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招财风水

土地对联精选(土地庙对联精选)

时间:2024-01-16 06:18:56 作者:若即若离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4副土地庙对联,幽默风趣,说尽世态人情

大家发现没有,在《西游记》里,孙悟空一遇到什么事,首先想到的是谁?

不是玉皇大帝,也不是观音菩萨……

而是土地公。

只见他把棍子往地上一戳,喊一嗓子“土地”,土地公就被提溜出来了。而且出来的这些土地公,还个个都不一样,有的胖有的瘦,有的高有的矮……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据《春秋公羊传》中记载,“社者,土地之主也”。什么又是“社”呢?其实原本指的,就是“司土之神”,也就是土地公。

那么,土地公为什么这么多,而且还个个都不一样?

《礼记·祭法》中是这么记载的:

“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诸侯自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暑社。”

天子给各个姓氏立社,诸侯再给百姓立社,百姓还自己立社,这么一层一层地立下来,想要土地公不多?确实挺难的!

于是就出现了,各管各的一亩三分地。

虽然就这一亩三分地,你可别因此就小看土地公,人家可是“福德正神”,正儿八经体制内有编制的。

不信?请看这4副对联.

扬州土地庙

上联:公公十分公道

下联:婆婆一片婆心

有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作为管理一方水土的土地公,该怎么管理自己这一亩三分地呢?

最应该的,当然是心里揣着公道,嘴上还苦口婆心,一点儿不怕麻烦。

然而,怕就怕的是,虽然是土地公,干的就是这份差事。可公道呢,顶多也就是嘴上说说,实际上心里揣的,却是婆婆挑剔儿媳妇的心……

试想这一方百姓,怎么会过得安生!

安徽巢湖姥山土地庙

上联:莫笑我老朽无能,许个愿试试

下联:哪怕你多财善贾,不烧香瞧瞧

古代有一句俗话,叫做“灭门的县令”。就是说,别看土地公的官儿不大,而且还“老而朽矣”,好像没什么能力似的。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只要你在人家这一亩三分地上,自己一家老小是生还是死,不全是人家一句话。

所以,可不就得多烧香,多磕头。

当然,人家土地公也不会让你白烧香,白磕头。你香烧多了,头磕多了,许的愿自然也就灵了。

这世间的事,不就是这样?

旧时某青楼巷口土地庙联

上联:这一街许多卖笑

下联:我二老从不作声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实际上他这话,也就是说给学生听听。最起码,用在这位土地公身上,好像就不太合适。

为什么这么说?

你想,他老人家身处烟花柳巷,本身就在鸡窝里,那些个男盗女娼的事,他见的能少吗?可你什么时候见他老人家管过!

土地公为什么就不管管?

说到底,还不是因为香火旺,供奉得多。如果他问了,他管了,这些不就没有了。

还不如装作不知道。

四川合江新殿场土地庙

上联:莫说是土偶木偶

下联:须知能福人祸人

说实话,没人愿意去讨好别人。而且,就算是去讨好,别人就一定会觉得你好吗?才不是呢,我们中国人最讨厌的,就是拍马屁的人。

所以,记住了:

在这个社会上,我们其实没必要,刻意去讨好任何人。他也是人,我也是人,凭什么去讨好他,而且还是刻意的。

但更要记住,不要得罪任何人。

即便对方是泥捏的、木雕的,你也根本得罪不起。

因为保不齐,就是某座庙里的神。

本文为“索彦读诗书”原创,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点赞、评论并转发,让更多人看到。

【楹联趣话】祠庙联:有纪念意义应用于宗祠、寺庙等建筑的楹联

祠庙联

祠庙联是指应用于宗祠、寺庙、道观等建筑的楹联,多具有纪念意义。这类联主要有祭祀名神联、纪念名人联和寺庙道观联三大类。

祭祀名神联

中国古代是一个多神的国家,中国的神仙既有本土生长的,也有来自域外的;既有传自宗教的,也有源于世俗的。神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涉及古人的世界观、宗教信仰、民俗习惯、心理特征、道德观念等方面,其内容之丰富、关系之复杂,绝难用“迷信”二字所能简单概括。我国有很多祭祀神的古迹,其祭祀神的楹联也很多,这些楹联或多或少地透视出先民们改造自然的成就、物质生活方式及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如,河南淮阳城北有太昊陵,为传说中的伏羲氏陵墓,有联曰:

后天地而生,朱圉犹堪寻圣迹;

立帝王之极,白云常此护灵墟。

——侯麦祥撰题

炎帝陵又称天子坟,在湖南炎陵县城西。炎帝为我国传说中的古帝。炎帝陵有楹联:

立我丞民,莫非尔极;

明昭上帝,迄用康年。

此联赞颂了炎帝神农氏的功绩,他制作了耒耜,教民务农;口尝百草,以疗疾病,为我国传说中的务农、制药的创始人。炎帝是继伏羲后出现的一位大神,为南方天帝,反映了从采集、渔猎时代进步到农耕社会的历史轨迹。

黄帝是神界最高统治者,为中央天帝,他节制着东西南北四帝。黄帝相传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和属下发明创造了舟车文字、星象历算、日用服饰、医药音乐、养蚕织丝等。相传他生于山东寿丘,逝于河南荆山,葬于陕西2黄陵县桥山,建有黄帝陵。四川青城山有古黄帝祠,相传是黄帝受道处。黄帝陵祠有很多楹联,以歌颂这位轩辕始祖的功德。如:

乾序启纲,人文归统;

轩辕治世,祖德长标。

——冯萌献题

启草昧而兴,有四百兆儿孙飞腾世界;

问龙蹻何道,是五千年文化翊卫神州。

——于右任题

由虬龙化形而成的大禹,不仅继承了父亲鲧的非凡能力,而且立下誓愿,要用更好的办法完成父亲的治水大业。他三过家门而不入,成为千古传颂的治水英雄。陕西韩城有龙门禹庙,相传大禹曾导河于此,凿以通流使百川归海。禹庙中有楹联歌颂他的治水功绩:

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

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

北京良乡公义庄有玉皇庙,为清康熙年间所建,是祀玉皇大帝的。玉帝塑像完全是一副人间帝王打扮,手持玉笏,头戴珠冠冕旒,为至高无上的人神。庙联将玉皇捧得很高:

元功佑辑横流定;

大德拼资兆姓安。

相传这位玉帝权力很大,总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是神界的皇帝。《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便是天界的最高领袖。

山也有神,最著名的是五岳神。即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五个山岳神。五岳神源于原始宗教的山川崇拜,自秦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以来,朝廷将此五座山列入祀典,五岳的影响便扩及全国,五岳神的人格化、社会化也就逐步完成。五岳都有庙,庙中都有楹联,极力颂扬五岳大帝的灵通。

帝出乎震;

人生于寅。

——清乾隆题泰安岱庙联

一个皇帝竟把泰山、岱庙说得如此神圣:天帝出乎东方(震)之地,众人出生于欲晓(寅)之时,泰山就是东方的象征,而封神泰山的地方就是岱庙。

土地神是旧时人们普遍供奉的神祇之一,他的神庙遍及全国各地城乡,与财神、灶王、城隍一样,是享受民间烟火最盛的神灵之一。仅北京一地,时即有大小土地庙40余座。全国多少,可以说数不胜数了。土地庙中大多悬有楹联,如:

莫笑我寄居屋下;

还要你跪在面前。

——湖北云梦县土地庙联

耕而食,凿而饮,相传中古遗风,尚留村社;

春有祈,秋有报,愿与故乡父老,同拜神旗。

——俞樾题德清土地庙联

土地神主宰农作物丰产,人们崇拜土地神的目的,主要为了祈求丰产,四季平安。有些乡间土地神居室简陋,地位低下,但管的事却不少,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他都能过问。因此老百姓对他十分虔诚。有副对联说得很有意思:

火酒甜酒都不论;

