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出生命理

寅时是什么时间(寅日寅时是什么时间)

时间:2023-10-02 21:20:18 作者:听梦的风尘女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人对时间的雅称,有多美?

在我们看来,“时间”二字对中国人来说,充满魔力。

它不是冰冷的数字、刻度,在中国人的世界里,时间是自然的礼物,是一种诗意的存在,是美的生活。

在他们心中,

时间是流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间是春雨,“微雨燕双飞,落花人独立”;

时间是白发,“十里长亭霜满天,青丝白发度何年”;

时间是声音,“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时间还可以是很多东西,日落日出,一弦一柱......

时间是诗意的存在。

图|清可 ©

什么是一年?甲骨文中,年是一个人背着稻谷回家,从新生到成熟视为一年。然后周而复始,一岁一枯荣,春风吹又生。

在尧舜时,一年叫一载。有开始之意,意为周而复始,年年轮转,从不改变。

在夏朝,一年叫一岁。仿佛时间也随着人的成长,一步一步长大。

在周朝,一年叫一祀。年终岁尾,他们举办祭祀仪式,表达一年丰收的庆贺。

一年中,被分成四个季节,春夏秋冬来计一年的流逝。

春天叫芳华。它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萌动,是“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莺莺燕燕,是“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的繁花盛景。

夏天叫蕃秀。“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大地葱茏,这是一个饱满的充满的时节。

图|清可 ©

秋天叫三秋桂子。“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桂花香了,秋天就深了,月也圆了,这是一个思念的时节。

冬天叫雪落。北京变成北平,西安变成长安,苏州变成姑苏......一场雪落,人间成了一首浪漫的诗。

也许季令的变幻不是很准确,有时春晚,有时冬迟,但可以吃,可以看,可以叮嘱思念,这样的变幻是一件美的事情。

图|清可 ©

一年谓一岁,一岁十二月,“月”是怎么来?古人抬头看,白天有灼目的阳光,夜晚有清白似霜的微光,称为月光,承载着它的便是月亮。

从前的人们并不知道,月亮是地球的卫星,本身不发光。但看它圆了又缺,缺了又圆,时而如眉,时而如盘,时而彻夜微亮,时而沉入漆黑。

长久以来的观察,人们发现月的阴晴圆缺,总是一个周期变化,便以月之名有了月份。十二月为一个轮回,在这循环往复之中一岁一枯荣。

一月正月,“正月朔日,谓之元旦”。这是一年的开始,东风解冻。

二月杏月,“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二月剪开春天的发梢,大地复苏。

三月桃月,“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人间迎来繁花盛景的三春。

四月麦月,四月中,小麦灌浆饱满,小得盈满。

五月午月,天气燥热,虫蛇繁殖,炎炎仲夏要来了。

六月荷月,“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汗流浃背的夏天,也美得清尘脱俗。

七月兰月,兰花吐露芳华,也是“七月七日”乞巧的相遇。

八月桂月,人间仲秋。有丰收,有满月,有桂香,花好月圆。

九月菊月,深秋霜浓,收获完毕,菊花傲霜头,点燃萧索的冷清秋。

十月阳月,也叫小阳春。“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异常和煦的日子,堪比阳春三月。

十一月冬月,短暂的温暖之后,一场雪落,冬天更严峻了。

十二月腊月,腊者接也,一年之尾又要庆祝新岁。

图|清可 ©

古人的一天分十二个时辰,一时辰两个小时。每个时辰除了以地支表示以外,如子时、丑时、卯时......还有更雅致的名字。

平分日夜谓夜半,子时23:00-1:00。一半属于今日,一半属于明天。

人鸡俱安谓鸡鸣,丑时1:00-3:00 。公鸡清啼人熟睡,都各自的时间里舒适。

太阳一线谓平旦,寅时3:00-5:00。漆黑的夜里乍现天地一景。

守得天明谓日出,卯时05:00-07:00。新的生活正式开始。

一天早餐谓食时,辰时7:00-9:00。这是一天中最早的期待。

神采奕奕谓隅中,巳时9:00-11:00。一个人精神最饱满的时刻。

日照中空谓人中,午时11:00-13:00。太阳耀眼,人要休息。

阳光西斜谓日仄,未时13:00-15:00。与隅中相对,一天的第二个黄金时刻。

图|清可 ©

慢慢散步谓晡时,申时15:00-17:00。适合运动行走。

飞鸟归林谓日入,酉时17:00-19:00。夕阳西下,人亦归家。

日月交互谓黄昏,戌时19:00-21:00。有些邂逅发生在此时,“人约黄昏后”。

静静休息谓人定,亥时21:00-23:00。即人静,好好睡觉。

在这十二时辰中,有日出日落,星起星沉,也有鸡鸣人眠。人与自然一起轮转,顺时而为,配合得就像一首浪漫的诗。

时间是一束光。

早晨的阳光,叫曙光、朝阳。太阳东起,一切美好刚刚发生充满希望。

傍晚的阳光,叫余晖,残阳。太阳西斜,“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然后唯有黄昏,阳光才会变成橘色,充满温暖。

时间是一个影子。

万物在阳光之下,都有自己的影子,有时深,有时浅,有时长长一线,有时短短一点。

于是人们利用阳光与影子,发明了日晷,计算时间。日者,光也;晷者,影也。

故宫太和殿上便有一块汉白玉石制成的日晷,一个笔直的铁针垂直圆心。早上太阳低,影最长;中午太阳最高,影只有一点;夕阳西下,影子再次变长,这就是一天。

可见阳光给予温暖的同时,也有黑暗,但不必惧怕,日日夜夜,朝朝暮暮,都是我们的时间。

清晨的时间,叫钟声。日出之际,大地苏醒,有人爬上钟鼓楼,撞击大钟,发出一声一声轻柔清亮的声音,穿过薄雾,叫醒了千家万户的人们。从此炊烟袅袅,街巷滴滴答答响了起来。

傍晚的时间,叫鼓点。打鼓人眼瞧着夕阳一西下,他便奏起密集的鼓点,一声声如催促,劳作的人们纷纷回头,心领神会,已到日暮归家时。

图|清凉地儿-了琹 ©

深夜的时间,叫打更。更夫手持打梆子,每一个时辰,即两小时打响一次,声声夜鸣,陪伴人们温柔入睡。

所以,古人的时间是一种声音。作家刘心武在《钟鼓楼》写到:“钟鼓楼高高地屹立着,不断迎接着下一刻、下一天、下一月、下一年、下一代。”

