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白羊座

西王母献益地图(西王母献益地图什么意思)

时间:2023-10-01 17:29:37 作者:饕餮少女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竹书统笺(五)

竹书綂笺卷二

  翰林院检讨徐文靖撰

帝尧,陶唐氏

(笺按,夏书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左范宣子曰,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孔氏书曰,陶唐,帝尧氏都。许慎说文解字云,陶丘,再成也,在济阴。颜师古曰,陶丘,有尧城,尧尝居,之后居于唐,故(号陶唐氏。据竹书,帝尧八十九年,作游宫于陶。九十年,帝游居于陶,则臣瓒谓,先居唐,后居陶,故号陶唐氏也。世纪曰,帝尧始封于唐,中山唐县是也。唐水在西北,入唐河,后又徙晋阳。诗,唐风谱曰,唐帝尧旧都之地,今曰太原晋阳。尧始居此后,迁河东平阳。括地志,今晋州所治,平阳故城是也。又按陆氏释文曰,尧,唐帝名。史记索隠曰,尧,谥也。放勲,名。姓,伊祁氏。一綂志,保定府完县西三十里,有伊祁山,本尧母所居。据舜典,帝曰,格汝舜。禹谟,帝曰,格汝禹。尧、舜、禹、宜皆是名。虽周书谥法有,翼善传圣曰尧,仁义盛明曰舜。渊源流通曰,禹葢因上世之名,号陈之为谥,为后世所取法耳,岂君之命臣,不呼其名而有豫呼其谥之理?)

 母曰庆都,生于斗维之野,常有黄云覆其上。

(笺按,春秋合诚图曰,尧母,庆都,生而神异,常有黄云覆上。)

及长,观于三河,常有龙随之。一旦,龙负图而至,其文要曰:亦受天佑。

(笺按,亦,疑作赤。许慎说文曰,庆都出,观于河,有赤龙负图而至,曰赤龙受天之图。)

眉八彩,须发长七尺二寸,

 (笺按,春秋元命包曰,尧眉八彩,是谓通明,歴象日月,璇玑玉衡。)

面锐上丰下,足履翼宿。

(笺按,春秋感精符曰,尧,翼之精星,在南方。)

既而阴风四合,赤龙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

(笺按,四书考曰,高辛丁亥岁,生尧于丹陵。异纪曰,尧母庆都,孕十四月而生尧。)

其状如图,及长,身长十尺,有圣徳,封于唐。

 (笺按,汉,中山国唐县也。)

梦攀天而上。

(笺按,后汉书,和熹邓后纪,后尝梦扪天,占梦者言,尧梦攀天而上,即此也。)

元年丙子,帝即位。

(笺按,晦庵朱子曰,温公初作编年,起于威烈王后,又添至共和。后又作稽古録,始自上古,然共和已上之年,已不能推矣。独康节却推至尧元年,皇极经世书中可见。今考皇极经世书,尧元年甲辰,又歴甲辰,至乙卯,在位七十二年。以竹书纪年校之,尧,元年丙子,则九年甲申,十九年甲午,二十九年甲辰,尧元年,不得为甲辰也。)

居冀

(笺按,夏书曰,维彼陶唐,有此冀方。孔曰,陶唐,帝尧氏都。禹贡,冀州既载。孔曰,尧所都也。尧即帝位,都平阳,乃冀州地也,故竹书曰居冀。)

命羲和歴象

(笺按,尧典曰,乃命羲和,钦若昊天,歴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永星鸟以殷仲春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讹敬致日中星火以正仲夏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孔传曰,星四方中星辰日月所㑹歴象其分节。贾公彦周礼疏曰,楚语,尧复育重黎之后。重黎之后,即羲和也。春秋文耀钩曰,唐尧即位,羲和立浑仪。唐大衍日度议曰,古歴日有常,度天周,为岁终。故系星度于节气,其说似是而非,故久而益差。虞喜觉之,使天为天,岁为岁,乃立差法,追其变,使五十年退一度。何承天以为太过,乃倍其年。而反不及皇极,取二家中数,为七十五年,葢近之矣。考古史及日官候簿,以通法之三十九分半,为一岁之差。自帝尧演纪之端,在虚一度,及今开元甲子,却三十六度而乾䇿复初矣。日在虚一,则鸟火虚昴,皆以仲月昏中,合于尧典。刘炫依大明歴,四十五年差一度,则冬至在虚危,而夏至,火已过中矣。梁武帝据虞歴,百八十六年差一度,则唐虞之际,日在斗牛间,而冬至,昴尚未中,以为皆承闰后节,前月却使然,而此经终始一岁之事,不容顿有四闰,故淳风因为之说曰,若冬至昴中,则夏至,秋分,星火、星虚皆在未正之西,若以夏不至火中,秋分虚中,则冬至昴在巳正之东,互有盈缩,足以为岁差。证是又不然,今以四象分天,北正元枵,中虚九度。东正大火,中房二度。南正鹑火,中七星七度。西正大梁,中昴七度。总昼夜刻,以约周。天命距中星,则春分,南正中天,秋分,北正中天,冬至之昏西,正在午东十八度,夏至之昏东,正在午西十八度,晷漏使然也。冬至日,在虚一度,则春分,昏张一度中,秋分,虚九度中。冬,至胃二度中,昴距星,直午正之东十二度,夏,至尾十一度中,心后星,直午正之西十二度。四序进退,不踰午正间,而淳风以为不叶,非也。)

五年,初巡狩四岳。

(笺按,尧典,帝曰:咨四岳。曰,四岳即上羲和之四子,分掌四岳之诸侯。舜典,五载一巡狩,羣后四朝。曰,各会朝于方岳之下,凡四处,故曰四朝。尧、舜同道,舜摄则然尧。又可知王制,天子五年一巡狩。郑氏曰,五年者,虞夏之制也。周则十二岁一巡狩。白虎通曰,巡者,循也,狩者,牧也。王者为天,循行以牧人也。五年再闰,天道大备,故五年一巡狩。今据竹书,五年一巡狩,自尧昉也。王韶之始兴记曰,含洭县有尧山,尧巡狩,至于此,立行䑓也,是尧廵狩之事也。)

七年,有麟。

(笺按,春秋斗运枢曰,衡星得,则麒麟生,万人寿。公羊曰,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何休曰,状如麕,一角而戴肉,设武备而不为害,所以为仁也。上有圣帝明王,天下太平,乃至。孔丛子曰,鉏商获麟,孔子观之,乃歌曰:唐虞之世,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使我心忧,葢谓此也。)

十二年,初治兵。

(笺按,尔雅曰,出为治兵,尚威武也。周礼,大司马职中,秋敎治兵。隠五年传,三年而治兵。春秋提要曰,浩兵,习战也。申明军法,以整齐之也。庄子曰,昔者,尧攻丛、枝、胥敖,国为虚厉,身为刑戮。又曰昔者,尧问于舜曰,我欲伐宗、脍、胥敖,南面而不释,然其故何也?又六韬曰,尧与有苗,战于丹水之阳。此尧之治兵,葢有以用之也。)

十六年,渠搜氏来宾。

(笺按,禹贡,织皮、昆仑、析支、渠搜。武帝纪,北发渠搜。晋灼曰,地理志,朔方有渠搜县。臣瓒曰,禹贡,渠搜在雍州西,此渠搜在朔方。又按扬雄曰,大汉,左东海,右渠搜,前番禺,后陶涂,东南一尉,西北一候。注,㑹稽,东部都尉,炖煌,玉门闗候,则渠搜在西,为右不在北。凉土异物志,古渠搜国,在大宛北界。隋书,西域,拨汗国都,葱岭之西,五百余里。古渠搜国也。东去疏勒千里,去州五千五百里。大业中,遣使朝贡,则禹贡时之渠搜,不在朔方。陆氏禹贡释文,亦引汉志,在朔方,非也。)

十九年,命共工治河。

(笺按。尧典。帝曰:畴咨若予,来驩兜曰,共工方鸠僝功。郑氏曰。共工,水官名。马融曰,僝,具也。据竹书,共工治河锡命,在尧十九年,改命伯鲧治河,在尧六十一年,则此四十余年中,皆共工治河,而静言庸违象恭滔天。庄子释文曰,尧六十四年,流共工于幽都,则共工之流,抑已晩矣。乃既流之后,依然怙恶不悛。左氏传,谓其靖言庸回服谗搜恶,天下之民,谓之穷竒。山海经,有禹攻共工国山。周左史戎夫记曰,昔有共工,自贤,自以无臣久空大官下,官交乱民,无所附,唐氏伐之,共工以亡。荀子曰,禹伐共工是也。今顺天府宻云县,东北五十里,有共城,葢舜流共工处也。)

二十九年,春,僬侥氏来朝,贡没羽。

(笺按,鲁语,仲尼曰,僬侥氏,三尺。短之至也。)

 (山海经曰,有小人,名曰僬侥之国,几姓。马融广成颂,纳僬侥之珍羽。庾信哀江南赋,西赆浮玉,南琛没羽。谓此也。)

四十二年,景星见于翼。

(笺按,孙氏瑞应书曰,景星者,天暒也,状如半月,生于晦朔,助月为明,王者不私,人则见星。曰,翼二十二星,二十度秒,在太微垣南。史记,律书曰,翼者,言万物皆有羽翼也。春秋感精符曰,尧,翼之精,故是时,景星见于翼也。)

五十年,帝游于首山,乘素车玄驹。

(笺按,沈约宋书曰,尧升首山,遵河渚,有五老游焉。宣二年曰,初,宣子田于首山。杜注,首山在河东蒲坂县,东南即是山也。后世因名为尧山。地理志,蒲坂有尧山也。五帝纪,帝放勲,富而不骄,贵而不舒,彤车乗白马。此云乗素车元驹,亦是类也。)

五十三年,帝祭于洛。

(笺按,通鉴注曰,洛水,源出西安府洛南县冢岭山,东流经卢氏、永宁、宜阳、洛阳、偃师、巩等县,入河。尚书中候曰,帝尧修坛河洛,昧爽礼备,荣光出河,休气四塞,又东沉璧于洛,日稷赤光起,元龟负书背甲,赤文成字,遂禅于舜。)

