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巨蟹座

大写的八字怎么写(大写的八字怎么写繁体字)

时间:2023-10-08 19:26:18 作者:浮生若梦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谢达山:关于纪年表述和异历换算的探讨

编史续志和纂修谱牒,是崇文尚德之举,是国强民富的盛世之果,三者是构成中华民族历史学大厦的支柱,其中谱牒为史志之本。钟健群在《宗谱学略论》中认为:谱牒,唐代名族谱,宋代名家谱、家乘,后又称宗谱、家牒、世谱等。谱牒在《辞海》中的释义是:“按照事物类别或系统编成的表册,亦谓编列成谱。”谱牒在我国西周时代就已广为流传,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巨著《史记》,就是吸取了包括谱牒在内的优秀文化遗产而写成的,《史记·三代世表》云:“余读牒记,黄帝以来皆有年数…自殷以前,诸侯不可得而谱。”《史记·自序》云:“维(夏商周)三代尚(久远)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本于兹,于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

史学界认为:家谱与方志、正史相互参证可以补史志之阙,往往史志未备未详,或记叙有误,恰恰详备于家谱之中。被梁启超誉为“方志之圣”的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说:“家谱有征,则县志取之;县志有征,则国史取焉”;鲁迅先生称国史就是“的家谱”。家谱的价值不但为学术家认同,也为政要所重视。同志1957年在成都会议上说:“如果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的资料。”笔者在顾问《湖塘镇志》中有也体会:湖塘老街清初以来工商业发展的史实,多来源于《萧宗谱》和《毗陵杨氏宗谱》等;上店古镇明清以来的崇文尚德底蕴,多来源于《恽氏家乘》和《张氏宗谱》等。在查阅和运用家谱的过程中,笔者在纪年表述、农历与公历的换算等方面有诸多疑惑,在查证有关资料且钻研梳理后略有所悟,若为孔见,权作抛砖。

一、纪年的起源

纪,在《说文·系部》载:“纪,别丝也。”段玉裁(龚自珍外祖父清文字训诂学家)注:“别丝者,一丝必有其首,别之是为纪。”在《国语·周语上》载:“纪农谢功。”韦昭(三国史学家)注:“纪,谓综理也。”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载: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是空间和时间,其中时间描述的是物体运动的持续性和事件发生的顺序,时间也泛称年岁。所以历书的纪年就是对历史事件过程长短和发生顺序的度量,是链接历史的纽带,是提挈空间网的纲索。历史的空间有了纪年就能纲举目张,一目了然。反之,如果没有纪年,或者纪年有误,那么历史的空间以及作为其载体的国史、方志和家谱,将是一团乱麻、一盘散沙。

纪年的本源是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最早的文字出自《竹书纪年》,是春秋晋国史官和战国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亦称《汲冢纪年》,于西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被盗墓者发现,因为是写在竹简上的史书,所以命名《竹书纪年》。中国目前最早的纪年存世之作是《史记》,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中国历史上最早有确切纪年的年表,是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年)。《史记》中的“十二诸侯年表”即为这年开始,司马迁在编纂史书时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有关纪年的书籍,发现“五家之文怫异,维太初之元论”,即黄帝以来多种纪年资料说法不一,无法确定真实的历史纪年,只有在共和元年之后的记载是一致的,按史录要实事求是的原则,就没有收录公元前841年以前的纪年史料,这些珍贵的史料就随着历史的演进渐渐湮没了,所以后来就把流传下来最早的《史记》中的十二诸侯年表为依据,确定公元前841年作为我国有确切纪年的历史的开始。

二、纪年的种类和渊源

中国从确切纪年开始,先后有多种纪年法,主要的有帝王在位、王朝年号、天干地支、公历纪元、国号纪年等。

帝王在位纪年(也称王公即位年次纪年)自公元前841年开始,这年因西周厉王专制残暴,激起国人暴动,周厉王逃到了彘(今山西中部),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政(一说由大臣共伯和执政),所以称“共和元年”。彼时其余诸侯国则为“鲁真公十五年”、“齐武公十年”等。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将。”此类记述法沿续到西汉高后(吕雉)八年(前180年),文帝(刘恒)继位后,曾因遇非解之事而重新计元年(不是年号),史官为记述方便而分称前元、后元;其后景帝(刘启)在位间有前元、中元、后元。帝王纪年法实行到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止。