来到我们这一代,生活在现代科技里,除了刺耳的闹铃,已经很久没有听到温柔的声音了。

图|清凉地儿-了琹 ©

时间是一炷香。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从开始到成灰,这就是一炷香的时间。但要“静逐”,才能香柱上冒出烟来,细细地缠绕向上,如一道游丝。时间是安静的语言。

图|清凉地儿-了琹 ©

时间是一盏茶。

这一盏茶可以是一人独饮,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也可以三两成趣,举杯话桑麻,唠叨唠叨日常。时间就是你投入的生活。

图|清凉地儿-了琹 ©

时间是一弹指。

这个时间来自佛家,拇指与中指压覆一起向外一弹便是,它很短暂,就像一叶落,一花开,一风过。

图|昔物所 ©

这些无法量化的都是时间,它不具体不清晰不明确,无法说尽,却意犹未尽。中国人的时间,是一种敏锐的感知。

就像巴克曼在《时间的礼物》中所言:“有时候,我们需要全心投入地爱一个人,才会理解时间究竟意味着什么。”当我们全心全意投入生活,就有了时间。

图|昔物所 ©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人的时间成为了非遗,二十四节气申请世界非遗成功。

但对于中国人而言,时间不止时间,它让我们在流年往复的日子里,感知光影变化,感知草长莺飞,吃到鲜美的瓜果,最后目送雪落,一年轮回。

中国人比任何人都明白时间的意义,它是生活,是春夏秋冬,是美,是诗意。

图|昔物所 ©

来源:微信公众号“物道”

作者:物道君

编辑:杭以凡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中国人对时间的雅称,有多美?

在我们看来,“时间”二字对中国人来说,充满魔力。

它不是冰冷的数字、刻度,在中国人的世界里,时间是自然的礼物,是一种诗意的存在,是美的生活。

在他们心中,

时间是流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间是春雨,“微雨燕双飞,落花人独立”;

时间是白发,“十里长亭霜满天,青丝白发度何年”;

时间是声音,“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时间还可以是很多东西,日落日出,一弦一柱......

时间是诗意的存在。

图|清可 ©

什么是一年?甲骨文中,年是一个人背着稻谷回家,从新生到成熟视为一年。然后周而复始,一岁一枯荣,春风吹又生。

在尧舜时,一年叫一载。有开始之意,意为周而复始,年年轮转,从不改变。

在夏朝,一年叫一岁。仿佛时间也随着人的成长,一步一步长大。

在周朝,一年叫一祀。年终岁尾,他们举办祭祀仪式,表达一年丰收的庆贺。

一年中,被分成四个季节,春夏秋冬来计一年的流逝。

春天叫芳华。它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萌动,是“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莺莺燕燕,是“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的繁花盛景。

夏天叫蕃秀。“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大地葱茏,这是一个饱满的充满的时节。

图|清可 ©

秋天叫三秋桂子。“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桂花香了,秋天就深了,月也圆了,这是一个思念的时节。

冬天叫雪落。北京变成北平,西安变成长安,苏州变成姑苏......一场雪落,人间成了一首浪漫的诗。

也许季令的变幻不是很准确,有时春晚,有时冬迟,但可以吃,可以看,可以叮嘱思念,这样的变幻是一件美的事情。

图|清可 ©

一年谓一岁,一岁十二月,“月”是怎么来?古人抬头看,白天有灼目的阳光,夜晚有清白似霜的微光,称为月光,承载着它的便是月亮。

从前的人们并不知道,月亮是地球的卫星,本身不发光。但看它圆了又缺,缺了又圆,时而如眉,时而如盘,时而彻夜微亮,时而沉入漆黑。

长久以来的观察,人们发现月的阴晴圆缺,总是一个周期变化,便以月之名有了月份。十二月为一个轮回,在这循环往复之中一岁一枯荣。

一月正月,“正月朔日,谓之元旦”。这是一年的开始,东风解冻。

二月杏月,“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二月剪开春天的发梢,大地复苏。

三月桃月,“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人间迎来繁花盛景的三春。

四月麦月,四月中,小麦灌浆饱满,小得盈满。

五月午月,天气燥热,虫蛇繁殖,炎炎仲夏要来了。

六月荷月,“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汗流浃背的夏天,也美得清尘脱俗。

七月兰月,兰花吐露芳华,也是“七月七日”乞巧的相遇。

八月桂月,人间仲秋。有丰收,有满月,有桂香,花好月圆。

九月菊月,深秋霜浓,收获完毕,菊花傲霜头,点燃萧索的冷清秋。

十月阳月,也叫小阳春。“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异常和煦的日子,堪比阳春三月。

十一月冬月,短暂的温暖之后,一场雪落,冬天更严峻了。

十二月腊月,腊者接也,一年之尾又要庆祝新岁。

图|清可 ©

古人的一天分十二个时辰,一时辰两个小时。每个时辰除了以地支表示以外,如子时、丑时、卯时......还有更雅致的名字。

平分日夜谓夜半,子时23:00-1:00。一半属于今日,一半属于明天。

人鸡俱安谓鸡鸣,丑时1:00-3:00 。公鸡清啼人熟睡,都各自的时间里舒适。

太阳一线谓平旦,寅时3:00-5:00。漆黑的夜里乍现天地一景。

守得天明谓日出,卯时05:00-07:00。新的生活正式开始。

一天早餐谓食时,辰时7:00-9:00。这是一天中最早的期待。

神采奕奕谓隅中,巳时9:00-11:00。一个人精神最饱满的时刻。

日照中空谓人中,午时11:00-13:00。太阳耀眼,人要休息。

阳光西斜谓日仄,未时13:00-15:00。与隅中相对,一天的第二个黄金时刻。

图|清可 ©

慢慢散步谓晡时,申时15:00-17:00。适合运动行走。

飞鸟归林谓日入,酉时17:00-19:00。夕阳西下,人亦归家。

日月交互谓黄昏,戌时19:00-21:00。有些邂逅发生在此时,“人约黄昏后”。

静静休息谓人定,亥时21:00-23:00。即人静,好好睡觉。

在这十二时辰中,有日出日落,星起星沉,也有鸡鸣人眠。人与自然一起轮转,顺时而为,配合得就像一首浪漫的诗。

时间是一束光。

早晨的阳光,叫曙光、朝阳。太阳东起,一切美好刚刚发生充满希望。

傍晚的阳光,叫余晖,残阳。太阳西斜,“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然后唯有黄昏,阳光才会变成橘色,充满温暖。

