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兔

黎氏(黎氏的来源和历史)

时间:2023-10-03 20:35:22 作者:追梦抓梦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百年望族 湘潭黎氏

文/楚国良

走进湘潭,提及湘潭名人世家,有一道绕不过的坎,那便是百年望族,湘潭黎氏。手上有一本湘潭民俗专家鄢光润编著的《湖湘名谱辑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里面选介了、齐白石、彭德怀、等四大家族。对湘潭黎氏一族未予介绍,甚为遗憾!

笔者早些年参编《晓霞之子》、《谭家山文史》,后又加入湘潭黎氏文化研究会,积数年之积累,深感有必要对湘潭黎氏作一整体介绍,以便让黎姓族人尤其是黎氏文化研究爱好者对此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以正视听!

——题记

一、黎氏起源

1、姓氏来源

黎贵坞在《黎氏始末考》一开始便写道:

“黎氏之先出于高阳,高阳之子曰称,称之子曰老童。老童生重、黎,重为南正司天;黎为北正司地,后世因之为姓,而黎氏自此始。三代上事,其闻于今者不详。殷末失政,西伯戡黎以惧之,黎自是始以国见称于书。周室衰,北狄为患,黎侯寓卫,作《式微》之诗,《左传》宣公时,晋伐赤狄,责以夺黎氏地,黎之见诸经传者如此。

自汉兴,长沙王相朱苍侯于轪,而黎氏显。东汉建武年,长安守允通随父甲二公迁于潭州,遂为潭人”。高阳氏即颛顼帝,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姬姓,黄帝之孙。老童即卷章,重、黎平定九黎有功,黎封火正,为“火神”、“祝融”。九黎之首是蚩尤,有说蚩尤叫黎贪。又有说卷章生重黎、吴回。两兄弟平定共工氏有功,封于河南。北正黎之孙,尧帝时受封耆(黎)国,始封地原在今河南省浚县东北黎阳。传至夏末,耆(黎)侯助成汤在鸣条灭夏桀有功,改封于山西,为大黎侯国,国界达到河北西部。

在山东郓城县西还有一个小黎国。据说两国之民原都属炎帝部落或属九黎。大黎侯国传到靖远侯黎恭,黎恭时任殷商的“天下兵马大元帅”,黎恭助纣为虐,西伯戡黎,周文王、武王借“黎侯不从王命”(见《精编廿六史》)之机,冠冕堂皇地采取了替纣伐黎的办法,对黎国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杀戮,黎恭也被武王杀死。应当说“西伯戡黎”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场无辜的杀戮。此后,黎人四方逃散,远走他乡。周武王灭殷商建立了西周之后,大黎国已不复存在,北部封给商王族后裔,殷高宗时宰相祖己的八代孙祖伊,称黎侯国,故都遗址在今山西省黎城县东北十八里;南部封给尧帝祁姓后裔的一支,仍称黎国,故都遗址在今山西省长治县西南三十里。最后被晋国所吞并。

2、得姓始祖

丰舒。丰舒系商汤后裔。商时有诸侯国——黎国,商末,西伯姬昌攻灭黎国,武王克商后,大封天下,封成汤后裔于黎国,赐为侯爵,其后有黎侯丰舒。丰舒之后,子孙有以国为氏者,称黎氏,尊丰舒为得姓始祖。

3、迁徙分布

根据《湘潭黎氏续四修谱》族谱中记载的黎氏先人丧葬之地,以及族谱的序、传、墓志、杂文、正文名条,能够大致的分析出湘潭黎氏族人的分布及流徙。例如,雨湖黎家,马家河黎家不但同宗,还都是绪周裔,共九派祖协公。长塘黎家与雨湖黎家共十二派祖人龙公。

尊周房

谱牒载,[笃生子][再传]……年近六十再娶,始生二子,长名尊周,次名绪周”。黎尊周“明正统入赘燕子窠,遂家于此”从此定居燕子窠。入赘尹家,后代仍黎姓,“与尹氏世分左右居所”。

《湘潭黎氏家谱》中记载,尊周公生二子,长子黎镜,名必清。黎镜开有湘江东岸邓家桥、烂泥冲、官桥,还有湘江西岸黄茅、白旗营(白溪营)、蓼叶山、中路桥直到晓霞山东麓凳子岭下多处田地。

黎镜生独子黎名魁。尊周幼子黎铨,名必达,明成化戊子科举人。黎铨生独子黎名盖。原本尊周裔是可分作名魁、名盖两大房,由于次房名盖生二子茂枫、茂栏。茂栏无后,而茂枫带其二子迁居长沙后断了联系,几百年失考。因此直至家谱四修(包括四修)茂枫二子后裔在谱中均为空白。在湘潭黎氏族中便没有把他们当作一大房。直到,黎茂枫的后人有部分回归湘潭黎氏。而长房黎名魁生有四子。长子、幼子无后,次子黎茂华,三子黎茂富。黎茂华有二孙,名黎罩、黎岳。黎茂富有六子、六孙,只有两孙形成大房,即茂富次子黎忠连生的黎昙、黎昊两房。茂富五子忠瑺徙衡邑失联,幼子忠瑛长子为钧房,后裔徙外也失联。尊周裔遂在黎名魁裔下形成罩、岳、昙、昊四大房。

1. 六派黎茂华下:

罩房其中一小支世守燕子窠祖居至今,大部分迁往不远的攸邑嘉都严湖、凉源、红笋冲等地(今属攸县丫江桥镇)。

岳房定居衡邑既字廿一区窑底白冲、纂烟冲(今属衡东县大桥镇)。燕子窠到这里约六十里路。

2. 六派黎茂富下:

约于明朝正德年间, 黎尊周的曾孙六派“茂富公裔分居六十七都”(清十都)晓霞山东麓凳子岭下。黎茂富孙辈分多房,其中大房有二,昙房和昊房。

昙房定居十都七甲(今属中路铺天螺村)。

昊房始居于十都七甲。后代散居于晓霞山周围,以及由东南方的黄茅铺至东北方的白云乡一线,于潭邑上八都、九都、十都、十二都均有族人居住(今湘潭县白石镇、中路铺镇、谭家山镇、梅林桥镇及邻近现属株洲之地等)。昊房是湘潭黎氏最庞大的一房,昊裔十四派堂兄弟七人,除去黎文週(良儒)后裔前往四川失去联系,其中有三房最大,即国仲(良俊)、仕先(良杰)、弼侯(良佐)房。其中黎弼侯下又有六大支,特别要提的是黎千子和黎千崙支。

黎千子(希昴)约于清雍正年间迁到晓霞山西麓十都六甲拗柴石潭坝。后裔分布在十都五甲、六甲、八甲,即拗柴、石潭坝、佛祖岭,而石潭坝黎千子老屋所处山湾便被称作黎家湾。十都五甲赤泥冲口至今有地名叫做黎家老屋。尊周房黎千子后裔世居中路铺晓霞山拗柴石潭坝,因此他们才能称得上是“拗柴黎氏”。

黎千崙(希崑)一支。黎千崙有四子。长子黎书文(祚读)和幼子黎汉之(祚广)于乾隆年间,由十都祖居凳子岭辗转几迁,至九都五甲南泉冲定居。三子黎凤翥(祚瑞)迁至十都十甲土桥范家冲。黎汉之的曾孙黎简堂(培敬),出生在黎汉之的“南泉旧第”,黎简堂长子黎佑生(锦缨)、长孙黎雨民(丹)仍居长岭铺南泉旧第。而继配王夫人和子女返乡定居茶园铺皋(高)山,成为“皋山黎家”。

除了昙房、昊房,还有一房是钧房,由于迁外失考而没有计在大房中,他们中的生筠一支去了善邑桥头铺,即今长沙望城区雷锋镇桥头铺。虽然未出现在《湘潭黎氏家谱》中,却出现在《五邑黎氏族谱》中。

