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名字配对

岑读qin吗(岑什么地方读qin)

时间:2023-10-06 23:15:55 作者:若即若离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岑、芩、苓”这三个字,你能分清吗?用错了很容易惹出笑话的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影响力的文字之一。它的演变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承载了中华文化的沉淀与传承。

汉字的演变历程

汉字最早的形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十四世纪的甲骨文,当时人们将汉字刻在龟骨和兽骨上,用于卜辞和祭祀。这些古老的文字形状简单,线条粗犷,富有原始气息。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形态逐渐演变,并在商代与西周时期达到了鼎盛。

到了秦汉时期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的文字标准也应运而生,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小篆。小篆是中国文字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形态清晰规整,笔画简洁,被广泛应用于官方文书和碑文的刻写。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在东汉时期进一步演变为隶书,隶书字形繁复书写笔画有序,极富书法美感。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逐渐演变为楷书,成为书法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字体,楷书字形工整,笔画匀称,行书与草书则更加简洁流畅。

到了明代时期随着文化繁荣与文人墨客的涌现,草书成为一种风靡的书写体。草书字形流畅飘逸,形似行云流水,代表了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种独特风格。汉字在清时期汉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而楷书又成为了主流,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字形。

生活中我们会使用到许许多多的汉字,这些汉字大多数形态各异,但有些却如同亲生兄弟一般长得特别像,例如“岑、芩、苓”这三个字,那么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某些关联呢?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岑的含义

岑(读cén)属于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最早可以在先秦时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古隶字和《说文》小篆中见到这个字形。它最初的本义是指小而高的山,后来泛指山,并进一步引申出高的含义,甚至可以指山顶等相关义项。这个字同时也是一个姓氏,它在百家姓中排第六十七位。

岑作为现代汉语规范字,它往往在文学作品、诗歌和文言文中出现,用来描绘自然景观或者表达对山的赞美和敬畏之情。岑字是一个具有丰富意义的汉字,最初表示小而高的山,后来引申为高和山顶等义项。它通过简练的字形和深刻的意义,传达了山的壮丽和高耸之感。作为汉字的一部分,岑字不仅展示了汉字的多样性,也承载了人们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芩的含义

芩有两个读音,分别是(qín)和(yín),这个字是现代汉语通用规范二级字。它的最早出现可以追溯到小篆文字,属于形声字。芩字的本义是指一种草本植物,属于禾本科,在湿地生长;在古代的文献中也用来指代类似芦苇的植物。此外,芩字还可以用作姓氏。

芩的字形相对简单清晰明了,它通过简练的字形和特定的意义,传达了植物的形态和特征。作为汉字的一部分,芩字体现了汉字的多样性,同时也承载了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描绘。

苓的含义

苓这个字读(líng),它在汉字中属于常见的字之一,苓字的基本意思是指一种草药称为茯苓,除了表示茯苓这种草药之外,这个字在古时候同“零”,例如零落。

“岑、芩、苓” 怎么区分

字形结构

岑字的上边是山字旁,下边是一个单独的今字;芩字的上边是草字旁,下边是一个单独的今字;苓字的上边虽然也是草字旁但下面是一个令字,生活中可以通过观察上下部分来区分它们。

发音不同

岑字的拼音是"cén";芩字的拼音是"qín"或"yín";苓字的拼音是"líng",通过对比字形、发音和意义,相信大家一定能区分出岑、芩和苓这三个字,这种区分能够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些汉字,避免混淆和错误。

中国汉字身上彰显着哪些魅力

它的形态美是无可比拟的

每个汉字都由一系列笔画组成,这些笔画的排列和形状形成了美妙的艺术构图。无论是简单的直线和曲线,还是复杂的组合,都展现出了汉字的独特魅力。汉字的书写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笔触的轻重、速度的快慢,字形的整齐和谐,展现出了中国书法的魅力。每个字的结构都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和雕琢,形成了一种完美的平衡和和谐。

它的深层含义让人着迷

汉字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每个字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和背景,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思考方式。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传递着价值观、道德准则和哲学思想。通过学习汉字,人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智慧,从而更好地理解古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它的多义性也是它们魅力的一部分

同一个字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意义,根据上下文和用法的不同,可以产生丰富的解释和理解。这种灵活性使汉字成为一种富有表现力和趣味性的语言工具。通过运用汉字的多义性,人们可以进行语言游戏和文学创作,增添乐趣和艺术性。

写到最后:汉字作为一种全球使用最广泛的文字之一,也展现出了它们的实用性和影响力。汉字不仅仅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还被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采用。汉字的普及和传播,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如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学习汉字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的需求和兴趣。大家觉得生活中是否需要多认识一些汉字呢?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和讨论。

参考资料:(汉字的演变)(说文解字)

易念错姓名 、地名、民族名和古国名的正确读音

从电视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时、做客嘉宾受访时、领导讲话时说(念)错的字中选出100个字,这些字都是单音字,括号内为正确读音:

恬(甜)静 包庇(毕) 唾(tuo去声)弃 湍(tuan阴平)急 酗(序)酒

木屑(谢) 绚(炫)丽 谄(产)媚 棘(集)手 机械(泻) 造诣(义)

谒(页)见 舐(是)犊 拯(整)救 箴(珍)言 翌(艺)日 哺(补)育

恪(客)守 怂(song上声)恿 赏赐(次) 书笺(肩) 贮(注)存

阐(产)述 迁徙(喜) 瑰(归)宝 澎湃(派) 同胞(包) 簇(醋)拥

麻痹(毕) 濒(宾)临 玷(电)污 罹(梨)难 嗾(叟)使 鞭笞(吃)