公鸡母鸡只要肥。

治病求医,有病吃药,古往今来都是大事,世间自然不免敬奉药王和医王。传说中古代圣王伏羲、神农、黄帝都被人们奉祈为药王或医王。民间信仰的药王主要是扁鹊、孙思邈等。陕西耀县药王庙有一嵌“药王”二字的楹联,是赞扬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

药物素有灵,苦无奇方医俗病;

王侯高不任,独操仁术救人危。

此联说,孙思邈的著作《千金要方》具有神奇的灵验,人们体内的疾病是不难治愈的,只是精神上升官发财的“俗病”,却不是药王的神药妙方所能根治的。因为治病救人不易,扶正人心最难。隋文帝、唐太宗都曾召孙思邈进京做官,他皆不受。可见孙思邈不仅是配制药物的圣手,而且是洁身自好的典范。

关羽是三国时蜀国的一员忠勇仁义的虎将,实在没有什么“神通”可言。然而从宋代起,关羽突然大交神运,平步青云,随着几代帝王的加封,由侯、公、王而追封为帝、大帝。从封建统治者到平民百姓,关羽普遍受到人们祭祀,全国各地都有大小不等的关帝庙。关帝庙中楹联很多,都是颂扬关羽的。如:

青灯观青史,着眼在春秋二字;

赤面表赤心,满腔存汉鼎三分。

——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联

孔夫子,关夫子,万世两夫子;

修春秋,读春秋,千古一春秋。

——成都关帝庙联

兄玄德,弟翼德,仇孟德,力战庞德;

生解州,出许州,战荆州,威震九州。

——许州关帝庙联

上举三副联作所赞扬的是关羽的忠义神通、义气干云、坚贞不屈、为国捐躯的精神,也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所倡导的传统伦理道德。关帝信仰反映了人们对正义和公平的渴求,这是关羽广泛享受民间香火的重要原因。

纪念名人联

历史永远铭记那些在历史长河中为人类为社会做出重要贡献的人。人杰地灵的华夏,曾经涌现过无数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们既是中国历史上的名人,更是中华的脊梁与民族的精英。后人总是采取各种方式,包括在祠庙陵寝中题联来纪念他们。这一类纪念楹联,很多成了珍贵的历史文物,成了旅游景观的资源,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曲阜孔庙大殿悬匾额“至圣先师”,楹柱上有清乾隆的题联:

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教重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上联歌其德,下联颂其功:说孔子具备四时之气能够“与天地日月鬼神”相配,也就是盖世之德了;他的文行忠信教化之功,可与“尧舜禹汤文武”并列,是“继”圣君之后又一大“师”。至此孔老夫子的功德可谓无以复加了。

包拯是北宋受人爱戴的清官,在任开封府尹时,执法严明,不畏权贵,京师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合肥包公祠有楹联称赞他:

理冤狱,关节不通,自是阎罗气象;

赈灾黎,慈悲无量,依然菩萨心肠。

概括了包拯为官的两大特点:治理“冤狱”,能够做到“关节不通”,在他那里没有行贿说情的后门,故称赞他的表现“自是阎罗气象”;在赈济“灾黎”时,对遇难的百姓绝不吝啬,而是“慈悲无量”的“菩萨心肠”。

安徽霍山的韩信祠,祠中有一名联:

生死一知己;

存亡两妇人。

此联抓住了韩信一生中生死攸关的两个重大事件,暗示人的一生中发生重大影响只有关键的几步:韩信若不被萧何发现,仍是一凡夫俗子;而他的密谋不被萧何识破,他也就可能取刘氏而代之。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同样,漂母之救,保全一命,给了他施展抱负的机会;在长乐宫他做了吕后的刀下鬼,成为一名失败的英雄。他的生死,决定于“两妇人”。联语虽短,所含的哲理,发人深省!

