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起名 > 姓名运势

第四十七签(第四十七签解签全解)

时间:2023-10-02 02:38:03 作者:孤僻成性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观音灵签 第四十七签

【签诗】

锦上添花色愈鲜 运来禄马喜双全 

时人莫恨功名晚 一举登科四海传

【智慧】

此签有“努力向上”之意,鼓励当事人凡事力图振作。人最怕光说不练,或立定志向后不能坚持。须知任何事只要有决心,就无须担忧起步太晚,或觉得不可能,更不要有“放弃”的念头。所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切勿半途而废,只要抱着希望,努力不懈地持之以恒。如此成功之日,想必也不远了。

【典故】梁灏登科

梁灏出生于唐末五代时期,自幼好读书,勤奋、聪慧有才,博览群书,成为当地有名才子。后晋乡试第三名,35岁时意志满满,进京考试,志在必得。但却意想不到,名落孙山。但梁灏从不放弃,愈加勤奋学习,几乎每届科考均去参加,但却一直不中。

五代时期战乱不断,重武轻文,朝代更替频繁,科考制度时断时停。直到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重开科考。此时梁灏已经82岁高龄,但仍去参加,这次终于得中进士,赵匡胤殿试时以梁颢文采及满腹经纶,战胜众多进士被钦点为头名状元,跨马游街,全国上下无不称奇!但梁灏年岁已高,遂自己要求不再做官,宋太祖准其荣归故里,享受俸禄。

自头次科考于后晋至宋,其共参加了四个朝代的科考终于实现夙愿。此后梁灏成为激励恒志,坚持不懈的学习榜样。三字经:“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庭,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此故事是坚持不懈的典范,但却是变通的反面教材,所以启发我们既要确定目标努力前进,又要懂得在适当的时候调整自己的目标和方法。

观音灵签 第四十七签

【签诗】

锦上添花色愈鲜 运来禄马喜双全 

时人莫恨功名晚 一举登科四海传

【智慧】

此签有“努力向上”之意,鼓励当事人凡事力图振作。人最怕光说不练,或立定志向后不能坚持。须知任何事只要有决心,就无须担忧起步太晚,或觉得不可能,更不要有“放弃”的念头。所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切勿半途而废,只要抱着希望,努力不懈地持之以恒。如此成功之日,想必也不远了。

【典故】梁灏登科

梁灏出生于唐末五代时期,自幼好读书,勤奋、聪慧有才,博览群书,成为当地有名才子。后晋乡试第三名,35岁时意志满满,进京考试,志在必得。但却意想不到,名落孙山。但梁灏从不放弃,愈加勤奋学习,几乎每届科考均去参加,但却一直不中。

五代时期战乱不断,重武轻文,朝代更替频繁,科考制度时断时停。直到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重开科考。此时梁灏已经82岁高龄,但仍去参加,这次终于得中进士,赵匡胤殿试时以梁颢文采及满腹经纶,战胜众多进士被钦点为头名状元,跨马游街,全国上下无不称奇!但梁灏年岁已高,遂自己要求不再做官,宋太祖准其荣归故里,享受俸禄。

自头次科考于后晋至宋,其共参加了四个朝代的科考终于实现夙愿。此后梁灏成为激励恒志,坚持不懈的学习榜样。三字经:“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庭,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此故事是坚持不懈的典范,但却是变通的反面教材,所以启发我们既要确定目标努力前进,又要懂得在适当的时候调整自己的目标和方法。

观音灵签 第四十七签

【签诗】

锦上添花色愈鲜 运来禄马喜双全 

时人莫恨功名晚 一举登科四海传

【智慧】

此签有“努力向上”之意,鼓励当事人凡事力图振作。人最怕光说不练,或立定志向后不能坚持。须知任何事只要有决心,就无须担忧起步太晚,或觉得不可能,更不要有“放弃”的念头。所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切勿半途而废,只要抱着希望,努力不懈地持之以恒。如此成功之日,想必也不远了。

