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马

身上有神的人症状(身上有神的人症状手脚发软)

时间:2023-10-04 19:34:17 作者:隐身守侯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中医望诊之望神——得神、失神、少神、假神,具体有何表现?

神的概念

神: 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外在表现的高度概括。

分类:

①广义之神,即“神气”,指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

②狭义之神,即“神志”,指人的意识、思维、情志活动。

望神: 是指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表现来判断健康状态、了解病情的方法。(二)望神的原理与意义

1.原理

①神的产生来源于先天之精。同时又必须依赖后天水谷精气的不断充养,才能维持健旺的神气状态。

②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均是神的物质基础。只有当气血津液充足,脏腑组织功能正常,人体才能表现出良好的神气状态。

③神作为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不能离开人的形体而独立存在,有形才能有神,形健方可神旺。

2.意义

神的产生与人体精气、脏腑功能以及形体的关系十分密切,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是精气的外在表现。

①若体健神旺,则说明精气充足,津血调匀,抗病力强,多属轻病,预后较好;

②若体弱神衰,则说明精气亏虚或津血损伤,抗病力弱,有病多重,预后较差。

(三)望神的主要内容

包括目光神情、面色表情、语言声音、体态举止、呼吸气息、舌象及脉象等诸多方面,

其中尤以两目、面色、神情及体态的表现为观察重点。

1.望神的重点

(1)两目

机理: 目为五脏六腑精气汇聚之地,目系通于脑,其活动直接受心神支配,故观察两目对于望神显得尤为重要。

表现: 若目光炯炯,精彩内含,两目运动灵活为有神,说明脏腑精气充足;若目无光彩、晦暗,两目运动呆滞为无神,说明脏腑精气虚衰。

(2)面色

机理: 心主藏神,其华在面,故面部皮肤的颜色及光泽的变化,能较准确地反映心神健旺与否。

表现: 皮肤荣润,红光满面,为神气充盛之象;皮肤枯槁,面色晦暗,乃神气衰败之征。

(3)神情

机理: 神情是精神意识和面部表情的综合体现,是心神和脏腑精气盛衰的外在表现。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神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表现: 若神志清晰,思维有序,表情自然,表明心神健旺;若神识不清,思维紊乱,表情淡漠,表明心神已衰。

(4)体态

机理: 形体的强弱胖瘦、动态的自如与否,均与脏腑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

表现: 凡形体丰满,动作敏捷,转摇自如者,多属精气充盛;若消瘦枯槁,动作迟缓,转侧艰难者,多属精气衰败。

2.神的判断

(1)得神

临床表现: 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精彩内含;面色红润,表情自然;肌肉不削,体态自如;动作灵活,反应灵敏;呼吸均匀。

意义: 说明精气充盛,体健神旺,是健康的表现;若病而有神,则表明脏腑功能不衰,正气未伤,病多轻浅,预后良好。

(2)少神

临床表现: 精神不振,嗜睡健忘;目光乏神,双目少动;面色淡白少华;肌肉松弛,倦怠乏力,动作迟缓;少气懒言,食欲减退等。

意义: 多因正气不足,精气轻度损伤,脏腑功能减退所致,多见于轻病或疾病恢复期的患者;素体虚弱者,平时亦多出现少神。

(3)失神

①精亏神衰而失神

临床表现: 精神委靡,意识模糊;目暗睛迷,瞳神呆滞,或目翻上视;面色晦暗无华,表情淡漠;肌肉瘦削,大肉已脱,动作失灵;循衣摸床,撮空理线;呼吸异常,气息微弱。

意义: 提示人体精气大伤,脏腑功能严重受损,机能衰竭,预后不良。

②邪盛扰神而失神

临床表现: 神昏谵语或昏聩不语,舌謇肢厥;或卒倒神昏,两手握固,牙关紧急,二便闭塞。

意义: 多因邪陷心包,内扰神明;或肝风夹痰,蒙蔽清窍所致。皆属病情危重。

(4)假神

临床表现: 久病、重病患者,精气本已极度衰竭,突然出现神气暂时“好转”的假象(回光返照)。

举例:

本已神识不清,却突然精神转佳,语言不休,想见亲人;

本已目光晦暗,却突然目似有光而浮露;

本已面色晦暗枯槁,却突然颧红如妆;

本已久病卧床不起,却忽思下床活动;