长沙的屈贾祠同祀两位名人,一位是战国楚大夫,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一位是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有一长沙人,晚清进士左杏庄准确地把握二人在德操和著作上的共同点,撰得屈贾祠楹联:

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

骚可为经,策可为史,补天浴日大文章。

屈原与楚王为同姓之亲,虽遭放逐,仍怀故园。楚亡,屈原自投汨罗江而死。贾谊在任梁怀王刘揖太傅时,不被敬重,后梁怀王坠马而亡。贾自愧,常哭泣,终因伤感而死。屈原的《离骚》可列为“经”书,贾谊的《治安策》可算作“史”著,这两篇名著都是“补天浴日”的“大文章”。

苏洵及其子苏轼、苏辙为北宋文学家,四川眉山县有纪念他们的三苏祠,清康熙朝进士张鹏翮谒三苏祠时撰有一联,传之广久,成为名联: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千古文章”最著名的只有“四大家”,即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而苏氏的“一门父子”又都是著名的“词客”。可见他们在文学史上的贡献是如何之大,不得不使游者肃然起敬。

民族英雄文天祥坚持抗元,兵败被捕,后被害于燕京柴市。明代按察副使刘崧在文天祥被囚的府学胡同建文天祥祠,祠中有联:

正气贯人寰,河岳日星垂万世;

明禋崇庙观,丹心碧血照千秋。

浙江温州也有文天祥祠,祠中有清人边华泉所撰楹联:

花外子规燕市冷;

柳边精卫浙江潮。

上下联巧用典故:南唐蜀帝冤死后化为“子规”鸟,文天祥就义于“燕市”,“精卫”即精卫填海之典,“浙江潮”指伍子胥冤死后化为江神的典故。作者意在为英雄文天祥招魂:“燕市”(北京)很“冷”很“冷”,快归来吧文天祥!我们要学习你那种精卫衔石填海的精神,始终不渝地斗争到底。既凭吊了古人,又激励了生者,联语双关,构思奇巧。

革命纪念地作为胜迹,供游人游览,更成为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继承光荣使命、发扬革命精神的教育基地。纪念革命烈士群体的楹联也是纪念名人联的重要组成部分。

董必武为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题写楹联:

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

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

纪念馆在南湖的湖心岛上,岛上还有烟雨楼。1921年7月,一大在上海开会期间,因受到法国租界巡捕房暗探的干扰,便转移到南湖的游船上继续举行。身为一大代表的董必武在所题楹联中教育后人:在“烟雨楼台”之旁,“革命萌生”了,点燃了红色的星星之火;万物“逢春蛰起”,革命星火带来了世界的革命风云。

寺庙道观联

宗教在中国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教。其中佛教、道教在我国源远流长,与楹联关系十分密切。

“天下名山僧占多”、“山无寺不名”,中国所有的名山几乎都有寺庙、道观。因为“佛”都是住在幽静的山上,在佛界称为须弥山,“佛”要管教以须弥山为中心的地域。道教认为中国有七十二洞天福地,自然也要到幽静的山岳去寻找。不论佛教还是道教,都把自然山水幽静的地方视为修仙养性的场所。这些名山胜地的楹联很多,内涵十分丰富。

佛教文化是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佛教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分为汉化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三大派系。其中汉化佛教利用楹联最为积极活跃。随着佛教汉化程度的提高,汉化佛教逐步认识到,楹联是汉民族的创造,是汉文字和汉文学共同培育出的优生儿,于是便把楹联溶入佛教的庄严中去。自明代以来,楹联便悬于佛寺殿堂内外的楹柱之上。那些内涵丰富、辞藻华美、制作精湛的楹联,广泛传递着佛教文化信息,烘托着佛场的净土氛围,吸引了众多佛教信徒。或许,这也是佛教所以能稳固地立足于华夏的原因之一。

嵩山西南群峰中有少室山,山北麓五乳峰下有少林寺,五乳峰上的达摩面壁洞,相传是印度僧人菩提达摩面壁的所在,达摩洞前有楹联:

一苇渡江,远源溯六祖;

九年面壁,妙理悟三乘。

楹联记载了达摩来中国首创佛教禅宗的事迹及其立业的艰辛,颂扬了他面壁九年,悟觉佛法妙理、普度众生的精神和他所达到的境界。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庄严、肃穆、宁静、深远的气氛。