【典故】梁灏登科

梁灏出生于唐末五代时期,自幼好读书,勤奋、聪慧有才,博览群书,成为当地有名才子。后晋乡试第三名,35岁时意志满满,进京考试,志在必得。但却意想不到,名落孙山。但梁灏从不放弃,愈加勤奋学习,几乎每届科考均去参加,但却一直不中。

五代时期战乱不断,重武轻文,朝代更替频繁,科考制度时断时停。直到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重开科考。此时梁灏已经82岁高龄,但仍去参加,这次终于得中进士,赵匡胤殿试时以梁颢文采及满腹经纶,战胜众多进士被钦点为头名状元,跨马游街,全国上下无不称奇!但梁灏年岁已高,遂自己要求不再做官,宋太祖准其荣归故里,享受俸禄。

自头次科考于后晋至宋,其共参加了四个朝代的科考终于实现夙愿。此后梁灏成为激励恒志,坚持不懈的学习榜样。三字经:“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庭,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此故事是坚持不懈的典范,但却是变通的反面教材,所以启发我们既要确定目标努力前进,又要懂得在适当的时候调整自己的目标和方法。

求是杂志社、江苏省委联合调研组推出重磅文章:朝着高质量发展笃定前行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总书记2013年3月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引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盛赞江苏美景。

夏日的江苏,山明水秀,树绿花艳。调研组盘点新中国成立70年来江苏的发展变化,由衷感慨:以占全国1.1%的国土面积、5.8%的人口创造了超过10%的经济总量,2018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达9.26万亿元,人均GDP居全国前列。

经济体量“大个头”,并不代表经济发展质量高。“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是必须迈过的坎”。用高质量发展解决“成长的烦恼”,勇做爬坡过坎的探路者,成为8000多万江苏人民的坚定选择。

近年来,紧扣“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通过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六个高质量”的探索实践,江苏正在实现发展理念的彻变、发展行动的真变、发展成果的质变!

重锤敲在响鼓上,思想扎根新时代

“这里是中国最大的工程起重机装备生产线,就这一个车间,总书记参观了一个小时。他说一直关注制造业,这让我感到亲切又备受鼓舞。”

说起总书记视察徐工的情景,集团董事长王民的激动自豪写在脸上:“徐工将矢志改革勇攻坚,抢抓历史性机遇,主动对照全球标杆企业,高点定位、重点突破,奋力登顶行业‘珠峰’。”

“低调务实不张扬,撸起袖子加油干”,正是江苏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干部群众的这股奋斗,得益于去年4月以来全省上下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忆峥嵘岁月,江苏每一次重大转型跨越,无不得益于思想大解放。

走向未来,江苏能否续写新时代的发展华章?探路前行,如何跨越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道坎?

党的以来,总书记先后三次对江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对江苏发展赋予新的使命和责任。全面深入领会总书记指示的深邃内涵,成为推进思想大解放的“头道功”。

——2013年3月,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强调“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三项重点任务,抓住了江苏发展的痛点、堵点和重点,是对江苏破解发展难题的“点睛之笔”。

——2014年12月,总书记到江苏视察,提出“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的殷切期望,提出推动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文化建设、民生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五个迈上新台阶”的具体要求,指明了江苏在新起点上的发展方向。

——2017年12月,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第一次到地方视察就选择江苏,强调要坚守实体经济、坚持创新发展、深化国企改革、推动乡村振兴、修复生态环境、加强基层党建,赋予了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时代要求。

对标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江苏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有些同志身体进入了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时”;有的干部以GDP增速论英雄,抓发展还是旧办法老套路;还有的人陶醉于领先率先的既有辉煌,浑然不觉许多方面已经落后。

这场大讨论“重锤敲在响鼓上”,抓住了江苏由数量追赶期迈向质量提升期面临的深层次发展问题。摆脱“地级市思维”、破除“苏北意识”,跳出“城河思维”、跨过“长江天堑”、激活“大海基因”,不能“坐地自划、坐井观天、坐而论道、坐观其变、坐享其成”……通过大讨论,全省上下努力清除与新思想不相适应的地方,加深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和把握,破除与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法。

