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起名 > 汉字五行

丙子年是哪年(农历丙子年是哪年)

时间:2023-10-15 08:19:36 作者:简单的爱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朱棣:叛父辱兄,骗弟欺侄,他篡了22年帝位,还明朝一个超级盛世

前言:明朝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这是明太祖朱元璋生命的最后一年。这一年的三月十二日,晋王朱棡病逝。朱棡是朱元璋的第三子,他的去世,让71岁高龄朱元璋悲痛不已。

回顾过去的6年,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次子朱樉先后去世,加上朱棡,朱元璋已经三次尝试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滋味。而后,朱元璋给远在北平的第四子朱棣一道圣谕:

“朕诸子独汝才智,秦、晋已薨,系汝为长,攘外安内,非汝其谁……尔其统率诸王,相机度势,防边乂民,以答天心,以副朕意。”

这段话出自《明史纪事本末·卷十》,朱元璋对朱棣说:“在我众多儿子中,唯有你才智双全,如今你三位哥哥都去世了,你是诸位皇子中年龄最长的,以后你带领诸位弟弟屏藩要塞,保护大明朝!你只有这样做,才能顺天意,安朕心(以答天心,以副朕意)。”

毫无疑问,此时的朱元璋,已经把朱棣当成辅佐朱允炆的头号藩王,把他当成朱明王朝的支柱了。

让朱元璋想不到的是,仅仅过了一年,朱棣便辜负了朱元璋,起兵“造反”了。更让朱元璋想不到的是,朱棣虽然夺走了侄子的江山,却还给了大明朝一个超级盛世。

本文,笔者将和大家分享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希望通过现有史料的记载,还原一个枭雄藩王和盛世君主。

一、皇四子的非凡童年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他出生于公元1360年四月,当时正值“龙湾之战”爆发前夕,陈友谅兵犯南京,朱元璋正在商量破敌之策,朱棣降生时,朱元璋甚至没来得及看一眼,更没来得及给儿子取名字。

七年后,元朝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朱元璋已经相继灭掉陈友谅和张士诚,徐达、常遇春二将正在领兵北伐元朝,朱元璋大业将成,打算于次年登基。在登基之前,朱元璋带着自己的7个儿子祭告太庙,根据《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十八》:

仰承先德,自举兵以来,渡江生子七人。今长子命名曰标、次子曰樉、三子曰棡、四子曰棣……

也就是说,在朱元璋称帝的前一年,朱元璋才把几个儿子的名字正式确定下来,四子正式取名“朱棣”。

实际上,这一年,朱棣已经7岁了。至于朱棣七岁之前叫什么名字,已经无从谈起。

朱棣的童年是不平凡的,根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非常重视对儿子们的教育,朱棣和几个兄弟从小就被朱元璋各种锻炼,史载:

诸子年渐长,宜习勤劳,使不骄惰,命内侍制麻屦行幐,凡出城稍远,则令马行其二,步趋其一。

意思是说,朱元璋认为自己七个年长一些的儿子应该多“劳习”,让他们穿着麻鞋,像士兵一样远行。平时如果出城办事,朱元璋要求他们三分之二的路程要骑马,三分之一的路程要步行。

不仅如此,朱元璋更重视文教,朱棣幼年时就开始启蒙儒学,每天需要在白虎殿读书三个时辰,待朱元璋登基后,在宫中建立大本堂,太子和诸位皇子都要在其中读书。朱元璋延请大儒教授皇子们经史,朱棣受益匪浅。

明朝洪武三年,朱元璋不顾众臣反对,开始封藩。10岁的朱棣被封为燕王,待朱棣成年,他将远赴燕京(时称北平)拱卫大明朝。

朱元璋之所以坚持要封藩是有原因的,他认为元朝之所以会瞬间颠覆,就是因为皇室软弱,得不到屏藩助力。同时,朱元璋也知道封藩的弊端,为了吸取历史教训,朱元璋不忘敲打诸位皇子。例如,朱元璋先后颁布《昭鉴录》和《祖训录》,让朱棣等藩王将古代藩王的劣迹全部抄写于宫墙之上,以示警醒。

洪武九年,朱元璋将徐达的长女许配给了朱棣,这位燕王妃徐氏也就是后来明成祖的仁孝皇后。婚后的朱棣显得更加沉稳,为了让儿子们了解百姓疾苦,朱棣和两位哥哥一同被派往凤阳,这里是朱元璋的老家。朱棣每天都要下乡,有时候还需要参与劳作,这让他对百姓的艰难生活有了非常深刻地了解,也为朱棣的部分政治思想奠定了基础。

笔者认为,朱棣作为朱元璋的儿子,从小接受严苛的文武教育,朱元璋对朱棣的磨练,都成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财富。

笔者还认为,朱元璋虽然出身微末,但作为父亲他是非常合格的;抛开封藩的对错不论,朱元璋作为上一代君王,他对藩王的整体教育方向也是正确的。若干年后,明朝发生的叔侄大战,朱元璋虽然难逃干系,但他不应该负主要责任。

二、燕王的金戈铁马

洪武十三年,朱棣20岁,在朱元璋的安排下,他带着妻子徐氏和3岁的儿子朱高炽正式离开南京皇城,前往北平,成为一名真正的藩王。

北平是元朝大都旧址,实乃军事要冲,朱棣到达后,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守住北平。因此,明朝每次在北平有军事行动,朱棣都会领旨参与。另外,明朝规定藩王不得干涉地方政务,朱棣也谨守本分,并没有逾矩记录。

《明史·成祖本纪》说朱棣“智勇有大略,能推诚任人”,意思是朱棣在军事上智勇双全,善于用人。实际上,朱棣的军事能力除得益于幼时被父亲各种锻炼外,还有一个人对朱棣的影响至关重要,此人就是朱棣的岳父徐达。

徐达乃朱元璋麾下第一名将,在洪武初年,徐达先后四次北伐。朱棣屏藩北平后,徐达还多次到北平练兵,朱棣每次都亲自陪同。洪武十四年,徐达一生中最后一次出塞,朱棣跟随其后,徐达对朱棣进行了详细的军事指导。

古代名将大多有两种,一种是天才型的,他们刚领兵就非常惊艳,例如霍去病;另一种是经过多年阵前厮杀,逐渐成长起来的,例如徐达。毫无疑问,第二种更适合当老师,因为他所传授的经验足够让其他人受用一生。

所以说,朱棣是幸运的,他有个磨练自己的父亲,更有一个愿意倾囊相授的岳父。

明朝洪武二十三年,当时徐达已经去世,朱元璋命傅友德为征虏大将军,率军北伐,朱元璋特地下旨让傅友德的大军听从晋王朱棡和燕王朱棣共同节制,这一次,朱棣显露了他超凡的军事能力,《明史》云:

晋王怯不敢进,(燕)王倍道趋迤都山,获其全部而还,太祖大喜,是后屡帅诸将出征,并令王节制沿边士马,王威名大振。

意思是说,晋王朱棡和燕王朱棣同时作为军事统帅,在关键时刻,晋王怯战,而朱棣则勇往直前,不仅大获全胜,还俘虏北元太尉乃儿不花。朱元璋听闻后,大喜过望。此后多次命朱棣带兵出征;只要诸将从燕山附近出征,都听从朱棣节制。

洪武二十四年,傅友德再次北征,朱棣带领北平各卫将士参战,一举生擒北元番将阿失里等人。

洪武二十九年,当时傅友德、蓝玉等名将已被赐死,朱元璋命燕王独立带兵北征,朱棣沉着领兵,不仅生擒孛林帖木儿等十多名北元将领,还追至兀良哈秃城,打败了敌军守将哈剌兀。朱元璋听闻捷报,欣喜道:“肃清沙漠者,燕王也!”

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出现本文开头的那一幕:洪武三十一年,晋王朱棡去世后,朱元璋给朱棣圣谕,让他做藩王表率,做大明朝的支柱。

明朝的各种野史纷杂,有很多专门攻讦朱棣的史料,例如很多史料记载朱棣“残暴”、“不臣”、“杀戮”等诸多不是,但总结会发现,这些记载大多发生在建文帝登基之后。

笔者无意美化一个历史人物,但笔者想表达的是:至少,在朱元璋在世时,朱棣算得上是一位安分守己、骁勇善战的藩王。

三、走投无路的皇叔

上文说过,朱棣在北平的一系列表现,让朱元璋非常满意。那么,在朱元璋的内心深处,他是否曾有意将朱棣视为皇位的继承人呢?

