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痣相命理

七杀入子女宫(七杀入子女宫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3-10-17 15:11:20 作者:孤独是毒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星曜性质

十四正曜

命宫:紫微星 天机星 太阳 武曲 天同 廉贞 天府 太阴 贪狼 巨门 天相 天梁 七杀 破军

兄弟宫:紫微星 天机星 太阳 武曲 天同 廉贞 天府 太阴 贪狼 巨门 天相 天梁 七杀 破军

夫妻宫:紫微星 天机星 太阳 武曲 天同 廉贞 天府 太阴 贪狼 巨门 天相 天梁 七杀 破军

子女宫:紫微星 天机星 太阳 武曲 天同 廉贞 天府 太阴 贪狼 巨门 天相 天梁 七杀 破军

财帛宫:紫微星 天机星 太阳 武曲 天同 廉贞 天府 太阴 贪狼 巨门 天相 天梁 七杀 破军

疾病宫:紫微星 天机星 太阳 武曲 天同 廉贞 天府 太阴 贪狼 巨门 天相 天梁 七杀 破军

迁移宫:紫微星 天机星 太阳 武曲 天同 廉贞 天府 太阴 贪狼 巨门 天相 天梁 七杀 破军

交友宫:紫微星 天机星 太阳 武曲 天同 廉贞 天府 太阴 贪狼 巨门 天相 天梁 七杀 破军

事业宫:紫微星 天机星 太阳 武曲 天同 廉贞 天府 太阴 贪狼 巨门 天相 天梁 七杀 破军

田宅宫:紫微星 天机星 太阳 武曲 天同 廉贞 天府 太阴 贪狼 巨门 天相 天梁 七杀 破军

福德宫:紫微星 天机星 太阳 武曲 天同 廉贞 天府 太阴 贪狼 巨门 天相 天梁 七杀 破军

父母宫:紫微星 天机星 太阳 武曲 天同 廉贞 天府 太阴 贪狼 巨门 天相 天梁 七杀 破军 持续更新

长期备受冷遇的骊山老母,是怎样成为重量级女仙的?

文/张颖 陈速

本是殷周间一代女主的骊山老母怎样跃身一变为千百年长生不老的女神仙?《西安历史述略》、《西安史话》只说得上一句“后世把她神话了”、“这位女英雄后来又演变成神奇的骊山老母”,再也找不出他词作答。《小浮梅闲话》这方面倒显得稍高明,指出“郦山女……为后世所推服”故“唐宋以后遂以为女仙,尊日老母”以后,知道如此含糊的话怕不足以说服人,后文又赶紧补了“《神仙感遇传》载:唐少室书生李筌常游嵩山,得《黄帝阴符经》,遇骊山老母指授秘要”那几句。其言下之意是:郦山女之所以稳当当做成神仙,起初靠唐宋以后一些道家人物出头帮了大忙。

俞樾的考证惜乎只说对一半。说对的一半是:象领头将郦山女附会成神仙并“尊日老母”那样出格的事,儒家之徒当然绝对不会干,不转而仰仗道家人物露面卖力气,当时还能指望谁。说不对的一半是:此位撰作《神仙感遇传》的玄门热心肠人虽说被俞樾点名请到了,他来得很勉强,仍没资格充当个中见证人,这一回俞樾依然看错人。

杜光庭原来并非历史上神化骊山老母的一位始作俑者。考《神仙感遇传》李筌遇骊山老母事有关本文:“李筌号达观子,居少室山,好神仙之道,常历名山,……至嵩山虎口岩,得《黄帝阴符经》”,“筌抄读数干遍,竟不晓其义理,因入秦至骊山下,逢一老母……神状甚异,路旁见遗火烧树,因自言日‘火生于木,祸发必克。’筌惊而问之曰‘此《黄帝阴符》,母何得而言之?’母日‘吾受此符已三元六周甲子矣……’筌稽首再拜,具告所得,母日‘少年……真是吾弟子也,……’因出丹书符一通贯于杖端,令筌跪而吞之,日‘天地相保’,于是坐于石上,与筌说《阴符》之义”,“久之,母日‘日已晡矣,吾有麦饭,相与为食’,袖中出一瓠,令筌谷中取水,水既满矣,瓠忽重百余斤,力不能制而沉泉,及还,已失母所在,但留麦饭数升而已”,全文五百八十九字。再查李筌《骊山老母授经碑》有关原文:“李筌号达观子,居少室山,好道,常历名山,……至嵩山虎口岩,得《黄帝阴符经》”,筌抄读数千遍,竟不晓其义理,因入秦至骊山下,逢一老母……神状甚异,路旁见遗火烧树,因自语日‘火生于木,祸发必克’,筌惊而问之日‘此《黄帝阴符经》上文,母何得言’,母日‘吾授此符已三元六周甲子矣……’筌稽首再拜,具告所得,母日‘少年……真吾弟子也’,因出丹书符一通贯于杖端,令筌跪而吞之,日‘天地相保’,于是坐于石上,与筌说《阴符》之义”,“久之,母日‘已晡时矣,吾有麦饭,相与为食’,袖中出一瓠,令筌谷中取水,水既满,瓠重百余斤,力不能制而沉泉中,及还,已失老母,但留麦饭数升于石上而已”,全文四百六十一字。两下一对照,除后文中“好道”等语与前文中“好神仙之道”等语稍异外,《传》与《碑》的主要文字几全同,可知《神仙感遇传》内该《李筌》一则行文乃据《授经碑》抄改而来,那里谈得上杜光庭的什么创作。