饿殍(瞟) 逮捕(补) 粗糙(操) 拂(服)晓 嗔(抻)怒 炽(赤)热

歼(肩)灭 发酵(叫) 狙(拘)击 酝酿(niang去声) 憧(充)憬

干涸(河) 畸(基)形 咆(袍)哮 手帕(怕) 翩跹(仙) 蓦(漠)然

糟粕(破) 掮(前)客 怙(户)恶不悛(quan阴平) 铿(坑)锵(枪)

脍(快)炙 褴褛(旅) 抚恤(序) 愤懑(闷) 龋(取)齿 冗(rong上声)长

吸吮(shun上声) 按捺(纳) 回溯(诉) 鞭挞(蹋) 塑(诉)料 狡黠(匣)

媲(屁)美 讣(副)告 斡(沃)旋 联袂(妹) 赈(镇)济 汲(鸡)取

浸(进)透 刚愎(闭) 窠(科)臼 潸(山)然 妊娠(身) 阴霾(埋)

砧(真)板 粗犷(广) 揠(亚)苗 修葺(泣) 悚(song上声)然

惴(坠)惴 高耸(song上声) 栉(至)风 纨绔(裤) 桎梏(固) 瞠(撑)目

膏肓(荒) 咳嗽(sou去声) 百舸(ge上声) 淙(丛)淙 针砭(匾)

嫩(nen去声)叶 莅(粒)临 谬(miu去声)证 券(劝) 喟(溃)然

取缔(第) 混淆(xiao阳平)

容易读白字的词和成语的正确读音

恫吓(贺) 要挟(邪) 呜咽(业) 拓(榻)片 禅(善)让 呆(癌)板

凹(ao阴平)陷 叨(涛)扰 提(低)防 堆(dui阴平)积

咯(卡)血 龟(君)裂 屏(丙)息 侧(摘)歪 亲(庆)家

参(cen阴平)差(ci阴平)不齐 数(朔)见不鲜 自怨自艾(义)

否(匹)极泰来 审时度(夺)势 心宽体胖(盘)

一曝(铺)十寒 一叶扁(篇)舟 大腹便便(pian pian阳平)

瓜熟蒂(第)落

容易读错的姓名

B

贲:读ben1(奔),姓。“贲门”是食管与胃相连接的地方

C

岑:读cen2,姓。不读“陈”或“秦”

查:姓读zha1(渣),不读“茶”音

晁:读chao2(巢),姓

仇:姓氏应读为qiu2(求)

D

笪:读da2(答),姓

单:读Shan4(善),姓。但是“单于”也是姓,读chan2yu2(馋鱼)

F

符:姓读fu2(福),不读“富”。“苻”也读fu2(福),但二者不是同一个姓

G

盖:姓氏应读为ge3(葛);但是,常被读为“概”音

郜:读gao4(告),姓

勾:姓,读gou1(沟),也写为“句”。也有读gou4(够)的姓。

过:姓,读guo1(郭),不读guo4,是4声

H

华:姓,读hua4(化),但是,近年也有读hua2(划)的

桓:读huan2(环),是姓,也是地名

惠:读hui4(慧)。但是,陕西人也把姓氏“惠”读为xi1

J

翦:读jian3(简),姓

蹇:读jian3(简),姓

解:“解放”、“解决”读jie3(姐)。但是,姓氏读xie4(谢)

瞿:姓氏读qu2(渠)。读JU4(聚)时,是惊视的意思。

L

乐:姓,读yue4(月)。也读le4(勒)。两者是不同的姓。

郦:读li4(力),“郦食其”汉朝人,读为li4yi4ji3(丽益基)

M

米芾:“米”是姓,“米芾”读Mi3fu2(米伏),宋代大书法家。也写为”米黻”

牟:读mou2(谋),不读“木”

P

邳:读pi1(批)。是姓,也是古国名和地名,邳州在今徐州

Q

綦:读Qi2(奇),姓。綦江,地名,在重庆

区:区域的“区”。但是,姓读ou1(欧)。也有姓“欧”或“欧阳”的

R

阮:姓,读ruan3(软)。“阮咸”是一种乐器

任:姓读ren1(忍),不读‘认’

S

佘:姓读she2(舌)。跟余要区别开。

T

邰:读tai2(抬),姓

佟:读tong2(同),姓

W

万俟:复姓,读mo4qi2(墨齐)

隈:读wei1(危),姓。“隈”是山水等弯曲的地方

尉迟:读yu4chi2(遇迟),姓。“尉犁”读yu4li3(玉犁),在新疆

X

冼:“冼”或“洗”,作为姓,读xian3(险)

莘:读Shen1(深),是姓。地名,如山东莘县。也读xin1(辛),如上海莘庄

Y

弋:读yi4(易),姓。弋阳,是地名,在江西省

员:同贠,姓,读yun4(运)

翟:读zhai2(宅),是姓。也读di2(迪),是指野鸡或野鸡的长羽毛

经常被读错的地名

B

蚌埠:读beng4bu4(蹦步),不读“棒阜”,在安徽省

北碚:读Bei3bei4(北倍),在重庆市

亳县:读Bo2xian4(博县),在安徽省

郴州:读Chen1zhou1(抻州),在湖南省。勿跟“彬”淄混。彬县在陕西省

D

儋州:读dan1zhou2(单州),在海南省

东莞:读dong1guan3(东管),在广东省

F

番禺:地名,读pan1yu2(潘于),在广州市

涪陵:读Fu2ling2(服陵),在重庆市

藁城:读gao3cheng2(搞成),在河北省

H

洪洞:地名 读hong2tong2(红同),在山西省

桓:读huan2(环),姓。桓仁,地名,在辽宁省

J

蓟县:读ji4xian4(记县),在天津

郏县:读jia2xian4(戛县),在河北省

监利:读jian4li2(健利),在湖北省

井陉:读jing3xing2(井形),在河北省

莒县:读ju3xian4(举县),在山东省

鄄城:读juan4cheng2(眷城),在山东省

浚县:读xun4xian4(训县),在诃南省。“浚”读jun4(俊)时,是疏通河道

K

喀什:读ka1shi2(咖什),在新疆。但是,当地人称“哈什”