《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六》记载:

二十五年夏四月丙子,皇太子薨。皇太孙生而额颅稍偏,性聪颖,善读书,然仁柔少断。太祖每令赋诗,多不喜。一日,令之属对,大不称旨;复以命燕王,语乃佳。太祖常有意易储,刘三吾曰:“若然,置秦、晋二王何地?”太祖乃止。

明朝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在巡视西安返京后病逝,朱元璋几乎一夜白头。当时朱元璋的次子朱樉(秦王)、三子朱棡(晋王)都还在世,朱标之子朱允炆年方15岁,朱元璋发现朱允炆虽然聪慧善良,但有些优柔寡断,并非合适的储君人选。一天 ,朱元璋让朱允炆来奏对,朱允炆的回答让朱元璋不太满意;直到燕王朱棣奏对完毕,朱元璋心情才大好,所以,朱元璋“常有意易储”,有更换皇储之意。

毫无疑问,若朱标在世,朱棣连摸到皇位的机会都没有。但朱标去世后,朱棣的确成为了皇位的合适人选。

朱元璋的易储念头很快输给了“礼法”。因为当时的翰林学士刘三吾问朱元璋:“若然,置秦、晋二王何地?”意思是,如果你选择朱棣,那让秦王、晋王二人何以自处?

刘三吾的意思是:自古立储,要么立嫡,要么立长。朱标虽然死了,但他的儿子尚在,占据了朱标“嫡长”的名分。即使你不立朱允炆,那朱樉和朱棡还在,若贸然立朱棣,不仅无法服众,说不定还会引发大乱。

刘三吾的话让朱元璋惊醒,他放弃了易储的想法,开始一心一意为朱允炆谋划。朱棣和皇位就这样失之交臂了。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临终前,朱元璋留下遗诏:

“诸王临国,毋得至京。王国所在文武吏士,听朝廷节制。”

意思是,朕(朱元璋)驾崩后,诸位藩王要待在封地,不得入京。藩王麾下的文武官员,要听朝廷的节制。

朱元璋的这道遗诏有两层含义:第一是阻止朱棣等藩王入京,以免发生内乱;第二是确定朝廷(指皇太孙朱允炆)的正统性。

很明显,朱元璋并没有老糊涂,他临终前仍在尽力避免大明王朝步汉、晋藩王之乱的后尘。

在这种情况下,朱允炆顺利即位,是为建文帝。

当时在北方,宁王朱权“带甲八万,革车六千”,燕王朱棣更是拥有“节制沿边士马”的权力。建文帝虽然仁厚,但作为帝王,他却没有安全感。再加上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卿黄子澄不停地劝说,建文帝终于按捺不住,开始了削藩之旅。

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建文帝在登基不足两个月的情况下就下令削周王朱橚,朱橚乃是朱棣的同母弟,这让朱棣非常不安。

此后半年,建文帝又陆续削齐、湘、代、岷四王,其中湘王朱柏(朱元璋第十二子)不堪受辱,竟然举家自焚了。

实际上,建文帝削藩可谓是“阳谋”,不管他以什么借口削掉上述五王,但他削藩的目的大家都明白,而那些势力较大的藩王更加明白。例如朱棣,他是建文帝年龄最长的皇叔,又是藩王中势力较强者,他明白,早晚有一天,建文帝的屠刀要挥向北平。

正在朱棣如坐针毡的时候,朱棣的心腹谋士姚广孝(道衍)劝朱棣起兵,朱棣最初很犹豫。《明史·姚广孝传》云:

成祖曰:“民心向彼,奈何?”道衍曰:“臣知天道,何论民心。”

朱棣很明白,自古以来,藩王造反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管是西汉时的七王之乱,还是西晋的八王之乱,最终都以惨败收场。因为,凭借一介藩王之力,是耗不过强大的朝廷的。但姚广孝却告诉朱棣:“臣知天道,何论民心。”

于是,在姚广孝等人的怂恿下,朱棣开始为起兵做暗中准备。接下来,燕王装病,朝廷和燕王府互相窥探。双方僵持半年有余,最终,导火索来了:

洪武三十一年腊月,建文帝派北平都司秘密逮捕张信朱棣。不料,张信中途反水,暗中归降朱棣,这让朱棣决定反戈一击。朱棣和张信联手杀掉北平布政使张昺,都指挥使谢贵,控制北平城。随后,朱棣以《皇明祖训》中“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为根据,正式起兵“清君侧”。

不管在任何时代,战争都是残酷的。朱棣在史书上是一个“篡位者”,但笔者认为:朱棣并非一直“处心积虑”的要篡位,他的造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逼上梁山”,是一种走投无路。

笔者看来,倘若朱标未早死,朱棣是没有篡位之心的;倘若建文帝没有急于削藩、步步紧逼,朱棣或许也不会造反。可历史没有假设,因为靖难之役毕竟还是爆发了。

四、龙椅上的永乐大帝

靖难之役长达四年,在战争之初,朱棣拥有不错的运气,因为他的对手朱允炆昏招频出,再加上朱棣成功“骗”得宁王朱权的朵颜三卫。因此,尽管建文帝身为朝廷正统,他仍没有及时将“叛军”消灭。

随着战争的持续,朱棣越战越勇,而朝廷逐渐式微,建文四年,朱棣在灵壁之战中生擒南军将领平安。南军主力溃败,从此长江以北再难组织有效的阻击。

待朱棣在淮河击败盛庸,朱允炆大势已去。

六月二十三日,朱橞和李景隆打开金川门,迎接朱棣进入京城。至此,历经四年的靖难之役结束。望着皇宫内的一场大火,朱棣知道,自己成了有史以来第一位“靖难”成功的藩王。

在祭拜明孝陵后,朱棣于建文四年六月己巳日在南京奉天殿登基,改次年为永乐元年,至此,永乐大帝开启了自己的帝王生涯。

从屏藩一隅的燕王,到俯瞰天下的皇帝,朱棣终于展示了他的另一面,他开始对建文帝实行了一系列的诋毁,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凡是建文年间修改的法度,朱棣一律废止;

(二)凡是建文年间贬黜的官员,一律官复原职。

(三)凡是忠于建文帝的大臣,一律施以重典。

(四)撤销建文帝的年号,仍沿袭洪武年号,也就是说,朱元璋虽然只在位31年,但加上建文帝在位的4年,明朝“洪武”年号持续了35年。

笔者此前说过,朱棣很小的时候就接受严苛的文武教育,而且很得朱元璋认可,朱棣并非颟顸之辈。那么,朱棣难道不知道建文帝修改的法度并非一无是处吗?

朱棣难道不知道建文帝贬黜的官员也有十恶不赦的吗?

朱棣难道不知道忠于建文帝的大臣里面有读书人的种子吗?

很显然,朱棣是知道的,他之所以仍坚持这么做,就是想急迫地诋毁建文帝,进而塑造自己的正统性。

他杀掉方孝孺宗族及亲友八百七十三人,灭齐泰、黄子澄全族,杀景清、刘璟(刘伯温之子)、练子宁等,同样是为了消除质疑自己的声音。

呜呼!同样是大明天下,只因叔侄相争,不仅造成生灵涂炭,更让朝堂上流血漂橹,朱棣虽然登上皇位,但他逃不过“血腥”的一面。

为使自己的身份不受质疑,朱棣还做了一件令人意外的事情:诋毁兄长朱标。

众所周知,朱元璋的长子朱标当了25年的太子,他深得朱元璋之心,是历史上较为优秀的太子代表。朱棣登基后,立即取消了朱标“孝康皇帝”的尊号。

《明太宗实录》中,朱棣曾委婉表示:

懿文太子以柔弱牵制文义,不称太祖意。

朱棣的意思是说:朱标这个太子太过柔弱,朱元璋不是很满意。

永乐朝成书的《奉天靖难记》,这样评价朱标:

懿文太子所为多失道,忤太祖意,太祖尝督过之,退辄有怨言,常于宫中行呪诅。

意思是说:朱标失德,经常忤逆朱元璋。朱元璋多次纠正他,他竟然有怨言,常常在宫中诅咒自己的父亲。

这种描述,不仅否定了朱标的能力,更否定了他的品性。

朱棣这么做的目的,不言而喻:既然朱标不是合格的太子,那么自己作为朱元璋临终前年龄最长的儿子,就有了即位的合法性。

当年唐朝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李世民也曾说前太子李建成荒唐无能,不是一位合格的太子。可见,唐太宗和明太宗手段何其一致!

