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猪

立春节(立春节气是每年的哪一天)

时间:2023-10-02 07:46:10 作者:煮酒送别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人间好时节丨立春

今天10时42分

立春

二十四节气开启新的轮回

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

正向我们走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始。元代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写道:“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

立春标示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经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立春,代表着美好与希望,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诗中所写:“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立春,还寄托着浓浓的情意与思念,陆凯《赠范晔》诗中写道:“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立春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立春时节,东风送暖,大地解冻。

二候蜇虫始振:蜇居在洞中的虫类慢慢苏醒。

三候鱼陟负冰: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儿在水中游动,穿梭在碎冰片中,仿若背负着浮冰一般。

立春习俗:

“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古人极为重视立春,会在这天举行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

1.迎春:古人重视立春,有迎春之仪。《礼记·月令》中记载:“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

2.糊春牛:立春时,民间有精心制作纸扎春牛的习俗,寓意五谷丰收。

3.打春:指立春这天,用鞭子抽打泥做的春牛,以祈祷丰年。明代于谦有《立春》诗:“击罢泥牛物候新,一鞭分与万家春。”

4.饮食习俗:立春时令人们吃春卷、做春饼、赠春盘、食春菜。

原标题:人间好时节丨立春

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财经

来源: 中国吉林网

2月4日立春,你知道迎春、鞭春、咬春这些习俗吗?

文|戴永夏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它标志着冬天结束和春天到来。因为这一天是四季的开端,春气开始降临,所以称为“立春”。

立春跟农事密切相关,因而它的许多节俗活动都带有鲜明的农耕色彩。

这些节俗主要有迎春、鞭春、咬春等,先民们就是通过这些活动庆祝春天到来,劝励农耕,祈求丰收。

早在周代就有了立春这天迎春的风俗。

据《礼记·月令》记载:“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汉书·郊祀志》也记载:“迎春于东郊,祭青帝、勾芒,百官衣皆青。郡国县官,下至令史,服青帻。”

立春这天,天子要率领文武百官,举行隆重仪式,到京城东郊迎接并祭祀青帝和勾芒这两位司春之神。

明清以后,各地“迎春”之礼演变为“报春”之俗:立春这天,地方长官专门组织穿青衣的队伍游行于街,并设坛亲自主持报春仪式。

仪式开始先祭祀神灵,然后接受身穿彩服的报子“报春”。报子一报“风调雨顺”,二报“五谷丰登”,三报“国泰民安”。每报一次,周围群众便齐声呼应。

在民间,更为普遍的迎春形式是戴春幡和贴宜春帖。

春幡又叫“春胜”“幡胜”,是用绢、纸、布制成的青色小旗,立春日戴在头上,以示迎春。据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宋代皇帝在立春日接受百官朝贺时,还把金银做的幡胜赐给官员簪戴。

后来,人们对春幡又做了进一步改进,除小旗外,增加了鸡、燕、蝴蝶、花朵等造型,颜色也由单一的青色变为五颜六色。人们把这些美丽的饰物戴在头上,象征着五彩斑斓的春天的到来。

除了春胜这种戴在头上的饰物外,立春日还有贴在门上的迎春饰物,叫“宜春帖”,又叫“宜春”,即写着祝颂新春词语的长方形纸片,类似春联。

戴春幡和贴宜春帖的风俗,在南北朝时就已经盛行,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立春之日,悉剪彩为燕以戴之,贴‘宜春’二字。”

至宋代,连皇宫内也流行贴宜春帖。每逢立春前夕,一些御用文人就忙着为内廷写立春的帖子,正如王曾《皇帝阁立春帖子》诗中所写:“北陆凝阴尽,千门淑气新。年年金殿里,实字贴宜春。”

立春日的一项重要习俗是鞭春。

所谓鞭春,就是将泥塑或纸糊的春牛以杖击碎,象征春耕开始,催牛耕地。鞭春的仪式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鞭春习俗传播更广。

每到立春前夕,各府、州、县将造好的土牛、芒神迎到城门口、官衙前等人群聚集的场所。立春这天一大早,官员们来到放置春牛的地方,用五色丝编织的“春杖”(即鞭子)依次击打土牛三下,称为“打春”,寓意让春牛勤于耕种,换来丰收。

土牛打碎后,围观者一拥而上,争抢碎土,谓之“抢春”。据说抢得牛头土,大吉大利;抢得牛身土,养蚕兴旺;抢得牛角上的土,庄稼丰收。

自明清以来,鞭春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官府用彩纸扎成春牛,并在牛腹中放上栗子、红枣等干果及五谷杂粮。仪式开始时,由八个或十六个身穿青衣的小伙抬着春牛,后面跟着舞狮、踩高跷、扭秧歌的队伍。

立春时刻一到,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表演队伍载歌载舞,州县官员手持“春杖”,将春牛的腹部打破,腹中的干果、粮食撒了一地。