本已毫无食欲或久不能食,而突然食欲大增或主动索食。

意义: 说明脏腑精气极度衰竭,正气将脱,阴阳即将离决,常为临终前的征兆。

(5)神乱

①焦虑恐惧

临床表现: 焦虑不安,心悸不宁,或恐惧胆怯,不敢独处一室等。

意义: 由心胆气虚,心神失养所致,可见于脏躁等。

②淡漠痴呆

临床表现: 神识痴呆,表情淡漠,喃喃自语,哭笑无常。

意义: 多因忧思气结,痰浊蒙蔽心神,或先天禀赋不足所致,常见于癫病或痴呆。

③狂躁不安

临床表现: 狂妄躁动,呼笑怒骂,打人毁物,不避亲疏,甚或登高而歌,弃衣面走,妄行不休,力逾常人。

意义: 多因暴怒化火,炼津为痰,痰火扰神所致,常见于狂病等。

④猝然昏仆

临床表现: 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口出异声,四肢抽搐,醒后如常。

意义: 多与先天禀赋因素有关;或因肝风夹痰,蒙蔽清窍所致,常见于痫病。

(四)望神的注意事项

1.以神会神

①以医者之神会病者之神,达到“一会即觉”的境界。

②重视对患者神气盛衰的第一印象。

2.神形相参

①神为形之主,形为神之舍。体健则神旺,体弱则神衰。

②当神形表现不一时,应注意综合判断:如久病形羸色败,虽神志清醒,亦属失神;新病神昏,虽形体丰满,亦非佳兆。

3.审慎真假

①假神: 见于垂危患者,特点是突然“好转”、局部“好转”,所表现的“好转”假象与整体病情恶化不相符合,一般为时短暂,此后病情迅速恶化。

②好转: 多表现为逐渐好转,并与全身状态的改善相一致,好转呈持续恢复。

4.明辨得失

神乱与失神的患者都有神志异常的表现,但临床意义有所不同。

①失神: 所见神昏谵语、循衣摸床等,一般出现于全身性疾病的危重阶段,是脏腑功能严重衰败的表现,属病情重笃;

②神乱: 神志错乱的表现多反复发作,缓解时常无“神乱”现象,是疾病某一阶段心神受扰的表现,并不标志着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

神通乡巴佬:姑娘复明后眼睛也有神了,突然发现还挺漂亮!

{\"rich_content\":{\"text\":\"\",\"spans\":null},\"video\":{\"vid\":\"v028b0g10000c3spftjc77ub39kmis70\",\"duration\":85.32,\"width\":960,\"height\":540,\"file_size\":6988016,\"thumb\":{\"web_uri\":\"tos-cn-p-0000/f0f8ec5b44f0452dab39b748bc2bef0a\",\"width\":640,\"height\":360,\"image_type\":null,\"mimetype\":null,\"encrypt_web_uri\":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video_size\":{\"normal\":{\"duration\":85.32,\"file_size\":3875422,\"w\":640,\"h\":360}},\"is_encrypted\":null,\"sp\":null,\"md5\":\"42f46a369bdac128533962c9d04ad2b1\",\"tos_key\":null,\"secret_key\":null,\"encrypt_algorithm\":null,\"extra\":null}}

东北人供奉的“胡黄白柳灰”5位大仙都是啥?到底有啥神秘寓意?

中国人喜欢在家里拜神求佛。

什么观音菩萨、太上老君、火德真君、耶稣大圣……三教九流无所不包,虽然不乏自创的土味儿神仙,但一眼看过去,还是比较有仙气的。

但东北的神仙名儿,保准你第一眼看到会大吃一惊:黄小跳、胡翠花、胡三太爷、黑妈妈……

东北老铁,你确定这不是搞笑的吗?“太爷”还勉强能靠上神仙的边,胡翠花是什么鬼?

别急,咱细细品一品,东北的神仙其实还挺有来头。

保家仙、出马仙是什么

东北民俗中拜的神仙,大致有保家仙、出马仙两类。值得注意的是,拜两种仙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就是为了保佑家人平安。

这和宗教有着质的区别。

佛道中的佛陀神祇,本质上是帮助人匡正心灵的助手。观音菩萨解的不是人间万苦,解的是每个人心中的贪嗔痴喜恶怒。道家的三清四御,则是镇压人间的邪魔外道,维持道的运行。

简单说,佛道往深了琢磨,其实是很高明的哲学。

保家仙、出马仙不整这么高大上的,与东北人的直爽性格一样,咱不玩虚的,请神请仙就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

保家仙、出马仙供俸的神仙都是很常见的动物,通常来讲就是五大仙,胡黄白柳灰。

胡是狐狸,黄是黄鼠狼,白是刺猬,柳是蛇、蟒,灰是老鼠。都是北方常见的动物。除此之外,保家仙、出马仙还讲究信奉人的鬼魂,死去的先贤、祖宗,都可以纳入。

这个说起来稍微有点瘆人,但在东北人看来这并没什么可怕的,既然信奉,鬼魂也是好鬼魂,不会害人。

五大仙的第一种,都自成体系,比如胡仙中也有小仙、大仙、老仙之分。胡三太爷这种的,一般都是很厉害的老仙。

保家仙和出马仙的形式有所区别。保家仙一般都是在家里专门弄一张供桌,摆上供品祭拜,每家的仙都不一样,请到家里的仙,就是专门保护这家的。

出马仙则是有人生病或者遇到什么灾祸,由某位大仙附体到某个特定的人身上,做法帮其渡过难关。

出马仙出场,要在特定的场所,这种一般称之为仙堂,每一个仙堂都有掌教的大仙。东北人各仙家以胡仙为首,所以大部分仙堂的大佬都是胡家中的某一位。

当然也有的仙堂可以请清风仙当掌教大仙,清风就是男性鬼魂的代称。

怎么样,虽然土,虽然俗,虽然不如南海观音、东岳天齐名头那么响亮,但保家仙的体系也自有其道理。

那么问题来了,如此别具一格的神仙崇拜,是怎么突破佛道体系,自成一派的呢?