盖房时期,尊周裔岳房有的支没有后代,有的支迁外地失联,如今岳房难找到了。有消也有长,湘潭黎氏又找回了早已失联的部分族人。这就是黎名盖的儿子迁居长沙的黎茂枫的部分后裔。六派茂枫元配屈氏生二子,志一(忠复)和志二(忠兴),此二子迁“长邑临湘镇一甲上五区黎家冲”(今长沙望城区桥驿镇)。经过近四百年,于廿一年三月(1932 年)回归湘潭黎氏,签订入祠谱合约,他们载入了《湘潭黎氏续四修谱》。因为是名盖公的后裔,所以称为“盖房”。

阅读《黎氏族谱》残谱的电子文件,即《五邑黎氏族谱》与《长善黎氏族谱》的合谱。会发现“长善黎氏”的始祖也是黎茂枫。黎茂枫,字崇卉,迁长沙之东后更名崇富。与继娶粟氏又生二子,志方与志亮。黎志方裔定居长沙;黎志亮裔始居长沙,继迁于善化(今亦属长沙),因此称为“长善黎氏”。长善黎氏另行派字,与湘潭黎氏行派完全不同。如果将来能与湘潭合谱,自然是并入盖房。

绪周房

黎绪周跟随上辈黎笃生、黎再传,定居于旧湘潭县城北边五里,属清二都二、三甲的地方,绪周裔黎姓族人在此繁衍耕作,人们便把这片方圆数十里的地方称作“黎家坪”。 在族谱中多处记载“二都二甲黎家坪”、“二都三甲黎家坪”。即现在湘潭火车站、调塘及北二环路一带,今属湘潭市九华区响水乡西南部、雨湖区先锋东部及护潭北部等地。至上世纪 30 年代,大部分绪周裔在县北黎家坪生活了近五百年之久。

马家河黎家的黎蕉山(光濬)曾写:“由一派祖至八派祖,家乘第载葬黎家坪,而代远年湮,旧址半归涣漫……”当然这里的一、二派祖就是黎笃生、黎再传,三至八派祖讲的都是绪周房祖先,他们都葬在黎家坪。湖南科大西边的大黄山、南边的竹山湾(清二都三甲),西南的鹧鸪山(二都二甲),都是湘潭黎氏的祖坟山。再往北的罗峰(二都七甲),往西北鹤岭镇颜家冲(上五都小七甲),再往西北的鹤岭镇马山坳(上五都九甲)、芭蕉冲(上五都十甲)一带也都有湘潭黎氏绪周裔较大的祖坟山。

黎绪周生梦海,黎梦海生应祥,黎应祥生文清、文先、文贵。清、先、贵遂成绪周裔三大房,三房最初都住在潭邑二都黎家坪,然后放射性向四周扩散,大多向西北方向发展。

文清房,居于潭邑下五都洗砚塘(现白石公园西)和虾公坝一带,其中有的支到了上五都响塘乡和靳江河边南谷,更远的去了长沙、湘阴。八派黎允福,迁徙到沩宁(宁乡),成为现今“宁乡水南黎氏”和“宁乡鱼潭黎氏”的始祖。

沩宁十五派黎希镇讲:“允福、朝宗二公湘宁并传。”

尊周裔十七派黎熙亭(大纯)也讲:“宁邑派则绪周裔允福公开也。”

1995 年水南和鱼潭两支黎氏曾准备合修族谱,因困难重重而未合成,终分别各自修谱。若与湘潭黎氏合谱那更是难上加难了。

文先房,是绪周裔分支最多的一房,散居于潭邑城厢、二都、上四都、上五都、六都、十三都及善邑六都,今湘潭市雨湖区、九华区、湘潭县云湖桥、株洲马家河及长沙岳麓区一带。文先房宾支琦裔黎樾乔(光曙,十八派)属“雨湖黎家”;“长塘黎家”出自宾支珽裔黎葆堂(世绶,十八派);马家河黎氏出自官支黎慎斋(大炽,十七派);马山坳黎氏出自宦支黎振吾(蕣,十三派)等等。这几支都属于绪周裔文先房。

文贵房,居于潭邑二都、上四都。今湘潭九华响水一带。由于农村的城市化、城镇的建设,很多家庭都迁徙了,至今还有没有族人在那里生活就不知道了。在湘江西岸上四都下七甲,对着鹅洲和兴马洲的龟形山(地属九华),是文贵裔的祖坟山。

4、迁湘始祖

在《五邑黎氏族谱》中,有三位黎氏始祖,黎独生(笃生)、黎伯三、黎添麟。

黎伯三,字国季,元大德四年庚子(1300),由豫章(江西)赣州府雩都县恩举闽省镇海总戍。宋延佑二年乙卯(1315)解组(解甲),家汀州府上杭县(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宋(宝佑四年)丙辰(1256)三月生,元至正十四年甲午(1354)九月殁。配刘氏,生子五:志和、志青、志秀、志千、志丰。

此谱记载的是黎志和之子黎南淑后裔,及黎志青之孙黎友漤后裔。分布于益阳、善化、宁乡、沅江四邑。黎伯三裔湖南族谱修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伯三祖下老派字:(自二世始)志南友仲民宗 文万朝世廷斐 致惟振烈远 祖泽永辉煌。

黎添麟,字呈祥,举人,任梅州。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乙酉(1285)二月生,至正二十五年乙巳(1365)十月殁,“于元统(1333-1334 )间由闽仕粤任梅州,而落业东土”,是迁粤始祖。配陈氏,生闻举、闻质。闻举生翼士。翼士后裔十六派黎文锦“肇基善化,置业栗山”

《五邑黎氏族谱》的“五邑”,是伯三祖下益阳、善化、宁乡、沅江;添麟祖善化;独生祖湘潭,共计五邑。

5、湘潭始祖

《湘潭黎氏家谱》中正式记载的始迁长沙郡(潭州)的始祖是黎甲二。湘潭黎氏家谱齿录中载:“[甲二]此吾族自汉始来之祖也。长甲一公,分迁岳州华容。而我公由东汉建武十二年来潭州,即今长沙,地名珑虎湾,发迹。子永通,官陕西长安守,孙贞原□ 公,亦为长安令……”

黎乃瞻(人龙)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 年)写道:“始祖甲一分居华容,甲二分居潭州。居潭州者自东汉建武十二年丙申岁,基于湘南,买到潭州天临路建宁乡一百九都龙汉兴山地一所,地名珑虎湾,池子头田地塘二百頃,又买兑头田地塘八百頃而居焉。子永通公者,治五经。于建武十五年己亥举于乡,为京兆尹,历官中秘。

通子名祯公,治春秋,于永平三年庚申举于乡,亦任西京西路县,在任九年。娶荣不花小娘,生西路儿,遂家于陕。今考潭州称天临自元始,汉唐以来无此称也,意订谱为元人,故以元之地名名汉地欤。至珑虎池子之名,则更无可考矣。”

二、黎氏文化

1、郡望堂号

郡望

京兆郡: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职掌相当于郡太守,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西安市西北),相当于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地。三国魏辖区改称京兆尹,改官名为太守。此支黎氏,开基始祖是唐京兆尹黎干。

堂号

黎姓的主要堂号还有:“京兆堂”、“九真堂”、“宋城堂”、“载酒堂”、“新安堂”、“敦本堂”、“礼序堂”等。

湘潭黎氏家族《敦本堂说》曰:“吾族,父以慈为本,兄弟以友恭为本,家庭以和顺为本,为人以忠厚为本,持家以勤俭为本,作官以清慎为本,祀祖宗以诚敬为本,教子弟以耕读为本。敦其本则得,不敦其本则失。此吾族敦本堂之名所由来也。”