五十八年,帝使后稷,放帝子朱于丹水。

(笺按,帝王世纪曰,尧娶散宜氏女,曰女皇,生丹朱。荆州记曰,丹水县,在丹州,尧子朱之所封也。汉志曰,陶唐氏,让天下于虞,使子朱处于丹渊,为诸侯。尚书益稷篇,禹曰,无若丹朱,傲惟慢游是好,傲虐,是作㒺,昼夜頟頟,㒺水行舟朋,淫于家用殄厥世。此丹朱之所以见放也。括地志,丹朱故城,在邓州内乡县,西南百三十里。贾公彦周官序曰,初,尧天官为稷。据此,则稷为天官,故放帝子朱命之。)

六十一年,命崇伯鲧治河。

(笺按,史记索隠曰,鲧帝,颛顼之子,字熙。尧典曰,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懐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又佥。曰,于鲧哉。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岳曰,异哉,试可乃已。帝曰,往钦哉。孔曰,尧知其性狠戾,圮族未明其所能,而据众言可试,故遂用之。何孟春曰,尧之用鲧九载,之民命亦可试乎?宋初,试䇿以问,而不能答?予曰:后汉郑兴有言,尧知鲧不可用而用之者,是屈己之明,因人之心也。又张华博物志曰,昔鲧茎注洪水,而枚占大明。曰,不吉,有初无后。葢谓此也。今按竹书纪年,颛顼三十载产鲧,似鲧,为颛帝子矣,然产鲧之后四十八年,而颛帝陟,又歴高辛氏六十三年,挚九年,尧即位六十一年,始命崇伯鲧治河,计前后相距一百八十一年,而尧始命之治河,无是理矣。汉书律歴志,颛顼五代而生鲧,是为得之。又世纪,鲧封崇伯,国在秦、晋之间。王伯厚曰,赵穿侵崇是也。寰宇记,垞城临泗水。秦地志云,垞城,古崇国,未知执是。)

六十九年,黜崇伯鲧。

(笺按,周语,太子晋曰,其在有虞,有宻伯鲧,播其滔心,称遂共工之过,尧用殛之于羽山。连山易曰,有崇伯鲧,伏于羽山之野。又按一统志,羽山,在淮安府贑榆县,西北八十里。即舜殛鲧处,山下有羽潭。左传,鲧为黄能,入于羽渊。即此。孔安国,舜典曰,羽山东裔在海中。今登州府蓬莱县,有羽山。寰宇记云,在县东十五里,即殛鲧处,有鲧城,在县南六十里。)

七十年,春,正月,帝使四岳,锡虞舜命。

(笺按,尧典曰,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㢲朕位。岳曰,否,徳忝帝位。曰,明明扬侧陋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闻。五帝本纪曰,尧立七十年,得舜,是矣。)

 帝在位七十年,景星出翼,凤凰在庭。

(笺按,风俗通曰,景星者,太星也。月或不见,景星常见,可以夜作,有益于人民也。尚书,中候握河纪,尧即位七十年,凤凰止庭,伯禹拜,曰,昔帝轩提象,凤凰巢阿阁。又荀子解蔽篇诗曰,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鸣若箫,有凤有凤,乐帝之心。注曰,逸诗也。帝葢谓尧也。

朱草生

(笺按,续博物志,朱草,状如桑栽,长三四尺,枝叶皆丹,汁如血,朔望生。落如蓂荚,周而复始。)

嘉禾秀

(笺按,春秋感精符曰,徳沦于地,则嘉禾生。广志曰,尧时,嘉禾生七茎,连三十五穂。)

甘露润,醴泉出。

(笺按,列星图曰,天乳一星,在氐北,主甘露,占明润则甘露降。尚书中候曰,帝尧即政七十载,甘露润泽,醴泉出山。)

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聨珠

(笺按,尚书中候曰,天地开辟,甲子冬至,日月若悬璧,五星若编珠。易川灵图曰,至徳之萌,日月若连璧,五星若贯珠。)

厨中自生肉,其薄如箑,揺动则风生食,物寒而不臭,名曰箑脯。

(笺按,脯,一作蒲。白虎通曰,孝道至,则箑蒲出,庖厨不揺,自扇于饮食,清凉,助供养也。宋书符瑞志,箑脯,一名倚扇。帝王世纪,作箑脯。)

又有草,夹阶而生。月朔,始生一荚,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荚,及晦而尽。月小则一荚焦而不落,名曰蓂荚。一曰歴荚。

(笺按,田俅子曰,尧为天子,蓂荚生于庭,为帝成歴。)

洪水既平,归功于舜。

 将以天下禅之,乃洁齐,修坛场于河洛。择良日,率舜等,升首山,遵河渚有五老游焉,葢五星之精也。相谓曰,河图将来告帝期,知我者重瞳黄姚。

(笺按,史记正义曰,舜生于姚虚,故姓姚,目重瞳子,故曰重华。)

五老因飞为流星,上入昴。

(笺按,论语,比考䜟,仲尼曰,吾闻帝尧率舜等,升首山,观河渚,乃有五老游渚。五老曰,河图将浮云云,视五老飞为流星,上入昴。注曰,入昴宿,则复为星。)

二月,辛丑,昧明,礼备至于日昃。荣光出河,休气四塞。

(笺按,尚书中候曰,帝尧即政七十载,修坛河洛,仲月辛日昧明,礼备荣光出河,休气四塞。注曰,荣光,五色。休,美也。按,在帝尧七十载,即是年事也。)

白云起回风揺

 (笺按,尚书中候曰,尧沉璧于河,白云起,回风揺落。)

乃有龙马,衔甲赤文緑色,縁坛而上。

(笺按,宋志,作临坛而上。)

吐甲图而去,甲似龟背,广九尺,其图以白玉为捡。

(笺按,书卷之袠签,谓之曰捡。汉武纪,金泥玉捡。注,捡一曰燕尾。今世,书帖签也。)

赤土为口,泥以黄金,约以青绳。

(笺按,河图曰,舜以太尉即位,与三公临观于河,黄龙五采,负图出,置舜前,黄玉柙,白玉捡,黄金绳,黄芝泥。文曰:黄帝符玺。)

文曰,闿色授帝舜言,虞夏当受天命。

(笺按,宋志曰,闿色授帝舜言,虞、夏、殷、周、秦、汉,当受天命,比此本多殷周秦汉四字,知此,为沈约附注,非竹书本文也。)

帝乃写其言,藏于东序。后二年,二月仲辛,率羣臣,沉璧于洛,礼毕退俟,至于下昃,赤光起,元龟负书而出,背甲赤文成字,

 止于坛。

(笺按,尚书中候曰,尧沉璧于洛,元龟负书出,背甲赤文朱字,上坛场,沉璧于河,黒龟出赤文,题其书言,当禅舜,遂让舜。

(笺按,帝王世纪曰,尧率羣臣,刻璧为书,东沉洛水。言天命当禅舜之意。今中候运衡之篇是也。)

七十一年,帝命二女,嫔于虞。

(笺按,尧典,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孔疏曰,妫水,在河东虞乡县歴山西,西流至蒲坂,南入河。舜居其旁。周武王赐陈胡公之姓为妫,为舜居妫水故也。舜仕尧朝,不家于京师,而令二女归虞者。葢舜以大孝示法,使妻归,事于其亲,以帝之贤女,事顽嚚舅姑,美其能行妇道,故云嫔于虞。又按列女传,二女长曰娥皇,次曰女英。世本作女莹。大戴礼,作女匽。)

七十三年,春,正月,舜受终于文祖。

(笺按,舜典曰,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孔曰,上日,朔日也。终,谓尧终帝位之事。文祖者,尧文徳之祖庙。史记索隠曰,尚书,帝命验曰,五府五帝之庙,苍曰灵府,赤曰文祖,黄曰神斗,白曰显纪,黒曰玄矩。唐虞谓之五府,夏谓之世室,殷谓之重屋,周谓之明堂,皆祀五帝之所也。)

七十四年,虞舜初巡狩四岳。

(笺按,尚书大传曰,维元祀巡狩,四岳八伯,乐正定乐名,元祀代泰山,贡两伯之乐焉。东岳阳伯之乐舞侏离,其歌声比余謡名曰晳阳。羲伯之乐舞鼚哉,其歌声比大謡,名曰南阳。中祀大交、霍山,贡两伯之乐焉。夏伯之乐舞谩,或其歌声比中謡,名曰初虑。羲伯之乐舞将阳,其歌声比大謡,名曰朱于。秋祀柳榖、华山,贡两伯之乐焉。秋伯之乐舞蔡俶,其歌声比小謡,名曰零落。和伯之乐舞,玄鹤。其歌声比中謡,名曰归来。冬祀,幽都、弘山,贡两伯之乐焉。冬伯之乐舞齐落,歌曰缦缦,并论八音四㑹,归格于祢祖用特。按,元祀,春之首祀,非元年之谓。文中子曰,舜一岁而巡五岳,国不费而民不劳,何也?兵卫少而征求寡也。)

