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植物风水

上坟是什么意思(梦到上坟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3-10-04 12:27:54 作者:旧事重提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要上坟?什么叫挂纸?中国的传统不能忘

这几天是上坟挂纸的日子,每家每户都要忙着给老祖宗上坟扫墓

恰逢立春细雨,怀着无比虔诚的心,踏上了挂纸之路

上坟挂纸,也叫“挂祖”,是“扫墓”的俗称,意思是帮祖先修理房子,祈祷祖先保佑后代的寓意,是民间的传统习俗,寓意着寄托先人的哀思,也是后人对先人的思念

还值年少的我对这些习俗不太理解,但是却怀着无比的尊敬

早晨起来准备挂纸用的东西,亲纸【我们这里也叫挂亲,所以用的纸叫亲纸】,纸钱,香火,糯米,小酒,镰刀等

跟着爸爸大伯他们一起,迎着立春的细雨和晨雾,尽管天气微冷,但我们的心依然虔诚热血,这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信仰

下过雨的道路很滑,这给本就要翻山越岭的道路添了不少麻烦,大伯和我都摔了好几次,因为农村大多实行土葬,而土葬又讲究风水,得挑个好位置,所以有些坟在山腰,有些在山上

历经了千难万难,终于到了地方。拿起斧头和镰刀,砍掉那些杂草树木,把坟头修的漂漂亮亮的【挂纸也寓意着给祖先的房子修理整齐】

修理完之后,摆上糯米小酒,点上蜡烛灯【现在农村倡议祭祖活动不用点燃物品,文明祭祖,用这些灯也是为了保护环境,以免引发火灾,也希望大家祭祖的时候注意】,点香跪拜,哪怕地上很湿很脏,但是我还是重重的跪在地上磕头,因为这是中国人的根和传统,可以不理解,但是必须尊重和遵守传承

弄完之后就是最后的挂亲纸了,找一根细长的木头,把纸挂在上面,然后插在坟头上,哀思悼念先人,祈祷保佑后人安康

哪怕我还小,但我也知道只是咱中国人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和文化特色,正是这些美好的习俗构成了绚丽的文化,我不是很懂,但是我会从老一辈那慢慢学慢慢懂,这也是我的责任吧!

那么大家觉得挂纸有没有必要呢?正值扫墓期间,希望大家注意安全,有什么意见和指导评论区请留言

丧葬习俗的“服三”和“头七”啥意思?民间有何讲究

丧葬文化源远流长,追溯远古源于人们对于祖先的崇拜,体现的是对先祖的感恩和人们对灵魂世界的理解,发展到后来形成了各地不一的风俗文化。虽各地习俗有所差异,但在某些方面又有相同点,比如孝服、孝帽、赠送宾客白布、孝子贤孙跪迎宾客等等。那么,“服三”和“头七”又是什么意思呢?民间有何讲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服三”就是指发丧出殡下葬后的第三日到墓地举行的一个丧葬仪式,一般情况下发丧出殡与下葬都是同一天。按‬现在来‬说‬,‬通常情况,在死者下葬后的第三天要去坟前祭祀,然后孝‬子‬方‬可‬脱去孝服,这就是“服三”。

不要混淆,“服三”可‬不是“三服”,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三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三辈之列,也就是说,从自己算起上至父辈、祖父辈谓“三服”。而“服三”则不同,指‬的是下‬葬‬后‬的‬第‬三‬天‬孝‬子‬孝‬女‬去‬坟‬上‬祭‬祀‬。其目的就是死者已经入土为安了,服‬了‬三‬天‬的孝‬,‬要‬脱‬去‬孝‬服‬,‬化悲痛为力量该‬去‬投入到正常的工作中去了‬。‬

事实上,三天的时间也并‬不可‬能‬化‬去‬悲‬痛‬,‬但‬毕竟活着的人‬还‬要‬继续生活。‬古代可‬不‬一样‬,‬在‬以前一‬旦‬老‬人‬过‬世‬,‬孝‬子‬是‬要‬守‬孝‬三‬年‬的‬,‬只‬有‬守‬孝‬三‬年‬才算‬尽‬其‬孝‬道‬。‬按照老‬一‬辈‬的说‬法‬,‬父母养‬儿‬三‬年‬才‬离开父母的怀抱‬,‬父母故‬去‬,‬做‬子女的守‬孝‬三年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但‬作为现代人‬,‬守孝三年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毕竟活着的人‬还‬要‬生‬活‬,‬要‬工作、‬要‬学‬习‬,‬守‬孝‬三年也‬成了陈‬规‬。‬其实,好好地‬活着就是对‬父母的回‬馈‬,‬‬只‬要‬心‬存‬感恩之‬情‬,好好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才‬更为‬‬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守孝三年也‬渐渐让人们不能接受,取而代之的是死者下葬后,子女过三天方可脱孝服,这也就是“服三”。我国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穿三‬天孝服也理‬所当然。‬

