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处女座

9月20日(9月20日是什么日子?)

时间:2023-10-14 19:02:55 作者:未及挽留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9月20日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室外阳光灿烂,三伏天过去了一个月可还是三十多度的气温,不知秋为何物,儿子说“春秋留在了战国,冬夏来到了广州,还直是如此。

今年的三伏天里有不少人在晒背,说三伏天的太阳晒背能具有疏通经络、补充阳气、祛除寒湿的功效与作用。在网上见有不少人还真的是每天晒上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我是看着就觉得热得受不了,三十几度有高温天气还在室外让太阳直晒着,光是想着就浑身冒汗了呀,难到不热吗,也许是因为我自己怕热吧!在室内坐着都能汗冒个不停,这在室外还是让太阳直晒着,即便没中暑也难以趴得住吧?多晒晒太阳是有很多好处,常说的消毒杀菌还补钙就不阳光了,防晒适当就好了,晒黑点就黑点吧,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15年甚至更久,成为患病妻子最后一个忘记的人

白浪 设计

和旁人说话时,汪达民的目光也习惯落在妻子崔阿姨身上。

早上十点,从楼下散步回来,崔阿姨闭着眼,窝在太师椅上。她像小猫,白天睡得多,晚上就闹,汪达民要刻意在白天消耗她的精力。

他喊她“小默默”,名字是2008年后才起的。崔阿姨惊醒后,茫然地看着汪达民。

汪达民一直在看她:“老公在这里,老公叫什么?”妻子不响,汪达民教她:“叫汪达民。”尾音拖出一些。

她跟着乖乖重复一遍,嘴里快得囫囵。汪达民再教她,你叫崔xx。这回,妻子不肯开口了。

2023年9月20日,汪达民和崔阿姨在家中。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为 受访者提供 澎湃新闻记者邹佳雯 翻拍

这是汪达民和崔阿姨结为夫妻的第47年,也是崔阿姨患阿尔茨海默病的第15年。

1976年2月,汪达民和妻子的结婚照曾被照相馆摆到橱窗里,俊男靓女,引路人注目;跨越近半个世纪,汪达民重新翻出这张照片给妻子看,老太太灰白的神情仍会被点亮。她点点年轻男女的面庞,用上海话缓缓说:“老公,老婆,两个人,蛮好。”

她曾被宣告只剩3到5年的生命,却在汪达民的悉心照顾下不知不觉捱过了3个5年。

1976年,汪达民和崔阿姨的结婚照。

朝夕相伴的日子里,汪达民把照料妻子当作人生的最后一份事业。“业务”后来慢慢拓宽,让他成为更多认知症家属心中的榜样和慰藉,大家叫他“汪大掌柜”。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他把这天当作是妻子和自己的节日,特意提前准备了鲜花。“陪伴是最好的照护。”他在各种场合和不同人说。

他时常告诉妻子,愿意陪她继续走下去,“如果她注定要一点点忘记这个世界上的人和事,我要做她人生最后一个忘记的人。”

没有镜子的家

走进汪达民家,很难不注意到一些绿白相间的菱格墙纸。它们大片地贴在卧室衣柜、洗手间墙壁,也会出现在可视门铃的监控镜头上,小小一片。

汪达民家,镜面都被封起来。 澎湃新闻记者 邹佳雯 图

可视门铃的监控镜头,也被封起来。 澎湃新闻记者 邹佳雯 图

墙纸贴掉的是家里的镜子。六七年前,崔阿姨的阿尔茨海默病达到最激烈的状态。她对着镜子发怒欲砸,骂汪达民:“死老头子,你把什么老太太带回来了。”她认不出镜子里梗着脖子红着脸的老妇是谁。

崔阿姨从2008年开始生病。那年,退休后的汪达民带着崔阿姨旅行,途中发现妻子有些不对劲。她在下楼取酒店房卡时久久未归,汪达民四处找了很久,才发现妻子站在酒店大堂,竟然找不到房间。那时,她不到60岁。

后来,妻子的记忆和认知方面不时出现状况,让汪达民有些忧心。一次偶然的义诊,医生初步判断,崔阿姨或许患了阿尔茨海默病,后经过医院全面检查,她的病历卡上,第一次出现“AD”的诊断。

汪达民和崔阿姨多年前的合照。

那时,汪达民还不懂AD的意思,翻译成“阿尔茨海默病”一词,对他而言也很陌生。后来他才知道,阿尔茨海默病(简称AD)是导致认知症的最常见原因,患者思维、记忆和独立性会因此受损。在目前的医学界,这是一种病因不明、完全不可逆的致死性疾病。

根据国际上认知症在老年人口中占4%左右的患病率测算,上海患认知症的老年人约为30万人。而在认知症的不同类别中,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占比50%~60%。

诊断中,医生告诉汪达民,他的妻子或许只剩下3~5年的寿命。汪达民崩溃了。在此前的职业生涯中,汪达民一路做到企业高管,忙忙碌碌在外打拼,而妻子操持家事,事无巨细。他们从不吵架,是公认的恩爱夫妻。

“她为这个家操劳一辈子,我想退休以后补偿她,让她享受享受,但怎么会这样?”