七十五年。司空禹治河。

(笺按,舜典,曰佥曰伯禹作司空。孔曰,禹代鲧为崇伯,入为天子司空。郑注曰,初尧,冬官为共工。舜举禹治水,尧知其有圣徳,必成功,故改命司空,以官名宠异之,非常官也。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东至于华阴,东至于底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宋易袯禹贡疆理考曰,河自廓州积石军北,东北流一百五十里,至化成县南八十步,东流一百四十里,至鄯州龙支县西南,六十里积石山,在县西九十八里,又三百九十里,至河州枹罕县南,五十里积石,在县西北七十里,一名唐述山,今人目龙支县山,为大积石,此山名小积石,又三百里至兰州五泉县北二十里,东北流三百八十里,至㑹州之㑹宁县西北,有黄河堰,又五百三十里,至灵州之回乐县,枕黄河,后魏刁雍,开富平艾山旧渠,通河溉田之地,又经灵武县又一千余里,至西受降城,东流一百八十里,至天徳军,又二百里至中受降城,又三百里,至东受降城,三城皆唐张仁愿所筑,并在河岸,以遏突厥。河转南流三百五十里,至朔方之鄯阳县西三十里,又三百七十四里,至岚州之合河县西二里,又七十里,至石州之临泉县北二十里,又经定胡县西二百步孟门闗,在县西一百步,又经平夷县五十里,又四百二十里,至隰州之永和县六十里,又经大宁县,又二百里,至慈州之吉昌县北六十里,又经文城县孟门山,在县西南三十六里,河中有山如槽,水流悬注七十余尺,俗名石槽,与龙门相对,即龙门之上口,为河之巨阨,又一百八十里,至河中府之龙门县北二十五里,乃龙门口。河自积石至龙门,计四千七百二十三里,又二百里至陜州之西北,对河为华州华阴县,河经太华之北,故曰华阴河,至此东流,经陜州之芮城县,又五十里至陜石县,有底柱山在河中,又三百五十里,至河南府王屋县南五十里,又至河阳县,后为孟州南城,四面临河,谓之富平津,古谓之孟津,东百里至今巩县,有五社渡,洛水入河,谓之洛口,亦名什谷。张仪所谓,下兵三川,塞什谷之口者也。又经汜水县,本汉成皋县,一名虎牢。三百九十里,至卫州汲县南五十里,谓之棘津,亦谓之石济津,东北流,至黎阳县大伾山,在县南七里,俗号为黎山,二百五十里,至相州临河县南五里,又八十里,至澶州顿邱县南二十五里,北流一百二十里,至魏州之贵乡县,大河故渎在县西三里,俗云王莽河,东北流二百一十里,至贝州经城县枯河,在县东十里,又二百一十里,至冀州南宫县,洚水故渎在县东南六里,又北二三百里,至赵州之隆平,旧为大陆县,孔曰,大陆泽,名北。分为九河,以杀其溢,同合为一大河,名逆河,而入海也。董鼎曰,天下大势,西北髙而东南下,九水惟河为大水,患惟河为急,河始入于雍,而经于冀,则冀当河之下流,而兖又其下流之入海处,所以禹之功役,自冀而兖,则疏济之下流也,自青而徐,则疏淮之下流也,自扬而荆,则疏江汉之下流也,河、济、淮、江、汉五水之下流既通,水患平已十之七八矣,然上流不浚,则犹有壅塞。于是自荆而豫,以浚伊洛之源,自豫而梁,以浚江汉之源,自梁而雍,以浚河渭之源,从北而东,从东而南,从南而西,从西而又北,治水之功毕矣。)

七十六年,司空伐曹魏之戎,克之。

(笺按,古今人表,陆终妃女溃,生六子,五曰曹姓。韦昭曰,曹,祝融之后。左詹桓伯曰,魏,吾西土也。盟㑹图曰,魏,嬴姓。吕氏春秋曰,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舜却苗民,更易其俗,禹攻曹魏屈鷔,以行其敎。高诱曰,屈鹜,不知出何书也。)

八十六年,司空入觐,贽用玄圭。

(笺按,尚书璇玑钤曰,玄圭出刻,曰延喜之玉。注曰,禹功既成,天佩以玄圭也。是时玄圭出而禹得之,因以为贽。禹贡曰,禹锡玄圭,告厥成功。尔雅曰,锡,与也。则禹锡,犹尧典,师锡之锡,谓入觐而以圭,与帝为贽也。孔曰,禹功尽加于四海,故尧赐玄圭,以彰显之,则是当言锡禹矣,何言禹锡。竹书称贽用玄圭,其义自明。白虎通曰,臣见君所以有贽,何?贽者,质也。质己之诚,致己之悃幅也。)

八十七年,初建十有二州。

(笺按,周公职録曰,黄帝受命风后,受图割地,布九州岛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岛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岛,则自古止有九州岛,无十二州。尚书大云,兆十有二州。注,兆,域也。为营域,以祭十有二州之分星也。舜典,肇十有二州。孔曰,禹治水之后,舜分冀州为幽州、并州,分青州为营州。始置十有二州、陆氏释文曰。十有二州。谓冀、兖、青、徐、荆、扬、豫、梁、雍并幽、营也,时舜以冀、青地广,始分卫水西北为并州,燕以北为幽州,青州东北,跨海为营州。故竹书谓,初建十有二州也。世史类编曰,尧甲子八十一载,分十二州,封十二山浚川,舜摄政九载也。据竹书,在尧八十七载,舜受终之五载也。)

八十九年,作游宫于陶。

(笺按,史记曰,尧作游成阳。汉志曰,济阴定陶。诗风,曹国也。昔尧作游成阳,舜渔雷泽,故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如淳曰,作,起也。成阳在定陶。师古曰,作游者,言为宫室,游止之处也。)

九十年,帝游居于陶。

(笺按,郡国志,济阴定陶县,古陶,尧所居。又臣瓒,注汉书曰,尧初居唐,后居陶,故曰陶唐。颜师古非之,以为尧尝居陶,后居唐。今据竹书,尧九十载,始居陶,瓒说是也。)

九十七年,司空巡十有二州。

(笺按,尧即位五年,初巡狩四岳,七十四年,虞舜初巡狩四岳,是以舜代尧巡也。尧八十七年,初建十有二州,后十年,司空巡十二州,是以禹代舜巡也。舜典,肇十有二州,以舜摄位时事也,故系之舜。汉书,谷永,尧遭洪水之灾,天下分絶,为十二州,制逺之道微,以其本尧时事也,故系之尧,其说与竹书同。)

一百年,帝陟于陶。

(笺按,尧元丙子,终乙卯。凡一百年。异苑,晋太康三年,冬,大寒,南州人见二鹤语曰,今岁不减,尧崩年。吕氏春秋曰,尧葬榖林。帝王世纪曰,尧在位九十八年,年一百一十八岁乃殂。葬于济阴之成阳,西北四十里,是为榖林。尧娶散宜氏女,曰女皇,生丹朱,又有庶子九人,皆不肖,故以天下命舜。今据竹书,尧在位百年,世纪少二年也。)

 帝子丹朱,避舜于房陵,舜让,不克。

(笺按,地理志,房陵县,属汉中郡。颜师古曰,今谓之房州,此丹朱所避也。附注云,房陵是据世本,舜封丹朱于房。一綂志,房县,在郧阳府城西南,三百一十里,舜封尧子丹朱于房,即此。)朱遂封于房,为虞宾。三年,舜即天子之位。

(笺按,春秋为房子国。后汉献帝纪,赞曰,永作虞宾。注,虞宾,谓舜以尧子丹朱为宾。尚书曰,虞宾在位是也。)

帝舜,有虞氏。

(笺按,帝王世纪曰,舜嫔于虞,因以为虞氏。今河东太阳西山上虞城是。)

母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虚。

(笺按,帝王世纪曰,舜,姚姓也。其先出自颛顼,颛顼生穷蝉,穷蝉子敬康,敬康生勾芒,勾芒子桥牛,桥牛生瞽瞍,瞽瞍妻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虚,故姓姚氏,字都君。括地志,姚虚,在濮州雷泽县东十三里。)

目重瞳子,故名重华

(笺按,春秋孔演图曰,舜重瞳子,是谓重明,上应摄提,以象三光。又后汉郅恽,曰歩重华于南野。太子贤注,重华,舜字也。)

龙颜、大口,黒色。

(笺按,孝经,援神契曰,舜龙颜,重瞳,大口,手握襃。)

身长六尺一寸,舜父母憎舜,使其涂廪,自下焚之。舜服鸟工衣服飞去。

(笺按,通史曰,瞽瞍使舜涤廪,舜告尧二女,女曰,时其焚汝,鹊汝衣裳鸟工往,舜既登廪,得免去也。)

又使浚井,自上填之以石,舜服龙工衣,自旁而出。

(笺按,通史曰,舜穿井,又告二女,女曰,去汝裳,衣龙工往入井,瞽瞍与象下,上实井,舜从他井出去也。郭璞,山海经注曰,二女灵达,尚能以鸟工龙裳,救井廪之难。又南史江斆辞婚表曰,何瑀阙龙工之姿,而捐躯于深井,葢谓此也。)

耕于歴

(笺按,史记,舜耕于歴山,渔于雷泽,陶于河濵,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郡国志,河东蒲坂,有雷首山,亦名歴山。舜所耕处。括地志,歴山南,有舜井。)

 梦眉长与发等,遂登庸。

(笺按,世纪曰,尧见舜于贰宫,南面而问政,乃试以五典,舜有大功二十,故梦眉与髪等,尧乃赐舜以昭华之玉,老而命舜代己摄政。)元年己未,帝即位。

(笺按,舜元年即位,世史以为甲申,袁史以为丙辰,纪政纲目以为丙戌,惟竹书以为己未,葢帝尧崩于乙卯,舜避朱南河,虽三年丧毕,不遽即位,至四年己未,乃即位者。孟子所谓,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又按帝王世纪曰,舜摄政二十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舜年八十一,以仲冬甲子月,次于毕,始即真。以土承火,色尚黄,以正月元日格于文祖,年百岁也。据孔安国注,通服尧丧三年,在位共三十年之数。凡寿一百一十一岁。后汉书,襄楷注,舜年一百一十二岁,则世纪言百岁者,非也。)

居冀

(笺按,舜都蒲坂,今平阳府蒲州也,亦禹贡冀州之地,故曰居冀。)

作大韶之乐

(笺按,尚书大,虞夏曰,维五纪,奏钟石,论人声及乃鸟兽,咸变于前,秋养耆老而春食孤子,乃勃然韶乐兴于大麓之野,执事还归二年,然作大唐之歌,此葢原大韶所由作也。五纪者,十二年为一纪,舜三十征庸,三十在位,是五纪也。)

 即帝位,蓂荚生于阶,凤凰巢于庭,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景星出于房。

(笺按,石氏曰,房四星为天子明堂,岁始布政之堂也。)

 地出乘黄之马。

(笺按,管子小匡篇,昔人之受命者,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乗黄。房玄龄注曰,乘黄,神马也。又周书王㑹解云,白民乗黄,乘黄似骐,背有两角。)

三年,命皋陶作刑。

(笺按,舜典曰,帝曰,皋陶,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王肃曰,惟明其罪,能使之信服,是施信于彼也。)

九年,西王母来朝。

(笺按,地理志,金城临县,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仙海、盐池,西有须抵池,有弱水,昆仑山祠。大戴记曰,舜以天徳嗣尧,西王母献其白管。世本曰,舜时,西王母献白环及佩。雒书灵准听曰,舜受终,西王母献益地图。欧阳询曰,西王母得益地之图,来献。)

 西王母来朝,献白环玉玦。

(笺按,瑞应图曰,黄帝时,西王母献白环,舜时又献之。晋志曰,舜时,西王母献朝华之管,以玉为之。及汉章帝时,零陵文学奚景于泠道舜祠下,得白玉管一枚。咸以为舜时,西王母所献云。意是时,王母以玉管献舜,舜或赐,象鼻亭去泠道不逺,故于舜祠下,得此。)