2、家谱文献

湖南湘潭湘潭黎氏四修家谱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黎锦鑫纂修,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湖南湘潭黎氏绪周五修支谱六卷,()黎锦熙等纂修,十六年(公元1922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3、字辈排行

该族自甲二公东汉建武12年(36)携子允通开基于潭州珑虎湾。其间阅世既久,世系难稽。至明洪武初,兵戈四起,笃生公潜避大岭洞中,食黄土,饮清泉,免于难,自改名曰笃生。至三世尊周、绪周,分别二房。绪周世居县北,尊周,字郁文,明正统入赘建宁乡燕子窠,后仍黎姓。后裔聚居湘潭晓忠乡、天衢乡、仙女乡、黄龙乡、建宁乡。至1949年,已传25代,族人1480人。宗祠在湘潭橙子岭。清雍正12年(1734)创修族谱,1932年尊周房已五修。十八派孙黎吉云,道光进士,着有《黛方山庄诗集》。十九派孙黎培敬,咸丰10年(1860)进士,江苏巡抚,谥文肃;子承礼,派名锦紫,光绪20年(1894)进士,署合州知州;孙泽泰,为现代湖南著名书法家。

字辈:(自十八世始)

光培锦泽,模烈钧鉴,

湘东烻基,锡永懋灿。

随着支系越来越繁多,为了容易分清辈分,我们的祖先建立了派字。尊周祖郁文公定了十六字“必名茂忠 熙廷文正 朝均任永 泰昌先定”为尊周裔字派。而绪周房在 14 派合派之前清、先、贵三房就没有统一行派。两房直至14 派始才有统一的派字——良、希、祚、大。尊周裔,“均”字后合派为“良、希、祚、大”,而派字“任、永、泰、昌、先、定”不再使用。

4、家规家训

家族规条(摘录):

黎氏家族子孙处父兄宗族间,务尽孝悌。年有长幼,分有尊卑。出入应对,理宜谦卑。逊顺即或尊长有过,下气怡色委曲理论。如任性凌犯,即鸣族长于家祠内祖位前责罚。倘不遵训,公同鸣,上究治。

黎氏家族各支子孙经书不可不读。其或家计饶足,姿质灵慧,更宜奋志以图显扬,富而不教则近于禽兽。敏而不学则等于愚顽,礼门义路泯焉,不知可慨也。倘力学游泮,公同助银以鼓其志,若再上进加倍相偿。

士农工商各守一业,或丰或啬,皆宜勤俭。毋游手好闲,学习,酗酒成瘾,不务正业。一经觉察,重责不贷。

家祠祀所,以报本揆之于礼。冬春二祭,朱子议其僭定于十月十五日致祭。先日值年执事集家祠斋宿,宰牲备物,厥明行礼,翌日将账目逐一算明交卸,毋得混争。

祭毕,饮福酒不过数巡。毋许贪杯乱性,满座喧哗。如不遵约束,族长公同议罚。

家族祠事公择殷实老成掌管。无论房分,无论远近。家贫者毋得觊觎殷实者,亦不得推诿及炼充庶侵蚀之弊可免。

值年者,除用费外,或余银两不许以公图私。必须借外生息,照额归款。倘不能归,则值年赔还。

家族祠宇宜肃静整洁,毋许在神主前后开挖粪坑,蓄养猪羊以及碓舂磨推,安放什物,守家祠者之责,即值年者之责。各宜留心检点,倘任意不从公同议罚。

守家祠人每日神主前香灯朝夕供奉,内外屋宇等项洒扫灰尘,毋得坐视不理。

家祠内什物等件,值年者收贮地方,亲朋及族人不许租借,交代时照数点清,毋得遗失。

5、黎氏家训:

“孝悌传家根本,诗书传世文章”,“富自勤中取,贵从书里来”,“文章唯读周秦汉,儒术兼通天地人”,“五服圆中亲最大,九经书内孝为先”,“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

“竖起脊梁立行,放开眼孔观书。”“修身岂为名传世,做事唯思利及人。”“外圆内方,外圆内劲。”“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要办事,莫生事,要任怨,莫忿怨;可兴利,毋近利,可急功,毋喜功。”“做人要做人所不能,忍人所不忍。”“宽以待人,尤重有负于己之人。”“遇强不惧,遇弱不欺。”“不克厥敌,战则不止。”

“任百务之纷乘,于曲尽人情之中,仍权至理;唯一心之默运,必克服己私而后,方见大公。” “立足怕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习勤须运陶公甓,闻过方升仲子堂。”“旧书不厌百回读,新诗争得万人传。”“胸无城府人如玉,腹有诗书气自华。”

湘潭黎氏家族《敦本堂说》曰:“吾族,父以慈为本,兄弟以友恭为本,家庭以和顺为本,为人以忠厚为本,持家以勤俭为本,作官以清慎为本,祀祖宗以诚敬为本,教子弟以耕读为本。敦其本则得,不敦其本则失。此吾族敦本堂之名所由来也。”

6、黎氏名人

近三百年来,湘潭黎氏英才辈出,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涌现出有院士两位:黎锦熙、黎念之;将军三位:黎离尘、黎模郑、黎秀芳,(另外还有一位黎家女婿谷善庆上将);进士四位:黎光曙,清·道光十三年(1833)、黎福畴,咸丰二年(1852)、黎培敬,咸丰十年(1860)、黎承礼,光绪二十年(1894);还有著名的“黎氏八兄弟” 国际第36届“南丁格尔奖”得主黎秀芳等等。

(道光年间出现的雨湖黎家)

雨湖黎家是绪周文先房朝宾支琦裔希勋之后。华容黎甲一的后人黎孝枝在乾隆十四年九月(1749 年)曾写道:“余抵任湘潭,诸生希武、希载、希勋、希杰、希周,国学希禺、希晟、希昌悉来晋谒……。寻其里第,半在城内,半在城外五里之黎家坪。”

黎光曙(1795—1854),字樾乔,号黛方,晚号吉云。祖籍湘潭县中路铺镇拗柴,后迁居湘潭县城瞻岳门外翰林围子。自幼入家塾,九岁能文,弱冠时按试拨冠入县学。清道光五年(1825)乡试成举人,道光三十年(1833)殿试登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国史馆总纂,分修《一统志》《舆服志》;继任文渊阁校理、庚子会试和顺天乡试同考官,充会试监试、兵部给事中、江南道监察御史。清道光年间,针对英夷以案为由侵扰我海疆以及朝廷主和议现象,上疏直言,力主陈兵抗英御侮,但不为朝廷所采纳,遂引疾辞官归隐。返乡后,居县城翰林围子,以诗酒自娱。著有《黛方山庄文集》、《黛方山庄诗集》等。清代书法家何绍基曾为其作传,称其“天骨开张,识见通敏”,“磊落昭彰,自行胸臆”。其亲家翁左宗棠亦为其作墓志铭,赞曰:“质清行夷,未究厥施。官卑言危,乃与世违。”其长子黎福畴(1816—1862),名培涟,字寿民。幼承家学,曾随父至北京入国子监读书。清道光二十年(1852)成举人,咸丰二年(1852)中进士。选直隶藁城县知县,旋以军功擢升直隶州知州,署安徽宁国府知府等职,后任吏部主事。道光三十年(1850),曾与何拔秀等结诗社于湘潭忏心寺。福畴卒,曾国藩作《挽黎寿民太守福畴》联云:“四十年忧患饱经,叹白发早生,襟韵真如古井水;二千石谋猷初现,只丹心不死,精魂长绕敬亭山。”