汪达民和崔阿姨多年前的合照。

“老公都懂”

妻子发病的病由很难有定论,汪达民只能往后看。

“社会不理解在那时是普遍存在的,很多人会觉得这是神经病。”汪达民坦言,最开始的时候,自己一度有过病耻感。

妻子眼里确实有不一样的世界。汪达民一开始带着妻子在小区里走,妻子会把老邻居误认为是自己单位的老同事,闹过多次尴尬;后来,妻子在外看见别人喝某个品牌的矿泉水,会闹说这是自己家喝的,疑心别人偷东西;有时在出租车上,她还会突然朝司机吐口水,他不得不马上拦住,再好好跟人解释道歉……那些无助和揪心,全部落在汪达民头上。

最难熬的大约是六七年前,妻子变得更加敏感暴躁。她在夜晚一次次地起身说:“老公,被盖好。”汪达民应了一下,给她掖好被子没几分钟,她又要循环起身。那时起,家里请来了住家阿姨江阿姨一起帮忙。

汪达民和崔阿姨多年前的合照。

家里的镜子也是在那时候被全部贴起来的。短期的记忆在崔阿姨身上难以存续,她在镜子中看到一个陌生的老人,可记忆却停留在青春好年华。

她表达不出这种仓皇。她应该在1968年,还是个俏生生的姑娘,从卡车下来,第一次作为“知识青年”到崇明农场,第一次见汪达民;她应该在1975年,和汪达民从崇明回到上海市区,暗生的情愫不必压抑,两人在大光明影院看上十几遍的《铁人王进喜》,再游荡着吃碗小馄饨;又应该在1976年,他们摆了三桌酒席,在照相馆照一张彩版的结婚照,照片上的人脸上有那个年代特有的红晕,照相师傅看着都喜欢,多印一份放在了橱窗。

理解但无法真正感同身受这份恐惧。当时,汪达民正好通过电视台节目了解到了上海尽美长者服务中心,并在线下拜访后参与了尽美最初开设的《认知症家庭照料者系列工作坊》。他开始意识到,所谓恰当的照料,不仅仅需要情感,还需要正确的理念和恰当的方法。同时,照料者也要学会自我关怀和疏解,不断找到自己的充电方法,才能完成这场长久的陪伴。

“陪伴是最好的照护。”汪达民发现妻子虽然会闹,但还认得他。他哄一哄,妻子会乖一点。有时妻子还会定定地看他,突然说,“老公都懂”。

四个字一出,汪达民就能重获力量。

汪达民和江阿姨每天要带着崔阿姨下楼锻炼。受访者 供图

“崔阿姨的美好一天”

此后的时间,除了外出办事,汪达民再也没拥有过一个人的时间。两人相处时,他的目光习惯性地放在妻子身上,担心“一失足成千古恨”。汪达民形容:“我已经把照顾太太当做我人生的最后一份事业。”

这是旁人难以想象的耐心、智慧所累积的经验。“因为家属到后面可能不能理解家属的话,也不太能交流,因此家属要尽力用语言以外的方法照顾他们,也教他们配合。”汪达民解释,“而且需要让他们习惯于有生物钟,生活的变数越少越好。”

他用上了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的理论思路,把每一天固定下来。早上用国歌定时唤醒妻子,然后在“喜羊羊”的歌声里带妻子刷牙,早饭喝牛奶和葛根粉,吃药要夸一夸抱一抱,正餐用“地中海饮食”的食谱补充蛋白质等营养,早上、傍晚定时带她出去散步社交。

汪达民给妻子设计的生物钟。受访者 供图

一天的最后,在《卖报歌》《乌苏里船歌》中,他把妻子像小宝宝一样地哄睡——在发病的初期,崔阿姨拥有了两个可爱的外孙女,《卖报歌》《乌苏里船歌》曾是她给宝宝们唱的歌。