十四年,卿云见。

(笺按,晋天文志曰,庆云,亦曰景云,即卿云也。帝舜,卿云之歌曰,卿云烂兮,糺缦缦兮。糺,聚也。言庆云丛聚也。后世不知,多有讹糺,为礼者。宋陈骙文,则引卿云之歌,作礼缦缦。沈约,宋书符瑞志,亦作礼字,皆误以糺为礼也。惟吴淑云赋,或申歌于虞舜。注引尚书大曰,糺缦缦兮,止此作糺。可证书传之误。

命禹代虞事。

(笺按,帝王世纪曰,禹在位七十四年,舜始荐之于天。)

 舜在位十有四年,奏钟石笙筦,未罢而天大靁雨,疾风,登屋拔木。

(笺按,登误。宋志,作。)

桴鼔播地,钟磬乱行,舞人顿伏,乐正狂走,舜乃拥堵,持衡而笑。

(笺按,堵,一本作磬。宋志作璇,拥璇持衡。据周礼,凡悬钟磬之全为堵,半为肆。谓钟磬各八,共十六枚,而在一簴,则此作堵者是也。)

曰,明哉!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亦乃见于钟石笙筦乎?乃荐禹于天,使行天子事,于时和气普应,庆云兴焉,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帝乃倡之,曰,卿云烂兮,礼缦缦兮,(笺按,尚书大传,冬伯之乐舞齐落,歌曰,缦缦不知,即此否礼,亦糺讹。)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羣臣咸进稽首曰,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予一人。

 帝乃再歌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万姓允诚,于予论乐,配天之灵,迁于圣贤,莫不咸听,鼚乎鼓之,轩乎舞之。(笺按,大,羲伯之乐舞鼚哉。)

精华以竭,褰裳去之,于是八风循通。

(笺按,循,宋志,作修。)

庆云丛聚,蟠龙奋迅于其藏,鲛鱼踊跃于其渊龟,鳖咸出其穴,迁虞而事夏舜,乃设坛于河,依尧故事,至于下昃,荣光休气,至黄龙负图,长三十二尺,广九尺,出于坛畔,赤文緑错,其文言,当禅禹。

(笺按,春秋运斗枢曰,舜为天子,东巡临观,黄龙五采,负图出,置舜前。)

十五年,帝命夏后,有事于太室。

(笺按,水经注曰,河南阳翟县,有夏亭城,夏禹始封于此,为夏国,是禹以司空,受封于夏,故至是,改称为夏后也。山海经曰,半石山东五十里,曰少室山。又东三十里,曰太室山。郭注曰,即中岳,嵩高山也。孔氏书疏曰,有事,祭也。礼器曰,齐人将有事于泰山,是亦以有事为祭也。)

十七年,春,二月,入学初用万。

(笺按,夏,小正,曰二月。丁亥,万舞入学,丁亥者,吉日也。万舞者,干戚舞也,入学也者,大学也。诗,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毛曰,以干羽为万舞,是万舞兼用干羽,乃夏制也。仲尼燕居曰,夏钥序兴。陈氏曰,夏钥,禹大夏之钥曲,以钥吹之也。据此,则是所吹者,钥,而所舞者,干羽也。虞书,舞干羽于两阶,亦兼干羽而言也。左隠五年,考仲子之宫将万焉,公问羽数于众仲,对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是万舞不専用干,兼用羽也。孔氏诗疏曰,万,舞名也。万舞为干舞,不兼羽钥,以春秋云,万入去钥别文。公羊,曰钥者,何钥。舞万者何,干舞言,干则有戚矣。礼记曰,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言钥则有羽矣。钥师曰,敎国子舞羽吹钥,是干羽之异也。然钥可吹,不可舞,既云文舞,即当舞羽,何又舎羽而舞钥,是则公羊之误也。乐师舞羽吹钥,葢敎国子以舞羽,不言舞干羽者,省文也。隠公因万而専问羽,岂万舞不用干乎?又万入去钥,乃是干羽既入,则止钥不吹,故云去钥,若万不用钥,已无钥矣,何待去乎?)

二十五年,息慎氏来朝,贡弓矢。

(笺按,郑康成曰,息慎,或谓之肃慎,东北夷。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郭璞曰,今肃慎国,去襄平三千余里,其人皆工射,弓长四尺,劲强,箭以楛为之,长尺五寸,青石为镝。)

二十九年,帝命子义均,封于商。

(笺按,世纪曰,娥皇无子,女英生商均,据竹书,则本名义均,以封于商,曰商均。吕氏春秋,去私篇,舜有子九人。高诱曰,国语云,舜有商均,此曰九子,不知出何书也。又按山海经曰,帝俊生季厘,是与均为二也,其他七人无闻焉。)

三十年,葬后育于渭。

(附注曰,后育,娥皇也。

○笺按,地理志,扶风陈仓县,有黄帝孙,舜妻育冢祠。葢即舜后育冢也。汉志注,误育为肓。郦元渭,水注引此,亦作舜妻肓冡,千数百年,无辨其非者,不有竹书,何由知其为育哉。楚辞,湘君,湘夫人。君不行兮夷由,帝子降兮北渚。朱子集注曰,君谓湘君,尧之长女娥皇,为舜正妃者也。帝子谓湘夫人,尧之次女,女英,舜次妃也。今据竹书云,尧七十一年,二女嫔虞,其后三十年,尧崩,舜在位又五十年,崩于苍梧之野,计二女,二十而嫁,已并百岁,何有百岁之妃,后从行巡省,溺死湘江,而世仍称之为帝子乎?况檀弓有曰,舜崩于苍梧之野。葢三妃,未之从,其不得溺于湘江,明矣。今竹书载,帝舜三十年,葬后育于渭。班志载,舜妻育冢。刘向,舜葬苍梧,二妃不从。皆与竹书合,则从行而溺于湘江者,又何人乎?王逸注,以娥皇、女英,堕湘水溺焉,其贻误后学,为不少矣。)

三十二年,帝命夏后总师,遂陟方岳。

(笺按,大禹谟,帝曰,格汝禹,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髦期倦于勤,汝惟不怠,总朕师。孔曰,称总我众,欲使摄,至于遂陟方岳者,正以见禹之不怠,徧歴四方,以朝诸侯也。若谓付托得人,舜遂可巡陟方岳,又何谓倦于勤乎?周书立政曰,以陟禹之迹,方行天下,至于海表,㒺有不服,则陟方,属禹可知。尔雅,释诂,格陟跻登升也。文选,吴都赋注,刘渊林曰,陟,升也。方,道也。则是方岳者,四方之岳,如东方岱,西方华,南方衡之类,陟则升于四方之岳也。)

三十三年,春,正月,夏后受命于神宗。

(笺按,大禹谟曰,正月朔日,受命于神宗,率百官,若帝之初。孔传曰,受舜,终事之命,神宗、文祖之宗庙,言神尊之。尚书,帝命验帝者承天,立五府,赤曰文祖,黄曰神斗,则舜受终于文祖,即赤府也,禹受终于神宗,即黄府也。神宗葢神斗。与遂复九州岛。

(笺按,襄四年,虞人之箴曰,芒芒禹迹,画为九州岛。禹贡,冀州既载,济河惟兖州,海岱惟青州,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海惟扬州,荆及衡阳惟荆州,荆河惟豫州,华阳黒水惟梁州,黒水西河惟雍州。王伯厚地理通释曰,孔氏云,禹治水之后,舜分冀为幽,并分青为营。马氏云,禹平水土,置九州岛,舜以冀州之北广大,分置并州,燕齐辽逺,分燕为幽,齐为营。汉地理志云,尧遭洪水,天下分絶,为十二州。禹平水土,更置九州岛,列五服。与孔马之说异,愚谓舜典言,肇十有二州,咨十有二牧,而后命禹平水土,当以汉志为正。今据竹书,尧七十五年,司空禹治河,八十六年司空入觐,贽用玄圭,八十七年,初建十有二州,九十七年,司空巡十有二州,舜三十三年,夏后受命于神宗,遂复九州岛,则是禹平水土,舜始分十有二州。尚书,封十有二山浚川。川但言浚,则是水土之既平可知。若禹未治水之前,洪水滔天,怀山襄陵何从而封山浚川,此当以孔氏之传为正,若马氏禹平水土,置九州岛,舜始分十有二州,则谬矣。周公职録,黄帝割地,布九州岛。杜佑通典,颛顼置九州岛。世纪言,九州岛,颛顼所建,帝喾受之。则尧嗣位时,本是九州岛,至舜分十二州,故曰肇。禹受命,遂复九州岛,以前原有九州岛,故曰复。又按世纪云,禹平水土,还为九州岛。今禹贡是也。其时九州岛之地,凡二千四百三十万八千二十四顷,定垦者,九百一十万八千二十四顷,不垦者,一千五百万二千顷。四海之内,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出水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名山,五千三百五十,径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以供财用。)

三十五年,帝命夏后,征有苗。

(笺按,大禹谟,帝曰,咨禹,惟是有苗弗率,汝徂征禹。乃㑹羣后,誓于师曰,蠢兹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贤,反道败徳肆,予以尔众士,奉辞代罪。三旬,苗民逆命,益赞于禹曰,至諴感神,矧兹有苗。禹拜昌言,班师振旅,帝乃诞敷文,徳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孔曰,三苗,国名。缙云氏之后,为诸侯,号饕餮。左文十八年,史克曰,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胃于货贿,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山海经,苗民,厘姓。魏䇿吴起曰,昔者,三苗之居,左有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汶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恃此险也。)

有苗氏,来朝。

(笺按,夏本纪,三危既度,三苗大序。索隠曰,郑氏引河图及地说,云三危山,在鸟䑕西南,与㞶山相连。后汉郡国志,陇西首阳县,鸟鼠同穴山,渭水出。刘昭,引地道记曰,有三危山,三苗所处,水经注曰,渭水东,歴大利,又东南流,苗谷水注之,三苗所居,故有苗谷。通鉴前编,尧七十六载,窜三苗于三危,当犹是窜之陇西之地。舜三十五载,有苗氏来朝,其在于羣后之例,可知山海经,苗民,厘姓,颛顼后。昭九年曰,允姓之奸,居于州。杜氏曰,允姓之祖与三苗,俱放于三危。州,今炖煌也。穆天子曰,乙丑,天子东征□□,送天子至于长沙之山。伯夭曰,重□氏之先,三苗氏之□处。郭璞曰,三苗,舜所窜于三危者,是则长沙之山,即后汉书注,三危山,在沙州东南者也。韩非子曰,三苗,有成驹,亡国之臣也,其逺窜于沙者,葢此辈耳。)

