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婚姻配对

2000年立春(2000年立春是几月几号)

时间:2023-10-01 05:01:12 作者:行尸走肉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2月4日“立春”,老话“立春6不忘,不富也安康”,“6不忘”指啥

#天南地北大拜年#

立春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为五九的最后一天,也表示着春天真正的到来了,气温、日照和降雨量开始上升和增加,万物复苏,风和日暖,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也要开始为生活忙碌了。

2023年立春是2月4日10点33分21秒,节气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来确定,因此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这也是立春节气为何总是出现在公历每年的2月3日、4日或5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立春就有了很多的习俗,到了宋代和明清之后,对于立春的习俗和春祭活动越来越多,其中“咬春”“躲春”最为出名,其实民间还有很多关于立春的习俗, 以下“6春”要牢记,新的一年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财源滚滚。

立春6不忘

第一:躲春

“躲春”是一项传统的民俗,一般的万年历上也都印有,说法就是这天新旧交替的时刻,有人会“犯太岁”,古人云:“太岁者,主宰一岁之尊神。凡吉事勿冲之,凶事勿犯之”。犯太岁者,易百事不顺,身体多病变。所以 和太岁相冲的人,立春这一天不要出门,减少灾祸的发生,2023癸卯兔年,有4个属相的人相冲,分别本命年的兔,还有属相鼠和属相龙,立春这一天尽量不要外出,最好把自己藏起来“躲春”,不要见生人,以避免未来一年内的病灾、口舌事非。当然这是迷信的说法,但也是人们希望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顺顺当当。

第二:迎春

立春日迎春,是在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历史悠久,在三千年前就已经出现。古代的立春即是春节,所以立春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有个重要的习俗就是迎春,立春日迎春自周代起,是先民王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历代帝干和应民都要参加的迎春庆贺礼仪,民间会玩杂技,表演节目,来祈求平安顺遂,风调雨顺。

第三:咬春

载:“立春之时,无贵贱嚼萝卜,曰‘咬春’”,另外还有吃春饼、生菜、韭菜等不同的食材,都有吃“春菜”,咬春是立春的最独特的民俗,民以食为天,不管什么节日,都会和吃联系起来,在古代,早晨吃饭之前,家长都会让小孩子啃萝卜,咬萝卜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咬春最早见于晋代,到唐宋时吃春盘春饼之风盛行,随着时间的推进,现在咬春是指立春日吃春盘、吃春饼、吃春卷、嚼萝卜的习俗,以此来庆祝立春之日的到来,也寓意着新的一年身体健壮,平安顺遂。

第四:踩春

“踩春”又被称为“踏春”和“游春”,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踩春”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地方“踩春”是有登高的意思,人们通过踩高跷,登山或者荡秋千等活动来庆祝,寓意着新的一年可以步步高升。农民“踩春”就要简单很多,通常会在立春这天上山砍柴,或者给猪割草等,也就是“进财”之意。现在的踏春都是全家人一起外出郊游,感受一下春的气息,呼吸新鲜的空气,趁着年味还没消失放松一下心情。

第五:贴春

从唐始,就有了贴春这个习俗,根据记载:“立春日,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字画。”这种字被称为“宜春字”,也就是带“春”的词语,如“迎春”、“春光明媚”、“春暖花开”等,也可以买一些春天的画,贴在家里面,来迎接春天的到来,现在这种习俗在很多地方依然流传。

第六:打春

旧时人们在立春前一天用泥土做成春牛,立春日用红绿鞭抽打,该习俗活动称为“打春”,古代都是农耕的时代,可见牛的重要性,用鞭子抽打春牛的寓意是将懒惰的春牛赶走,立春之日将泥和草木支架做成的“春牛”打碎,这个春牛也是有讲究的,长三尺六寸五,寓意三百六十五天,用的鞭子长二尺四寸,代表二十四节气,并且春牛的肚子中要放入五谷,当泥牛或纸牛被人打碎后后,围观的人就会一拥而上,抢里面的五谷,为农耕做准备,这也代表了人们祈求丰收的美好愿望。

