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金牛座

1306年(1306年是哪个朝代)

时间:2023-10-12 12:15:14 作者:凉话刺骨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解读元朝的密码,草原帝国的巅峰与崩溃

本文是坏土豆历史的第20篇,一文通俗易懂的读懂神秘元朝的一切。

下篇写南宋。

今天写了11800字,很多朋友后台说我深度文越来越少,因为这样的文章实在写的太累了。

下周我尝试每周写两篇深度吧......

坏土豆 作品

首发于微信号 一个坏土豆

陪我的国一起逆袭

第一部分:缺心眼的想法,蒙古贵族想在中原地区退耕还牧

第二部分:铁木真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草原;

第三部分:成就了草原帝国巅峰的军事密码,居然是机动性与科技;

第四部分:蒙古帝国的与忽必烈的野心;

第五部分:元朝,说好听是无为而治,说不好听是混吃等死,连法律都懒得制定;

第六部分:全面推行纸币,就是为了玩通货膨胀掠夺财富;

第七部分:元朝失之于宽,这个宽,可不是宽仁;

第八部分:眼睁睁看着朱元璋做大做强,元朝还忙着内斗;

第九部分:四大汗国,依序崩溃......

第一部分:缺心眼的想法,蒙古贵族想在中原地区退耕还牧

1234年,蒙古灭金朝,拿到了中原的大好河山。

放牧作为老本行,靠军事征讨四方的蒙古,面对一望无垠的农耕平原,两眼一抹黑,抓耳挠腮,完全不知道怎么搞。

最早的时候,他们是「春去秋来,惟事抄掠」,草原气温高了,就回去继续放羊,秋天温度低了,就跑到中原抢劫一番,周而复始....

但是现在中原成了自己的地盘,总不能自己抢自己吧,怎么办?

窝阔台很发愁,因为蒙古人完全不懂农耕帝国的管理,更加不知道还有农业税这么一说,拿到了大块的土地,却主要依靠北方的降将和豪强自行管理,搞的还是部落联盟那一套,历史记载,官吏多聚敛私财、货物数额巨大,赚得是盆满钵满,而朝廷没有储备,仓凛府库连一斗粮食和一尺帛都没有。

于是,蒙古贵族们纷纷向窝阔台提议:汉人无补於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

也就是说咱们把华北平原搞成一个大牧场吧,继续到这里放羊......

我在 血战300年,争夺华夏文明的正朔 中说过,各游牧民族,在拿到中原地区后,无一不是潜行学习中原文化,想以此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帝国。

也只有蒙古,提出了如此脑回路清奇的想法。

可就是这缺心眼的思路,被蒙古朝野认为:此计甚妙。

如果真这样搞下去,可能历史就改写了,北方文明将遭遇灭顶之灾,关键时刻,当时朝廷中唯一的知识分子,耶律楚才赶紧建议说:

陛下将南伐,军需宜有所资,诚均定中原地税、商税、盐、酒、铁冶、山泽之利,岁可得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粟四十余万石,足以供给,何谓无补哉?

我们可以收税啊,中原物产丰富,都是打仗需要的物资,为什么要去放羊呢?

窝阔台根本不懂啥是「税」,但听耶律楚才的意思好像是可以赚钱,因为这个数字他听懂了,每年可以得到50万两白银,8万匹绢,40万石粮食啊,这太让他心动了。

加上成吉思汗铁木真对耶律楚才言听计从,曾在窝阔台面前指着耶律楚材说:此人,天赐我家,尔后军国庶政,当悉委之。

于是窝阔台将信将疑的说:卿试为朕行之。

于是,在耶律楚才的安排下,采用了固定税收计划,设置了十路征收课税使,仿照唐朝的租庸调制,推行了以户调为基础的税收制度,命令每二户出丝一斤,以供官用;五户出丝一斤以与所赐之家,每户的税收是十ー两二钱,同时,还制定了商业税收......

而中原的百姓也得到了休养生息,几年之后,大量的税收征收上来,「十路咸进廪籍及金帛陈于廷中」,看到这么多财富,窝阔台乐得鼻涕泡都出来了,说居然还能这么玩啊.....

蒙古拿下了广袤的土地,但本质上依然是一个大部落联盟,典型的就是在1227年铁木真死后,按逻辑是不是马上要选出新一任的大汗?

当时铁木真也留下遗嘱让窝阔台作为继承人,可蒙古各部族似乎都不操心这个事情,因为蒙古还是一个大的部落联盟,搞的还是原始社会父系氏族制那一套,所谓幼子守灶,即其他儿子先分家立户,由最小的儿子再继承父亲剩余的财产及社会地位。

而蒙古在这个基础上又做了改进,由最小的儿子拖雷暂管成吉思汗的遗产,来监国,再由部族大会,即忽里台确认接班人,结果会议被拖了两年,这两年的时间似乎没有任何变化,铁木真的儿子们依然在各地打仗,各打各的....

年长者多得,年少者少得,末子继承父业。

这是蒙古继承体系的基本法,很难让人理解,导致了蒙古汗国和元朝在汗位、皇位继承问题上的一堆问题。

铁木真作为草原创业者,到了后续元朝能看起来像个帝国,和耶律楚才有很大的关系。

耶律楚才,是从小受中原文化教育的在契丹人,在遇到他之前,蒙古可以说是「纯粹的野蛮人」,每拿下一个城市,除了工匠之外,其余人几乎全部遭受屠戮,在耶律楚才的建议之下,蒙古才开始有了文治的概念。

1232年,蒙古攻陷汴京,速不台请求屠城。耶律楚材立即上奏劝阻,说服了窝阔台,最终「诏罪止完颜氏,余皆勿问」。

光是这件事就让147万汴京人活了下来,可以说耶律楚才不知道救了多少人的性命。

这样缺心眼的事情干得很多,我们后面会一一说到,可能你会问,就这么愚昧的一群人,为什么就开拓了历史上疆域最广阔的帝国呢?

这就要从铁木真说起,虽然他大字不是一个,甚至不认识蒙古文,但他是一个不世出的军事管理天才。

第二部分:铁木真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草原;

所谓部落联盟,大汉或者单于,更多的,像是各部族推选出来的一个代表,在需要集体行动,比如南下掳掠、或遭遇天灾迁徙的时候,就是军事首长。

大汗对于各部落的约束力,非常小,因为部落还是听各个氏族酋长的命令。

这种管理制度非常的不稳定与松散,如果大汗的权威性不够,各部族经常相互战争吞并而不会受到约束。

比如完颜阿骨打,名义上是女真各部的都勃极烈,也就是部落长,能征善战只是他的个人能力,事实上长期受到各部落的掣肘,下命令的时候经常所有部落讨价还价,这是一种常态.....