保家仙、出马仙信仰的由来

中国民间自古拜神、祭礼之风就很盛。

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古人往往把一些神话人物、英雄人物当成自己的救星,动辄立庙拜祝,求他们赐福、消灾。

历史上相关的考据特别多,说起来挺复杂,倒是不用细究其实。

举几个大家都知道的著名人物的例子。晋文公重耳,春秋五霸之一,他因霸成圣,因圣成神,秦汉以后晋地多有给他立庙祭祀的。

三国诸葛亮死后,汉中许多百姓感念他的威名和恩德,先是立庙祭拜,后来便慢慢在民间蔓延开来,到处都是他的庙。多则为淫,当时蜀汉对这一现象还颇为头疼,弄得后主一度还禁止对诸葛亮的淫祀、野祀行为,汉中有丞相墓,你们都到那儿去拜不就得了。

到了宋朝以后,一些边远地区的淫祀之风仍然盛行,吴越山区拜狐、拜鬼的所在多有,闽中还有拜石头为神、为灵、为祖宗,年节致祭。

真是洋洋大观。

所以说,保家仙以动物为神仙,也是其来有自,都是文化演变的结果。

不过,保家仙、出马仙并不是东北的土著文化,而是清朝以来闯关东现象的文化衍生品。

最早的类似动物神崇拜,其实是华北地区才有的。后来随着华北大量向关东移民,类似的拜神、拜仙文化,才在东北继续演变生根。

经过一二百年的演化,东北的保家仙文化与华北也有了不同。特别是出马仙,这种有点像古代降僮、扶鸾巫术的把戏,其实是被东北本地的萨满信仰影响而产生的。

华北虽然也有顶头术,就是鬼上身之类的巫术,但论其细节、场面、功能、寓义,都远远没有东北出马仙那么丰富。

那么说到细节,这乐子就大了。

佛道思想也抵挡不住东北大碴子味

保家仙文化受很多文化流派的影响,佛道作为中国宗教的两大派系,自然也少不了对保家仙的影响。

保家仙里面不光是动物和鬼魂,菩萨、力士、罗汉等神仙名也偶有出现,道教系统的什么姜子牙、黄飞虎、许真君也能成为保家仙召唤的仙家。这都是民间对于不同宗教信仰的不自觉的混杂。

但由于东北土著信仰没什么文化基础,不像佛道都有这个经、那个文,都是随心所欲、用着啥说啥的自主创造,所以难免会掺杂一些东北土地文化的因素。

比如大仙们的体系构成。

佛道里的神祇们,原本的社会亲属关系,在仙界都淡化了。像观音菩萨、三清老祖、四方帝君,他们有没有家人、亲戚,这都不重要了。

哪怕是如来佛曾经是王子,成佛后也没有关注他的家庭生活,神仙不需要家庭。

但保家仙可不一样。

胡黄白柳灰,每个大仙都是一家子。胡仙家就有胡大太爷、胡二太爷、胡三太爷,以及他们的媳妇:胡大太奶、胡二太奶、胡三太奶,年轻一点的有胡翠花、胡小闹、胡跳跳……

这名字令人顿时联想起东北热气腾腾的炕头儿上,一家子老老少少盘坐一起,正可劲儿唠嗑:今年这家上的供品不错啊,咱也多给他们整点福气……

出马仙的场面,跟二人转的热闹劲也好有一比。

承担出马仙任务的人叫“弟马”,说的俗了,后来就直接叫大仙。

大仙一般是女的,因为请仙都是通阴的,女人阴气重不怕,男的就不行。大仙解灾还要有个男的配合,叫做罗汉。

请仙上身之前,罗汉要拿着锣在仙堂唱韵曲,绕着堂走,一边走一边大声唱。等仙上身了,要自报家门,你是哪家的仙,或者是哪路野仙,或者是姜子牙、哪咤、阎罗王,或者是去世了的先人。

预备程序走完了,进入正式的祷祝阶段,大仙在场上传话,罗汉就在旁边拉弦,或者敲鼓,边演奏边唱。或是边跳边唱。

小曲唱得合辙合韵,光看形式,跟二人转的相似度极高。外地人不知道,乍眼看去,还真分不清到底是二人转表演,还是跳大神。

总而言之,东北保家仙是一种极具地域特色的民间信仰,严谨一点说,是传统佛道文化与地域文化相结合,而衍生出的文化现象。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任何一种有特点的文化流派,哪怕俗一点、土一点,都有保存的价值,也应该保持足够的尊重,而不能统统以迷信看待。

对这些东西的好奇,不能停留在对跳大神、鬼上仙这种糟粕,还是要更多地看看本真,毕竟,这是我们的先民一路走来的文化印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