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痣相命理

1423年(1423年是什么朝代)

时间:2023-10-02 23:42:24 作者:及時行樂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被遗忘的历史:明朝是如何将鸭绿江、图们江南岸土地割让给朝鲜?

我这里首先解释一下,朝鲜,是中国古代东北的边疆,包括箕子朝鲜、卫满朝鲜,甚至高句丽都可以叫做朝鲜。而后来的新罗、高丽(王氏)、李朝和古朝鲜有本质上的区别,因为他们是半岛南部的韩民族建立的,因此我们可以算为韩国的历史。

一,古朝鲜和韩国的区别

所以,明朝时期的李朝虽然在名义上称为“朝鲜”,但是本质上却是韩国。到1897年,李朝国王李熙直接将国号改为了“大韩帝国”。为什么我们会将“朝鲜”和“韩国”搞混呢?我们必须要从古朝鲜细细道来。

3000年前,商朝灭亡。而一支残余势力在箕子的带领下北迁辽河流域,被称为箕子国。后来,箕子国的范围向东发展到了朝鲜,因此史称“箕子朝鲜”。《尚书大传》记载:“武王胜殷,继工资禄父,释箕子之囚,箕子不忍,为周之释,走之朝鲜。”关于朝鲜的位置,《山海经》记载“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曰朝鲜、天毒……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

在战国时期,朝鲜和燕国发生了战争,燕国的秦开向朝鲜扩地两千里,占据了辽东半岛,并将疆域推进到了满番汗(清川江)一带,从此箕子朝鲜走向了衰落。到了西汉初期,刘邦封卢绾为燕王,但卢绾不久反叛逃到了匈奴,而燕国的大将卫满则带领千余人进入了朝鲜。卫满于前194年推翻了箕子朝鲜,建立了新王朝,史称“卫氏朝鲜”。到前107年,汉武帝又灭卫氏朝鲜,在朝鲜设置了“汉四郡”。从此,朝鲜正式纳入到了中国中央王朝的版图。

在西汉末期,东北的扶余人朱蒙在汉朝的高句丽县建立了一个小国,史称“高句丽”。此后的几百年,高句丽不断在扩张,占据了整个汉四郡之地。到南北朝,高句丽改国名为“高丽”。在历史学上,我们将以上的箕子朝鲜、卫满朝鲜和高氏高丽称之为“古朝鲜”,以区别现在的朝鲜。

从三个王朝的发展脉络可以得知,古朝鲜三朝都是中国人建立的,因此古朝鲜属于中国的边疆。

在古朝鲜发展的时候,半岛的南部生活着许多韩族部落,最重要的是马韩、辰韩、弁韩,并称“三韩”。现在的朝鲜民族、韩民族都是由古代的三韩发展而来。4世纪,辰韩强大起来,建立了新罗,与扶余人建立的高丽和百济对峙。唐朝前期,新罗联合唐朝灭百济、高丽,基本实现了对韩民族的统一。此后,新罗又不断北上驱逐了唐朝的势力,占领了大片高丽之地。这是韩国历史上第一次对中国疆域的侵蚀。

此后的辽金两代,朝鲜的新罗王朝被高丽王朝(王氏)取代。不过,在唐朝衰落,辽朝崛起的间隙期间,高丽将疆域推进到了铁岭一带(鸭绿江之南附近)为了抵御辽金的南下,高丽还修建了“千里长城”。元朝初期,中原王朝第一次实现了对韩国的控制,并一度设置了征东行省。

二,朱元璋放弃了辽金元的固有边界线

元朝末期,天下大乱,高丽则趁机北上,掀起了第三次土地扩张的浪潮,将疆域推进到了鸭绿江沿线。1371年,元朝辽阳行省长官刘益投降明朝,明朝开始经营东北。1387年,明朝在东北击败了北元纳哈出的20万大军,东北为之震动,女真各部纷纷表示臣服于明朝。为了实现对东北的控制,朱元璋也试图在东北各地设置卫所,其中在图们江一带的斡朵里部、胡里改部、桃温部设置了三万卫,在鸭绿江以南的铁岭设置铁岭卫。

按照朱元璋的想法,铁岭是高丽和辽金元三代的传统边界线,明朝只是想管辖这些传统的疆域罢了。他在给高丽的诏书中说“铁岭北、东、西之地旧属开元者,辽东统之。铁岭之南旧属高丽者,本国统之。各正疆境,毋侵越。”

辽金时期的高丽北界(千里长城,来自于韩国高中历史教材)

然而,明朝试图恢复辽金元旧界的行动却遭到了高丽的抵制。不久,但是高丽王朝就杀害了到达铁岭卫的官员,并 “征八道精兵”,于1388年攻入了辽东半岛。就在双方将要大战的时候,情况发生了变化。1392年,高丽大将李成桂带领军队杀回了平壤,推翻了高丽王朝的统治,建立了“李朝”。

1392年,李成桂对明朝称臣,对将“朝鲜”“和宁”作为预备国号上奏给朱元璋裁定,结果朱元璋对历史一知半解,直接将“朝鲜”一名赐给了李朝,他说“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从此,朝鲜和韩国的历史就被混在了一起,许多人也搞不清楚朝鲜和韩国的历史了,包括韩国本身也搞不清楚了。

元明之交,高丽王朝北侵地图

新中国建立初期,一些史学家受到一些不良政治思想的影响,将二战后独立的朝鲜和古朝鲜混为一谈,甚至提出了“辽河曾经是中国和朝鲜边界线”的荒唐主张,在这样错误思想的指导下,谭其骧将高氏高丽画在了国界线之外。中国和韩国的“高丽之争”,实际上就是这种错误的延伸。后来,中国史学界也开始纠正这个错误,但是不够自信,因此会刻意将隋唐时期的“高丽”写作“高句丽”。到了现在,史学界开始恢复自信,直接写作“高丽”。

谭其骧画的隋朝全图并没有给高丽上色

朱元璋的这种做法,明显给后来的领土争端埋下了隐患。对比一下清朝的案例吧。清朝嘉庆年间,“大越国”阮朝向清朝提出定国名为“南越”,嘉庆帝考虑到南越曾经是中国古代两广一带的古国,因此否决其提议。同时,嘉庆帝考虑到交趾(安南)曾经是南越国的南部之地,因此赐国名为“越南”,这个名字一直使用到了现在。

此后,李朝就自称为朝鲜了,因此可以说是“朝鲜王朝”。李朝虽然表面上臣服于明朝,实际上却依然和明朝抢夺东北的土地。朱元璋当时将主要的精力用于对付蒙古人,因而对周边的小国是能忍则忍,因此他下令将三万卫和铁岭卫都迁徙到辽东,这等于放弃了鸭绿江、图们江一带的土地。不仅如此,朱元璋还颁布了《皇明祖训》,列出了15个“不征之国”,禁止子孙讨伐周边的15个国家,这15国就包括朝鲜、小琉球国(台湾)、大琉球国等。

不征之国名单

对于朱元璋来说,“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的确,在农耕王朝看来,周边土地都是偏僻的蛮荒之地,是没有用的土地,不足为惜。后来,明朝子孙就以《皇明祖训》为信条,能够放弃的“蛮荒之地”就丢得干干净净,躲在长城内歌舞升平。

三,朝鲜的北侵和建州女真的内迁

历史就是这么巧合,朱元璋放弃的土地,正好就是建州女真居住的土地。建州女真的祖先为斡朵里部、胡里改部、桃温部三部,他们原本居住在金国的五国城一带,也就是今天的牡丹江周边。元朝后期,分别册封三部为万户府。元末明初,三部南迁到了图们江、兴凯湖一带,其中胡里改部被封为建州卫、斡朵里部被封为建州左卫。

永乐年间,斡朵里部还生活在图们江的阿木河,也就是现在的朝鲜会宁。当时斡朵里部首领猛哥帖木儿(努尔哈赤六世祖)在图们江一带颇有威望,被推举为当地的部落联盟军事首领。1405年,他入朝觐见,朱棣破格提拔他为都指挥使。根据明朝的军事建制,卫的长官为指挥使,而都司的长官才是都指挥使,因此猛哥帖木儿的权力已经明显超过一个卫了。

建州女真迁徙图

1423年,辽东的女真千户杨木答兀千户叛乱,逃窜到了阿木河一带。明成祖则命令猛哥帖木儿协同明朝军队一起征讨杨木答兀。在此战中,猛哥帖木儿和长子阿谷战死,次子童山被俘走,斡朵里部遭到了洗劫,史称“阿木河之变”。此战后,斡朵里部为了生存,选择迁徙到浑河上游的苏子河流域,也就是现在辽宁的新宾县一带。

阿木河之变以前,斡朵里部在图们江一带组织女真各部成功抵御了李朝的北侵,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斡朵里部南迁到苏子河流域后,图们江一带的“十真”群龙无首,逐渐被李朝所兼并。当时,李朝派遣使者和明朝进行了交涉,他们曲解辽金的地理志,强词夺理地说这里的女真各部原本就归属于朝鲜。永乐帝并没有认为查看辽金地理志的记载,于是就说“朝鲜之地,亦朕度内,朕何称焉,今兹准请”,就这样,永乐帝大方地将“十真”送给了李朝。从此中朝边界线就变成了鸭绿江—图们江了。

明朝时期李朝向北扩张

高丽和李朝之所以要兼并“十真”,除了是对土地的扩张的欲望,也有号令东北之野心。李朝君臣深知“斡朵里乃大金支裔也”,如果能够控制他们,定能号令东北女真各族,进而完成征服中国东北的野心。而“十真”活动地区的长白山又是东北各民族的圣山,如果能够控制长白山,那同样在宗教上对东北各族有一定的影响力。1453年,镇守“十真”的将领李澄玉公然自立为“大金皇帝”,其吞并东北的野心已表露无遗。

十真分布(李成梁祖先也属于十真)

当然,朝鲜称霸东北的野心并未实现。此后,李朝忙于同化为迁走的“十真”,并在图们江南岸地区设置了一些军镇。随着李朝立国时间渐长,国内的矛盾也不断突出,其君臣也逐渐丧失进取之心,开始守边自保。16世纪末,日本又两次入侵朝鲜,导致李朝元气大伤,从此便只能沦为明朝的附庸。到了17世纪,李朝反而被后金所征服,最终成为了清朝的藩属国。

明朝放弃了大片土地,最终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十真因为朝鲜的北侵,大部分选择了内迁,他们在辽东苏子河一带融合形成了建州三卫,史称“建州女真”。建州女真宜居在此,获得了更平坦、温暖的土地,农耕进步了,和明朝的朝贡贸易也更顺畅了,接受到了更多的中原文化,实力不断膨胀起来。最终,建州女真统一了东北,重建“大金”,也就是清朝的前身。这时候,明朝的末日就快来了。