但是铁木真在征服蒙古各部落后,开创式的建立了千户制。

所谓千户制就是将以往的部落单位全部打散,这一点很重要,否则千户里面全是一个地方的老乡,大家还是听酋长的。

现在铁木真将草原上的所有人全部登记入册,新建立最基本的单位叫做百户,而百户之上则是千户,最终,他将在草原上生活的人全部分在95个千户中。

千户并不是严格的值1000户人口,而是能在战时抽调大约500名士兵的生活群落。也意味着蒙古开始按户征兵和派遣任务。

再以木华黎、博尔术为左右万户,去管辖千户。

在这个新的管理制度下,原来的部族酋长没有了,所有人必须听命于新的军事长官。

千户长,不仅是军事首长,也是行政长官,管理相关的一切事务。

而相应的奖惩,如掳掠而来的战利品和人口,也以千户为单位进行派发。

可以说,对比于农耕文明的「编户齐民」,铁木真的千户制不仅是作战单位,就是草原的户籍与管理制度,在此之前,往往部落酋长连自己有多少人口都不知道。

正是因为这一种制度,整个蒙古成了一个大军团,铁木真将草原的机动性有效的组织起来,再不是一盘散沙,而是爆发了惊人的战斗力。

但是仅仅有这个还不够的,铁木真充分考虑了在以往的战争中大汗对各战斗单位约束力不够的弱点,在千户之外,又设立了「怯薛制」,即自己的禁卫军体系。

怯薛主要由贵族、大将等功勋子弟构成,每名普通的怯薛军士兵都有极高的薪俸和军衔,甚至在地位上高于千户。

怯薛军有着严格的纪律,完全听命于铁木真,里面的成员非富即贵,或者本身就在铁木真黄金家族的成员。

在军械和俸禄上,由黄金家族直接供给,远强于普通的千户士兵,保证了最彪悍的战斗力。

通过怯薛,铁木真建立了强大的个威,加上千户制度,搞了一套草原模式的中央集权。

第三部分:成就了草原帝国巅峰的军事密码,居然是机动性与科技;

接下来是他们的战斗能力。

蒙古的战斗力由两个方面构成,第一个是弓骑兵。

蒙古重骑兵不是主力,而全是轻装上阵,加上蒙古马耐力惊人,矮小精壮,皮厚毛粗,耐受力强,可忍受零下40度的严寒,这使得蒙古可以在任何时候随时发动战争。

蒙古马能在雪地里觅食,士兵可靠母马的马奶充饥,只要带非常轻的辎重,不需要粮草大军的补给。

而战士平均每人拥有大约3到5匹马,交替骑行,以上加在一起,让蒙古骑兵拥有了惊人的机动能力,可以随时发动闪电战。

根据记载蒙古骑兵的日行军速度可以达到80公里以上,我们且不说步兵,欧洲的骑士,日行军速度还不到40公里,还不能单独行动。

等到上了战场,重装骑兵根本和蒙古的轻骑兵没的打。

因为蒙古骑兵用的复合弓有效射程320米,而欧洲骑兵没有弓......

当然,欧洲也有弓箭手,但同一时代的英国长弓最远射程只有200米左右。

这就导致,从一开始蒙古骑兵在野外作战立于不败之地,隔远了就密集射箭,对方的骑兵要追,压根碾不上蒙古的轻装骑兵,而且蒙古人一边跑一边放箭。

等欧洲人实在追不上骂骂咧咧的跑回营地,蒙古兵又跑回来射箭,几轮下来欧洲人就崩溃了。

当然,对方还可以躲避在坚固的城堡中,但是蒙古的第二个优势就发挥出来了,这个优势,居然是科技。

可以说在同一时代的各个,没有谁比蒙古人最重视科技,他们每打下一个城镇就开始屠城,但是从来不杀工匠,对「科技工作者」高度重视。

伴随随着打下的地盘越来越多,蒙古网罗到的工匠也越来越多,让这群人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制造出了当时最精妙的云梯、投石车等攻城装备。

抛石机是蒙古登峰造极的工程,它可以把30公斤到100公斤不等的石弹抛出近300米远的距离,给予城墙毁灭性的打击。

根据元史记载,「抛石机机发时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毁,入地七尺」

而在攻打巴格达时,面对这座坚固的城市,蒙古利用强大的抛石机后,将装满烈油的罐子点燃后抛射进城中,让整个城市下起了漫天火雨,成为一片烈焰。

此外,蒙古还大规模使用火箭和火油筒这样的火器,往往把石油和硫磺等组成的燃料投掷到城堡里去。这些燃烧瓶投掷到城堡里面的房屋上面,立即就可以烧掉屋舍,除了烧死守军,给对方造成极大的恐慌。

在巷战时,他们大规模使用火油筒,火油筒可以说是现代火焰喷射器的雏形,这种武器可以把敌人所处之地变成一片火海。1241年在和波兰人的决战中,蒙古人就是用火箭筒把波德联军烧得焦头烂额的。

强大的机动性加上「高科技」,终于让蒙古骑兵所向披靡。

第四部分:蒙古帝国的与忽必烈的野心;

其实,对于铁木真来说,目标很简单,就是抢钱抢粮抢地盘抢女人,成为了一个强大的暴力组织,在他的时代,所攻陷的基本也都是游牧民族,打下了地盘就继续放羊......抢劫来的财务维系草原帝国的运转,他没有想那么多,未来要走向哪里。

所以,当窝阔台拿下中原之后,根本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这句话,即乾元之气,是万物创始的动力,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

元朝开始出现了,1279年,忽必烈灭亡南宋流亡,结束了华夏的长期的局面。

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

那就要从黄金家族的和忽必烈的定位说起了。

成吉思汗在时,由于他强大的权威性,蒙古可以说是一个中央集权的草原帝国,但是在他死后,很快就有成为了一个部落联盟。

成吉思汗死后,嫡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小儿子拖雷,一个人一个人分了一大块土地,然后开始各打各的,相互之间也没有什么战略合作,向不同的方向扩张。

窝阔台继承的大汗的位置,被称为窝阔台汗,但是事实上已经没有什么中央集权了,这个大汗更多的时候就是个名头,这么大的地盘,窝阔台相管也没有能力,他能把自己打下来的地盘管好就不错了。

当然,这里有一个原因,当时正是蒙古高速扩张期,铁木真的儿子们面对增量市场,根本懒得去在存量市场里面争权夺利。

而到了1259年,大汗蒙哥死后,形势又不一样了,在这个时候,蒙古能拿下的地盘也打得差不多了,大家就对大汗的位置比较上心了,想去抢存量市场.....