立春忌2事

1.忌晚起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立春正是春天的第一天,一定要在这一天早起,要真正开始一年的农活,做出好的开端,晚起意味着这一年都不勤快,没有好的精神面貌。立春万物复苏,阳气生发,人们要遵循自然规律,多运动多活动,顺应传统,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让身体尽快适应春天,迎接春天的到来。

2.忌理发

“发乃人身之草木,立春回暖,草木丛生,刚生出的草木去损害,不合天地运行之规律。”所以立春这天不要去理发,立春之时,正是草木萌动、万物复苏的时候,头发对于人体来说就像草木与大地一样,正是萌发之时。理发是一种不吉利的表现,尤其在农村正月是不能理发的,因为理发对舅舅不好,为了自己的舅舅,宁可信其有,不能信其无,要等到二月二龙抬头之后才能理发。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您那边有什么不同的习俗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让更多的人了解一下立春的习俗。

明天立春,俗语:双春闰2月,三人要躲春,啥意思?民俗建议了解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正月十四,将迎来排在二十四节气之首的立春。今年的立春时间已经出来了:2023年2月4日(星期六)10:42:21。伴随着立春到来,春天的气息将愈发明显,大地回春,充满希望的季节又归来了。

古时候,中国是农耕文明国家,加上春天是播种的好时节,因此立春就成为了一个民俗中非常盛大的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古人就已经有各种庆祝立春到来的仪式了,这也是其它节气所没有的。一直到现在,立春依旧是中国人心中一个很重要的日子。

今年的立春很不一般,对此,家中老人有叮嘱道,“双春闰2月,三人要躲春”,这背后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这“双春闰2月,三人要躲春”,具体指的是什么?三人指的又是谁?该咋躲?那就借这篇文章,来跟大家说说关于立春的民俗讲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双春闰2月”,指的是什么?

今年的立春很不一般,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2023年有两个立春、两个农历二月。“双春闰2月”,指的就是双春年+闰2月。

按照中国现行的传统历法,是阴历和阳历的合历。因为阴历、阳历的周期不同,为了不使它们和一年四季脱节,每隔2-3年时间,就会在农历中增加一个月,也叫闰月。2023年刚好是需要安插闰月的年份,于是就多了一个闰二月,即有两个农历二月。

一个完整的农历年,是从正月初一开始,一直到大年三十结束,因此农历年的2023年,应该是从2023年1月22日开始,到2024年2月9日结束。其中,2023年2月4日(正月十四)是立春,2024年2月4日(腊月二十五)也是立春。所以说,2023年就是个双春年。

值得一提的是,要想再遇到兔年+双春年+闰2月,得等到3283年,即再过1260年,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千年等一回”。

关于“双春年”,民间还有“一年打两春,黄土变成金”、“双春兼二月,结婚好时年”等说法,指的是有吉祥的寓意,象征这一年的年景会非常好。

“三人要躲春”,指哪三种人?咋躲?

“三人要躲春”,只是老传统中的一项民俗,是古人在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时,求得内心安慰的一种方式,也是期盼日子能安康顺遂的‬一种‬朴素‬的心愿‬。作为‬现代人‬,做些‬了解‬即可‬。

一、生肖属相“犯太岁”的人

大家应该都听过一句话,“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从小到大,在人们心目中,“太岁”就不是一个好惹的角色。太岁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古人创制的纪元岁星,后来逐渐发展成了民间信仰的神灵。

相传一共有60位太岁,每年有一位太岁当值,也被称作“当值太岁”,掌管一年之中人间的吉凶祸福。古人认为,每年都有冲犯太岁的生肖属相,包括值太岁、冲太岁、刑太岁、破太岁、害太岁。如果刚好处在对应的生肖属相,就要祭祀太岁一年,以求太岁保佑。

按照这个习俗,2023年“犯太岁”的生肖属相,一共有5个,分别是兔属相、鸡属相、马属相、鼠属相、龙属相。古人认为,立春到来后,生肖才发生变更,于是就有了在立春到来之时“躲春“的习俗,其实躲的就是准备换岗值班的“新太岁”。

古书中记载的“太岁”