四十二年,玄都氏来朝,贡寳玉。

(笺按,汲冢周书曰,昔玄都,贤鬼道,废人事天,谋臣不用,龟䇿是从,神巫用国,哲士在外,玄都以亡。又按春秋,定八年,榖梁注,寳玉者,封圭也。范寗曰,始封之圭也。据书叙,汤伐三朡,俘厥寳玉,则美玉,皆谓之寳玉也。)

四十七年,冬,陨,霜不杀草木。

(笺按,春秋僖三十三年,十有二月,陨,霜l不杀草。五行曰,刘歆以为,草,妖也。)

四十九年,帝居于鸣条。

(笺按,郡国志,河东安邑。帝王世纪曰,县西有鸣条陌。括地志,高涯原,在安邑县北,其南坂口,即古鸣条陌。按舜都蒲坂,距鸣条二百余里,舜居鸣条,亦如尧居城阳也。又困学记,闻以舜卒鸣条,在今陈留之平丘。)

五十年,帝陟。

(笺按,舜典曰,舜五十载,陟方乃死。蔡曰,陟方,犹言升遐也。韩昌黎曰,竹书纪年,帝王之没,皆曰陟,陟,升也,谓升天也。书曰,殷礼,陟配天,言以道终,其徳协天也。故书纪舜之末,曰陟,其下言方,乃死者。所以释陟为死也,地之势,东南下,如言舜巡狩而死,宜言下方,不得言陟方也,按此得之,但不当以陟为絶句耳,方犹云,徂乎方之方。陟方而死,犹云徂落而死也。史记,言舜巡守,崩于苍梧之野。孟子言,舜卒于鸣条,未知孰是。今据竹书,四十九年,舜居于鸣条。五十年,帝陟,则是与孟子合也。书所言,陟方。葢鸣条有陟方之馆耳。竹书,舜三十三年,命夏后总师,遂陟方岳,可谓遂徂落于四岳乎。宋颜延之祭虞帝文,百龄厌世,万里陟方。后魏温子升,舜庙碑,陟方之驾,遂往苍梧之窆不归,则陟方非徂落之谓,可知矣。)

 义均封于商,是谓商均。

(笺按,史记,曹相国世家,攻下邑以西,至虞。正义曰,虞城县,在宋州北五十里,古虞国,商均所封。一綂志,虞城县,在归徳府城东北六十里,当时并商丘,皆在国内,故曰商也。)

后育,娥皇也。

(笺按,地理志,扶风陈仓县,有舜妻育冡。竹书,后育葬于渭,是也。)

鸣条有苍梧之山,帝崩,遂葬焉。今海州。

(笺按,帝王世纪曰,舜荐禹于天,使禹摄政,有苗氏叛,南征,崩于鸣条,殡以瓦棺,葬于苍梧九疑山之阳,是为零陵。方舆纪胜曰,苍梧山。山海经注,即九疑也,在今永州府道州,宁逺县南六十里。湘中记曰,九山相似,行者疑惑,故曰九疑。据世纪,则舜以征有苗,道死,何三十五年命夏后征有苗,至十五年后,舜年百有十岁,转又自征有苗,何舜之不惮烦耶?司马温公诗,虞舜在倦勤,荐禹为天子,岂有复南巡,迢迢渡湘水,葢以此也。王应麟,困学纪闻曰,世舜葬苍梧之野,孟子以为,卒于鸣条。吕氏春秋,舜葬于纪苍梧山,在海州界,近莒之纪城,鸣条在陈留之平丘,今考九域志,海州东海县,有苍梧山,与休文附注正同,则舜不当逺葬于零陵,庶为得之。)

 竹书綂笺卷二

宋元明清时期,西王母在人物、情节与意象上的变化

前言

宋元明清是我国通俗文学蓬勃发展的阶段,在这个时期,西王母故事不仅存在于古典文言小说以及诗词文中,而且更多地出现在通俗小说戏曲当中,成为家喻户晓的神仙故事。

在人物上,自先秦开始的西王母与周穆王、舜、禹的故事依然零星存在于某些文言笔记小说中,汉末至唐五代时期西王母故事中的常见人物汉武帝、黄帝等在文言小说中仍常可见到,但是在通俗小说戏曲中,人物形象非常丰富,既有三界神佛,又有慕道凡人。

在情节上,虽然仍有对于前代君王访王母和王母降授的因袭,但这个时期通俗小说和戏曲中西王母故事的主要情节是蟠桃会王母开宴故事,其他的分支情节和人物都是附着于其上的。在意象上,美玉意象依然存在,但是仙桃、蟠桃意象在小说和戏曲作品中更为常见。

人物

经历了先秦至两汉时期由兽及人,再由人及神的蜕变期和汉末至唐五代由神到道教至尊女仙的上升期,五代以后的西王母在神格上基本维持其道教女仙的地位和形象。

但是随着通俗文学的一再演绎,世俗情节和民俗色彩的增加使得这个人物不再是单面、定型的,而是更加人格化,具有了更加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

西访王母的周穆王见于王明清《挥麈後录》、谢肇制《文海披沙》、洪应明《仙佛奇踪》、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等笔记及小说以及元好问、刘基等人的诗词当中。

好为仙道的汉武帝见于谢肇制《文海披沙》、洪应明《仙佛奇踪》、陈继儒《珍珠船》、蒋一葵《尧山堂外纪》、陆深《金台纪闻》、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以及尹耕、吴伟业的诗词中。

黄帝会西王母事见于《文献通考·乐考八》、谢肇制《文海披沙》、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等。这些帝王形象与前代相比并无很大不同,基本是前代故事的复述。

除历史上的黄帝、周穆王、汉武帝之外,偶有现世帝王会见西王母的故事,如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中载徽宗尝闻武帝请王母降见问道,于是欲见西王母,在道士林灵董和张虚静的帮助下得以实现。

在帝王之外,有幸得以面见王母的还有《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十六中的茅盈和卷十七中的朱孺子;《韩湘子全传》中名登紫府的韩湘子;《绿野仙踪》中的火龙真人、冷于冰师徒;杂剧《陈抟高卧》中的陈抟;杂剧《竹叶舟》中的陈季卿等。

这些皆为修道之人,相关的文本也基本为神仙道化之书,于人物塑造上大多着墨不多。这个时期的西王母故事由于蟠桃会情节的繁盛而开始与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中的诸多神仙产生关联,在人物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这种扩展首先体现在王母蟠桃宴上请到的仙真遍及三界神佛。以清代通俗小说《女仙外史》为例,在叙述王母蟠桃会上的宾客时有这样一种说法:

“西母于桃熟之日开宴,止请佛菩萨、道祖天尊与上帝及诸大仙真。其余切仙官仙吏、海岛洞府散仙、斗牛宫二十八宿,总不得与。是以岁星东方朔,每至窃食。....今此度,碧桃繁盛,倍于从前,凡散仙列宿,亦多邀请,为万劫以来第一盛会。”

其中所言佛菩萨、道祖天尊、上帝、诸大仙真及诸多散仙列宿,基本就是明清戏剧、小说中王母瑶池宴所邀请的宾客的几种类型,较之于宋代以前的圣主君王和慕道凡人,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扩展,而这种扩展是与宋代以后民间信仰中神灵体系的扩展同步的。

其次,这种扩展还体现在王母蟠桃会故事中人物的开放性。王母之宴上的人物是不定的,可以根据具体文本的内容需求进行增删,这也使得王母蟠桃会故事的适用范围具有广泛性。

情节

在情节方面,体现为王母会君故事的衰落和王母献授情节与王母开宴情节的结合。宋元明清四朝,载有西王母会周穆王故事的文本有明代谢肇制《文海披沙》、明代蒋一葵《尧山堂外纪》等。

载西王母会汉武帝故事的有:明代谢肇制《文海披沙》、明代洪应明《仙佛奇踪》、明代蒋一葵《尧山堂外纪》、清代王韬《淞滨琐话》等。

这类文人笔记,多杂采前人旧说,故事情节架构与前代记载并无很大不同。王母献寿故事与王母开宴故事的结合,表现为王母开宴献蟠桃情节,主要载于宋代以后的寿庆戏剧、寿庆诗词作品中。

较有代表性的戏剧作品有朱有燉《瑶池会八仙庆寿》、《群仙庆寿蟠桃会》,佚名之《庆千秋金母贺延年》等。

较有代表性的诗词作品有吴文英《烛影摇红·又寿嗣荣王》、姚勉《满江红·寿邓法》等。这类寿庆戏剧和诗词作品,大多表现为娱乐性强但是文学艺术性不足。

意象

西王母故事中的“意象”是最能反映故事背后的宗教信仰和思想意识背景的。

宋代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在宗教信仰领域,佛道渐衰,杂糅三教且教义芜杂的民间宗教兴起;在社会思想和文化领域,市民文化开始崭露头角,并逐渐成为最能代表这个历史时期的思想和文化趋势。

在这样的宗教和文化背景下,西王母故事的“意象”表现为对前代传统意象的兼容并包以及对于“蟠桃”这意象的重点突出。

兼容并包具体体现为对于前代美玉、地图等意象的因袭和典故化。《通志略》、《文献通考》、《文海披沙》等记王母献美玉故事,清代陶澍《益地图赋》、陈世倌《西王母献益地图》等记王母献地图故事。

这类故事在宋代以后在情节、人物等方面没有太多的创新,基本是两个主题,一个是简单因袭旧说,另一个是为君主歌功颂德,因此此类意象的含义也基本沿袭前代。

美玉、地图等意象在西王母故事中出现很早,有其特殊的社会和思想背景,这在上文中已有所涉及,在本文的第三章还将详细探讨。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思想和宗教环境的改变,这类意象逐渐失去了其原本产生和存在的土壤,逐渐走向了没落。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此类意象虽然不再是西王母故事中的主流,但是其背后深厚的文化意蕴早已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且符合了封建统治者的政治和文化需求,因此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明清时期大量的通俗小说戏曲以及民歌、子弟书等民间文学样式中的西王母故事,“蟠桃”是最为常见的意象。

此类作品数量庞大,一般为应酬应制所作,娱乐性和世俗性很强,但是故事主题单一,文学性较弱。这些作品真实的反映了明清时期文学的市民化和世俗化倾向,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下民众的娱乐、审美趣味及宴饮寿庆礼俗。

参考文献:

[北宋]张君房编,李永晟点校.云笈七笺[M].北京:中华书局.2003.