2023是癸卯年,看癸卯年简史:过去33个癸卯年,发生了哪些大事

今年2023是癸卯年,纳音“金箔金”,为干支纪年的第40位。天干之癸属,地支之卯属阴木,水木相生组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癸卯年,都发生过什么。

公元43年,东汉建武十九年。光武帝刘秀立刘阳为皇太子,改封东海王。这一年,东汉的西南疆域并不安生,刘秀派兵讨伐,最终平定西南叛乱。

公元103年,东汉永元十五年。汉和帝下诏安抚流民,给与粮食和医药。

公元163年,东汉延熹六年。武陵蛮复叛,桂阳聚众起义,最终都被朝廷镇压下去,天下肃然。

公元223年,三国时期。刘备去世,托孤白帝城。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吾儿禅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流涕道: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刘备又对刘禅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令与亮共事,亮如父。这个典故成为君臣际遇的最好证明,也为蜀汉后续的愿景打下了坚实的椽柱。

公元283年,魏晋南北朝时期。司马昭次子司马攸受到朝廷内外排挤,忧愤而死。看来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想上位有得力干将支持都是必备条件。

公元343年,东晋时期。年仅23岁的皇帝司马岳病逝,几乎没有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任何痕迹。

公元403年,东晋时期。这一年的年号很多很乱,北方基本处于状态,东晋维持了长期的偏安统治。

公元463年,北魏孝文帝时期。北魏王朝曾与周边民族频繁通商,朝贡达数十次。这些文化上的往来,成为华夏民族大融合的一部分。

公元523年,北魏时期。北方六镇因饥饿爆发起义,自此北魏开始衰败,灭亡的丧钟也由此敲响。也是从这一年开始,由道澄法师向上的众僧宣读《断酒肉文》,僧侣开始吃素。

公元583年,隋文帝开皇三年。隋文帝废郡置州,以州统县,设立兰州总管府,自此“兰州”始见于史册。

公元643年,唐朝贞观十七年。以史为镜可见兴替的名臣魏征病逝,唐太宗诏令出兵征伐高丽,太子承乾造反被废。

公元703年,唐朝武则天时期。吐蕃、突厥都来大唐求婚和亲,武则天同意了,重赐以遣之。

公元763年,唐代宗时期。随着叛臣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彻底终结。谁也没有想到,一场看似寻常的边境叛乱,唐王朝整整用了八年才平定,曾经繁华的大唐盛世一去不返。石云涛教授曾说:安史之乱是当时社会三百年社会矛盾的总爆发,也使得后来中国的民族性格偏向保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说法开始流行起来。

公元823年,唐穆宗时期。文学家韩愈犯了事,被贬逐。可能也是因为这件事,才有了后来那么多名句。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

公元883年,唐僖宗时期。大唐早已不如往昔,虽战胜了黄巢起义军,但却是江河日下。

公元943年,五代十国时期。这一年很乱,真的很乱。藩镇在黄巢起义后各自为王,连年战事不断。

公元1003年,北宋时期。人类史上第一张纸币“交子”被使用,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公元1063年,北宋时期。宋仁宗驾崩,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皇子宋英宗继位。

公元1123年,北宋徽宗时期。辽国皇帝被部下所杀,北辽彻底灭亡。金太祖完颜阿骨骤然病逝。宋徽宗继续沉迷在艺术世界里,他不仅擅长绘画,也是书法创瘦金体的创始人。

公元1183年,南宋时期。南宋进入能力最强的皇帝宋孝宗的统治晚期,南宋经济继续保持优势,科技也有了的发展。而在北方的大草原上,22岁的铁木真成为了乞颜部的可汗。

公元1243年,南宋时期。蒙古大军第二次西征,拔都回到伏尔加河畔。同时,另一路蒙古军在这一年进入了四川境内。

公元1303年,元朝时期。元成宗七年八月辛卯,山西境内发生大地震,波及八省,这也是历史文献确定的第一个八级大地震。伤亡人数不可胜计、靡有孑遗。

公元1363年,元朝时期。当年七月,陈友谅率领数千艘战船在鄱阳湖和朱元璋开战,这是中世纪规模最大的水战。大战历时37天,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投入兵力与舰船之多,战斗程度之激烈都是空前的。被老天眷顾的朱元璋最终取胜。

公元1423年,明朝永乐时期。明成祖第四次亲征漠北之战,直抵贺兰山,生擒鞑靼部落酋长。这时,朱棣的生命只剩一年了,他逼死侄子,夺取皇位,也许是出于对自己非正统的心虚,亦或是想要成就一番帝业。

公元1483年,明朝宪宗时期。鞑靼小王子率兵三万来犯,很快被明军击退。

公元1543年,明世宗嘉靖时期。西班牙人来到菲律宾,烟草也随之在菲律宾种植。不久,烟草传入中国。也是在这一年,统一全日本的德川家康出生了。

公元1603年,明神宗万历三十年。马尼拉发生旅菲华侨事件。明朝政府早已获悉事情全貌,但其君臣一向将海外华人视为贱民,并未出兵。

公元1663年,清康熙二年。大清造出了豪华巨舰,攻占金门和厦门,郑氏家族只能全线退守台湾。那时恐怕没有人会想到,豪华战舰扎堆的大清海军,本以为是开始,原来已是巅峰。

公元1723年,清朝雍正元年。雍正用兵西北,年羹尧出任大将军王。清政府开始实行摊丁入地政策,这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取消人头税的国家,直接导致中国人口的爆炸性增长。

公元1783年,清朝乾隆年间。第二份《四库全书》缮写完竣,乾隆帝第四次东巡沈阳。而在大洋彼岸,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当时代巨变之时,清政府根本没察觉到世界局势的变化。被时代抛弃,从不说一声再见。

公元1843年,清朝道光年间。中英签订《虎门条约》,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影响,清政府开始逐渐的走向深渊。官员魏源出版了睁眼看世界的《海国图志》,但并未受到太多重视。另一个多次落榜的考生洪秀全在广东创立“拜上帝会”,为之后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揭开了序幕。

公元1903年,清朝光绪年间。那是一个灰暗的年代,清政府还在深渊中挣扎,越陷越深。当时的中国,最缺的不是武器,而是信仰和精神。落后不一定挨打,没有骨气才会挨打。曾经一道奏折中这样写道:每当战争来临之时,百姓都人头攒动,从旁指点,甚至有时嬉戏打闹,不知为何。

公元1963年,也就是上一个癸卯兔年,新中国成立的第14年。这一年离我们不再遥远,我们的父母大多也出生了,我们的祖辈也正在当打之年。官方发表“向雷学习”的题词,全国掀起学习雷锋的热潮。周总理访问亚非欧14国。中国石油产品已经达到基本自给。那一年,中国克服了三年困难的阵痛,经济已开始全面好转,一切欣欣向荣。不过,那时的我们,无论出生在何处,都没钱,都吃不太饱。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当我们回看了历史上33个癸卯年,真正品味起来,其实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公元2023年,今年的癸卯年,会发生什么大事? 也许,这就是历史长河中容易被遗忘的一年,我们普通人生命中平淡的一年。也许,这个癸卯年宏观叙事的波动,将与我们有生之年所经历的完全不同。

笔者相信,一切都会平息,一切都会愈合。活在当下,精进自己,其他的一切随缘。降低预期,动态迭代,不求宏大,但求平稳。也许,在2023这个癸卯年,你能回家过个好年,会换个不错的工作,遇见一个很好的人谈恋爱,每天都能有好心情,再也不用吃药。当然要考虑历史的进程,但与自我奋斗也密不可分。

上下五千年(壬寅)虎年大纪事 (原创)

虎年是根据中国传统历法来确定的,生肖中的“虎”对应着十二地支中的寅,虎年即寅年,每十二年作为一个轮回。 若与天干结合,则壬寅虎年每60年出现一次。

(目前传世文献(未含出土文物)支持的“信史”始于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从此上溯的历史是模糊不清的。在司马迁的《史记·三代世表》中,仅记录了夏商周各王的名字,而无具体在位的年代(后有夏商周断代工程),这种状况被称为“有世无年”,成为中华文明史的一大缺陷和遗憾。)因此本文从公元前799年(壬寅)开始。

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000年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

商朝前期:(公元前1600-前1300年)

公元前1279年(壬寅)虎年,商盘庚时期……

公元前1219年(壬寅)虎年,商武丁时期……

公元前1159年(壬寅)虎年,商祖甲时期……

公元前1099年(壬寅)虎年,商帝乙时期……

公元前1039年(壬寅)虎年,周成王时期……

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0年

公元前979年,周昭王时期……

公元前919年,周共王时期……

公元前859年,周厉王时期……

公元前799年,壬寅年。 宋戴公继宋国国君之位;楚熊鄂继楚国国君位,熊鄂,芈姓,熊氏,原名芈熊咢,楚熊徇之子。熊鄂九年卒,其子熊仪即位,是为若敖。周宣王不再举行传统的亲耕籍田仪式,《周语》虢文公谏宣王不籍千亩。宣王即位,不及千亩。虢文公谏曰:“不可。夫民之大事在农,上帝之粢盛于是乎出,民之蕃庶于是乎生,事之供给于是乎在,和协辑睦于是乎兴,财用蕃殖于是乎始,敦庬纯固于是乎成,是故稷为大官。古者,太史顺时覛土,阳瘅愤盈,土气震发,农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庙,土乃脉发。

公元前739年,壬寅年。晋昭侯七年(公元前739年),曲沃桓叔指使晋大夫潘父杀昭侯于绛,弑君成功。但因为晋人还不能接受小宗跃居大宗之上的事实,桓叔不敢进入国都翼,篡位失败,只好等待时机。公元前739年,叙利亚、巴勒斯坦、腓尼基及阿拉伯等地区19国联合反抗亚述。亚述大军在黎巴嫩山区与之会战,又获胜利,各国降服。公元前732年,亚述军攻下反叛的大马士革,大肆,并在此设置亚述行省。公元前714年,萨尔贡二世奔袭乌拉尔图腹地,最后攻占其宗教中心穆萨西尔,掠获大批金银财宝。至此,乌拉尔图锐气尽挫,无力再与亚述抗衡。为了争夺两河流域的霸权,亚述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南邻巴比伦。公元前688年,亚述军攻陷并摧毁巴比伦城,俘迦勒底王,从此巴比伦被亚述控制达数十年。公元前739年,周平王三十二年,鲁惠公三十年,晋潘父杀昭侯,迎曲沃桓叔入国都。晋人逐桓叔,使昭侯子平为国君,是为孝侯。公元前739年4、公元前739年,晋大夫潘父弑昭侯伯,欲立桓叔未果。公元前739年: 邪道神化身成蛇道的公主,在路旁修建了一座宫殿。公元前739年,以大马士革、以色列为首的小亚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阿拉伯等地19国联合反抗亚述。两军在黎巴嫩山区会战,亚述军又获胜,西亚各国纷纷降服。

