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风水测算

23岁几几年(23岁几几年出生属什么)

时间:2023-10-20 00:14:26 作者:君心似我心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从1990到2023,亚洲雄风依旧震天吼

中新网北京9月23日电(记者 任思雨)“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

关于亚运会,你最早的记忆是什么呢?有人说,为了看北京亚运会,家里的黑白电视换成了彩色,现在还珍藏着吉祥物大熊猫“盼盼”的徽章和玩具……

也许还有人说,1990年我还没出生,但是,几乎每个人都会哼唱起《亚洲雄风》的旋律。

23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正式启幕。从1990年到2023年,33年间,亚运会已经三次落地中国城市。

那些有关亚运会的记忆碎片,也成为了我们人生的一部分。

杭州奥体中心内景。

《亚洲雄风》

1990年,一曲《亚洲雄风》火遍大江南北,成为无数人对亚运会最浓烈的记忆之一。由于传唱度太高,以至于很多人都忘了,其实当年它并不是亚运会的主题曲而是宣传曲。

有网友回忆,“那一年我5岁,一家人围坐在熊猫牌的黑白电视机前看亚运会节目。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首歌,虽然儿时不懂音乐欣赏,但在那个年代这首歌给了我振作勇气奋发向上的情感熏陶。”

歌手刘欢、韦唯唱响《亚洲雄风》。来源:视频截图

作曲家徐沛东记得,当时他坐在钢琴前,弹着弹着就找到了旋律,之后找到老朋友张藜,不到一星期就写好了歌词。在他看来,《亚洲雄风》所蕴含的精神恰到好处地契合了当时的时代背景,“这首歌曲更多的是群众性的一种呼唤和呐喊。”

那时,我们第一次在家门口迎来国际性综合运动会。改革开放初见成效,我们正渴望以崭新的面貌融入世界,更敞开大门欢迎五湖四海的宾客,而北京亚运会就成为了世界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

“亚洲风乍起,亚洲雄风震天吼……”昂扬的旋律和豪情满溢的歌词至今让人心潮澎湃,那年刘欢和韦唯27岁,正值歌手的当打之年,他们用极具穿透力的歌声唱出国人的自信风貌。

资料图:第11届亚运会于1990年9月22日在北京举行开幕式,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综合性国际体育大赛。中新社记者 舒元成 摄

33年过去,当杭州亚运会官方主题推广曲《从现在 到未来》正式上线时,大家发现,MV里第一个出镜的领唱员依然是韦唯。

“从首唱运动歌曲《亚洲雄风》,到今天开唱《从现在 到未来》,与同行为杭州亚运送祝福,一路走来,我深感荣幸!”

那一年,还有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也为亚运会而生。

当时,亚运会开幕式电视转播总导演邓在军一直在寻找一首合适的歌,来填补亚运会开幕式转播之前4分30秒的“信号时间”。

词作家陈哲想起曾经创作的《让世界充满爱》底稿,找到了需要的灵感——团结,温暖,友爱,转播团队找来四位知名音乐人作曲,最终选用了作曲家孟卫东的作品。

“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一个角落,甜蜜的梦啊谁都不会错过,终于迎来今天这欢聚时刻……”

伴随着《同一首歌》的歌声,电视画面里,天真可爱的儿童在长城上放飞一只大气球,之后逐渐过渡到北京日新月异的面貌、亚运村新颖别致的建筑,最后转向了亚运会主会场。

这也是大家对亚运会开幕式的最早记忆。

来源:视频截图

大熊猫盼盼

“当时在幼儿园的电视上第一次听到《亚洲雄风》,最盼望得到的,是一块印有熊猫盼盼的手绢。”在《亚洲雄风》的歌曲评论区,有网友这样留言。

大到雕像花坛、电视广告,小到书包、铅笔盒、手绢、胸针、贴纸、食品包装袋,到处都能看到那只左手举着金牌,右手大拇指点赞的大熊猫盼盼。

因为它,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有人认为,所有的熊猫名字都叫盼盼,还有不少刚出生的孩子,也收获了盼盼这个可爱的名字。