忽必烈登场了。

忽必烈从小读书,算是半个文化人,对名分还是非常看重的,于是,和自己的弟弟阿里不哥展开了激烈的汗位争夺战,此时的中原乃至西南、江淮的大部地区,已经在忽必烈的控制之下,依靠中原丰富的人力、物力为依托,忽必烈快速出兵击败阿里不哥,成为了新一代的大汗。

不过,此时的蒙古的大汗,基本上已经成为了摆设,忽必烈根本不知道怎么管,其它的汗国也不听他的,最多称呼他一声大汗,表面上恭恭敬敬,世纪上该干什么干什么。

忽必烈统治蒙古本部和华夏地区,与其它的4个汗国,各自为政......

忽必烈又气又急,甚至计划在1265年重新召开整个蒙古的大会,但是最后自己也没想明白,这么大的地盘,怎么管......

但是,在忽必烈的心中,一直更看重的是自己大汉的身份,认为自己是黄金家族的继承人,面对广袤的蒙古拿下的土地,他才不在乎什么「华夏文明的正朔」。

第六部分:元朝,说好听是无为而治,说不好听是混吃等死;

1279年忽必烈完成华夏地区的大统,依然在四处征战,可以说从来没有系统性的思考如何建立一个高效而清晰的。

最典型的就是科举制度的废除,一直到元朝末期才勉强弄了下,忽必烈无论如何都不想让儒生参与到国家大事中。

在中国古代的历朝历代,一直都是士农工商,但是到了元朝,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宋朝时代「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的美好局面彻底一去不复返了,元朝依然按照战时制度进行管理。

打仗的编入军户;

工匠编入工户;

打猎的叫猎户;

种地的叫农户;

这是新的户籍制度,而读书人叫做儒户。

在蒙古的严重,这些「户」都一样,没啥不同的,而且科举也没了,上升的通道彻底被关闭了,重要官吏几乎都是蒙古贵族,不仅如此,根据新的「种族歧视」,读书人大多来自第四等的「南人」,最没有地位.....

于是读书人没了出路,还极其苦闷,只好去写元曲,产生了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

没有了科举制度和传统的官僚体系,元朝究竟是怎么管理全国的呢?

说得好听点叫无为而治,说得不好听叫浑浑噩噩混吃等死;

说得好听点叫自由奔放,说得不好听点叫随便瞎作;

元朝,一共98年,这么长的时间,居然连一部法律都没有搞出来,或者说他们根本懒得琢磨这个事情,直接继承了金国的「泰和律」进行断案。

后来忽必烈想一想,不对啊,我把金给灭了,怎么还能继承他们的法典呢?

于是就下令禁止用「泰和律」,可是关键问题是,你把「泰和律」给禁了,断案和诉讼的依据是什么?

依据就是没有依据,地方官你爱怎么断案怎么断案,随个人喜好.....

根据史书记载,是「内而省部,外而郡府,抄写条格,至数十册。遇事有难决,则检寻旧例,或中所无载,则施行比拟」

元朝最喜欢用的是「酌情处理」,意思就是你自己看着办吧....

所以,你想想看,没有了法律,地方官想不贪腐都不行,反正啥事都他们看着办,到处都是窦娥冤。

元朝统治者为什么不修订法律,因为他们根本懒得管,他们对这个事情根本没兴趣。

啥长治久安对他们来说也无所谓.....人家根本没想那么长远。

那他们操心啥?

操心怎么赚钱,开篇说了,耶律楚才教会了窝阔台收税,给蒙古统治者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蒙古人从此明白了,原来钱是这么赚的。

但是蒙古统治者们又想挣钱,又不想幸苦,觉得收税这个活太累了,能不能找人去干呢?

我们在高中课本中知道,蒙古将天下人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二等色目,三等汉人,四等南人,所谓南人,就是原来南宋地区生活的人....

为啥色目人地位那么高呢?

色目人,包含了蒙古地区并入的突厥人、粟特人、吐蕃人、党项人、波斯人、阿拉伯人.....各色人等,这些地方,盛产草原商人。

相当一部分的色目人,是包税人,因为元朝采用奇葩的包税制。

因为元朝懒得收税嘛,就让这些商人们去代理他们收税,成为了税务包销商。

元朝几乎无所不包,有包天下河泊、桥梁、渡口之税的,有包燕京酒税的,这些商人们一次性给元朝政府交一笔巨款,然后再每年叫定额,蒙古人就不管税收了,都交给他们去办。

显然,这样一搞,长期以往,国将不国,天下公器,以后都是商人盈利的工具,想怎么收税怎么收税,而国家根本不约束。

中书令耶律楚材坚决反对,并奏请罢免包税制。

他写的非常清楚:此皆奸人欺下罔上,为害甚大。

但是这回窝阔台不听了,因为包税制又快又省心,一次性赚一大笔,自己还不需要派官吏,这么赚钱的生意,为啥不干?

于是,元朝的官员勾结各族商人进入中原,承包了大量税收。包税制很快在全国盛行.....

你还别说,这一套在蒙古的四大汗国中很快流行,我们都知道的,沙俄当时不就是金帐汗国的包税人嘛,就因为搞这个赚到了第一桶金。

第六部分:全面推行纸币,就是为了玩通货膨胀;

元朝为了挣快钱,根本不管后来会怎样,有不管稳定不稳定。

我们都知道,中国最早的纸币起源于宋代,但是真正成为全国通行的货币,居然是从元始。

因为统治者发现,这是最快的挣钱方式,他们又不懂经济学,只是觉得这玩意太神奇了,用纸就能换商品。

元代是真正意义上使用纸币作为全国范围的通货的朝代,这也是世界最早的纸币。元朝的纸币还曾一度外东南亚流通,影响力遍及世界。

由于元朝的管辖范围太大了,白银等金属货币在远途的商业交易中很不利,所以忽必烈就以白银为支撑,发行了中统钞。中统钞的发行,标志着元代纯纸币制度的建立,具有作为支付手段与金银同样的价值,国家的一切经费出纳都以之为准。之后,纸币广为流传,被大众所接受,交易或交税时,都得用纸币。

但是很快的,他们就开始玩起了通货膨胀。

因为南宋被灭亡后,元朝基本上停止了对外扩张的步伐,一旦没有了对外扩张,就无法掳掠金银财宝,来钱就没那么快了,无法满足皇室奢靡的生活。

根据记载忽必烈每年要用掉10吨左右的银锭,而元朝的岁入才300万锭,大约只有4吨左右,巨大的差额怎么办?

于是就开始了拼命的印刷钞票。

于是,元朝的纸币每年贬值50%,因为忽必烈收税都不够用,一大半的收入都是印出来的.....