夔州:读kui2zhou1(魁州),在四川省

L

乐亭:地名,当地称lao4ting2(涝亭),在河北省

耒阳:读lei3yang2(磊阳),在湖南。“莱阳”读lai2yang2(来阳)在山东省

楞:读leng2(棱),巴音郭楞。“楞”读Leng2(棱角的棱),不读leng4(愣)

丽水:读li2shui3(离水),在浙江,不读“立水”

滦河:读luan2he2(銮河),在河北省。当地读“蓝河”

漯河:河名。在河南的,读luo4he2(骆河);在山东的,读ta4he2(踏河)

M

勐腊:读meng3la4(猛腊),在云南省西双版纳

泌阳:读bi4yang2(必阳),在河南省。勿跟河南“沁阳”相混。“泌”也读mi4(密),例如“分泌”

沔县:读mian3xian4(勉县),在陕西,现改称勉县;沔水改称汉江

岷江:读min1jiang1(民江),在四川。“岷”不读min3(闽),闽江在福建

N

乸:“大姑乸”读da4gu1na3(大姑哪)。在珠海。鸡乸就是母鸡。

淖:读nao4(闹),如内蒙古的“巴彦淖尔”。“淖”是烂泥、泥坑之意,不读卓

P

邳州:读pi1zhou2(批州),过去称邳县,在江苏省徐州市。古有邳国、下邳

郫县:读pi2xian4(皮县),在四川省

Q

犍为:读qian2wei2(钱为),地名,在四川省。“犍牛”读jian1niu2(兼牛),是阉割过的公牛

S

剡县:读Shan4xian4(扇县),古县名,在今浙江嵊县

渑池:读Mian3chi2(免池),在河南。“渑江”读“绳江”,在山东

嵊县:读sheng4xian4(胜县),在浙江省

台:“台湾”的“台”读tai2(抬);浙江“台州”的“台”读tai1(胎)

T

洮:读tao2(桃)。洮水在甘肃省;洮南县在吉林省

W

汶川:读wen4chuan1(问穿),在四川省

瓮:读weng4(翁的第4声),盛水的陶器;城门外的小城;贵州一县名

武陟:读wu2zhi4(武致),地名,在河南省

婺江:读wu4jiang1(雾江),在江西省;婺剧是流行于浙江金华一代的剧种

X

歙县:读she4xian4(射县),在安徽省。“歙”也读xi1(锡),吸气

忻州:读xin1zhou1(新州),在山西省。“忻”同“欣”。也是姓。

莘:读Shen1(深),是姓。地名,如山东莘县。也读xin1(辛),如上海莘庄

盱眙:读xu1yi2(需移),地名,在江苏省

Y

兖州:读yan3zhou1(眼州),在山东省

黟县:读yi1xian4(依县),在安徽省

弋:读yi4(易),姓。弋阳,地名,在江西省

荥:“荥阳”读xing2yang2(形阳),在河南省。“荥经”读ying2jing(迎经),在四川省

邕江:读yong1jiang1(庸江),水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郧县:读yun2xian4(云县),在湖北省

Z

芝罘:读zhi1fu1(芝服),山名,在山东

淄川:读zi1chuan1(资川),“淄博”读zi1bo1(资博),都在山东省

容易读错的民族名和古国名

D

鞑靼:读da2da2(答答),不读“达旦”,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

大月氏:读da4rou4zhi1(大肉支),西域古国

傣族:读dai3zu2(逮族),分布在云南省

C

单于:读chan2yu2(馋鱼),是匈奴君主的称号。也是姓

D

氐:读di1(低),我国古代民族

侗族:Dong4zu2(洞族),生活在贵州、广西一带

G

龟兹:读为qiu1ci2(秋瓷),古代西域国名,今库车一带

L

拉祜族:读la1hu4zu2(拉沪族),分布在云南省

傈僳族:读li4su4zu2(立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和贵州

珞巴族:读luo4ba1zu2(络巴族),分布在西藏

P

邳:读pi1(批),邳国或下邳,古国,在今徐州一代。也是姓

S

畲族:读she1zu2(奢族),生活在闽浙一代

T

吐蕃:读tu3bo1(吐博)。也有读du3fan1(吐翻)的。青藏高原的古民族

W

佤族:读wa3zu2(瓦族),分布在云南省。

Y

仡佬族:读ge1lao3zu2(戈姥族)分布在贵州。“仡”也读(义),强壮、勇敢意

“岑、芩、苓”这三个字,你能分清吗?用错了很容易惹出笑话的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影响力的文字之一。它的演变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承载了中华文化的沉淀与传承。

汉字的演变历程

汉字最早的形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十四世纪的甲骨文,当时人们将汉字刻在龟骨和兽骨上,用于卜辞和祭祀。这些古老的文字形状简单,线条粗犷,富有原始气息。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形态逐渐演变,并在商代与西周时期达到了鼎盛。

到了秦汉时期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的文字标准也应运而生,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小篆。小篆是中国文字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形态清晰规整,笔画简洁,被广泛应用于官方文书和碑文的刻写。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在东汉时期进一步演变为隶书,隶书字形繁复书写笔画有序,极富书法美感。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逐渐演变为楷书,成为书法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字体,楷书字形工整,笔画匀称,行书与草书则更加简洁流畅。

到了明代时期随着文化繁荣与文人墨客的涌现,草书成为一种风靡的书写体。草书字形流畅飘逸,形似行云流水,代表了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种独特风格。汉字在清时期汉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而楷书又成为了主流,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字形。

生活中我们会使用到许许多多的汉字,这些汉字大多数形态各异,但有些却如同亲生兄弟一般长得特别像,例如“岑、芩、苓”这三个字,那么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某些关联呢?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岑的含义