大熊猫盼盼。来源:视频截图

而盼盼的原型“巴斯”,也是一只有着传奇熊生的大熊猫。

1984年,一只雌性大熊猫因饥饿外出觅食被河水冲走,漂流至宝兴县巴斯沟被救,得名“巴斯”。作为一只明星熊猫,它上过春晚,出访过美国,当地人排队5小时只为看它3分钟,还曾创下“现存最长寿圈养大熊猫”的世界纪录。

2017年9月,巴斯在福州去世,享年37岁,相当于100多岁的老人。

资料图:2017年1月18日,37岁“巴斯”获最长寿圈养大熊猫世界纪录并庆生。中新社记者 刘可耕 摄

“盼盼”,寓意盼望和平、友谊,迎来优异成绩。憨态可掬的盼盼,表达了当时大家盼望亚运、期待美好生活的心情,20年后的广州亚运会,时尚的“祥和如意乐洋洋”向世界送出美好祝福,成为了大家享受亚运的写照。

而在杭州亚运会,良渚古城遗址、西湖、京杭大运河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化作吉祥物“江南忆”,则希望让世界看到富有诗性的江南气韵,感受当下中国的从容和自信。

杭州亚运会吉祥物“江南忆”。来源:杭州第19届亚运会官网

体育彩券

因为北京亚运会在九月举办,还有人记得一部电影的名字——《我的九月》。

为参加北京亚运会开幕式大型武术团体操表演,小学生安建军已经苦练一年,却没能进入终选名单,后来在老师的鼓励下,他重新振作勤奋训练,最终站在了开幕式的会场。

电影里有个片段,是安建军在街边买体育奖券,最后把中奖得到的50元全部捐给了亚运会。

电影《我的九月》。来源:视频截图

在上世纪80年代末,筹办亚运会要面临相当大的资金压力,北京亚组委向社会发布倡议书,筹集办赛资金,并发行体育奖劵等等,开创了很多个第一次。

为迎接北京亚运会,香港知名实业家霍英东主动捐资1亿港元兴建北京亚运村英东游泳馆,而位于木樨园的光彩体育馆,是由全国2000万个体户捐资2050万元兴建……当时,还有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参加义务劳动,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到盛会中。

“每个人都是东道主!”“亚运为国争荣誉,我为亚运添光彩!”那时,“为亚运捐款”是流行语,下课放学去捐零花钱、买彩票,也成为一代人共同的记忆。

资料图:北京儿童在街头宣传亚运会。中新社记者 任晨鸣 摄

1987年,江苏盐城建湖县的小学生颜海霞在报纸上看到为亚运会捐款的倡议书,于是将刚拿到的1块6毛钱压岁钱捐了出来,成为“北京亚运会捐款第一人”。

多年后,已是小学老师的颜海霞回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而是那一代人的选择。”据统计,从1987年到1990年,北京亚组委集资部接受到的捐款共计2.7亿元。

火种

那年,还有人记得一位美丽的“火炬少女”。1990年8月7日,西藏念青唐古拉山下,14岁的藏族少女达娃央宗点燃引火棒,将火炬交给体操王子李宁。

这束来自青藏高原的亚运之光经过一个月的传递,最终汇聚于北京。

图为采集第十一届亚运会火种的藏族少女达娃央宗。

1990年9月22日,北京亚运会开幕式在工人体育场开幕,来自亚洲37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齐聚于此,主火炬最终由中国第一位奥运冠军许海峰、跳水奥运金牌获得者高敏以及女排名将张蓉芳共同点燃。

在这个家门口的战场,女子举重44公斤级选手邢芬斩获首金,游泳运动员沈坚强打破多项纪录,一举拿下5枚金牌,而17岁的邓亚萍初出茅庐,就收获了3金1银的成绩,中国队只花了6天的时间,就实现了金牌数破百的突破。

最终,中国代表团实现了183枚金牌、107枚银牌和51枚铜牌的辉煌成绩,毫无悬念地占据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

后来,我们开始一路创造历史。

2010年广州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共获得199枚金牌、119枚银牌和98枚铜牌,继续刷新记录,其中,中国选手沈宏/梁瑜洁获得体育舞蹈探戈单项决赛冠军,拿下中团在亚运会上的第1000枚金牌。