事业是干出来的,归根到底要看行动、见实效。江苏的重要发力点,是健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为担当作为者架起“风向标”,给大胆创新者吃下“定心丸”,替为官不为者戴上“紧箍咒”。实施全新综合考核体系,大大调动了党员干部开拓进取的积极性,保证了全省各地各部门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抓落实。

江苏发展正在转型冲关。如今,高质量发展成为江苏大地上的激昂音符,担当作为是江苏衡量干部的鲜明标准。江苏人民敢探“无人区”,勇攀“制高点”,在别人没走过的路上收获别样风景。

盘活厚实家底,尽展江苏“智造”雄风

百年前,生长在江苏南通的“状元实业家”张謇坚持实业救国,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作出了贡献。坚守实业、重工恤商的文化基因生生不息。

总书记强调:“中国这么大,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不能走单一发展、脱实向虚的路子。发展实体经济,就一定要把制造业搞好”。

制造业、实体经济,是江苏最厚实的“家底”,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这里拥有全国最大规模的制造业集群,世界500强企业中有380多家在此落户,制造业总产值约占全国1/8、全球3%左右。

江苏制造,企业竞风流,大刀阔斧推动企业转型发展,一次又一次引领企业在产业变革中实现浴火重生。

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珠穆朗玛峰”的港珠澳大桥,由一家江苏民企“吊起”,三座斜拉桥的全部缆索产品,均由江苏法尔胜泓昇集团提供。法尔胜所在的江阴,是“中国制造第一县”,一大批制造业“巨头”在这里孕育生长,有17家企业位列中国制造业500强。

制造业、实体经济,是江苏最厚实的“家底”,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图为被誉为“世界第一吊”的徐工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 新华日报社供图

徐工挖掘机械基地车间里,不见工人热火朝天的场面,只见各种机器人在不同岗位上忙碌。徐工集团智能制造模式以智能化装备研发、工业互联网集成应用为抓手,实现研发及制造自动化、精益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确保产品“用不毁”。

30多年前从小作坊起家的沙钢集团,如今是中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近年来坚持自主创新,建立了目前世界上技术最先进、指标最好的超薄带工业化生产线,引发了全行业产品结构调整。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制造业依然是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运用关键技术提质增效,从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转变。

从智能车间到智能工厂再到智能制造示范区,江苏推进智能制造“大动作”不断。江苏提出,到2020年,全省建成1000家智能车间,创建50家左右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试点创建10家左右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区。

技术变革矢志引领产业风向。世界计算机领域顶尖科学家、图灵奖得主姚期智,率清华大学团队组建南京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建立AI交叉领域重大科技创新、股权投资机构集聚等五大功能平台,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的“标杆”和“高地”。

迎接5G时代,一批企业率先试水。苏州东山精密制造的生产线,已应用5G精益生产即时通信系统。南京5G智能制造示范区,将形成千亿级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链。当前,围绕移动通信、集成电路、物联网等产业,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30%,大中型企业研发中心建有率稳定在90%左右。

家底厚,信心就足。2019年5月20日第二届江苏发展大会暨首届全球苏商大会开幕,省委主要领导与1200多名海内外嘉宾分享了一个故事:“前不久,在针对中美贸易进行的一次调研中,一位企业家告诉我,他们的产品无可替代,美国经销商愿意与他们分担加税。”

江苏靠实体经济起家,也必将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坚实的实体经济基础和强大的制造业集群,既让江苏具有抗击外部风险的能力和底气,也将加快构建起自主可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激活创新资源,换个“姿势”领跑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江苏,正是创新这部“发动机”,释放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巨大能量!