时间是一个影子。

万物在阳光之下,都有自己的影子,有时深,有时浅,有时长长一线,有时短短一点。

于是人们利用阳光与影子,发明了日晷,计算时间。日者,光也;晷者,影也。

故宫太和殿上便有一块汉白玉石制成的日晷,一个笔直的铁针垂直圆心。早上太阳低,影最长;中午太阳最高,影只有一点;夕阳西下,影子再次变长,这就是一天。

可见阳光给予温暖的同时,也有黑暗,但不必惧怕,日日夜夜,朝朝暮暮,都是我们的时间。

清晨的时间,叫钟声。日出之际,大地苏醒,有人爬上钟鼓楼,撞击大钟,发出一声一声轻柔清亮的声音,穿过薄雾,叫醒了千家万户的人们。从此炊烟袅袅,街巷滴滴答答响了起来。

傍晚的时间,叫鼓点。打鼓人眼瞧着夕阳一西下,他便奏起密集的鼓点,一声声如催促,劳作的人们纷纷回头,心领神会,已到日暮归家时。

图|清凉地儿-了琹 ©

深夜的时间,叫打更。更夫手持打梆子,每一个时辰,即两小时打响一次,声声夜鸣,陪伴人们温柔入睡。

所以,古人的时间是一种声音。作家刘心武在《钟鼓楼》写到:“钟鼓楼高高地屹立着,不断迎接着下一刻、下一天、下一月、下一年、下一代。”

来到我们这一代,生活在现代科技里,除了刺耳的闹铃,已经很久没有听到温柔的声音了。

图|清凉地儿-了琹 ©

时间是一炷香。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从开始到成灰,这就是一炷香的时间。但要“静逐”,才能香柱上冒出烟来,细细地缠绕向上,如一道游丝。时间是安静的语言。

图|清凉地儿-了琹 ©

时间是一盏茶。

这一盏茶可以是一人独饮,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也可以三两成趣,举杯话桑麻,唠叨唠叨日常。时间就是你投入的生活。

图|清凉地儿-了琹 ©

时间是一弹指。

这个时间来自佛家,拇指与中指压覆一起向外一弹便是,它很短暂,就像一叶落,一花开,一风过。

图|昔物所 ©

这些无法量化的都是时间,它不具体不清晰不明确,无法说尽,却意犹未尽。中国人的时间,是一种敏锐的感知。

就像巴克曼在《时间的礼物》中所言:“有时候,我们需要全心投入地爱一个人,才会理解时间究竟意味着什么。”当我们全心全意投入生活,就有了时间。

图|昔物所 ©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人的时间成为了非遗,二十四节气申请世界非遗成功。

但对于中国人而言,时间不止时间,它让我们在流年往复的日子里,感知光影变化,感知草长莺飞,吃到鲜美的瓜果,最后目送雪落,一年轮回。

中国人比任何人都明白时间的意义,它是生活,是春夏秋冬,是美,是诗意。

图|昔物所 ©

来源:微信公众号“物道”

作者:物道君

编辑:杭以凡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击败洋人,清军决定在寅日寅时寅刻五虎擒羊,结果沦为千古笑谈

#头条创作挑战赛#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无数著名的将领和军事家,他们的经典战例和军事思想,在几千年之后依然具有参考价值。

但是与此同时,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些著名的蠢将,他们差一点的一将无能,害死三军;过分一些的甚至用自己的愚蠢,导致历史走向的大变化……

本期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个在战争时期发生过的战例,这个战例中体现出来的荒诞性、愚蠢性让人不可思议,但却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1840年,英国人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

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乔治·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率领下,开始封锁中国海疆,至此,第一次战争正式开始。

此时的清政府根本不了解对方的战力,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清朝政府只视英军为蛮夷,认为不具威胁。

但是现实很快打脸,英军迅速沿海岸线北上,直击天津大沽口。道光皇帝吓坏了,赶紧以查办林则徐为借口,要求英军撤到广东谈判。

但是在随后的谈判中,因为英国人野心太大,始终谈不拢,不耐烦的英军再次发起攻击,从广州北上一路打到长江流域。

1841年10月,从1日至13日,仅仅13天的时间,英军占领定海、镇海、宁波,总兵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钦差大臣裕谦全部战死。

道光帝大为震动,决心不计代价发起,这就是第一次战争中清军唯一一次稍有点组织规模的战。

道光帝18日任命他侄子,清朝的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步军统领奕经为扬威将军,要求他前往浙江指挥作战。

当时道光皇帝认为沿海战败的原因就是沿海的清军懦弱怯战,于是就从甘肃、陕西、四川、湖北、河南、江西、江苏、安徽等八个省份调取精锐援军赶赴浙江,其中四川的援军中不少是来自建昌镇、松潘镇调来的藏族土兵。

道光还把各地的名将都调给奕经指挥,包括当时正在广东前线的贵州安义镇总兵段永福等人,而且为了这次大反击,道光皇帝在财政极为紧张的情况下,筹措了600万两白银。

还提前从内库准备了几十个顶戴花翎、80个玉石扳指、60个六品顶戴、80个七品顶戴,让奕经可以直接赏赐给有战功的人员。

道光皇帝还怕这些赏赐到不了基层士兵的手里,还额外发去新制的武功赏牌750张,赏牌上根据功劳注明赏赐银两,要求奕经“其有争先出力奋勉立功者,著核其功之大小,随时酌量分别赏给。”

可以说小气的道光帝为了此战已经非常大方了。

但是奕经拿着这么多钱粮,自己是怎么办的呢?

奕经从10月30日出京南下,11月22日抵达扬州,然后就不走了,借口等待援军,在扬州花天酒地玩了两个月。到了1842年2月10日,各地援军都到了,奕经才慢悠悠地赶到杭州。

抵达杭州后,奕经听说杭州关帝庙非常灵验,于是就去求签,签上说:不遇虎头人一唤,全家谁敢保平安。

奕经一头雾水,不知道签上是啥意思。结果过了两天,来自四川的藏族土兵抵达,土兵都带着虎头帽,奕经大喜,认为这就是签中的“虎头人”。

3月6日,奕经给道光皇帝上书,选定在3月10日凌晨四更时发动。

奕经为啥非要在这个时间发动进攻呢?因为奕经算过,这个时间是罕见的寅年寅月寅日寅时(壬寅年壬寅月戊寅日甲寅时),加上领军大将段永福也属虎,这个时间就是五虎齐聚,五虎要擒拿“洋人”还不如易如反掌?