二、年龄逢“9”的人

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数字9是单数里最大的数字,即阳数的极数,九九归一,逢九就该发生转变了。古人觉得,年龄逢“9”的这一年,会发生重大转折,可能会不太顺利,于是就有了年龄逢“9”躲春的说法,躲的其实也是“太岁”。不过,这里的年龄,指的是虚岁,即旧时候的计岁方法,刚出生时就为一岁。

三、年龄逢“9的倍数”的人

农村地区有句俗语道,“明九躲着走,暗九祈福佑”,这句话中的“明九”,指的就是年龄逢“9”,“暗九”指的就是年龄逢“9的倍数”。古人认为,“逢九”是生命里的一道坎,言行举止要更加谨慎,不要惹是非,之所以要“躲春”,也跟此有关。

四、怎样“躲春”?

接下来,就说说传统习俗里,是怎样“躲春”的?

“躲春”,重在“躲”,即不要出去户外,最好在屋里呆着,并且要避免和他人发生争执,不要动怒。“躲”的时间也有讲究,一般是立春到来的前后一个时辰。比如,今年立春的具体时间是10:42:21,那在10点到12点期间,就不要外出,可以在屋内安静待一会儿。古人认为,上面提到的“三人”,通过”躲春“的方式,就可以逢凶化吉,顺顺利利过一整年。

关于立春的习俗讲究,“双春闰2月,三人要躲春”,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你们能有所收获。立春到来,意味着大地回春,春暖花开,充满了生机和希望。不妨趁这美好的一天,给新的一年许下心愿,脚踏实地,努力奋斗, 将梦想变成现实!

今日立春打春时间几点几分几秒?2021立春时间几点几分具体时间

今日立春!“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二十四节气开启新的轮回。带着温暖和希望,万物渐次复苏,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在发展。

立春标示着寒冷萧瑟的冬季即将过去,开始逐步进入风和日暖的春季。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对于很多地区来说,立春节气只是迈入春天的前奏,自然界尚未复苏,此时仍处于万物闭藏的冬天。

立春时间是几月几日几时几分?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2月3日22时59分将迎来立春节气。“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一年四时之始。“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标志着万物复苏的春季到来。

二十四节气最开始是根据斗转星移指定的,而立春则为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之时,现在的立春则为太阳到达黄经315°之时,由于造成斗转星移的原因则是地球绕太阳公转,所以两者交节时间基本一致。若果要具体了解立春相关知识,那还得了解年、岁的概念,以及干支历等相关知识,这里不做过多解释。

立春有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大体意思就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扶苏,地下的昆虫开始苏醒,冰还没完全融化的和里面已经有鱼开始游动。

立春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丨立春之日“东风解冻”,东方属木,木为火之母,火气温,由此才“冻痕销水中”,“波起轻摇绿”。

二候,蜇虫始振丨立春日后五日“蛰虫始振”,“蛰虫”是冬藏之虫,此时被惊醒,动而未出。

三候,鱼陟负冰丨 再五日“鱼陟负冰”,陟(zhì)是升,鱼因水底暖,感知阳气而上升,冰尚未消融而负冰。“立雪鹤深睡,负冰鱼聚沉”,春气还弱。

在民间,立春这一天,人们会举行迎春、打春等仪式来庆祝,而在饮食上,也有吃春饼、萝卜“咬春”的习俗。立春为什么要吃春饼?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立春又叫“打春”,就是冬至数九后的第六个“九”开始,所以有“春打六九头”之说。每年阳历2月4日左右为“立春”。此时节,在南方,早春的气息已扑面而来,而在北方,虽然只是春天的前奏,但冰化雪消,春水初生,春的气息开始渐渐透露。

按照二十四节气的排列,“立春”是每年的第一个节气,“一年之计在于春”,因此,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对“立春”都非常重视。“立春日”这天,我国民间有“迎春”习俗,一些地方会举行仪式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有“咬春”习俗,买个萝卜来吃,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现在多是吃春饼和春卷;还有“打春”习俗,以“鞭打春牛”来“催农耕作”,带有典型的农耕特质。