江苏科教人才资源优势明显,现有“两院”院士98人、研发人员78万人、在校大学生超过200万人,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党的以来,江苏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345项,拥有国家创新型城市11所、国家大学科技园15家、国家高新区18家。

如何激活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成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生产力?江苏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发展新方位,坚定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矢志打造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策源之地、产业技术创新的蝶变之地、创新人才集聚的凤栖之地、创新活力奔涌的丰沃之地,努力在“高原”之上筑起“高峰”!

率先设立的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就是一个“四两拨千斤”的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2014年12月,总书记亲临这里视察时强调,要深入推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科技同产业无缝对接,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江苏,正是创新这部“发动机”,释放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巨大能量。图为江苏天明机械集团自主研制的智能采煤机器人,该产品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完全替代了进口设备,打破了高端采煤机市场被国外产品长期垄断的局面。 新华日报社供图

牢记嘱托,产研院大胆创新体制机制,逐步成为链接全球创新资源与江苏工业界的桥梁。“我们就是要做高校院所不适合做、企业又做不了的事,打造专业‘苗圃’,冲破创新‘死亡之谷’,精心培植科学成果之苗长成参天大树。”院长刘庆介绍,成立5年多来,产研院新建研究所47家,孵化664家企业,年均转化1000多项成果,改革成效显现。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至关重要。江苏在全国率先组织“科技镇长团”、“科技副总”、“产业教授”,带动8万多名专家教授常年活跃在创新一线,将更多创新资源导流到企业,促进企业的自主研发、技术创新。

创新活动,厚植于创新的生态系统之中。省会南京,富集科教资源,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围绕创新活动的“痛点”、“堵点”,制定出台“1号文件+45个配套细则”的政策体系,力推科技成果项目落地、新型研发机构落地。创新政策组合拳打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打造集聚创新资源“强磁场”的做法获得国务院通报肯定。

载体空间建设给力,企业主体更显活力。在江苏各地,一大批企业瞄准行业标杆,奋力依靠创新引领转型,既有许多领军企业持续实现创新突破,逐鹿国际前沿领域和先进技术,又有更多中小企业成长为“单打冠军”、“小巨人”,向产业价值链高端攀升。南京的芯片产业,苏州的纳米材料,无锡的物联网,常州的石墨烯,泰州的生物医药,高成长企业不断涌现。

以企业创新为动力,江苏区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2018年,江苏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64%,建有研发机构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10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43%,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3%。

“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集聚创新创业的“最强大脑”,推进全方位、各领域、多层次的创新活动,正汇聚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改革赋能“金字招牌”,高位开放“链接”世界

因改革而兴,因开放而活。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从“昆山之路”到“园区经验”,江苏勇立改革开放前沿,抓住重大发展机遇,不断取得令人瞩目的新成就。

总书记2014年12月视察江苏时,要求“江苏要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秉持新发展理念,江苏锐意深化改革,持续扩大开放,在高质量发展实践中进行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探索。

2017年4月,南京市栖霞区诞生全国首张“不见面”办理的公司营业执照,通过手机发出申请、上传材料、后台集中审批,全程仅用了20分钟,营业执照就以邮政快递寄出。

审批时间大幅缩短背后,是审批改革的机制保障。“不见面审批”是江苏优化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制、不见面”,全省90%以上的审批服务事项能够在网上办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变为现实。

改革实效,数据可见。2018年,江苏累计市场主体总数达922万户,成为全国第二个市场主体突破900万户的省份。目前,全省平均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115户,平均每千人拥有企业40户。

向改革要发展活力,向开放要发展空间。“江苏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上,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总书记赋予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的重大定位,为江苏高水平全面开放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明确指引。

江苏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改革开放之路越走越宽,打开了高质量发展的广阔天地。图为2019年3月22日,江苏连云港散杂货码头一片繁忙。 中新社发 司伟/摄

连云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致力于打造“一带一路”建设支点,正在续写新时代的“西游记”。在这里,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上合组织出海基地、中哈物流合作基地、中欧中亚班列……一个个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建起了江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运大通道。