很快的,中统钞就贬值到没人要了,怎么办,元朝换了个名字,叫至大银钞,但这次贬值得更厉害,每年贬值100%,没关系,再换个名字,叫正交钞。

反正,就是一路作死。

1260年忽必烈刚刚即位的时候,蒙古的纸币发行量为7.34万锭,到1276年攻占南宋都城临安的时候,元朝的纸币发行量已经达到了141.9万锭,短短16年膨胀了19倍。

1306年,元朝才建立不过30多年,杭州米斗价卖到25贯,这相当于元初刚发行的的2500倍。

这些,元朝统治者们根本懒得管,反正当时还有军队和武力,对他们来说,只是用一个新的更高效的手段进行劫掠而已。

可以说这个时代是皇权不下省,能管到省一级就不错了,省一下的基层,根本懒得去搭理。

搞笑的是元朝印刷纸币,民间也比赛一样的印刷伪钞,这些,也几乎没人管....

那结果,自然是结,疯狂压榨,所有人都想的是挣钱,还要挣快钱。

很多人说这是自由奔放的年代,的确是的,元朝皇帝只想挣钱,别的一概不关他的事。

第七部分:元朝失之于宽,这个宽,可不是宽仁;

朱元璋说到:

元以宽失天下,朕救之以猛,小人但喜宽。朕观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宽。

结果很多人认为元朝的宽是宽仁,那是完全不懂朱元璋的原意。

这个宽就是啥事都不管,妥妥的无政府主义混吃等死,于是「小人但喜宽」,这个小人,就是指不良士绅,不法商人,地方豪强......

对于他们来说,元朝真的是黄金岁月啊,做啥都没人管,可以随便作。

他们可以随意贪赃枉法,因为根本就没有法.....

而且在元朝,绝对没有文字狱,三教九流,莫不崇奉,所有的思想一律平等....

因为元朝觉得,管这个干啥,我才懒得管。

可是黎明百姓呢?自然是水深火热。

其它的朝代,皇帝再怎么昏庸,多半也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敢让官僚们乱搞,但是元朝完全是放开了随便搞。

讨元檄文中写到的:使我中国之民,死者肝脑涂地,生者骨肉不相保,虽因人事所致,实乃天厌其德而弃之之时也。

这才是真实的状态。

在很长时间里,统治阶层依然没有改变自己的本性,依然是搞的部落统治奴隶那一套,掠夺与抢劫往往成为常态,底层生活朝不保夕,元史记载:

照得甲午年钦奉合罕皇帝圣旨:不论回回、女真、汉儿人等,如是军前掳到人口,在家住坐做驱口,因而在外住坐,于随处附籍,便系皇帝民户,应当随处差发。主人见更不得识认。如是主人识认者,断按打奚罪戾。

诸蒙古、回回、契丹、女真、汉人军前所俘人口,留家者为奴婢,居外附籍者即为良民,已居外复认为奴婢者,没入家财。

.....

元朝这种浑浑噩噩的做法,完全不管政治,经济就是瞎搞,基本上可以理解为是一家没有规章制度的商业公司,下面找了一群代理商搞包税......

如果非要说元朝的优点,那就是商业搞得好。

这一点,和蒙古人的基因有关,因为原来的草原帝国,在蒙古高原上生产力极度落后,都需要中亚的商人们进行物资输送与交易,在元朝建立前,蒙古统治者就对商业通路高度重视。

加上草原上的商人们现在转身做了包税人,与元朝统治者关系融洽,成了他们的衣食父母,自然完全不抑商。

所以,元朝把士农工商几乎变成了商工农士,完全掉了个个。

在此期间,皇帝直辖地的商业税一度降到了六十税一,即每赚六十块,只交一块。甚至还给一些做买卖的船工、船商免除了朝廷要求的义务劳动。

即便是这样,商业税也成为了元朝的重要收入之一,加上元朝对各国商几乎没有任何限制,泉州很快成为了全球第一港口,富庶程度超过了宋朝。

1294年,忽必烈逝世,在他活着的时候,巨大的军功让他有着强大的权威,所以无论大元怎么千疮百孔都还维持着运转,但是他死了之后,元朝马上就进入了内耗与权力斗争,元朝的继承制度本来就紊乱得一批,加上权臣参与,斗得不亦乐乎。

短短的不到30年之间,换了7个皇帝,不是被毒死,就是被刺杀。

第八部分:朱元璋做大做强,元朝还忙着内斗;

而让元朝崩溃的导火索,是运河........

元朝对江南地区的管理非常松散,但此时,江南已经是全国的经济与物产中心。

1271年,忽必烈定都大都,为了保障大都的物资丰富,恢复了隋朝时期修建的运河永济渠,后来发现永济渠太绕太慢,又修建了会通河等大量的枢纽工程。

但是,效率依然比较慢,最终,形成了漕运加海运的双枢纽。

1351年,黄河淤积导致整个运河系统瘫痪,元朝赶紧强征了十五万民夫疏通运河,既然是强征,那肯定是没有工钱的,但不仅没工钱,还经常不发粮食,导致河工挨饿受冻,群情激愤。

终于,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由韩山童和刘福通开始,揭开了反元大起义的序幕。

通往大都的运河彻底被中断了。

这还不算,1353年,泰州张士诚起义,张士诚是盐贩子出身,深知海运对元朝的重要性,所以,第一时间就切断了元朝的海运,抢夺运往大都的物资。

这下子,送往大都的海运和漕运全都没了。

军队没有了粮食;

商人没有了货物;

皇帝没有了赏赐官僚的财富;

元朝快速陷入了瘫痪。

可能很多人感到奇怪,1367年朱元璋开始北伐,简直是势如破竹,1368年元顺帝就逃跑了,中间可以说一年时间都不到。

曾经大杀四方的蒙古,怎么就如此不堪一击?

一方面是因为蒙古贵族花天酒地舒服日子过惯了,早就失去了当年的锐气,而另一方面,蒙古当时忙着内斗,根本没功夫搭理农民军....

元朝简直就是眼睁睁看着朱元璋做大做强的。

在朱元璋快速发展的时候,元朝已经是各路军阀了,而元顺帝就和最早的部落联盟一样,无力对他们进行约束。

当时北方两大军阀,一个是占据河北的扩廓帖木儿,如果你觉得这个名字太绕口,他还有个名字叫王保保,另外一个是占据山西的孛罗帖木儿,这两个就是死对头,王保保拥护皇后和太子,属于后党,而孛罗帖木儿拥护的是元顺帝,属于帝党。

你会问皇后和皇帝不是一伙的,不是一家人吗?

是一家人,但是也是死对头,因为皇后要逼皇帝让位于太子,你看着关系乱的。

于是王保保和孛罗帖木儿忙着互掐,根本没功夫搭理朱元璋。

王保保和孛罗帖木儿也忙着打仗,爆发了元朝的大内战。

朱元璋一看你们这么忙,那我就忙自己的了,于是和陈友谅去打鄱阳湖大战,反正大家各打各的,互不干涉......