《战国策·韩策二》有云:

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

当然,朱棣是站在封建顶层的政治家,早已不是什么“君子”了。

五、明朝的超级盛世

作为篡位者,能证明自己的不是正统地位,而是治理国家的能力。靖难之役后,淮河以北饿殍遍野,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朱棣登基后,下令减免山东、河南、北平等饱受战乱州县的赋税。为了鼓励百姓回乡复业,朱棣将耕牛、农具作为“补贴”。另外,朱棣要求官员体察民情,广建学堂,大力提升百姓教化。

朱棣还规定,凡是入京觐见的地方官,必须陈述当地的民情,规定“不言者罪之,言有不当者勿问”。不仅如此,朱棣还派遣“民情观察员”,时刻来到民间搜集百姓疾苦,凡是遇到灾害,朝廷要及时赈济,并减免赋税。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朱棣爱民之心很快得到了回报,永乐年间百姓很快得到休养,为接下来的盛世打下了基础。

朱棣在位期间,为了加强统治,做了四件对明朝影响深远的事情:

第一件是建立内阁制度。

洪武年间,胡惟庸密谋造反,朱元璋从此废除宰相,让皇帝直接统领六部。这种做法有一个好处,就是减少了宰相这个“中间环节”,提高了理政的效率。同时,也对帝王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勤政。

因为没有了宰相作为中枢,皇帝就要直接面临诸多政务,这种要求,朱元璋可以做到,后世帝王不一定能做到。例如,朱棣志在天下,不想把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放在处理朝政上,于是,他便发明了内阁制度。朱棣请解缙、黄淮、杨士奇等人做自己的“私人秘书”,为自己参谋政务,形成一个独特的文官集团。

永乐年间的内阁只是明朝内阁制度的雏形,随着“仁宣”时代的发展,明朝内阁制度延续了200余年,对明朝影响深远。

第二件是迁都北平。

当年朱元璋起兵濠梁,定都金陵(时称集庆),改名为应天。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曾先后考察过洛阳、开封、西安等古都,最终决定不迁都。朱棣在北平经营多年,对北平相对熟悉,他认为,北平是王兴之地,又是汉蒙各族贸易中心和军事重地。再加上北平交通便利,若能控制北平,对北能抵抗蒙古人的入侵,对南能统领中原。因此,在朱棣的强烈要求下,明朝于永乐十八年正式迁都。

朱棣的迁都,基本上改变了明朝的国运,它倒逼京杭大运河重新疏通,造福万民,更直接决定了明朝“天子守国门”的政治格局。

第三件是并行厂卫。

朱棣即位不久,便立即恢复了被朱元璋罢免的锦衣卫,又设立东厂,合称厂卫机构,让天下臣民都在厂卫的监控之下。不可否认的是,朱棣监控天下有心虚的表现,但厂卫制度的确稳固了他的统治。至此,厂卫制度成了大明王朝独特的标签。

第四件是削藩。

作为当年建文帝“削藩”的苦主,朱棣深知削藩对藩王意味着什么。但若不削藩,王朝必将受到威胁。因此,朱棣采取了比建文帝更加高明的削藩方式,朱棣的削藩其实只干了三件事:迁徙、削弱和废除。

简单来说,就是把实力较强的藩王迁徙到内地;然后削减藩王所管辖的护卫;废除有重大恶行的藩王。

这其中,最倒霉的便是宁王朱权。当年朱棣起兵时曾承诺和宁王“公分天下”,当朱棣登上皇位,宁王发现自己被骗了,他不仅没有得到好处,还被朱棣下令迁徙到了南昌。因此,朱棣背上了“骗弟”的标签。

朱棣的削藩,让朱元璋当初封藩的设想慢慢成为空谈。明朝末年,当李自成的大军血洗一座又一座藩王府邸时,明朝藩王实际上早已失去了他应有的作用。

朱棣是一位马上天子,他有较高的军事素养,因此在开疆扩土方面颇有追求。朱棣曾五次北征蒙古,打得蒙古三大部落不敢南下牧马。他出兵安南,将越南并入明朝疆域。另外,朱棣驻军哈密,加强西北统治;辽东抗倭,打出中华气势。

朱棣对明朝影响深远,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朱棣同样是一位不可忽略的帝王。明朝永乐三年,郑和率领一支庞大的舰队开始出海远洋,郑和最远曾到达非洲东岸和伊斯兰圣地麦加。这种庞大的远航团队,比欧洲的哥伦布早80余年。

最为难得的是,郑和的舰队从没有殖民、抢掠的记录,他每到一地,都在宣扬中华文明,七次下西洋,让中华民族和南洋、印度洋等30多个国家建立了和平友好的关系。让世界各国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和胸怀。时至今日,郑和的“遗产”仍在,一带一路仍不忘当年郑和之功。

盛世必重修文,永乐元年,朱棣命解缙等人广采天下书籍,分类编辑成书,耗时五年之久,终成《永乐大典》。该书包罗万象,经、史、子、集、医、卜、僧、道、天文、地志无所不在,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在中国古代的文化版图中,《永乐大典》犹如一座丰碑,让后人叹为观止。

六、明成祖的文治武功

朱棣在位22年,加强君主集权,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百姓逐渐富足,疆域一再扩大,万国来朝,让明朝的综合国力雄居亚洲乃至世界前列,他俨然创造了一个超级盛世。

梁启超曾说:

明成祖以雄才大略,承高帝之后,天下初定,国力大充,乃思扬威德于域外,此其与汉孝武、唐太宗之时代正相类。

梁启超把朱棣和汉武帝、唐太宗并列,笔者认为,从政治成就上来说,朱棣配得上这个类比。

然后,后人评价明成祖,在肯定他的政治成就的同时,总绕不开他血腥篡位的一面,例如,朱棣辜负了朱元璋的重托,抢夺了侄子的皇位,甚至诋毁自己的兄长,欺骗自己的弟弟,血腥屠戮忠直之臣等,这些都是朱棣的阴暗面。这样一个“毁誉参半”的帝王,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他呢?

笔者认为,政治成就和阴暗面都是朱棣人生的重要部分,不用回避。

在笔者看来,朱棣确实是一位篡位者,但这和他的政治成就并不矛盾。换句话说,在封建文化中,朱棣的确是靠藩王造反而上位的,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代雄主。

朱棣是个造反者,他辜负了朱元璋,篡了22年帝位,但他创造的“永乐盛世”,实则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超级盛世。

《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显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朱棣虽然私德有亏,但还给了明朝一个盛世,这样的朱棣,有愧于父兄,却不愧于朱明王朝。

2021年-农历-公历-干支历对照表

农历为中国的传统历法。现在老一辈的人多习惯使用农历来为重要日子选择日期。

农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3天,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

闰年十三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闰年全年383天或384天,或385天(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

2021年农历阴历:一月;农历阴历与公历-今传干支历-对照表

农历阴历:辛丑年元月一号;西历/公历:2021年2月12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寅月 辛卯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元月二号;西历/公历:2021年2月13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寅月 壬辰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元月三号;西历/公历:2021年2月14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寅月 癸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元月四号;西历/公历:2021年2月15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寅月 甲午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元月五号;西历/公历:2021年2月16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寅月 乙未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元月六号;西历/公历:2021年2月17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寅月 丙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元月七号;西历/公历:2021年2月18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寅月 丁酉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元月八号;西历/公历:2021年2月19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寅月 戊戌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元月九号;西历/公历:2021年2月20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寅月 己亥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元月十号;西历/公历:2021年2月21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寅月 庚子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元月十一号;西历/公历:2021年2月22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寅月 辛丑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元月十二号;西历/公历:2021年2月23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寅月 壬寅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元月十三号;西历/公历:2021年2月24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寅月 癸卯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元月十四号;西历/公历:2021年2月25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寅月 甲辰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元月十五号;西历/公历:2021年2月26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寅月 乙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元月十六号;西历/公历:2021年2月27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寅月 丙午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元月十七号;西历/公历:2021年2月28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寅月 丁未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元月十八号;西历/公历:2021年3月1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寅月 戊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元月十九号;西历/公历:2021年3月2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寅月 己酉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元月二十号;西历/公历:2021年3月3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寅月 庚戌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元月二十一号;西历/公历:2021年3月4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寅月 辛亥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元月二十二号;西历/公历:2021年3月5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卯月 壬子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元月二十三号;西历/公历:2021年3月6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卯月 癸丑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元月二十四号;西历/公历:2021年3月7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卯月 甲寅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元月二十五号;西历/公历:2021年3月8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卯月 乙卯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元月二十六号;西历/公历:2021年3月9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卯月 丙辰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元月二十七号;西历/公历:2021年3月10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卯月 丁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元月二十八号;西历/公历:2021年3月11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卯月 戊午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元月二十九号;西历/公历:2021年3月12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卯月 己未日