2月4日,迎来“立春”节气。立春,是冬的结束,也是春的起始。“立春一日,百草回芽”,大自然万物复苏。

《群芳谱》中如此解释立春:“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按字面意思看,“立”有“开始”的意思。从立春交节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期间,都被称为春天。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更意味着万物生长。

立春期间,光照、降雨等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许多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也有可能出现“倒春寒”。

立春的由来

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到了《礼记·月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训》中,才有24个节气的记载。在汉代前历法曾多次变革,那时曾将24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意示春天从此开始。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1913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此后立春日,仅作为24个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至今。

立春吃春饼原因寓意

除了“迎春”“打春”“报春”等仪式。“咬春”则从饮食上体现了人们对于春天的希冀。相传,历史上最早的“咬春”饮食是“五辛盘”,由五种辛辣的食物拼成盘,不过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

如今,人们立春这天多吃春饼、春卷、萝卜等。明代刘若愚的《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中记载:“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曰咬春。”,而对于立春这天吃萝卜的原因,民间有说法认为吃萝卜有助于解“春困”。

立春为何要吃春饼?

吃春饼就和咱们在元宵节吃元宵一样,都是一个节日寄托。春饼是面粉烙制的薄饼,一般要卷菜而食。最早期的时候古人会把春饼放在盘子里,这样就可以称为“春盘”。

对于立春,大家更多的是播种新一年的希望。会制定一份新年计划,或是在心中埋下一个宏伟蓝图,也希望这个春天大家能够健康平安!

此外,春饼也是重要的立春饮食。春饼是一种烙制的薄饼,一般要卷菜而食。相传,吃了春饼和其中所包的各种蔬菜,会使农苗兴旺、六畜茁壮。有的地方吃春春饼要卷芹菜或韭菜,认为吃了会使人们勤(芹)劳,生命长久(韭)。

春饼与普通的烙饼不同,讲究用烫面烙,薄到透亮,十分筋道。饼里蘸点甜面酱,夹上菜,卷好就能开吃了。吃春饼讲究从一头吃到另一头,寓意“有头有尾”、阖家欢乐。还有些地方将卷好的春饼油炸,称为“春卷”,也是“咬春”的一种经典美食。

春饼怎么做?

立春习俗:

迎春

3000多年以前,立春前一日,要举行迎春活动。通过迎春,可以彰显立春的重要。《礼祀·月令》中说,立春时周天子亲率诸侯、卿大夫等去东郊迎春、祭祀,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这种活动影响到民间,就变成了现在迎春活动。

打春牛

立春这天举行打春牛仪式,官民击鼓,一官员手执红绿鞭或柳枝鞭打土牛三下,口喊一打“风调雨顺,地肥土暄”;二打“吉祥如意,国泰民安”;三打“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然后交给其他官民轮流鞭打,“泥牛鞭散六街尘”,土牛打得越碎越好,寄意春气透了,以示人们对春天的热爱。春牛破碎,农民欢笑着抢土牛的土块,说拿回家放进牲口栏里会槽头兴旺,撒到地里会长出好庄稼。孩子们围着春牛前跑后颠、左冲右突,疯抢从牛肚子里掉落的预先放进去的红枣、花生、柿饼、核桃等果品。

吃春饼“咬春”

除了送春牛图、鞭打春牛之外,民间还有许多庆祝活动。

老百姓们会举行“游春”活动:队伍中由报春人打扮成公鸡的样子走在最前面,之后一群人抬着的巨大春牛形象,后面的人有的打扮成牧童、有的打扮成大头娃娃送春桃,各种吉祥形象应有尽有。

一般来说,立春当日的“游春”也叫探春。游春实际上给人们传递了可以踏青的信号,从此开始一直到端午节,都是外出郊游的好时候。

为了迎接春天的来临,古代立春之日,女子剪有色罗、绢或纸为长条状小幡,戴在头上,以示迎春,这便是春幡,又称“春胜”。此俗起于汉,至唐、宋时,春幡之制作更为精巧。

不过,春幡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装饰品,立春节时女子们佩戴春幡,首先是将其作为辟邪之物,具有禳凶邪、求吉利的寓意。