骊山老母传说的祖本当是《骊山老母授经碑》。在《授经碑》上,老母不仅“神状甚异”,自称于三百六十年前已学得《黄帝阴符经》,而且还能施法术,来无影去无踪,先“出一瓠”令李筌盛水后竟然“重百余斤”,及至李筌返回时又早“失老母”所在,真有点不可思议。此位老母这一下才笃笃定定做稳神仙了,的确只有李筌《骊山老母授经碑》方配称批准她名列仙班的首次文献。不过,李筌文内无一字言及郦山女,《碑》中老母之谈吐也无一字提及她当初“为天子”之事。倘若把俞樾读《神仙感遇传》后所发“骊山老母其即骊山女乎“一类问题移至《碑》上来,他这个提问也照样有道理。李筌笔下此位“髽髻当顶,余发半垂,弊衣扶杖”的骊山老母,难道就是那个“殷周间亦为天子”的郦山女么?倘说是的话,常言道凡是神仙都能够容颜不改、青春常驻,当年风华正茂的郦山女,何以竟会一下子变成如此老态龙钟的骊山老母呢?看来,《授经碑》首次神化骊山老母之举虽说功不可没,却还没有做得天衣无缝,无懈可击。难怪俞樾考证到这里深感难以为继,徒发空问而不能答了。

俞樾弄不懂究竟是谁第一次完美地神化了郦山女,其实这道题倒还算不上什么难题。只须翻开曾慥《集仙传》,便可读到下列的“骊山老姥,古女仙也,风华绝代,秦时始皇尝作阁道于骊山遇之,惊其艳,欲侮之,因受姥以法惩之乃罢,姥自此之后乃装为老妪,人遂以姥称之;至唐时有李筌者,好神仙之道,遇老姥为说《阴符经》之义,并留麦饭度之”段绝妙文字。该妙文分明提示:年迈老相的女仙骊山老母就是当初年轻漂亮的女皇郦山女,只因后来的秦始皇爱上了她并想侮辱她,她才不得不巧施易容术,由少女“装为老妪”,以后相沿成习,故入们也就乐得改称她为骊山老母了。这故事编得真周到,既将郦山女、骊山老母巧妙地合二而一,又把郦山女日后的乔妆改扮解释得十分自然,圆满回答了俞樾的难题。没有问题,比起李筌、杜光庭来,唯独曾慥神化骊山老母的功夫才算认真做到家。上述神仙传记的发展史实告知:自宋代曾慥《集仙传》问世之日起,郦山女方才非但做了女皇帝,甚至还进而当上女神仙。

郦山女获得一身而二任焉的这一时代宠遇,固然证实了俞樾所说“唐宋以后遂以(郦山女)为女仙,尊日老母”的斯言非虛,然而骊山老每本身的神仙地位却并未因此而在传统的道经仙传中得到多大的认可和改善。倘说唐以前骊山老母才传其名,杜光庭于另一部历代女仙传记集《墉城集仙录》中津津乐道“圣母元君、金母元君……东陵圣母、西河少女”等三十八名女真度世仙踪之余,偏偏遗忘了他在《神仙感遇传》内刚刚赏识过的骊山老母,竟无一字述及其生平,还似乎情有可原,暂且不必管它;那末,宋以后骊山老母成名已久,广记“无上元君、太一元君......武元照、孙仙姑”等一百二十女仙事迹的元赵道一《真仙通鉴后集》与遍载“列代女仙,自上古迄明……共一百三十传”的清王建章《历代神仙史》诸书照样仍无片语提起骊山老母,就有点令人诧异,不容我们随便忽略过去了。之所以如此,只能解释为骊山老母其人尽管一度备受唐李筌、宋曾慥、清徐道等二三个神仙史家的过份青睐,唯对千百年来的大多数道家文化人而言,她的名字依然是那样的神秘和遥远,引不起人们的普遍热情和兴趣。骊山老母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承受着正统神仙传记作家的冷眼相对,揭示她在当时基本上仍旧是一位来历暧昧因而地位不稳定的有争议的道家人物。

骊山老母多亏唐宋以后极个别道家有识之士的一时心血来潮之故由女皇转而为女仙了。只是,此时能不能向女仙骊山老母正式发放攀登玄门神圣天国的庄严入门卷呢?广大的道教学者对此还远未取得一致的共识。因为在明清以前的神仙史著者们的审慎视野里,骊山老母其人如果已不再是神仙世界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卒的话,至多仅是高真圣哲内一个尚非资深的后辈散神仙而已。

郦山女经《集仙传》、《历代神仙通鉴》的一番记述正式改称骊山老母。可以这么说,假如不倚仗一批道家之徒的渲染,骊山老母就做不成神奇的女神仙;倘若光依靠三五个玄门子弟的传扬,骊山老母又当不上重量级的著名大天仙。

那么,骊山老母到底依靠那家文化之力传名千古的呢?