公元前679年,周僖王3年,郑厉公〔后〕元年,春,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会于鄄。郑人侵宋。—《春秋·庄公十五年》。春,复会焉,齐始霸也。秋,诸侯为宋伐郳。郑人见之而侵宋。—《左传·庄公十五年》。齐桓公始霸。 —《郑世家》。郑厉公元年,厉公亡后十七岁复入。—《十二诸侯年表》。公元前679年(周僖王三年,壬寅),齐桓公姜小白号召宋、陈、卫、郑於鄄(山东鄄城)会盟,诸国称姜小白为霸主,而霸主以“尊王攘夷”做为号召。“尊王”,即尊崇周王的权力,维护周王朝的宗法制度。“攘夷”,即对游牧于长城外的戎、狄和南方楚国对中原诸侯的侵扰进行抵御。齐桓公实行的“尊王攘夷”政策,使其霸业更加合法合理,同时也保护了中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做出了巨大贡献。公元前679年,晋曲沃武公姬称攻翼城,杀晋君姬缗,并用珍宝贿赂周僖王姬胡齐,求其封姬称自己为晋国国君,姬称并将都城由曲沃迁至晋旧都绛城(翼)。姬缗,即晋侯缗,是春秋时期诸侯国晋国的国君,晋鄂侯之子、晋哀侯之弟,晋国第十七任君主,在位26年至28年。前706年(据《左传》则为前704年),周桓王出兵击败曲沃武公,立姬缗为晋侯。前679年,曲沃武公出兵灭晋,并向周厉王献礼物,厘王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曲沃终于吞并了晋。

公元前619年,公元前619年是:周襄王三十三年;鲁文公八年;秦康公二年;陈共公十三年;蔡庄侯二十七年;郑穆公九年;宋昭公元年;楚穆王七年;齐昭公十四年;晋灵公二年;燕襄公三十九年;卫成公十六年;曹共公三十四年;杞桓公十八年。衡雍之盟,公元前619年秋,晋国因为去年扈地结盟时鲁国晚去,而出兵攻打鲁国,鲁国被迫在这年的冬天,与晋国大臣赵盾在衡雍会见,补偿去年的盟会。周襄王逝世,公元前619年,周襄王驾崩。(出生:不详——去世:公元前619年)。周襄王,名郑(公元前?~前619年)。周惠王之子。惠王病死后继位。在位33年,病死,葬处不明。襄王时期,诸侯争霸日益激烈,诸侯为夺霸权各显其能,使用各种手段,抓住一切可以扩张自己实力的机会。在大国争霸、小国林立时代,称霸于诸侯,为后人称为春秋五霸的齐桓公、晋文公,在周襄王时地位已凌驾于周王及各诸侯国之上。襄王崩,其子顷王壬臣立。周顷王即位,周顷王(?—前613年),姓姬,名壬臣,周襄王之子。前619年即位,在位六年,至前613年春病死,葬处不明。姬壬臣死后的庙号为顷王。周顷王姬壬臣继位时,王室财政拮据,竟致于无法办理襄王的丧事,他只得派卿士毛伯去向鲁国讨钱。鲁国国君派使者送钱到都城,才安葬了襄王,这时已经是襄王死后第二年的2月了。

公元前559年,老子约于公元前559年生于湖北随州赖乡,公元前538年迁至湖北荆门,仕于东周洛阳,隐于湖北荆门一带,著《道德经》、《老莱子》。公元前559年是公元前6世纪50年代,公元前559年是壬寅年,楚康王元年,周灵王十三年,鲁襄公十四年,公元前559年发生了晋、齐、卫、宋、郑、鲁、曹十三国攻秦之战。

公元前499年,秦怀公出生(前499年—前425年),嬴姓,赵氏,名封,秦厉共公之子、秦躁公之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前428年—前425年在位。秦躁公(前499—前429),秦厉共公之子生。

公元前439年,邺城,古邺城初建于春秋时期,相传为齐桓公所筑,当时名为葵丘。公元前439年,魏文侯封邺,把邺城当作魏国的陪都,任命西门豹为邺县令。西门豹在治邺期间,破除所谓“河伯娶妇”的陋俗,为后世所传颂。此外,他兴修水利,凿渠十二条,引漳河之水灌溉民田,百姓安居乐业。政绩卓著、福泽一方。此后的西汉和东汉初年,邺城是魏郡首府。到了东汉末年,董卓篡权,各地纷纷讨伐董卓,袁绍被推为盟主后,自领冀州牧,占领冀、青、幽、并四州,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当时袁绍以邺城为冀州牧驻地。公元前439年,墨子献书给楚惠王,惠王读过后称为“良书”,表示虽不能按书上所说的去作,但愿意把墨子当作贤人供养起来。墨子认为“道不行不受其赏,义不听不处其朝”,于是辞行。

公元前379年,公元前379年。齐康公死,没有儿子,姜氏齐国的历史就此结束。田氏完全取代了姜氏的,不过仍然保留“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同年,为了纪念代齐开国这一重大事件,田氏添铸了齐建邦长法化,俗称“六字刀”或“建邦刀”,通长18.5厘米,重45克,大小、轻重之制一如同期“齐法化”、“安阳之法化”,唯不断缘。公元前379年。赵敬侯八年,赵国攻下了魏国的黄城。原始史料为“敬侯元年,武公子朝作乱,不克,出奔魏。赵始都邯郸。魏败我兔台。筑刚平以侵卫”。公元前379年。赵国袭击卫国,未能攻克。 公元前379年(越王翳三十三年):越国又“迁都于吴”。吴即今江苏省苏州市。这时位于山东沿海的齐国国势强盛,而越国国势日衰,在山东已无发展之地,只得再次从海上迁回吴。公元前379年。齐桓公去世,其子田因齐即位,自称为王,他就是齐威王。公元前379年。秦献公六年。秦置蓝田县(今蓝田县西)。

公元前319年,秦国进攻韩国,夺取鄢陵。 魏惠王其子即位为魏襄王。孟轲前去拜见他,离开后对别人说:“襄王的样子就不像一个君主,和他接触也无法产生敬畏之感。他猛然问我:‘天下怎样才能安定?’我回答说:‘统一才能安定。’他又问:‘谁能统一?’回答:‘不滥杀人的人能统一。’‘谁愿意让他统一呢?’我回答说:‘天下的百姓都愿意。大王您知道禾苗吧,七八月间遇上大旱,禾苗都干枯萎靡。这时天上乌云密布,大雨滂沱,禾苗就生机勃勃,一片葱郁。这样的势头,谁能阻挡!’” 齐宣王即位:姓田,名辟疆。齐威王的儿子,齐泯王的父亲,约公元前319年至301年在位。公元前319年魏国把张仪驱逐回秦,改用公孙衍为相,张仪这次连横活动失败了。梁襄王是公元前319年在父亲梁惠王死后继位。《竹书纪年》中记录:“梁惠成王(后元)十六年(公元前319年),秦公孙壮伐郑,围焦城不克”,即指此城。孟子与公孙丑论浩然之气。

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59年1月27日,秦始皇诞生。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首位完成统一中国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 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子,汉族。出生于赵国邯郸,故氏赵(先秦时期姓氏并未统一,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故秦始皇帝叫赵政)。定都咸阳。秦王政自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将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邯郸之战,公元前259年,赵联合魏、楚军在赵都邯郸(今属河北)大败秦军的一次防御战。长平之战赵国大败,秦上将军白起欲乘胜直捣赵都邯郸,赵孝成王许割六城与秦议和。赵国利用战争间隙,厉兵秣马,重整军备,结好齐、楚、魏等国,决心抗秦。秦昭王得知赵国不予六城,于周赧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9)九月,不顾白起关于赵已国内实、外交成而不宜出兵的劝阻,遣五大夫王陵率军从上党(今山西长治东南)进攻邯郸。赵民怀长平之恨,坚城死守。秦军久攻不克,改派王龁代王陵为将,仍屡攻不下。赵军久困于邯郸,形势日趋危急。赵相平原君散家财与士卒,编妻妾入行伍,鼓励军民共赴国难,并选3000精兵,不断出击,疲惫秦军。赵平原君接连遣使赴魏求援,又亲自冲出重围,前往楚国,陈说利害,终使楚王发兵相救。魏遣晋鄙率军10万救赵,因受秦威胁,至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即屯兵不进。魏公子无忌(信陵君)使人盗魏王兵符,击杀晋鄙,夺取军权,选兵8万会楚军救赵。秦军久顿坚城,师老兵疲,受赵、魏、楚军内外夹击,大败,秦将郑安平率2万人降赵,邯郸围解。赵、魏乘胜夺回了部分失地。周欣、支其劝魏王不朝秦,秦魏战于华(即华阳,今河南新郑北),魏军战败,魏安僖王与秦相范睢相约:入朝于秦以求和。周讠斤(一作魏敬)认为:秦为不何知之国,犹如不测这渊,劝阻魏王不要以身犯险,魏王不听。支期又劝说魏王与楚王协调行动,倘若楚王入秦,则魏王“以三乘先之”,否则便联楚抗秦。魏王听从,以得病为由不朝秦。

公元前199年,太祖高皇帝中八年(辛丑,公元前一九九年)春,二月,上至长安。萧何治未央宫,上见其壮丽,甚怒,谓何曰:“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以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上说。臣光曰:王者以仁义为丽,道德为威,未闻其以宫室填服天下也。天下未定,当克己节用以趋民之急;而顾以宫室为先,岂可谓之知所务哉!昔禹卑宫室而桀为倾宫。创业垂统之君,躬行节俭以示子孙,其末流犹入于,况示之以侈乎!乃云“无令后世有以加”,岂不谬哉!至于孝武,卒以宫室罢敝天下,未必不由酂侯启之也!上自栎阳徙都长安。初置宗正官,以序九族。夏,四月,帝行如洛阳。冬,上东击韩王信馀寇于东垣,过柏人。贯高等壁人于厕中,欲以要上。上欲宿,心动,问曰:“县名为何?”曰:“柏人。”上曰:“柏人者,迫于人也。”遂不宿而去。十二月,帝行自东垣至。春,三月,行如洛阳。令贾人毋得衣锦、绣、绮、縠、絺、纻、罽,操兵、乘、骑马。秋,九月,行自洛阳至;淮南王、梁王、赵王、楚王皆从。匈奴冒顿数苦北边。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计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上曰:“奈何?”对曰:“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陛下以岁时汉所馀,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辨士风谕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可无战以渐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知,不肯贵近,无益也。”帝曰:“善!”欲遣长公主。吕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上竟不能遣。

