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起名 > 汉字五行

董姓名人(董姓名人及历史人物)

时间:2023-10-11 10:31:35 作者:谁为谁伤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中华姓氏之——庄姓

庄姓,中国姓氏之一,发源于河南商丘,西周时期宋国君主宋戴公为庄姓的姓氏始祖。庄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323位。

得姓始祖

宋戴公,子姓,名撝,字武庄。宋哀公之子庄姓始祖——宋戴公,周朝宋国第十一任国君,在位期间跨西周、东周两个时期。宋戴公去世,举行国葬,人们长途跋涉涌进都城,在墓边长跪不起,周平王特赐谥号为“戴”。

分支源流

源于子姓

出自西周时期宋国君主宋戴公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两周之际的春秋初期,宋国君主名叫子撝,字武庄。

源于芈姓

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君主楚庄王之后,以谥号为氏。楚国君王芈旅去世后,谥号为“庄”,即历史上的楚庄王。楚庄王的支庶子孙,以祖上谥号为姓,成为庄氏。庄子即其后人。

源于改姓

朱姓改庄

朱姓的人在明末清初曾改姓庄。

源于少数民族

回族改姓

庄氏,是回族的姓氏之一,现主要分布于海南省三亚市一带地区。

蒙古族汉化改姓

蒙古名字汉化谐音,称庄氏。

迁徙传播

先秦时代,庄姓已经向各地播迁。时宋有蒙人庄周,河南、山东、湖北、浙江都有庄姓人士分布。

庄王苗裔庄蹻(一作庄豪)率军略巴蜀黔中以西,因黔中被秦攻占,已无归路,庄蹻遂在滇称王,成为第一个云南王。汉武帝时,庄姓在先秦时代已经向西南地区的四川、贵州、云南传播。随后庄姓依旧以河南、湖北为其繁衍中心。

东汉明帝时,因明帝名刘庄,避讳改庄为严,自庄光开始,庄姓长时间为严姓所掠美。魏晋以后,有严姓复本姓,从此庄、严二姓并行全国。十六国时期,庄姓子孙纷纷从今湖北、河南分散各地,先后迁居今甘肃的天水、浙江的绍兴、山东和江苏间地,后来发展成了庄姓天水郡望、会稽郡望和东海郡望。

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庄森随王潮、王审知入闽,福建庄氏祖祠落籍永春桃源里蓬莱山,是为庄姓入闽始祖。

宋末,庄公从始入潮。庄光成为潮州庄氏始祖之一。宋末元初,庄森长子庄韦之后裔庄诏迁广东陆丰上沙乡开基。

明初,山西庄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甘肃、湖北、湖南、河南、北京等地。明、清两代,庄姓人渡海到台湾者。亦有庄姓入迁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

如今,庄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广东、福建、江苏、台湾等省为多,上述四省之庄姓约占全国汉族庄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庄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八位的姓氏。

姓氏名人

庄周:(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即庄子,宋国蒙(河南商丘)人,战国时期思想家。著有《庄子》,唐代改称《南华真经》。

庄舄:(生卒年待考),亦称越舄;越国人。著名战国时期的楚国大臣。庄舄出身贫寒,仕楚。是古代一个著名的爱国主义者。

庄存与:(1719—1788),江苏武进人,清代官吏、学者、经学家、教育家、常州学派的开创者。

庄心妍:1993年1月9日出生于广东省陆丰市,中国内地流行乐女歌手。

董氏十大历史名人!总有一位让你膜拜!

董姓是一个古老的姓,董姓的由来,有两种说法:其中一支持起源很早,相传黄帝的己姓子孙中有个叫叔安的,被封于飂(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县),称为飂叔安。飂叔安的儿子董父,为帝舜驯养龙,被舜赐姓为董,任为豢龙氏,封之于鬷川(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他的后代便以董为姓。主要以第一种为主。

1

董 狐:被当时的孔子誉为良史的史官,是最早出现于史籍的董姓名人。

2

董 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今河南杞县),董仲舒五代孙,东汉著名良吏,光武帝时为洛阳令,敢于搏击豪犟,为民作主,京师震栗,光武称其为‘强项令’,豪犟贵戚莫不畏惧,号其为“卧虎”,民间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七十四岁死于任上,只一床旧被覆盖遗体,家中尚存大麦数斛,破车一辆。光武闻知十分伤感,说“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下诏以大夫之礼葬之。