岑(读cén)属于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最早可以在先秦时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古隶字和《说文》小篆中见到这个字形。它最初的本义是指小而高的山,后来泛指山,并进一步引申出高的含义,甚至可以指山顶等相关义项。这个字同时也是一个姓氏,它在百家姓中排第六十七位。

岑作为现代汉语规范字,它往往在文学作品、诗歌和文言文中出现,用来描绘自然景观或者表达对山的赞美和敬畏之情。岑字是一个具有丰富意义的汉字,最初表示小而高的山,后来引申为高和山顶等义项。它通过简练的字形和深刻的意义,传达了山的壮丽和高耸之感。作为汉字的一部分,岑字不仅展示了汉字的多样性,也承载了人们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芩的含义

芩有两个读音,分别是(qín)和(yín),这个字是现代汉语通用规范二级字。它的最早出现可以追溯到小篆文字,属于形声字。芩字的本义是指一种草本植物,属于禾本科,在湿地生长;在古代的文献中也用来指代类似芦苇的植物。此外,芩字还可以用作姓氏。

芩的字形相对简单清晰明了,它通过简练的字形和特定的意义,传达了植物的形态和特征。作为汉字的一部分,芩字体现了汉字的多样性,同时也承载了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描绘。

苓的含义

苓这个字读(líng),它在汉字中属于常见的字之一,苓字的基本意思是指一种草药称为茯苓,除了表示茯苓这种草药之外,这个字在古时候同“零”,例如零落。

“岑、芩、苓” 怎么区分

字形结构

岑字的上边是山字旁,下边是一个单独的今字;芩字的上边是草字旁,下边是一个单独的今字;苓字的上边虽然也是草字旁但下面是一个令字,生活中可以通过观察上下部分来区分它们。

发音不同

岑字的拼音是"cén";芩字的拼音是"qín"或"yín";苓字的拼音是"líng",通过对比字形、发音和意义,相信大家一定能区分出岑、芩和苓这三个字,这种区分能够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些汉字,避免混淆和错误。

中国汉字身上彰显着哪些魅力

它的形态美是无可比拟的

每个汉字都由一系列笔画组成,这些笔画的排列和形状形成了美妙的艺术构图。无论是简单的直线和曲线,还是复杂的组合,都展现出了汉字的独特魅力。汉字的书写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笔触的轻重、速度的快慢,字形的整齐和谐,展现出了中国书法的魅力。每个字的结构都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和雕琢,形成了一种完美的平衡和和谐。

它的深层含义让人着迷

汉字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每个字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和背景,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思考方式。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传递着价值观、道德准则和哲学思想。通过学习汉字,人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智慧,从而更好地理解古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它的多义性也是它们魅力的一部分

同一个字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意义,根据上下文和用法的不同,可以产生丰富的解释和理解。这种灵活性使汉字成为一种富有表现力和趣味性的语言工具。通过运用汉字的多义性,人们可以进行语言游戏和文学创作,增添乐趣和艺术性。

写到最后:汉字作为一种全球使用最广泛的文字之一,也展现出了它们的实用性和影响力。汉字不仅仅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还被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采用。汉字的普及和传播,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如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学习汉字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的需求和兴趣。大家觉得生活中是否需要多认识一些汉字呢?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和讨论。

参考资料:(汉字的演变)(说文解字)

陕西关中方言口语用字

继上篇增补一些口头常用词汇,欢迎老师们指正。

333.滗bi4,挡住渣,把里面的液体倒出。 比如一碗大米稀饭把里面的水倒出来叫“滗”。

334.笼火,点火、生火。

335.墧que3,紧挨、粘住。“蒸馍的时候要在箅子上刷油,否则馍容易墧到箅子上”。

336.硾chui1,用力拉扯,或者栓上重物使往下沉。《吕氏春秋》硾之以石。“拔河比赛要选一个壮汉在最后硾住”。

337.阬keng1,读书或说话时因为不认识下一个字或者不知该说什么而中止叫阬住或者打阬。一个物体被挡住一小部分而无法移动也叫阬住。比如车子停在坡道中,拿两个石头放在车轮后面就叫阬住。这个字待进一步考究。(下文红色字体为需要考究的字词)

338.奓za1,伸直、竖起来、张开的意思。“静电会让人头发奓起来”“再奓手长把你手给你剁了”。发根一奓,身上直冒冷汗。——清· 贪婪道人《彭公案》

339.齉nang1,鼻子不通气。“陕北人说话总感觉是齉齉鼻子”。《说文解字.鼻部》:“齉,病寒鼻窒也。从鼻,囊声”。

340. 焦jiao1,上火。“荔枝吃多了焦”。

341.磓Dui2,碰撞的意思。“两车磓了”“车把人磓了”。岑岺飞腾而反复,五岳鼓舞而相磓—— 魏晋木华的《海赋》

342.箅bi1子,过去用木头或竹子编制的放在蒸锅里起隔离及承载作用的,现代常为金属制做的。箅,所以蔽甑底者也。从竹,畀声。——《说文》。和箅子配合使用的还有箅芭。

343.绽Zan3,裂开的意思。比如“小时候冬天手经常被冻的绽裂子”又如“去年雨水多,我屋院墙叫水泡的绽了多长一条纹ven1子”

344.孬nao3/nao4,不好。“两个人孬nao3了,以后都不说话了” “你不给我糖吃,我就跟你孬nao4”。《正字通》呼怪切,歪去声,不好也。

345.忸怩niu4 nie3,样子不大方,害羞。“在客人面前不要扭扭捏捏,要学得落落大方,彬彬有礼。” 《後汉书·蔡邕传》:“於是公子仰首降阶,忸怩而避。”