资料图:2010年11月12日晚,广州亚运会开幕。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2023年杭州亚运会,则是史上规模最大、项目最多、覆盖面最广的一届亚运会,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的1.2万余名运动员相聚于此,15个比赛日中,预计生481枚金牌。

从北京、广州到杭州,亚运会的记忆跨越33年。它见证了中国体育事业的腾飞历程,也记录下中国开放与前行的坚定步伐。

杭州街头遍布亚运元素,图为在亚运会会徽前拍照的民众。

那些赛场内外的历史性时刻和小小碎片,共同生长为一代人心中的“记忆年轮”。

从《亚洲雄风》到《同爱同在》,如今在杭州亚运会,中国以更加从容、开放的面貌,张开双臂迎接八方来客。

1990年的火种延续到了2023年,它将继续燃烧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体育梦想。(完)

中国人的“虚岁”从何而来

#头条创作挑战赛#

中国人说到年龄,经常用到一个词,叫“空龄”。什么是假年龄?虚岁是一种相对于实际年龄(现在统称为全岁)的记忆方法。顾名思义,“虚”就是假的,“实”就是真的。虚龄是中国传统的计算年龄的方法,以年为单位,是一种舍小求大的近似方法。一个人出生的年份记为一年,然后每逢春节加一年。与现代不同,在古代,虚岁是记忆年龄的唯一方式。所谓年龄是指虚岁,没有满岁和虚岁的概念。

虚构的年份没有零起点,也没有办法记住一个人特别生日的年龄。按照民间习俗,对于刚出生的婴儿,人们在一百天前才以天为单位计算其大小,过了百天后,人们不再以天数或月数计算年龄,而是以天数计算年龄。年。从理论上讲,一个人从出生算起1年算一个人,然后又长1岁。例如,1990年3月15日出生的人,1991年除夕前算1岁,春节到时算2岁。这样,从2000年春节到3月15日,一个人的实岁算9岁,虚岁算11岁,相差2岁。

现代很多年轻人不明白这一点,经常有年轻人问什么是假年龄。常有几种误解:有人认为它是中国“差不多”概念的产物。中国人没有科学精神,凡事“差不多”到“差不多”为止。说到年龄,只能估计,不能准确。计算单位是年,不是月日。有人认为,这是国人“占便宜”心态造成的结果。谁不想多活几年?说起假年纪,满足了人们求长生不老的心理,人人都爱听。

也有人认为这是生命起点计算的不同,现代人以出生为起点,而古代人以妊娠为起点计算寿命,因为一个人出生时,他已经在妈妈体内“存在”了10个月。这当然是有问题的:出生不到一个月的孩子能算半岁吗?假设一个人出生在农历正月初一,那么他出生时是1岁。如果今年有闰月,到腊月他就有12个月了。有1年了?过年不需要再加一年吗?1年不比3年长吗?这些说法似乎有些道理,但恐怕都只是猜测或推论,并无史料记载。

为什么会有假年龄?

中国古代并没有我们现在所说的“生日”这个概念,最接近“生日”意思的词是“生辰”、“生日”。birth和birth的概念和birthday不完全一样。生辰以日为最小单位,是昼夜24小时的一天,生、出生以时(刻)为最小单位,古人划分一天中的时间。有十二时辰,代表十二地支,称为十二时辰。在中国古代的生日观念中,日期只是记录出生时间的一个元素。当我们谈论生日时,我们只谈论月份和日子,而不是一年或特定时刻。

十二生肖与生日密切相关。十二生肖是中国古代创造的十二种动物形象所代表的一种记录人出生年份的方法。研究证明生肖是按干支年表制作的,十二生肖对应十二地支,以生肖作为地支的象征。那年出生的人,有与当年地支有关的生肖,所以用十二种生肖来记录每个人的年、日、性别,而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血统。我们注意到这种记年法有一些特点:首先,它是以年为单位的。对应生肖,不分月、日、时;第二,没有自由空间,没有零的概念。不管你的生命在一年中占据多少时间,哪怕只是一天,每个人都必须有一个生肖,虚岁是这种记忆年龄方法的结果。

虚岁在历史上出现的原因——征税

在户籍制度建立之前,大多数人可能无法报告自己的确切年龄。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没有人能回答出真正的年龄,只能从衣着的大小、技能和能从事的工作来说明。事实上,在大众文化水平普遍极低的情况下,大多数人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记住自己的确切年龄。

