亲特有的情怀,作了五十四句二百七十言《训子诗》,殷切期望儿子“不负平生学,弗存温饱志;上酬高厚恩,下为家门庇”。当张藻病故后,清乾隆大帝还特赐御书“经训克家”四字褒扬。毕沅为了铭记母亲和皇上的恩赐,特将家族室名称作“经训堂”,将自己的诗文集名为《经训堂集》。

培远堂:同经训堂,是毕沅的庶支子孙以先祖母张藻所著《培远堂集》为堂号,与经训堂并重。[

家谱

山东万家村毕公高碑亭

全国毕公裔宗谱,()毕恩普等修撰,十三年(公元1924年)开文石印局排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

全国丰润毕氏支派家谱,()毕恩普等编辑,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

全国毕氏宗谱,()毕恩普等编辑,十七年(公元1928年)开文石印局排印本。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有二部)、辽宁省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河北深泽毕氏家谱,(清)毕恩普等修,十八年(公元1929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江苏无锡锡山毕氏重修宗谱四卷,(清)毕觐扬等重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淅江鄞县鄞东下林岸毕氏宗谱二卷,著者待考,十年(公元1921年)留余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鄞东毕氏宗谱,()毕东阳纂修,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兰溪毕氏宗谱六卷,()毕钟壬纂修,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女埠乡。

安徽徽州新安毕氏会通族谱十七卷,附录一卷,(明)毕济川修,毕鬰等纂,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安徽徵州毕氏家谱,(清)毕兆登修,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

安徽徽州毕氏宗谱五卷,首一卷,(清)毕振选等修,清乾隆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七册。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徽州市博物馆。

安徽石台毕氏宗谱四卷,()合族裔孙同撰,十九年(公元193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安徽省石台县县志办公室。

安徽桐城皖桐毕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毕启蒙辑修,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承启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山东淄博淄川毕氏世谱,(清)毕岱熞重修,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山东淄博淄川毕氏七修世谱,(清)毕文铎、毕岱舆等撰,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山东淄博淄川毕氏世谱,(清)毕芳撰,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山东淄博淄西毕氏世谱六卷,()毕抚远纂修,十二年(公元1923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图书馆。

湖北浠水薪水雨河毕氏族谱八卷,末二卷,(清)毕开等修,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十册。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浠水县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湖北江陵续修江陵毕氏族谱六卷,()毕承绶等续修,二年(公元1913年)敦义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

广东花县毕氏家谱,著者待考,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毕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博物馆。

毕氏家乘一卷,附南村毕氏家谱一卷,(清)毕奎麟纂修,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毕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著者待考,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10

字辈

编辑

山东桓台毕氏字辈:“汝梦斯廷远承先德于以作征清本家学传世其荣树毓允昌循法守铭宗章克保宏业振升”。

山东青州毕氏字辈:“海右启家嗣宗衍庆义方式谷慎行贻令云裔其昌宾王利用”。

山东汶上毕氏字辈:“玉庆先德于士研经洁白”。

山东临朐毕氏字辈:“吉绪永利世云”。

山东淄川、巨野、莱芜毕氏字辈:“自际盛世海岱丰凝远承先德于耜研经杰辈家第昭旷堂亭温良恭俭苗裔嗣(思)铭”。

安徽六安毕氏字辈:“廷明照如昌善(景)良”

安徽合肥毕氏字辈:“春永守金权文章为纯粹张教治家祥”。

吉林、辽宁毕氏字辈:“所以召世序庶可鉴重明远应鸿大也永茂于文登”。

浙江鄞州毕氏字辈:“大任保厘镐东志襄瑞冶”。

河北涿鹿毕氏字辈:“进义(玉洪)学(旭)博(傲)”。

河北献县毕氏字辈:“炜士深根煌增”。

河北乐亭县毕段村:“中永学元(丽)承(雅)。

内蒙敖汉毕氏字辈:“先有席卫万庚广连占魁”。

湖南毕氏一支字辈:“承家仁才代启”。

云南毕氏一支字辈:“亨顺永发克敬乘先书练册守孝友丛员”。

陕西米脂毕氏字辈:“万照凤华台银河龙门开”。

毕氏一支字辈:“世守恩锡(赐)永记相传”。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毕氏

[111]8自[112]9际[113]10盛[114]11世 [115]12海[116]13岱[117]14丰[118]15凝 [119]16远[120]17承[121]18先[122]19德 [123]20于[124]21耜(泗)[125]22研[126]23经(京) [127]24洁(结)[128]25白[129]26家[130]27第 [131]28昭[132]29旷[133]30堂[134]31亭 [135]32温[136]33良[137]34恭[138]35俭 [139]36苗[140]37裔[141]38嗣(思)[142]39铭

明万历十三年七世叔祖后起(不包含)

[鼻祖毕公高]