2021年农历阴历;二月;农历阴历与公历-今传干支历-对照表

农历阴历:辛丑年二月一号;西历/公历:2021年3月13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卯月 庚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二月二号;西历/公历:2021年3月14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卯月 辛酉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二月三号;西历/公历:2021年3月15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卯月 壬戌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二月四号;西历/公历:2021年3月16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卯月 癸亥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二月五号;西历/公历:2021年3月17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卯月 甲子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二月六号;西历/公历:2021年3月18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卯月 乙丑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二月七号;西历/公历:2021年3月19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卯月 丙寅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二月八号;西历/公历:2021年3月20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卯月 丁卯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二月九号;西历/公历:2021年3月21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卯月 戊辰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二月十号;西历/公历:2021年3月22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卯月 己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二月十一号;西历/公历:2021年3月23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卯月 庚午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二月十二号;西历/公历:2021年3月24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卯月 辛未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二月十三号;西历/公历:2021年3月25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卯月 壬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二月十四号;西历/公历:2021年3月26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卯月 癸酉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二月十五号;西历/公历:2021年3月27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卯月 甲戌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二月十六号;西历/公历:2021年3月28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卯月 乙亥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二月十七号;西历/公历:2021年3月29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卯月 丙子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二月十八号;西历/公历:2021年3月30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卯月 丁丑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二月十九号;西历/公历:2021年3月31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卯月 戊寅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二月二十号;西历/公历:2021年4月1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卯月 己卯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二月二十一号;西历/公历:2021年4月2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卯月 庚辰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二月二十二号;西历/公历:2021年4月3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卯月 辛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二月二十三号;西历/公历:2021年4月4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壬辰月 壬午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二月二十四号;西历/公历:2021年4月5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壬辰月 癸未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二月二十五号;西历/公历:2021年4月6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壬辰月 甲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二月二十六号;西历/公历:2021年4月7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壬辰月 乙酉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二月二十七号;西历/公历:2021年4月8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壬辰月 丙戌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二月二十八号;西历/公历:2021年4月9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壬辰月 丁亥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二月二十九号;西历/公历:2021年4月10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壬辰月 戊子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二月三十号;西历/公历:2021年4月11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壬辰月 己丑日

2021年农历阴历:三月;农历阴历与公历-今传干支历-对照表

农历阴历:辛丑年三月一号;西历/公历:2021年4月12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壬辰月 庚寅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三月二号;西历/公历:2021年4月13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壬辰月 辛卯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三月三号;西历/公历:2021年4月14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壬辰月 壬辰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三月四号;西历/公历:2021年4月15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壬辰月 癸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三月五号;西历/公历:2021年4月16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壬辰月 甲午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三月六号;西历/公历:2021年4月17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壬辰月 乙未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三月七号;西历/公历:2021年4月18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壬辰月 丙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三月八号;西历/公历:2021年4月19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壬辰月 丁酉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三月九号;西历/公历:2021年4月20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壬辰月 戊戌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三月十号;西历/公历:2021年4月21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壬辰月 己亥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三月十一号;西历/公历:2021年4月22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壬辰月 庚子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三月十二号;西历/公历:2021年4月23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壬辰月 辛丑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三月十三号;西历/公历:2021年4月24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壬辰月 壬寅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三月十四号;西历/公历:2021年4月25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壬辰月 癸卯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三月十五号;西历/公历:2021年4月26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壬辰月 甲辰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三月十六号;西历/公历:2021年4月27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壬辰月 乙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三月十七号;西历/公历:2021年4月28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壬辰月 丙午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三月十八号;西历/公历:2021年4月29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壬辰月 丁未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三月十九号;西历/公历:2021年4月30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壬辰月 戊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三月二十号;西历/公历:2021年5月1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壬辰月 己酉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三月二十一号;西历/公历:2021年5月2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壬辰月 庚戌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三月二十二号;西历/公历:2021年5月3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壬辰月 辛亥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三月二十三号;西历/公历:2021年5月4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壬辰月 壬子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三月二十四号;西历/公历:2021年5月5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癸巳月 癸丑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三月二十五号;西历/公历:2021年5月6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癸巳月 甲寅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三月二十六号;西历/公历:2021年5月7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癸巳月 乙卯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三月二十七号;西历/公历:2021年5月8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癸巳月 丙辰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三月二十八号;西历/公历:2021年5月9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癸巳月 丁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三月二十九号;西历/公历:2021年5月10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癸巳月 戊午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三月三十号;西历/公历:2021年5月11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癸巳月 己未日

2021年农历阴历:四月;农历阴历与公历-今传干支历-对照表

农历阴历:辛丑年四月一号;西历/公历:2021年5月12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癸巳月 庚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四月二号;西历/公历:2021年5月13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癸巳月 辛酉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四月三号;西历/公历:2021年5月14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癸巳月 壬戌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四月四号;西历/公历:2021年5月15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癸巳月 癸亥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四月五号;西历/公历:2021年5月16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癸巳月 甲子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四月六号;西历/公历:2021年5月17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癸巳月 乙丑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四月七号;西历/公历:2021年5月18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癸巳月 丙寅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四月八号;西历/公历:2021年5月19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癸巳月 丁卯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四月九号;西历/公历:2021年5月20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癸巳月 戊辰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四月十号;西历/公历:2021年5月21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癸巳月 己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四月十一号;西历/公历:2021年5月22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癸巳月 庚午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四月十二号;西历/公历:2021年5月23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癸巳月 辛未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四月十三号;西历/公历:2021年5月24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癸巳月 壬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四月十四号;西历/公历:2021年5月25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癸巳月 癸酉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四月十五号;西历/公历:2021年5月26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癸巳月 甲戌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四月十六号;西历/公历:2021年5月27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癸巳月 乙亥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四月十七号;西历/公历:2021年5月28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癸巳月 丙子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四月十八号;西历/公历:2021年5月29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癸巳月 丁丑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四月十九号;西历/公历:2021年5月30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癸巳月 戊寅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四月二十号;西历/公历:2021年5月31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癸巳月 己卯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四月二十一号;西历/公历:2021年6月1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癸巳月 庚辰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四月二十二号;西历/公历:2021年6月2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癸巳月 辛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四月二十三号;西历/公历:2021年6月3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癸巳月 壬午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四月二十四号;西历/公历:2021年6月4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癸巳月 癸未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四月二十五号;西历/公历:2021年6月5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甲午月 甲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四月二十六号;西历/公历:2021年6月6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甲午月 乙酉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四月二十七号;西历/公历:2021年6月7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甲午月 丙戌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四月二十八号;西历/公历:2021年6月8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甲午月 丁亥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四月二十九号;西历/公历:2021年6月9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甲午月 戊子日