黎福畴(1816—1862),字培涟,号寿民,系黎光曙之长子。

黎福畴幼时入黎氏家塾馆发蒙,后来他父亲将其送入北京国子监读书,以优异成绩毕业。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丙午科成举人,清咸丰二年(1852年)壬子科中进士。

清咸丰三年(1853年)癸丑岁,黎福畴被选任直隶藁城知县,父卒,扶柩返湘。1853年6月24日,太平天国西征军攻打南昌,湖南震荡。扶父柩回乡的黎福畴操办完其父的丧葬事宜后,随即衔命赴江西的曾国藩军营承办粮草,咸丰七年(1857年)丁巳,又赴湘军太湖军营筹办军械。1861年9月5日湘军攻陷安庆,他为曾国藩的两江总督署办理诉讼事宜,在此期间亦代理无为州州事,主持修复了无为州溃堤。1862年7月11日湘军攻陷安徽宁国府。他以军功擢升直隶州知州,赴安徽宁国府治所宣城署理知府,兼摄泾县事。在此辖境内,他严厉打击太平军余部和民众叛乱。曾任清政府吏部主事。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黎福畴与何拔秀(字简庭,道光三十年庚戌科进士)、马午初、黎福保、陈旭岩等16人结诗社于湘潭县城北拱极门外的四面佛忏心寺,吟诗作赋,旬月雅集,历久不渝。黎福畴受父亲黎光曙的教诲和熏陶,于诗、文、书、印造诣颇深,黎培敬、黎松安等黎门宗亲书法篆刻群落一干人等,均受其影响和熏陶。

黎福畴于1862年9月16日逝世,恤典准知府例加赠太仆寺卿。曾国藩曰:“怆恻之至……深叹黎寿民之敦厚而早逝为可惜。”10月21日,曾国藩在其日记中写道:“作黎寿民挽联,久而不成,灯后始成,秉烛书之。”《挽黎寿民太守福畴》:“四十年忧患饱经,叹白发早生,襟韵真如古井水;二千石谋猷初试,只丹心不死,精魂长绕敬亭山。”曾国藩在作挽联后的第二天即去黎府吊唁,并为其九弟曾国荃(字沅甫)代作挽黎寿曰:“湘妃白眼随愁长,有德配远道相从,一曲鸾飞,不得见夫婿鞭丝帽影;谢朓青山带病看,叹使君到官遽逝,千年鹤返,可还记宣州城郭人民。”

黎烈文(1904—1972),又名陆曾,笔名尊寒、林取、维克等,“烈”字辈(第23派),中路铺晓霞山拗柴绪周裔。系黎模鄦的长子,黎光曙、黎景嵩之后裔。

1922年任商务印书馆编辑。1926年先后赴日本、法国学习,获硕士学位。留学期间,曾任《申报》特约撰述。1932年回国,任法国哈瓦斯通讯社上海分社编译。同年12月,应史量才邀请,任《申报》副刊“自由谈”主编。在他主持期间,“自由谈”改变了以“茶余酒后消遣”为目的的文风,约请鲁迅、瞿秋白、茅盾、陈望道、叶圣陶、巴金等进步作家为“自由谈”撰稿,呼吁救亡,针砭时弊,成为当时具有广泛影响的报纸副刊。1934年5月被迫离职。1935年与鲁迅、茅盾、黄源等组织译文社,从事外国文学的翻译介绍工作。1936年主编《中流》半月刊。抗日战争时期在福建从事教育和出版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去台湾。1946年初,任台北《新生报》副社长。1947年起,任台湾大学教授。1972年10月31日在台北病逝。论着有《西洋文学史》、《法国文学巡礼》,小说集《舟中》,宋人平话小说散文集《崇高的女性》、《艺文谈片》(全刊个人觉醒与自由)等。译着有《红与黑》、《羊脂球》、《两兄弟》、《红萝卜须》、《妒误》、《企鹅岛》、《法国短篇小说集》、《乡下医生》、《伊尔的美神》、《最高的勋章》、《第三帝国的士兵》、《京本通俗小说》、《台湾岛之历史与地志》、《法军侵台始末》、《冰岛渔夫世界伟大的海洋文学名着》、《法国短篇小说选》、《双重误会》、《屋顶间的哲学家》、《爱的哲学》等。

黎景嵩(1847--1910),派名锦方,号伯鄂,笔名思痛子。清台湾知府,湘潭城区小东门人,祖籍湘潭县中路铺拗柴,后徙居湘潭县城黛方山庄,乃黎光曙长孙。幼时饱读经史子集,诗宗李商隐,字效孔北海,为文下笔立就。入仕后历任海澄、霞浦、安溪知县,马巷通判,基隆、厦门同知,龙岩直隶州知州,泉州、台南、台中府知府,皆有政声。1895年,清廷被日本战败,割让台湾。黎景嵩时任台湾战时\"国\"国会议长、国务委员、台湾知府兼统各军,统领和指挥\"新楚军\"(由左宗棠抗法\"楚军\"余部扩军而来,主干为湖湘子弟)及义军7000余人,与副将杨再云(湘潭人)浴血抗倭,奋战半年之久,其新竹保卫战一役,斩寇千余。终因抗旨御倭罢职而归。两广总督张之洞,嘉其民族气节,招入府为幕宾。被台湾\"故宫博物院\"列入\"三十七先贤\"之一。

黎离尘(1898—1969),字泽溥,原名溥,字锡南,“泽”字辈(第21派),绪周裔,父黎锦瑛,祖父黎培棠,其曾祖父黎光晟同胞五兄弟黎光旭、黎光晟、黎光曙、黎光晛、黎光晋。黎光晟排行第二,号召恩,别号赐龄。

黎离尘在金陵大学读书时,十分刻苦,常用稿费补济生活,毕业后任教员,曾任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教导处主任,后来,历任南京国民政府励志社副总干事、战地服务团伤兵慰问组组长,中将军衔。黎离尘并非是一个远离尘世、不谙世事的老夫子,他一向关注国家大事,并立志救国救民,是个一心想以天下为己任、以笔治天下的读书人。古人云,读书人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黎离尘可谓身体力行者。黎离尘一向重视对子女们的教育。也许是长期在身边工作,受蒋夫人宋美龄的影响,他要求子女们要精通英语。正是这一点,让子女们一生受益无穷。他的子女个个要强,聪慧过人。黎离尘对子女们有着很高的期望,他希望子女们去学法律或者中文,子女们从小上的是教会学校,学英语、数算、音乐、绘画等。黎离尘还经常把一些外国朋友带回家中,这让子女们的英语有了快速的进步。甚至有一段时间,他为了工作方便,同时也为了让子女们练习口语,而举家搬迁,与美国驻华大使马歇尔将军为邻。马歇尔,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风云际会的人物,如何评价他在中国历史中那一时期的作用,是史学家们的事情。而让大家一直记忆犹新的是这位美国将军的风趣与幽默,他宽宽的肩膀和那双锃亮的皮靴。

早在五四时期,黎离尘就积极参加,任南京学生联合会干事兼日刊编辑,因为写评论痛斥当时的省会警察厅厅长王桂林的丑恶行径而被拘捕。幸得美籍中华圣公会季盟济和钟可托交涉营救,未被判刑。钟可托曾是五四时期中华禁毒会的创始人。黎离尘学成毕业后,先在上海培立中学当教员,后改任中华全国教协会文书股干事。他那时的一些文章以“黎忱”为笔名大量发表于《事报》、《新报》、《新闻报》上。在那个军阀混战的时代,许多热血青年都投身革命,希望建立一个共和的中国。记得当年驻扎在上海的李定璋,他和当时各路的乱世军阀一样,随意草菅人命。黎离尘与一些爱国青年书写了大幅标语:“打倒孙传芳!”“打倒丁文江!”“打倒李定璋!”遍贴大街小巷。很难想象平日里沉默寡言的黎离尘,羸弱的身体里是如何满载着一介书生潮水般的爱国热情的。