王朝年号纪年,自汉武帝(刘彻)即位第二年(前140年)开始,创年号“建元”,太初元年(前104年)定《太初历》,此后历朝相继。记述如“汉武帝建元三年”、“唐贞观五年”、“宋咸淳五年”及“康乾盛世”等。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就有14个,明清间除明英宗有两个年号外,其余都是一帝一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为其称呼,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等。此外,年号还与干支同时纪年。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纪年,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各对应一个生肖),按甲子、乙丑…依次类配至癸亥,共六十组合往复循环的纪年方法,60年为“一个甲子”即由此出,故老人60岁俗称“花甲之年”。干支纪年传说出自黄帝时代,唐代刘恕在《通鉴外纪》中引古书说:“(黄帝)其师大挠…始作甲子。”实际是萌芽于西汉初,始行于汉成帝末年。东汉以后,时行《太初历》的“太岁纪年法”渐与天象不符。据《资治通鉴》载:汉章帝元和二年(85年),“《太初历》施行百余年,历稍后天。上命治历编、李梵等综校其状,作《四分历》;二月,甲寅,始施行之。”朝廷下令把干支纪年辅助年号纪年,作为夏历排组的具体表述,如《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如笔者所考恽南田家乡上店古桥石刻“岁弘治壬戌孟春吉旦”等,在全国推行后日趋完善。干支纪年和十二生肖属相以及二十四节气等成为如今农历的传统特色和公历的重要辅助。公历与干支历间有简便换算方法:以公历年数,如2015减3除以10得余数为2,以2对应上述天干序之第二是乙(能整除对应末位癸),再以2015减3除以12得余数为8,以8对应地支序之第八是未(能整除对应末位亥),便可知2015年即为干支“乙未”年,但两者仅是不全等的交叉关系。

公历纪元简称“公历”,是国际通行的纪年体系。以传说中耶稣的生年为公历元年,简称“公元”,相当于中国西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历纪年的起点是公元1年,没有“公元0年”,公元以前的中国历史用倒推法计算。中国实际使用公历在“辛亥革命”以后,开始官称“西历”,如《二十四年中国外交年鉴》里的中外年度对照均称“西历”;文坛也称“西元”,如《北新活叶本文选》:“光绪十六年,岁次庚寅,当西元一八九o年”;民间则俗称“阳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布使用公历纪年,首刊于《人民日报》日期栏:“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

纪年(也称国号纪年),是中华成立后的纪年方法。清宣统三年夏历辛亥年八月十九(1911年10月10日)等人领导武昌起义,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史称“辛亥革命”。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召开各省都督代表大会,宣布中华成立,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并为了“行夏正,以顺农事,从西历,以便统计”,决定使用公历纪年。翌日发布改历改元通电(《南京市志》):“中华改用阳(公)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辛亥)十一月十三日为元年元旦。”以中华国号纪年(具体法则同公历)替换了皇帝年号纪年,也称“国历”或“新历”,民间同时仍在使用夏历纪月日。1913年7月,大总统袁世凯批准内务总长朱启钤 “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 的报告(夏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旦”,宋代吴自牧《梦梁录》:“正月朔一,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次年起夏历岁首(正月初一)称“春节”。1949年9月30日起,中国大陆随解放区域扩大而逐步废止纪年改用公历。

三、中国现行纪年历法状况

上述可见,中国大陆使用公元纪年,同时辅以传统夏历。公元1949年9月21日,中国会同各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在北平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央主席在开幕词中提议“采取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年号。”27日下午,“方案审查委员会”代表、中国促进会负责人马叙伦向大会报告:“关于纪年,多数代表同意采取世界大多数国家所用纪年——公历。”因此决议通过的第二项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决议后执行主席周恩来宣布:“从现在起,…纪元以公历,今年为一九四九年。”考虑到中华民族的历法传统,长期以来都是以夏历行政、干支辅助,加上文化习俗、农事指导和民间接受过程等因素,于是沿用“夏历及干支”辅助行政历法。194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公历日期栏下同时表注:“夏历己丑年八月初十”字样,为区别夏历和公历两个新年,把夏历正月初一称“春节”,把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后来把“夏历”改称“农历”,是1968年元旦《人民日报》首易其名,延续至今(民间早有其名,笔者曾见过《一九六三年农历》的历书)。近百年来,农历有多种称谓:如时的《汉口日报》、《东北日报》等称“阴历”;《日报》、《群众日报》(陕北)等称“旧历”;宋教仁主张以黄帝即位年为纪元元年,把西元1904年推算为黄帝纪元四六零二年,同盟会机关报《民报》采用此纪,所以有“黄历”之称。按此算,公元2015年是第4711个黄帝历年。

公历以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称为年(对其科学的理解应该在哥白尼“日心说”之后,近似等于回归年),故又称“太阳历”、“阳历”。由于周年是365天48分46秒,所以平年2月为28天(该年为365天),把余数在第4年凑成一天(多余的百年少闰一次)置于闰年2月,所以闰年2月为29天(该年为366天)。所以公历年能被4整除的年分就称“公历闰年”,如2012年、2016年等。

我国的农历,自古就以月亮望朔(圆缺)周期为月,以地球自转一周为日,古称月亮为太阴,故谓“阴历”,又以地球绕太阳运动周期为年,实质该称阴阳合历法(干支和节气即其阳历成分)。月亮绕地球一周为29.53天 ,为了协调与回归年之间的天数差,古人采用了“19年7闰”的方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在7个年份里加一个闰月,有闰月之年也称闰年,其余称平年。因此闰年就有383天~385天,平年只有353天~355天。如:农历甲午马年(闰九月)从公历2014年1月31日始,至2015年2月18日止,计384天;农历乙未羊年(平)从公历2015年2月19日始,至2016年2月7日止,计354天。