2021年农历阴历:五月;农历阴历与公历-今传干支历-对照表

农历阴历:辛丑年五月一号;西历/公历:2021年6月10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甲午月 己丑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五月二号;西历/公历:2021年6月11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甲午月 庚寅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五月三号;西历/公历:2021年6月12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甲午月 辛卯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五月四号;西历/公历:2021年6月13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甲午月 壬辰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五月五号;西历/公历:2021年6月14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甲午月 癸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五月六号;西历/公历:2021年6月15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甲午月 甲午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五月七号;西历/公历:2021年6月16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甲午月 乙未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五月八号;西历/公历:2021年6月17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甲午月 丙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五月九号;西历/公历:2021年6月18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甲午月 丁酉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五月十号;西历/公历:2021年6月19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甲午月 戊戌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五月十一号;西历/公历:2021年6月20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甲午月 己亥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五月十二号;西历/公历:2021年6月21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甲午月 庚子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五月十三号;西历/公历:2021年6月22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甲午月 辛丑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五月十四号;西历/公历:2021年6月23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甲午月 壬寅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五月十五号;西历/公历:2021年6月24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甲午月 癸卯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五月十六号;西历/公历:2021年6月25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甲午月 甲辰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五月十七号;西历/公历:2021年6月26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甲午月 乙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五月十八号;西历/公历:2021年6月27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甲午月 丙午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五月十九号;西历/公历:2021年6月28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甲午月 丁未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五月二十号;西历/公历:2021年6月29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甲午月 戊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五月二十一号;西历/公历:2021年6月30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甲午月 己酉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五月二十二号;西历/公历:2021年7月1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甲午月 庚戌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五月二十三号;西历/公历:2021年7月2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甲午月 辛亥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五月二十四号;西历/公历:2021年7月3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甲午月 壬子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五月二十五号;西历/公历:2021年7月4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甲午月 癸丑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五月二十六号;西历/公历:2021年7月5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甲午月 甲寅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五月二十七号;西历/公历:2021年7月6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甲午月 乙卯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五月二十八号;西历/公历:2021年7月7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乙未月 丙辰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五月二十九号;西历/公历:2021年7月8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乙未月 丁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五月三十号;西历/公历:2021年7月9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乙未月 戊午日

2021年农历阴历:六月;农历阴历与公历-今传干支历-对照表

农历阴历:辛丑年六月一号;西历/公历:2021年7月10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乙未月 己未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六月二号;西历/公历:2021年7月11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乙未月 庚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六月三号;西历/公历:2021年7月12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乙未月 辛酉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六月四号;西历/公历:2021年7月13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乙未月 壬戌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六月五号;西历/公历:2021年7月14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乙未月 癸亥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六月六号;西历/公历:2021年7月15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乙未月 甲子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六月七号;西历/公历:2021年7月16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乙未月 乙丑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六月八号;西历/公历:2021年7月17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乙未月 丙寅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六月九号;西历/公历:2021年7月18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乙未月 丁卯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六月十号;西历/公历:2021年7月19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乙未月 戊辰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六月十一号;西历/公历:2021年7月20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乙未月 己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六月十二号;西历/公历:2021年7月21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乙未月 庚午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六月十三号;西历/公历:2021年7月22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乙未月 辛未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六月十四号;西历/公历:2021年7月23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乙未月 壬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六月十五号;西历/公历:2021年7月24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乙未月 癸酉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六月十六号;西历/公历:2021年7月25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乙未月 甲戌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六月十七号;西历/公历:2021年7月26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乙未月 乙亥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六月十八号;西历/公历:2021年7月27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乙未月 丙子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六月十九号;西历/公历:2021年7月28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乙未月 丁丑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六月二十号;西历/公历:2021年7月29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乙未月 戊寅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六月二十一号;西历/公历:2021年7月30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乙未月 己卯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六月二十二号;西历/公历:2021年7月31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乙未月 庚辰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六月二十三号;西历/公历:2021年8月1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乙未月 辛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六月二十四号;西历/公历:2021年8月2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乙未月 壬午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六月二十五号;西历/公历:2021年8月3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乙未月 癸未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六月二十六号;西历/公历:2021年8月4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乙未月 甲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六月二十七号;西历/公历:2021年8月5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乙未月 乙酉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六月二十八号;西历/公历:2021年8月6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乙未月 丙戌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六月二十九号;西历/公历:2021年8月7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丙申月 丁亥日

2021年农历阴历:七月;农历阴历与公历-今传干支历-对照表

农历阴历:辛丑年七月一号;西历/公历:2021年8月8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丙申月 戊子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七月二号;西历/公历:2021年8月9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丙申月 己丑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七月三号;西历/公历:2021年8月10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丙申月 庚寅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七月四号;西历/公历:2021年8月11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丙申月 辛卯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七月五号;西历/公历:2021年8月12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丙申月 壬辰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七月六号;西历/公历:2021年8月13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丙申月 癸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七月七号;西历/公历:2021年8月14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丙申月 甲午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七月八号;西历/公历:2021年8月15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丙申月 乙未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七月九号;西历/公历:2021年8月16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丙申月 丙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七月十号;西历/公历:2021年8月17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丙申月 丁酉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七月十一号;西历/公历:2021年8月18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丙申月 戊戌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七月十二号;西历/公历:2021年8月19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丙申月 己亥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七月十三号;西历/公历:2021年8月20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丙申月 庚子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七月十四号;西历/公历:2021年8月21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丙申月 辛丑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七月十五号;西历/公历:2021年8月22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丙申月 壬寅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七月十六号;西历/公历:2021年8月23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丙申月 癸卯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七月十七号;西历/公历:2021年8月24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丙申月 甲辰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七月十八号;西历/公历:2021年8月25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丙申月 乙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七月十九号;西历/公历:2021年8月26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丙申月 丙午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七月二十号;西历/公历:2021年8月27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丙申月 丁未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七月二十一号;西历/公历:2021年8月28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丙申月 戊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七月二十二号;西历/公历:2021年8月29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丙申月 己酉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七月二十三号;西历/公历:2021年8月30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丙申月 庚戌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七月二十四号;西历/公历:2021年8月31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丙申月 辛亥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七月二十五号;西历/公历:2021年9月1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丙申月 壬子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七月二十六号;西历/公历:2021年9月2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丙申月 癸丑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七月二十七号;西历/公历:2021年9月3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丙申月 甲寅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七月二十八号;西历/公历:2021年9月4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丙申月 乙卯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七月二十九号;西历/公历:2021年9月5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丙申月 丙辰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七月三十号;西历/公历:2021年9月6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丙申月 丁巳日

2021年农历阴历:八月;农历阴历与公历-今传干支历-对照表

农历阴历:辛丑年八月一号;西历/公历:2021年9月7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丁酉月 戊午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八月二号;西历/公历:2021年9月8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丁酉月 己未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八月三号;西历/公历:2021年9月9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丁酉月 庚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八月四号;西历/公历:2021年9月10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丁酉月 辛酉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八月五号;西历/公历:2021年9月11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丁酉月 壬戌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八月六号;西历/公历:2021年9月12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丁酉月 癸亥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八月七号;西历/公历:2021年9月13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丁酉月 甲子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八月八号;西历/公历:2021年9月14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丁酉月 乙丑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八月九号;西历/公历:2021年9月15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丁酉月 丙寅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八月十号;西历/公历:2021年9月16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丁酉月 丁卯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八月十一号;西历/公历:2021年9月17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丁酉月 戊辰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八月十二号;西历/公历:2021年9月18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丁酉月 己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八月十三号;西历/公历:2021年9月19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丁酉月 庚午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八月十四号;西历/公历:2021年9月20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丁酉月 辛未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八月十五号;西历/公历:2021年9月21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丁酉月 壬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八月十六号;西历/公历:2021年9月22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丁酉月 癸酉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八月十七号;西历/公历:2021年9月23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丁酉月 甲戌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八月十八号;西历/公历:2021年9月24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丁酉月 乙亥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八月十九号;西历/公历:2021年9月25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丁酉月 丙子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八月二十号;西历/公历:2021年9月26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丁酉月 丁丑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八月二十一号;西历/公历:2021年9月27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丁酉月 戊寅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八月二十二号;西历/公历:2021年9月28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丁酉月 己卯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八月二十三号;西历/公历:2021年9月29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丁酉月 庚辰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八月二十四号;西历/公历:2021年9月30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丁酉月 辛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八月二十五号;西历/公历:2021年10月1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丁酉月 壬午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八月二十六号;西历/公历:2021年10月2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丁酉月 癸未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八月二十七号;西历/公历:2021年10月3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丁酉月 甲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八月二十八号;西历/公历:2021年10月4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丁酉月 乙酉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八月二十九号;西历/公历:2021年10月5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丁酉月 丙戌日