1927年,黎离尘任天津《庸报》编辑时,曾发表过大量惊世骇俗的时评。这期间,他结识了黄仁霖。当时刚刚成立励志社,自任为励志社社长,黄仁霖为总干事。黎离尘长于笔翰,为所赏识,被为励志社的干事。此后25年间,黎离尘追随,一直以其忠厚的品德为蒋所器重,并被视为亲信。1936年12月西安事变时,黎离尘与黄仁霖、威廉·亨利·端纳等乘坐一架德国制造的三引擎容克飞机,前往西安参与和宋子文、宋美龄、黄仁霖、端纳等协调处置该事件而致和平解决,促成“国、共”两党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9年,在庐山成立军官司训练团,黎离尘授少将军衔;1941年,又奉令升任战地慰问组组长,军简一级组长;1947年,升任为励志社副总干事;1948年,兼任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校务主任,授中将衔。他在台湾去世后墓碑上的文字,也是由亲笔书写的。

黎离尘与曾羁居南京的黎灯颖(黎景嵩女儿)过从甚密,2007年初夏,其子黎模斌特地来湘潭寻访黎灯颖,以报黎灯颖曾帮助他度过困顿的学生时代之恩,可惜黎灯颖已于上世纪80年代初过世。黎锦晖1940年在重庆处境困顿时,黎离尘曾施以援手,黎白著《湘潭黎氏》一书中,有黎离尘与黎锦晖在重庆这段时间交往的描述。

黎离尘有著述《黎离尘文集》传世。其名被收入《湘潭黎氏家世纪略》、《湘潭黎氏》、《湖南文献·(台湾出版)》等书刊。

黎秀芳 (1917-2004 )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护理教育家。

湖南省湘潭县人,女,1917年3月3日出生在南京一个军人家庭。父亲黎离尘系一名中将官员。她5岁丧母,由继母抚养长大。1936年中学毕业后,她违背父亲的意愿,考入南京中央高级护校,立志要像英国杰出女性、近代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一样,献身医学护理事业,当一辈子\"白衣天使\",并终身不嫁。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上海沦陷前夕,所在学校接到\"停止上课,马上转移\"的通知,她随校内迁到长沙。1938年1月在湘雅医学院听了八路军驻湘代表徐特立的报告后,积极报名到西北去,因没有毕业而未成行。1938年秋,她又随校迁到贵阳。1941年1月毕业后,留校任教。同年冬,北上兰州,来到西北医院工作。条件相当艰苦,病床缺少棉被。她和护士们一针一线地缝制;没有做实验用的水,她和医护人员提着木桶到两里开外的黄河边取水,放入明矶澄清后使用。1943年参与创办西北医院高级护士学校,先后担任教员、教务主任。1946年,她将发表在美国《友仁》杂志上的论文《怎样普及营养学知识》获得的500美元奖金,捐献给护校,建立营养实验室。1948年被任命为校长。

1949年夏,她拒绝了父亲要她去台湾的要求,毅然留在大陆,投身新中国的建设。兰州解放后,西北医院高级护理学校改为西北军区第一陆军医院护士学校,她出任校长。1950年春,她出席了全国卫生行政会议和科技代表会议,受到、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同年12月,彭德怀、贺龙到护校视察,鼓励她\"忠于党的事业,积极工作,要求进步\"。她表示一定好好工作,争取早日加入中国。不久,她便向党组织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1952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华护理学会代表大会上,她被推选为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回到兰州后,她着手改革临床护理和教学工作。提出了\"三级护理\"的新方法和发药治疗中的\"三查一对\"操作制度,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护理质量。随后,她与张开秀合作撰写的《三级护理》论文在《中华护理》上发表,并萨国内外有关杂志转载,国际护理界称之为\"世纪性贡献\"。\"三级护理\"法很快在全国普遍推广应用。西北军区授予她\"甲等工作模范\"光荣称号。就在这时,她向党组织递交了第二份入党申请书。受家庭出身不好的影响,她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她始终对党保持坚定的信念。她含着泪水说:\"我只有一个要求,请党组织继续考验我,我要争取入党。\"1978年9月,在她61岁时,终于实现了凤愿。举行入党宣誓时,她说:\"经过近30年的追求,党认识了我,我也更深刻地认识了党。我要以实际行动为主义理想奋斗终身!\"1981年6月,她利用赴美探亲的机会,参观了护士大学和11所医院,学到了一些先进的经验。她的继母和弟妹们都极力挽留她在美国定居,她却离不开奋斗了一生的事业。在国庆32周年前夕,带着大捆专业书籍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她在兰州军区护士学校从事护理教学工作几十年,培养护理人才上万名,不少人已成为护理学科的带头人。

由于她对医学护理作出杰出贡献,1987年12月15日,兰州军区授予她\"模范护理专家\"的荣誉称号;兰州军区后勤部还作出了《开展向黎秀芳同志学习的决定》。1991年,她被批准为国家级专家。1998年,她从-主席手中接过了国际红十字会颁发的南丁格尔奖章。这是国际护理界最高荣誉奖,圆了她一生的梦想和追求。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黎念之,1932年12月28日生,又名念慈,黎烈文之长子,黎光曙、黎景嵩之后裔。世界膜科学泰斗、化学分离学创立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科学顾问,美国阿波罗登月工程科学顾问。

1954年毕业于台湾大学。1957年获美国密歇根韦恩州立大学化工硕士学位。1963年获史蒂文斯理工学院哲学博士学位。曾在帕克-戴维斯医药公司、劳伦斯原子能研究所任职。1960年被聘为史蒂文斯理工学院化工系讲师。1963年后历任埃克森石油公司高级科学家、环球石油公司(UOP)分离科技研究所所长、阿理德-西格诺公司 (Allied-Signal)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

黎念之是膜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发明的液体膜技术已形成一项重要的技术。他在高分子膜方面亦有卓越的成就。他所研究发明的几种膜在化工、石油工业、环境保护、资源再生利用、医药及生命科学等领域均有应用。他在液体膜及高分子固体膜科学技术领域的杰出贡献对化学工程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此外,他在表面化学、化工分离与催化剂研究方面也有卓越贡献。其著作有13部,论文及专利共有一百五十余篇(项),应邀在美国、中国、日本、欧洲等地作学术演讲一百二十余次,担任过约六十次重大国际化学、化工、膜科学学术会议主席。

1990年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1996年当选为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98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0年获得了被誉为化学工业界诺贝尔奖的普金奖章(Perkin Medal),他是迄今为止全球唯一获此殊荣的华人。2001年荣获了世界化工大会授予的终身成就奖。1998年我国政府授予他外国专家友谊奖。

他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在美国化工研究领域享有较高的声望。他是美国化学会工业与工程化学部主席、全北美洲膜学会会长、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分离科学与工程委员会委员、低能耗制造化学品生物工程委员会委员、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常务理事、化学工业安全研究中心、环境保护技术研究中心董事会董事。1990年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他以自己30余年坚持不懈钻研的丰硕成果跻身于美国工程技术最高殿堂,充分显示了华人的聪明才智和艰辛奋斗。他多次回中国从事科技交流活动。1998年光荣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出席院士大会,受到中国科学界和中国政府的尊敬和礼遇。

他长期致力于化工分离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工作,有多项科学发明和技术成果问世。1965年开始,先后发明了液体膜、润滑油脱脏新方法、原油脱盐技术、沙油提炼工程等。液体膜被 用于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石油生产、矿物回收等众多科技和工业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前景良好。先后40多次获得炼油工程、高分子膜分离气体、液体和液体膜应用等方面的美国专利项目,其多而新的发明创造在美国化工界,令人瞩目。他获得了美国化工协会颁发的“分离科学与工程奖”和“化工研究奖”等科技奖励。1987年获得美国化学学会“分离科学与技术奖”。美国的报刊多次报道他的事迹和科研成果。他发表了《高压下气体穿过聚乙烯膜的渗透性》等科技论文80多篇,在化工研究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同治年间出现的长塘黎家)