[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北宋]司马光编.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新疆第十三章——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关注作者!阅读到文章最后,点赞收藏并转发,这是您对作者肯定!关注作者,作者祝你一路长虹!有机会获得礼物哦!请往下看最后有惊喜!@ 所有人

新疆风景秀丽,有着不可比拟的矿产资源。当地人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豁达乐观,豪气奔放。新疆是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不仅有晶莹的冰川,澄澈的湖泊,浩瀚的沙漠,辽阔的草原,还有苍翠无边的雪松,云杉和众多珍禽异兽。

新疆,一个被上帝宠坏的地方,对于没去过的人,新疆是一个梦幻的梦,充满了神秘,令人向往。对于去过的人,新疆是一份永久的牵挂,更是一个坑,让你甘愿沦陷。

新疆之旅,一边是让人动容的历史文化,一边是梦幻的冰雪奇缘,这里是新疆,但新疆不只是如此,希望你来了之后,你会爱上新疆。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地跨天山山脉西南部、帕米尔高原东部、昆仑山北坡和塔里木盆地西北缘,自治州北部和西部分别与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1195千米。东部与阿克苏地区相连,南部与喀什地区毗邻,全州东西长约500千米,南北宽约140千米,面积7.25万平方千米。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地处塔里木河流域上游,地跨天山山区、帕米尔高原、昆仑山山区及塔里木盆地边缘,山地占全州总面积的90%以上,谷地、盆地遍布山间,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干旱少雨,是有名的瓜果之乡。

历史沿革名称由来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语意为“红水”。境内有克孜勒苏河穿境而过,故在自治州成立时,决定以克孜勒苏作为自治州的名字。

建置沿革

克孜勒苏自治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根据境内性质未定的原始文化遗迹和出土的人头骨化石推断,大约早在17万年以前,境内即有原始人类活动。

大约距今6000年左右的中石器时代,境内的先民已经能够打磨细石器,用于狩猎和从事简单的农耕生产。

大约在3000年前,中国中原社会已经进入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境内仍然处于母系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同时境内平原地区出现定居农耕文化,山区为狩猎和放牧的游牧文化。

据中国史籍所载,中原的黄帝、舜帝、尧帝等都与境内的部落联盟有过密切的交往。《竹书纪年》载“黄帝时西王母献白环,舜帝时又献之”;“尧,西王母献其白琯”;“舜受终西王母献益地图”;《贾谊新书》称:“黄帝涉流沙,登于昆仑,于是还归中国”;尧帝“身涉流沙,地封独山,西见王母,驯及大夏、渠叟”。从这些记载中可以明确看出,境内的西王母之邦等部落联盟与中华古帝从长期的友好往来,最后到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回归中国。

到了秦汉之际,境内的以母系社会为基础的部落联盟逐步解体,以各个绿洲自为体系的从事定居农业的“城廓诸国”以及以从事游牧的“行国”逐步形成。境内的阿图什属疏勒国,阿克陶属中国,乌恰属捐毒国,阿合奇属尉头国。

汉神爵二年(前60年),统治西域的匈奴日逐王先贤掸率部归汉,汉朝政府设西域都护府以统之,从此克孜勒苏即正式划入汉朝版图。

三国时期,州境隶属魏国。西晋时隶于西域长史府,东晋十六国时先后隶于前梁、前秦、后凉、西凉等。

南北朝时隶于北朝,设西戎校尉府,疏勒、龟兹(尉头属龟兹)、乌孙(捐毒属乌孙),皆受辖于该校尉。

隋朝统一全国后,隶于隋朝,受西突厥王庭的统治。

唐朝境内各地辖于安西都护府,境内设疏勒都督府(治所在疏勒镇)、蔚头州(治所孤石山)、温肃州(治所大石城)、演渡州(治所去曷饭馆)。今阿合奇分属温肃州、蔚头州;阿图什、阿克陶、乌恰分属疏勒都督府、演渡州。境内各地分属葛逻禄、样磨、处月等部。

北宋、辽时期,境内大部分土地属黑汗(即喀拉汗)王朝,其中东北部少部分地区(今阿合奇)属西州回鹘,南部少部分地区(今阿克陶)属于阗。

西辽天蒙三十三年(1210年),喀拉汗王朝为屈出律所灭,州境始属西辽。

蒙古成吉思汗十三年(1218年),西辽为蒙古所灭,蒙古设断事官对境内实施统治。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在阿里麻力设中书行省,州境即辖于该中书行省,由断事官辖治。至元十八年(1281年)元改断事官为都护府,州境即属该都护府管辖。至正六年(1346年),州境又属察合台后王封地。

明代初年,辖于别失八里。永乐十六年 (1418年)明改别失八里为亦力把里地区。州境又为亦力把里首府大臣朵豁剌惕家族的世袭领地 ,称朵豁剌惕部,嘉靖十二年(1533年),察合台后裔赛义德汗建立叶尔羌汗国,州境属其统治。

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准噶尔蒙古部噶尔丹侵入天山南路,州境在准噶尔部的统治之下。清政府平定准噶尔叛乱之后,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设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州境即在该大臣的管理之下。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清政府在伊犁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州境又辖于伊犁将军。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境内分别辖于新疆省喀什噶尔道的疏勒府、伽师县及阿克苏道乌什厅。

地理环境位置境域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地处北纬37°41'28”~41°49'41”、东经73°26'05”~78°59'02”之间,地跨天山山脉西南部、帕米尔高原东部、昆仑山北坡和塔里木盆地西北缘,自治州北部和西部分别与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1195千米。东部与阿克苏地区相连,南部与喀什地区毗邻,全州东西长约500千米,南北宽约140千米,面积7.25万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地处帕米尔高原上。帕米尔高原寒武纪时期隆起,华里西时期断裂,并发生剧烈升降,形成凹陷和褶皱。地质结构复杂,主要为新生界第四系地层。自治州境内多山,山地占全州总面积的90%以上。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呈梯状上升,东南部为塔里木盆地边缘绿洲和喀什噶尔平原,最低处海拔1197米,北部、西北部为天山南脉和帕米尔高原,最高处海拔7719米,相对高差6522米。山地以克孜勒苏河为界,从乌恰县的北部、阿图什市北部直至阿合奇县全境,为天山南麓;克孜勒苏河以南,从乌恰县西南部直到阿克陶县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山区。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克孜勒苏河为界,克孜勒苏河以北从乌恰北部、阿图什市的北部直到阿合奇县全境,为天山南麓;克孜勒苏河以南,由北向南包括乌恰县西南部和阿克陶县西南部绝大部分山区,为帕米尔高原和西昆仑山区。境内的“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公格尔峰海拔7719米,为自治州最高点。自治州境内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有16座,山顶终年积雪,最厚处达100多米。山间遍布冰川,主要冰川有20多片,总面积达1 960.8平方千米。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主要平原有阿图什市的恰克玛克~博古孜河中下游冲积平原、阿克陶县的帕米尔山前冲积扇平原、盖孜河~库山河三角洲平原。主要盆地有阿图什市的哈拉峻、吐古买提盆地和乌恰县的黑孜苇盆地。主要谷地有阿合奇县的托什干谷地、阿图什市的上阿图什谷地、阿克陶县的苏巴什谷地和木吉谷地等。这些平原、盆地和谷地,一般在海拔1200~3500米之间,为自治州主要的农牧业区。

气候特征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气候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气候,其特点是光照充足,干旱少雨,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秋季短促,且气温多变。气候差异极大,垂直反应明显。既有终年永冻的寒冷高山带,又有夏季酷炎的平原区;既有终年不化的冰雪降水带,又有干旱无雨的久旱区。相对温差达16.6℃。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总辐射130-140千卡/立方米,高于全国同纬度地区。全年日照时数2700-3000小时,日照百分率62-68%。平原全年积温4100-4700°C,适合各类作物及树木生长;山地半农牧区为2400-2500°C,仅能满足牧草麦类作物及林木生长。平原年平均气温11.2-12.9°C,气温日较差12°C。

水文特征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境内沟壑交错、河流纵横,由东北向西南分布有托什干河、博古孜河、恰克玛克河、克孜勒苏河、盖孜河、库山河、叶尔羌河等七大水系。

除上述七大水系外,自治州南部还有艾格孜牙、且木干、铁列克、克孜勒治业克等大小河流100余条。这些河流大都为内陆河。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共有天然湖泊18处、35个,其中淡水湖多集中于阿克陶县的布伦口、苏巴什一带,最大的为布伦库勒湖、喀拉库勒湖。阿合奇县西北部山区也有少量淡水湖。淡水湖多为高山湖泊,一般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另外还有部分冰湖。咸水湖(盐湖)多分布于阿图什市北部盆地,最大的为硝尔库勒和吐孜苏盖特盐湖。

自然资源矿物资源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矿产丰富,主要分布于广大山区。金属矿有金、银、铜、铁、锰、铬、铅、锌、锡、镍、钴、钨、铝、钼、钒、钛、锂、铍、铌、钽、等;燃料矿有煤、石油等;建材矿上,盐、芒硝的储量也相当丰富。另外尚有珍贵稀有矿冰洲石、绿柱石等宝石矿。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能源矿产以煤为主,有少量油页岩。初步查明煤矿点28个,已开采利用的煤矿12个;黑色金属矿以铁为主,其次是锰、钒、钛。铁矿分布较广,储量多,品位高,全州共发现铁矿55处,其中矿床8处,矿点47处。

水资源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地处塔里木河流域上游,有托什干河、博古孜河、恰克玛克河、克孜勒苏河、盖孜河、流量252.406立方米/秒。地下水总储量8.06亿立方米。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水资源较丰,但由于河流多处于高山峡谷之中,利用率极低,地表水引用量仅占拥有量的12%左右。地下水的开采利用量也仅占地下水可开采利用资源的10.85%左右。

生物资源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天然植被稀疏。野生植物种类有54科184种,主要为禾本科、菊科、豆科、蓼科、藜科等牧草类植物。自治州野生蜜源植物沙棘资源较丰,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珍贵野生植物有白垩纪残余阔叶常青植物小沙冬青及稀有植物雪莲。境内有有毒植物毒麦和岩黄芪(醉马草)及曼陀罗等。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野生动物资源较丰,仅鸟类就有17目42科244种,占新疆鸟类总种数的60%。珍贵野生动物较多,属国家一级保护的12种,二级33种,另外还有珍贵稀有野生动物40多种,境内有新疆帕米尔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