等到王保保打败了孛罗帖木儿,本来是后党胜利了,元顺帝一看形势不对,结果先派人了孛罗帖木儿,接着封王保保为丞相,说以后天下大师咱俩商量。

王保保一看你给我这么大的官,感激涕零,说我再也不反对你了,倒戈后党开始拥护元顺帝。

但是王保保很快又不满意了,觉得自己功劳太大了,于是就想收拾陕西的军阀李思齐,趁机把他们的地盘吞并了。

这个李思齐也是元朝的军阀,王保保就说根据皇帝的指示,让李思齐去打朱元璋。

王保保的算盘打得很好,让李思齐和朱元璋火并,两败俱伤后自己收拾残局,最后运顺帝就成了自己的傀儡。

李思齐说你当我是傻×啊,于是召集关中的各路军阀,自己做了盟主,要「清君侧」,干掉王保保.....

朱元璋说啥,你们又要打仗?那你们先忙,我先去干掉张士诚。

于是王保保和李思齐还没有打完,朱元璋已经拿到了张士诚的地盘,整个南中国富庶之地,全部收到了麾下。

元顺帝看得直跳脚,要王保保赶紧南下和朱元璋交战,结果王保保根本不听。

元顺帝火冒三丈,把王保保的官职一撸到底,结果王保保干脆明目张胆的搞起了割据.....

元顺帝一看王保保公然造反,这还得了,给各路元军下令全军讨伐王保保....

第九部分:四大汗国,依序崩溃

这个时候,已经是1367年了,朱元璋发布了讨元檄文,再过一年,元顺帝就逃跑了。

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写道: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这句话真没说错,铁木真是一个罕见的军事组织奇才,但是谈到治国和管理,真的是稀松平常。

只可以马上得天下,不可以马上治天下的道理,铁木真、窝阔台、忽必烈....都没有搞懂。

铁木真只找丘处机学习了养生,完全没有想去理解华夏文明的精髓。

到了元代后期的君主,更是个个混吃等死了,连赚钱都懒得去赚。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五胡十六国时,游牧民族的争着学习华夏文明,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建立一个长治久安的帝国。

这套部落联盟为核心的管理体系终究不会长久。

1368年,元朝被终结。

你要问元顺帝出逃的时候,其它的四大汗国怎么不来帮忙呢?

因为他们还不如元朝坚挺,早就纷纷倒下了。

最早的窝阔台汗国1309年就已经因为内斗而被瓜分,仅存在了58年。

1346年,察合台汗国;

1335年,伊利汗国分崩离析;

撑的最久的钦察汗国到了1502年,但实际上从1310年就开始走向了衰亡,30年左右的时间丢掉了80%的土地;

最后,讨元檄文气势恢宏,我实在忍不住抄录大部分如下: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自宋祚倾移,元以北夷入主中国,四海以内,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彼时君明臣良,足以纲维天下,然达人志士,尚有冠履倒置之叹。自是以后,元之臣子,不遵祖训,废坏纲常,有如大德废长立幼,泰定以臣弑君,天历以弟鸠兄,至于弟收兄妻,子征父妾,上下相习,恬不为怪,其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伦,渎乱甚矣。夫人君者斯民之宗主,朝廷者天下之根本,礼仪者御世之大防,其所为如彼,岂可为训于天下后世哉!

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今一纪于兹,未闻有治世安民者,徒使尔等战战兢兢,处于朝秦暮楚之地,诚可矜闵。

予本淮右布衣,因天下大乱,为众所推,率师渡江,居金陵形式之地,得长江天堑之险,今十有三年。西抵巴蜀,东连沧海,南控闽越,湖、湘、汉、丐,两淮、徐、邳,皆入版图,奄及南方,尽为我有。民稍安,食稍足,兵稍精,控弦执矢,目视我中原之民,久无所主,深用疚心。予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逐胡虏,拯生民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虑民人未知,反为我仇,絜家北走,陷溺犹深,故先逾告:兵至,民人勿避。予号令严肃,无秋毫之犯,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我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予恐中土久污膻腥,生民扰扰,故率群雄奋力廓清,志在逐胡虏,除,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国之耻,尔民等其体之。

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故兹告谕,想宜知悉。

其中这一句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让我不得不说,大明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得国正得不能再正的朝代!

皇家气派!北京必去的11个人文古迹景点

世界最大的皇家宫殿

故宫是明、清朝两代皇宫,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

游览故宫,除了欣赏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更要观赏陈列于宫中的稀世珍宝。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

钟鼓楼:发布标准的“北京时间”

北京钟鼓楼,是坐落在老北京城中轴线北端的一组古代建筑,曾为元、明、清三代的报时中心,每日发布标准的“北京时间”,被称为“晨钟暮鼓”。

其中钟楼是我国现存唯一的无梁拱券式全砖石大型建筑;与钟楼南北对望的就是鼓楼,红色为主体的宏伟建筑雕梁画栋,雄伟壮丽。

雍和宫:最大的藏传佛教皇家寺院

雍和宫是北京最大的藏传佛教皇家寺院,这里曾是清朝雍正皇帝承接皇位前的住所,也是乾隆皇帝的出生之地,因此兼具皇家园林建筑与藏传佛教文化之美。

景山:俯瞰北京城全貌的绝佳地

环境优美的皇家园林。公园中峰上的“万春亭”,曾经是老北京城的最高点,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北京中心城区。

公园内还有一处著名的景点,就是明朝崇祯皇帝自缢处。

圆明园:万园之园美誉的皇家园林

1860年,圆明园惨遭英法联军洗劫并付之一炬,现为历史遗迹基础上建立的遗址公园。

其中西洋楼景区是观赏重点,包括最大的喷泉——大水法、安放十二生肖人身兽头青铜坐像的海晏堂等。

天坛:规模最大的古代祭祀建筑群

明清两朝帝王祭天、祈谷和祈雨的场所,也是现存中国古代规模最大、伦理等级最高的祭祀建筑群。

天坛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主要建筑集中于内坛。另外园内还可以欣赏祭天乐舞表演。

孔庙与国子监:古代最高学府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始建于元代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两者相毗邻,如今也作为同一个景区对外开放。

北京孔庙是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的中国第二大孔庙,是元明清三代中央政府官方祭祀孔子的场所。

国子监则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为官府培养后备人才的最高学府,又称“太学”、“国学”。

北海公园:让我们荡起双桨

我国现存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并与中海、南海合称三海。

家喻户晓的童谣《让我们荡起双桨》中,描述的正是风光优美的北海公园。北海公园一般游览重点在北岸和琼岛。

恭王府的福气带回家

恭王府原是清乾隆时代“巨贪”和珅的府邸,后恭亲王奕訢成为宅子的主人,是目前现存清代王府中规模最大、保护最完好的一座。

这里素有“万福园”的美誉:康熙爷的御笔之宝、号称“天下第一福”的福字碑,独乐峰旁的蝠池、蝠厅,还有满园的摇钱树、屋檐上的蝙蝠纹饰,可谓处处被“福”笼罩。

颐和园品味皇家园林

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主要景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以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庭院为代表的生活区;以长廊沿线、后山、西区组成的广大区域。