相信‬现在多‬数‬的农村依然有‬着‬这样的习俗,‬“‬服‬三‬”‬的‬讲‬究‬就是死‬者‬下‬葬‬三‬天‬后‬,‬带‬着‬供‬品‬纸‬帛‬香‬烛‬去‬坟‬前‬祭‬拜,‬然后添‬土‬圆‬坟‬,‬方‬可‬脱‬去‬孝‬服‬。‬那么,‬“‬头‬七‬”‬又‬是咋‬回事呢‬?有‬何‬讲究?‬

“头七”也称“一七”,就是死者离开这个世界的第七天。当然,有“头七”也有二七、三七……,

“头‬七”和“服三”算法不同。“服三”的算法是自下葬之日开始算,“头‬七”的算法是自死者去世的当天算起,7天就为一“七”,在‬“‬头‬七‬”‬这‬天‬死者的家属都要去坟前祭奠。‬而且,‬每‬七‬天‬为‬一个祭‬祀‬日‬,‬待‬七七四十九天后就‬算‬“‬满七”,‬暂‬告‬一‬个段‬落。‬

“头七”有着多种的说法,佛教认为,人死后会进入一个从死到再生的过渡期,一般持续49天,也就是7个7天。每隔7天,亡灵就会转换一个状态,这也就是所谓的“七七转轮”。道教认为,人死后先要经过十殿阎君的审判,按其在人间的事非功过决定下一生的轮回。每隔7天,亡灵就会到达一个殿堂,这也就是所谓的“十殿转轮”。

因此,人们认为,每‬七‬天‬就‬要‬去祭拜‬安慰亡灵‬一‬次‬,‬‬而‬且‬把‬这‬每‬七‬天‬去‬的日子逢农历的初七、十七、二十七,看‬成‬是‬“犯七”。“‬‬犯七”‬死者就有罪,于是子女们就请一些道士“做七”,以求免去罪过,求个心安理得。

在老一辈眼中“头七”尤其重要,讲究的都是在“头七”期间,不能哭泣、吵闹、打架、和犯色戒等,以免惊扰亡灵或影响亡灵的心情 。穿着也要庄重,不能穿红色或花色的衣服,以免被认为是不孝或不敬 。

当然,有“头七”也有二七、三七……直到七七祭祀仪式。总之,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头七”也是一个重要的丧葬习俗,这也充分反映了人们对于逝者的思念和感恩之情。待“‬七七”四‬十‬九‬天‬过去‬,‬后面的祭祀日‬也‬就是百日,周年,三周年了‬,‬‬三周年已‬过‬,‬死者的丧葬礼仪也就算是圆满结束了。

上坟(小说)

上坟 (短篇小说)

于喜京

“坟上要压单的呀,清明脱棉了!”婆婆站在正间门口,反剪着手往腰上系围裙,看着二月的背影,很有些放心不下。

天已经不早了,太阳还没有出来,空中飘着暗淡的云幔。二月拐着柳条篓儿慢慢地走去。街上静静的,不知从哪个角落传来几声犬吠和鸡鸣。她的篓里有一盘苹果、一盘花生米、一壶酒、一束香、和一刀纸钱,这是用来祭奠丈夫的。

早晨,天刚放亮,婆婆就起来了。她把二月喊起来,吩咐她怎样打纸,怎样做上坟的供品。婆婆是个很有主见的人,啥事她都要过问,啥事她都要做主,好像天下的事,离了她别人永远做不好。大山还在时,她也这样,大山没脓没血的,总拿母亲的话当圣旨。婆婆家里家外大小事,都拿得起放得下。她刚强了一辈子,大山两岁时,公公就没了。夜里,一些不三不四的男人闻着腥气就来了,她则把门顶严了,身边放这把剪刀,搂着儿子……一个女人,顶着门户,忙里忙外,给儿子盖新房,娶媳妇……大小事儿,一辈子硬是挺过来了。想想也不容易,也真难为她了。这一点,二月心中有数,乡邻们也都佩服,谁提起来都竖大拇指。娘家爹妈就是打听着这个好名声,才执意要二月嫁给大山的。可谁能想到……