为了保险起见,奕经还让“虎头人”藏族土兵打前锋。

这就是奕经给道光皇帝所献的“五虎擒羊/五虎扑羊”之计。

按理说道光皇帝从全国调来的一万三千精锐,外加奕经召集的“几万”乡勇,虽然不一定是船坚炮利的英军的对手,但是打出一两个胜仗来应该不难。

但是奕经把大量的士兵放在保护自己上,奕经的指挥所距离前线宁波八十公里,而奕经保护自己大营、粮台、后路的兵力就多达6300余人。

而且除了奕经等三位主帅,各省支援的一位提督、6位总兵中只有段永福1人亲临前线,其他都躲在后面。这么一来用于进攻的兵力严重不足,而所谓支援的乡勇、勇壮大部分都是官员们用来吃空饷的,数量严重对不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3月10日晚,清军先在宁波、镇海释放数艘火船进攻,但是根本没有用。

清军主力发起攻击后,在内应的配合下,“虎头人”藏族土兵一度攻入宁波城内,可惜打到天亮后,后续部队跟不上,英军火力又太猛,清军只能撤出战斗。

而镇海一战,压根没有攻入城内,反而是英军反击出城,清军直接溃败逃跑……

此战奕经给道光报出的伤亡数据是清军阵亡340余人,勇壮阵亡200余人,受伤200人;被俘41人。而英军的伤亡数据是在宁波战死1人,受伤数人。在镇海则0伤亡。

道光帝寄予厚望花费巨大的浙江战,就这样虎头蛇尾的结束了,奕经的五虎擒羊计也成了千古笑谈。

其实要是奕经能好好排兵布阵发起进攻,虽然面对有代差的军事实力依然大概率战败,但是英军肯定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而不至于打成这样类似的情形。

不过奕经的战败不仅仅在于军事实力差,当时南方地区的民族矛盾依然是主要矛盾,因此在作战时,当地有很多汉奸直接把清军的消息、部署、将领等信息全部透露给英军,有些汉奸还直接充当英军的“乡勇”。

奕经在开战前甚至叹息道:“曹江以东,到处汉奸充斥,商民十有七八,孰奸孰民,竟莫能辨。”在汉奸的帮助下,英军对于浙江的地理甚至比清军要熟悉。

而且清军将领之间也有龃龉,无法全心对敌,奕经倚重的前营总理张应云是个大烟鬼,在宁波的关键时刻,张应云竟然烟瘾犯了“时方烟瘾,至不能视事。”在逃跑途中,张应运也要先吸两口,“犹卧吸烟,半时许,始踉跄升舆而走。”

张应运的丑态直接被当时的诗人贝青乔写进《咄咄吟》中

瘾到材官定若僧,当前一任泰山崩。铅丸如雨烟如墨,尸卧穹庐吸一灯。

而道光选择的这些名将,也都是明哲保身之辈。唯一一个在前线指挥的段永福看到宁波打不下来,也不去自己防区,直接跑到大本营去找奕经了;

其他将领更是可笑,福建提督余步云听见打败了半夜就撒丫子跑路“终夜吁喘疾奔”;参赞文尉听见英军要来,直接抛弃辎重,“弃军宵遁,沿途赏舆夫,赏舟子,唯恐夷追及。“

天时地利人和全都不在,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打赢呢?

一百多年过去了,我们回顾历史,感叹当年的愚昧和无力,今天我们当以史为鉴!

文/以史为鉴

图/网络

参考资料/

《奕经与浙东三城战役新探》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战争中浙东战役新论》——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战争中的藏族远征军》——文史博览

《三国演义》虚实及史迹考之八十

第八十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

却说华歆等一班文武,入见献帝。歆奏曰:“伏睹魏王,自登位以来,德布四方,仁及万物,越古超今,虽唐、虞无以过此。群臣会议,言汉祚已终,望陛下效尧、舜之道,以山川社稷,禅与魏王,上合天心,下合,则陛下安享清闲之福,祖宗幸甚!生灵幸甚!臣等议定,特来奏请。”帝国奏大惊,半晌无言,觑百官而哭曰:“朕想高祖提三尺剑,斩蛇起义,平秦灭楚,创造基业,世统相传,四百年矣。朕虽不才,初无过恶,安忍将祖宗大业,等闲弃了?汝百官再从公计议。”

华歆引李伏、许芝近前奏曰:“陛下若不信,可问此二人。”李伏奏曰:“自魏王即位以来,麒麟降生,凤凰来仪,黄龙出现,嘉禾蔚生,甘露下降。此是上天示瑞,魏当代汉之象也。[1]”许芝又奏曰:“臣等职掌司天,夜观乾象,见炎汉气数已终,陛下帝星隐匿不明;魏国乾象,极天际地,言之难尽。更兼上应图谶,其谶曰:‘鬼在边,委相连;当代汉,无可言。言在东,午在西;两日并光上下移。’以此论之,陛下可早禅位。‘鬼在边,委相连,’是魏字也;‘言在东,午在西,’乃许字也;‘两日并光上下移,’乃昌字也:此是魏在许昌应受汉禅也。愿陛下察之。[2]”帝曰:“祥瑞图谶,皆虚妄之事;奈何以虚妄之事,而遽欲朕舍祖宗之基业乎?”王朗奏曰:“自古以来,有兴必有废,有盛必有衰,岂有不亡之国、不败之家乎?汉室相传四百余年,延至陛下,气数已尽,宜早退避,不可迟疑;迟则生变矣。”帝大哭,入后殿去了。百官哂笑而退。

次日,官僚又集于大殿,令宦官入请献帝。帝忧惧不敢出。曹后曰:“百官请陛下设朝,陛下何故推阻?”帝泣曰:“汝兄欲篡位,令百官相逼,朕故不出。”曹后大怒曰:“吾兄奈何为此乱逆之事耶!”言未已,只见曹洪、曹休带剑而入,请帝出殿。曹后大骂曰:“俱是汝等乱贼,希图富贵,共造逆谋!吾父功盖寰区,威震天下,然且不敢篡窃神器。今吾兄嗣位未几,辄思篡汉,皇天必不祚尔!”言罢,痛哭入宫[3]。左右侍者皆欷歔流涕。