公元前139年,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建元二年(壬寅,公元前一三九年)春,二月,赦。行三铢钱。夏,六月,丞相卫绾免。丙寅,以魏其侯窦婴为丞相,武安侯田蚡为太尉。上雅向儒术,婴、蚡俱好儒,推毂代赵绾为御史大夫,兰陵王臧为郎中令。绾请立明堂以朝诸侯,且荐其师申公。秋,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以迎申公。既至,见天子。天子问治乱之事,申公年八十馀。对曰:“为治者不至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是时,天子方好文词,见申公对,默然,然已招致,则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巡狩、改历、服色事。是岁,内史宁成抵罪髡钳。冬,十月,淮南王安来朝。上以安属为诸父而材高,甚尊重之,每宴见谈语,昏暮然后罢。安雅善武安侯田蚡,其入朝,武安侯迎之霸上,与语曰:“上无太子,王亲高皇帝孙,行仁义,天下莫不闻。宫车一日晏驾,非王尚谁立者!”安大喜,厚遗蚡金钱财物。太皇窦太后好黄、老言,不悦儒术。赵绾请毋奏事东宫。窦太后大怒曰:“此欲复为新垣平邪!”阴求得赵绾、王臧奸利事,以让上。上因废明堂事,诸所兴为皆废。下绾、臧吏,皆自杀。丞相婴、太尉蚡免,申公亦以疾免归。初,景帝以太子太傅石奋及四子皆二千石,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万石君无文学,而恭谨无与比。子孙为小吏,来归谒,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责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谢罪,改之,乃许。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其执丧,哀戚甚悼。子孙遵教,皆以孝谨闻乎郡国。及赵绾、王臧以文学获罪,窦太后以为儒者文多质少,今万石君家不言而躬行,乃以其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建在上侧,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上以是亲之。庆尝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窦婴、田蚡既免,以侯家居。蚡虽不任职,以王太后故亲幸,数言事多效。士吏趋势利者,皆去婴而归蚡,蚡日益横。

公元前79年,汉昭帝元凤二年。匈奴在受降城附近屯兵,又在余吾水上造桥,以备汉军,自此,匈奴采取守势,待汉使越来越恭敬,进犯汉边越来越少,试图恢复和亲关系。汉亦对匈奴实行羁縻政策,所谓“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

公元前19年,孝成皇帝上之下鸿嘉二年(壬寅,公元前一九年)春,上行幸云阳、甘泉。三月,博士行大射礼。有飞雉集于庭,历阶登堂而雊;后雉又集太常、宗正、丞相、御史大夫、车骑将军之府,又集未央宫承明殿屋上。车骑将军音、待诏宠等上言:“天地之气,以类相应;谴告人君,甚微而著。雉者听察,先闻雷声,故《月令》以纪气。《经》载高宗雊雉之异,以明转祸为福之验。今雉以博士行礼之日大众聚会,飞集于庭,历阶登堂,万众睢睢,惊怪连日,径历三公之府,太常、宗正典宗庙骨肉之官,然后入宫,其宿留告晓人,具备深切;虽人道相戒,何以过是!”后帝使中常侍晁闳诏音曰:“闻捕得雉,毛羽颇摧折,类拘执者,得无人为之?”音复对曰:“陛下安得亡国之语!不知谁主为佞谄之计,诬乱圣德如此者!左右阿谀甚众,不待臣音复谄而足。公卿以下,保位自守,莫有正言。如令陛下觉寤,惧大祸且至身,深责臣下,绳以圣法,臣音当先诛,岂有以自解哉!今即位十五年,继嗣不立,日日驾车而出,失行流闻;海内传之,甚于京师。外有微行之害,内有疾病之忧,皇天数见灾异,欲人变更,终已不改。天尚不能感动陛下,臣子何望!独有极言待死,命在朝暮而已。如有不然,老母安得处所,尚何皇太后之有!高祖天下当以谁属乎!宜谋于贤智,克己复礼,以求天意,继嗣可立,灾变尚可销也。”初,元帝俭约,渭陵不复徙民起邑;帝起初陵,数年后,乐霸陵曲亭南,更营之。将作大匠解万年使陈汤为奏,请为初陵徙民起邑,欲自以为功,求重赏。汤因自请先徙,冀得美田宅。上从其言,果起昌陵邑。夏,徙郡国豪桀赀五百万以上五千户于昌陵。五月,癸未,陨石于杜邮三。六月,立中山宪王孙云客为广德王。是岁,城阳哀王云薨;无子,国除。

公元0年-----公元1000年

公元 42 年东汉 ( 壬寅) 建武十八年 。蜀守将史歆反叛。建武十八年(42),光武帝刘秀颁布诏书,以为今边郡盗谷五十斛即定为死罪,是开酷吏妄杀之路,故宣布蠲除此法,与内地郡国相同。

公元102年,东汉时期,中国农历壬寅年,生肖虎年,属汉朝永元十四年。阴皇后废,邓皇后立。永元十四年(102),超久在绝域,年老思乡,上书乞归:”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朝廷久未答复,班昭上书为兄求哀,汉和帝感其言,征班超还。八月,班超回到洛阳,拜为射声校尉,九月去世。

公元162年,农历壬寅年,中国东汉延熹五年。延熹五年(162)四月,长沙郡(今湖南长沙)、零陵郡(今湖南零陵)百姓起义。延熹五年(162)八月,桓帝以府库空虚,诏减虎贲、羽林武士中不任事者傣禄一半,并不给冬衣,公卿以下百官给冬衣之半。折叠 222年 公元222年,农历壬寅虎年,魏文帝黄初三年、昭烈帝刘备章武二年。1月30日春节。孙权在公元222年称王,建立吴国。吴蜀夷陵之战,刘备大败,曹丕之一次攻吴不胜,吴蜀复通。中国正式进入历史上的三国时代。三国鼎立开始出现。在孙权称帝前,三国鼎立正式形成进入了最后七年的过渡阶段。罗马帝国宫廷上层贵妇米萨杀死皇帝埃尔巴伽路斯,扶植自己的外孙亚历山大·塞维鲁继位。

公元222年,魏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正月五日,文曹丕诏郡国荐举计吏、孝廉。不再限年,不拘老幼,儒通经术,吏达文法,到皆试用。魏复通西域。魏黄初三年(公元222年)二月,鄯善、龟兹、于阗王各遣使向魏奉献。东汉安帝以后,西域断绝,至此乃复通。魏置戊己校尉,以掌西域屯兵。吴蜀夷陵之战。

公元282年 壬寅年(虎年);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春正月丁丑,罢秦州,并雍州。282年,张华出为都督幽州诸军事,到职后,立刻派安北将军严询征讨鲜卑慕容涉归,并在昌黎大败之,于是”抚纳新旧,戎夏怀之,东夷马韩、新弥诸国依山带海,去州四千余里,历世未附者二十余国,并遣使朝献。于是远夷宾服,四境无虞,频岁丰稔,士马强盛。皇甫谧(215-282年),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人。生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卒于西晋太康三年(公元二八二年),活了六十八岁。提起皇甫谧,人们可能立刻想到他编撰的《针灸甲乙经》。其实,除此之外,他还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 、《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他一生以著述为业。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 朱士行(203-282),三国时高僧,法号八戒,祖居颍川(今禹州市)。魏齐王曹芳嘉平二年(250),印度律学沙门昙河迦罗到洛阳译经,在白马寺设戒坛,朱士行首先登坛受戒,成为我国历史上汉家沙门之一人。

公元342年,壬寅年(虎年);成汉汉兴五年;东晋咸康八年;前凉建兴三十年;后赵建武八年;代国建国五年。东晋咸康八年,成汉汉兴五年,前凉建兴三十年,后赵建武八年。代国建国五年。晋成帝死,康帝立。前燕迁都,东晋改元建元 咸康八年(342)六月,晋成帝死,因其子尚幼,故以其弟岳继位,是为康帝。次年正月,康帝改元建元。

公元402年 壬寅年(虎年),东晋元兴元年,后燕光始二年,后秦弘始四年,北魏天兴五年,后凉神鼎二年,南凉建和三年,弘昌元年,北凉永安二年,南燕建平三年,西凉庚子三年。

公元462年,中国农历壬寅年。中国历史上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祖冲之在这一年创《大明历》。并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但是宋孝武帝听信谗言没有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10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大明历》的主要成就如下:区分了回归年和恒星年,首次把岁差引进历法,测得岁差为45年11月差一度(今测约为70.7年差一度)。岁差的引入是中国历法史上的重大进步。公元462年3月:孝武帝立皇子刘子元为邵陵王。

公元522年 公元522年为 壬寅年(虎年),北魏正光三年,南朝梁普通三年,高昌义熙十三年。佛教由印度传到日本,522年,即日本继体天皇十六年,南朝梁代著名雕塑家司马达来到日本,朝觐天皇。

公元582年 这是一个陈朝即将被灭,隋朝开国的年代,也是一个风雨飘泊的时代。隋开皇二年,南朝陈太建十四年,,高昌延昌二十二年,西梁天保二十一年,新罗鸿济十一年。

公元642年 唐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贞观十六年,魏王泰上《括地志》,禁自伤肢体,以魏征为太子太师,辅太子承乾。

公元702年 则天顺圣皇后长安二年,干支纪年为壬寅虎年。

公元762年 在历史上分别指代壬寅年(虎年)、唐宝应元年、南诏赞普钟十一年。唐宝应元年(唐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宝应元年)南诏赞普钟十一年,史朝义显圣二年,袁晁宝胜元年,日本天平宝字六年,渤海国大兴二十五年。

公元822年 即弘仁十三年,长庆二年。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据《新唐书·吐蕃列传下》记载,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即《秦王破阵乐》产生195年时,唐朝与吐蕃结盟。当唐使者到达吐蕃参加结盟仪式时,吐蕃就是用”乐奏《秦王破阵乐》”来设宴款待以示仪式之隆重。由此可见,《秦王破阵乐》在周边和国际上已负盛名

公元882年 唐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中和二年。

公元942年 天福七年。后晋少帝石重贵简介:国破后被俘的悲剧末代皇帝。南汉刘龙卒,刘玢袭位。晋帝石敬瑭卒,石重贵继位。后晋重征食盐钱。晋出帝向契丹称孙。闽王延政大败王曦军。闽铸大铁钱。张遇贤起义。

公元1000年-----公元2000年

公元1002年 契丹统和二十年;北宋咸平五年。英国国王埃塞尔雷德娶诺曼底公爵的妹妹埃玛为妻。拜占庭帝国和保加利亚之间爆发战争。英国国王下令处死所有在英国的丹麦人。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咸平五年(辽统和二十年)