346.扥dun1/tun1,拉、抻、拽的意思。“他一把就扥住了偷钱包的小偷”。

347.噙qin2 ,含着。“不敢把麻钱噙到嘴里,卡到喉咙就麻达了”。

348.搭 dan3,“脚搭到桌子上”Da3,“搭衣服、搭梯子。”

349.抪唆pu2 suo3,轻柔。“胳膊磓疼了,抪唆两下就好了,都小伙子了还哭啥哩嘛”。

350.抻chen1,拉、扯的意思。【唐韻】【集韻】試刃切,申去聲。展也,抻物長也。“不要抻我头发,疼”“撕扯面、抻扯面”。

351.挖wa3 ,抓的意思。“幼儿园老师说一礼拜要给娃铰一次指甲,小心把人家娃挖了”。

352.拢,聚,使不松散或不离开。“把娃拢到怀里”“几个人拢到一堆堆”。

353.挠nao2 ,《正韵》尼交切,音铙。抓也。"撓痒痒"。

354.崴Wai4,折的意思。“把棍棍崴成两节”。

355.“口外”wai4,叹词喂,那的意思。“人咋是口外的,不讲理 ”此处等同喔。

356.劁qiao3,割的意思。阉割猪叫劁猪,给猪割草叫给猪劁草。《博雅》断也。《玉篇》刈获也。《广韵》刈草。

357.拚Pan4,镢头翻地的动作。“过去两个村人为了争水浇地,经常打架,拿镢拚人也是常有的事”。

358.抴ye3,牵引的意思。【註】‘牽引而致之。“架子车拉了一车麦上坡,一个人掫cou3住车辕,两个人用缰绳在前头抴”。

359.拺chuo3,刺的意思。“高中一个同学在校门口把另一同学拺死了,听说是为了个女娃,拺人的这同学跑到灞桥叫公安逮住了”。《集韵》测角切,音龊。刺取也。

360.光光guang1 guang1 ,形容地面滑。“地板上刚洒了水是光光,走路慢些,小心滑栽”。

361.挎kua1,胳膊弯起来挂着东西。

362.挒lie3,不驯服的意思。【韻會】力結切,與捩同。拗也,紾也。“这娃性格挒的很,谁都管不住”。

363.绾van4,卷起,写字潦草。“刚开始学写字嫑胡绾,要一笔一划”。“大家绾起袖子好好干,干完请大家吃泡馍”。

364.挹ye3,【詩·小雅】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又【大雅】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到翁里挹上一瓢水”。