地坛:北京最古老的银杏大道

地坛与天坛相互对应,因为古人有“天南地北”和“天圆地方”的说法,所以天坛建在南侧,地坛建于北侧;而天坛内的建筑都是圆形,地坛内的建筑则全都是方形。

地坛公园环境非常优美,园内的银杏大道还是北京最古老的银杏路,每年10-11月来此拍照十分不错。

06年保定青年抢劫被抓,多人证明当时在150公里外,咋被判13年?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糖果

编辑| 糖果

2015年七月,河北的室外温度已经达到了36度。在这样的炎炎烈日下,一位年纪大的女士站在河北省高级法院门口,胸前挂着一块写着“申冤”的牌子。

一对情侣经过法院时,男子看到了这位女士,对女友说:“你看,门口坐着一个大娘,这么热的天气她不会觉得热吗?”

女友是住在法院附近的,叹了口气回答说:“哎,这位大娘已经等了四年了,听说她儿子被冤枉,判了十多年,所以她一直在法院门口为儿子申冤。”

“四年了!这位大娘真可怜。”男子感叹道。

男子心疼地去超市买了两瓶水送给正在法院门口等候的大娘。

大娘非常感激,连声道谢,这让男子更加同情难受。

大娘的儿子究竟经历了何种冤屈呢?她是否能为儿子申冤成功?

不愉快的车祸

王朝是一位29岁的青年企业家,他是河北保定人。在2006年,他已经拥有了百万财富,算得上人生的赢家。

王朝的家境并不富裕,他的父母在他小时候就离婚了,是母亲杨惠贤独自拉扯他长大的。

虽然王朝不是一个读书的料,但他有商业头脑,因为他的口才很好,结识了很多老板朋友,并跟随他们一起创业。

他很幸运,一开始就将目光放在了工程建设领域,恰好那几年房价飞涨,王朝承包的工程项目赚得盆满钵满,让他在29岁时成为百万富翁,并拥有两家公司。

母亲杨惠贤为儿子的成就感到骄傲,但还有一件事没有完成,让杨惠贤焦虑不安。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子女能够成家立业、组建自己的家庭,有个合适的伴侣。杨惠贤和大多数父母一样,希望王朝能够结婚生子。

杨惠贤对王朝说:“你现在事业有成了,应该考虑结婚生子了!你看周围和你同龄的朋友,谁像你一样,连个女朋友都没有?”

王朝不是第一次被母亲催婚了。

他无奈地回答说:“妈,别急啊,我还没遇到合适的人,怎么能随便找个人就结婚呢?而且我现在经营两家公司,真的很忙,没时间相亲!”

杨惠贤不同意儿子的说法,她认为既然王朝事业有成,就应该尽快结婚生子,实现她心里的愿望,在晚年享受孙子的陪伴。

母子为此争论了很长时间。在2006年8月11日早上,杨惠贤再次打电话催促儿子去相亲。

当时王朝正开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母亲一次又一次地催婚让他心烦意乱,他的情绪严重受到影响。很快,王朝就与另一辆车发生了碰撞。

王朝受到惊吓,但幸运的是,他没有受伤,对方也看起来安全。撞车的人叫刑世平,是税务局的公务员,早上他开车去上班。

撞车后,刑世平非常不满地拉着王朝走到一边的应急车道,责骂道:“你怎么开车的?你没看见我在后面闪灯吗?你已经压线了,你知道吗?!”

王朝因为母亲一直催促,情绪烦躁,他大声回应道:“你在我的后面,你不知道要减速吗?撞上是双方的问题!”

刑世平看到王朝如此粗鲁地回应,生气但为了避免冲突升级,他还是克制住自己的愤怒,选择打电话给交通警察和保险公司,让他们来处理这起事故。

交警很快赶到现场,记录了事故情况后,大约在早上八点,王朝和刑世平根据交警的指示一起去了交通事故处理大队的修车厂进行定损。

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在旁边看到修车厂提供的验车单后皱着眉头说:“为什么多了几项?和刚刚谈的不一样啊!”

王朝回答说:“哪里多了?这些都是必要的检查项目啊!本来就是保险公司要承担的。”

为此,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与王朝发生了争执,但最终保险公司支付了所有的验车费用。

随后,王朝和刑世平一起前往交通事故科进行鉴定,负责鉴定的是一名叫郭永军的人,他们花了近两个小时才完成鉴定。期间,王朝还向好友孔令冲借了1000元用于支付相关费用。

大约在下午两点左右,王朝和刑世平在交通事故科再次见面,这次是接到通知前来进行调解的。刑世平原本不愿意调解,想要追究王朝的责任。

但交通事故科的工作人员贾建立劝说道:“兄弟,不需要这样。你们两个都没有受伤,这已经是万幸了!不如和平解决这个问题,没必要闹到法庭上吧!”

王朝也没有早上那样发脾气,他低声道歉说:“对不起,刑先生,早上我确实太冲动了,我向你道歉,希望你能原谅我。”

在刑世平接受了道歉后,他接受了调解,与王朝和平解决了这起纠纷。

事情解决后,王朝终于松了口气,他欢快地回到了家乡保定。

然而,王朝没有料到的是,问题接踵而至。这一次,他竟陷入了一起持枪抢劫案!

陈英茹遭到入室抢劫

陈英茹遭入室抢劫

2006年8月11日中午,夜班后的陈英茹疲惫地回到了家。

她刚拿出钥匙打开门,楼上突然涌下来一个穿黑衣戴口罩的男子,他一把推进房间,随后反锁了房门。

陈英茹被眼前的情景吓呆了,她甚至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直到男子抓住她的头发问:“老实点!你家最值钱的东西在哪?”

陈英茹被吓得发抖,说不清楚话,男子以为她故意不配合,便掏出一把枪,朝离他不远的地板开了一下枪,吓得陈英茹尖叫。

“别杀我!你要什么自己拿走,只要不伤害我就行!”陈英茹颤抖着说道。

男子看到她不反抗,便把她拖到卧室并绑住,用胶带捆绑住她的手脚和嘴巴,让她无法发出声音。

随后,抢劫犯在陈英茹家里进行搜寻,偷走了不少东西,但并没有找到陈英茹家中的贵重物品。

抢劫犯皱着眉头对着倒在地上的陈英茹说:“我可以撕开你嘴上的胶带,但你不能大声叫,告诉我家里贵重的东西在哪里!”

话刚说完,男子便把陈英茹嘴上的胶带撕开,尽管非常痛,但陈英茹不敢大声叫,她小声说:“都在衣柜的暗格里,你拿走吧,千万别伤害我!”