公元1062年 北宋/辽、西夏嘉祐七年。 嘉祐七年(1062年)五月,包拯在枢密院视事时,突然得病。 同月二十四日(7月3日),包拯病逝,终年六十四岁。仁宗亲临吊唁,并为其辍朝一日 。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

公元1122年 辽保大二年;北宋宣和四年;西夏元德四年;金天辅六年;北辽建福元年,德兴元年;越南天符睿武三年;日本保安三年。欧玛尔·海亚姆(波斯文:رمع مایخ,拉丁化:Omar Khayyám,又译莪默·伽亚谟,1048年5月18日-1122年12月4日),波斯诗人、天文学家、数学家。海亚姆意为”天幕制造者”,他一生研究各门学问,尤精天文学。当时的苏丹非常器重海亚姆,委以更改历法的重任,1079年所实行的新历亚拉里历比蒋牟西旧历更为精确。除无数天文图谱以及一部代数学论文之外,海亚姆留下诗集《柔巴依集》(Rubaiyat,又译《鲁拜集》)。 高丽睿宗(1079年-1122年;在位期间:1105年-1122年)姓王名俣,是高丽国的第16代君主。死后庙号睿宗,谥号明烈齐顺文孝大王,葬于裕陵。 辽宣宗耶律淳(1062年-1122年),小字涅里,是北辽开国皇帝,为辽兴宗第四子、宋魏王耶律和鲁斡之子。耶律淳一出生就由其祖母辽兴宗的仁懿皇后抚养,长大成人之后,好文学。辽道宗太子耶律浚被他杀害之后,道宗曾打算立侄子耶律淳为嗣,后罢,封北平郡王。耶律淳与耶律白斯不很亲善,后道宗因故不对白斯发怒,迁怒于耶律淳,调往外地出任为彰圣军节度使。 张商英居士(1044~1122年)张商英,字天觉,号”无尽居士”,四川新津县人,登进士第后,累官至宰相。商英早年并不喜佛,为人负气倜傥,豪视一世。 密勒日巴(1038年-1122年) 密勒日巴尊者是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圣者和上师。密勒日巴属于无上密宗的传承,但是他的精神却处处显示出原始佛教中的朴实勇猛。他对后世的更大贡献,就是示现”佛由人成”的真谛,在此因果所成的缘起三界,只要有决心、出离心、耐烦心,并与菩提心相应,任何人皆能成佛。密勒日巴尊者对上师真诚信服,刻苦精进修行,终于能即身成就,完成菩提道业。

公元1182年 是12世纪80年代。当时在位的皇帝是南宋第二位皇帝宋孝宗赵眘。年号为淳熙九年。南宋孝宗淳熙9年,浙江台州地区发生了一起掐架事件。那次架肯定掐得沸沸扬扬。手头这本资料汇编明白显示,当时的许多八卦杂志固然言之津津,向来枯躁乏味的学术刊物也不惜篇幅,甚至,国史馆编纂的大事记也没有忘记提它一笔。它从一个绯闻掐起,一掐掐到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且绵延数百年之久。而在此之前,确实一直以为那只是一个再稀松平常不过的绯闻。 1182年5月27日是日本的寿永年号开始之日。这个时代的天皇是安德天皇与后鸟羽天皇,也是后白河法皇的院政期。

公元1242年 是13世纪的40年代,是南宋时期,中国的农历纪年为壬寅年(虎年)。进入了忽必烈入主朝政的时代,当时为宋理宗淳佑二年。宋理宗淳佑二年(公元1242),”诏进纳入官犯赃人永不许注授”。 1302年 元大德六年;越南兴隆十年;日本正安四年,乾元元年。 1302年,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法罗斯灯塔毁于地震。 1302年,5月10日法国历史上之一次”三级会议”召开。 1302年,布鲁斯忽然放弃抵抗,向英王爱德华一世称臣。 1302年左右,爱育黎拔力八达娶阿纳失失里为妻,时年18岁。 1302年,波希米亚的瓦茨拉夫二世(Vaclav II)决定扩张版图自封波兰国王。 1302年,维护封建贵族利益的黑党,在教皇和法国的支持下,夺取了佛罗伦萨的,残酷地镇压了白党。彼特拉克和但丁同时被流放,离乡背井,来到阿雷佐。

公元1302年,克泰尔战役(Curtrai)中,法兰西重型骑兵首次败于佛兰德尔步兵之手。1302年,脱脱出兵协助元朝攻打察合台王笃哇﹑窝阔台后王察八儿﹐笃哇﹑察八儿战败﹐归顺元朝。 1302年,宋末贩私盐为海盗,降元后以海运官至江南行省左丞、右丞,经营海上贸易,繁富无比,权贵所嫉。

公元1362年 元至正二十二年;韩林儿龙凤八年;陈友谅大定三年;越南大治五年;日本南朝正平十七年,北朝康安二年,贞治元年。元世祖中统三年。仁孝文皇后,明成祖朱棣嫡后(1362年-1407年)

公元1422年 明朝永乐二十年、创造出德古拉伯爵这一经典形象。1、洪武三十年(1397年)置兴和守御千户所,永乐二十年(1422年),被蒙古攻破,后迁至宣化,本县遂为鞑靼势力范围。 2、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日 1422年9月3日 郑和船队回国,随船来访的有暹罗、苏门答刺和阿丹等国使节。 3、永乐二十年(西元1422年),兴和所被蒙古阿鲁台袭陷,迁治宣府(今河北宣化县)。 4、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出发,往榜葛刺(孟加拉),史载”于镇东洋中,官舟遭大风,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毕,……风恬浪静”,中道返回,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1422年9月2日)回国。 5、明永乐二十年(1422年)肇祖随明成祖征讨鞑靼部阿鲁台,班师后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迁回故地阿木河,此后三年,肇祖连续三年到北京向明朝贡。 6、1422年,一休二十八岁,大德寺庆,所有僧人都穿上最华丽的袈裟参与盛典,唯独一休穿一身破敝退色的旧袈裟,脚踏一双草鞋出席。 7、永乐二十年(1422年)二月,朱棣令调用驴34万匹,车177500多辆,挽车夫235000多人,共运载粮食37万石,随大军出征。三月,车驾出北京,主力仍沿故路北上。军至宣府(今河北宣化)东南之鸡鸣山时,阿鲁台闻悉朱棣亲证,乘夜从兴和逃跑,避而不战。诸将请求追击,朱棣命暂缓追击。

公元1482年 明朝成化十八年。成化是明宪宗的年号。明宪宗出生于元年1465年,明朝使用成化这个年号一共23年,逝世于末年1487年。 1)1482年有了之一个印刷版本后得到了更加广泛地传播。利玛窦在印刷版本诞生百年之后,为中国带来的是它的1574年印刷版本。 2)1482年达芬奇来到米兰,应圣弗朗切斯科教堂的邀请绘制祭坛画《岩间圣母》。 3)安哥拉在1482年遭葡萄牙入侵,后沦为葡殖民地。 出生 陈淳(1482年-1544年),中国明代画家。名道复,更字复父,号白阳山人,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原是文征明弟 陈淳 松石萱花图子,后不拘师法,自成一格,擅长写意花卉。中年好作山水,师法米友仁、高克恭,提材多为江南风景。陈淳的画风属于文人隽雅一派,称为”白阳”派画家。与徐渭并称为”白阳、青藤”。

公元1542年 嘉靖二十一年(1542)十月,宫女杨金英等谋缢死明世宗,事败被诛。嘉靖年间,明世宗朱厚熜宠信方士,烧炼丹药,命礼部以“博求淑女,为子嗣计”为名,在京师内外广选8岁至14岁女子入宫淫乐。一部分遭受虐待的宫女极为怨恨,遂起杀死明世宗的念头。嘉靖二十一年(1542)十月二十一日凌晨,以杨金英为首的16 名宫女,乘明世宗熟睡于乾清宫时用套企图把他勒死。由于误将绳子打了死结,无法勒紧。宫女张金莲见事不济,急忙报告皇后。皇后赶到乾清宫后急忙解开绳子。并令领太医院事之许绅下药救治明世宗。16名宫女全部被擒,经审讯认为宁嫔王氏是主谋,端妃曹氏亦参预其事。嘉靖二十二年二月,明世宗将有关人员全部处死。由于嘉靖二十一年是壬寅年,史称“壬寅宫变”。明世宗遇变幸免于死,在朝天宫建醮7日。事发次日,明世宗移居西苑万寿宫,从此不再回大内,20多年不临朝听政,却日夜祷祀,妄求长生。 唐宋学派与归有光 明嘉靖初年,为了矫正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文必秦汉”的崇古、复古之风,王慎中、唐顺之、李开元等人,以唐宋欧阳修、曾巩等人平实的散文风格相号召,以期纠正前七子摹拟古人,文字诘屈聱牙而缺乏思想内容的作文流弊,唐宋学派正式兴起。唐宋学派散文家中创作成就更高者为归有光。他以一穷乡老儒的身份毅然与声势煊赫的后七子抗衡,表现了其难能可贵的傲骨。其散文创作能博采唐宋各家的长处,比较完整地继承了唐宋古文的传统,被称为当时的欧阳修。他善于抒情、记事,尤其以描写身边琐事、庭闱人情的作品著名,代表作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女汝兰圹志》、《寒花葬志》等,无不即事抒情,如叙家常,平淡自然地娓娓道来而又别具神韵。正因如此,归有光被推崇为明代之一散文家,直启桐城派。总之,明代唐宋学派以矫正复古派前七子文风为已任,取得了较高的文学成就。对后世,尤其是清代桐城派有直接的影响。

公元1602年 万历三十年。万历三十年(1602)二月二十一日,因江西税监潘相及其随行人员恣横不法,引起公愤,景德镇万余名瓷工发动起义,毁器厂,烧税署,打死潘相爪牙陆太守,断潘相饮食。潘相逃走之后,诬奏饶州府通判陈奇可。陈奇可遂被逮下狱。 1602年2月1日德川四天王之一,井伊直政因为在关原所受的伤而病逝。 享年42岁。 。1602年2月2日,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首演于伦敦的中殿法学院(Middl e Temple)。