在饮食上,民间有立春“咬春”的习俗,由于地域差异,具体吃食可能略有不同。在北京来说,讲究吃春饼,家家户户都要做。这也是代表了一种对春天的美好期待。

抢春

这里的“牛土”或“牛纸”是指在官署鞭春之后,也就是在土牛或纸牛被打碎之后,围观的民众抢得的土块或纸片。人们相信,牛土或牛纸可以带来吉利。因为人们认为春牛是春的象征,所以争抢“牛土”或“牛纸”的行为称为“抢春”。

春胜贴门窗:妇女剪春燕花鸟簪(或有专门买的春燕簪花鸟簪),用红纸剪鸡贴屋门。

县里派报春送春牛帖子和立春帖子:一个人站在田间敲锣打鼓(找小男孩穿青衣戴青帽),唱着迎春的赞词,到每家去报春,挨家挨户送上一张春牛图或迎春帖子。

民间互相馈送春牛(小泥牛)、春牛图、春娃(乡宁等地习惯用绢制作小娃娃)。

糊春牛:在家里用米或纸糊成春牛,摆放在家中。

贴春字画:家家在门上张贴迎春的字画字和春字有关的画,如腊梅迎春之类。

搭燕子窝:给花树戴燕子胜帛条。

种迎春花:种植迎春花卉。

探春

探春又叫游春。这是一项民间举行的类似于游行的活动。有一定的庆祝仪式。仪式过后,人们就可以开始举行类似于现在的“化装舞会”,但是扮相上,必须要能代表春天的形象。例如牧童牵牛、大头娃娃送春桃等。行进队伍穿行在大街小巷之间,非常热闹。

另外,这次探春(游春)也给所有人释放了一个信号——人们可以开始出去踏青赏春了。

送春牛图

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在中国都十分受重视,讲究要“迎春”。

相传,在古代为了取个吉利,立春快到来的时候,县官会带着本地的知名士绅去地里挖一个坑,然后把羽毛、鸡毛等比较轻的东西放在坑里。

等到某个时间,坑里的羽毛和鸡毛会从坑里飘上来,这个时间点就是立春时辰。人们就要放鞭炮庆祝,希望这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古代,官方也看重立春。《燕京岁时记》:“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

在地方上各个郡县内,迎春活动同样热闹。旧俗立春前一日,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叫做“春官”,沿街高喊“春来了”,这就是“报春”。无论士、农、工、商,见春官都要作揖礼谒。

或者,请一个小男孩穿青衣戴青帽,唱着迎春的赞词,到每家去报春,挨家挨户送上一张春牛图或迎春帖子,意在提醒人们,要趁着春天来临不误农时。另外,还要鞭打春牛。

迎句芒神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

立春养生

起居养生

立春之后,天气乍暖还寒,气候变化较大。此时人体腠理随着春季的到来也开始变得疏松,抗寒邪能力减弱。俗话说,“春捂秋冻”。冬季人体新陈代谢相对减缓,这时候如果出汗,应及时擦去,切勿敞开衣服让风劲吹。春天适当捂一捂,可减少疾病,尤其是常见的呼吸系统传染病的发生。所以,初春时节不宜过早减少衣物,年老体弱者换装更应谨慎。

要让冬藏状态开始适应春天的到来,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饮食养生

进入春季,气温回升,雨量增大,空气湿度加大。春季饮食应以养阳为主,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曾指出,春天饮食应“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就是说,春季应多吃甘味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应适时服用滋阴润燥之品,补充人体津液,要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这样才能为全年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

来源:中国小康网

2020年立春是几月几号 2020立春时间是几时几分 2020双立春是什么意思

今日立春!2月4日,迎来“立春”节气。立春,是冬的结束,也是春的起始。“立春一日,百草回芽”,大自然万物复苏。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一句俗语,恰到好处地说明了春天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春天的第一个节气。

立春时间是几时几分?