由于我国公历农历的同时使用,公历的365、366天,与农历的353、354、355、383、384、385天形成交叉关系(偶然也有包含关系),《逻辑学》称之为“两个概念的外延只有一部分相同”,因此为了保证两个历年之间对照换算的准确性,弄清楚其间的逻辑关系很有必要。

四、公历与农历之间分合相兼的年度关系

在中华成立(1912年)前,都是用帝王在位纪年和王朝纪年,同时辅以干支纪年的农历法,将公历引进后,特别是有关重大事件或历史名人生卒年表等,就产生了古今对照的推算和现代纪年的表述问题,尤其是年关前后的月日更易搞错。目前的年历、月历上都标有干支纪年,如2014年农历甲午年、2015年农历乙未年等;《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以及有些近期续修的家谱里也附有同类的纪年对照表(例如武进图书馆现存的近300部新谱中就有20余部设置了对照表),然而上述对照表只能反映公农两个年度的重合部分,具体到月日时就会“阴差阳错”,使人一头雾水。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通常公历年包含着前个农历年末的一个多月,和后个农历前十个多月。如公元2015年对照农历是乙未年,其实从元旦至2月18日,是甲午年十一月十一至十二月底的49天;而2月19日才是乙未年正月初一,到12月31日只是乙未年十一月廿一,其后的38天又到2016丙申年去了。如岳飞被害于“宋高宗绍兴十一年辛酉十二月廿九”,纪年表对照绍兴辛酉年是公元1141年,所以有的资料误注岳飞生卒为1103—1141年,有的则写成“绍兴十一年(1141)农历腊月廿九”等,其实“绍兴辛酉十二月廿九”已经跨出了1141年,延续至公历次年初,所以岳飞农历被害日对应“公元1142年1月27日”。

有时公历年会跨三个农历年。如公元18年1月1日,是王莽(把十二月定为正月)天凤四年丁丑十二月廿五,至1月5日的5天是丁丑年;1月6日始是天凤五年戊寅正月初一;12月27日始又是天凤六年,至12月31日的5天即是己卯年。就是说,公元18年里除包含了农历戊寅的全年外,还包含了戊寅年前后的丁丑、己卯两年的各5天。

个别还有公历、农历年首同日,如公元13年1月1日即王莽始建国五年癸酉正月初一。若是农历平年,次年岁首会在公历年末出现;若遇闰年,农历年末会延至公历次年初。

以上三种情况里,遇到农历闰年,一个公历年里就有两个相同的农历月;若是平年一个公历年历就有9—12个相同的农历日。例如:1893年1月1日,是光绪十八年壬辰十一月十四,同年12月31日是光绪十九年癸巳十一月廿四,期间就有十一月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廿、廿一、廿二、廿三、廿四等11个同名月日,即出生于该年十一月十九,据叶子龙等人查阅《韶山四修族谱》记载:“清光绪十九年癸巳十一月十九辰时生。” 对照公历,是年末的十一月十九,由此核定毛的生日为公历1893年 12月26日,于是风趣地说:“哦,我的那碗面条,此后不在阴历十一月十九日吃,改在阳历12月26日吃!”后来公众所知其确切的生日就是这么来的 。

以上两历间复杂的交叉关系,决定了现代纂编正史、方志和家谱严密精的必然要求,纪年表述不严密,历法换算就不会精准,史料也就失去了意义。

五、纪年有关内容的表述

纪年的表述主要是时间,时间体现于数字。自西历传进中国后,曾有多种表述,如“西历一千九百二十四年”(《中国外交年鉴》)等,为了统一数字的用法,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7个单位,于1995年12月13日发布了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2011年又更新标准。按其要求: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使用阿拉伯数字,如:公元前841年、20世纪80年代、公元2015年4月12日等;非公历纪年则用汉字数码,如:清乾隆二十六年辛巳十一月廿六、念三年十月六日等。在竖排时(如家谱等)公历可以用汉字表述,但应定义明晰。

目前世界通用纪年的最大单位是世纪。历100年称为一个世纪,因为没有公元0年,所以通常把公元1年到100年底称为一世纪,从可被100整除的后一年始为下一个世纪,如2001年即为21世纪(或说将公元1世纪定为99年, 按此定义,2000年则为21世纪的第一年)。次于世纪的以10年为计,称“年代”,相约成俗把2001年—2019年称为21世纪初,2020年始称20年代,以此类推。次于年代的为年、月、日、时,俗称岁月、年月、日期等。历史上还把1840年战争前称“古代”,其后至1919年“五四运动”称近代,继其后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称“现代”,再其后称“当代”。