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这是赵孟頫为杭州灵隐寺的题联。作者写“涧风”先声夺人,绘“峰云”而飞光流彩,听“松涛”则迎面扑来海气,赏“桂月”(即三潭印月)则湖光令人陶醉,层次分明地展示出灵隐寺独特的佛门风光。

弥勒佛是释迦牟尼的弟子之一,称为“未来弥勒佛”。大肚弥勒是中外合璧弥勒佛的化身,相传其原型是唐末五代奉化岳林寺的布袋和尚“契此”。他身宽体胖,杖荷布囊,随处偃卧,常常面带笑容,出入于闹市,他背上的布袋里万物俱全,常在广众中将袋中诸物倾泻一地,到后梁贞明二年布袋和尚于岳林寺磐石山圆寂,临终有遗偈:

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

时时识人世,世人总不识。

这位汉化了的大肚弥勒佛形象颇令人喜欢,在中国民间影响深广。佛寺天王殿或弥勒殿内,多有为弥勒佛题写的楹联,富含哲理。不过,在诸多佛寺中,写弥勒佛的楹联大多寓意相通。如:

人世大难开口笑;

肚皮终不合时宜。

——大同华严寺

笑到几时方合口;

坐来无日不开怀。

——济南千佛寺

大肚皮包藏佛教万卷;

圆笑脸普度孽海众生。

——广长律院佛龛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

——南京多宝寺

开口便笑,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无知无识;

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有高有低。

——乐山凌云寺

从南北朝始,道教已把玉清元始天尊、上清太上道君、太清太上老君统称“三清”,同奉为道教至尊之神,是道教神仙世界中三位地位最高的天神。昆明西山罗汉崖上有三清阁,其中的楹联极言殿阁气势雄伟,堪为洞天胜境:

置身须向极高处;

举手还多在上人。

极目太华高,偌大乾坤撑半壁;

荡胸滇海阔,无边风月依层楼。

“八仙”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河北邯郸吕翁祠有联:

睡至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境;

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

吕翁是唐代作家沈既济《枕中记》传奇故事中的人物。故事说,卢生在邯郸客店遇道士吕翁,便枕吕翁所授枕头入梦,竟一切得偿:回山东老家,与名门闺秀结婚,考中进士,出将入相,执掌朝政,位极人臣,子孙满堂,一门兴旺,在朝五十余年,八十而终。至此卢生翻身醒来,竟是一梦,吕翁在旁微笑,店主所煮黄粱未熟。于是卢生觉悟到,人间福禄寿禧,云,便随道士成仙而去。楹联作者告诉人们:人生百年,如梦中片刻。“人生如梦”的人生哲学是消极的,但也值得那些利令智昏者深思。

庐山的道观,到了清初,几乎全被富僧占去,只剩下一所只有几间小房的简寂观,由李渔的族叔李道士主持。富僧买通官府,企图霸占。李渔路过庐山,李道士向他求援,李渔见此,便引发无限感慨。李渔向来认为,佛、道两家应一律平等,不能厚于僧而薄于道,心中甚为不平。不平则鸣,于是乎直抒胸臆,挥毫出联,悬于简寂观老君殿:

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该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

世间好语佛说尽,谁识得五千妙论,出我先师。

“五千妙论”,指老子的五千言《道德经》。

汉文化对于外来文化有着极强的吸收和包容能力,如佛教的汉化。同样,汉文化对于教等外国宗教也有相当的改造力,如年间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建造的教堂就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甚至还在大门两旁张贴对联,赞颂上帝。

列屿镇庙宇祠堂楹联——城外村 || 方火明

列屿镇庙宇祠堂楹联——城外村 || 方火明——转自《好山好水》微信公众号。

列屿镇庙宇祠堂楹联

——城外村

方火明

城外村, 位于列屿镇列屿片区东南部, 东临东山湾西海岸, 与东山岛一衣带水, 三面分别与山前村、顶城村、城内村毗连。村道联接“云四公路”, 经疏港公路至县城20公里, 距东山岛9公里,沿海大通道于村前经过, 交通便捷。