说完,陈英茹的嘴再次被胶带封住。抢劫犯按照陈英茹的指示搜寻衣柜,果然在暗格里找到了她放置的金首饰和现金。

抢劫犯很大胆,在搜寻过程中还打了几个电话,陈英茹不敢发声,但她仔细倾听,好像是这名抢劫犯的同伙打来的。

抢劫犯在将陈英茹的家洗劫一空后,提着一大包东西离开。陈英茹等了很久,确认抢劫犯已离开后,才发现她解脱了。

她费了很大力气站了起来,然后寻找人帮忙。三楼的一个孩子听到了声音,打开门用剪刀将陈英茹身上的胶带剪掉。

获得自由后,陈英茹立即报警,警方迅速赶到现场展开调查。

回忆犯罪经过时,陈英茹向警方恐惧地描述道:“他拿枪了!真的是枪!他开了一枪,我看到了枪口的亮光!”

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办案民警迅速记录了下来,说:“这是一起持枪入室抢劫案啊!罪行非常严重!我们一定会找到凶手,陈女士,请你还记得其他有价值的线索吗?”

陈英茹想了想,补充了一些细节,但由于现场缺乏其他的证据,警方便根据陈英茹的说法查询了小区当天的通话记录。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查到了王朝的身上!通话记录显示,在案发时间他打了三次或四次电话,尾号是“1190”。那正是王朝的手机号码!

紧接着,警方调查了王朝当天的行动,认为他有可能犯下这起案件。

蹊跷的证据,反复的庭审

在警方准备带走王朝时,他惊慌失措地说:“你们搞错人了!案发当天我在石家庄处理车祸,怎么可能在保定犯罪?”

然而,警方并没有相信王朝的解释,他被拘留起来。王朝被带走后,杨惠贤焦虑不安,坚信儿子是清白的。

为了洗清王朝的嫌疑,杨惠贤找来王朝与之相撞的刑世明作证,还有王朝当天见过的保险公司人员和贾建立等人证明王朝没有犯罪的时间。

2007年6月18日,法院对这起抢劫案进行了第一次审理,由于有刑世明的证言,法院认为案件事实不清,需要进一步调查,于是宣布休庭。

等到第二次开庭时,公诉方提供的证据又遭到了质疑,庭审不得不再次中断。直到2007年9月3日,第三次庭审时,公诉方突然提出了刑世明的“新证言”,证明王朝当天不在保定。

这一重要证据的改变直接导致法院对王朝做出有罪判决,判处他13年有期徒刑。

对于这个结果,王朝和杨惠贤显然不服,他们立即提起上诉。然而在二审法院审理后,原判仍然被维持,这让王朝和杨惠贤心如死灰。

在一审判决后,杨惠贤收到了一封信,信上说王朝是被人故意陷害的。信上写道,保定北市公安局副局长李刚的朋友与王朝有200万元的工程纠纷没有解决,因此李刚帮助朋友陷害王朝。

杨惠贤将这封信提交给二审法院,但法院认为信件来源有问题,内容的真实性无法考证,因此没有将其作为有效证据,仍然维持了原判。

在二审结束后,杨惠贤为儿子连续三次向河北省高院申诉,希望高院重新审理此案。

2010年,河北省高院决定再次审理此案,高院法官审查案卷时发现有14个“明显不合理”的地方,包括证据收集程序问题和事实可能性问题。

与此同时,刑世明又与杨惠贤说:“我没有改变证言!我也没有说过王朝当天不在保定!是审问我的警察让我说了和本意不符的话!”

高院认为这个案件存在太多的疑点,需要再次审理。按照法定程序,高院将案件发回给最初的一审法院,要求重新审理。

2011年9月,河北保定北市法院再次判决王朝,但判决内容与之前完全相同,仍然是十三年有期徒刑!

面对这个结果,王朝放弃了,但杨惠贤坚持要为儿子讨回公道,她每天坐在法院门口申诉,希望能够重新审理儿子的案件。

2015年10月,河北省高院再次受理此案。然而,在2016年4月28日,省高院驳回了杨惠贤的上诉。

时光流逝了十年,王朝在监狱里度过了十年,这十年里,他尝试自杀六次,但幸好都被及时救回。

得知母亲仍在外申冤,王朝痛哭道:“对不起妈妈……我不会再自杀了,我要出来陪伴你安度余生。”

2018年,王朝出狱了。由于这起案件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许多记者想要采访他。

然而,王朝全部拒绝了。他说:“我不想再谈论这件事了。现在我已经从监狱出来,只想陪伴年迈的母亲过好日子,请你们不要再来打扰我。”

对此,网友们有不同的看法。有的网友认为王朝应该继续申冤,寻求国家赔偿;但也有的网友认为,过平凡的生活才是真谛,王朝想要改变判决肯定不容易,还不如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孝顺母亲。

无论如何,希望王朝和杨惠贤未来的日子能够平安幸福。

中世纪法国在西欧的崛起,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王室领地的不断扩张

文|巴普罗的独白

编辑|巴普罗的独白

法国卡佩王朝王权崛起在政治上的表现有两点:

一是王室领地的扩张,即王权对地方领主封建割据势力的消除;二是法国王权对自身神圣性的不断追求和证明。随着王权的不断加强,最终圣殿骑士团也由王权合作的同盟演变成为王权打击的目标。

王权在政治上对封建割据势力的逐步消除

法国王权崛起的最明显标志就是王室领地的不断扩张。王室领地的扩张带来了更多的税收和财富,进而可以巩固国王的统治。

国王的权力只有在自己的王室领地上才能得到实质上而不是名义上的行使,所以,卡佩王朝的历代君主都不遗余力地把扩展王室领地作为自己的首要政治目标。

王室领地的扩张成为卡佩王朝的一个特征和传统。中世纪法国在西欧的崛起,应归功于卡佩王朝王权的不断上升,其最明显标志就是王室领地的不断扩张。

卡佩王朝开始发展缓慢,后来也因此逐渐发展成特别善于进攻性的行政管理、扩张疆界,强有力的控制臣民的在西欧首屈一指的国家。987年,罗伯特家族的休•卡佩被推选为国王,从此法国历史进入卡佩王朝时期。

最初,王室领地以巴黎为和奥尔良为中心的5个伯爵领地,面积只有6000平方公里,称为“法兰西区”或“法兰西岛”。

于是,王室领地的扩张成为维持哪怕是象征性王权的首要任务。而到1328年卡佩王朝结束时,王室领地面积已达全国土地总面积的70%,“法国人口在1800万到2100万之间,其中大约1500万人口处于法国王室的直接控制之下。”