她是个苦命人,嫁给大山至今还不到两个年头,守寡已一年有余了。

那天,当人们把大山抬回来放到她面前的时候,她惊呆了。哦哦,这就是她的丈夫,这就是那个日夜和她撕守的亲人吗?他的头骨已经破碎,脑浆和血污溅满了衣衫,面目像一滩烂肉,难以辨认;浸满血污的裤子已被刮破,露出了那摔折了的脚髁,嶙峋的白骨茬子翻露出来,像野狗的牙齿……她呆呆地看着,一滴泪也没有掉。婆婆端来一盆清水,说:“嫚呀,哭吧,有泪就哭出来吧,憋在肚子里会沤出病来的……”可是,她没哭,只是默默地给丈夫脱去衣衫,用清水洗净了身上的血污,将伤口都一一包扎起来……直到火葬的拖拉机要开走前的一霎那,她那泪水的堤坝才决口了,像刚从噩梦中醒来一样,号啕着扑上去,拽住了拖拉机的车斗。真想不出一个孱弱的女人会有这般大的力气,那徐徐开动的车竟停在原地,突突地冒出了黑烟……哦哦,那是段揪心难挨的日子。夜里,她一闭上眼,就感到男人躺在身边,伸手一摸,空空的,心理便酸酸的,油然升起无限惋惜和惆怅,泪水噗噗地落。她时常做噩梦,梦见丈夫拖着她走,她要跑跑不动,要喊喊不出,急得她嘴里哼哼着,像活见鬼似的。婆婆在西间炕上听到了,便过来拉开灯,推她几把,才醒来,才晓得是做梦。灭了灯,她瞅着黑漆漆的屋子,泪水止不住的流。早晨起来,枕头湿湿的……

二月走出村子,踏上那条通往坟地的山路。风儿迎面扑来,凉凉的,浑身感觉到些许寒意,她扯了扯衣衫,依旧慢慢地走去。路挺陡,挺难走,她将篓子端平了,生怕盘里的东西洒出来。那花生仁儿是加了油、盐、茴香、味精等佐料炒出来的;那苹果是用小刀消了皮并削成一片片,有撒了糖的……这都是丈夫顶稀罕的东西。然而他生前却很少这样精细的吃过。他总是用手将苹果模几把,便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一气儿能吃上四五个。那样子二月看也看不够,她总是默默地看着他吃。他也总是默默地吃,像有什么心事,不愿说笑。在和他相处的半年多时间里,看到她笑模样的日子,真如大年三十的月亮一样罕见。一次,他清楚地记得只有一次,他曾开心地笑过,那时隔壁的凤子妹回娘家的时候。

那天,凤子妹领着她的刚满周岁的闺女山杏,送过来一双手针做的平底鞋,说那是他小叔子结婚时给她男人的,她男人不值得穿,便捎给了大山。那天大山抱着山杏,不断亲吻着她的小脸蛋,逗得她咯咯直笑。站在一旁的庆云嫂说:“你们看,山杏的模样和大山有点像呢!”二月瞅着山杏的小脸蛋,哦,真的,那脸、眼、鼻子、嘴······说不清是哪个地方,倒真和大山有点相仿。大山脸红了,似乎有些不好意思。他木木呐呐:“不······不像,哪像,哪会呢?”他抱着山杏走开了。

事后好几天,大山还爱说爱笑的,但是渐渐地却又恢复了常态——一副恹恹的样子。她私下里想,也许等有了孩子,嬉闹着,会好起来的,她盼着。她也盼着凤子妹能领着孩子常来玩。可婆婆却不喜欢凤子妹,她爱搭不理的,等凤子妹走了,便要数落一通:“哼,打扮得像个狐狸精,一腚的骚气,真不像个样子!往后再少和她来往!”