全村有12个村民小组,685户2449人, 汤氏族居。约明中叶, 汤氏列屿第十世祖“霞山公” 的长子于城内村迁入; 后又有第十二世祖“大学公” 之第四、第五子到城外村定居, 建宅开祖, 子孙兴旺, 后世兴建宗祠与庙宇。宗祠庙宇的楹联有:

孝思堂

(一)

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

继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

(二)

银灯煌照长发其祥;

五福善庆继述必昌。

(三)

祠有祖德名扬四海传;

堂其重道福泽千载春。

辛祠堂

辛祠堂, 建筑面积180平方米, 水泥机砖仿木抬梁架构建筑, 琉璃瓦覆面, 面宽3间, 二进, 偏门楼, 进天井而上厅堂。奉本宗祖先, 红纸横眉书“祖德流芳”, 有对联:

(一)

宗功启百代文明;

祖德振千秋大业。

(二)

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

继祖宗一脉相传克勤克俭。

(三)

敦书说礼明德维馨;

尊祖敬宗孝孙有庆。

石榴祠堂

笃志毓英垂世德;

成荫乔木庇儿孙。

大伯公庙

烈性尊王庙, 俗称大伯公庙。始建于清, 坐西朝东,主建筑面积122.74平方米, 土木建筑, 硬山顶, 彩瓷剪贴双龙抢宝压脊、凤凰戏牡丹饰脊。面阔3间, 左侧配厢房。开中门, 额书“开山尊王”。主祀大伯公介子推; 配祀土地公、五谷王、水仙王、标配4尊; 厢房奉观世音菩萨。有庙联:

(一)

唐虞奏绩辉谋典;

山泽蒙休奠古今。

(二)

善无大小世间人民凛宜重;

恶有巨细阴府鬼神责匪轻。

(三)

慈意行善普众生;

云霞瑞气保平安。

(四)

南海莲花九品香;

西方竹叶千年翠。

(五)

常愿常瞻仰;

福聚海无量。

太师公庙

太师公庙, 门牌城外村北123号。坐西北向东南。建筑面积26.16平方米, 单间单进, 开中门,额石匾阴刻“海月献瑞”。主祀太师公林偕春及标配2尊。配门联:

大眀钦赐位太史;

翰苑泽及任主考。

水仙王庙

水仙王庙位于村南郊外, 坐东北向西南。主建筑面积18.1平方米, 单间单进, 开中门。每年农历十月初十神诞日。有庙联:

(一)

水绕碧址润仁里;

仙降尘寰护众生。

(二)

水香侯门英灵在;

仙都王庙香火浓。

(三)

碧水环绕好境置;

庇佑众生固根基。

枫坑大伯公庙

枫坑, 又称枋坑, 为弃村。《新编中山汤氏族谱》文载: 漳州汤氏八世崇海公于宋治平丙午年(1066年) 从龙溪乌浔村迁往漳浦六都地云霄海滨峛屿, 暂居大坑内万安、出林鹰一带, 出林鹰即枫坑, 村名由时枫树林衍出。清, 城外汤氏大房住村耕耘, 可容10户以上人家, 因强人进村掳去耕牛, 住民觉得力簿难于生存, 遂迁回大村。弃村史上立庙祀大伯公, 后废弃倒毁。2007年, 在此种植养殖农户, 依原址重建, 主建筑面积8平方米, 机砖砌墙, 钢筋水泥混凝土山字体屋顶, 红瓦覆面,单间单进, 开中门, 门额“开山尊王”, 配石板阴刻对联:

唐虞奏绩辉谋典;

山泽蒙休奠古今。

转自《云霄民间文学》第七卷

作者简介

方火明,男,1944年出生,云霄县列屿镇顶城村人,1962年起在列屿医院、镇办公室工作,1997退休。任列屿镇老体协常务副主席,致力于收集、整理列屿文史资料50万字,涉及15个方面。云霄县、漳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主笔2016年《云霄村社要览.列屿卷》。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