牛津大学高等研究院(苏州)去年11月揭牌,这是牛津大学800多年校史中,首个在英国本土以外设立的多学科高等研究院。选择苏州,因为这里跨国公司研发中心交相辉映,顶尖人才各展所长,本土创新、离岸创新融合互动,已经成为开放式创新的“热带雨林”。

率先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一批批江苏企业走出国门,成为经济使者。佼佼者如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成长起来的红豆集团,联合中柬企业在柬埔寨打造的西港特区,目前已引入企业130家,为当地居民提供了2.2万个就业岗位,被当地人称为“金饭碗”。

面对国际贸易摩擦,“走出去”的江苏企业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勇敢维护自身利益。2018年9月,镇江的特钢企业天工国际成功应诉美国反补贴调查案,此外,天工国际还成功胜诉了欧盟“双反”案、土耳其“反保障措施”案。

征程万里云鹏举,笃力奋楫绘长卷。“拆墙不建墙,建群不退群”,江苏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改革开放之路越走越宽,打开了高质量发展的广阔天地。

以百姓心为心,让发展更有“温度”

水韵江苏,鱼米之乡。

地处长江、淮河流域最下游的江苏,水域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6.9%,属于“一山两水七分田”的典型平原河网地区。人多地少、资源缺乏,经济体量大、环境容量小,一直是江苏的发展之困。

“经济要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不能经济上去了,生态环境恶化了,那就得不偿失了。”“加强污染综合防治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要坚持不懈抓下去,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这是总书记的深切寄语。

守护好诗意栖居的“鱼米之乡”,既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更是最深层的竞争力。

“两减六治三提升”,从2016年底起,一场代号“263”的专项行动在江苏强力推进。以落实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为契机,江苏向“最痛处”亮剑,向“最难处”攻坚,把补齐生态短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不要污染的GDP”,向落后产能宣战,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位于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的马庄村曾是一个典型的采煤村,因过度开采,该村周边一度是徐州最大的采煤塌陷区。近年来,当地下决心治理生态环境,将村旁的潘安采煤塌陷区改造为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上图为美丽的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下图为马庄村旧貌。 新华日报社供图

“不要污染的GDP”,向落后产能宣战,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2018年江苏分别压减钢铁、水泥、平板玻璃产能80万吨、210万吨、660万重量箱,关闭高耗能高污染及“散乱污”规模以上企业3600多家,关停低端落后化工企业1200多家。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调“优”生态布局、调“轻”产业结构、调“绿”发展底色,展现江苏的“最美颜值”,铺就了绿色发展驱动的转型之路、富民之路。

——徐州潘安湖,画舫迤逦。曾经连片的采煤塌陷区,如今已脱胎换骨为“城市之肺”。

——太湖美,美在太湖水。太湖蓝藻事件十多年后,江苏铁腕治污、科学治太,留住万顷碧波,培育出成片湿地。

——400多公里的江苏长江岸线,“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江苏境内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1公里范围内,将不再有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沿江绿色生态廊道正在奏响新时代的长江之歌。

“苏湖熟,天下足”。自古以来,江苏就是经济繁荣、百姓富庶之地。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GDP曾连续20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此并不相称,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也不平衡。让群众富起来,不仅要做大做强富民产业,更要让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百姓“勤劳之手”同向发力。

从创业富民到托起民生底线,“民生蛋糕”越做越大,共享发展正惠及每一户每个人。

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中消除城乡差距,江苏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苏州市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先试先行,率先实现城乡低保、基本养老、医疗保险“三大并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连续多年控制在2倍以内。

针对苏北五市危旧房比较多、村庄整体环境相对较差局面,江苏实施苏北620个村改造,同步配建公共服务设施,三年改善30万户农民群众住房条件。

秉承尊师重学的文化传统,江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仅“有学上”,更能“上好学”。今年5月召开的全省教育大会,发出了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省的“动员令”,坚定不移下好教育优先发展“先手棋”。

打造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系统,铁路、机场、过江通道建设“全面开花”。不久的将来,各设区市1.5小时抵达南京,2小时畅行全省,半日通达全国。