365.讘nie2 ,纠正上一篇第294项的字。“你讘讘nie3 nie2的”意思就是叫你不要出声,不要乱说。《说文》多言也。

366.捶头:拳头。

367.掀xian3,推的意思。【註】捧車轂,舉之出泥淖中也。“车熄火了打不着了,来,你两下来到后头掀一下,来、一、二鼓劲”。

368.Zhou4住,抓紧扶稳的意思 。“来,你zhou住车头,我搁后头掀”。

369.斯干,两个人或多个人一起。“明赶早咱俩斯干上到西安去”。

370.撂liao1, 扔的意思。撂倒,放倒的意思。“把娃给你妈撂下,你两出去打工挣钱去”。和“撇pie4”部分意思相同。

371.闹nao1,使中毒。“公主,公主,兔子通通闹死了!”——郭沫若《孔雀胆》第三幕“以前农药没有管制的时候,经常有人叫3911闹死的”。

372.甜qian2,味道淡。“盐甜咸咋样?甜的话再加些盐”。

373.浑身,全身。唐--杜荀鹤 《蚕妇》诗:“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

374.獾tuan3,一种野生动物,有猪獾、狗獾、猫獾。90年代以前关中地区很常见,非常好吃的野味,獾油外敷治疗冻伤效果非常好。

375.墒shang3,土壤湿度。农民在种庄稼的前都会评估土壤墒情,然后决定播种时机。

376.一丘之貉 yi3 qiu3 zi3 huo1,虽然普通话也有这个词,但很多时候很难联系到一起。

377.Zer4,踩的意思。Zer4踏,损耗。

378.抖擞dei2 sou3 ,抖动。“把米袋子反过来抖擞了几下,还是一粒米也没有掉出来”。

379.精,光的意思。如“精脚片,精身子。”小时候爷爷常开玩笑说“精勾子亮胈皇上他大”。

380.坐席(cuo1 xi2),参加宴会。

381.荃(quan1):形容食物的一种特殊香味。“以前的老品种脆瓜吃起来荃香荃香的”。

282.檩lin4 ,过去木房架在屋架或墙上面用来支持椽子或屋面板的长条形构件。

283.椽chuan2子,过去木房承托屋面用的木构件。

384.弄啥哩,干什么呢。

385.nue3,把毛巾里的水用手抓的形式挤出来,不是拧的形式。

386.劳人lao2 ren2,辛苦的意思。“看娃是个劳人的活”。

387.发落女子,嫁女。

388.额颅eŋn3 lu3,额头。

389. 鳖bie3,讨厌的意思。“有些人开车鳖的很,硬往人前头插”。

390.mie2,抵消。“我刚欠你5块钱,这把我赢你5块钱,咱俩mie2账了,谁也不欠谁了”。

391.熬眼nŋao2 nian4,熬夜。“你夜黑咧得是熬眼了,黑眼圈重太”。

392.把把ba1 ba3,“苹果把把”“黄瓜把”“你吃剩的把把我才不吃”。“《紫陀螺》里面那个小娃把他爸做活的锨把锯了一节做了一个陀螺”。

393.绊嘴,吵架。

394.关系婵,关系好。

395.不顶事,不管用。

396.绾嘴van1 zhui4,顶嘴的意思。

397.煎和,形容饭菜或汤是热的,吃了暖和舒服。

398.糨子/糨糊,用面等做成的可以粘贴东西的糊状物。“过去穿的布鞋,鞋底就是先用浆糊粘把布粘成邦子,然后纳成千层底的,那浆糊就是用面熬出来的”。

399.克kei1,消化的意思,“山楂吃了克”“硬硬煎饼吃多了克不动”。

400.冷子leng3 zi3,冰雹。

401.另ling1,分家的意思。另,分居也。——《五音集韵》 如“张三跟他大另了”。

402.绞jue1子,辫子。

403.满嘴胡栾luan2,胡说八道。

404.摰nie3,腐烂了的意思。“好好的木头放到外头雨淋多了,都摰了,只能当柴烧了”。

405. 杌wu4子,小凳子。这个词只听爷爷在世时说过一次。

406.攮nang4,刺入。“生病了给你勾子攮上一针就好了”。

407.扭七捩八的,歪斜,不直。

408.倒脚卧项dao4 jue3 wo1 hang1,坐姿或睡姿不正。

409.怄愁ngou3 cou3,样子难过,愁眉苦脸的意思。

410.扑西来嗨pu3 xi3 lai3 hai3,邋遢、不整洁、不干净。

411.手不失闲han3,手不闲的意思,爱捣鼓。

412.惘烦wang3 fan3,极度烦乱不安。

413.闲浪荡han2 lang1 dang3, 闲暇时到外面随便游玩。

414.纠正补充上篇第157项的字,应为“多tuo1人”,大人的意思。“为人主而数穷于其下,将何以君人乎?穷而不知其穷,其患又将反以自多。”——《吕氏春秋·知度》所以说多本身有大的意思,并且普通话duo音在陕西话中就是发duo或tuo,比如夺铎在陕西话中就是发tuo。

415.时兴,流行。

416.炕kang1,口渴,烘烤,“把湿湿衣服摊到炕上炕干”“半天没喝水了,把人炕的兮兮的了”。

417.纠正上篇第118项,浪写法应该是“走良”就是把䞡字里面的旦换成良就对了。这个字现在在全国都很时兴。

418.尖尖勾了,本意坐不住,形容做事不踏实,挑剔,比如一个工作没干久就跑了。

419.灒zan1 ,溅的意思。“嫑在水里胡扑腾,水灒旁人一身”。

420.簪zan3,低头。唐·刘禹锡《问大钧赋》:“乃遽衣促盥,端虑涤想。委佩低簪,持簿叩颡而言。”现代将低簪解释为低头,个人理解这个解释也没错,但准确的解释应该是簪低,就是把头低的低一些,因为簪已经有低头的意思。现代关中话日常用语中如果说把头低下就是“颡簪下”,如果低的不够低就说“颡簪低些”。

421.捣dao4,调皮的意思。

421.蛮man2,相对亲生而言。“弟兄两个一个是亲的,一个是蛮的,那个蛮的是他妈捡的”。

422.Man2,墁下浪去。

423.铰jiao4,用剪子剪。“铰指甲”。

424.廏Jiu1,缩、聚集的意思。“乌龟受惊吓后,头廏到壳下面不敢出来”。

425.打捩lie3子,侧翻的意思。

426.火眼间和炕栏边,分别指炕里面离火眼最近最热的地方和炕边上最冷的地方。

427.格摇ger3 yao3,摇晃。“椅子腿腿松了,坐上去格摇格摇的”。

428.因因,有一点相关的借口。

429.溜光锤,不好准确解释,指人油腔滑舌,可能还带有点幽默滑稽,也不能说是坏人,但也不是啥正经人。

430.插斜,抄小路。“小时候插斜从人家麦地里过,叫人逮住训了半天话”。

431.撵nian4,追的意思。“过去渭北一带有很多人喜欢养细狗,到冬天成群结队跑出来撵兔,据说撵兔之前先给狗吃饱羊肉泡馍”。

432.赸Shan3,赸起,车开快点。赸远,快远离。

433.秃子光guang2,没头发。

434.老人lao3 ren2,老人去世的委婉说法。

434.过事guo1 si1,立木房等红白喜事都叫过事。

435.诒tai4,说谎。“你嘴嫑胡诒,你阿一个眼窝看见我偷你鸡了”。

436.球子流,“过年了,老板连个球子流都没发,心太黑了”。

437.毛都不沾,无法靠近。“你去连毛都不沾,人家根本不和你说”。

有一些汉字词语两个字字义相近,关中话可能只使用其中一个字表达词义,且与普通话表达习惯有差异。

1、 完毕,普通话用完毕或完了,关中话用毕了。

2、 遗失,普通话用丢了或遗失,关中话用遗了。

3、 玩耍,普通话用玩,关中话用耍。“阿达娃多到阿达耍去”。

4、 房屋,普通话用房子,关中话用屋。“闲了到屋里来坐”。

5、 寻找,普通话用找,关中话用寻。

6、 饥饿,普通话用饿,关中话用饥。

7、 汗水,普通话用汗,关中话用水。“热的出了一身水”。

8、 集会,普通话用赶集,关中话用上会。

9、 忘记,普通话用记性,关中话用忘性。

10、 乏困,普通话说困了,关中话说乏了。

11、 茅厕,普通话说厕所,关中话说茅子。“茅子沿沿打捩子,离死(屎)不远了”。

12、 砍伐,普通话说砍树,关中话说伐树。

13、 等候,普通话说等,关中话说候。“再候一时,车马上就来了”。

岑-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

一、文字演变

二、姓氏读音

拼音: cén

注音: ㄘㄣˊ

汉字结构: 上下结构

造字法:山

简体部首: 山

五笔86:MWYN

五笔98:MWYN

UniCode:U+5C91

四角号码:22207

仓颉:UOIN

GBK编码:E1AF

规范汉字编号: 3716

岑的部首笔画: 3

总笔画: 7

笔 顺:竖折竖撇捺捺折

小而高的山。

崖岸。

〔岑寂〕寂静,寂寞。

〔岑岑〕形容烦闷。

姓。

〈名〉

(1) (形声。从山,今声。本义:小而高的山)