长塘黎家是绪周房下第十五代分支,是以黎葆堂为始的家庭。是绪周文先房朝宾支珽裔希昌之后裔。黎葆堂单传黎松安,黎松安生八子,便是长塘黎氏八兄弟,八兄弟出生在长塘。长塘黎家后来分作了八房,锦熙房、锦晖房、锦耀房、锦舒房、锦炯房、锦明房、锦光房及锦扬房。

长塘黎家始祖是黎葆堂,黎葆堂之后,在长塘只延续了四代,长塘黎氏便已散居到各地,人去楼空。

黎锦熙(1890—1978),字劭西,湘潭县中路铺镇菱角村长塘人,湘潭黎氏八兄弟老大。著名的汉语言文字学家、词典编纂家、文字改革家、教育家。字劭西,著名国学大师。1911年加入同盟会,1912年与友人创办(《湖南公报》,任总编辑。1913年至1915年先后任湖南第四、第一师范历史教员,学生中有、蔡和森等。1915年受聘为教育部教科书特约编审员,1916年成立“中华国语研究会”。此后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西北联大等多所大学任教。他是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是中国白话文运动的前驱,推广普通话并为之奋斗七十年的学者。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师大中文系教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席。曾指定黎锦熙和吴玉章、范文澜、成仿吾、马叙伦、郭沫若、沈雁冰7人共同组成中国文字改革协会, 黎锦熙先后当选为理事、常务理事、副主席,兼方案委员会副主任和汉字整理委员会主任。1955年黎锦熙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70年,研究和探讨的领域很广,对于语言学、文字学、词典学、语法学、修辞学、教育学、目录学、地理学、历史学、佛学等,都有很深的造诣和丰富的著述。著有《新著国语文法》《中华新韵》《国语新文字论》等多种,其《新著国语文法》是全国师范学校的必修课,他创造的注音字母、汉语拼音也是国学校的必修课。黎锦熙与有着六十年的师生情,黎锦熙去北京在教育部任职后,两人一直都有书信来往。白色恐怖之下,黎锦熙始终保存与他来往的6封书信、在长沙主编的《湘江评论》及《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等珍贵文献。60岁生日时,黎锦熙把珍藏了三十多年的《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和《湘江评论》全部交给。1978年3月27日,在北京逝世。

黎锦晖(1891—1967),字均荃,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中国儿童歌曲鼻祖。湘潭县晓霞山下菱角村长塘人,湘潭黎氏八兄弟老二。自幼学习古琴和弹拨乐器。家乡民间音乐和当地流行的湘剧、花鼓戏、汉剧等戏剧音乐对他影响至深。和大哥黎锦熙一样,他也是新文化运动的骁将。他第一个用白话文并以中国民间音乐为主,创作了大量的儿童歌曲、儿童歌舞及儿童歌舞剧,如《葡萄仙子》《麻雀与小孩》《蝴蝶姑娘》《小小画家》等都是二三十年代全国中小学校的音乐必修课。他创办的儿童刊物《小朋友》及发表的大量儿童文学作品风靡全国。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创办明月歌舞社,王人美、黎莉莉、周璇、徐来、白虹及聂耳、黎锦光等都是他的弟子。1927年创办中华歌舞学校,后组建中华歌舞团。1929年组织明月歌舞团,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1931年明月歌舞团并入联华影业公司。抗战时期,在全国人民爱国热情的激发下,黎锦晖谱写了《向前进攻》等抗日歌曲,标志着创作作风的转变。新中国成立后,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担任作曲,曾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音乐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上海电影厂音乐编辑。1967年病逝于上海。他是中国流行歌曲之父,《毛毛雨》《桃花江》等名曲传唱至今。出版的主要著作有《明月歌曲128首》及《黎锦晖流行歌曲集》《黎锦晖儿童歌舞剧选》等多种。

黎锦炯(1900—1981),又名黎亮,字殿庸。黎锦熙五弟。十年,考入国立交通大学,学习铁路桥梁专业。十六年毕业后,任京奉铁路(北宁线)工程师。曾主持滦河大桥工程施工,建成中国北方第一座大型铁路桥梁。后主持山海关桥梁工程。因出面保释桥梁厂工人被日本宪兵关进监狱。出狱后,携家至北平。三十年,任北京大学工学院土木系教授、系主任。8口之家生活艰苦,让小女孩去捡煤渣。日伪建设总署督办殷某,登门许以高官厚禄,请他去署工作,他严辞拒绝。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中国秘密组织保护下,到达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口,在边区交通管理局工作。时北平至张家口间的康庄大桥毁坏,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和美国方面提出,由方面在两个月内修复通车。他向聂荣臻、宋劭文、刘仁等请准承担设计施工修复大桥的任务。经边区党政军民共同努力,在40天内修复康庄大桥,被授予“人民工程师”荣誉称号。解放大同战役前,聂荣臻、贺龙问他铁路能否保证军运,他说:“军队打到哪里,铁路修到哪里。”当时大同铁路路基被挖。桥梁毁坏,他率领员工日夜奋力抢修,胜利完成任务。36年秋,石家庄解放,任铁路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负责修复遭受破坏的石德、正太铁路。37年9月,飞机轰炸石家庄,办公室、宿舍被毁,他被震昏,醒后即抢救伤员。同月,加入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人民政府交通部副部长、中央铁道部设计院总工程师、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为修建铁路,走遍大江南北。1965年,完成修筑西藏铁路设计计划,上报国务院。1971年,从河南干校回到北京,身体衰弱,仍设法收集西藏地形、气候资料。1981年底病逝,终年82岁。临终时说:“西藏铁路未搞成,死不暝目”。

黎锦明(1905—1999),作家。1905年4月8日出生 。

字君亮,笔名锡明。1924年入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次年转北京师范大学。1926年任教广东海丰中学,次年写出中篇小说《尘影》,鲁迅作《‘尘影’题辞》为序。1928年后,任郑州《朝报》副刊编辑,洛阳中山中学文科主任,北平中国大学讲师,保定河北大学讲师、教授。1932年加入左联,先后结集出版短篇小说集《破垒集》、《失去的风情》,中篇小说《蹈海》、《一个自杀者》等,抗战爆发后,任教衡山师范、桂林师范、湖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教福建师范学院、湖南永顺中学。1958年回籍闲居,晚年落户长沙。是政协湖南省委员,省文联委员。出版有《黎锦明小说选》、《黎锦明中篇小说集》。以海陆丰农动为题材的中篇小说《尘影》,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党领导下的农动和武装斗争,被誉为“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第一章”,得到鲁迅先生的充分肯定,先生称赞他是“湘中作家”,并为之作序《(尘影>题辞》。《尘影》出版后引起文坛轰动,后来多次再版。他还是一位很有鉴赏力的批评家,曾出版《新文艺批评谈话》和《文艺批评概说》,对《沉沦》等作品作了大胆而独特的批评。解放后先后任教于福建师院中文系、湘西永顺中学、湘西民族中学等校。1952年被选为湖南省政协委员、省文联委员。1999年在长沙逝世。

黎锦光(1909—1993),音乐家,中国流行歌坛的开拓者和奠定者。1920年7月入湖南第一师范补习班学习,9月进入湖南高等工专附中。1926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