老年化的出现,实际上是国家对社会控制的加强,更容易榨取资源。中国人虚岁得益于战国时期实行军事集权的秦国,在公元前375年建立了户籍制度。公元前231年,他们开始登记自己国家的所有人民的年龄。最主要有两个目的——税收和招聘。秦朝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王朝。有中央政府,就有税收。在自然经济下,税收直接体现在食物和劳力上,如何控制人民是统治者最关心的问题。从秦始皇十六年(公元前231年)“岭南蜀年”到清宣统三年(1911年)颁布《户籍法》,政府户籍和档案只记载年份或人们的出生年龄,而不是出生的月份和日期。

所以,按照这种计算年数的方法,即使你是年末日出生的,和同年初日出生的人在年龄上也没有区别。即使你们的实际年龄相差将近一整年。

“你今年多大?”

这似乎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也很容易回答。但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个问题可能会有更多的答案。因为在中国有他们虚岁和fullage(实际年龄)两种计算方法和使用虚岁界限非常模糊。所以对于同一个人,他的年龄可以有三个不同的数字。

例如,一个2000年出生的人,根据虚岁按照推算,2022年春节后他应该23岁;但是,按照国际通用年龄计算,在他生日到来之前,他应该是21岁;当然也有人用第三种计算方法,即2022年减去2000年的平均年龄就是22岁。从这个角度来看,不同的计算方式给了中国人最多两年的回旋余地。两年可以是小学和初中的差距,也可以是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差距,甚至可以是中年和老年的差距。这包括重大的生活问题,例如福利、上学日期和就业。因此,在不同的官方系统中,虚岁已经没有存在的地方了。但是,仍然有很多人执着于将法定年龄增加两岁。

中国八字

另外,不同于现在中国纪年的混乱,在只有一种年数的古代,虚岁它必须是相对准确的。因为它也包括法律责任,所以当法律规定涉及到年龄限制时(比如旧法规定70岁以上的人可以免除死刑),这是生死攸关的事情,那它的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虚岁是古代计算岁月的唯一方法,既对应了独特的东方文化内涵,又比较准确,所以沿用至今。

当然,西方“一岁”的计算年龄的方法传入中国后,虚岁问题开始出现。

虚岁不足之处

近代,一年生植物(真一年生植物)开始传入中国。一年是计算一个人从出生到现在所经过的时间(出生时基数为零,所以也可以计算尾数,例如三年零两个月,七年半等)。两者相比较,满龄算的是流逝的时间长度,虚岁计算是它经过的年份序列。

不同于阴历和阳历的平行,随着时间的推移,虚岁很快就与第一年不相容了。

在社交互动中,两个人使用不同的年龄计算方发现很难区分谁大谁小,这会影响他们对彼此的称呼。而且,现在的年轻人很讲究年龄,如果再大两岁,很可能会被迫或厌恶结婚,或者已经从少男少女变成了大叔大妈。毕竟,二十八岁和三十岁相当于两个“年龄”。

在医学领域,以儿童的成长阶段为例。两岁的孩子应该知道“跳”这个词,三岁的孩子可以评价“左”和“右”。然而,在虚岁在这个世界上,一个春节前夕出生的孩子,几天就能满2岁,他有2岁的能力吗?显然不可能。而且,说到虚岁这也违背了中国民间的一些古老传统,比如至今仍在流行的满月、百日等新生儿纪念仪式,就让人“着急”虚岁已经有些过时了。

更何况在新冠肆虐的年代,接种新冠疫苗还有严格的年龄限制。

不久前,在韩国社会上使用不同的年龄计算方法在韩国造成了“持续的混乱”和“不必要的社会和经济成本”,而最新出台的年龄计算法似乎得到了韩国年轻人的广泛支持。

在中国,虚岁这种古老的计算年限的方法在官方系统中早已失去价值。只是在民间,好象北方人多于南方人,老人多于年轻人。这样一来,可以预见,多年后,虚岁它可能仍然存在于人类生活中,但语境可能仅限于人类对自己年龄的嘲讽:我五十八岁,虚岁六十岁,该退休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