汪达民也不是没走过弯路:没能锻炼妻子的自主进食能力。当年,放任妻子自己吃的话,一顿饭崔阿姨要吃一个钟头,反复几次,他怕餐食冷掉,就上手自己去喂,妻子渐渐就失去了自己进食的能力。在他看来,妻子的能力应该能少丢一个是一个。

8月,汪达民在照护茶馆作分享。 澎湃新闻记者 邹佳雯 图

也是因为这样,汪达民觉得,自己走过的弯路不该让别人走。在参加了上海尽美长者服务中心的工作坊后,他也成为了家属群里最乐于分享的“意见领袖”。

后来,在尽美创始人顾春玲及社工团队的支持下,专为认知症家属服务的“照护茶馆”在2020年诞生。这是间常开“茶话会”的“茶馆”,认知症的家属们相聚于此,抱团倾诉生活中的难,有组织地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并互相分享自己的照护妙计。

汪达民因为丰富的照护经验,当仁不让地做起了茶馆的“大掌柜”,并尽心尽力作分享。刚刚过去的8月,汪达民给茶馆的朋友们带来了“如何建立认知症老人的生物钟”的一课,老先生的PPT上打着标题——崔阿姨美好的一天。

台下的家属们抬头认真听他说,他们中,有些是认知症患者的妻子,有些是儿子、女儿,家中的认知症家属轻、中、重程度各不相同。

汪达民在台上看着这些朋友,像看着曾经的自己。他知道,自己分享的“这一天”,事实上是15年甚至更久以后的“每一天”。

或许只有认知症家属才能体会,“每一天”过得有多不容易。但“汪大掌柜”和越来越多的家属们,因为找到了“照护茶馆”这样的大家庭,遇到越来越多“尽美”这样的组织,正在努力过好“每一天”。

“多活一天,开心一天,得了认知症也可以好好生活。”他最终说。

办赛条件全部具备,杭州准备好了!

来源:潮新闻

记者 胡静漪 摄

9月20日上午,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主新闻发言人亮相暨整体筹备情况新闻发布会在杭州亚运会主媒体中心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目前,杭州亚运会的硬件建设全部完成、软件布局全部到位、办赛条件全部具备。

“我们已经做好准备,将向世界呈现一届‘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会。”杭州亚组委执行秘书长、杭州亚运会赛事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主新闻发言人陈卫强说。

陈卫强就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基本情况、竞赛组织情况、服务保障情况等三方面做了介绍。其中,杭州亚运会的54个竞赛场馆,30个训练场馆已全面建成并通过赛事验收。“在赛事期间,杭州将为3万名运动员、随队官员、技术官员和媒体人员住宿、餐饮、交通、文化、科技、医疗、商业等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据悉,杭州亚运会的5个亚运村、3个运动员住宿酒店已经开始运行,5000多名境外参赛人员已经抵达。

作为亚运史上规模最大、项目最多、覆盖面最广的一届亚运会,陈卫强表示,杭州亚运会赛程已于9月19日开始,直至10月8日。“报名参赛的运动员近1.2万人,涵盖亚洲全部45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

昨天,足球、板球、沙滩排球、排球4个运动项目已在10个场馆开赛,今天,现代五项、赛艇也将开始首个开赛日。目前,杭州亚运会火炬结束11个地市的传递,今天已传回杭州,于上午9:30开启最后一站传递。23日的开幕式上,6名火炬手将与亚运数字火炬手一起以数实融合的方式点燃亚运会的主火炬。

在服务保障方面,对需要跨城市观赛的观众,杭州亚运会提供专门的亚运专列。除此之外,公交线路加密了班次,目前有86条线路。同时,延长了地铁通行线路的服务时间。“针对早晚高峰,我们增设了15条通勤的线路,并延长地铁早晚高峰的运行时间。重点线路,周末全天按高峰时段组织运行。”

记者 胡静漪 摄

发布会上,3位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主新闻发言人依次亮相,分别是杭州亚组委执行秘书长、杭州亚运会赛事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陈卫强,杭州亚组委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杭州亚运会赛事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毛根洪,杭州亚组委宣传部部长、主媒体中心执行指挥长许德清。

据悉,本届亚运会共有1.1万余名中外媒体记者注册报名,在赛事期间,共设立62名新闻发言人为媒体提供信息服务。

【现场问答(部分)】

目前总体的售票情况如何?没有买到票的观众如何参与到亚运赛事中?