“以百姓心为心”,让高质量发展支撑起更高的“幸福指数”。江苏坚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以破解难题的“力度”展现新时代发展的“温度”,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厚德自信,涵养新时代的“江苏气质”

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

2017年12月,总书记在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考察时说,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这里看到了实实在在的落实和弘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

从古至今,自南到北,江苏文脉绵长、人文荟萃。吴文化、楚汉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等交汇交融,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均与江苏有渊源。苏州园林、明孝陵等世界文化遗产,昆曲、古琴、雕版、剪纸、云锦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数量全国第一。

厚德载物,润心铸魂。对标新的历史方位,江苏努力构筑“思想文化引领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文艺精品创作高地”,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建设文化强省实践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为高质量发展注力铸魂。

用好用活红色文化资源,江苏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推动红色文化传承载体提档升级。大型史诗话剧《雨花台》在全国巡演,信仰的力量深深打动了观众,化作江苏创业奋进新时代的涓涓细流。

江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一方热土。“百姓名嘴”活跃城乡,用理论的力量“解开扣子”,点燃干事创业。《马克思是对的》等电视通俗理论节目以及“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在全国产生“现象级”传播效应。以先进思想文化的罗盘,托举起基于伟大实践的“理论高地”,彰显出江苏应有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高质量发展才有强劲的动力、旺盛的活力。图为2019年4月27日,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装饰一新的新华书店,百余名天真可爱的小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高兴地奔向书的海洋。 中新社发 张连华/摄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不断提升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高质量发展才有强劲的动力、旺盛的活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艺院团活力迸发,推出讲述“中国故事”、“江苏故事”新名片,歌剧《运之河》、《拉贝日记》、《鉴真东渡》等在国际舞台上“叫好又叫座”。开展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江苏”品牌,在全国率先实行“三馆一站”免费开放,一道道靓丽的文明风景线在江苏城乡映现。全省先后有17座城市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总数全国第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对丰厚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江苏人的“精气神”愈加昂扬。“四千四万”精神、张家港精神、“开山岛”精神……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一代代奋斗者的开拓创新精神,聚合涵养出特有的“江苏气质”:像长江一样奔腾不息、勇往直前,像大运河一样不舍昼夜、负重前行,像大海一样胸襟博大、开放包容。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当年的“四千四万”精神,在今天被赋予新内涵:积极适应时代的“千变万化”,主动经受创新的“千锤万炼”,在改革发展的前沿展现“千姿万态”,在新的征程上奔腾“千军万马”。

成风化人,江海潮涌。高质量发展的激越新曲响彻大江南北,新征程已起新气象,江苏正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再出发,奋力把总书记擘画的“强富美高”新江苏蓝图变成现实。(求是杂志社、江苏省委联合调研组)

方岩秘境胡公情

永康方岩是一个神圣又神秘的领地。山脚下的“赫灵”屏封,天街前的“方岩居中”照壁,胡公祠广场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毛体大字,威武而慈祥的胡公塑像,还有石阶、天门、游人、香火乃至亭台楼阁、山水草木、寒暑风云,林林总总,似乎无不蕴含与诉说着方岩的前世今生。

余窃以为,方岩的地理与人文、历史与现在、过去与未来,是方岩秘境之基,而胡公文化是方岩秘境之魂。

胡则(胡公),北宋名臣,永康先贤。一生77岁,从政47载,曾任权三司使(代理计相,掌管全国财经的最高长官)。他逮事三朝、十握州符、六持使节、两扶相印、一心为民、果敢担当,功高德丰。范仲淹为他作墓志铭,历代皇帝给他十多次封赏,天下有胡公庙三千,尊称他为“胡公大帝”。