我们已经说明:儒家的史书除了记载郦山女“为戎胥轩妻”、“为天子”二句话外,不肯多说一句话;道家的仙传除了叙述“骊山老母授经”一件事外,也不愿多写几件事。骊山老母所以成为大红人,不乞求正统的儒家文化捧场,不借助保守的道家文化贴金。如此说来,她的出名莫非靠的是小说家文化的大力传扬么?如果是的话,应是那一部小说写活了骊山老母呢?上文提到的《西安史话》、《西安历史述略》二书基本上回避此类问题。张陶渊、阎良《骊山老母》小册子说了一句“骊山老母实有其人,不过后世把她神化了罢了。同意此说的人,还引用了一些轶文小说为证”以后,又没有下文。《小浮梅闲话》对此亦无明确答案。唯著者考证《封神传》时所强调“小说中多言骊山老母,余曰骊山老母实有其人,……小说所称非无自矣”那段话,倒好象暗示着《封神传》小说曾对骊山老母的神化起过决定性的重大作用。《封神传》一书,读过的人很多。如所周知,从其书全部内容来看,无论现存的那一种明、清版本《封神传》书上,都不曾出现过骊山老母形象。为何俞樾竟偏偏要说《封神传》“小说中多言骊山老母”呢?是俞樾并未认真读过《封神传》,还是他一时信口幵河说漏了嘴?该问题且存疑到下文再弄明白。这里有一点可以先肯定的,倒是俞樾实质上主张小说家对骊山老母神化曾起过巨大影响,他那看法本身因经得起下列文学史事实检验而被证明还不错。

文学史上首写骊山老母并使她成为妇孺皆知人物的一部伟大小说,虽非上述《小浮梅闲话》提到的有名的《封神传》,却是被俞樾在别处评为与《封神传》齐名“而笔意恣肆,则以过之”的《西洋记》。《西洋记》第四十二至四十四回,即写有“燃灯古佛与骊山治世的老母赌胜”的一段热闹精彩故事。故事生动地展现三宝太监下西洋,火母元君助爪哇国打败大明国张天师,燃灯佛用紫金钵将火母盖在地上,“火母求骊山老母”搭救,先由老母叫来大力鬼王、东海冷龙掀钵不成,继由老母“遣动水母”掀海水又被释迦佛“发出阿难山,落下爪哇国”镇住,再由“老母求太华陈抟”掀钵仍未成功,老母一怒遂将法身化成“一座削壁的高山”压向明军,燃灯佛接连请下句龙神、托塔天王、哪吒太子和汉钟离、吕洞宾等八洞神仙均劈不开高山后,又向弥勒佛借了乾坤叉袋来装骊山老母,老母急现真身“将手里的金枪望空一撇”,顷刻就有“万道金枪往佛爷……齐戳下来”,燃灯佛“连忙的现出……千朵的莲花,瓣瓣托住了老母的万道金枪”,最后幸亏“一个玉皇大帝,一个观世音菩萨,解释了释、道两家之争”,骊山老母方肯与燃灯佛息战言和等曲折变幻情节,写得极其光怪陆离,引人入胜。故事中,骊山老母“又叫做治世天尊”或“治世无当老母”,她为人得道先天、法力无边,在幵辟之前“生下了盘古,分天分地分人”,于斗法时将“法身变的”一座高山竟“连天也不知怎么高,连四面八方也不知怎么大”,令燃灯佛“也不能够破得这个山”;平生广收门徒,爱管人间闲事,太古“炉锤天地”之时收了大徒弟火母元君,稍后又收了金莲道长、白莲道长二位弟子,一遇火母在尘世有危难,她口口声声“火童是我的徒弟,不可不救”,不惜亲临凡间,百般营救;生性急燥、好胜、重感情,才听说徒弟受委曲,便不问何情由,决意“要与燃灯古佛赌胜”、“一定要与他见个好歹”,即使明知道“此行听了那王弟子的诳言”,依旧一诺重千金,发誓“若不生擒和尚,誓不同山”,纵然好几番战不下燃灯佛,照样冲前不回头,赌咒“若不能奈何于你,誓不回山”,其性格实非常鲜明突出。通过以上故事,小说成功地塑造了文学史上第一尊来历非凡、本领通天而又充满人世烟火味的活脱脱的骊山老母形象。这个骊山老母,事实上早已与《风俗通》、《淮南子》上所说“抟黄土作人”、“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的女娲氏合二为一,既非仅系殷周间一天子的当初郦山女可比,亦非仅于骊山讲授《阴符经》的昔年骊山老母可同日而语。这个小说家笔下的骊山老母,明显有别于儒家、道家笔下的郦山女和骊山老母,完全是《西洋记》作者罗懋登的一个卓越创造。自此,一个曾经开天辟地、创造人类并与西天燃灯古佛干过仗的凡性十足、火气特大、风头出尽的骊山老母高大形象巍然屹立于广大读者眼前,活跃在各阶层听众心中,标志着骊山老母形象史正在走向一座划时代的崭新里程碑,它既为骊山老母神化的高峰,又系骊山老母人化的起跑点。差不多与此同步或稍早些时,《西游记》小说固然也写到过类似人物形象,但她不叫骊山老母,姑且放过一边再说。