二月终于走完了那段坡路,鼻尖上冒出了细细的汗珠。她撩了一下额前的头发,站下喘息着。山野里罩着一层氤氲的雾霭,四下里沉沉的,路旁的李树花已吐出了蓓蕾,泛着一片清白的色气。二月看着这似曾相识的景致,不觉眼窝一热,落下几滴泪来。“要是没有我,大山是不会死的!”她心里酸酸的,并沉醉在痛苦的自责中,“要是没有那颗痣……”哦哦,那颗可恨的痣呦!算命先生说,她脸上那颗痣是克夫痣,于是大山便早早的离她而去了。

婆婆并没有怨她,她说,命该八尺,难求一丈,儿子阳寿已尽,就该回去。这时天理人情,埋不得天,怨不得地。尽管这样,二月却总感到心里有些不安,像欠了婆婆什么似的。于是,她便研究起自己的肚子来,她想假如自己给大山留下个孩子,哪怕是个女孩,也不枉为一场夫妻。跟婆婆也好有个交代。婆婆似乎也在打她肚子的主意,眼光不是在她胸前和小腹上扫荡,以求得收获。忽然有一天,她感到肚子有点不对劲,婆婆问她是否想吃酸的,她寻思了一下,好像很馋酸的。婆婆高兴的不得了,打鸡蛋,买葡萄,东家进西家出,工作做到家,舆论也造出去了:老天总算有眼,山子留下了后代,祖上有德,香火未尽……然而,事与愿违,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她的肚子还是那么平铺摊的,没一点进展。婆婆也看出破绽来了,最后彻底失望了。脸上便再也没有什么好色气,嘴里也时常捎带出几句难听的话来。二月总是恕罪般默默无语。热心肠的庆云嫂劝她早早打谱,有合适的就改嫁。她总是噙着泪,叹口气说:“俺得等他三周满了,不急。”

是的,她能急么?大山去了,也便带走了她的一切,不到三十岁的二月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做事情都有些迟钝了。

几个上坟的男人从后面上来了,二月忙抹了把那湿润的面颊,默默地走去。

那些上坟的男人都拿着铁锨、粪篓,那是用来给死者上土用的。二月觉得用锨上土太有点不恭了,大山的坟是她去年清明用手一捧土一捧土筑起来的……然而,大山对于她就像一个难解的谜。他去了,这个谜也带到了坟里。她总觉得大山好像知道自己要死似的……难道人临死之前,自己是有预感的么?他把要做的事都做完了,便悄然去了,好像他就应该去了。

那是去年春天的一天,忙完春耕等农活的大山,拿出了凤子妹捎来的那双一直没穿过的鞋,套到脚上,去了趟镇上。回来时,天已晌午了,他带回了一对银耳环和一对银手镯。说是在镇上一个男人让他捎的,手镯给凤子妹,耳环给山杏。那人本来要亲自送给凤子妹,可他不想再见到她了,便托大山捎来了。大山让二月听着,哪天凤子妹回来了给她。他吃了点饭便拉着牛走了,说到山里放一放。这一去便再也没有回来。他是摔下喇叭沟的虎头崖跌死的。据在附近干活的人讲,他的一只鞋挂到了崖边的棘子棵上,他去够,不慎跌了下来。哦哦,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可怜的大山呀!想不到你为一只小小的鞋而舍上了性命,你真傻呀!一只鞋没了,俺可以给你做千只万只,而没了你……

坟地已遥遥在望了,在这沉沉的天幕下,在这荒凉的向阳坡上,大山已在那片黄土地上沉睡安息了。迎春花开了,远远看去,一团团的黄颜色炫耀似的突兀着;几棵松树形单影只地伫立着,泛着一点青绿的色气,一只老鸦孤独地踏在树枝上,在凉风中颤晃着。

二月绕着大山的坟丘转了一圈。

坟上,去年清明压的几枝迎春已零星地开了几朵小黄花,像一只只眨动的眼睛,凝望着她。哦哦,大山,那是你的眼睛么?你能看见俺么?

蓦地他怔住了。 坟上刚上了土,湿乎乎的泥土上压满了纸钱,坟头上插了几支从别处掐来的正盛开的迎春花。坟前留下了一堆纸灰,她用手拨拉了一下,热乎乎的……

二月抬起头,四下里看去。

荒凉的山野里零星着有上坟的男人,在那荒草覆盖的坟地里,在那一个个突兀的坟丘前,他们虔诚地忙碌着……哦,在这道黄土坡下面的沟里,一个女人领着一孩子正急急地走去。

她感到那身影有点儿眼熟,在哪儿见过呢?她怔怔的望着那影子消失在沟的拐弯处。这时,她的脑子里突然闪出了一个影子······哦哦,那不是凤子妹和山杏么?