曹洪、曹休力请献帝出殿。帝被逼不过,只得更衣出前殿。华歆奏曰:“陛下可依臣等昨日之议,免遭大祸。”帝痛哭曰:“卿等皆食汉禄久矣;中间多有汉朝功臣子孙,何忍作此不臣之事?”歆曰:“陛下若不从众议,恐旦夕萧墙祸起。非臣等不忠于陛下也。”帝曰:“谁敢弑朕耶?”歆厉声曰:“天下之人,皆知陛下无人君之福,以致四方大乱!若非魏王在朝,弑陛下者,何止一人?陛下尚不知恩报德,直欲令天下人共伐陛下耶?”帝大惊,拂袖而起,王朗以目视华歆。歆纵步向前,扯住龙袍,变色而言曰:“许与不许,早发一言!”帝战栗不能答,曹洪、曹休拔剑大呼曰:“符宝郎何在?”祖弼应声出曰:“符宝郎在此!”曹洪索要玉玺。祖弼叱曰:“玉玺乃天子之宝,安得擅索!”洪喝令武士推出斩之[4]。祖弼大骂不绝口而死[5]。后人有诗赞曰:

奸宄专权汉室亡,诈称禅位效虞唐。

满朝百辟皆尊魏,仅见忠臣符宝郎。

帝颤栗不已。只见阶下披甲持戈数百余人,皆是魏兵。帝泣谓群臣曰:“朕愿将天下禅于魏王,幸留残喘,以终天年。”贾诩曰:“魏王必不负陛下。陛下可急降诏,以安众心。”帝只得令陈群草禅国之诏,令华歆赍捧诏玺,引百官直至魏王宫献纳。曹丕大喜。开读诏曰:

朕在位三十二年,遭天下荡覆,幸赖祖宗之灵,危而复存。然今仰瞻天象,俯察民心,炎精之数既终,行运在乎曹氏。是以前王既树神武之迹,今王又光耀明德,以应其期。历数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唐尧不私于厥子,而名播于无穷,朕窃慕焉,今其追踵尧典,禅位于丞相魏王。王其毋辞!

曹丕听毕,便欲受诏。司马懿谏曰:“不可。虽然诏玺已至,殿下宜且上表谦辞,以绝天下之谤。”丕从之,令王朗作表,自称德薄,请别求大贤以嗣天位。帝览表,心甚惊疑,谓群臣曰:“魏王谦逊,如之奈何?”华歆曰:“昔魏武王受王爵之时,三辞而诏不许,然后受之,今陛下可再降诏,魏王自当允从。”帝不得已,又令桓阶草诏,遣高庙使张音,持节奉玺至魏王宫[6]。曹丕开读诏曰:

咨尔魏王,上书谦让。朕窃为汉道陵迟,为日已久;幸赖武王操,德膺符运,奋扬神武,芟除凶暴,清定区夏。今王丕缵承前绪,至德光昭,声教被四海,仁风扇八区;天之历数,实在尔躬。昔虞舜有大功二十,而放勋禅以天下;大禹有疏导之绩,而重华禅以帝位。汉承尧运,有传圣之义,加顺灵袛,绍天明命,使行御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皇帝玺绶。王其受之!

曹丕接诏欣喜,谓贾诩曰:“虽二次有诏,然终恐天下后世,不免篡窃之名也。”诩曰:“此事极易,可再命张音赍回玺绶,却教华歆令汉帝筑一坛,名受禅坛;择吉日良辰,集大小公卿,尽到坛下,令天子亲奉玺绶,禅天下与王,便可以释群疑而绝众议矣。”丕大喜,即令张音赍回玺绶,仍作表谦辞。音回奏献帝[7]。帝问群臣曰:“魏王又让,其意若何?”华歆奏曰:“陛下可筑一坛,名曰受禅坛,集公卿庶民,明白禅位;则陛下子子孙孙,必蒙魏恩矣。”帝从之,乃遣太常院官,卜地于繁阳[8],筑起三层高坛,择于十月庚午日寅时禅让。

至期,献帝请魏王曹丕登坛受禅,坛下集大小官僚四百余员,御林虎贲禁军三十余万,帝亲捧玉玺奉曹丕。丕受之。坛下群臣跪听册曰:

咨尔魏王!昔者唐尧禅位于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汉道陵迟,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乱滋昏,群凶恣逆,宇内颠覆。赖武王神武,拯兹难于四方,惟清区夏,以保绥我宗庙;岂予一人获乂,俾九服实受其赐。今王钦承前绪,光于乃德;恢文武之大业,昭尔考之弘烈。皇灵降瑞,人神告徵;诞惟亮采,师锡朕命。全曰尔度克协于虞舜,用率我唐典,敬逊尔位。於戏!天之历数在尔躬,君其袛顺大礼,飨万国以肃承天命!

读册已毕,魏王曹丕即受八般大礼,登了帝位。贾诩引大小官僚朝于坛下。改延康元年为黄初元年。国号大魏。丕即传旨,大赦天下。谥父曹操为太祖武皇帝,华歆奏曰:“‘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汉帝既禅天下,理宜退就藩服。乞降明旨,安置刘氏于何地?”言讫,扶献帝跪于坛下听旨。丕降旨封帝为山阳公,即日便行。华歆按剑指帝,厉声而言曰:“立一帝,废一帝,古之常道!今上仁慈,不忍加害,封汝为山阳公。今日便行,非宣召不许入朝!”献帝含泪拜谢,上马而去[9]。坛下军民人等见之,伤感不已。丕谓群臣曰:“舜、禹之事,朕知之矣!”群臣皆呼万岁。后人观此受禅坛,有诗叹曰:

两汉经营事颇难,一朝失却旧江山。

黄初欲学唐虞事,司马将来作样看。

百官请曹丕答谢天地。丕方下拜,忽然坛前卷起一阵怪风,飞砂走石,急如骤雨,对面不见;坛上火烛,尽皆吹灭。丕惊倒于坛上,百官急救下坛,半晌方醒。侍臣扶入宫中,数日不能设朝。后病稍可,方出殿受群臣朝贺。封华歆为司徒,王朗为司空;大小官僚,一一升赏[10]。不疾未痊,疑许昌宫室多妖,乃自许昌幸洛阳,大建宫室。

早有人到成都,报说曹丕自立为大魏皇帝,于洛阳盖造宫殿;且传言汉帝已遇害。汉中王闻知,痛哭终日,下令百官挂孝,遥望设祭,上尊谥曰“孝愍皇帝”。玄德因此忧虑,致染成疾,不能理事,政务皆托与孔明。

孔明与太傅许靖、光禄大夫谯周商议,言天下不可一日无君,欲尊汉中王为帝。谯周曰:“近有祥风庆云之瑞;成都西北角有黄气数十丈,冲霄而起;帝星见于毕、胃、昴之分,煌煌如月。此正应汉中王当即帝位,以继汉统,更复何疑?”

