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面相命理

东北人说的虎是什么意思(东北人说的虎是什么意思呀)

时间:2024-01-14 12:51:30 作者:饕餮少女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男子偶遇东北虎被吓成“碎嘴”,网友:传说中的拦路虎

来源:潇湘晨报

记者 | 满延坤 实习生 | 夏艺灿

视频加载中...

近日,一位来自吉林的男士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开车路中遇到老虎的视频,视频中老虎悠哉游哉踏着猫步向他走来,之后趴在车旁的路边草丛中饶有兴致地望着他。这名男士有些害怕,但又有些激动,口中不断重复碎碎念“今天碰到老虎,老虎真吓人,我太激动了,我想下去和跟他拥抱合影”,网友们表示这真是胆战心惊,要注意安全呀!

7月27日,潇湘晨报记者联系到当事人柳先生。柳先生表示自己是在7月23日开车去汪清林区收采收特产途中遇到老虎,这边比较偏远,地广人稀,一年只来这边两三次采收特产,这次遇到老虎,他非常激动,所以停车进行拍摄。柳先生表示,刚开始老虎还有给他让道的意思,后来他停车的时候,被老虎扑车3次,离开时还被追车,不过还是顺利度过危险。

柳先生说老虎目测500多斤,“很肥硕,估计一巴掌能拍碎车窗。”当时老虎所在处没信号,但是那儿离居民住所地只有1.5公里,所以柳先生到了有信号的地方立马报了警。动保人员和民警从一百多公里外赶过来,动保人员对柳先生说,以后遇到老虎不要在路边停车。警方检查了他的车,没有损坏的痕迹,一切都平安顺利。

不是人人都能遇到这种猛兽, 记者问柳先生虎口逃生后有什么体会,柳先生表示“除了一些害怕,更多的是激动和亲切感,东北人遇到东北虎,这就像四川人遇到大熊猫,感觉自己真正做回东北人,在虎年遇虎,更是吉祥如意。”

视频下方,网友们对柳先生面对老虎的絮絮叨叨表示哭笑不得,有网友表示“遇到老虎记得直接跪地认爹-毕竟虎毒不食子”。“一个是真的虎,另一个也是真的虎”“老虎:这小子嘴真碎啊”等评论让当事人印象深刻。

东北人性格有何不同?辽宁奸,龙江虎,中间夹个250合理吗?

#头条创作挑战赛#

大家在看见标题里写着“辽宁奸,龙江虎,中间夹个250”的时候,不以为我这是对于东北人的嘲讽,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东北人,不会有自己骂自己的道理,之所以要提到这句话,就是分析一下东北三省的人,都有哪些不同,而这句话,其实是有着一定的代表性。

现代东北人的由来

东北人并不是一个民族概念,而是一个基于文化认同而产生的自称,在东北地区的历史上,这里长期以来都是游牧民族生存的地方,大概只有现在的辽宁地区,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与中原地区有较深的联系。

而东北地区长期以来只有游牧民族生存,主要还是因为其气候环境,从辽宁再往北上到黑龙江,甚至现在俄罗斯的海参崴地区,漫长的冬季确实是不太利于农耕民族生存的,因此,东北地区的人口数量是比较少的,只有几百万人。

直到清朝同治年间开始允许关内的百姓迁徙到东北地区,面临天灾人祸的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的人们开始“闯关东”,东北地区的人口数量才开始迎来飞跃。

所以,现在大多数的东北人,其实都是当年那批“闯关东”的人的后代,这场发生在清朝中后期到时期的人口大迁徙,对于后来东北人的区域性格的形成,其实是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闯关东”对于东北人性格的影响

所谓的“闯关东”,其实就是在当地活不下去的普通人,来到东北地区谋生,而当时主要的两条路线就是从山海关北上,或者是从山东坐船到大连、旅顺等地,水路在电视剧《闯关东》中就有体现。