可见王室管理的人口已达全国总人口的70—80%。法国也成为西欧一个重要的国家。在整个教世界,一位意大利观察家在14世纪初写道,“法国的国王举世无双”。

卡佩王朝王室领土扩张的进程:卡佩王朝初期,国家的特点是政治权力上的高度,直到公元1000年,法国仍然被分为50个明显的政治区划。路易六世(1108-1130)时期王室领土内部的巩固,通过三十多年战争,实现了王室领地内部的统一。

腓力二世(1180-1223)时期,腓力二世战胜了安茹伯爵亨利。1214年7月21日,在决定法国王权、法国民族存亡攸关的重大战役——布汶战役中,法军的的胜利巩固了法国王权。

布汶战役使法国王室领地面积增加了3倍。卡佩王朝的国势也超过了英国和德意志王国,成为欧洲的一流强国。腓力二世也因此获得“奥古斯丁”的称号。

路易八世(1223—1226)时期,他坐收征讨阿尔比异端运动之利,将南部的朗基多克地区并入王室领地。他还使法国南部图路斯伯爵领地大部分并入王室领地,使法国王室领地超过国内任何一个封建主的领地。

腓力四世(1285-1314)时期,法国王室领地的扩张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腓力四世在1286年购买沙特尔(Chartres),在1291年购买Beaugency,在1302年购买Lomagne和Auvillars。

在1306年,他以封地为担保借给了HughXIIIdeLusignan(countofLaMarche)一大笔钱,1308年在伯爵死后,腓力四世获得了deLusignan。腓力四世还花费了巨大的代价,通过储君腓力五世与勃艮第的琼(JoanofBurgundy)的联姻购买了勃艮第。

在1284年腓力四世通过与纳瓦尔的琼(JoanofNavarre)的婚姻获得了香槟(Champagne)。与1259年的法国相比,王室领地面积有了巨大的增加。

腓力四世仅仅通过婚姻的方式获得的王室领地就有:纳瓦尔(Navarre),香槟(Champagne),和布里白(Bri)。他购买的土地有瓦朗谢讷(Valenciennes),Bar,里昂(Lyons),和Viviers。

由此可见,王室领地扩张的特点是:领地的扩张总是伴随着一系列的战争暴力手段或婚姻和购买的和平渗透手段。扩张欲望使国王们采取了政治、经济、军事等种种手段。其中腓力四世更是野心勃勃,对土地的欲望表现的尤为突出。

他对领地可谓寸土必争,用尽手段。王室领地是王权强大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因其可以带来税收、物资、人力,行和司法权的贯彻也是王权的体现。只要有机会,就去扩张王室领地。

如政治手段,国王们通过寻找地方封建领主不遵守封君封臣义务的“罪行”,合法地收获他们的领地。又如军事手段:腓力四世不断发动战争,如卡佩王朝末期的战争主要有:1294-1298年,英法在加斯科涅及其周边海域的战争。

1297年到1314年的对弗兰德尔的战争。王室领地的扩张促进了王权的强大,王权的加强推动了领土的进一步扩张。王室领地扩张的手段也层出不穷:通过战争征服、和平联姻、依法继承、经济购买等手段吞并、兼并、合并割据地方领主的领地。

种种不择手段的方式,使卡佩王朝的国王们显得贪婪无比。

王室领地扩张的实质是王权对封建割据势力的消除。王权崛起的过程就是加强中央集权的过程,政治上表现为国王对地方领主权力的剥夺。国家领土的统一首先要求消灭封建割据势力的代表——地方领主的独立领地。

在行政上,中央政府的用隶属于中央王室的官员的大量任命代替了旧有的地方领主的属臣。地方领主权被全国性的王权所代替。在政治、外交、和行政上,法国王室的王权的加强都是建立在吞并地方领主领地的基础之上的。

“附庸的附庸不是附庸”,既领主的属臣不是国王的属臣,国王因此失去了对领主领地的直接控制。当王权弱小时,实际上这些大小领主的领地就成为“国中之国”。

而王室对这些领地的吞并,就是消灭地方领主这一政治阶层,集中权力,以达到直接管理领地,把地方领主领地变成王室领地的过程。

那么,圣殿骑士团的灭亡和法国王权的崛起有何关系呢?这就要深入分析圣殿骑士团的本质特点了。

圣殿骑士团的高度自治性质及和王权的对立关系

圣殿骑士团有独立而完整的领导组织机构。第一层:总团长和圣殿骑士团全会。总团长作为骑士团的主要负责人,任职为终身制。总团长在战场上指挥骑士战斗,并向外界代表整个骑士团,他也是骑士团的精神领袖,其选举不受外界的影响和干涉。

在骑士团全会上,省区官员交出他们的权力象征(印章),并提交报告。第二层:圣殿骑士团省区分团。其负责人被称为“分团长”。第三层:在地方级别上,圣殿骑士团在西方的基本管理单位是圣殿骑士团分团领地(或圣殿骑士团)。

在圣殿骑士团内部,像其他封建组织一样,有着高度中央集权的特点。整个组织独立于世俗国王和地方教会。

在法国王权弱小时,法王和圣殿骑士是合作的盟友,最有代表性的是路易七世。路易七世将巴黎郊区的一片土地作为还贷交付给圣殿骑士团。很快一座巨大的城堡建立起来,并配有自己的码头,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和司法管辖权。

其所享有的特权从其他地区吸引了很多移民。“巴黎圣殿”实际上成为了一座有独立自主权的城镇,其后它演变成为圣殿骑士团在整个西欧的总部。

圣殿骑士团的,实际上很多都是城堡,被认为是安全的典范。教皇和国王们在国外时,都喜欢居住在圣殿骑士团的分团领地。

圣殿骑士团有独立的司法权。圣殿骑士团拥有各种法律特权,这意味着其佃户获得了大部分的王室司法豁免权。“1189年10月6日,英国国王理查德一世(RichardI)授予圣殿骑士团广泛的王室司法和税收豁免权。”

这些豁免权使得圣殿骑士团能够在英国更加便利地从事于运输物资并且出口到海外。当需要得到司法制裁时,因为不需要等待国王的审判,就能够审判窃贼和犯罪较轻的罪犯。甚至有权用绞刑架处死罪犯。

在1286年,圣殿骑士团绞死了GerarddeClifton和JohndeTrickhill,因为他们在丁斯雷(Dinsley)的圣殿骑士团分团领地从教士那里了许多银勺和圣餐杯。

在13世纪,教皇应诺森三世(InnocentIII)是圣殿骑士团的朋友并且自己就曾经是一名圣殿骑士,发布了谕令DeinsolentiaTemplariorum,更是将圣殿骑士团放于地方世俗法律之上。“阿克主教府的雅克•德·拉瓦纳因擅自攻击穆斯林而遭监禁;

曾向穆斯林投降,后被武力救回的石匠乔治遭到监禁,并死于狱中。但是骑士团从未实施过死刑或肉刑,作为一个宗教骑士团,它绝不会自己人。

参考文献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