于是孔明与许靖,引大小官僚上表,请汉中王即皇帝位。汉中王览表,大惊曰:“卿等欲陷孤为不忠不义之人耶?”孔明奏曰:“非也。曹丕篡汉自立,王上乃汉室苗裔,理合继统以延汉祀。”汉中王勃然变色曰:“孤岂效逆贼所为!”拂袖而起,入于后宫。众官皆散。三日后,孔明又引众官入朝,请汉中王出。众皆拜伏于前。许靖奏曰:“今汉天子已被曹丕所弑,王上不即帝位,兴师讨逆,不得为忠义也。今天下无不欲王上为君,为孝愍皇帝雪恨。若不从臣等所议,是失民望矣。”汉中王曰:“孤虽是景帝之孙,并未有德泽以布于民;今一旦自立为帝,与篡窃何异!”孔明苦劝数次,汉中王坚执不从。孔明乃设一计,谓众官曰:如此如此。于是孔明托病不出。

汉中王闻孔明病笃,亲到府中,直入卧榻边,问曰:“军师所感何疾?”孔明答曰:“忧心如焚,命不久矣!”汉中王曰:“军师所忧何事?”连问数次,孔明只推病重,瞑目不答。汉中王再三请问。孔明喟然叹曰:“臣自出茅庐,得遇大王,相随至今,言听计从;今幸大王有两川之地,不负臣夙昔之言。目今曹丕篡位,汉祀将斩,文武官僚,咸欲奉大王为帝,灭魏兴刘,共图功名;不想大王坚执不肯,众官皆有怨心,不久必尽散矣。若文武皆散,吴、魏来攻,两川难保。臣安得不忧乎?”汉中王曰:“吾非推阻,恐天下人议论耳。”孔明曰:“圣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今大王名正言顺,有何可议?岂不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汉中王曰:“待军师病可,行之未迟。”孔明听罢,从榻上跃然而起,将屏风一击,外面文武众官皆入,拜伏于地曰:“王上既允,便请择日以行大礼。”汉中王视之,乃是太傅许靖、安汉将军糜竺、青衣侯向举、阳泉侯刘豹、别驾赵祚、治中杨洪、议曹杜琼、从事张爽、太常卿赖恭、光禄卿黄权、祭酒何宗、学士尹默[见91回]、司业谯周、大司马殷纯、偏将军张裔[见91回]、少府王谋、昭文博士伊籍、从事郎秦宓等众也[11]。

汉中王惊曰:“陷孤于不义,皆卿等也!”孔明曰:“王上既允所请,便可筑坛择吉,恭行大礼。”即时送汉中王还宫,一面令博士许慈、谏议郎孟光掌礼,筑坛于成都武担[12]之南[13]。诸事齐备,多官整设銮驾,迎请汉中王登坛致祭。谯周在坛上,高声朗读祭文曰:

惟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朔,越十二日丁巳,皇帝备,敢昭告于皇天后土:汉有天下,历数无疆。曩者王莽篡盗,光武皇帝震怒致诛,社稷复存。今曹操阻兵残忍,戮杀主后,罪恶滔天;操子丕,载肆凶逆,窃据神器。群下将士,以为汉祀堕废,备宜延之,嗣武二祖,躬行天罚。备惧无德忝帝位,询于庶民,外及遐荒君长,佥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无主。率土式望,在备一人。备畏天明命,又惧高、光之业,将坠于地,谨择吉日,登坛告祭,受皇帝玺绶,抚临四方。惟神飨祚汉家,永绥历服!

读罢祭文,孔明率众官恭上玉玺。汉中王受了,捧于坛上,再三推辞曰:“备无才德,请择有才德者受之。”孔明奏曰:“王上平定四海,功德昭于天下,况是大汉宗派,宜即正位。已祭告天神,复何让焉!”文武各官,皆呼万岁。拜舞礼毕,改元章武元年。立妃吴氏为皇后,长子刘禅为太子;封次子刘永为鲁王,三子刘理为梁王;封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14];大小官僚,一一升赏。大赦天下。两川军民,无不欣跃。

次日设朝,文武官僚拜毕,列为两班。先主降诏曰:“朕自桃园与关、张结义,誓同生死。不幸二弟云长,被东吴孙权所害;若不报仇,是负盟也。朕欲起倾国之兵,剪伐东吴,生擒逆贼,以雪此恨!”言未毕,班内一人拜伏于阶下,谏曰:“不可。”先主视之,乃虎威将军赵云也。正是:君王未及行天讨,臣下曾闻进直言。未知子龙所谏若何,且看下文分解。

考注:

[1]李伏,演义第七十九回出场,演义虚构人物。

[2]许芝,演义第六十九回出场,演义虚构人物。

[3]穆皇后曹节,魏武帝曹操次女,汉献帝刘协第二任皇后。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五月曹操进魏公,囚禁汉献帝皇后伏寿,曹操将女儿曹宪、曹节、曹华三姐妹同时送入宫,封为夫人,次年并封为贵人。皇后伏寿死后,立曹节为皇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十月,汉献帝废为山阳公,曹节为山阳公夫人,于魏景元元年(公元260年)病逝,与汉献帝刘协合葬于禅陵(今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方庄镇古汉村),谥号献穆皇后。见《后汉书·卷九·孝献帝纪第九》载:“二十年春正月甲子,立贵人曹氏为皇后。”,及《后汉书·卷十下·皇后纪第十下·曹节传》载:“魏公曹操之中女也。建安十八年,操进三女宪、节、华为夫人,聘以束帛玄纁五万匹,小者待年于国。十九年,并拜为贵人。及伏皇后被弑,明年,立节为皇后。魏受禅,遣使求玺绶,后怒不与。...魏氏既立,以后为山阳公夫人。自后四十一年,魏景元元年薨,合葬禅陵,车服礼仪皆依汉制。”