2021年农历阴历:九月;农历阴历与公历-今传干支历-对照表

农历阴历:辛丑年九月一号;西历/公历:2021年10月6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丁酉月 丁亥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九月二号;西历/公历:2021年10月7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丁酉月 戊子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九月三号;西历/公历:2021年10月8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戊戌月 己丑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九月四号;西历/公历:2021年10月9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戊戌月 庚寅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九月五号;西历/公历:2021年10月10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戊戌月 辛卯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九月六号;西历/公历:2021年10月11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戊戌月 壬辰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九月七号;西历/公历:2021年10月12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戊戌月 癸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九月八号;西历/公历:2021年10月13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戊戌月 甲午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九月九号;西历/公历:2021年10月14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戊戌月 乙未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九月十号;西历/公历:2021年10月15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戊戌月 丙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九月十一号;西历/公历:2021年10月16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戊戌月 丁酉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九月十二号;西历/公历:2021年10月17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戊戌月 戊戌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九月十三号;西历/公历:2021年10月18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戊戌月 己亥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九月十四号;西历/公历:2021年10月19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戊戌月 庚子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九月十五号;西历/公历:2021年10月20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戊戌月 辛丑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九月十六号;西历/公历:2021年10月21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戊戌月 壬寅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九月十七号;西历/公历:2021年10月22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戊戌月 癸卯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九月十八号;西历/公历:2021年10月23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戊戌月 甲辰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九月十九号;西历/公历:2021年10月24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戊戌月 乙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九月二十号;西历/公历:2021年10月25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戊戌月 丙午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九月二十一号;西历/公历:2021年10月26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戊戌月 丁未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九月二十二号;西历/公历:2021年10月27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戊戌月 戊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九月二十三号;西历/公历:2021年10月28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戊戌月 己酉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九月二十四号;西历/公历:2021年10月29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戊戌月 庚戌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九月二十五号;西历/公历:2021年10月30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戊戌月 辛亥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九月二十六号;西历/公历:2021年10月31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戊戌月 壬子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九月二十七号;西历/公历:2021年11月1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戊戌月 癸丑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九月二十八号;西历/公历:2021年11月2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戊戌月 甲寅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九月二十九号;西历/公历:2021年11月3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戊戌月 乙卯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九月三十号;西历/公历:2021年11月4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戊戌月 丙辰日

2021年农历阴历:十月;农历阴历与公历-今传干支历-对照表

农历阴历:辛丑年十月一号;西历/公历:2021年11月5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戊戌月 丁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十月二号;西历/公历:2021年11月6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戊戌月 戊午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十月三号;西历/公历:2021年11月7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己亥月 己未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十月四号;西历/公历:2021年11月8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己亥月 庚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十月五号;西历/公历:2021年11月9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己亥月 辛酉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十月六号;西历/公历:2021年11月10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己亥月 壬戌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十月七号;西历/公历:2021年11月11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己亥月 癸亥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十月八号;西历/公历:2021年11月12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己亥月 甲子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十月九号;西历/公历:2021年11月13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己亥月 乙丑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十月十号;西历/公历:2021年11月14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己亥月 丙寅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十月十一号;西历/公历:2021年11月15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己亥月 丁卯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十月十二号;西历/公历:2021年11月16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己亥月 戊辰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十月十三号;西历/公历:2021年11月17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己亥月 己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十月十四号;西历/公历:2021年11月18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己亥月 庚午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十月十五号;西历/公历:2021年11月19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己亥月 辛未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十月十六号;西历/公历:2021年11月20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己亥月 壬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十月十七号;西历/公历:2021年11月21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己亥月 癸酉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十月十八号;西历/公历:2021年11月22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己亥月 甲戌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十月十九号;西历/公历:2021年11月23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己亥月 乙亥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十月二十号;西历/公历:2021年11月24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己亥月 丙子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十月二十一号;西历/公历:2021年11月25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己亥月 丁丑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十月二十二号;西历/公历:2021年11月26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己亥月 戊寅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十月二十三号;西历/公历:2021年11月27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己亥月 己卯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十月二十四号;西历/公历:2021年11月28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己亥月 庚辰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十月二十五号;西历/公历:2021年11月29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己亥月 辛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十月二十六号;西历/公历:2021年11月30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己亥月 壬午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十月二十七号;西历/公历:2021年12月1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己亥月 癸未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十月二十八号;西历/公历:2021年12月2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己亥月 甲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十月二十九号;西历/公历:2021年12月3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己亥月 乙酉日

2021年农历阴历:十一月;农历阴历与公历-今传干支历-对照表

农历阴历:辛丑年冬月一号;西历/公历:2021年12月4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己亥月 丙戌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冬月二号;西历/公历:2021年12月5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己亥月 丁亥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冬月三号;西历/公历:2021年12月6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己亥月 戊子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冬月四号;西历/公历:2021年12月7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子月 己丑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冬月五号;西历/公历:2021年12月8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子月 庚寅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冬月六号;西历/公历:2021年12月9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子月 辛卯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冬月七号;西历/公历:2021年12月10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子月 壬辰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冬月八号;西历/公历:2021年12月11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子月 癸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冬月九号;西历/公历:2021年12月12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子月 甲午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冬月十号;西历/公历:2021年12月13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子月 乙未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冬月十一号;西历/公历:2021年12月14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子月 丙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冬月十二号;西历/公历:2021年12月15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子月 丁酉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冬月十三号;西历/公历:2021年12月16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子月 戊戌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冬月十四号;西历/公历:2021年12月17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子月 己亥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冬月十五号;西历/公历:2021年12月18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子月 庚子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冬月十六号;西历/公历:2021年12月19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子月 辛丑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冬月十七号;西历/公历:2021年12月20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子月 壬寅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冬月十八号;西历/公历:2021年12月21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子月 癸卯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冬月十九号;西历/公历:2021年12月22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子月 甲辰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冬月二十号;西历/公历:2021年12月23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子月 乙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冬月二十一号;西历/公历:2021年12月24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子月 丙午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冬月二十二号;西历/公历:2021年12月25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子月 丁未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冬月二十三号;西历/公历:2021年12月26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子月 戊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冬月二十四号;西历/公历:2021年12月27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子月 己酉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冬月二十五号;西历/公历:2021年12月28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子月 庚戌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冬月二十六号;西历/公历:2021年12月29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子月 辛亥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冬月二十七号;西历/公历:2021年12月30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子月 壬子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冬月二十八号;西历/公历:2021年12月31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子月 癸丑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冬月二十九号;西历/公历:2022年1月1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子月 甲寅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冬月三十号;西历/公历:2022年1月2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子月 乙卯日

2021年农历阴历:十二月;农历阴历与公历-今传干支历-对照表

农历阴历:辛丑年腊月一号;西历/公历:2022年1月3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子月 丙辰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腊月二号;西历/公历:2022年1月4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庚子月 丁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腊月三号;西历/公历:2022年1月5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丑月 戊午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腊月四号;西历/公历:2022年1月6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丑月 己未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腊月五号;西历/公历:2022年1月7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丑月 庚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腊月六号;西历/公历:2022年1月8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丑月 辛酉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腊月七号;西历/公历:2022年1月9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丑月 壬戌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腊月八号;西历/公历:2022年1月10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丑月 癸亥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腊月九号;西历/公历:2022年1月11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丑月 甲子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腊月十号;西历/公历:2022年1月12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丑月 乙丑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腊月十一号;西历/公历:2022年1月13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丑月 丙寅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腊月十二号;西历/公历:2022年1月14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丑月 丁卯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腊月十三号;西历/公历:2022年1月15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丑月 戊辰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腊月十四号;西历/公历:2022年1月16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丑月 己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腊月十五号;西历/公历:2022年1月17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丑月 庚午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腊月十六号;西历/公历:2022年1月18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丑月 辛未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腊月十七号;西历/公历:2022年1月19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丑月 壬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腊月十八号;西历/公历:2022年1月20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丑月 癸酉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腊月十九号;西历/公历:2022年1月21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丑月 甲戌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腊月二十号;西历/公历:2022年1月22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丑月 乙亥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腊月二十一号;西历/公历:2022年1月23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丑月 丙子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腊月二十二号;西历/公历:2022年1月24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丑月 丁丑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腊月二十三号;西历/公历:2022年1月25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丑月 戊寅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腊月二十四号;西历/公历:2022年1月26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丑月 己卯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腊月二十五号;西历/公历:2022年1月27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丑月 庚辰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腊月二十六号;西历/公历:2022年1月28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丑月 辛巳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腊月二十七号;西历/公历:2022年1月29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丑月 壬午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腊月二十八号;西历/公历:2022年1月30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丑月 癸未日