3董 和:(?-220)字幼宰、枝江董市人蜀汉掌军中郎将;与诸葛亮共事多年,许多建议被诸葛亮采纳,为官二十余年,外牧殊域,内干机衡,清正廉明,深受人民信任和爱戴,与少数民族交往,‘务推诚心,南土爱而信之’。死之日家无儋石之财,诸葛亮对董和的高风亮节称赞不移:“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

4

董 允:(?—246)字休昭,董和之子。秉承了董和的高风亮节,是时人所称的蜀中四英之一(诸葛亮、董允、蒋琬、费祎)。对董允的忠诚与才干,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给予了肯定,并力推董允主持“宫中之事”,董允受命,忠勤不懈,对后主言行,极尽诤湅之责。董允官至侍中、辅国将军、尚书令、大将军附贰等,文官武职集于一身,地位显赫,但他一身正气,正直不阿,治理蜀国业绩显著,深得民心。

5董 奉:董允之孙,建康董氏之祖,游闽中,后居庐山,为一代名医,治病不取利,使之种杏,久成杏林。为今医界称为杏林由耒。

6

董 诰:(1740—1818)董邦达之子,乾隆二十八年中探花乾隆帝将其改为二甲弟一作金殿传胪,形降实升。累官至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擢文华殿大学士(宰相)。他通晓军事,台湾、廓尔喀平定也列名功臣。在和珅当权时代,他与王杰独不与其苟合。嘉庆帝铲除和珅时他也发挥了较重要作用。他与其父一样都是当时有名画家精书法、善绘画。他五次归还故里,生活简扑,平易近人从不倨傲,深为邻里称道。终年七十九岁。嘉庆二十三年致仕归家,十月去世。父子历事三朝,虽身居显要,但两袖清风。嘉庆帝哀诗中云:只有文章传子侄,绝无货币置田庄。

7董 源:(?—962)一作董元,字叔达,钟陵人(今江西进贤),一说江南人。五代南唐画家,南唐中宗时曾任北苑副使,世称董北苑。。工山水,尤擅溪桥、渔浦、洲渚交相掩映的江南景色。用披麻皴法画山水,平淡天真,后又巨然承其风格,并称董巨,为五代、北宋间南方山水画主要流派,对后世影响很大。亦善画牛、虎、人物,传冯延巳曾将其所作古代美人画屏误为挡道宫娥而不敢入谒中主。

8董 槐:(?—1262)宋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人,字庭植,嘉定十六年进士。嘉熙间历提点湖北刑狱、知江州、潭州,平息常德兵变,救济南来江北流民,甚著政绩,整肃军纪,加强训练。六年(1246)任权广西转运判官兼提点刑狱,协和西南少数民族,与交趾建立友好贸易关系。宝佑三年(1255)任右丞相兼枢密使,以整顿纲记为急务,为改革旧制,报效国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从而得罪了许多大臣,因此嫉之者甚众。次年罢相,为佞臣丁大全派兵廹逐,避居湖州南浔。旋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临安洞霄宫,隐居富阳北郊阳波湖董家弄。其子董丽,为宋驸马,在元乱中尽节。今其后裔大多定居浙江富阳北部山区。部分定居江苏丹阳。

9董仲舒: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对以天人三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汉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串在一起,形成封建神学体系。提出天人感应说和三纲五常说。

10董小婉:著名才女,为秦淮河八大名妓之一。容貌俏丽,善书画,通诗史,后来嫁给清代著名文学家冒襄为妾。

董氏十大历史名人!

总有一位让你膜拜!

寻根问祖——百家姓之“董”姓

董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三十七位姓氏,在华北、华东及中原地区比较有影响。当今董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51%,总人口大约在677万。

董的名义

《说文》:董,薡董也。草名,原字为蕫,又名蘱,是一种香蒲,属香蒲科植物。这是一种能制作绳索的草,故以董为原始图腾和氏族名,并创制了族徽,董人所居住的地方称为董地,董地必定近水系,河名和泽地自然地称为董水和董泽。古董地在今山西南部运城地区的万荣和闻喜一带,至今那里仍产蘱草,农民也用蘱草做绳索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董人构筑了城堡,发展形成了董国,最后出现了董姓。后来董的本义被忽略了,其通用的意义为督察,或专指河名、地名和姓了。

董姓起源

董氏始祖——董父

董姓的起源与演变主要有二:

一、出自董姓

颛顼之子称,称之子老童,老童之二子黎、吴回在高辛氏时代先后任祝融氏。吴回之子陆终,陆终有六子,后分别发展为六个大部落。陆终的第二子惠连,亦名参胡,董姓。

惠连氏族是一支擅长制草绳的部落,董便是能制绳索的蘱草,惠连氏族以董为图腾,惠连氏族活动于今太行山南侧。惠连之子飂叔安,飂叔安之子为帝舜豢养龙,龙即鳄鱼之古名,蘱草制作的绳索是用来捆绑鳄鱼的。帝舜封飂叔安之子于董,称董父,氏称豢龙氏。董的古址在今山西万荣县南,是夏商时代的侯国。董国临近其父祖居地山西平陆的吴山,后来为晋国所并,子孙以国为氏。董姓董氏的历史至少有2900多年。

二、出自姒姓

大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姒姓。禹后为夏王启,夏王启封其庶子于莘,今陕西合阳东南。辛、莘古代通用,其后有辛氏。进入西周,其后裔世代为周朝史官,辛甲是周武王的太史,至东周襄王时期有周大夫辛有,辛有之子到晋国任史官,自此以后,晋国有史官之职,并与籍氏一起监督晋典,封地在原董国故地,后裔遂以董为氏,成为晋国旧贵族十一姓之一。姒姓董氏的历史有2600多年。

外族基因融入

自汉至唐,云贵地区的董姓已成为大姓,云贵地区的土著董姓后来逐渐同化为西南地区的汉族。据说早在先秦时期,董姓已经向西和向南移民,进入了甘川滇黔广大地区,与当地土著混居,董姓融入进当地的土著之中,成为土著诸姓之一。因此,我国的董姓同其他姓氏一样,不断与其他民族交流,互有基因的流动。加入董姓群体中的西南、南方和北方外族主要发生的事件有:西汉初期的匈奴族、三国时吴国的山越族、晋朝时的氐族、南北朝北魏时的羌族、唐朝吐蕃人的董部落、五代后梁时羌人、宋朝时的高句丽人等均有董姓人融入汉人之中,清朝时满洲八旗姓董鄂氏、栋鄂氏、佟佳氏、珠赫勒氏等全体族人的改汉姓董,致使东北地区多董姓。这些少数民族与汉人长期混居,逐步同化而成为当地的董姓汉族。

董姓分布

董姓分布频率图

从明朝至今600年中董姓人口由42万激增到677万,增长了16倍,董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宋朝至今1000年,董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河北三省,大约占董姓总人口的31.8%。其次分布在江苏、安徽、辽宁、黑龙江、湖北、浙江,这六省又占了董姓人口的29.4%。山东居住了董姓总人口的12.1%,为董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鲁豫冀、苏皖浙、东北三块董姓高密度聚居区。在600年期间,董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流动方向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强劲回迁,向西的迁移表现很明显。

董姓血型

董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

O型占31.3%;A型占27.9%;B型占31.1%;AB型占9.7%。

董姓名人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学大师、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董仲舒于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公元前134年,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将儒家思想结合社会需要,并融合各家思想,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

董允

董允(?—246年),字休昭,三国时期蜀汉的大臣,与蒋琬、费祎在诸葛亮逝世后同掌蜀汉军政。董允在世时,黄皓畏惧董允而不敢作歹。董允的祖上曾是益州巴郡江州人,所以父亲董和举家从荆州南郡枝江搬迁到益州,之后在益州牧刘璋手下为官。

董必武

董必武(1886年——1975年),原名:董贤琮,字洁畲,号壁伍。他是中国的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奠基者。建国后,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政务院副总理,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

董姓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董姓的郡望主要有济阴、陇西、代郡等。董姓的堂号除了与郡望同名外,还有直笔、良史、豢龙等。“直笔”和“良史”堂号均典出春秋时董狐。董狐是晋国的史官,晋灵公无道,权臣赵盾屡谏不听,并欲杀赵盾,赵盾出逃,其族人赵穿杀晋灵公于桃园。赵盾返晋,董狐不畏权势,上书曰“赵盾弑君”。孔子称其为直书不讳的古代良史。

董姓的重要楹联有五副:

千秋良史;一代儒宗。

千秋良史;百代儒臣。

天人三策;兄弟五奇。

读书行路;种杏成林。

春风先入户;暇日偶窥园。

家训格言:董必武,湖北黄安人,中国创始人之一。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革命家,为人忠厚老实,一生执着追求革命事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故董必武教育子女的首要原则是:“为人最紧要的是老实二字”,他认为只有这样,一个人在各方面才有建树。他对劳动与享福的看法值得年轻人认真学习,他指出“社会上有一种很陈腐的,甚至很坏的旧观念就是鄙视劳动,认为不劳动而能生活,生活得比劳动者还好才算享福。革命了,必须纠正过来,我们应该以劳动而生活为光荣,除了疾病老弱不胜者外,不劳动就不得食。”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