毛根洪:杭州亚运会共设40个大项,61个分项,除了帆船、围棋、象棋、国际象棋、桥牌等几个分项,受比赛环境限制,不适合组织观众现场观赛之外,其他56个分项门票都面向境内外观众公开销售。

门票价格从20元至1000元不等。现阶段以来,销售情况总体上非常火热,观众参与的热情很高。

售票官网站于7月8日上线,8月23日开幕式倒计时一个月之际,线下售票亭也陆续开放。这段时间以来,由于大多数门票已被线上售完,线下售票亭更多的是提供换票或者打印纪念票的服务。截至9月19日,亚运会票务官网运行74天的累计的访问量达到了3.4亿人次。

请问在赛会组织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体现人文亚运和智能亚运的理念?

陈卫强:在整个杭州亚运会的筹办过程中,人文无处不在。吉祥物、口号、体育图标等,构成了亚运的美学体系。同时,杭州亚运会充分应用文学、艺术、音乐等各方面的元素表达、打造人文亚运。如创作推出一系列主题歌、短视频,包括志愿者主题歌、火炬传递主题歌、主题电视剧、主题纪录片等。

“智能亚运”是杭州亚运会办赛理念之一,无论是筹办过程还是办赛阶段,都充分运用了数字化技术表达。不仅推出一系列深受大家喜爱的数字产品,且首次推出电子身份注册卡,方便运动员、技术官员参加亚运会。

数字化技术应用是智能亚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亚运会观赛、办赛的各个端口,都有智能化的表达,从赛程的安排,到场馆交通安排以及天气的预报、美食介绍等。

记者 胡静漪 摄

除了赛事本身以外,在增进运动员之间文化交流和增进友谊的方面还有哪些活动安排?

毛根洪:运动员是赛会的主角,亚运村就是运动员在杭州的家,我们在赛事之外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主要集中在亚运村。包括具有中国文化特色、杭州地域文化特点的文化展演,同时还设置了文化集市,运动员们可以在这交流。

记者胡静漪摄

请问在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方面做了哪些准备?

毛根洪:我们已全方位做好赛会医疗保障工作,设置有40多家定点医院,大部分是三甲医院。在运动场设置医疗点、在亚运村设置综合门诊部,还设置了4条空中医疗的应急救援保障路线,特别针对山地公共自行车等受伤概率较大的户外项目,设置了医疗直升机和救护点位。

目前,共有场馆医疗室133个,竞赛核心区域(fop区)医疗点127个,观众医疗点83个,1884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保障,构建了从场馆的医疗点医务室,到亚运村的综合门诊部定点医院,再到急救转运的救护车、救护直升机等立体医疗急救网络,医疗指挥体系、协作保障机制已构建完善,并向各国家和地区代表团发布了药品指南、医疗卫生指南。

公共卫生防控方面,针对传染病、饮用水和公共场所卫生开展了全面监测和防护,建立了智能化的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包括监测发热、腹泻等症状人群,第一时间开展预警处置和必要的医疗救治,通过源头治理和精准施策来推进环境整治和人居环境改善,从源头降低传染病传播风险。

记者 胡静漪 摄

能不能介绍一下关于语言服务的情况,怎么样保证运动员无碍地交流、参赛?

毛根洪:杭州亚组委在赛时设立语言服务中心,我们能提供9种语言服务,包括中文、英语、阿拉伯语、日语、韩语、印尼语、柬埔寨语、泰语和越南语。

赛会期间的志愿者,主要会提供中英翻译为主的辅助服务,我们也为亚奥大家庭成员、技术官员等人员提供了助理陪同。

亚运钉、智能亚运一站通等可以提供智能在线的翻译服务,全国可拨打的亚运会服务热线1258088,也提供了中英文咨询。

除了多语种沟通以外,我们还进行了一些手语视频的咨询教学。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弥补我们多语种工作人员比例不高的问题,让各国地区的运动员和其他的参赛人群在杭州工作生活得更加顺畅。

本届亚运会报名参与人员达到了历史最高,会有怎样的挑战?有哪些保障措施?

陈卫强:为了招待好八方来客,除了杭州亚运村,杭州亚组委还设有5个亚运分村、3个运动员接待饭店,接待能力不断拓展。

除此以外,亚组委在相关的接待政策上也做了一些调整。比如建议运动员“前三后一”,让参赛运动员提前三天抵达,不要来得太早,参赛完,一天以后就离开指定住宿地点,当然可以住到别的地方去。

在交通方面,增设了相应的车辆服务,进行了服务路线扩张和调整。除了一个主路径口岸以外,还有推进的四个路径口岸。

在餐饮方面,尽可能地考虑到各个国家和地区运动员的不同口味,让餐饮更加可口。在食材保障上,比如牛羊肉、大米、乳制品等等都有充足供应。

【蒙文版】9月20日天气预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