公历用阿拉伯数字表述简单明晰,如公元2015年4月12日(“日”俗称“号”)。农历通常用汉字(及干支)表述,每年把十二(闰年多出的月,随同前个月)个月四分成春、夏、秋、冬四季;每季以孟、仲、季三分;每月以上、中、下分三旬;上旬从初一至初十,中旬从十一至二十(或廿、卄,鲁迅诗:“卄年居上海”);下旬从廿一(廿大写为“念”,如民时《中央日报》用“念四日”)至三十(或卅,如民时《黄海日报》用“卅六年”);每天以地支为名分十二个时辰。明中叶后,西洋钟表作为礼品和商品始入中国,世人称钟表点数为小时也称点,称时辰为大时,今大时之名已被淡。时辰日首子时,相当于今北京时间23时至次日1时,丑时为1时至3时,以此类推,北京时间比地支时辰晚1个小时交日,在月末、年末之时就有月、年之差。

农历年以半个月左右为期,分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24个节气,其中上半月的称节气(简称节)、下半月的称中气(简称气),西汉《淮南子》所载廿四节名序即与此相同。唐高宗时李淳风所编《麟德历》规定,置闰时以没有中气的月为前个月的闰月。延续至今,例如2014年农历九月,后个月仅有节气立冬,没有小雪中气,就定其为闰九月。节气基本对应于公历某日期,以天象指导农务,此为农历沿用各朝且盛于民间之缘由,亦为“农历”名称之来源。其中立春节气相传原先是干支纪年的岁首。

关于岁首的确定。干支纪年初以立春为岁首,历史上曾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故也称其为春节,但在夏历闰年之时,年初年末都逢立春节气,此即上文提及的“两头春”之乱,汉武帝拨乱反正,于太初元年(前104年)定《太初历》确立“夏正”,以夏历正月为岁首。两千余年来,官方行政及民间习俗都已认同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处于从属辅助地位的干支纪年,以及按十二地支所对应动物属相的生肖,亦随“夏正”更年,这在《元史》、《明实录》、《清实录》等均有记载,以来的资料更为翔实,史、志、谱及执政公文等均以此为记。而被司马迁认为“使人拘而多畏”的历代占卦吉凶、卜测宜忌、八字算命的术士们,仍在以立春为年首行道,沭阳籍易经研究专家秦伦诗,在他2013年纂编的《易学指掌万年历》中坚持认为:“农历必须到立春节才能算第二年的开始。如2004年…立春以后才能算甲申年。”窃以为,秦先生的观点作为历史传统文化之一说尚可,而让世人“必须”改变两千余年来顺应发展的既成世俗,似颇无稽。

关于简称和省略。公历纪年形式具有惟一的特征,所以“公元”两字,目前除严格的公政文书外,大多都已省略;必要时“年月日”也可省略,在数码之中用顿号间隔,如时的《世界知识》即用“一九四六、五、二三”;公元前可简称“前×年”。公历农历合用时,如公元2015年4月12日农历乙未年二月二十四日,可简化为:2015年4月12日乙未二月廿四。中华可简称“×年、民×年、民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历史的里程碑,使用频率特别高,在一届政协会议定国名时,建国会代表黄炎培等提议用“中华”为简称,李达(一大代表)提议用“中国”为简称,被多数代表所否定,而作为地理概念,目前中外都在用“中国”为简称;也有人建议以“共和国”为简称,用“共和国成立前、后”替代带政治色彩的“解放前、后”,或“新中国成立前、后”,笔者认为,此应于凡例中表明。也可运用中性词“鼎革”,表达改朝换代之意,例如《明河南参政袁公墓志铭》:“当曾大父葬时,正际鼎革,四方之乱未敉。”《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正当明清鼎革的战火纷飞之际,1640年英国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

六、数历合用时的科学表述

历史上曾经有过多次改元易历,例如夏朝定孟喜月(元月)为正的夏历、商朝定腊月(十二月)为正的殷历、周朝定冬月(十一月)为正的周历、秦统一中国后建阳春月(十月)为正,汉武帝始采用夏历(后章帝始配以干支纪年)延续至清末。中华废年号改用国号纪年,月日排序同西历(实为同历异名),虽然行政公文均换新历表述,但是民间一时难改旧俗,在国号纪年的同时还在用夏历纪月日,如“二十五十二月廿五”。由此开始,对日期的表述就出现了多种形式,由于公历与农历间有前述的三种交叉情况,致使当代史志谱,尤其是续修家谱中,往往产生歧义。

以笔者之见,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值得探讨。

一是年度的对照换算。纪年与公历纪年异名同历,加1911就是精确的公历日期。而公历农历的日期对照,目前可查的只表述到年度,例如公元2015年通常对应为农历乙未年,其实2015年精确对应的日期是“农历甲午年十一月十一至乙未年十一月廿一”,而乙未年对应的是“公元2015年2月19日至2016年2月7日”。所以笔者认为当前版对照表只能权作参考。

二是有序表述。通常记述当代的人物或事件,公历在前农历括注于后,以前的农历在前公历括注于后,例如《晋陵樟村陆氏宗谱》所记“1952年6月25日(壬辰闰五月初四),宣统元年己酉十月十二(1909年11月24日)”。