旋即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宣传组长。在北伐战争中迭逢恶战,沿途被封建残余势力红枪会、大刀会袭击,全连几乎全军覆灭,家里也收到了他的“阵亡通知书”。大革命失败后,死里逃生的他参加二哥黎锦晖创办的明月歌舞社,其间任演员、作曲、指挥,成为“黎派”歌曲最重要的传人。1939年任百代唱片公司音乐编辑,为上海各电影公司作曲。他为当时上海滩最红的歌星如周璇、白光、白虹、李香兰等写了很多名曲。他的《香格里拉》是美国电影《升起在地平线上》的主题曲,描写了一个“世外桃源”,曾轰动欧美,享誉海外;由李香兰原唱的《夜来香》全球有八十多个版本,使李香兰拥有“亚洲第一女高音”之称,此曲深受日本作曲家服部良一的激赏,将歌词译成日语后流行日本。黎锦光的经典之作还包括:周璇唱红的《采槟榔》、姚莉的成名曲《白兰香》、粱萍的成名曲《少年的我》、电影《西厢记》中的《拷红》《红楼梦》中的《葬花》及《五月的风》《叮咛》《慈母心》《疯狂世界》《星心相印》《相见不恨晚》等数百首流行歌曲。有“歌王”之称,被认为是中国流行乐坛成熟期最杰出的代表。解放后,在中国唱片厂担任音响导演,曾任中国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首任首席指挥。

黎锦扬(1915—2018),字任余,曾名汪志刚,湘潭县中路铺镇菱角村长塘人,黎氏八骏之老八,亦为其最后一位去世者。美籍华人、著名作家。以英文写作打入西方文坛的美籍华人作家的先行者。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国内曾先后求学于山东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1944年赴美国留学,毕业于耶鲁大学,后定居美国。旅美四十多年,创作《花鼓歌》《天之一角》《情人角》《市》《金山姑娘》《中国外传》等十余部英文小说及《旗袍姑娘》等中文著作,另有自传《跃登百老汇》,在国内翻译出版。其成名作、代表作《花鼓戏》来自其同名小说,后由OscarHammerstein和JosephFields改写成音乐剧,作曲RichardRodgers,作词OscarHammerstein。该剧于1958年12月1日在纽约的圣詹姆士剧场(St.JamesTheatre)开演,在纽约百老汇连演六百场不衰,1960年3月24日于伦敦的宫殿剧场(PalaceTheatre)连演四百场。1961年,该剧由环球银幕公司拍成电影,其中扮演琳达的为著名华裔演员关南施(NancyKwan)。2018年11月8日,病逝于美国纽约洛杉矶,享年103岁。此诗系2014年12月25日为祝贺黎锦扬先生百岁诞辰而作。

(光绪年间出现的皋山黎家)

皋山黎家是因黎培敬、承礼、泽泰诸公而有名,属尊周房昊支佐裔千崙的后人。黎简堂(培敬)的曾祖黎汉之(祚广,千崙之子)于乾隆年间,“由十都祖居凳子岭至十甲范家冲、粘禾冲,三甲鹿鸣冲,九都五甲南泉冲辗转五迁。”最后在九都五甲长岭铺南泉冲定居。

黎培敬(1826—1882),字开周,号简堂,晚号竹间道人。湘潭县谭家山镇皋山黎家湾(今高丰村黎家组)人,黎光曙族侄。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举人,咸丰十年(1860)会试取二甲第一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同治三年(1864),任贵卅提学使。十二月至重庆,时贵卅道路梗塞,自重庆赴合江,取道永宁,跋涉80日方到贵阳。贵州科举久停,他积极筹办贵阳府岁试,并补行前任科试,录取生员600余人。随即按试安顺、都匀等府,不避崎岖险阻,跋涉三年,举行岁试、补行科试各八届,录取文武生员数千人,当时有“黎八届”之称。同治六年留任学政,恢复省垣贵山、正习、正本三书院膏火费,按月课考。又设养正义学一所。任学政六年,贵州文化教育获得发展,文风士气开始振作。后任贵州布政使、贵州巡抚、四川按察使、漕运总督、江苏巡抚等职。著有《求补拙斋文略》《求补拙斋诗文外集》。黎培敬故居位于107国道东侧上黎家湾,为一湘中民宅,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光绪十六年(1890)。黎培敬曾在故居设有书楼“求补拙斋”,并自撰联语:“立足怕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黎培敬为官清廉,以“守廉知耻”律己,“倡孝致信”治家,以此为家风家训传诫后代。在贵州时,曾拒绝棚费,谢绝馈送,按试州府时禁止宴请。及任漕运总督,发誓不以财贿自污,堵塞漏洞,革除弊端,节约开支,余银数万两,用于创修驿馆、兵营,设官煤局便利军民,设利济局为贫苦者贷款,增拨丽正、崇实、奎文诸书院经费,疏治洪泽湖下游,以除水患;造战船以防海口,植柳10万余株以护堤,事后还余银8千多两,全部上缴国库。

黎锦紫(1868-1929),名承礼,字薇荪,号鲸庵,别署凫衣。黎培敬之子,湘潭县谭家山镇高峰村(原皋山村)人。清末进士,工诗文、书法、篆刻,富收藏,精鉴赏。齐白石初学篆刻得其指授。清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黎承礼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分派四川崇宁县知县,光绪二十六年(1900)辞官归里,与友人组霞峰诗社,号“霞峰七子”。清宣统二年(1910),任湖南高等学堂(湖南大学前身)监督,聘“王门三匠”之铁匠张登寿为教务长,木匠齐白石为教授。其后,在岳麓山下建“听叶庵”,招齐白石等往游,并属杨钧刻“麓云一角之楼”,一时湖湘艺文巨子多聚于此,对湖湘文艺的发展颇具影响。辛亥革命后不再复出,以治印及诗文自娱。二年(1913),为谭泽闿刻“瓶斋曾观”“天随阁读碑记”等印。六年(1917年),迁居长沙南城青山祠。十八年(1929年)卒。其书宗米芾,并擅草隶;治印师法丁敬、黄易,后亦挹取道赵之谦之姿致,复上追秦汉,旁及《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等,熔冶一炉,字画匀整,刀法秀雅,所作行楷印跋亦别有风致。曾刻自用印百余方,应他人之请而刻者数百方。刻印之外,并擅刻印钮、笔筒、臂搁、砚池,及诗笺版等。其工诗文,有诗逾千首,文数百篇,多骈体,由其弟承福(字寿丞,字铁庵、鲽庵,亦工铁笔)辑为《补读书簃诗文稿》八册。其兄弟六人,长兄黎锦缨(黎丹之父),次兄黎锦彝,均去世较早;四弟黎锦绩(1875-1954)擅篆刻,尤精钟鼎、小篆,同为齐白石之篆刻友兼师;五弟黎锦绮,六弟黎锦绂。子三:长子黎泽泰(著名篆刻家、书法家),黎泽清,次子黎泽济。

黎丹(1871-1938),派名泽润,字雨民,号无我,近代诗人、学者兼书法家。湘潭县谭家山镇南泉冲黎家湾(今高丰村黎家组)人。其父黎锦缨,官荫光禄寺署正,为文林郎。其祖父黎培敬,清咸丰进士,以编修视学贵州,署布政使,擢贵州巡抚,光绪年间官至江苏巡抚。1897年,黎丹考取副贡生,先后在江西巡抚夏午诒幕府主办文案、湖南都督谭延闿手下任书记官。谭延闿是黎丹的表弟。辛亥革命后,任甘肃都督赵惟熙秘书,与马麒相识,并成为马麒幕僚,为宁海军招揽和举荐一批优秀人才。1933年,经第九世班禅和邵力子等支持,黎丹当选为国民政府监察院委员。不久,被任命为南京政府驻藏代表,居藏长达四年之久,备尝艰辛。1937年7月,抗战爆发,离开西藏,回到南京,继任南京政府监察委员。1938年10月,因细菌性痢疾病逝于湘潭,后葬于湘潭县南泉冲之庄山。著有《汉藏字典》《锲而不舍斋书文稿》《藏游诗草》《御侮烈士诗》等。其题晓霞山中林寺联云:“举目望西天,诚意诚心,归菩提无树;低头思东土,弃情弃欲,渡苦海有舟。”