就在《西洋记》所塑造的骊山老母形象的广泛影响下,中国各地特别是陕西一帯民间传说开始认同“炼石补天和抟黄土以为人的女娲氏,就是骊山老母”,接受了《西洋记》的这一说法。上述《西安史话》著者搞不清“女娲氏……演变成神奇的骊山老母”的具体缘由,(美)欧大年《中国民间宗教教派研究》说什么“从汉族思想中寻找老母传说同伏羲、女娲关系的尝试并不令人满意”云云,他们其实不习惯从一些小说中寻找许多传统文化现象的真正源头,不懂得将女娲氏、骊山老母二人合并为一个的出典就在《西洋记》。说到这里,上引俞樾为什么说《封神传》“小说中多言骊山老母”的问题也可迎刃而解。答案无非是:因为俞樾同时看过《西洋记》、《封神榜》,故而他不免深受《西洋记》实质上描写的“女娲氏就是骊山老母”的影响,在看到《封神传》中多次出现女娲娘娘形象时,便不知不觉要脱口而出说一声“小说中多言骊山老母”了。

也就在《西洋记》所塑造的骊山老母形象的深刻影响下,明末清隐居士《七曜平妖传》小说继续努力探索着如何写好骊山老母这位活神仙的新路子。《七曜平妖传》第四十七、四十九、五十一、五十五、六十二、六十六、六十七回,曾分别写有骊山老母门徒周如玉佐白莲教起事,演诸般法术,战败明军参将许定国,许妻裴月娥展神通查明如玉根脚,月娥化骊山老母,命如玉嫁许为次妻,如玉助月娥大破白莲教军师沈晦等等新奇有趣情节。这些情节中,作者着力夸张周如玉经“骊山老母梦魂中教他的法”,先于徐鴻儒军中,连演“草木皆兵”、“翻天覆地”……“长土平城”、“干戈入地”各法,上阵“把许参将马钉住不动”,后在裴月娥麾下,活捉白莲教女酋乜巢儿、副军师高糜,多立战功,甚至一次“请许参将作天王,他二人一个做月享星,一个做太阴星”,帅一班“夜叉、牛头、马面”,初破沈晦,另一次自身“化作斗姥元君”,“把许参将化作一个雷声普化天尊”,吓退妖人所遣“雷部官将”、“诸天恶曜”,二破沈晦诸情;大肆渲染裴月娥施“拷鬼搜神法”,“烧了九幽飞章”,转请“地藏王菩萨……命崔判官”查实如玉“他是骊山老母侍女,一转胡永儿,再转红罗女,今生周如玉”,随即“月娥……变作骊山老母模样……到周如玉家内”,指点“许定国将军乃是北斗廉贞星君,他首妻是裴月娥,次妻是你,不可违了天数,速随我行”,替如玉、定国二人做媒等事;骊山老母并未直接出场。看得出,该小说借用骊山老母之徒周如玉屡施妙法与裴月娥冒充骊山老母本人替如玉、定国作伐二大关目的刻意描绘,反衬骊山老母地位尊崇、法力无边的仙品,折射骊山老母爰管人间婚姻尤其乐为女徒说媒作撮合山的凡性俗情,这一写法仍取得相当效果。自本书始,骊山老母形象上的为人广神通及禀性喜收女将为徒且爱替女徒亲事作伐种种特点,才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基本范式,被后世好几部续写其形象的小说作者所继承下来。别以为《七曜平妖传》仅仅把她安排成一位暗场人物,小说作者那善于竭力捕捉骊山老母形象塑造上的由神化到人化的转折点的执着追求,实在不容我们任意低估或忽略。

至于《辞海》未交待出处的“骊山老母一作黎山老母”的说法,那倒不是上述二书的发明,而应归功于《西游记》小说的首创。《西游记》第二十三回,写唐僧取经行至“一座庄院”,“一个半老不老的妇人”接入庄内,谓“娘女四人意欲坐山招夫”,招四众为夫婿,唐三藏等坚决不从,后由猪八戒一人入赘,他丈母叫“真真、爱爱、怜怜”三女都来“撞天婚”,命八戒蒙上眼扯住一女成亲,谁知八戒拉来扯去“莫想捞着一个”,到头来反因试穿件衫儿被“绳紧紧绷住”,天明方发觉和师父、师兄弟“都睡在松柏林中”,树上有一张字条写着“黎山老母不思凡,南海菩萨请下山,普贤、文殊皆是客,化成美女在林间”,才知作弄他八戒的这个丈母娘就是黎山老母一事;同书第七十三回,续写孙行者斗不过“两胁下放出千只眼,有万道金光”射来的如意真仙,正坐于野外啼哭时,有一个“身穿重孝”的妇人走过,教行者上紫云山“去请一位圣贤”下山降妖,说话间“那女子早不见了”,行者急寻声追问并抬头看去,原来假做孝妇的又是黎山老姆一事。那个黎山老母,前一番参加“四圣试禅心”善举,独令贪色的八戒撞天婚,空欢喜一场,吃尽苦头,不免有一点恶作剧;后一番做了件推荐毗蓝婆降妖好事,唯对心直的孙行者藏头露尾,说话吞吐,身份暴露后又叮嘱“不可说出是我指教,那圣贤有些多怪人”,多少有几分滑头相。吴承恩笔下的那个黎山老母,和《西洋记》等书的骊山老母一样地位高、法力大,但其人圆滑世故过头、爱作弄人且略带假正经味道,实与其他小说书中直性肠而又和霭可亲的骊山老母不很相同。《西游记》的人化黎山老母和《西洋记》的神化骊山老母虽说一同不失为骊山老母形象塑造上的双璧,只是读者从前者音容笑貌上所闻见的却系其形象史上唯一感觉闹别扭的不协和音。