好久,她才回过神儿来,放下了篮子。她默默地做着一切,一副怅然若失的样子……纸钱燃烧起来了,火苗儿舔着黄干干的纸页儿。她瘫软在坟前,泪水噗噗地滚落着。烟尘缠绕在她周围,她哭得很伤心,丈夫去时她也没有这样哭过,声音幽幽的,萦纡在荒凉的山野里······

发表于网易《中国作家协会会刊》2015年第8期总第136期,并获第三届《龙魂杯》网络文学大赛短篇小说二等奖

于喜京,男,山东海阳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散文学会会员,在《文学之友》《当代散文》《赣西文学》《林麓文学》《大沽河文学》《现代作家文学》《中国作家协会会刊》《胶东文学》《胶东文艺》《南粤作家》等刊物平台发表小说、散文等作品几十篇。在网易《中国作家会刊》举行的第三届“龙魂杯”网络文学大赛中获小说二等奖,散文三等奖。散文《灾难中的每个个体》获烟台市优秀抗疫文艺作品三等奖。散文《二老孔和他的菜园子》(2019)、《誓言》(2020)分别获黄海数字出版社《胶东散文年选》最佳作品奖,引起广泛关注,作品先后被《当代散文》《齐鲁壹点》《齐鲁晚报》转发。八篇散文作品入选《胶东散文十二家•于喜京卷》

壹点号 我的乡村我的梦

梦见已逝亲人,不要一个人急着去祭奠,最好约伴前行

我的邻居安子,为了满足梦中已故大哥的愿望,去年中秋时节给大哥“送钱”,结果追随大哥一路驾鹤西去……

安子的大哥去逝三年,子女都在外地,每个纸节都是安子前去祭奠。去年中秋节清早醒来,安子在电话中告诉在市里给女儿看孩子的老伴,说夜里梦见大哥跟他要钱花,并说哪个节日都给烧纸,他咋还说没钱花呢?老伴和女儿都说,那你就去给送点呗!

安子忠厚老实,少言寡语。吃完早饭,买上火纸,拿上镰刀,一个人去了后山。到了大哥坟前,首先清理“庭院”,蒿草茂盛,用力过猛,一镰刀搂在了小腿上,砍断了大动脉,血流如注,本能驱使他往家奔,怎奈失血过多,倒在半路。

这时,他想起了手机,可是老伴孩子都在市里,远水解不了近渴,怎奈平时没有保存邻居的号码,唯一的亲戚号码拨通后,他已奄奄一息了。

亲戚接通电话,没能听到一句完整的话语,断定安子出事了!火急火燎地从三十里外赶往安子家,铁将军把门,去哪里找人呢?电话打到市里,安子老伴说出了早起的通话,这才有了寻找的线索。待到午后找到安子,早已流干鲜血,没得生命迹象了。

安子的死,众说纷纭:有说是他大哥把他拉去了;有的说:如果懂点自救常识,坐地不动,用裤腰带勒住刀口上方止血,再打电话,兴许有救;说的最多的是:平时多跟邻居来往,别过灶坑打井,房顶开门的日子,有事通个气,遇事大伙起呼啦上前,别耍单调,但凡保存几个近邻的电话,至于吗?;还有的说:为什么不提前“送钱”呢?大过节的才“送钱”,送晚了;更有的说:该井死,死不到河里,阎王叫你三更死,休想活到五更天!

说法很多,但我想,从安子这件事上,我们应该吸取一些教训。

第一,从护林防火的角度讲,上坟烧纸,火灾系数非常大,相邀本族同门一起上坟,很有必要,应急时,人多力量大,相互有个照应。

第二,利用祭奠之际,本族同门之间,加深情亲联络,传承感恩先辈之美德,让子孙后代懂得根脉相连,家族和谐,乃国家和谐。

第三,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乡亲团结互助,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不要说你不求人,人生在世没有不求人的,所以要与邻居像亲人一样相处。

第三,我们也要改变祭奠方式,响应国家提倡的“文明扫墓”号召,减少火灾,安全环保,人人有责。

清明时节,我讲述这个真实的事件,不知是否对大家有所启示,欢迎朋友们评论区留言,说出你的看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