黎泽泰(1899—1978),现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湖南省文史馆馆员。字尔谷,初号戬园,后改戬斋,晚号戬翁,另有刚克斋主人、桂巢诗客、东池主者、星底老人等别号。湘潭县谭家山镇高峰村(原皋山村)人,黎培敬之孙。湘潭黎氏为望族,黎泽泰之祖黎培敬官至贵州巡抚;父黎承礼乃光绪甲午科翰林,曾宦游四川,黎泽泰即生于宦所崇宁县,尝刻印云:“吾生巴峡啼媛处。”盖纪实也。黎承礼清末出任湖南高等学堂监督,因其擅论文,精书刻,又喜与好此道者往还,对湘中文艺之倡导,建树殊多;黎松安、谭泽闿、齐白石之初学治印,皆受其启迪。黎承礼且以家藏丁敬、黄易精拓印谱用西法摄影复制多份,分贻同好,争相摹刻,一时蔚成风气。

参考文献

1、赵志超美篇《湘潭人物百咏.湘潭黎氏》2018年11月17日

2、黎舜童讲座稿《湘潭黎氏家族》2019年1月26日

3、黎模捷论文《论黎培敬是湘潭长岭铺南泉人》2019年10月24日

4、黎模捷论文《论湘潭黎氏》2020年6月11日

顺德龙山《黎氏族谱世系》

始祖黎文卿公,妣鲁氏太安人,生子一,名甲祐。公之先东汴州人也,奕世衣冠,赵宋南渡时徒保昌爰处珠玑巷。咸淳间又徙南海,公居于龙山焉。

大明景泰三年壬申开顺德,今割龙山为顺德县人也。至南雄保昌时,嘉泰三年登进士,名朝宗者即公之大父也。公兄弟四人避地而来,一居新会,一居黎涌,一居茶涌,公于龙山居焉。后生子,名甲祜,乃二世祖是也。

二世祖名甲祜,乃文卿公之子也。妣刘氏太安人,生五子:名洪念、洪胜、洪裕、洪福、洪锡。大创业以裕后遂迁徙之甫定。

三世祖,名洪念。妣李氏太安人,生一子,名亭巷。

三世祖,名洪胜,生三子,居郎田,为第二宗也。

三世祖,名洪裕,乃甲祐公第三子也。妣卢氏太安人,生一子,居苏步为第三宗也。

三世祖,名洪福,乃甲祐公第四子也。妣何氏太安人,生一子,居苏步为第四宗也。

三世祖,名洪锡,乃甲祐公第五子也。妣邓氏太安人,生二子:名原善、原济,居芹涌,户隶堡之八十二图里长,是第五宗也。自此,开远昌户籍、参济军籍,承后之怀集家焉。子孙绳绳世系,另详于后。公号宁沙。

四世祖,名原善,字于庆,乃洪锡公之长子也。妣卢氏太安人,生二女,五子:名观祥、观道、观佑、观禄、观聪。

四世祖,名原齐,乃洪锡公之次子也。妣陈氏太安人,生二子:名大长、细奴。细奴公妣叶氏,生一子,讳阿仕,承祖后广西怀集因家焉。子孙继伍,绳绳原籍,将田十五亩岁输租银永帮。其后,彼处世系另详。

五世祖,名观祥,乃原善公之长子也。妣朱氏太安人,生一子,名穗责。……

五世祖,名观道,乃原善公之第二子也。妣邓氏太安人,生二子。……

五世祖,名观佑,乃原善公第三子也。妣陈氏太安人,生二子。……

五世祖,名观禄,号一松,乃原善公第四子也。妣左氏太安人,生二子:讳僖、信。

五世祖,名观聪,号恒五,乃原善公第五子也。妣刘氏、陈氏、杜氏太安人,生五子。……

六世祖,讳僖,字觉定,号南波,乃一松公之长子也。妣谭氏太安人,生一子;廖氏生四女;陈氏生一女,左氏生一子,讳民镇。……

六世祖,讳信,字致远,号龙滩,乃一松公之次子也。妣谭氏太安人,县请乡饮,世居芹涌珠玑古里。所生四子:讳民昌、民富、民纪、民绕。公寿七十五岁,妣寿七十九岁。公之为人操履端严,识见明达,素有卓立县请乡饮不赴,聘为邑宾垂训。则人口后井然有条也。

七世祖,讳民昌,字国隆,号宁一,乃龙滩公之长子也。妣叶氏太安人,生三子:讳汝雄、桐梅、活叟。公享寿六十七岁,生于正统四年己巳五月十九日,终于正德十年乙亥十二月二十九日。妣享寿八十一岁,生于正统十二年丁卯六月十三日,终于嘉靖六年丁亥二月十二日。

七世祖,讳民富,号石叟,乃龙滩公第二子也。

七世祖,讳民纪,号都知,乃龙滩公第三子也。

七世祖,讳民统,号泉知,乃龙滩公第四子也。

七世祖,讳光奕,号汝雄,乃宁一公之长子也。

七世祖,讳光奂,号桐梅,乃宁一公之第二子也。

八世祖,讳光祖,字应化,号活叟,乃宁一公第三子也。……

九世祖,讳绍信,号东灿,乃活叟公之长子也。

九世祖,讳绍皋,号东.白,号见湖,乃活叟公第二子也。……

九世祖,讳绍睦,字东玉,号少湖,乃活叟公第三子也。……

十世祖,讳孔成,字天集,号后溪即云湖公是也。乃东灿公之长子也。……

十世祖,讳孔时,即远潮公是也。乃东灿公次子也。……

十一世祖,讳孟培,字崇本,号肖山。乃云洲公之子也。……

十二世高祖,讳万廷,字仲俊,号联谷。乃肖山公之长子也。……

十二世祖,讳万华,字昭俊。乃肖山公第二子也。

十二世祖,讳万科,字昭廷,乃肖山公第三子也。

十三世高祖,讳公受,字章祖,号明时。乃联谷公之长子也。……

十三世祖,讳公祚,字章存。乃联谷公之次子也。

十三世祖,讳公连,字章恒,号玉湖。乃昭俊公之长子也。……

十三世祖,讳公兆,字章文。乃昭俊公之次子也。

十三世祖,讳公裔,字章永。乃昭延公之子也。

十四世祖,讳道琏,字纯锡。乃章永公之长子也。

十四世祖,讳道乙,字纯纪,别字秉江。乃章永公之次子也。……

十四世祖,讳道恩,字升惠,号一式。乃章恒公之长子也。……

十四世祖,讳道勤,字升敏,号肖日。乃章恒公之次子也。……

十四世祖,讳道敬,字升祺。乃章恒公第三子也。

十四世祖,讳道献,字纯修,号清夷。乃明时公之长子也。……

十四世祖,讳道矩,字纯芳。乃明时公第三子也。

十四世祖,讳道正,字纯政,号从天。乃明时公之次子也。……

十四世祖,讳道聪,字遇升。乃章存公之长子也。

十四世祖,讳道敏,字爵升。乃章存公之次子也。

十五世祖,讳常带,字健朝。乃升惠公之长子也。

十五世祖,讳常闰,字健源。乃升惠公之次子也。

十五世祖,讳常长。字敬德,号亮贤。乃升敏公之子也。……

十五世祖,讳常灿,字健豪。乃遇升公之子也。

十六世祖,行发……

(摘自顺德县龙江镇龙山《黎氏族谱》,誊抄本。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