公元1662年 是一个平年,17世纪60年代,是农历壬寅年,是虎年。明永历十六年、清康熙元年。它的之一天在星期日开始。以下为本年发生大事。 1月22日,缅王迫于压力,将永历帝及其家属送交清军带回昆明。 1月25日,郑军向热兰遮城发起猛烈攻击,粉碎了荷兰殖民者的顽抗。 2月1日,郑成功。 3月1日,郑军在台湾打败荷兰总督揆一,收复了台湾,除阵亡外,都定居台湾传世。郑成功后,制定了大陆人民到台湾开垦种植的奖励政策。 5月11日,清廷命晋封吴三桂为平西亲王,并于六月三十日册封。吴三桂成为汉族官员中受封亲王爵位的之一人,并开启了清代汉族藩王封藩自专的先例。 5月25日,西班牙王国马尼拉当局认为,华人杀死了数名恰巧来巴利安的西班牙人与菲律宾原住民,并称部分华人攻打马尼拉城,血腥就此展开,不分男女老幼,至少有数万华人被。 6月1日,永历帝父子及眷属25人在昆明篦子坡被清军用弓弦勒死,终年40岁。其身亡处后改名为逼死坡。明朝彻底灭亡。至此为止,南明总共只存在了短短的十八年,而历史上东晋和南宋都延续了一百多年。 6月23日,郑成功在台湾东都病逝后,提督马信及黄昭等众镇将,议以成功弟郑世袭护理招讨大将军印。不久,马信等相继病故,郑世袭便以黄昭、肖拱宸为心腹,图谋自立。世袭的另一名亲信蔡云则假借郑成功的遗言,拥立世袭继位,布告四方,是为东都之主,并排兵布阵,以拒郑经。其时,郑经率军驻厦门。

公元1722年 清康熙六十一年,这一年12月20日,康熙皇帝驾崩于畅春园,享年69岁,颁布遗诏:”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清康熙六十一年12月24日,胤禛登基,是为雍正皇帝,次年改元雍正。 直到雍正十三年(1735),雍正皇帝驾崩,弘历登基,是为乾隆皇帝。后沿用雍正年号,直到1736年,改元乾隆。 一月二十二日,康熙帝巡视京畿地区,经新城至赵北口登舟阅河,直到二月二十一日才返回京城。这期间,胤禛一直随行。 二月十日,也就是安妮和玛丽被俘一年后,在非洲西海岸的洛佩斯角附近,罗伯茨驾驭的海盗船遭遇了前来追捕他的英舰”燕子号”。 三月,沃顿公爵成为新一代总导师,继续奉行上层路线的政策。 四月五日,荷兰人杰科布·罗格文于复活节发现位于智利外海的复活节岛 。 十月,前往胤禛查勘粮仓发放屯结情况,共28天; 十一月初十,胤禛代康熙前去天坛祭天;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帝玄烨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在位61年零10月。当时八爷党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祯远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宣布康熙遗嘱,命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为康熙帝上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 十二月 ,雍正封允禩为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允祥为怡亲王,允祹为履郡王,已废太子允礽之子弘皙为理郡王,以隆科多为吏部尚书。更定历代帝王庙祀典,诏《古今图书集成》一书尚为竣事,宜速举渊通之士编辑成书。

公元1782年 清朝乾隆四十七年。越南后黎朝景兴四十三年,西山朝泰德五年;日本天明二年。 泰国吞武里王朝灭亡。曼谷建城。拉玛一世建立曼谷王朝。俄罗斯帝国入侵车臣。首次热气球飞行试验。 1782年1月13日–约汉·克里斯多夫·弗里德里希·席勒的《海盗》首演。 1782年3月12日–《四库全书》编著完毕。 1782年6月20日–美国国徽开始起用。 1782年8月4日–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与康斯坦泽·伟博结婚。 1782年11月30日–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和英国代表在巴黎签署和平条 约。 1872年12月4日–著名幽灵船”玛丽.谢列斯塔”号被发现 1842年 清道光二十二年,中国签订的近代史上之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由此开始。

公元1842年 农历壬寅年【虎年】[清]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 道光22年 魏源写成50卷的《海国图志》。 3月,奕经率军宁波、镇海失败。 3月9日–朱塞佩·威尔第的著名歌剧《拿布果》于米兰史卡拉歌剧院首演。 5月2日–第二次英国运动。 5月,英军攻陷乍浦。 6月,英军占领吴淞、宝山,江南提督陈化成战死。 7月21日–英军占领镇江,副都统海龄自尽。 1842年8月–之一次战争结束 8月29日–清派耆英、伊里布与璞鼎查在南京下关江面的军舰”汉华丽”号上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10月4日–墨西哥成立共和国。 是年(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魏源《海国图志》五十卷本成书刊行。

公元1902年 清·光绪二十八年。 折叠一月 1月3日,英、日两国结成同盟,共同反对俄国。 1月8日,慈禧和光绪帝回到北京。 1月18日,慈禧太后之一次撤帘露面,召见各国驻华使节。 1月28日,卡耐基华盛顿研究所成立。第二松花江大桥竣工。 1月30日,日本与老牌强国英国订立同盟条约,其主要内容是保护双方在中国和韩国的现有利益,其矛头直指俄国,并进一步暴露出吞并中国的野心。 折叠二月 2月,德国、法国都间接直接表示反对。 2月1日,清廷准许汉满通婚。 2月3日,美国照会俄国,反对道胜银行垄断东三省的经济利益。 2月8日,继《清议报》之后,梁启超的创办《新民丛报》(半月刊)在日本横滨正式出版发行。 2月12日,俄国接到清拒绝签订银行合同的通知,沙俄被迫让步。 折叠三月 3月6日,皇家马德里足球俱乐部成立。 3月14日,中东铁路俱乐部图书馆在大直街开办。 折叠四月 4月8日,沙俄代表雷萨尔与清代表王文韶在北京签订了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该条约的最后签订,经历了漫长的讨价还价的过程。 4月26日,章太炎在东京组织”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借机鼓吹种族革命,则应邀出任大会 。革命领袖和革命教父的联手,为1905年的同盟会成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参会的很多人,也成为了同盟会骨干。 折叠五月 5月8日–马提尼克岛上的培雷火山爆发,三万多人遇难。 5月8日–英国人李提摩太和山西巡抚岑春煊共同创办山西大学堂。 5月11日–上海耶松造船厂工人要求增加工资举行。是月,上海商人成立商业会议场所,后改为上海总商会。 5月12日–中东铁路管理局办公楼在大直街动工修建。 5月20日–古巴独立。 5月21日–张之洞创立湖北师范学堂。 5月31日–第二次布尔战争结束。 折叠六月 6月30日,傅家店,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流行霍乱传染病(直至10月8日。全线染病者: 中国人3,123人,俄人1,365人。死亡:中国1,945人,俄人695人。死亡率:中国人62.28%,俄人50.91%)。 折叠七月 7月17日–威利斯·开利而发明了空调。 折叠八月 8月9日–爱德华七世被加冕为英国国王。 8月22日,北京时间 11点发生在中国新疆阿图什北部科克塔木东南托盖山南侧喀拉翁库尔附近的 8.2级地震, 是该区域有记载以来更大的一次地震。 8月,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成立,校址在南京北极阁下,它是国内最早开设图画手工科的学校。时下的师范教育,分优级、初级两级。优级师范即高等师范,培养的师资系为中学以上的教师。而这所两江师范是单独的优级师范,规模较大,学生最多时达六七百人。 折叠九月 9月29日,美国百老汇之一个剧场开始营业。 折叠十月 10月17日,江苏仪董学堂(即江苏省扬州中学前身)成立。 10月20日,兴安岭隧道竣工。 折叠十一月 11月24日,袁世凯创立北洋军医学堂,位于天津东门外海运局。

1962年 2月5日春节,除夕恰逢立春节气,上一次在1943年,下一次在1981年。 1月11日-2月7日 中央召开扩大的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总结经验,统一认识,强调加强集中制,切实贯彻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以迅速扭转国民经济困难的局面。3月2日 周恩来在广州向出席全国科学工作会议及全国话剧、歌剧和儿童剧创作座谈会的代表作《论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重新肯定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而不是属于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强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发挥科学和科学家的作用。3月27日,周恩来在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重申了这一观点。5月22日 中国影协举行首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大会。这是第一次全国群众性的电影评奖活动。6月 1.2万吨自由锻造水压机在上海研制成功。9月24日-27日 八届十中全会召开。会议把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进一步扩大化和绝对化,强调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

公元2000年-----公元3000年

公元2022年……..

公元2082年……..

............

宇宙浩如烟海,时间转瞬即逝,5000年弹指一挥,但是历史舞台对每个都是一样的,看你怎么把握,如何表演.........,加油,疫情下的人类.......... (转发请注明出处)。

文:太白山人

部分参考资料:http://www.51docs/jcxzx/1373163.html

胡濙:历经7朝,辅佐6帝,知道建文帝的下落,见证明朝60年兴衰

公元1423年(明朝永乐二十一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开启了他人生中的第四次北伐,在大军到达宣府的时候,已是八月。

而此时,一位大臣风尘仆仆地来到北京城求见朱棣,听闻朱棣已经北征,他又马不停蹄地从北京赶到宣府。待他来到朱棣的大帐外,已是二更时分。

《明史·卷一百六十九》记载:

帝已就寝,闻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

当时朱棣已经就寝,听闻他的到来,急忙召见。朱棣屏退左右,二人在大帐中谈了4个多小时,待大臣出来,已是四更天(古代一更大约为1.2个时辰)。

这位半夜来访的大臣名叫胡濙[yíng],在此前的16年,他一直在帮朱棣寻找建文帝的下落。

据《明史》记载,这次二人见面之后,朱棣“至是疑始释”,终于消除了疑虑。可见,胡濙已经完成任务。至少,他把自己查访到的关于建文帝的消息汇报给朱棣后,朱棣释然了。

历史上的胡濙,在明朝可谓是传奇人物,他历经7朝,辅佐6帝,在礼部尚书任上待了32年不倒,堪称明朝的奇迹。本文,笔者将和大家分享明朝名臣胡濙,希望通过史料和分析,带大家了解一位明朝老臣。

一、“少白头”的寻帝记

胡濙从一出生就是一个奇人,奇就奇在头发上,《明史·胡濙传》记载:

胡濙,字源洁,武进人。生而发白,弥月乃黑。

意思是说,胡濙刚出生时头发全是白的,一个月后,他的头发又变黑了。这种奇遇,纵观“二十四史”,也就他一人。

胡濙,字源洁,号洁庵,江苏武进人。他出生于明朝洪武八年。当时,天下太平,朱元璋下旨在各州府建立社学,这相当于明朝最早的“公立学校”。胡濙的父亲并不识字,所以,胡濙出生时,其父特别希望孩子长大能到社学去读书。

胡濙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自幼聪慧,敏而好学,建文二年,胡濙进京赶考,一举考中进士,名列二甲第三十四名。和胡濙同榜的还有几位名人,例如,“三杨”中的杨荣、杨溥,朱棣的内阁重臣胡广、金幼孜等。