而进入现在辽宁地区之后,这些“闯关东”的人就开始有了分化,因为辽宁长期与中原地区有比较紧密的联系,在当时还是比较好的,所以,一部分比较贪图享受的人主动留了下来,还有一些身强体壮、聪明的人,就被当地的大户留了下来。

剩下的大多数人开始继续北上,等走到吉林地区的时候,继续北上太远而且气候环境也更艰苦,返回辽宁又比较麻烦,就有一些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留了下来,不上不下的比较难受。

而能够坚持走到黑龙江的,可能就是当时那些“闯关东”的人群当中,身体素质最好的,毕竟这么远的路途,没有一个好身体是撑不下来的,性格中就有一种强硬的感觉。

东北人的性格

所以,受到了当时“闯关东”的影响,最终就塑造了现代东北人的一种区域性格,也就是我们最开始所说的那句“辽宁奸,龙江虎,中间夹个250”。

辽宁因为与中原地区联系密切,且拥有出海口,再加上当时留下的人都善于审时度势,最终就有了所谓“辽宁奸”的说法,不过相较于吉林、黑龙江地区的东北人,辽宁地区的人更加乐于享受。

抵达黑龙江且扎根繁衍的人,他们骨子里都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所以才能够走过漫长的道路到达黑龙江,所以,就有了“龙江虎”的感觉,比如说所谓的“呼兰大侠”、“乔四”就是一些代表。

而在吉林留下的人,他们就没有能够一条路走到黑的倔强,也没有在最开始的时候,就留下享受生活,不上不下的就变得非常难受,所以可能就出现了“中间夹个250”的情况。

当然,这句话是一些调侃且带着一点嘲笑的意思,不过也能多多少少反映出一点东西,当然无论如何,这句话也不能影响东北人之间的紧密联系,进了关里,我们都是东北人。

对此,大家又有什么样的想法呢?欢迎一起讨论!

东北人性格有何不同?辽宁奸,龙江虎,中间夹个250合理吗?

#头条创作挑战赛#

大家在看见标题里写着“辽宁奸,龙江虎,中间夹个250”的时候,不以为我这是对于东北人的嘲讽,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东北人,不会有自己骂自己的道理,之所以要提到这句话,就是分析一下东北三省的人,都有哪些不同,而这句话,其实是有着一定的代表性。

现代东北人的由来

东北人并不是一个民族概念,而是一个基于文化认同而产生的自称,在东北地区的历史上,这里长期以来都是游牧民族生存的地方,大概只有现在的辽宁地区,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与中原地区有较深的联系。

而东北地区长期以来只有游牧民族生存,主要还是因为其气候环境,从辽宁再往北上到黑龙江,甚至现在俄罗斯的海参崴地区,漫长的冬季确实是不太利于农耕民族生存的,因此,东北地区的人口数量是比较少的,只有几百万人。

直到清朝同治年间开始允许关内的百姓迁徙到东北地区,面临天灾人祸的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的人们开始“闯关东”,东北地区的人口数量才开始迎来飞跃。

所以,现在大多数的东北人,其实都是当年那批“闯关东”的人的后代,这场发生在清朝中后期到时期的人口大迁徙,对于后来东北人的区域性格的形成,其实是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闯关东”对于东北人性格的影响

所谓的“闯关东”,其实就是在当地活不下去的普通人,来到东北地区谋生,而当时主要的两条路线就是从山海关北上,或者是从山东坐船到大连、旅顺等地,水路在电视剧《闯关东》中就有体现。

而进入现在辽宁地区之后,这些“闯关东”的人就开始有了分化,因为辽宁长期与中原地区有比较紧密的联系,在当时还是比较好的,所以,一部分比较贪图享受的人主动留了下来,还有一些身强体壮、聪明的人,就被当地的大户留了下来。

剩下的大多数人开始继续北上,等走到吉林地区的时候,继续北上太远而且气候环境也更艰苦,返回辽宁又比较麻烦,就有一些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留了下来,不上不下的比较难受。