自秦代以来,立春被视为孟春时节的开始。明清官方历书中,它被归入正月节气。从时间上来说,立春一般在公历每年2月3-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时。

“几时霜降几时冬,四十五天就打春。”从冬至这天入九,“五九”四十五天,立春正好是“六九”的开始,因此农谚说“春打六九头”。今年的春节刚出“年”门,立春节气赶在正月十一日来了。

先民多智慧,历法定节气。我国古代将一年划分为二十四个节气,每十五天(半月)一个节气,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首节,是一年之始,春季之始。又将一年划分为七十二物候,每个节气有三候,每一候五天。立春三候为:“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意思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看上去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立春一日,百虫苏醒,百草回芽,“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人们最先发现,躲藏在墙角里的蜘蛛在慢慢爬动,枯叶遮蔽下的野菜萌生出嫩芽,干绿的麦苗泛出鲜绿。春回大地暖,种地早盘算,此时,耕牛已经在农民的心里“遍地走”了,正是:“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有谋耕。”

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此时大风降温天气仍较为常见,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偏南风频数增加。

《群芳谱》中如此解释立春:“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按字面意思看,“立”有“开始”的意思。从立春交节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期间,都被称为春天。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更意味着万物生长。

立春期间,光照、降雨等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许多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也有可能出现“倒春寒”。

今年是金鼠年,闰四月,是农历一年内恰逢两个立春节气的“双春年”,一个既是正月十一日(2月4日),一个在腊月二十二日(2021年2月3日)。

立春的由来

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到了《礼记·月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训》中,才有24个节气的记载。在汉代前历法曾多次变革,那时曾将24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意示春天从此开始。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1913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此后立春日,仅作为24个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至今。

一年中为什么会有两个立春?

这是因为我国农历历法一年平均只有三百六十四天左右,比公历历法一年约少了十一天。为了解决农历与公历的时间差问题,使月份和季节相对应,古人就设置了闰月。受此影响,第二年的立春会出现在春节之前,形成年头、年尾两个立春,与之对应的还有农历一年之中没有立春的“无春年”。

“双春年”是喜庆年,鼠年、金鼠年遇到“双春年”更是喜上添喜。农民说“鼠年难逢双立春,农村喜宴把肚撑”。意思是“年逢双春雨水多,双春年里好种田”,春雨比较充足,耕种就有一个好的收成。地里五谷丰登,农民手头富裕,喜事自然也多起来,何况“双春闰月年,结婚好时年”。这样,不管是自己家还是别人家办喜事,就会吃个酒足饭饱肚子撑。在老人们看来,“双春年”有头有尾,意味着所有事情都能善始善终,含有开枝散叶美好寓意,特别适宜嫁娶,小夫妻幸福美满,老年人多子多福。

立春习俗:

迎春

3000多年以前,立春前一日,要举行迎春活动。通过迎春,可以彰显立春的重要。《礼祀·月令》中说,立春时周天子亲率诸侯、卿大夫等去东郊迎春、祭祀,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这种活动影响到民间,就变成了现在迎春活动。

送春牛图

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在中国都十分受重视,讲究要“迎春”。

相传,在古代为了取个吉利,立春快到来的时候,县官会带着本地的知名士绅去地里挖一个坑,然后把羽毛、鸡毛等比较轻的东西放在坑里。

等到某个时间,坑里的羽毛和鸡毛会从坑里飘上来,这个时间点就是立春时辰。人们就要放鞭炮庆祝,希望这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古代,官方也看重立春。《燕京岁时记》:“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

在地方上各个郡县内,迎春活动同样热闹。旧俗立春前一日,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叫做“春官”,沿街高喊“春来了”,这就是“报春”。无论士、农、工、商,见春官都要作揖礼谒。

或者,请一个小男孩穿青衣戴青帽,唱着迎春的赞词,到每家去报春,挨家挨户送上一张春牛图或迎春帖子,意在提醒人们,要趁着春天来临不误农时。另外,还要鞭打春牛。

迎句芒神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

打春牛

立春这天举行打春牛仪式,官民击鼓,一官员手执红绿鞭或柳枝鞭打土牛三下,口喊一打“风调雨顺,地肥土暄”;二打“吉祥如意,国泰民安”;三打“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然后交给其他官民轮流鞭打,“泥牛鞭散六街尘”,土牛打得越碎越好,寄意春气透了,以示人们对春天的热爱。春牛破碎,农民欢笑着抢土牛的土块,说拿回家放进牲口栏里会槽头兴旺,撒到地里会长出好庄稼。孩子们围着春牛前跑后颠、左冲右突,疯抢从牛肚子里掉落的预先放进去的红枣、花生、柿饼、核桃等果品。