[4]曹洪,字子廉,东汉豫州刺史部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初随曹操起兵讨董卓,多随军征伐,以前后功拜鹰扬校尉,迁扬武中郎将。汉献帝迁都许昌后谏议大夫。随曹操南征荆州后,因功迁厉锋将军,封国明亭侯,后拜都护将军。曹丕即皇帝位后,拜为卫将军,又迁骠骑将军,进封野王侯,食邑二千一百户,位特进,后徙封都阳侯。其功大财富,却性吝啬。魏文帝曹丕年轻时曾向其借钱而不获,对其分成憎恨。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曹丕以其门客犯法,借故将其下狱欲处死,多人求情无果,后为曹丕之母卞太后、曹丕之妻郭皇后求情才免其一死,免为庶人。当年曹丕死后,魏明帝曹叡即位,拜其为后将军,改封乐城侯,又拜骠骑将军。太和六年(公元232年)卒,谥曰恭侯。魏齐王曹芳正始四年(公元243年)七月,从祀于曹操庙庭。演义第五回出场,本回后未再登场,事见裴松之注引《三国志·卷九·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曹》,及《三国志·卷四·魏书四·三少帝纪第四》载:“秋七月,诏祀故大司马曹真、曹休、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太常桓阶、司空陈群、太傅锺繇、车骑将军张郃、左将军徐晃、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太尉华歆、司徒王朗、骠骑将军曹洪、征西将军夏侯渊、后将军朱灵、文聘、执金吾臧霸、破虏将军李典、立义将军庞德、武猛校尉典韦於太祖庙庭。...冬十一月,祫祭太祖庙,始祀前所论佐命臣二十一人。”,

[5]祖弼,演义虚构人物。

[6]桓阶,字伯绪,东汉荆州刺史部长沙郡临湘县(今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人,尚书桓胜之子,其弟桓彝为东吴尚书。初仕郡为功曹,为长沙太守孙坚举为孝廉,后任尚书郎。回乡奔父丧时时孙坚与刘备战而死,其求刘表与孙坚尸发丧,刘表为其意气所感让其带走孙坚尸体。官渡之战时刘表助袁绍敌曹,其说长沙太守张羡连其他三郡抗击刘表。曹操平定荆州后任丞相主薄、赵郡太守。曹操封魏公与魏王国,任其为虎贲中郎将、侍中。魏文帝曹丕即帝位任为尚书令、侍中,封高乡亭侯。黄初二年进爵安乐乡侯,改任太常,同年去世,谥号贞侯。演义第七回出场,本回后无登场,其弟恒彝在第一百一十三回出场,其子乐安太守恒嘉第一百零八回出场,事见裴松之注引 《三国志·卷二十二·魏书二十二·桓二陈徐卫卢传第二十二·桓阶传》等。

[7]张音,为东汉末掌宗庙礼仪太常,非演义所述“高庙使”。汉献帝禅位,其持节奉玺绶于魏王曹丕。见《后汉书·卷九·孝献帝纪第九》引《献帝春秋》:“曰:“帝时召群臣卿士告祠高庙,诏太常张音持节,奉策玺绶,禅位于魏王。”

[8]繁阳,此指繁阳亭。东汉豫州刺史部颍川郡临颍境内,汉时称“曲蠡”,受禅台在今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繁城镇南街村。

[9]华歆,字子鱼,东汉青州刺史部平原郡高唐县(今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人。初举孝廉,任郎中。大将军何进掌政时被征任尚书郎,后为汉献帝诏拜即豫章太守。孙策平定江东,待为上宾。孙策死后,曹操在官渡上表汉献帝,召拜议郎,参司空军事,入为尚书,转侍中,代荀彧为尚书令。曹操南征孙权,表其为军师。曹操进魏王建魏国,为御史大夫。曹后曹丕继位,拜为相国,封安乐乡侯。即皇帝位后改为司徒。魏明帝即位,进封博平侯,转拜太尉,食邑一千三百户。太和五年卒,谥曰敬侯。演义第二十九回出场,事见裴松之注引《三国志·卷十三·魏书十三·锺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华歆传》等。

[10]汉献帝刘协,字伯和,汉灵帝刘宏次子,东汉最后一任皇帝。以陈留王即皇帝位,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禅让帝位与曹丕,终结汉朝,以河内郡山阳邑(今山东菏泽巨野县)万户奉山阳公,其位在各诸侯王之上(山阳公国在今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封地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魏明帝青龙二年(公元234年)去世,年五十四岁,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魏明帝曹叡率群臣亲自哭祭,谥号孝献皇帝。现陵墓保存完好,乾隆五十二年所立石碑中刻有“汉献帝陵寝”五个大字。第四代山阳公刘秋于晋怀帝永嘉三年(公元309年)五胡乱华时被胡人所杀,山阳国灭。其玄孙刘阿知在西晋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十年(公元289年)即领男女两千余人东渡迁居日本,定居今奈良县桧前村,为日天皇赐姓为“直”,赐号“东汉使主”,后子孙以直为姓。演义第二回登场,事见范晔所著《后汉书·卷九·孝献帝纪第九》等。

[11]建安二十五年,魏文帝称帝后,刘备属下刘豹、向举,赖恭、张爽、何宗、杜琼、王谋、殷纯等均进言刘备称汉中王。事见裴松之注《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载:“二十五年,魏文帝称尊号,改年曰黄初。或传闻汉帝见害,先主乃发丧制服,追谥曰孝愍皇帝。是后在所并言众瑞,日月相属,故议郎阳泉侯刘豹、青衣侯向举、偏将军张裔、黄权、大司马属殷纯、益州别驾从事赵莋、治中从事杨洪、从事祭酒何宗、议曹从事杜琼、劝学从事张爽、尹默、谯周等上言:‘...’。”,及“太傅许靖、安汉将军糜竺、军师将军诸葛亮、太常赖恭、光禄勋【黄权】黄柱、少府王谋等上言:‘...’。”

