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风水宝地

及冠和弱冠是多少岁(古代及冠和弱冠是多少岁)

时间:2024-01-16 12:05:01 作者:若即若离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先人——雅称——人生各年龄称呼-准确——壹

刚出生时∶

度,初度。

出生三天∶

汤饼之期。

一岁∶

牙牙。

女子七岁、男子八岁∶

龀,始龀,韶年,龆年,髫年,童龀。

九岁∶

九龄,指数之年。

十岁∶

幼学,外傅之年。

女子十二岁∶

金钗之年。

女子十四岁∶

二七之年。

十五岁∶

志学,志学之年。

女子十五岁∶

及笄,笄年,加笄。

十六岁∶

二八。

女子十六岁∶

破瓜,破瓜之年,碧玉年华,风信之年,二八年华。

女子二十岁∶

桃李年华。

男子二十岁∶

加冠,弱冠,七尺,始冠,及冠,冠岁,冠年,弱冠之年,加冠之年。

女子二十四岁∶

花信之年,花信年华。

三十岁∶

而立,始室,始立,而立之年,壮室之年。

女子三十岁∶

半老徐娘。

男子三十岁∶

壮室,克壮。

四十岁∶

不惑,不惑之年,强仕之年,强壮之年。

五十岁∶

艾,半百,及艾,知命,艾老,知天命,服官政,知命之年,艾老之年,知非之年,杖家之年,大衍之年,年逾半百,服官政之年。

五十一岁∶

开六。

五十四岁∶

六九年。

六十岁∶

耳顺,花甲,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年届花甲,平头甲子,还历之年,杖乡之年。

六十一岁∶

开七。

七十岁∶

古稀,古稀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杖国之年,致政之年,致仕之年,致事之年。

七十一岁∶

开八。

八十岁∶

杖朝之年。

九十岁∶

冻梨,鲐背,鲐背之年。

一百岁∶

期颐,人瑞。

一百四十岁∶

双稀,双庆。

#讲中国诗词文化##雅称#​#古人#​​

“弱冠负文翰,此中听鹿鸣”中的“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 蚂蚁庄园2020年11月17日答案

“弱冠负文翰,此中听鹿鸣”中的“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以上是蚂蚁庄园小课堂11月16日的问题,答对可以领取小课堂每天一份的180g小鸡饲料。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该问题的答案吧。

支付宝蚂蚁庄园11月17日小课堂答案

15岁

20岁

二、2020年11月17日正确答案

20岁

三、答案解析

古汉族汉族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来源:游侠网

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蚂蚁庄园11月17日答案

“弱冠负文翰,此中听鹿鸣”中的“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蚂蚁庄园11月17日答案是什么?下面小编就给你解答下。

今天的问题是:“弱冠负文翰,此中听鹿鸣”中的“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

答案是:20岁

答案解析:古时汉族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来源:99游戏

古代对年龄的称谓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豆蔻、及笄、天命、花甲、古稀分别什么意思?

中华上下五千年,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一直以来拥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仅仅从年龄上一说,中国就有豆蔻、及笄、天命、花甲等等词语。怪不得老外学汉语一个个学得咬牙切齿,我们几千年的历史,哪能是一下子就学会的呢?

好了,现在我们说回正题,关于年龄这一说,我们古人到底有哪些称呼呢?下面从小到大,关关依次进行阐述:

1、襁褓—1岁以下

襁褓原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来泛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2-3岁

孩提一般指2-3岁的幼儿或者儿童,像唐朝元稹的诗句中就有“孩提万里何时见?狼藉家书卧满床”。

3、垂髫—3-8岁

髫是指儿童垂下的头发,古时候3-8岁的儿童不束发,任由头发垂下来,所以垂髫也指儿童。

4、总角—8-14岁

总角是指将未成年人的头发扎成左右两个髻,就像两个羊角一样,这是比垂髫稍微大一点的少年的装扮。像《诗·卫风·氓》中就有一句著名的“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5、豆蔻—女13-15岁

豆蔻其实是一种中草药,因为它开的是含苞花,就像“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女一样娇羞,因此古人也将豆蔻比喻为少女,泛指13-15岁的少女。

用豆蔻形容少女的诗句有很多,如杜甫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将这种女子的娇羞和青春体现得淋漓尽致。