不过《西游记》的巨大艺术魅力,毕竟使后代受它直接影响而写成的二三部小说在继续塑造此位老母生动形象时,给她正式改名为黎山老母而不再叫做骊山老母。

第一部这么做的小说便是现存清嘉庆九年序本的黄澄《锋剑春秋》。小说所写黎山老母形象,见于其三、二十三、二十六至二十七回。她即被写成曾经干预七国纷争,首收孙膑侄女孙赛花做徒弟,“每于夜梦之中来传授他的武艺”,再收廉颇之女廉秀英为弟子,“摄上高山传授……武艺”三年,将秀英“打发下山”,赠以法宝盖天袱,嘱彼助孙膑保燕国抗秦,指示“尔丈夫(孙膑之侄)孙燕……在赵国邯郸有三年零六个月王位之福,尔有昭阳之份,你此一下山,应当夫妻婚配,报仇扬名”,一旦“秀英仗着法宝擒了王翦”,“王翦在囚车自叹,惊动黎山老母”,霎时亲自下山,来到赵国营中,不“与秀英面说”,“用隐身法……到后营”,“撮了一把土……变做磕睡虫”,令看守军士睡着,“使个开锁法幵了囚车.,放出王翦,留下柬帖给孙膑,内书“放走秦人且慢嗔”及“吉期休错过,柬帖作冰人”诸语,让孙膑读后知道“黎山老母放走王翦”,即行安排“孙燕……亲迎廉秀英回府成亲”,后来王翦祭起海潮圣人的法宝钻天箭欲伤秀英,秀英祭起盖天袱收箭,她又在山上“早知其意,差黄巾力士把两件宝贝俱收回”,救了秀英,不愧为一位仁厚的天仙。可见,那是个法术可敌无当(海潮圣人),行事“真人不露相”,处处关心徒弟的婚事和前程,唯恐秀英曰后行为鲁莽“难掌昭阳之印”,却又时时恪守“天意我不敢有违”,不肯“扭天而行,……有干天谴”,生性稳重、慈爱且顺天应命的黎山老母。

第二部那样做的小说则是现存清道光十一年山渊堂刻本的如莲居士《樊梨花全传》。小说所写黎山老母形象,见于其二十八、三十一至三十二、六十一、六十七至六十八、七十四、八十九回。她又被写成一度参与唐朝平西凉,将樊梨花“摄去八年,传授法术”,打发下山;于薛丁山三休樊梨花,梨花回山问因缘,梨花被困五龙阵时,点破两小前世因“金童与玉女戏耍”遭罚根由,指明“央求善才童子,……借芭蕉扇”破阵良策;正当李道符仙翁“背后五道金光现出,罩住梨花,张目不见”的危难之际,便毅然下凡相救,“只见黎山老母骑了一些青鳌飞下,大叫道‘你休伤我弟子’”;复在“玉龙关群仙斗法”、“金壁风教主……摆起诸仙大会阵”之生死关头,又奋勇打阵杀敌,但见“黎山老母、五元仙母……杀入南阵”,“阵内红光冲出,那宝剑盘旋滚滚下来,二仙母……顶上现出两朵金花托住宝剑,五元仙母用手一指摘去宝剑,黎山老母砍倒朱雀旗,……阵内杀出鲤雨、黑鱼二妖仙敌住二仙,梨花祭起金棋子将二妖打死,……二位圣母提刀斩首,持了两个鱼头,杀入中央”,“金壁风……吩咐(黄眉)童子……将布袋抛起…...单走了轩辕上圣、李靖、孙膑、谢映登、黎山老母五位”,倘非“弥勒收去黄眉童子”破阵搭救,几乎难保自身无虞;及至唐皇信谗“将薛丁山满门斩首”,“樊梨花作法”救薛家,犹不惜再次下红尘,劝梨花不可“有违天命”,携着一同回山;直至薛刚反唐,仍没忘“喚樊梨花出来”,关照“当下山去,指点薛刚成事”,中兴薛家;复不愧为一位热心肠的大仙。可知,那又是个虽与金壁风同属“万劫修身”,却常管人间善恶,为了救樊梨花脱厄难,顾不得三番二次降临尘世,出生入死,大开杀戒,逬而一再指引爱徒避免“违犯天条”、“抗违御旨”,生性正直、热情并敢作敢为的黎山老母。