(2) 同本义

岑,山小而高也。——《说文》

可使高于岑楼。——《孟子》。注:“岑楼,山之锐岭者。”按,谓山之层叠似楼也。”

未始离于岑。——《庄子·徐无鬼》。注:“岸也。”

饮青岑之王醴兮。——张衡《思玄赋》

托九成之孤岑兮。——马融《长笛赋》

(3) 又如:岑嶅(多小石的山);岑立(如山耸立)

(4) 古国名

岑,国名。…今 梁国有 岑亭。——《正字通》

(5) 姓

〈形〉

(1) 高

古观岑且寂,幽人情自怡。——皮日休《三宿神景宫》

(2) 又如:岑楼(高楼);岑锐(山高锐的样子)

(3) 山石险峻的

触岑石兮。——《楚辞·逢纷》

(4) 又如:岑石(高锐的山石);岑峭(陡峭险峻)

三、姓氏起源

源流一,出自姬姓,为西周初期周武王堂弟姬渠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

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将父王(周文王)异母弟耀之子渠为岑子,封于岑地(今陕西韩城),建立岑国,其后代以国名为姓,已经有了三千余年的悠久历史。关于岑氏源流,见诸于秦国宰相吕不韦所著的《吕氏春秋》,书中记载:“周文王封其异母弟耀之子渠为岑子,其地也,今梁国岑亭是也。”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也记载:“周武王封文王异母弟耀之子渠为岑子……”这两段考据文字,内容上可以说是完全一致的,唯一的不同,是前者认为岑子是周文王所封,而后者认为是周武王所封。

源流二,出自百越族,出自秦、汉之际古百越民族娌人,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岑,望出南阳,又,两越娌人多岑氏”。娌人,即古书记载的俚族人,主要分布在今广东茂名地区。秦、汉之际,粤西、两阳各县的古代居民,被称作“俚族人”,从汉朝到唐末,俚族人居住在该地长达千余年。他们在开垦粤西大地,维护国家统一,创造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等方面,都作出过重大的贡献。时移代转,民族融合,俚族人久已不复存在,他们的史迹亦颇难稽考了。俚族人,是古老百越民族的成员之一,聚居在长江以南,住在广东、广西的则称南越(南粤)。对俚族人活动的记载,最早见于著名南朝宋国史学家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中的记载:“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九真徼外蛮里张游,率种人慕化内附,封为归汉里君”。唐朝章怀太子李贤为这条记载作注说:“里,蛮之别号,今呼为俚族人”。

到隋、唐时期,俚族人活动更加活跃,史籍对他们的记载已比较多了,而且指明了俚族人居住的地域范围。吴国的万震在《南州异物志》里说:俚族人住在“广州之南,苍梧(广西梧州)、郁林(广西贵县)、合浦(广西合浦)、宁浦(广西横县)、高凉(广东阳江)五郡中央,地方数千里。”南北朝、隋、唐时期,俚族人曾经出现过一些杰人,在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中,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之中的佼佼者,就是威震岭南的冼夫人和她的孙子冯盎。唐朝后期,“俚族人”这一族称已逐渐少见,进入五代十国而至宋王朝,对俚族人的活动的记载就基本没有了。俚族人逐渐消失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数次民族大融合。在与汉族人和其他各民族长期杂处的环境中,俚族人逐渐受了中原汉族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和文化,加之不少俚族人同汉人通婚,久而久之,便与汉人无甚差别。大量汉化了的俚族人,被列入国家户籍,从而失去了俚族人的身份。另一个原因是被封建王朝驱逐离开原地。在后梁开平四年(公元910年),雷州俚族人首领孟喜等人造反,梁朝派都知司马陈襄来镇压,孟喜等人“率众远飏”。此后,雷州半岛上基本无俚族人了。在封建王朝的高压政策下,粤西一带俚族人纷纷“远飏”,一部分到了海南岛,同原住在那里的俚族人汇合。在民间,“俚”和“黎”同音,发展成为今天的黎族人。另有一部分俚族人逃往广西,同住在那里的俚族人汇合,发展成为今天壮族的一支。

源流三,出自壮族,出自宋朝时期古僮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古僮族,就是壮族,是第二个渊源中古俚族人的一个分支。

传说,壮族先民原来有名无姓,于是各部落首领在一个叫江岩(今浙江富阳清泉山)的地方集会,商定各部落的姓氏。因主持人部落势力最强大,被推为总首领,以“黄”(大王、皇帝)为姓,养黄牛为主的部落首领就以“莫”(黄牛)为姓;会猎鸟的部落首领就以“陆”(大鸟)为姓,牵着狗来的那个部落首领就以“麻”(神犬)为姓。就此,会议圆满结束,大家都因有了姓氏而欢呼雀跃。但在江岩之地为大家杀牛做饭的那个部落首领,见到大家都有了姓氏,而自己却未得到,因此大发其怒,不高兴地以刀拍击砧板来表示愤愤不平。会议主持人见状后灵机一动,就以“岑”(砧板)给他为姓。最终,大家皆大欢喜。从此,壮族的岑氏就诞生了,其族人也都以岑为姓氏,世代相传至今。

四、得姓始祖

岑子,姬姓,名渠,周文王异母弟姬耀之子。武王克商灭纣后,大封天下,其中将其从弟渠封于岑国,为子爵,故渠又称为岑子,岑子之后,以国为氏,称岑姓,并尊岑子为其得姓始祖。

五、人口分布

西周时期,姬渠被封为岑子,封地为岑国(今陕西省韩城一带),岑国是岑氏最早的发源地。

秦汉时期,岑氏后裔在南阳郡逐渐的繁衍壮大。汉朝时,南阳人岑彭辅佐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被封为舞阴候,名垂青史,南阳成了岑氏的郡望。