[12]武担,山名,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城内西北隅江汉路成都市军区大院内,现为二十米高小山丘。裴松之注《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案曰:“武担,山名,在成都西北,盖以乾位在西北,故就之以即阼。”

武担-刘备就帝位之山

[13]许慈,字仁笃,东汉荆州刺史部南阳郡(今河南省南阳市)人,精通经学,于建安年间与许靖自交州入蜀地。刘备入蜀后以其为学士,与孟光等一起掌典文献古籍。刘禅继位后任大长秋。事见裴松之注引《三国志·卷四十二·蜀书十二·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第十二·许慈传》等。

[14]许靖,字文休,东汉豫州刺史部汝南平舆(今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人。初在本郡任计吏,负后入朝任尚书郎。董卓专权时被巴郡太守,未到任即改任为御史中丞。初平元年(190年)各地起兵讨伐董卓,因讨伐董卓的冀州牧韩馥、兖州刺史刘岱等人为其举荐提拔任用,害怕董卓诛杀自己而逃亡交州刺史部交趾郡,后受益州牧刘璋征召入蜀,被刘璋任命为巴郡、广汉太守,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又任蜀郡太守。刘备领益州牧时被拜为太傅, 蜀汉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去世。演义第三十八回出场,事见裴松之注引《三国志·卷三十八·蜀书八·许麋孙简伊秦传第八·许靖传》等。

安徽繁昌 潘绪正

二0二0年七月六日

十二生肖对应12时辰

现在一昼夜是24小时,但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把两个小时化分成一个时辰,古天文学家在观察天地万物时,把12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与12个时辰相结合起来,最后才确定了十二生肖。

下面和大家详细了解一下:夜半子时,正是老鼠频繁活动的时间,开始出来觅食,古人叫“子鼠”。凌晨1:00-3:00的时间属丑时,主人起来给牛填充草料,因为牛在夜间有吃草的习惯,故称“丑牛”。凌晨3:00-5:00的时间属寅时,正是老虎出没活动的时间,凶猛的老虎下山呼啸,所以叫“寅虎”。清晨5:00-7:00属卯时,天刚蒙蒙亮兔子出窝觅食,喜欢吃带露水的青草,俗称“卯兔”。清晨7:00-9:00属辰时,此时的天气容易起雾,有龙腾驾雾之势,旭日东升,阳光高照。俗称“辰龙”。上午9:00-11:00的时间属巳时,太阳高照,大雾慢慢消失,蛇开始出洞活动,俗称“巳蛇”。中午11:00-1:00属午时,野马崩腾,四处奔跑嘶鸣,俗称“午马”。午后1:00-3:00属未时,正是放羊的好时间,羊四处吃草,状肥自己,膘强肥状,故称“未羊”。下午3:00-5:00属申时,太阳偏西,猴子出入山林,嬉笑玩耍,所以叫“申猴”。下午5:00-7:00属酉时,太阳即将落山,鸡开始寻窝,上架就寝,俗称“酉鸡”。晚上7:00-9:00属戌时,人们劳作一天,开始关门休息,狗这时要看家护院,稍有动静,汪汪乱叫,俗称“戌狗”。夜间9:00-11:00属亥时,天很黑了,野猪也开始小心翼翼的活动着,生怕别的动物发现自己,偷偷的啃树根。俗称“亥猪”。

【讨论】十二生肖与12时辰,都是上古高人的大智慧的结晶,符合先人对宇宙万物及自然现象的归纳性认识。12时辰是我们的祖先根据一天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和变化以及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的总结,可以说是独创于世的,现代人已把12生肖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成为中国人的文化标识,也是中国文化独特的象征。

如果你喜欢,请关注我并在评论区留言,天天都有新发现。

中国人的时间

不同的时代,往往会有不同的时间观。

中国古代是以“地支”计时的。十二地支就是对应的十二生肖。圆明园十二铜兽首水法(喷泉),到了相应的时间就会喷水。一天二十四小时被分为十二时辰。到了一百多年前的清朝末年,有西洋进口的钟表开始流行,这样一天又被分为二十四个单位。天朝泱泱大国,把自己的计时叫做“大时”,把西洋的计时方法称为“小时”。从现代的观念看,一天分为二十四小时似更加利于“时间管理”。但古人其实是十分珍惜光阴的,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起三天而当一日,也有古训一日之计在于寅。寅时就是凌晨三点到五点。这就是皇帝开始办公的时间。难怪雍正有“为君难”印。

古代晚上是要起更的。打更的更夫也起到了维护社会治安的警察的作用。一夜分为五更,晚上七点到九点为初更,九点到十一点为二更,十一点到翌日凌晨一点为三更。三更就是半夜了。凌晨五点钟更打完,意味着天亮了,开始工作了。大臣们每天上朝,就大约在这个时候。更有住在城外的汉人官员凌晨一点即要动身。清朝的汉人官员若非皇帝恩宠是不得住在城内的。古书画的特展多在岁末开始,我不止一次在上午七点左右到故宫博物院午门入口排队进宫,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古代官员每日上朝的艰难。

清朝的时候钟表已经在上层社会流行,《红楼梦》里的贾府已经有自鸣钟了。

曾见赵之谦“一月得四十五日居”篆书条幅,表达惜时之心。不论阳历还是阴历一月最多也只有三十一日,怎么会有四十五日?《汉书·食货志》记载:“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续,女工一月得四十五”。颜师古注云:“一月之中,又得夜半为十五日,共四十五日”。冬天日短夜长,妇女认为夜长则浪费时间,故而有夜间做工的事情。

第一次去上博印章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方“三余堂”印(“随庵”双面印)。“三余”语出《三国志·魏志·董遇传》:“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又可见古人之惜时。白石老人也有“三余”即一张图上画三条鱼,题字“画者工之余,诗者睡之余,寿者劫之余。此白石之三余也”。

苏东坡曾有“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二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也反映了一种时间观。曾见一道考题:材料是《雅典学院》的油画,请问其中哪些哲学家是唯心主义,哪些是唯物主义。一位老师就说,面对这么精彩的一张画,能不能不要再区分唯心还是唯物了。面对苏东坡的这首诗,我也有这样的想法。恩格斯讲过,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只有在精神第一性和物质第一性上才有意义。他还说过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之树上那朵不结果的花。诗歌绘画这样的艺术,又何必要让她结果呢!

前几年初次到深圳,见到“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是那个时代的对联。(施之昊)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