第三部如此做的小说却是现存清咸丰八年紫贵堂刻本的好古主人《宋太祖三下南唐》。小说所写黎山老母形象,见于其一、十四至十五、二十五、四十六、五十回。她更被写成几次插手宋朝征南唐,先后收刘金锭等五女将为徒,一倂打发下山,指示护佐宋太祖;待刘金锭爱上宋将高君宝,君宝不允亲事,金锭数番弄术逼婚无效,幻化“黎山胜地”于荒野,即不避嫌疑,亲自下凡为徒求婚,只见“圣母来点化高公子”,先令“侍女娘往月老仙翁(处)取上姻缘传”,让君宝看到“上写着‘高君宝、刘金锭注定……宿世姻缘,黎山老母为媒主张’”,后说出“今男女不告命而会合花烛,在礼法上似乎相悖,但今为师与汝作主,是从权变,以应机会”一片大道理,促成二人完婚;及遇刘金锭“为余鸿用邪术所害”,五妖仙摆八卦阴阳阵困金锭,赤眉老祖“怒责刘金锭”,复不辞劳苦,再番下山为徒营教,但见“黎山圣母……往见黄石公”求“其打发冯茂下山……救解刘金锭”,“黎山圣母带兵……杀入(阴阳阵)南方丙丁火位”斩妖仙解金锭之危,“黎山圣母……会齐金光、金花各圣母”并会合“黄石公、孙(膑)真人”及除抟向赤眉老祖说情恳求免责刘金锭,多方成全徒弟功业,尤不愧为一位可爱的活神仙。足证:那更是个身居仙山,心系凡世,为爱徒的婚事和功名,非但不怕红尘沾污,甚至不管礼法束缚,大胆主张“先论闺房,后往勤王”,生性果断、多智谋兼不拘名教成见的黎山老母。

综上所述,不难判定该三部小说一次次加深塑造骊山老母的动人形象,表面上袭用了《西游记》改称的黎山老母名号,骨子里继承发展着前辈小说家神化、人化骊山老母的一切优秀成果,正是在那几位作家共同的不懈努力下,她的形象身上逐渐磨掉的乃《西洋记》、《西游记》中此位老母特有的邪气和古怪腔,进一歩增强的却系后代小说家新添的凡性和人情味。

明清二代小说家持续不断地运用如椽的生花妙笔,象狮子滾雪球般编造、扩大着美丽的骊山老母故事。到了百余年来的晩清小说家手里,骊山老母早已成为一位原号女娲氏,当年曾开辟天地,创造、哺育人类,后来又广收火母元君、廉秀英、樊梨花、刘金锭、周如玉一班东征西讨、驰骋疆场的著名女将或女道士为门徒,不止一次与佛祖、教主、老祖赌胜负,比高低,充满爱心、人性和斗争精神的杰出女英雄。她是中国古代伟大母性形象的代表和象征。小说家再造的这位不时扰攘人世因而名闻遐尔的骊山老母,和史书上高居庙堂的郦山女或道书中安卧仙山的骊山老母相比,经过以上一番脱胎换骨的大改造,其前后面貌简直存有天壤之别。

可以断言,如果没有《西洋记》、《西游记》等小说发挥前无古人的想象力,在骊山老母身上首次附会女娲氏补天造人经历,连续臆造上述的该老母与西天燃灯古佛、截教金壁风教主、玄门赤眉老祖斗法,参预秦唐宋明列代幵国征战杀伐的瑰伟神话,突出其平时多次教授女将建功立业并热衷说合女徒婚姻的传奇生涯,也就没有今天为世人所熟知的这位骊山老母。

干百年来的骊山老母形象史出人意外地表明:传统的儒家、道家、小说家文化曾在这位神奇的老母身上发生过有趣的大碰撞。其结果,竟然是后来者居上,罗懋登、吴承恩诸公笔下新生的生龙活虎的骊山老母或黎山老母,压根儿取代了儒家史书、道家仙传中原有的寂然无生气的郦山女和骊山老母,小说家完全占了上风。谓予不信,请看现存陕西临潼县的骊山老母殿前高悬匾题“弥天济世功与日月增辉,劈地行人恩同泰山共重”,观门上赫然大书“后殿供奉人类始祖老母金身塑像”、“前殿供奉着三霄彩色塑像,即为云霄、琼霄、碧霄”,以及今人张陶渊、阎良《骊山老母》一书明确记载“骊山老母殿的前殿供奉有三位仙姑,就是武王伐纣时和姜子牙作对的三霄女,即云霄、碧霄、琼霄,三霄女兵败被斩封神,便拜骊山老母为师,是为女弟子”的这些确凿事实,便是骊山老母身受《西洋记》、《封神传》诸小说有力影响之明证。

骊山老母最终全靠小说家的重塑金身大出风头。

龙宇梵:紫微星的概念和落入各宫的情况

大家好,我是龙宇梵,今天我们来解释一下每颗星辰的概念和落入各宫的情况。首先,我们要讲的是紫微星。

紫微星是北斗星系之首,五行属土,是帝王星,也是百官之主,具有化解厄难和制化的能力。如果紫微星和左辅右弼一起出现,那就更好了。天象、文昌、文曲、天魁、天月也很吉利,尤其是左辅右弼,它们能给紫微星带来很大的帮助,使其成为贵格。

紫微星在命宫的人通常比较稳重老练,有尊老爱幼的礼节,学习能力也比较强,但可能存在博而不精的现象。他们比较自信,好面子,对别人的话比较在意。如果紫微星在寅申两宫,并且与天府星同宫,就会形成紫府朝垣格,这种格局最好能有左辅右弼来会合。