宋朝时期,岑姓大约有2万人,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湖北、江西等地。

明朝时期,岑姓大约有4万人,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西、广东、浙江等地。

当代岑姓人口约52.6万人,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广西、贵州三省,这三省的岑姓大约占全国岑姓总人口的68.4%。其次分布在海南、浙江、四川、河南、湖北、云南、安徽、江西等地,这八省岑姓占全国岑姓总人口的26.7%。全国形成了以两广为中心的岑姓大聚集区,东北、陕甘宁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岑姓人口十分稀少。

六、家谱文献

浙江余姚岑氏宗谱世系十三卷,世表十三卷,首一卷、末二卷,(清)岑若英等续修,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章庆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

广东台山新宁岑氏家谱两卷,(清)岑赞动等修,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

七、郡望堂号

郡望

南阳郡:中国古代的一个行政区,设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治所在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西汉时期,宛为全国五大都市之一,王莽受封南阳新都(今新野东南),汉更始皇帝于南阳登基,东汉时,南阳被封南都,被尊为帝乡,为天下经济首都。而云台二十八将中亦有十一人出自南阳郡。

南阳郡辖境在汉代相当于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大业三年(607年)复置。唐初复废,天宝至德年间又曾改邓州为南阳郡。

堂号

南阳堂:以望立堂。宗族特征:

1)岑姓当今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姓氏,唐代及其以前,岑姓昌盛于南阳郡之棘阳,亦即今河南新野,其世代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可谓天下之名门望族,五代以后,岑姓渐次南移,变成了南方之著姓。

2)除汉人之岑姓外,壮族之岑姓也名人辈出,其称为岑姓时间理应不短,因如今广西苍梧的西南有一县份名岑溪,贵州有叫岑巩的地方,应与当地拥有众多岑姓有关系。

3)岑姓的来源比较纯正,其追根溯源没有太大难度。

4)岑姓在宋人编著的《百家姓》中位居第六十七位,反映出宋之前岑姓之显达。

八、字辈排行

河南新野岑氏字辈:“毓乾光天自守秉叔熙克景钊诚元世福洪栋绍继斌庭头敏”。

贵州罗甸岑氏字辈:“国应文明正万世荣泽清朝廷恩光大天开福寿长”。

广西西林岑氏字辈:“德立延家祚勋崇保国恩鼎彝光述祖诗礼榖诒孙”。

广东阳江岑氏字辈:“世代源流远宗枝亦叶长象贤英桌绿崇德焕文章”。

浙江岑氏一支字辈:“六千万从新恺佳孚冕端拱治太运洪开雍和浃洽”。

湖北浠水岑氏字辈:庆福志以单,高山怀人巨,三世承天德 ,隆兴万永年, 道学孚先序, 光华美益全,贤儒惟有用,鼎甲映辉联 ,章士文玉启 ,正时运际昌,景集嘉祥瑞,芝英应茂芳,家庭生宝树,长贻作述良

江西鄱阳岑氏一支字辈:应元国朝钟,之肇世文忠,桂兰廷兆秀,显敬耀光明。

九、姓氏名人

岑彭,字君然,汉族,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南阳棘阳(今河南省新野县)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刘秀称帝后,任征南大将军,封舞阴侯。

岑熙,岑彭玄孙,东汉大臣。袭爵,娶安帝妹涅阳长公主。少为侍中、虎贲中郎将,迁魏郡太守。任职期间,招聘隐逸,参论政事,得百姓赞颂。

岑之敬,南阳棘阳人,南朝陈学者。梁时历南沙令、晋安王记室参军,入陈后累迁为征南府咨议参军。博涉文史,雅有词笔,性谦谨,以笃行称。

岑善方,南阳棘阳人,南朝后梁大臣。博综经史,善于辞令。官至散骑常侍,起部尚书。

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今河南新野县)人,后迁居江陵(今湖北荆州),西梁吏部尚书岑善方之孙,唐太宗朝宰相,文学家。

岑长倩,文本从子,唐代大臣。高宗时累官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历文昌右相,则天时进封辅国大将军,后逆武承嗣,被诸武所害。

岑羲,文本孙,唐代大臣。进士出身,为官有能名,历中书舍人、吏部侍郎。睿宗立,历刑、户二部尚书,门下三品,进侍中,封南阳郡公。玄宗时,受太平公主谋逆牵连而被杀。岑植:荆州江陵人,文本孙,唐代大臣。明经擢第,为官广有善政,历任句容令、仙、晋二州刺史等职。

岑参,唐代边塞诗人,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至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毓英,字彦卿,号匡国,广西西林人。岑毓英先后署理宜良县、澄江府。后迁云南布政使、云南巡抚、贵州巡抚、云贵总督。追赠为太子太傅,谥“襄勤”。

岑春煊,字云阶,号炯堂老人,曾用名云霭、春泽,广西西林人。云贵总督岑毓英之子,1885年考取举人,以恩荫入仕。甲午中日战争时前赴战场,1898年因力主变法维新而得光绪帝青睐,提拔为广东布政使,1899年调甘肃布政使。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岑春煊率军至北京“勤王”,并护送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至西安,因功擢陕西巡抚,次年任山西巡抚,创办山西大学堂。后署理四川总督,旋署两广总督,任内积极推行新政,大举惩办贪官,有“官屠”之称,与直隶总督袁世凯并称“南岑北袁”。

以上资料为荀卿庠在网络收集整理,为宣传国学蒙学教材识字为主,了解家族历史为辅,更多资料、更多姓氏在收集中,欢迎建议与留言……

-----------------------------------

荀卿庠 >>>

1.《千字文》-每日一字练字视频。

2.《百家姓》-姓氏文化,家族历史。

3.《荀子》-传统文化,国学学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