6、束发—男15岁

古人男子到了15岁,就需要将头发束成髻,以此和儿童区别开来。男子束发后也会开始学习各种技艺、成为一名标准的学童。

7、及笄—女15岁

笄是古代女子用来挽住头发的簪子,和男子15岁束发相对应,女子满了15岁就开始结发,也称之为及笄。及笄后的女子,在古代就是指到了结婚的年龄。

8、弱冠—男20岁

冠本意是指帽子,冠礼是指男子开始戴上成人的帽子,象征着已经成年。但20岁的年纪毕竟还未壮,因此20岁也称之为弱冠,泛指20岁左右的男子。

9、而立—30岁

“三十而立”出自于《论语》,这里的立其实有三层含义:“立德、立言、立身”。30岁相较于20岁,身体和心理都有了极大的变化,变得更加成熟和稳重。

10、不惑—40岁

不惑是指遇事能辨明是非,解答心中的疑惑。40岁的人,已经经历过很多人和事,对于世界的认知也更清晰,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往往能看清事物的本质。

11、知命—50岁

50岁可以称之为知命,也可以称为知非。知命是指已经懂得事物生灭变化都由天命决定,知非是指醒悟出以往的错误,两者都有乐天安命的意思。

人到了50岁的年龄,身体和心理都慢慢进入了一个倒退期,再也没有年轻时的精力和冲劲。

12、花甲—60岁

花甲出自古代历法,以60年为一循环,多次循环故命名为花甲,因此60岁也被雅称为花甲。

13、古稀—70岁

古语有云:“人生七十古来稀”,它的意思是指自古以来活到70岁的人很少见。也许有人会说,现代社会七八十岁的老人随处可见,并没有古人所说的那么稀少,这种说法就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古代生存环境艰难。

先不说古代婴儿存活率低,再加上医疗水平低、生活环境恶劣,还受到各种战乱影响,因此人类很少能活到70岁。据统计,清朝人均寿命男45岁、女50岁,唐宋时期甚至只有30岁左右。

14、耄耋—80-90岁

耄是指80-90岁的人,耋是指80岁的人,合起来就是指80、90岁白发苍苍的老人。

16、期颐—100岁

期是指期待,颐是指供养,两个字连起来就是指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需要旁人服侍。到了这个年龄的人,一般都需要亲人在一旁照顾,因此期颐也指100岁的老人。

古代年龄称谓概览

古人对于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称谓,说法与今人不同,阅读古书时应加注意。

1.初度:指初生之时。《楚辞•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来也称人的生日为“初度”。例如:《元史•顺帝纪八》:“朕初度之日,群臣勿贺。”

2.襁褓:泛指背负或包裹小儿所用的东西。后来特指未满周岁的小儿。

3.孩提:指二三岁的儿童。

4.垂髫(tiáo):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泛指童年。例如《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髫年:女孩7岁。

6.龆(tiáo)年:男孩8岁。

7.始龀(chèn)(龆(chèn)龄):龀和龆都指儿童换牙,具体来说指七八岁的孩童。这两个词语泛指幼年。如《愚公移山》: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8.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女孩,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出自杜牧的《赠别》一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9.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泛指儿童时代。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例如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10.束发:指青少年。一般指15岁至20岁加冠之间的年龄阶段,因为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项脊轩志》: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11.及笄(jī):指女子15岁。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12.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纪》“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13.弱冠:指男子2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14.而立:指30岁。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15.不惑:指40岁。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16.知命:指50岁。也称“知天命”。语出《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17.花甲:指60岁。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而得名。

18.古稀:指70岁。语出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19.耄耋(màodié):泛指老人。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耋,七八十岁的年纪。语出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20.米寿:老人八十八岁的雅称。因“米”字拆开,其上下各是八,中间是十,可读作八十八,故名。

21.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22.黄发:指长寿老人。《诗•鲁颂•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

23.鲐(tái)背:古人九十岁的别称,泛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耇台背,以引以翼”。《尔雅·释诂上》:“鲐背、耇老,寿也。” 郭璞注:“鲐背,背皮如鲐鱼。” “台”与“鲐”通用,指高寿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24.期颐:指百岁。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

25.茶寿:指老人一百零八岁。因“茶”字的草字头即双“十”,相加即“二十”,中间的“入”分开即为“八”;底部的“木”即“十”和“八”,相加即“十八”。中底部连在一起构成“八十八”,再加上字头的“二十”,一共是“一百零八”,故称“茶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