在钱财方面,紫微星最好能和天马禄存星一起出现,因为禄存星能调和紫微星的傲气,让他们有一定的财富收入。如果只有文昌文曲星出现,那么个人可能会更倾向于艺术创作或学术研究,以体现个人成就,但也容易因为桃花而破财。

如果紫微星在事业宫,那么他们就有掌权的倾向,适合在公家单位工作。如果紫微星在迁移宫,那么他们在外发展时会有贵人的帮助,还能结交有能力的人。如果紫微星在财帛宫,那么他们的财运就会比较好,尤其是当他们和天相或七杀星同宫时,经商投资会有更大的收益。

如果紫微星在福德宫,那么他们一生都会有贵人的帮助。如果紫微星在田宅宫,那么他们居住的地方通常会很繁华,而且旁边可能会有公家单位。如果紫微星在兄弟宫,那么他们可能会得到同辈或家人的帮助。如果紫微星在交友宫,那么他们可能会遇到难以管理的下属,但朋友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帮助,使他们成为贵格。

如果紫微星在子女宫或夫妻宫,那么他们的子女或妻子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帮助,或者他们会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如果紫微星在父母宫或工作宫,那么他们的父母或工作伙伴通常都很健康,而且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帮助。

以上这些情况都要考虑宫位的三方四正,是否有六吉星来会合,也就是之前提到的昌曲魁钺辅弼禄存等星。同时,还要结合大运和流年综合考虑。如果紫微星和七杀星同宫,就会形成自化权的现象。如果紫微星单独出现,就会形成孤君的形象,他们可能会走入僧道或研究哲学国学。

这就是本期的视频内容,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一键三连,在评论区留下你的问题,我会一一回答。谢谢大家!

八字算命之对正财格的认识及民间子平正财歌诀的解读

正财是什么?直白说,正就是不偏,就是符合规矩,来路正。正财就是正当的合法的收入。

正财就是凭自己的能力走常规路线而不是投机取巧挣来的银两。所以在盲派命理中“制财得财”的时候,如果制的是正财,多半要判断命主在上班挣钱吃饭。

靠上班,靠规规矩矩的付出,有几个人能发大财的?几乎没有,所以正财并不代表富有,但却代表稳定可靠,是既撑不死也饿不死的类型。也因为靠工资吃饭,挣的差不多也是血汗钱,所以正财人吝啬,谁愿意糟蹋做牛做马挣的那几文细碎银子呢?

正财虽然发财不猛,但财能养命是肯定的。又因为正财来路正当,所以花起来就心安理得。正财不是猛财,小偷窃贼也没多少心思惦记,所以最是稳当。

正财因其正而稳,所以当然得算在吉神的范围。这是从十神的角度说的。

正财居月令,在一般情况下,就是命中财气旺盛了,财是好东西,人人都需要,不爱财的人实在少得可怜,“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就是说财的魅力很大了。所以一般来说财不喜透出天干,老百姓都知道“有财不可露白”。把钱亮出来,不用说可能会遭遇什么后果你也知道的。

以正财立格,就单单说一个正财本身是个吉神,是个好东西,如果没有什么其他东西来掺和,只要身健可任,便好得很,但是,四柱有八个字,怎么可能有这等好事呢?所有说单纯研究正财而不探究组合基本没有什么意义。

正财格成格,说得最多的有两条路径。

一是财生官,就是以正财立格,正财本来就是好东西,没成想,锦上添花,又生出官来。这官也是好东西呀,是既挣了银两,有官位得坐。富贵皆有。财生官还有一大好处,那就是官能卫财,官家守着的钱财守卫森严,谁敢去动?

正财格生官,在人事上的表象是,通过努力的工作获得正当的收入,并善于经营自我人生,不断向上发展而终于坐到了官位上。

并是不正财生官就一定能发财升官的,这还得身相应,即身健可任,否则财官都会变成累赘,不要谈什么富贵了,身衰不任就会导致失业官非了。

正财格成格的另一条路线是食伤生财,财立格,本来就很好,再有食伤来生财,就是有挣钱的好主意好方法好手段。钱就会越来越多,由于是正财,所以还不会搞什么歪门邪道,走的是正路发家。

比较而言,食神生财走在经营理念上相对保守传统,而伤官生财则能出奇制胜。

食伤生财,更要强调身健可任,只有身体强健才能经受住折腾。在这一格中,假如身衰,也没有发财的可能,反而是贫病交加了。

正财格的败格常见的也有两条路径。

最可怕的,是财党杀。杀为夺命之神,专门克伐日主。现财居月令得诸侯气势,不去生官,反而生出杀来,是为大凶。财党杀攻日主,在人生事象上,多半是要因为钱财和女人而惹出灾祸来。