人口

2017年,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总户数157704户,总人口620591人,其中柯尔克孜族162774人、维吾尔族408738人、汉族41404人、塔吉克族6031人、回族、乌孜别克族、哈萨克族等其他民族1644人。

历史文化地方文化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是古代三文明(华夏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三大宗教(佛教、教、伊斯兰教),三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印欧语系)的荟萃之地及东西文化的交融之地。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中部是维吾尔文化的摇篮,北部是柯尔克孜文化的沃野,西南部山区是塔吉克文化的发祥之地,各种文化都留下厚重的文化积淀,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玛纳斯》,是流传千古的不朽之作,在草原上广为流传,家喻户晓;维吾尔族的《阿凡提的故事》脍炙人口,不断有新的故事在绿洲上传播。柯尔克孜族的古典乐曲《康巴尔汗》及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不仅是柯尔克孜、维吾尔音乐创作的基石,而且是民族音乐的经典与史诗。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曾经是西胡文化的发祥之地,古代的疏勒乐以及柘枝舞、胡腾舞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不仅对当地的群众文化产生影响,而且早就传入内地,对中原文化影响极深。汉文化对境内的影响颇大,且有大量汉文化融入少数民族文化之中。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丰富和发展了各族人民的精神生活,提高了各族人民的心理素质,增强了各族人民的凝聚力。

民族文化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有11个民族在此常住。各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构成了自治州多姿多彩的浓郁的民族风情,尤以柯尔克孜族和维吾尔族的民族风情最为突出。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玛纳斯》是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之一。在柯尔克孜草原上演唱《玛纳斯》是最大的盛会。

柯尔克孜是中国古老的游牧民族,其民间体育娱乐活动既具有我国北方马背民族共同的的粗犷剽悍的特点,又具有本民族独具的历史特色、文化特点和生活特色。柯尔克孜族民间体育娱乐活动种类上百种,其中最具特色和观赏价值的有:攻占皇宫、刁羊、赛马、追姑娘、荡秋千、摔跤、马上角力、赛骆驼等。

每遇婚礼等庆典,柯尔克孜族群众都要举行赛马、刁羊、追姑娘、《玛纳斯》演唱会、对歌、跳舞等民间文娱体育活动。柯尔克孜族有本民族独有的节日“诺鲁孜节”,这是一种除旧迎新的年节,除夕之夜的跳火堆、唱“诺鲁孜歌”以及节日之晨全村人共食“克缺饭”,都反映了柯尔克孜族独有的历史和文化。

柯尔克孜人的驯鹰捕兔、捕鹿、捕狐,不仅是本民族传统的一种狩猎生产形式,而且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牧区草原到处可见驾鹰驭犬的狩猎者,特别以阿合奇县苏木塔什乡独具规模,别具特色。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阿图什维吾尔族的麦西来甫,亚地亚那及萨满舞等各种歌舞盛会别具特色。

风景名胜阿图什天门景区

阿图什天门景区位于阿图什市上阿图什镇省道309线南侧17千米,距离阿图什市75千米。被评为国家AA旅游景区。阿图什天门呈“∩”字型,宽约120米,高500余米,厚度无法丈量,形成一道天然的自然景观。

阿图什天门景区

玉其塔什草原风景区

玉其塔什草原风景区位于乌恰县乌鲁恰提乡,距离乌恰县城250千米。是新疆南部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夏牧场,玉其塔什在柯尔克孜语意为“三个石头”,实为“三座巨大的山峰”,总面积约18平方千米。

玉其塔什草原风景区

阿克陶五彩山景区

阿克陶五彩山景区位于阿克陶县奥依塔克镇西南方向的314国道旁,距离阿克陶县县城79千米。

阿克陶五彩山景区

白沙湖-白沙山景区

白沙湖-白沙山景区,白沙湖-白沙山景区位于阿克陶县布伦口乡,距离阿克陶县县城150千米。白沙山山前是布伦库勒湖,山后是恰克拉克湖。布伦库勒湖是新疆湿地自然文化景观,柯尔克孜语意为“山脚落的湖”。

白沙湖—白沙山景区

漫漫人生路,依然不忘初心,带着感情跟着心一路前行,感谢一路陪伴的你。喜欢的朋友点击关注哈。关注新疆零距离不光可以了解最美的新疆,还能有机会收获到来自新疆的小礼物。本期话题:你会去过阿克苏吗?你对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这个城市了解多少?(请大家在评论区积极参与本期话题)

神话中的西王母到底是什么来历?

西王母,全名为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简称王母,又称金母,俗称王母娘娘,是道教著名神仙之一。关于西王母的来历,自古众说纷纭。

《山海经》里所描绘的西王母,是一个介于、人神之间的图腾形象。而在《庄子》、《淮南子》、《易林》等典籍中,西王母已经被改造成一位得道不死的仙家和掌“不死之药”的吉祥神。《穆天子传》、《汉武帝内传》、《博物志》等小说作品则进一步把西王母塑造成一位尊贵美丽、 温柔多情、能诗擅歌的女王。

在道教的神仙谱系中,西王母又被崇奉为道家尊神、女仙领袖。道教典籍《墉城集仙录》谓“西王母体柔顺之本,为极阴之元,位配西方,母养群品,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得道者,咸所隶焉”。

西王母的传说并非凭空杜撰。据一些专家学者考察发现,距今3000-5000多年前,在青藏高原昆仑、祁连两大山脉之间的广阔地带,曾存在过一个游牧国度——西王母国,其国都苏毗就在今天的青海省天峻县一带。

大量的文献证明,西王母国许多部落都以女性为首领,部落(隋唐时期羌部族名称)是其中最有名、影响最大的一个,该部落的女王也就成了人们崇拜的对象,久而久之,就被人们传说成法力无边、雍容华贵的女神了。

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西王母之邦与中原的黄帝、尧、舜以及商、周王朝保持了长期的友好关系,直至最后融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据《黄帝出军诀》、《玄女传》等记载,西王母曾“遣使授符”,并派她的徒弟九天玄女,帮助黄帝打败蚩尤。《贾谊新书》亦记载,尧帝“身涉流沙,地封独山,西见王母”。《书灵淮听》中称:“舜受终西王母献益地图。”

《穆天子传》描述了周穆王到西王母之邦与西王母相见的情景。

诵诗述志,表现出雍雅平和的女王风度。西王母与周穆王互赠礼品,在瑶池筵宴上不难看出,西王母部族是最早与中原民族密切交往的西部氏族之一。西王母和黄帝、尧、舜、周穆王等中原帝王的会见是西部民族和中原民族和睦相处、出土的西王母文物中有战国时期的龙提梁飞虎凤钮铜壶,亲如兄妹的写照。

甘肃泾川该铜壶以虎为身,以龙为提梁,以凤为钮,造型精美绝伦,是上古时代中原国家与西王母部族在泾川一带交往的史证,也是西王母游牧部落虎的传人与中原农耕民族龙的传人融合的珍贵证据。

西王母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贡献,是炎黄子孙千秋万代景仰、爱戴的和谐之母。

中华民族贵生重养,道教尤重服饵,追求长生不老。西王母作为得道不死之仙和掌管“不死之药”的吉祥神,特别受人信奉和膜拜。这一点在历代小说中多有渲染,到西王母的馈赠和指点就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一个故事。西晋张华《博物志》卷三云:帝好仙道,祭祀名山大泽,以求神仙之道。时西王母遣使乘白鹿告帝当来,汉武帝求仙并得“汉武乃供帐九华殿以待之。七月七日夜漏七刻,王母乘紫云车而至。

在这个故事里,西王母所阐述的养生之道意义深刻。在西王母看来,“情恣体欲、过甚、杀伐非法、奢侈其性”是对个体生命和社会民生最大的戕害,因此必须“爱众生”养生之道远远超越了对一人一己长生不老的追求,而是立足于对社会民生大众仁爱关怀前提下的真正的生命和谐与安顿。

西王母的“不死之药”、“仙桃”后来被人们具体描述为诱人的蟠桃仙果。不过,王母娘娘没有独享这 3000年方得一熟的仙桃。传说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六月初六、八月初八,西王母在瑶池设蟠桃盛会。明代朱有炖的杂剧《群仙庆寿蟠桃会》称:“瑶池蟠桃结实,西王母召东华、南极、八仙,以及人间香山九老,洛下耆英等,开蟠桃大会。

小说《西游记》第五回说,“请的是西天佛老、菩萨、圣僧、罗汉,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这个是五方五老。还有五斗星君,上八洞三清、四帝,太乙天仙等众,中八洞玉皇、九垒,海岳神仙;下八洞幽冥教主、注世地仙。各宫各殿大小尊神,俱一齐赴蟠桃嘉会 ,,”看来,这蟠桃盛会就是一场各路神仙、三界精英的团拜欢聚,也是神仙社会大和谐的美好象征。

当然,蟠桃仙果也会通过不同的途径流传人间,东方朔就曾偷过多次,李白的《庭前晚开花》则云:“西王母桃种我家,三千阳春始一花。结实苦迟为人笑,攀折唧唧长咨嗟。”如此一来,人间皆得有仙桃了。

此少数民族与汉代李陵有段奇缘,如今肤色变了但爱国的心一直没变

提示:历史可以改变我们的肤色,但却改变不了我们爱国的心。大马的脚印小马踩着走,柯尔克孜族人在历史的长河里,用2000多年时光脚步践行了胸膛里那颗火热的心。在2000多年的时光里,勤劳善良的他们虽然屡受外敌侵略、威胁,但忠于祖国的赤子之心从未改变,在强敌面前,从不屈服。尤其是在近代反侵略斗争中,更是英勇顽强,不屈不挠,表现出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怀。

克孜勒苏是中国新疆西部的一个自治州,简称克州,全区面面积7.09万平方公里,下辖一个县级市与三个县,是中国惟一的以柯尔克孜族为自治民族的自治州,州府驻阿图什市。克州位于祖国的最西部,地处天山南脉、昆仑山北麓和塔里木盆地西端的帕米尔高原山,90%以上为山区,被称之为“万山之州”。这里边境一线地区点多、线长、面广,通外山口多、管控难度大。然而,生活在这里的柯尔克孜族人却有着世世代代为祖国守卫边疆的光荣传统。