胡公的一生与身后千秋,都与方岩有不解之缘。

方岩,胡公承续儒风的发祥地

相传,当年胡则的父母结婚几年了还没孩子,就到方岩拜观音求子。后来母亲“惊梦怀子”,有了胡则。这是胡公发祥地一说。

其二,当年胡则在方岩五峰、方岩山顶读书,“寓居峰顶寺,不觉度炎天”。“程伯劝学”、勤学苦练,品学兼优,受到州牧举荐,进京赴考。下山前,他作了一首《别方岩》诗,书写在方岩僧舍的屋壁上。

胡则离开方岩后的第二年三月,金榜题名,又有“太宗赐名”。范仲淹记载,吴越百年,士用补荫,不设贡举,儒风几息,“而公能够经史,属文辞。及归皇朝,端拱二年御前登进士第”,成为永康第一位进士。他在《及第》诗中写道:“金榜名传四海知,太平时合称男儿。”胡则是从库川、方岩走出来的永康骄子,是宋代婺州一带承续儒风的代表人物。“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饮水思源,他誓言“一带清风雨露随”、爱民报国。

方岩,胡公钟情龙井茶的萌发地

西湖龙井茶乃茶中极品,追本溯源,缘有胡公。当年,胡则方岩求学,对家乡茗茶情有独钟:“拾菌寒云外,烹茶翠竹前。”出仕后,清茶清廉随身相依。知睦州、提举二浙榷茶使,他铲茶霸、疏茶路、惠茶农。两度知杭州,他治钱塘、兴州学、重农商、轻徭赋,守杭有惠政,百姓感恩,在龙井为他立生祠。灵山天竺寺住持慈云大师很敬重胡则,常与其品茶论道赋诗。

景祐元年(1034年),胡则(72岁)致仕后归隐龙井,在整理家训后潜心驯化从狮峰采来的野茶。他结合方岩茶道,从龙井源取水浇灌,用佛炉香灰培根。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胡则培植的野茶初展秀姿。宝元二年(1039年)胡则仙逝,他临终前叮嘱子孙,将其安葬在正对茶园的龙井源凤凰岭上,坚信龙井茶总会迎来艳阳天。不久,胡则的茶业后继有人,这个后继者就是著名高僧、慈云大师的弟子、上天竺寺原住持辩才法师。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胡则和辩才当年培植的那些茶树之基因,历经700多年风雨依然生机蓬勃,不断抽出一茬茬新枝嫩叶,苍翠欲滴,被乾隆敕封为御茶。当今,西湖龙井茶更是享誉中外、惠泽普民。

方岩,历代皇帝封赏胡公的主承地

在胡公的生前与身后,受到了十位皇帝给他的十三次封赏。在众多封赏的敕诰中,直接讲到方岩、赫灵或方岩胡公祠的有四次。

1122年,宋徽宗《敕封(胡则)佑顺侯诰》,内有云:“天道助顺,鬼神害盈”“策马饮池,源泉陡涸。凶徒沮骇,王师奋张”“建祠寺侧,用赫厥灵”“宜特赐佑顺侯”等。是讲方岩神(胡公)显圣,助除反逆,建祠颁额封侯,以彰表。

30年(1152年)后,宋高宗《敕赫灵庙额诰》,内有云:“公四世从孙、建州通判胡廷直辩白陈请。”“两浙转运司保奏到婺州永康县方岩山神佑顺侯、故兵部侍郎胡则祠,祈祷灵应,乞加封。”“始正为封胡公,赐庙额曰赫灵。”这是“赫灵”庙额的正式开始。

进入元朝,1300年,元成宗《敕婺州永康县赫灵庙佑顺嘉应福泽灵显侯》,内有云:“神其歆之,益宏贶施。可特封显应公。”

又过89年(1389年),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加封胡公显应正惠忠佑福德齐天帝诰》,御赞胡则:“七任县令,从官摄政,正直忠良。敕封保定,天下臣胡,统之一姓。录朝御葬,方岩得圣。”

方岩,天下胡公庙的总基地

胡公去世后,百姓感恩他,在方岩山等地建造了胡公祠,在五峰书院(重楼)建了胡公家庙(抗战时期,浙江省政府曾在此办公)。方岩胡公祠是历史悠久,赫灵八方的总基地。五峰书院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胡公是领头人、好榜样。