胡濙考中进士后,并没有被留在翰林院。当时,靖难之役正在进行,胡濙被任命兵科给事中。在当时的环境下,胡濙虽然没有上战场,但他也是为朝廷征讨燕王出过力的。

只是,建文帝一再失误,南军节节败退。建文四年,朱棣攻入南京,建文帝在一片火海中消失了。

朱棣骑马入京时,包括解缙、杨荣、胡广等人纷纷前去迎接。胡濙并没有主动投奔朱棣,但朱棣登基后,发现了胡濙的才华,晋升他为户部都给事中。

胡濙为人敦厚,做事踏实,朱棣通过五年的观察,认可了胡濙的能力。接下来,朱棣对胡濙委以重任。《明史·胡濙传》云:

惠帝之崩于火,或言遁去,诸旧臣多从者,帝疑之。五年遣濙颁御制诸书,并访仙人张邋遢,遍行天下州郡乡邑,隐察建文帝安在。

意思是,建文帝的去向成谜,有人说他死于火海,也有人说他带着一些旧臣逃走了。朱棣对此很怀疑。永乐五年,朱棣派胡濙带着御制的诏书,以寻访“仙人”张邋遢的名义,走遍天下州郡,暗地里则是去查找建文帝的下落。

胡濙接到任务后立即启程,一去就是9年,他走遍了大明朝州县,包括很多人迹罕至的地方,任由木屐把脚底磨穿。

永乐十四年,胡濙第一次返回,在京城只待了半个月就再次被朱棣崔着启程了。这期间,他的母亲病逝,胡濙恳请回家为母守孝,朱棣都未批准,为了安抚胡濙,朱棣擢升胡濙为礼部左侍郎。

又过了7年,也就是永乐二十一年,胡濙很急切地返回北京,得知朱棣已经带兵出征,胡濙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宣府,这也就是本文开篇的那一幕。

朱棣听闻胡濙到来,虽然已经睡下,但还是急迫地召见了胡濙,《明史》云:

先濙未至,传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

意思是,在永乐二十一年胡濙没有回来之前,有传言说建文帝逃到海上了,朱棣派遣郑和先后六次下西洋。直到胡濙归来,朱棣方才释怀。

两人谈了4个多小时。他们俩具体谈了什么,史书没有记载,但笔者认为,很显然胡濙已经找到了建文帝的线索,理由有三点:

第一,胡濙在外寻找建文帝长达16年,除了永乐十四年他回来一次外,其余时间朱棣甚至都不让他回京。这一次他回来的如此急切,又在深夜求见朱棣,极为反常,除非他得到了确切的情报。

第二,永乐年间,郑和6次下西洋,第六次返回明朝的时间是永乐二十年八月。他完全有时间在永乐朝进行第七次下西洋,但他并没有。(注:第七次下西洋发生在明宣宗时期,当时明朝在南洋的影响力下降,宣宗因此才被迫遣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这可以间接地说明,朱棣认为郑和下西洋的必要性已经没有那么强了。或许是因为建文帝已经有了下落。

第三,从朱棣“至是疑始释”可以看出,建文帝要么死了,要么归隐了,总之,他对朱棣已经构不成任何威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胡濙应该掌握了建文帝的明确线索。只是,在他和朱棣见面之后,他从此三缄其口。

纵观历史,封建王朝最隐晦的机密往往都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大家或许知道保守秘密的人是谁,但为了不给自己惹麻烦,没有人敢去主动追问或探究。

因此,在胡濙接下来的52年人生中,他再也未和任何人提及建文帝。

二、一朝天子一朝臣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在北征归来的途中病逝于榆木川,太子朱高炽有惊无险地完成登基,是为明仁宗。

朱高炽登基后,原先辅佐太子理政的官员迅速得到重用,例如杨士奇、夏原吉、杨荣、金幼孜等人。而胡濙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给朱棣“办私事”,他不是太子的嫡系,这就有点尴尬。

不过,明仁宗也不是心胸狭窄之辈,他召来胡濙,和胡濙一番深谈,觉得胡濙的才学和见识非同一般,本打算重用胡濙,可接下来意外发生了。《明史·胡濙传》记载:

既闻其尝有密疏,疑之,不果召。转太子宾客,兼南京国子祭酒。

意思是说,正在朱高炽打算重用胡濙的时候,朱高炽听到一个意外的消息:先帝(朱棣)驾崩前,胡濙曾绕过内阁,给先帝上过密奏。由于当时汉王朱高煦觊觎太子宝座,朱高炽因此怀疑胡濙有可能和汉王有染。从此,朱高炽的态度转变了,他将胡濙安排到南京任国子监祭酒兼礼部侍郎,不让他到北京来。

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胡濙的内心并没有气恼。胡濙到达南京后,开始整理南京礼部的工作。

自从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虽然也留了一套“班子”,但大家几乎都是象征性的工作,只有胡濙例外,他态度极其认真,每隔三天就写奏折,让其他同僚敬佩不已。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胡濙的“运气”却极佳,因为明仁宗朱高炽仅仅在位10个月就驾崩了。接下来,明宣宗朱瞻基登基。

特别巧的是,明仁宗在驾崩前,曾派太子朱瞻基去南京巡查,而胡濙作为南京的礼部侍郎,一路陪同,这让他在朱瞻基的心中留下不错的印象。朱瞻基登基后,召胡濙回北京,先担任礼部侍郎,半年后,就正式担任礼部尚书,从此,胡濙成了朱瞻基的心腹近臣。

注意,这一年是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谁都没想到,胡濙自这一年担任礼部尚书后,接下来竟然36年都“没挪窝”,他是明清两代担任礼部尚书最长的官员,创造了记录。

同年,汉王朱高煦谋反,朱瞻基御驾亲征,胡濙随驾,一路上他安排粮草,在叛乱平定之后,胡濙因功获得厚赏。朱瞻基不仅赏赐胡濙一座大宅子,还在胡濙过生日时亲临他家中,为他祝寿。这在当时是一种莫大的荣耀。

宣德六年,由于前户部尚书夏原吉病逝,代管户部的张本也去世了,户部没有合适的老臣来主管,朱瞻基便让胡濙兼任户部尚书。

胡濙只有在永乐初年担任过户部都给事中,此后20余年未染指户部,如今突然要担此重任,他有些心虚。为了能做好户部尚书,胡濙经常天不亮就去“上岗”,不断找户部郎官了解实际情况。《明史·胡濙传》记载:

时国用渐广,濙虑度支不足,蠲租诏下,辄沮格。帝尝切戒之,然眷遇不少替。

即:当时明朝的开支项目越来越多,胡濙担心国家财力不足。当明宣宗朱瞻基每次下诏减免百姓税赋的时候,胡濙都含泪阻止。朱瞻基经常告诫他,却仍然眷顾他。

很多人看到这里,或许会指责胡濙不爱惜百姓。实际上,这是一个辩证的问题。

早在朱棣在位时期,征蒙古、讨安南,下西洋,造宝船,还要迁都修宫殿,朝廷早就入不敷出了。明仁宗在位时间较短,说到底明宣宗是在补明朝之前的窟窿,因此户部的压力非常大。再加上朱瞻基平定汉王之乱、征讨蒙古兀良哈等军事行动,更让胡濙难做。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当时杨士奇等人一味要求朱瞻基轻徭薄赋,但户部尚书胡濙却屡屡反对,并不是胡濙不爱民,而是朝廷的“兜”里太过羞涩。

实际上,胡濙本人生活非常节俭,他或许不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官,但他绝对是一位称职的户部尚书。

胡濙的不容易,朱瞻基是知道的,例如,朱瞻基曾感叹:“天下无患,多亏了四人之力!”

朱瞻基口中的“四人”,分别是内阁首辅杨士奇、原户部尚书夏原吉,吏部尚书蹇义和现任礼部尚书兼户部尚书胡濙。

可见,明宣宗作为大明朝的“CEO”,他对自己的“财务总监”还是比较认可的。

三、扶上马再送一程

公允地说,明宣宗朱瞻基虽然被人称为“蟋蟀皇帝”,但他整体上算是一位明君,宣宗在位10年,从善如流,休养生息,明朝百姓逐渐安居乐业,创造了“仁宣之治”。只可惜,宣宗年寿不永,38岁便驾崩了。

宣德十年正月,明宣宗病重,不能上朝,看着年仅9岁的皇太子朱祁镇,朱瞻基的内心极其复杂。他用微弱的声音下旨,传召5位大臣入宫,对这5位大臣说:

“卿等老臣,嗣君幼,幸同心共安社稷。”

意思是说,你们五个都是老臣了,如今太子年幼,希望你们同心协力,辅佐太子,共同维护大明朝的安定。

说罢,朱瞻基驾崩。而被他托孤的这5位老臣,分别是“三杨”、胡濙和张辅。当然,此时朝堂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那就是太皇太后张氏(明仁宗朱高炽之妻)。

在这六人的辅佐下,9岁的朱祁镇登基了,改元正统,他就是明朝第6位帝王——明英宗。

朱祁镇登基的前七年,大明朝整体上还算政通人和,由于朱祁镇年幼尚未娶妻,太皇太后主理内宫,三杨和胡濙主持朝政,张辅主管军务,“仁宣之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延续。正统五年,杨荣去世,两年后,太皇太后去世,从此明英宗开始“长大”,走自己的路,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宦官王振的崛起。

当时,内阁以杨士奇为首,在朱祁镇的支持下,王振逐渐开始压制杨士奇,胡濙、杨溥也未能幸免。正统九年,杨士奇因儿子杀人而羞愧归隐,杨溥和胡濙力不能支。待到杨溥去世,胡濙则选择了蛰伏。

正统十四年,在王振的怂恿下,血气方刚的明英宗欲效仿太祖、太宗皇帝,御驾亲征蒙古瓦剌部,结果发生影响大明朝国运的“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王振被杀,张辅阵亡,20万精锐覆没。瓦剌人乘胜追击,攻入大同,直逼北京。

噩耗传到京城,几乎所有人都震惊不已。当时朝堂上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是由徐珵(徐有贞)提出的“迁都南京,以避国难”,另一种是兵部侍郎于谦提出的“守卫北京,请坚固守”。

两种声音各持己见,争论不下。最终,大家都看着孙太后(朱祁镇之母)和郕王朱祁钰(朱祁镇之弟),孙太后和朱祁钰也犹豫不定。这时,作为当年五大辅臣中的最后一位,胡濙说了一句话,镇住了那些“南迁”派,《明史·胡濙传》记载:

群臣聚哭于朝,有议南迁者。濙曰:“文皇定陵寝于此,示子孙以不拔之计也。”与侍郎于谦合,中外始有固志。

胡濙的意思是说:文皇帝(指朱棣)将皇陵安排在这里,就是向子孙表明不再迁都。而今你们是要弃祖宗而去吗?