三是统一表述。例如“二十、廿、卄、念”等通用字词或名称,同文该统一为宜,而如《毗陵前坟荡张氏宗谱》所记“道光廿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又如《毗陵谢氏宗谱》所记二十五世寅清“…女一适上垫恽学乾迁居上店。”(上店、上垫为同地异名)就欠妥。

四是精确表述。目的是免生歧义误导后人。有些老谱只用年号纪年易生误差,如世恩堂《张氏宗谱》所记张惠言(常州词派创始人)生日,本为乾隆二十六年,由于木刻不清,继修时被误为一十六年,丁亥再修时演化为乾隆十六年,笔者考其世系时曾多经曲折。当代新修的谱(包括有些身份证),往往是公历纪年农历纪月日,例如《省庄韩氏宗谱》:建富“公元一九五七年又八月十一日生”;另一种是在公历的年月之间加置干支,如《恽氏家乘》记恽逸群(中国文化新闻界杰出战士)“一九七八年戊午十二月十日在宁病逝”。前例若无“又”字,就会被误作公历八月十一日;后例常会被认作农历十二月十日。此外还有其它多种容易产生歧义的表述形式。

笔者认为,避免歧义或差错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首先是统一表述方式并在凡例中说明,例如公历用阿拉伯数、农历用中文数,以及其它的简称、省略等项。其次如上述《晋陵樟村陆氏宗谱》那样公历、农历分别表述。再次是前的年号加干支纪年,不必画蛇添足换算括注公历年;后的注意农历十一月上旬后的日期,若在公历次年的要作括注,如上述后例可改成“恽逸群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日(戊午十一月十一)在宁病逝”(注:有说在次日凌晨逝)、上述前例可改为“建富公元一九五七年十月四日(丁酉又八月十一)生”才对;又如《小留徐氏宗谱》载壮乐天(全国政协常委、民进常务副主席徐伯昕生母)“卒三十一年壬午十二月二十七日子时即夏历十一月二十日”,“壬午”两字应于夏历后之后;再如“1904年农历十二月十九”,对照后改成“1905年1月24日(甲辰十二月十九)”才无歧义。

七、参考资料的选择和编制。

查阅资料的选择也有讲究,有高科技的工具就能事半功倍。目前书店或图书馆有多种历书,除上述秦伦诗著的外,还有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年8月版《新编实用万年历》,由王平辉编著的2009年8月版《新编中华民俗万年历》,由樊岚岚编著的2015年1月版《新编实用万年历》、《中华传统万年历》等。笔者推荐由郭世辈、张正祥所编2002年11月版《万年历》,特点是公历对照古代各历日期时,在干支表后附有公历12月31日所对应农历年的月日,从而可以推算农历年延续至次年的日期,例如2014年12月31日(甲午十一月初十)。

另外,在互联网上有多种电子版万年历可以查阅。笔者常用的是《汉典万年历(择吉老黄历)》,其特点:一是操作简易,只要在拟查的年月框内点上阿拉伯数即可查清;二是信息宽容,纵向可达前后任何年月日,横向基本涵盖有关内容;三是现实客观,其自注声明:关于吉凶、宜忌等“无科学依据”。

在正史、方志、家谱文后附编纪年对照表,可便利读者查阅比对,值得推广。建议按上述郭、张所编的《万年历》那样,在公历年度后增一栏,即公历12月31日对应农历的月日(应在凡例说明),就可避免两历间的交叉而产生误解。

作者为常州市谱牒与祠堂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常州市武进区谱牒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八字令十字令十一字令十二字令格律诗一组

宋词的词牌大概有1000多个。其中最短的宋词词牌是16字令。从八字令到15字令词谱,填补了宋词元曲在这个领域之中的空白。

1、八字令·日月山河(入声四质+入声六月+上平十五删+下平五歌)

A、日,薄凉世界倾,朴质。

B、月,云影掩清颜,出没。

C、山,叠嶂重峦处,静闲。

D、河,远征千万里,碧波。

2、十字令·梅兰竹菊(上平十灰+上平十四寒+入声一屋+入声一屋)

A、梅,雪花飞舞琼枝艳,依偎。

B、兰,幽谷清香飘世间,安澜。

C、竹,虚腹中空志耸云,赏读。

D、菊,黄金满地散千姿,秋瀑。

3、十一字令·风花雪夜(上平一东+下平六麻+入声九屑+去声二十二祃)

A、风,气象万千多怒吼,若出笼。

B、花,年年月月言开落,阅芳华。

C、雪,玲珑如玉质清纯,冬时节。

D、夜,黑幕幽幽接地天,时空嫁。

4、十二字令·琴棋字画(下平十二侵+上平四支+去声四寘+去声十卦)

A、琴,曼妙曲悠悠辗转,天籁之音。

B、棋,深思熟虑江湖界,举手轻移。

C、字,文宗祖许慎通明,开心启智。

D、画,水墨淋漓虚实生,描摹世界。

显医者悬壶济世本色 弘院界创新发展春风——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继往开来谱写溢彩华章

广告合作:13603232639 | 0335-3663968

每一份荣耀的获得都是辛劳汗水的付出。

每一个抚慰的瞬间都是温暖人心的感动。

每一次刻苦的学习更是前进力量的蓄积。

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是一座有着65年历史的医院,坐落于美丽的山海名城秦皇岛市区。