----------------------------------------------------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

柳林镇毕庄 有家谱

龙固镇毕海村 5000人 有家谱

营里镇毕堂村 有家谱 续了3万人左右

万丰镇顺河村 2000人 家谱丢失

闫各庄镇毕段村1800人 无家谱 据考证从清朝时期即有记载,为山东昌邑地区迁入,全村只有两个姓,毕和段,且毕姓人口占90%以上

董官屯镇孙官屯村300人 有家谱

营里镇赵集村(从顺河迁入)

万丰镇刘集村(特别说明刘集刘氏是顺河毕氏,历史故事原来刘集刘氏家没有男孩。顺河的姑娘带走的顺河孩子只不过姓氏姓刘,辈分风俗民情全部按照毕氏的来)

万丰镇毕楼村

万丰镇毕桥村(新毕桥村)

万丰镇红卫村(新红卫村)原庄名:姑子庙

万丰镇田庄村

万丰镇泗河集(东中西)村后有碑

万丰镇郑庄

万丰镇毕小楼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大桥镇毕庄 有家谱 (祖上河内枣强迁入)

章缝镇花园村

河南省新乡市小冀镇梁村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

苑庄镇毕村

安徽省六安市寿县炎刘镇广岩乡黄楼村 家谱不详

11

祠联

编辑

四言

源自姬九;

望出河南。

——佚名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毕姓源流和郡望。

绩嘉弼亮;

卦协公侯。

——佚名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助武王灭殷商有功,受封于毕国,康王时曾受命保卫并治理东郊,作《尚书·毕命》,有句:“弼亮(辅佐)文、武、成、康四王,以正色率下,嘉绩多于先王。”下联典指春秋时晋国大夫毕万,毕公高的后代,辅助晋献公灭霍、耿、魏有功,受封于魏。晋国大夫辛廖曾为毕万占卜说:“吉。毕万的后代一定会干大事,子孙会到公侯。”后来,魏与赵、韩果然三分晋国,均列为“战国七雄”。

持鳌醉酒;

杀贼报仇。

——佚名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毕卓,性嗜酒,尝谓:“一手持蟹鳌,一手持酒杯,便足了一生。”下联典指明毕著,字弢文,父战死,女率遗兵,攻杀敌甚众,夺父尸以归。

翰林谦介;

吏部清狂。

——佚名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毕卓。下联典指北宋·毕士安。

五言

布衣创活字;

巾帼存韬文。

——佚名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发明家华升(?-1051),布衣出身。仁宗庆历年间发明活字印刷术,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下联典指清代女名人毕著,字韬文,歙县人。其父守蓟丘,与贼战死。时著年二十,夜率精锐入敌营,杀其首领。工诗,有《韬文诗稿》。

祖孙皆进士;

父子俱使君。

——佚名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进士毕士安(官至吏部侍郎)及其孙毕良史(绍兴进士书画家)。代州人。下联典指后魏豳州刺史毕祖晖及其子义云(充州刺史)。

莲汀工诗画;

子务擅琴棋。

——佚名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女诗画家毕慧,字智珠,号莲汀,镇洋人。工诗画,有《远香阁诗草》。下联典指明代画家毕本,字子务,号昆山,淄人。善画山水人物,工诗嗜琴棋。

洪炉无久停;

日月速若飞。

——毕耀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监察御史、诗人毕耀《赠孤独常州》诗句联。

七言

杀贼报仇崇旧范;

持鳌把酒仰先型。

——毕耀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歙县女子毕著,字韬文。父亲镇守蓟州战死。当时二十岁的毕著率精兵夜入敌营,杀其首领,用车子把父亲的尸体拉回来。又能诗,有《韬文诗稿》。下联典指东晋鲷阳人毕卓,字茂世,旷达而嗜酒,曾说:“得酒满数百斛船,四季美味放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浮游酒船中,便足以了却一生。”太兴末年任吏部郎。一天,邻居酿熟了酒,他因醉夜里到人家瓮下偷喝酒,被管酒的人抓住,次日天亮一看,原来是毕吏部。

毕吏部持鳌醉酒;

韬文女杀贼报仇。

——毕耀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毕卓。下联典指光天清·毕著。

十言及以上通用联

胸富文章,美少年之登第;

德成隐逸,享耆老而挂冠。

——佚名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益州长史毕构,字隆择,偃师人。六岁能文,第进士,景龙末召拜御史大夫。为政清严。官至太子詹事卒。下联典指宋代孝廉毕赞,长沙人。仕郡为引赞吏,性至孝,父母皆年八十余。转运使表其事,诏赞解职终养。竞争。

郡属河南,一脉流芳绳祖武;

堂开培德,四支奕叶结家声。

——佚名撰毕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歙县长陔村毕氏宗祠联。上联典指毕氏郡望。下联典指该祠偏殿名“培德”。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