胡濙的这句话掷地有声,让主张南迁者哑口无言。在胡濙和于谦立劝谏下,孙太后和朱祁钰才最终做出“坚守”的决定。

由于明英宗朱祁镇成了俘虏,为了避免瓦剌人的再三要挟,在于谦的支持下、孙太后的默许下,郕王朱祁钰登上皇位,遥尊哥哥朱祁镇为太上皇。朱祁钰也就是明朝第7位皇帝明代宗。

最终,朱祁钰、于谦等人打赢了北京保卫战,瓦剌退兵,归还朱祁镇。

古人云:决策需大智,死守需大勇。

北京保卫战是明朝中期最重要的战役,这场战争,创造了一个英雄于谦,也让明代宗朱祁钰站稳了脚跟。但是,人们很容易忽略朝堂上的另个一个人,那就是户部尚书胡濙。

从坚决拒绝南迁,到在后方支持军械和粮草,胡濙对这场战争的胜利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他也为大明朝的延续作出重要贡献。说他是社稷之臣,并不为过。

四、一场说走就走的辞职

明代宗朱祁钰是一位不错的帝王,他在位期间,兴修水利,发展农桑,裁撤开支,让经过“大难”的明朝渐渐复苏。

但是,朱祁钰一生做错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为了独霸皇位,他将被俘归来的哥哥朱祁镇幽禁在南宫之内长达7年之久。第二件事是违背诺言,废除了侄子朱见深(朱祁镇之子)的太子之位。

当初,朱祁镇被俘,太子朱见深年仅2岁。孙太后为了大局着想,支持朱祁钰登基,但前提是太子之位不能动。

也就是说,孙太后希望百年之后,大明皇位还能归回朱祁镇一脉。

朱祁钰当时是答应的,但皇位的吸引力实在太大,他幽禁了哥哥之后,看侄子百般不顺眼,最终,他废除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立为太子。

不曾想,朱见济中途夭折了,而朱祁钰又没有其他儿子。这就造成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储君之位空悬。

景泰八年,明代宗朱祁钰病重,眼看时日无多,可急坏了朝中大臣。作为礼部尚书的胡濙更是如热锅上的蚂蚁。

胡濙认为,既然皇帝无子,那就应该立先帝(指明宣宗朱瞻基)之孙,而先帝之孙中年龄最长、出身最高的还是朱祁镇之子朱见深。当他把自己的意见报给朱祁钰时,被朱祁钰拒绝了。

正在胡濙为难之际,正月十六日夜里,石亨、徐有贞等一群投机分子趁夜发动“夺门之变”,他们打开了南宫之门,迎出了太上皇朱祁镇。

清晨上朝,当胡濙站到第一排往龙椅上一瞥时才惊诧地发现,坐在皇位上的人不是朱祁钰,而是朱祁镇,伴随着徐有贞的一句“太上皇复辟了”,大家才明白,朱祁镇第二次登基了。

英宗复辟了,也就意味着代宗的生命要结束了。朱祁镇二次登基,改元天顺,他恨极了弟弟朱祁钰,不仅未按帝王礼给弟弟下葬,还给弟弟一个“戾”的谥号。

笔者认为,“夺门之变”对于明朝的历史进程没有任何意义,即使没有这场,皇位最终还是会回到朱祁镇一脉。只是,由于这场,一群投机分子鸡犬升天了,还有,英雄于谦成了它的牺牲品。

作为朱祁钰曾经的支持者,辅佐朱祁钰理政长达八年之久的户部尚书胡濙,朱祁镇并没有给他太多的为难。理由很简单,胡濙是老臣,而且已经对明英宗没有任何威胁了。

但是,胡濙在朝堂上历经半个世纪,对帝王心术看得比较清楚,他以年纪老迈、病体缠身为由,向朱祁镇提出告老还乡。

一般老臣告老还乡,皇帝都要“再三挽留”以表诚意,可是,胡濙告老的时候,朱祁镇爽快地答应了。

为了表示对胡濙的特别“关照”,朱祁镇还专门派人将胡濙“送”回老家,为了表示恩典,朱祁镇象征性地赏了一个锦衣卫的职位给胡濙的一个儿子。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有一句话:

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

在朝为官,不管是贤臣还是奸臣,都很容易遭到皇帝的猜疑。不要怪天子太凉薄,这是封建王朝的铁律。

天顺元年秋天,在簌簌的秋风中,一位82岁的老臣离开朝堂,从此,庙堂上再无胡濙。

五、大明朝独此一份。

胡濙告老还乡后,仍然挂着礼部尚书的头衔,但他不再过问政事。胡濙有三个弟弟,和胡濙年龄相差不大。他回家后,整日和三个须眉皆白的弟弟欢聚一堂,在当地是一大奇景。

天顺七年(1463年),在故乡生活了7年的胡濙病重,临终前,他把几个儿子叫到跟前,嘱咐他们:“你们有能力的,就去报效朝廷,如果没有能力的,也不能败坏我们的家风。”说罢,胡濙瞑目而逝。

至此,胡濙结束了他89年的人生路程,也结束了他32年的礼部尚书生涯。

胡濙25岁踏入仕途,89岁去世,他历经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7朝,在明朝历史上,这是一项罕见的记录,他的经历,也是大明朝独此一份。

在他仕途生涯的64年里,他经历靖难之役、永乐盛世、仁宣之治以及土木堡之变、夺门之变等历史进程或事件,也见证了大明朝一个甲子的兴衰。

胡濙虽然历经7朝,辅佐6帝,但我们总结他的履历会发现,他对每一位帝王几乎都是勤勤恳恳,他无私心,也无意参与朝堂斗争,他只想老老实实,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本质工作。归根究底,他是一位传统的士大夫形象。

《墨子》云: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意思是说,好的名声和名誉不是短时间内靠取巧就轻松得到了,君子要踏踏实实,身体力行才能得到名副其实的名誉。

胡濙在建文朝入仕,被明成祖看重,为朱棣寻人16年,又被明仁宗怀疑,被明宣宗托孤,在家国危难时力挽狂澜,明英宗复辟后他又遭到猜忌。然而,胡濙始终没有半句怨言。他近60年的仕途生涯,都在践行“君子以身戴行”。他是士大夫,更是“修身齐家治国”的儒者,值得后人尊敬。

朱棣63岁那年,深夜召见一位大臣,终于不再寻找建文帝

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以计(以装疯麻痹张昺、谢贵二人)擒杀张昺、谢贵,并命燕府护卫指挥张玉、朱能率兵乘夜攻夺北平九门,遂据北平。后以尊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虽然朱棣一开始的兵力和明朝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但是,朱棣越战越勇,实力越来越强。到了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终于取得胜利,在南京称帝。

值得注意的是,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时驸马都尉梅殷在军中,从黄彦清之议,为发丧,追谥孝愍皇帝,庙号神宗,壬午以后谥不行。由此,虽然朱棣登基称帝,但是,因为没有掌握建文帝的确切下落,朱棣的内心一直耿耿于怀。不过,到了朱棣63岁时,半夜召见一位大臣,从此不再寻找朱允炆。

具体来说,建文帝朱允炆在大火中驾崩,而有人说他逃走了,还有许多旧臣随从。因此,朱棣虽然坐上了皇位,但是,其皇位毕竟是造反得来的,可以说是名不正、言不顺。与此相对应的是,朱允炆则是朱元璋确定的继承人,所以朱允炆如果还活着的话,无疑会对朱棣的皇位造成一定的威胁。在此基础上,朱棣派了一位大臣在外暗访建文帝踪迹,这位大臣就是胡濙(yíng)。

胡濙(1375年-1463年9月20日),字源洁,号洁庵。武进(今江苏武进)人。胡濙出生于朱元璋在位时,建文二年(1400年),也即靖难之役爆发后,胡濙中进士,被建文帝授为兵科给事中。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即位,胡濙升任户科都给事中。

众所周知,虽然朱棣是成功登基称帝了,但是,建文帝朱允炆却在一场大火中消失了,也即朱允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让朱棣始终耿耿于怀。于是,朱棣将暗访建文帝下落的重任,交给了胡濙。自永乐五年(1407年)起,胡濙连续14年在外探寻朱允炆的踪迹。并且,除了寻找建文帝的下落,胡濙还将明朝各地的民间隐情报告给朱棣。就后者来说,也非常关注各地的民间隐情,比如他恢复设立的锦衣卫,就有类似的职责。

在外寻找建文帝的过程中,胡濙的母亲去世。对此,作为儿子的胡濙,自然想要回去守丧。但是,冷酷的朱棣拒绝这一非常合理的请求,当然,为了补偿胡濙,朱棣将升为礼部左侍郎。永乐十七年(1419年),胡濙以礼部左侍郎的身份出巡江、浙、湖、湘各省府州,再次寻找建文帝。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对于胡濙来说,终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获得了建文帝的消息,并快马加鞭地赶回朝廷,准备将这一消息报告给朱棣。而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时,朱棣已经63岁了。不过,朱棣当时不在京城,而在北方边境重镇宣府,于是胡濙又飞奔到宣府去拜见朱棣。

当时已经是半夜了,朱棣已经睡着了。很可能之前朱棣和手下说,只要胡濙求见,不管任何时候我都会见他。所以,手下喊醒了朱棣,而胡濙把自己所了解到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朱棣。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明史》等史料中,没有记载朱棣和胡濙交谈的内容,因为朱棣将身边的侍卫、太监都撤走了。但是,《明史》中用“(胡濙)漏下四鼓乃出”记载了两人交谈的时间比较长。

最后,漏下四鼓,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两点左右,也即朱棣和胡濙至少交谈了两个小时甚至更久。因此,非常明显的是,胡濙一定带来了建文帝的准确消息,才让两人交谈了这么久的时间。并且,自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这一次和胡濙深聊之后,63年的朱棣“至是疑始释”,他对建文帝朱允炆的去向终于释然了,从此不再寻找建文帝。在此之前,朱棣曾通过郑和下西洋的方式来侧面和间接打探这位侄子的下落。

但是,在和胡濙深聊之后,朱棣停止了郑和下西洋(第七次下西洋发生在明宣宗时期,非朱棣所为),这说明朱棣已经确定了建文帝的下落,而且基本上确认了朱允炆不会再威胁到自己的皇位了。也即不管怎样,朱棣终于解开了一个心结。一年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8月,朱棣死于第五次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明英宗天顺七年(1463年),胡濙以八十九岁高龄逝世,获赠太保,谥号“忠安”。对于胡濙来说,将朱允炆的下落作为一个和朱棣之间的秘密,至死没有像其他人透露半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