探春

探春又叫游春。这是一项民间举行的类似于游行的活动。有一定的庆祝仪式。仪式过后,人们就可以开始举行类似于现在的“化装舞会”,但是扮相上,必须要能代表春天的形象。例如牧童牵牛、大头娃娃送春桃等。行进队伍穿行在大街小巷之间,非常热闹。

另外,这次探春(游春)也给所有人释放了一个信号——人们可以开始出去踏青赏春了。

吃春饼“咬春”

除了送春牛图、鞭打春牛之外,民间还有许多庆祝活动。

老百姓们会举行“游春”活动:队伍中由报春人打扮成公鸡的样子走在最前面,之后一群人抬着的巨大春牛形象,后面的人有的打扮成牧童、有的打扮成大头娃娃送春桃,各种吉祥形象应有尽有。

一般来说,立春当日的“游春”也叫探春。游春实际上给人们传递了可以踏青的信号,从此开始一直到端午节,都是外出郊游的好时候。

为了迎接春天的来临,古代立春之日,女子剪有色罗、绢或纸为长条状小幡,戴在头上,以示迎春,这便是春幡,又称“春胜”。此俗起于汉,至唐、宋时,春幡之制作更为精巧。

不过,春幡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装饰品,立春节时女子们佩戴春幡,首先是将其作为辟邪之物,具有禳凶邪、求吉利的寓意。

在饮食上,民间有立春“咬春”的习俗,由于地域差异,具体吃食可能略有不同。在北京来说,讲究吃春饼,家家户户都要做。这也是代表了一种对春天的美好期待。

抢春

这里的“牛土”或“牛纸”是指在官署鞭春之后,也就是在土牛或纸牛被打碎之后,围观的民众抢得的土块或纸片。人们相信,牛土或牛纸可以带来吉利。因为人们认为春牛是春的象征,所以争抢“牛土”或“牛纸”的行为称为“抢春”。

立春禁忌

①不可与人吵架、争执

忌讳吵架、不口出污秽言语、不要做口舌之争,和和气气,喜迎春之至。新年新面貌,一个好的心情,好的开始才能迎来来年的和和美美,顺顺利利。

②不可见血光

像杀鸡宰羊的事儿,尽量不要在这一天干,因为动刀见血,无论如何,都不是一种好的预兆。

③立春之日不看病

立春之日不看病,如果看病就意味着一年都没有好运气。这个说法不过是想讨个好彩头,就像大年初一不看病一样,小毛病耽误一下倒也没有什么。

④立春之日不理发

头发之于人身就好比草木之于大地。立春回暖,草木萌动,万物生机待发,不宜在此萌发之时损害!

⑤不可睡懒觉或长卧不起

我们说春暖大地是阳气开始起步、起升的时候,顺应自然的做法应该早起,并多站立或走动来迎接新春,无论从健康养生角度来说,还是从风水旺运的层面讲都是非常必要的。

⑥出嫁的女人不要回娘家

因为在古代,女人一旦出嫁就跟随丈夫,成了别人家的人,尤其是在立春这天,乃一年之计的重中之重,这个时候回娘家难免有“回春”之像。有人说“春归娘家去,来年又一春,寓意要再嫁人了”,虽然这种说法太过激,但无论如何,两口子日子若真过得好,断也没有天天赖在娘家的媳妇。

⑦立春不搬迁

立春是时空能量过度和交接之时,自然不宜搬迁,更何况若是一年之始便动荡搬迁,新的一年何来安稳日子呢?

⑧立春不醉酒

喝酒原本是为了开心、助兴,但若把握不好量,喝醉而导致昏沉,甚至耍酒疯,吵架等不雅的行为就得不偿失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