加尔买买提·阿不都热合曼,男,柯尔克孜族,1981年4月7日出生,牧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对边防事业的热爱。曾先后被新疆边防总队评为“优秀护边员”,被柯尔克孜克孜勒苏自治州人民政府表彰为“民族团结模范”、“优秀护边员”,被乌恰县党委表彰为“爱国拥军模范”、“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优秀护边员”,2014年又被公安部边防管理局表彰为“感动边疆十大人物”,2016年被评为“全国爱国爱军模范”,2017年7月被中宣部、民政部评为“最美拥军人物”……在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加尔买买提十年如一日,守护祖国边疆默默奉献的事迹。

在乌恰县近千里的边境线上,有4000多名护边员义务守卫在帕米尔高原,加尔买买提可谓他们中间的优秀代表。在加尔买买提的记忆里,有这样一个细节让他终身难忘:

加尔买买提的父亲阿不都热合曼·尼亚孜,从1975年开始就为边防官兵做向导,是一名老护边员。八十年代后期,阿不都热合曼·尼亚孜老了,走不动了,他的大儿子普尔那扎尔·阿不都热合曼接过父亲的马鞭,当上了护边员,也就是从那时起,加尔买买提开始跟着哥哥一块巡边。2006年,普尔那扎尔得了重病。临终前,他躺在病榻上,颤抖着拉着弟弟加尔买买提的手说:“我们柯尔克孜族有一句方言‘大马的脚印小马踩着走’,以后巡边的任务就交给你了。”说完,便闭上了双眼。从此,加尔买买提正式成为一名护边员。

加尔买买提负责巡逻的地段,大多人迹罕至,平均海拔3500多米以上的巡逻途中,要过2条暗藏危机的季节性河流,翻越12个冰雪无常的封岭沟谷,但他风雨无阻,“大马的脚印小马踩着走”地坚持了下来。

‍这是一个柯尔克孜族家庭的传承,也是柯尔克孜族人乐意为祖国守卫边疆的历史传承。它流动在人们的血液里,渗入人们的骨骼,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克孜勒苏自治州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据中国史籍所载,中原的黄帝、舜帝、尧帝等都与境内的部落联盟有过密切的交往。《竹书纪年》载“黄帝时西王母献白环,舜帝时又献之”;“尧,西王母献其白琯”;“舜受终西王母献益地图”……从这些记载中可以明确看出,境内的西王母之邦等部落联盟与中华古帝从长期的友好往来,最后到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回归中国。公元前60年,统治西域的匈奴日逐王先贤掸率部归汉,汉朝政府设西域都护府以统之,从此克孜勒苏即正式划入汉朝版图。

柯尔克孜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史记·匈奴列传》最早出现了对柯尔克孜族的先民的记载。约公元前3世纪末,匈奴征服的北方诸族中,就有“鬲昆”,《汉书》作“隔昆”,“鬲昆”或“隔昆”即柯尔克孜族的先民,“鬲昆”是当时柯尔克孜的译音。

从《史记》的记载看,当时的“鬲昆”居住在匈奴以北,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以北的吉尔吉斯湖周围,其活动地区为阿辅水(阿巴根河)与剑水(叶尼塞河)之间。汉朝时被匈奴冒顿单于征服,其后又先后为鲜卑、柔然等族所统治。

隋唐之际,柯尔克孜族被称为“契骨”,与北方各族、与唐朝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唐肃宗乾元(758-760)年间,契骨为回纥打败,臣服于回纥,此后被称为黠戛斯。

公元840年,黠戛斯迫使回鹘各部离开故土,南下西迁,在原回鹘汗国领土基础上,建立起了强大一时的黠戛斯汗国,并与唐王朝保持了密切的联系,其统治者甚至声称自己是汉将李陵的后代,前来唐都与唐朝皇帝“认亲”。

唐天宝十四年(755),中原地区发生了“安史之乱”,唐明皇李隆基被迫迁蜀,中原无主,军阀混战。在这民族危难时刻,柯尔克孜族人民与西北各民族一起驱兵中原,参加了平叛战斗,维护了唐王朝的统一。

元代,柯尔克孜族臣服于蒙古。元亡之后,又成为瓦剌的属部。15世纪前期,随着瓦剌首领也先的死亡,瓦剌势力衰弱,逐渐西迁到额尔齐斯河一带。柯尔克孜从此摆脱了瓦剌的统治。

明代,沙俄侵略军曾几次侵入叶尼塞河流域,对柯尔克孜人民进行疯狂的掠夺,使柯尔克孜人的处境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叶尼塞柯尔克孜、巴加萨尔、基齐尔、图瓦、库钦古特、布拉特等部联合起来,共同反击沙俄的侵略。

清代,叶尼塞柯尔克孜阿尔蒂萨尔部王族成员中,出现了一位抗击沙俄侵略的民族英雄伊列纳克。他率领柯尔克孜人同沙俄侵略军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英勇斗争。俄国史学家巴尔托里德在《突厥蒙古诸民族史》中也承认伊列纳克是“柯尔克孜本民族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出现的一个坚强的人”,说“伊列纳克威胁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阿钦斯克、库兹涅次克、托木斯克、坎斯克以及叶尼塞斯克和乌金斯克达20多年”。

叶尼塞柯尔克孜人与沙俄入侵者英勇斗争了近百年。面对强大的外敌,英勇不屈,前赴后继,保卫着自己的家乡和祖国的边疆。18世纪俄国史学家格·弗·米勒也承认:“不管俄国使多大劲,也不能把柯尔克孜人完全征服。”英勇的柯尔克孜人在强敌面前表现了不屈的民族气概。

在准噶尔叛乱期间,清康熙、雍正、乾隆曾多次出兵平乱,这些军事行动,都得到了当地柯尔克孜族群众的大力支持。最终使这场迭经三朝,历时68年,取得了完全胜利。此后,柯尔克孜人依然为维护祖国统一、边疆繁荣稳定,与各种势力作着艰苦的、不懈的、长期的斗争。

1875年,左宗棠率大军西进,收复新疆失地。柯尔克孜人在反对阿古柏入侵的斗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自己民族族的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他们的爱国斗争和英雄事迹,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在清朝的档案中也多有记载。刘锦棠在一份公文中就写道:喀什噶尔“布鲁特(清朝称柯尔克孜族为布鲁特)各头人随同官军搜剿窜贼”,“实属奋勉可嘉”。 

1916年,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因不堪忍受沙俄的统治而进行反抗,遭到残酷镇压,大约15万柯尔克孜族难民迁到北疆伊犁、南疆阿克苏、乌什、喀什、伽师等地。抗日战争爆发后,柯尔克孜族人民积极参加抗日活动。许多青年参加了反帝会,牧民们为抗日前线捐献牲畜和各种物品……今天,当我们的翻阅柯尔克孜族历史,就一定会发现,我国柯尔克孜族无论在任何困难的条件下,始终承认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他们居住的土地是中国的领土。

柯尔克孜族忠于祖国的赤子之心,不仅为我国历代政府所公认,就连沙俄军官鲍里斯·塔格耶夫在他的《在高耸入云的地方》一书中也供认:帕米尔的“柯尔克孜人是非常拥护中国人的,喜欢中国人,并且非常愿意服从全权的中国皇帝的意志”。 

1949年9月25日,柯尔克孜族人民与各族人民一道迎来了新疆和平解放。从此结束了苦难深重的历史。1954年7月14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宣布成立,自治州包括阿图什市、乌恰县、阿合奇县、阿克陶县。如今,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已经在共和国的史册上写下了六十多年民族自治的历史 。

加尔买买提是乌恰县近千里边境线上那个4000多名义务护边员缩影,也是柯尔克孜人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维护统一、维护和平的一个缩影。加尔买买提刚开始做护边员时,每月只有153块钱的补贴,为此,妻子妻子有些想不通,甚至抱怨。但加尔买买提却说:“我当护边员不是为了那153块钱,作为英雄玛纳斯的后代,我们柯尔克孜人有责任守好脚下的这片土地!”这在日后成了他为祖国护边的铮铮誓言。

在加尔买买提的事迹里,除了哥哥“大马的脚印小马踩着走”嘱托,还有这样几个细节很感人:

2011年5月8日,妻子难产被送入医院,加尔买买提在山里巡逻,信号不好并不知道这个情况。当他巡逻归来赶到医院,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妻子和孩子,这个坚强的帕米尔汉子再也忍不住了,趴在妻子的身边失声恸哭……2013年8月,帕米尔高原连降暴雨。没等雨完全停下来,加尔买买提独自一人骑着摩托车,带着巡逻物资进山了,不料碰到了山洪暴发,他被困在一块石头上。到了晚上,洪水慢慢退去,在路过牧民的帮助下,他们把摩托车从河沟里拖了上来。当加尔买买提一瘸一拐把摩托车推回家时,担惊受怕一整天的妻子,捶打着丈夫放声大哭:“叫你别去,你非去,你要被洪水冲走了,我和孩子们怎么活呀!”

10多年来,加尔买买提走遍了山上的沟沟梁梁,熟悉山上的草草木木;10多年来,他坚持每周巡边2次,总行程近7万公里,他守卫的边境线未发生过一起人畜越界事件;10多年来,他用对祖国的无限忠诚,把青春和汗水、奉献给了高原边关……

虽然,这在是柯尔克孜族历史中不过是一个小点,但依然是英雄创造出的不平凡。正是这个小点,让我们看到了柯尔克孜人用热血与青春诠释出的忠诚和责任。透过它,历史距离我们不再遥远,并和祖国一样始终都被我们装在了心间。

《新唐书》“黠戛斯,古坚昆国也。”汉代李陵被匈奴单于封为右校王后,负责管辖当时被匈奴征服的坚昆一带地区。《资治通鉴》中说,黠戛斯人赤发皙面;也有黑发之人,自称李陵之后。公元648年,一支黠戛斯朝贡团抵达唐朝首都长安。这支黠戛斯使团除了朝贡之外,还肩负着“认亲”使命——黠戛斯酋长自称是李陵的后裔,与唐朝皇帝是同民族。因为李陵是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西汉名将李广之孙,而唐朝皇帝的先祖也出自陇西成纪,亦同为是李广之后。

黠戛斯人大多为赤发绿瞳,而自称是李陵后裔的黠戛斯人则为黑发黑瞳,明显具有同黄种人混血的特征。因此,今天的专家们分析,黠戛斯酋长自称是李陵的后裔,可信度还是很高的。这是柯尔克孜族人的一段“奇缘”,柯尔克孜族人在这段奇缘里一走就是两千多年,历史在这里改变他们的肤色,但却永远改变不了他们那颗火热的爱国心。(文/路生)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