这时围观的群众一拥而上,争抢地上散落的粮、果。把捡到的五谷拿回家放在自家的粮囤里,据说能使五谷丰登、丰衣足食。

鞭打春牛时,州县官员还要边打边唱:“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地肥土暄,三打三阳开泰,四打四季平安,五打五谷丰登,六打六合同春,七打七星高照,八打八方吉祥,九打九州太平,十打十全十美……”

立春日,全国各地还有食生萝卜或将多种生菜、果品、饼、糖等堆放在盘中食用的习俗,谓之“咬春”。

放这些食品的盘叫“春盘”,盘中的薄饼叫“春饼”。

咬春之意,是要把春色咬住,不让它悄悄溜走,可见人们对春天是何等珍爱。

咬春之俗历史久远,汉代就有“立春日食生菜”的记载。

至于立春食春盘的习俗,则源于北朝大臣李谔。某年立春,李谔命家人将萝卜、芹菜等生菜堆放在盘中,馈送亲友。以后江淮一带的人竞相仿效,遂演变成俗。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有“立春之日……啖春饼、生菜”的记载。

至唐宋,立春食春盘之风更盛,宋代此俗还由民间扩展至宫廷,皇帝在立春这天以春酒、春盘赐予百官近臣。据宋人陈元靓的《岁时广记》记载:“立春前一日,大内出春盘并酒,以赐近臣……”

至明清,春盘的做法更复杂,菜品更丰富,人们对咬春也更加重视。如在旧时的北京,立春日吃春盘、春饼被视为生活中的大事。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中就记载说:“新春献辛盘(即春盘)。虽士庶之家,亦必割鸡豚,炊面饼,而杂以生菜、青韭芽、羊角葱,冲和合菜皮,兼生食水红萝卜,名曰‘咬春’。”

这种在立春日食春盘、春饼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代。

每到立春这天,老北京人都要用生萝卜、白菜心、鲜黄瓜、黄芽韭等做成春盘,再用白面做成薄饼,放在平底锅上烙成春饼。在饼上抹面酱,再卷上春盘中的生菜,便可有滋有味地品尝春的味道了。

俗信立春日食春盘、春饼,可以解春困、避牙疾。

吃过春盘、春饼,表示严冬已去,万紫千红的春天就要来了。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春打六九头”!2月4日将迎来立春节气

来源:新华社

原标题:“春打六九头”:4日立春!

北京时间2月4日4时51分将迎来立春节气。此时节,春风送暖,阳光和煦,大地苏醒,生机勃发。立春一过,雪融冰消,万物初萌,步履轻盈的“春姑娘”装扮一新,款款向我们走来。

海报制作:方金洋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说,每年公历2月4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进入立春节气,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节气。立春代表着春季开始,但受强冷空气影响,大风、降温仍是这一时节的主旋律;只有强冷空气造访的间隙,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气温回升。

立春时节,“拂面东风,虽然料峭,毕竟寒轻”,春意随之而至。立春三候:一候东风送暖,大地解冻;二候蛰居之虫,渐次苏醒;三候江河冰融,鱼游水面。立春花信三候: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尤其是金黄色的迎春花枝头绽放,让我们感到了春的来临。

海报制作:方金洋

今年立春适值“六九”首日,也就是“春打六九头”。罗澍伟说:“‘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此时节垂柳渐绿,枝抽新芽;远观水岸,‘黄金装柳蕊,红密点花枝’的诱人景色,会徐徐映入眼帘。”

立春是早春的开始,公众该如何养生保健?罗澍伟结合民间传统和养生专家的建议说,此时节人们应及时关注天气变化,不要因气温骤然回升就立减穿着,否则一旦寒潮突至,会令人猝不及防。为了自身身体健康,应守住“春捂”底线。

海报制作:方金洋

春季天寒气燥,养生重点是护肝。春天肝气旺,饮食应清淡、甘润,宜食辛温发散、祛阴散寒等温补性的食物;保证每天有足够的饮水量,以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少食热性、辛辣、酸性或容易引发过敏的食物,以防肝火上升,影响脾胃运化。

此时节还要顺应阳气生发的特点,适当晚睡早起,在“秋冬养阴”向“春夏养阳”的过渡中,保护好体内阳气。立春后传染病进入多发季,应多锻炼,勤通风,常洗漱,少去人群密集场所,随时做好自我防护。(记者周润健)

手绘二十四节气|立春:年宵花开盼春来

手绘二十四节气|立春:年宵花开盼春来

策 划 |沈敏岚王欣朱晓昆

文 案 |金旻矣 马丹 左妍

长 图 |戴佳嘉

编 辑 |钱滢 唐梦葭

手 绘 |邵晓艳

统 筹|董纯蕾 徐咏

来源: 新民晚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