1953年“建站”,1959年“建所”,1984年“建院”,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历经65载春华秋实、厚积薄发,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顽强蝶变。

65年来,市妇幼保健院每个历史阶段都牢牢抓住发展机遇,每个历史阶段都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在今天,已发展成为集预防、保健、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妇幼保健机构,担负着全市妇女儿童的医疗保健、计划生育及基层妇幼保健业务的指导监督检查任务。

时光荏苒,薪火相传。改革开放40年,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紧紧围绕改革、创新、发展主题和全心全意服务群众的工作目标,奋力拼搏,各项医疗卫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亮点频现,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院长韩忠厚感叹:“是一代代妇幼人无怨无悔的挥洒青春与汗水,坚定与执着地付出艰辛和努力,在不断迎接各种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在不断创新的变革道路上,练就出一支充满生机活力的、斗志昂扬的职业化队伍,秉承着‘仁爱、厚德、求精、创新’的八字理念,用真心与行动,为全市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向‘打造全国一流妇幼保健院’的美好愿景不断迈进,为促进妇幼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增添溢彩的华章!”

学科建设

实现创新发展大跨越

“术业有专攻”,多年来,市妇幼保健院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医院学科建设的第一要务来抓,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不断扩大对外学术交流,加大输送选派人才外出研修力度。学科建设方面,利用优势学科,抓全面建设,通过妇、产、儿、新生儿四大支柱学科的发展,带动边缘学科及医技科室的技术水平和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医院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产、妇科作为市妇幼保健院的重要学科,也是河北省临床重点专科和省级医学重要学科,妇科开展的盆底悬吊术、外阴癌根治术填补了我市医学空白,妇科微创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产科有着世界最先进的水中分娩设备和设施,能满足国内外不同层次孕妇分娩需求。“温馨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周密的待产”,这是孕妇妈妈给予产科的总体评价。这里有VIP病房、家庭化待产室、孕产妇围产期系统管理、妊娠风险预警、康乐分娩、无痛分娩、孕妇学校、产后康复保健等一些列以母子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项目。

2017年11月30日,河北省首家LDRP产房在市妇幼保健院正式启动投入使用,其中,视听干预疗法与感觉式产房(SDR音乐干预系统)是全国第二家,这说明市妇幼保健院在人性化分娩的进程中已经走在了国内前列。据了解,LDRP产房为产妇提供待产、分娩、产后康复至出院的一站式服务(除了中转剖宫产之外),全部过程均在这一个房间完成。分娩时,产科医生、助产士、母婴健康护士、新生儿医生均在场陪同,而且家属成员可以参与。目前,美国、加拿大、丹麦、荷兰等国家产房均是LDR或LDRP。

有着2358平方米的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装备水平在全省领先。2016年,全市首例试管婴儿诞生,开创了我市生殖医学领域的新里程碑,目前临床妊娠成功率保持在52%以上。

盆底康复科作为“中国妇女盆底功能障碍康复项目技术培训中心”,总面积近1300平方米,为全国培养盆底康复医师200余名,首创的外阴白斑血循环治疗得到专家认可并在全国推广。

2012年,新生儿科因一位580克的“拇指姑娘”而全国闻名,对“拇指姑娘”的救护是市妇幼保健院医护人员用精湛技术向医学极限发出的一次挑战,也证明了我市妇幼保健院在救治未成熟早产儿方面的综合实力。新生儿科有着1700平方米监护病房,作为市级重点学科,新生儿科还成立了“秦皇岛市新生儿危重症转运和救治中心”,装备了国际化标准的新生儿危重症转运救治系统。2018年5月,河北省首家公益母乳库的成立又是一项新的成就。

多年来,市妇幼保健院通过积极引进医学科学新技术,大力加强医学人才培养和医学科学研究,细化医疗服务管理,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临床科研能力日益增强,重点学科特色更加明显,学术氛围浓厚,发展潜力巨大。

杏林春暖

树立医德典范

“我们在省外比省内、市内有名。”韩忠厚曾先后应国家和各省卫计委的邀请,6次在国家8次在全省的演讲台上做报告,将我市妇幼保健院的价值观和文化思想等无形却宝贵的财富向业界各角落传播;全省、市、县300余家兄弟单位1380余人来参观交流,医院知名度、美誉度享誉全国。

良好的效益来源于良好的形象,良好的形象则依赖于优秀的医院文化。一本名为《学思践悟》的小册子涵盖了市妇幼保健院文化的精髓,它是韩忠厚亲自选择摘录的,将医院文化思想和价值观进行了高度总结,全院员工不仅以此为精髓引领,更在学习实践中升华了职业操守与道德素养。