农历阴历:辛丑年腊月二十九号;西历/公历:2022年1月31日;今传干支历:辛丑年 辛丑月 甲申日

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下回我们接着聊 欢迎关注小编

盘古一斧开天地,

女娲一捏土造人。

伏羲一画创八卦,

炎黄一统华夏生。

生生不息,承传至今。

慎终追远,精一至善。

正所谓

日行一善易,一以贯之难。

入门始精一,达成终至善。

中国的人文起源,从“盘古开天地”开始,创造天地、回归自然。中华文明,从不贪天功。“道生一,一生二”

生而为中国人,不可不知女娲氏···女娲氏大地之母,地球母亲,孕育人类···“二生三,三生万物”

生而为中国人,不可不知伏羲氏···伏羲氏观天象,察地理,创八卦(创五行[季]十月太阳历),教化万民···

生而为中国人,不可不知轩辕黄帝,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与神农炎帝及东夷族、苗族祖先蚩尤同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河北涿鹿有中华三祖堂)。

炎黄二帝,开疆拓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开创了中华文明,创造了中华文化。创干支历,定中原,繁衍了炎黄子孙。

炎黄后裔称为百姓,蚩尤后裔称为黎民,通称为黎民百姓。是中华民族形成的主体之根本。

生肖鼠的盛运出生年份:五行中哪年的鼠人福气满满,福禄双收?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每当我们探讨生肖话题时,总离不开五行的阐述,而五行与生肖的结合总是显得神奇又富有文化底蕴。在我们伟大的中华文明中,生肖与五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每个生肖都有其所对应的五行,而不同的五行又会影响着该生肖的命运。对于鼠年出生的朋友们,你们是否知道,在五行中哪一年的鼠人福气最旺盛,福禄双收呢?是金、木、水、火还是土?这其中,有哪些秘密和建议,能让你在生活中遇见更多的好运气呢?不妨一起探讨,也希望大家不要过分迷信,而是用一种了解和学习的心态去看待。

一、金鼠(甲子年:1924年、1984年)

金,这个五行中最显赫的代表,代表了尊贵与坚定。甲子年出生的金鼠,就好似黄金般璀璨夺目,兼具坚硬与光泽。他们是那种生于富贵之家,但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不断打磨自己,使自己越发价值连城。

在五行鼠中,金鼠的魅力独具一格。他们往往有着坚定不移的信仰和追求,不受外界风波影响。金鼠年的人天生就有着一种带领他人、团结众志的气质。在社会中,他们往往是领导者和决策者,因为他们有着超乎常人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金鼠的人际关系通常非常稳固,他们珍惜真诚,所以在朋友和家人中有着很高的声誉。他们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看法,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固执。事实上,金鼠很懂得人情世故,他们会在适当的时机展现自己的包容和宽容。

在事业和财富上,金鼠有着出类拔萃的智慧。他们对于商业和投资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度。但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不轻易放弃。一旦确定了目标,他们会不懈追求,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然而,金鼠也有其脆弱的一面。他们往往对自己的要求过高,不允许自己有任何差错。因此,他们需要学会释放自己的压力,寻找生活中的乐趣,与家人和朋友分享自己的快乐与困惑。

为金鼠的你,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提示来确保你的福气满满,福禄双收:

稳重决策:金具有坚硬的特性。在遇到选择时,你需要沉稳思考,不要被即刻的诱惑所左右。珍惜关系:像金子般的友情是不易打破的,但需要时间来打磨。加强与家人和朋友的联系,共同经历风雨,关系会更加稳固。投资审慎:金鼠天生有对财务的敏感度,但也要避免冒进的投资,更应寻找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稳定资产。

总的来说,金鼠是五行鼠中的瑰宝,他们拥有着黄金般的品质,是我们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希望每一个金鼠都能珍惜自己,为自己的未来创造更多的辉煌。

二、木鼠(壬子年:1972年、2032年)

当提及木,我们立刻会联想到那茂盛的树木、连绵的森林与坚韧的树干。壬子年的木鼠,正如那一株生命力旺盛的参天大树,蓄积着大自然的能量,坚韧地生长,随风而摇曳但不倒下,每次经历风雨都使自己生长得更为茂盛。

在五行鼠中,木鼠拥有如同木头一般的坚韧性格与无尽的耐心。他们在面对困境时,总能稳重地思考,选择最佳的策略来应对。这种不急不躁、深沉而稳健的性格,使得他们在社会中获得了大家的尊重和信任。他们拥有着宽广的胸怀,像大树一样包容众生,经常为朋友提供避风港,为他们遮风挡雨。

在事业上,木鼠往往展现出惊人的毅力和持久力。他们的目标永远是长远的,他们愿意为此持续努力,即使是面对一次次的失败,也不会轻言放弃。这种坚毅的精神常常为他们赢得了成功的机会。

在财运上,木鼠就如同茁壮生长的树木,慢慢地累积,但却持续地增长。他们的财富策略常常是稳健的,不轻易受到外界的诱惑。这种对于财富的稳健态度,不仅为他们赢得了长期的稳定,更赢得了他人的信赖和合作。

木鼠的你,生命中充满生机和活力。以下是专为你准备的建议和提示:

顺应自然:木鼠的你应该学会与大自然同步,不要逆行。有时,顺其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团队合作:如同森林中的树木,群策群力往往更有力量。合作与团队工作会为你带来更大的机遇。培养兴趣:多尝试新事物,为生活增添更多色彩,这样的生活方式更能为你带来幸运。

总体说来,木鼠是五行鼠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他们不仅有着木的坚韧,更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智慧与谋略。在生活中,他们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仰,成为了众人的榜样和信赖之柱。希望每一个木鼠都能如同大树一样,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绿意和活力。

三、水鼠(丙子年:1936年、1996年)

当我们想到水,脑海中浮现的是那自由流淌的溪流,深邃的湖泊,以及广袤无垠的海洋。丙子年的水鼠,如同一滴源于高山的雪水,经过时间的洗礼,沿途汇聚,最终汇入大海,成为了宏伟水域的一部分。这样的他们,蕴含着水的所有特性:深沉、灵动、广阔和适应性强。

水鼠中的男士,展现出水的灵动与包容。他们面对生活的种种变故,总能够如水般适应,灵活地调整自己,不被困境所困。在事业上,他们如同涓涓细流,虽不张扬,但始终朝着目标前进,且速度之快令人惊叹。而在财运上,他们凭借天生的洞察力,像水流找寻缝隙,发现并利用那些被忽视的机会,从而收获意想不到的财富。

而水鼠的女性,则如同宁静的湖泊,给人一种深邃而富有智慧的感觉。她们在工作中,总能沉静地分析问题,为团队带来清晰的思路。在生活中,她们的温柔和细腻,如同涓涓细流,悄无声息地滋润了身边的每一个人。虽然她们可能不善言辞,但她们的行动和决策,往往能够为她们赢得众人的尊重和信赖。

水鼠的你,流动而灵活。以下是一些贴心的建议和提示:

灵活应变:面对困境时,水鼠的你应该保持流动性,避免硬碰硬,学会变通。深入思考:水可以渗透最微小的裂缝,你也要有深入探索的勇气,深入事物之中去了解其真相。情感交流:像水一样与人交往,形成深厚的情感纽带,这将为你的生活带来美好的转折。

总的来说,水鼠的特性如同流动的水,时而宁静,时而狂野,但无论如何都持续地流淌,不断前进。他们的生活哲学,就是如同水一样,无论遇到怎样的障碍,都要找到出路,继续前行。无论是喜悦还是困境,他们总能够以最佳的状态迎接,并从中汲取生命的智慧与能量。希望每一个水鼠,都能如同大海般深邃,河流般坚韧,继续在生命的旅程中勇敢地探索,持续地成长。

四、火鼠(戊子年:1948年、2008年)