正财格另一败格模式是,财被比劫分夺。假如命局中财弱而比劫旺而成众,多半形成了身旺无依的命局。体现在人生事象上就是克父克妻贫贱,独留下一个棒棒的好身体去做苦力了。

其他各种复杂形式不再探讨,下面看民间子平的歌诀。

家有正财人羡慕

出门在外有人扶

但逢劫财遭嫉妒

因财惹祸喜儿途

家有正财,指月令正财格,正财为吉神,但从月令看,月令为正财,命中先就占了福分了,“出门在外有人扶”,能通过正规渠道找到钱,没有人帮助怎么可能呢?所以说有人扶持了。“但逢劫财遭嫉妒”说的是比劫夺财,有点钱财就要被别人眼红嫉妒,要争夺要因财惹祸,说的是财怕比劫。“喜儿途”,很简单,正财格喜食伤生之,食伤生财是成格的模式,只要身健便可发达。

用之正财怕谁伤

劫财羊刃与魁罡

更怕官多无印护

钱名两损入牢房

月令正财,最怕劫夺,劫财、羊刃都是,魁罡,至刚至硬,性暴,也喜争夺,这是神煞上的利用,并不多见。

财生官本是成格模式,但什么东西多了都不好,官多变杀,变成了一种负担。日主难以承受,怕的是官重。在官重的情形下,日主必然身弱,此时,急需印来生身,此时印的作用不是护官,是生身养日主精神的。

在财生官重的情形之下,假如没有印来生身,就衍化成财党杀了,钱财有损官非牢狱,不是损财,就是因财得祸。

正财本是一富人

守家守业自荣身

六亲不靠因儿旺

深藏不露自说贫

财主富,正财是靠正当手段取得,来之不易,靠的是自己,“因儿旺”,说的是食伤生财。正财人挣钱不懂得投机取巧,所以不喜欢露富,吝啬,装穷。

正财有用富一方

逢官有印响当当

若是官年并时印

一生名利似长江

正财格生官,成格的模式,假如日主身弱,官在年而印在时,官可荣身而印可生身,是最理想的成功模式,名利悠长。在这中模式下,财不可透出破印。

正财它在月中藏

命里有对好爹娘

亲戚朋友哄着你

幸福生活似蜜糖

这是对前来算命的小姑娘家说的奉承话。

正财长命享富贵

读书识字带文昌

命中能把高官做

做了高官损高堂

骑马坐轿修来福

光宗耀祖把名扬

孔子门生头一个

官封六国上朝堂

这一段文字也是奉承话。相对来说,正财主富,又是吉神,人相对比一般人要好些,家境也可以,能读点书,如果生了官又身健,当个小官做个公务员是可以的。

假如命局中正财重叠,便是重浊,也不好。财多财倾覆则克父,财多则破印克母也难免。

正财生人掌财权

为人处事不会偏

明辨是非真豪爽

身旺运好赚大钱

买卖经营真节俭

金融财政做官员

正财因其正,故而在处理人事上比劫公道,是非分明。正财格要讲身财平衡。财旺则运喜身旺,身旺则运喜财旺。生财平衡就是发迹的大运。

正财人吝啬节俭,从事公职多半和金融财政之类和钱打交道的工作。

财多身弱行财运

必在财上起祸端

命中遇到刃禄地

暴财暴利顺风船

身弱财旺,富屋贫人。这断语学命的都知道。身弱财旺再行财运,财就变成了累赘,要因财致祸的。身弱财旺而身有气,行运到日主禄刃之地,猛然之间可以任财了,那发财也是暴发一起,幸福来得太突然。但是运年一过,仍然是个穷光蛋。

正财成群偏财论

招蜂引蝶败财源

财多印薄缺文化

克妻丧母命不安

卦中财爻若入墓

花衰柳病受孤单

正财重重,财多现,财为妻,多见正财变偏财,身健则女人多多,浪荡儿,招蜂引蝶采花忙。

财破印,印主文化,财重破印,文凭低是必然。印为母,财重克母。正财为妻,重则倾覆,克妻。

假如命局中财衰,又正财入墓,对男命来说,就是克妻克子女了。财衰入墓是妻受克妻早亡的信息。男命以官杀为子女,财生官,财衰就是切断了官杀的生源。

说了多遍,命局中什么重叠重重浊了都不好,一重而三损。

财多不怕比肩分

比肩出现好平均

合伙生意发一时

到头还是空手贫

财怕比劫分夺也是要讲前提的,身健财弱的情况下财不喜比劫分夺,但日主身弱,不得不依赖仰仗兄弟出力了,比劫是帮。虽然身弱喜欢比劫共同担财,但比劫夺财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所以靠比劫发财的人,运过之后还是要遭受穷苦的。发也只在一时。

正财多了是祸神

做事无头又无根

好大喜功吹嘘大

贪财坏誉惹污痕

男克妻宫女伤子

暗损阴德不为人

财若见鬼生死病

逢劫遇刃盗贼侵

正官多是病神,七杀多是凶神,正财多是祸神。财多起祸,财多难任,一个打工仔的命,有始无终。至于说什么好大喜功喜欢吹嘘倒真不是正财重的特性,无非是加些贬义的东西罢了。

正财重,贪财而不可得,反而因贪财坏印损坏名声。

男命财重而财倾覆是为克妻,女命财重而泄尽食伤子星,是为克子。

财破印,印者荫也,祖荫被损,祖德被损,为人不正,丧失德行而缺少阴功。

财见鬼即身衰而财党杀,要命的。

财弱劫旺刃旺,一点钱财被人眼红,难免经常遭遇盗贼。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