胡公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胡公文化团队开展了“寻访胡公路,致力新时代”探源行动,已走访考察20多个县(市区)的胡公文化和风土人情。各地百姓对胡公的敬仰、对方岩的敬重,真是让人动容。

如嵊州后庄胡公庙,100多年前,后庄先人到方岩请了泥土,以方岩泥土为母土,塑胡公像、造胡公庙。我们去走访时,刚好在筹资重修胡公庙。我们很感动,给他们捐款,后来又送去“则有千秋”匾额,他们很高兴,说是胡公又显灵了。

温州永嘉陶公洞,是洞天福地。陶公洞胡公庙管理人介绍说,从前有个财主,想把祖坟迁进来,百姓不同意,马上派两青年到永康方岩请胡公。按平常,永嘉到方岩,往返要好几天,而财主已经择好日子,第三天就要移坟进来。据说,两青年得到胡公神助,第二天太阳落山前就赶回陶公洞,挂上胡公像。财主知道后大吃一惊:胡公来坐镇了!

还有,兰溪有个叫小方岩的胡公庙,也有很生动的故事。说是清朝时,当地有位善人,每年都要上方岩拜胡公。后来年纪大了行走不便,心想最后一次上方岩,把胡公的画像带回来,在自己的村里造个胡公庙。他带着胡公画像回到兰溪,还没到村,一阵风吹来,放在兜里的胡公像飞走了。看它飞进一处林子里,找不到了。善人醒悟道:“原来,胡公喜欢这个地方!方岩胡公来了!”消息一传开,左邻右舍18个村的人都响应,就在那里建起胡公庙,取名叫小方岩。

方岩,人民领袖关注的吉祥地

1959年8月21日下午,同志从庐山返京途经浙江金华时,在专列上召集地县负责人座谈。

毛主席问永康县委书记马蕴生:“你说,你们永康什么最出名?”

马蕴生脱口说道:“五指岩生姜很有名。”毛主席轻轻摇了摇头,说:“不是什么五指岩生姜。你们那里不是有块方岩山吗?方岩山上有个胡公大帝,香火长盛不衰,最是出名的了!”

毛主席接着说:“其实胡公不是佛,也不是神,而是人。他是北宋时期的一名清官,他为人民办了很多好事,人民纪念他罢了。”

随后,毛主席语重心长地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很重要啊!”

44年后,2003年6月12日下午,同志视察永康方岩,他在胡公祠广场镌刻毛主席语录的照壁前深情地说:“在宁德当地委书记的时候,我提出来的号召就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它作为座右铭。”

走进胡公祠,看着胡公事迹的壁画,同志说:“我们也要像胡公‘睦邻怀远’那样招商引资,加强对外合作。”接着,他又对陪同的金华市委书记、市长说:“减免丁钱,这是汤黎路、徐止平要做到的,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

在连接方岩和南岩的天桥上,同志远眺群山,感慨地说:“天下粮仓,百姓富足,不正是我们人所追求的吗?”

后 记

“八月十三桂花香,方岩庙会号角响,胡公故里开殿门,欢天喜地乐四方。”胡公是百姓心中的神。宋代,“浙水之东,祠宇相望”;元代,“凡村墟里社,必为祈报之所。故公别庙布满郡境,不啻数千百区”;清代,“浙东千里,几无一乡一邑无公庙”;时期,郁达夫赞叹“方岩香火不绝而又以春秋为盛,朝山进香者,络绎于四方数百里的山道上”。

以纪念胡公为要旨、以永康为核心的方岩庙会,已有近千年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地的胡公祠庙与胡公文化活动,既是胡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功德的历史见证,也是黎民百姓对清官好官的敬仰期盼和美好生活之愿景的社会展示。这也许是探寻方岩秘境胡公情的向导图吧。

主办:胡公文化研究会 胡公书院

支持:古山镇党委 政府

主编:胡联章 总第55期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