戊子年的火鼠,仿佛是跃动的火焰,在生命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它独特的印记。这样的鼠,拥有火的所有特性:、光亮、温暖与不屈。他们的人生,就像是一团火焰,不仅照亮自己的道路,更为他人指引方向,为周围的人带来温暖和希望。

火鼠中的男士,具有火焰般的活力和动力。他们面对生活,总是充满了热情和决心,为梦想和目标而不断奋斗。在事业上,他们如同燃烧的火柴,点燃了自己也照亮了他人,他们的锐意进取和勇往直前常常为他们打开了通往成功的大门。而在财运上,他们有着火焰般的直觉,凭借一颗敏锐的心,捕捉到哪怕是最微小的商机,瞬间转化为可观的财富。

而火鼠的女性,如同夜晚的篝火,给人一种温馨与安定的感觉。她们不仅有着火的热情与活力,更懂得如何去温暖与照亮他人。在职场上,她们用自己的光芒,为团队带来方向与动力,成为了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在人际交往中,她们的真诚和关怀常常让她们深得他人的喜爱与信赖。

火鼠的你,充满活力和。为了保持你的光芒,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持续学习:火需要不断的木料来维持,你也需要持续的学习和进修来丰富自己。控制情绪:虽然热情是你的优势,但过度的情绪可能会伤害到他人。要学会控制和调节。健康生活:要如火一样照顾自己的身体,保持锻炼,维持好的生活习惯。

总之,火鼠无疑是生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他们如火焰般热情奔放,充满了活力与希望。他们的存在,不仅为自己带来了无尽的光芒,更为他人指引了前行的方向。希望每一位火鼠,都能像火焰一样,燃烧自己,为生活带来光亮和温暖。

五、土鼠(庚子年:1960年、2020年)

庚子年土鼠,被视为古老大地的化身,拥有着与生俱来的沉稳与稳重。想象一下,当强风吹过,是大地稳固地承接着每一阵风;当雨滴落下,是大地接住每一滴雨,滋养着万物。同样的,土鼠在生活中亦如此,他们是家庭中的坚强后盾,是工作场所的稳定之锚。

在五行之中,土鼠的个性宛如大地的厚实与宽广。他们对于生活的态度总是脚踏实地,以一种平和而不慌不忙的方式行走于生活的道路上。当遇到困难或者逆境时,他们的坚韧与冷静让他们能够稳稳地渡过难关,就如同大地面对风雨的洗礼仍然稳如磐石。

在财务领域,土鼠如同大地的拥抱,他们对于机会的判断准确且实事求是,总是能在瞬息万变的经济大潮中保持自己的稳定。他们不轻易被外界的诱惑所左右,有着与生俱来的商业智慧。但他们也知道,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刻警觉,以谨慎的心态去管理自己的财富,确保资产的持续增长。

土鼠的你,稳重且富有智慧。为了确保你的福气持续,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提示:

坚持到底:像大地一样坚韧不拔,遇到困难时,要有坚持到底的决心。珍惜资源:大地孕育万物,你也要懂得珍惜身边的资源和机会,充分利用。深耕细作: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求快,但求好。深入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收获满满的福气。

总的来说,土鼠是生肖中的一道稳定的风景线。他们不炫耀,不张扬,但他们的存在就是一个沉稳的力量,为周围的人提供了一个可靠的避风港。希望每一个土鼠都能如同大地般,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永远坚定,永远稳重。

生活中的每一步都充满了不确定性,而生肖和五行只是一种文化传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角度去看待命运,更多的是要引导我们怀有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希望每位读者,无论属于哪一个五行的鼠年,都能心怀信心,勇往直前,迎接每一个挑战。最后祝愿大家福气满满,福禄双收,生活如意。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不妨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一起让好运传递。也请给予文章点赞和留下你的宝贵评论,我们珍视每一位读者的反馈。记住,生活中的美好往往源于自己的态度,而不是外界的因素,愿大家不被迷信所束缚,而是更加明智地掌握自己的命运。

这种人为何才华横溢,却始终不能得志,皆运势使然

在命理学中的十神中,有食神和伤官二星,统称为食伤。八字以出生的日干代表自己,食神和伤官是日主所生的五行。例如日干为木,火就为食伤;日干为火,土为食伤;日干为土,金为食伤;日干为金,水为食伤;日干为水,木为食伤。根据阴阳不同而分为食神和伤官。

食伤是日主所生者,可以发挥出日主精华。八字中伤食多而旺者,优点是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从来都不拘一格,墨守成规,可以在艺术或技术某个领域有突出才华。尤其日干为木,火为食伤者,艺术细胞更为发达,才华横溢,故称之为木火通明,文章之象。

但同时缺点也同样明显,食伤具有孩子般的特性,总想打破规则,不服管教,缺乏自我约束力。在处理人事和社交方面永远长不大。比如说画家、艺术家和很多歌星影星等,桃色绯闻众多,皆因食伤旺者既有文艺才华又难以约束自己所致。例如这位男士。

凌通说易:

代表他本人日干癸水生于辰月,虽年干有壬水,地支辰土中又暗藏癸水,但月时二干食伤两透,地支寅卯辰三会木局,日主弱且无印星,全局木成气势多而旺,应从其木势,木为食伤。故为从儿格,但毕竟从的不专只是假从,格局不高。

命理有云:从儿无论身强弱,只喜吾儿再见儿。意思是这种格局最好是行火运,如此水生木、木生火,五行相生而秀气流通。最忌土运,见土便形成伤官见官,次忌者金运,因金损其木等于断其才华。

从少年到青年中期,行乙巳、丙午和丁未三步大运,也是最利于他的喜用火运。现实中出身官宦之家,家境富裕,自小便才华展露,在当地小有名气,才艺众多,特别有艺术天赋,看书过目不忘,深得老师喜爱,更被父母引以为荣。

五行有金木水火土,五德有仁义礼智信,木主仁慈,其从小就爱热心帮助他人,心地慈善。兴趣方面酷爱旅行,喜欢背着相机到处行走,因为食伤也主不安分和走动之象。同时在摄影方面亦颇有建树。

然而在其31岁开始,连续行戊申、己酉和庚戌三步西方金运,此三十年为忌神土金旺相,伤官见正官,导致各种麻烦接踵而至,父母退休后家庭背景渐失,家事不顺又致使钱财破耗。

之后金克其木而抑制其才华施展,进一步加剧了食伤的缺陷:工作难以与上下级相处,社交场合格格不入,自己创业却无法与客户建立良好沟通的稳定合作关系,公司内部也无法理性有效管理等等。

若此三步大运与青少年时期的三步火运调换,则必然先苦后甜,出名显贵,运势如此令人嗟叹。所以古人云三分命,七分运,命好不如运好,人生转换皆为阴阳造化的自然之理。

欢迎关注本头条号,点击作者头像到首页底部菜单,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8月10日星象和黄历日子的小解析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8月10日 星期四 农历六月廿四

癸卯年 庚申月 庚子日

今日星象:月亮刑土星 水星拱木星

月亮刑土星,月亮代表情绪,土星代表着规则,刑土星,情绪上被压制,不服从规则,规则又跟自我的情绪相矛盾,所以今天内心还是比较矛盾的一天。今天的星象还要注意当心跟上司吵架,心里不开心。因为土星相当于这个制定规则或者管理规则的领导,所以跟领导的矛盾就容易产生。那尽量避免跟领导见面,实在避不开就少说话。不开心的时候磕磕瓜子,喝喝茶,烦恼抛一抛。

水星拱木星,水星代表沟通,学习,木星是个夸大膨胀的星星,拱的相位,这时候的自信特别适合进行深入的交谈沟通或学习,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那在这段时间我们调整状态,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

庚申月 庚子日

庚子日,金旺生水的日子,庚金坐下子水伤官,伤官生财日,那这个日子还是适合沟通交谈的,还有交流合作谈方案也是比较合适的。当然口舌之争也会出现,该需要言语怼人的,自信点就去怼。在感情方面,子是桃花,男性朋友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哦。在身体健康方面,要注意肝胆、脾胃、肾脏的问题,最近一直贪冰凉的朋友,要多关注下自己身体了,不要觉得一时没感受到就不在意,身体是诚实的。然后有些人可能还会出现皮肤过敏,起疹子之类的,要多注意下。#星象星运#​#星象笔记#​#你知道有哪些精致的反驳其他人的句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