市妇幼保健院独特的文化内涵用一连串阿拉伯数字进行了高度概括,“愿景、使命、目标、方针、重点、中心、平台、理念”,提醒每一位妇幼人不断学习,改进自我。

服务创新是医院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患者舒心的就医体验是构建服务品牌的前提。2017年10月,市妇幼保健院在门诊大厅设立院长接待处,“听患者之难,知患者之所向,解患者之所忧,”真正为患者、为科室解决问题,为“打造全国一流妇幼保健院”这一愿景推波助力。

近年来,全院职工在服务品质提升上做出了不懈努力,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第三届医院优质服务管理擂台赛》获得金奖和银奖。“在提升硬件水平的同时,我们要更加重视医院软实力的持续提升,通过名师培训,进一步提高员工礼仪素养和主动服务意识,塑造良好服务形象,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韩忠厚说。

“红包”是医务人员的高压线,2014年,市妇幼保健院开展“创建无红包医院”活动,对内加强宣教,在内部形成拒收“红包”为荣的风气,对外加强宣传,为患者营造“无红包”就医的和谐氛围,通过多媒体设备,使患者无论是在门诊挂号、候诊,还是在病区登记、住院,“不送红包从您做起、不收红包从我做起”等宣传标识随处可见,令患者就医更放心,住院更塌心。

2018年1至9月,全院拒收551次,金额共计156322.88元,其中现场拒收345次,由第三人退还以及微信拒收64次,金额45322.88元,存入住院押金143次,金额111000元。红包治理专项活动的开展,赢得了患者及亲友的广泛好评,为医院营造“为民、务实、清廉”的行业新风尚。

“鲜有人歌颂,总有人感动。”长久以来,妇幼保健院用服务、用疗效、用真诚使广大妇女儿童过受益良多,同时也悄然收获了大众的依赖和信任。

坚守初心

为“生命至上”求精创新

在市妇幼保健院,医院职工在院内走路要紧靠右侧,诊疗活动中手机设置成震动状态,说话声音要轻缓,全院实行6S管理,每个物品都有固定的存放地点,标识清晰……在一个总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在职职工1200余人的大医院里,如此貌似“吹毛求疵”的要求显得有些太过细微且较真。在不拘小节的人看来,这几乎都不是什么大事儿。然而,就是这些细节的严谨规范,使得我市妇幼保健院的精细管理浑然有序,自成风格。于小处凝练,于细微处塑造,才终有了这所建院65载,仍然辉煌的全省乃至全国妇幼系统地市级医院的典范。

谈到医院管理,韩忠厚说,一个医院的成功,离不开优秀的管理模式。而优秀的管理模式,不仅来自领导者,更在于医院的每一位员工,甚至每一位患者。

“面对全院1200多名员工,单靠仅有的管理者把医院管理好是不可能的。”市妇幼保健院从使每一位员工都成为医院管理者的思想出发,建立员工建言献策平台、季度员工论坛;建立医疗、护理、行政、后勤所有不良事件及优秀事件上报奖励制度,以患者为中心的每周系统质控大交班及奖励制度,各种品管圈活动上报奖励制度,各种创新奖励制度,各科室各部门每月持续改进评比点评及奖励制度和各种委员会活动的奖励评比等制度,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感兴趣的医院各方面的管理,逐步从经验管理转向科学管理。

在日常管理中也融入了这种管理理念,如果一支体温计落地,汞泄漏就会污染15平方米的环境,而如果是血压计,会造成更大的危害。2013年,市妇幼保健院开展“清汞行动”,这是全国第一家主动做这件事情的医院,当时全国有4家医院在做,经过评估后市妇幼保健院做得最好,因此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医院代表中国医疗机构与瑞典代表进行了经验交流。韩忠厚说:“我们就是要尽最大的努力去维护妇女儿童的健康。”

继往开来

服务大民生

来到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所见所闻,感触良多。沿着他们全心全意为妇女儿童真诚服务的足迹向前,愈加清晰呈现的是一个令人动容的形象:博汲医源,精勤不倦。

医疗关乎民生,医疗服务的根本目的是让百姓真正得到及时、有效、实惠的治疗和康复,让党和政府惠及民生的政策落到实处。

多年以来,医院始终秉承公益性质,时刻铭记社会责任。坚持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围绕“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发展战略,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开创了我市医疗改革的先河,托管了我市服务能力位居第二的综合医院——海港医院。

作为全市危重孕产妇的抢救中心,强化危重症孕产妇的管理,规范危重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建设,保障基层转运孕产妇的安全,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作为全市新生儿危重症转运及救治中心,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承接全市及周边地区助产机构内危重新生儿的转运及救治。

2017年1月22日,在秦皇岛市卫计委领导下,秦皇岛市妇幼保健医疗联合体正式启动。秦皇岛市妇幼保健医疗联合体的建设,进一步促进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最大化,更好地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我市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有益尝试。市妇幼保健院作为“医联体”改革的先头兵,已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其成功经验亦将加速全市医疗机构的快速转型与升级。

收获,来自辛勤的耕耘。

近年来,医院美誉度、影响力不断扩大:

跨入全国地市级妇幼保健院综合实力三十强

是全国首批促进自然分娩示范医院

全国首批青年LARC促进公益计划试点医院

全国首批人流术后关爱优质服务示范医院

国家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

中国医师协会妇科内分泌培训基地

省纪委基层重要事务规范化管理示范点

医院先后被授予

“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

“河北省先进集体”

“河北省服务名牌”

“河北卫生系统先进集体”

“妇幼健康服务先进集体”

“全国文明单位”

“中国妇女盆底功能障碍防治项目”先进集体、

国家级“儿童眼保健工作示范单位”

“第三届全面优质服务管理擂台赛”金奖银奖

等荣誉称号80余项。

65年时光荏苒,

一代代妇幼人走过了它辉煌的昨天;

65年悠悠岁月,

一代代妇幼人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武松的实战技战术,远超林冲和梁山其他人

文/主任

梁山108将中,卢俊义无疑是武功第一人,那么除了他之外的其他好汉,谁才是单挑第一人?

在主任看来,很有可能是武松。这倒不是说主任是武吹,而是水浒传中有多个片段的描写,对武松的武功、力量、反应、韧性、战斗意志等做了详细描述,在事实面前,谁也不能装傻。

武松的武功到底有多强,除了景阳冈打虎之外,可以从其他几个场景看出来,毕竟打虎是小概率事件,而且对象是老虎,在一定程度上虽然也能说明武松的厉害,但是生活中大多数时候都是人和人之间的PK,所以,我们将武松放在和高手对决的位置,更能看出他到底怎样?

首先看一下武松在双手被枷锁禁锢的情况下,是如何对付押送的差役的。

水浒传中描述道:武松见了,假意问道:“这里地名,唤做甚么去处?”两个公人应道:“你又不眼瞎,须见桥边牌额上写道‘飞云浦’。”武松站住道:“我要净手则个。”那两个提朴刀的走近一步,却被武松叫声:“下去!”一飞脚早踢中,翻筋斗踢下水去了。这一个急待转身,武松右脚早起,扑通地也踢下水里去。那两个公人慌了,望桥下便走。武松喝一声:“那里去!”把枷只一扭,折做两半个,赶将下桥来。那两个先自惊倒了一个。武松奔上前去,望那一个走的后心上,只一拳打翻,就水边拿起朴刀来,赶上去,搠上几朴刀,死在地下,却转身回来,把那个惊倒的,也搠几刀。这两个踢下水去的,才挣得起,正待要走,武松追着,又砍倒一个,赶入一步,手起刀落,也把这人杀了。

这段描述可以看出两点,一个是武功的谋,他在要对付公人时,也就是准备要下手时,不是直接发动攻击,而是首先让对方放松警惕,然后趁机将对方踢飞。

另一个是,当一个人对付多个人,如何选择战术,他的方案是分化而对待之,先将身边的也就是威胁最大的搞定,然后破除枷锁在对付其他人,这样就避免了一人陷入狼群之中,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武松自然懂这个道理。

另外还有一个十分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的就是,在很多武侠片中,那些英雄都喜欢用拳脚解决问题,而武松则不然,发现有刀,就马上捡起来,有武器在手,自然效率和胜算都高多了。真正的高手是永远不会轻敌,始终将局面控制在自己手中。

而在另一个片段中,也就是对付蒋门神、张团练和张都监的过程中,武松的手段是十分老道。

水浒中描述道:武松右手持刀,左手叉开五指,抢入楼中。蒋门神坐在交椅上,见是武松,吃了一惊,把这心肝五脏,都提在九霄云外。说时迟,那时快,蒋门神急要挣扎时,武松早落一刀,劈脸剁着,和那交椅都砍翻了。武松便转身回过刀来,那张都监方才伸得脚动,被武松当时一刀,齐耳根连脖子砍着,扑地倒在楼板上。两个都在挣命。这张团练终是个武官出身,虽然酒醉,还有些气力。见剁翻了两个,料道走不迭,便提起一把交椅抡将来。武松早接个住,就势只一推,休说张团练酒后,便清醒白醒时,也近不得武松神力,扑地望后便倒了。武松赶入去,一刀先剁下头来。蒋门神有力,挣得起来。武松左脚早起,翻筋斗踢一脚,按住也割了头。转身来,把张都监也割了头。见桌子上有酒有肉,武松拿起酒钟子,一饮而尽。连吃了三四钟,便去死尸身上割下一片衣襟来,蘸着血,去壁上,大写下八字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看看,武松在对付蒋门神时,根本没有废话,上来就是一刀,这样不但先解决一个对手,而且极大震慑了敌人。在杀了蒋门神之后,武松一气连贯,马上砍了张都监,还没等张团练反应过来,马上又动手,整个过程是一气呵成,完全不停顿,根本不等敌人有反应时间。

这就是武松,真正进入状态,一定是心狠、手辣、刀快,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一切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战斗,这种以打赢为目标的技战术,在梁山是无人能及的。

或许有人说,林冲等人在武功招数上会超过武松,但是真正到了以命相搏,或许笑到最后的会是武松。

(图片来自网络)

微信搜关“宇宇看水浒”,可以看到更多精彩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