而能够坚持走到黑龙江的,可能就是当时那些“闯关东”的人群当中,身体素质最好的,毕竟这么远的路途,没有一个好身体是撑不下来的,性格中就有一种强硬的感觉。

东北人的性格

所以,受到了当时“闯关东”的影响,最终就塑造了现代东北人的一种区域性格,也就是我们最开始所说的那句“辽宁奸,龙江虎,中间夹个250”。

辽宁因为与中原地区联系密切,且拥有出海口,再加上当时留下的人都善于审时度势,最终就有了所谓“辽宁奸”的说法,不过相较于吉林、黑龙江地区的东北人,辽宁地区的人更加乐于享受。

抵达黑龙江且扎根繁衍的人,他们骨子里都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所以才能够走过漫长的道路到达黑龙江,所以,就有了“龙江虎”的感觉,比如说所谓的“呼兰大侠”、“乔四”就是一些代表。

而在吉林留下的人,他们就没有能够一条路走到黑的倔强,也没有在最开始的时候,就留下享受生活,不上不下的就变得非常难受,所以可能就出现了“中间夹个250”的情况。

当然,这句话是一些调侃且带着一点嘲笑的意思,不过也能多多少少反映出一点东西,当然无论如何,这句话也不能影响东北人之间的紧密联系,进了关里,我们都是东北人。

对此,大家又有什么样的想法呢?欢迎一起讨论!

东北话:虎•彪•猫

我读的第一部小说是《林海雪原》,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上小学时读的。这部《林海雪原》我不

本人收藏的《林海雪原》

知读了多少遍,虽不能说对其倒背如流,也基本烂熟于心。可以说,一部《林海雪原》影响了我的人生。不要说书中的革命英雄

杨子荣烈士

主义和饱满的浪漫主义,也不说剑波与小白鸽之间纯洁的爱情故事,单是其中充满黑土地气息的方言,就对我产生了极大影响,这也是我以半生精力从事东北民俗和方言研究的主要动因。

一部《林海雪原》,也使我对作者曲波产生了深深的敬仰,他成了我心中的英雄剑波,也成了我心中的教书先生——曲波老师。

可是,后来我发现,曲波老师有一个字写错了,而且,由于《林海雪原》的巨大影响,以讹传讹,对后来者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书中的第二章,“蝴蝶迷,是仙洞镇上大地主姜三膘子的女儿……”,这个“膘”字错了,应当是“彪”。

为什么这个字应当是“彪”呢?我们得先从“虎”字说起。

虎(网络图片)

在东北话中,说人傻里傻气,常用“虎”字来形容。这个“傻”字也用,但是,“傻”往往是广义的;而“虎”呢?往往不是很傻,是常常冒傻气那种类型,一种举止生动活泼的傻,让人哭笑不得的傻。在“虎”字的使用上,有时直接说“他真虎”“你这个虎头”,也有“虎扯的”“虎扯扯”“二虎吧唧”“二虎扯扯” ,还有骂人话“虎”“虎扯扯”等词汇。

在东北话中,“虎”具有鲜明的贬义,所以,东北人取名字是不用“虎”字的。我后来看另一部小说《平原枪声》,其中有个人物

《平原枪声》连环画封面(网络图片)

叫王二虎,当时我就想啊,一个英雄人物,怎么能叫“二虎”呢?在东北,这是一个带有贬义的外号儿。据渤海大学穆景元老师讲,“虎”之所以成为贬义词,就是源于二虎相争这句成语。

彪的本义是小虎。说人“彪”,其

彪的本义是小虎(网络图片)

程度相比“虎”傻的程度好像轻一些;说人“半彪子”,好像程度又轻一些。“彪”字也少见于东北人的名字,至于“姜三彪子”,那是蝴蝶迷她爹的外号儿,具有明显的贬义。

说人“猫”,也有“虎”的意思,一

小狸猫(网络图片)

般形容人没有心计,说傻话、办傻事,吃了亏而浑然不知。常用词有“猫儿扯的”“猫扯扯”“猫”“虎猫哨子”等。过去,人们不知道虎是猫科动物,就是照猫画虎才把它们归到了一类。

《林海雪原》中的东北话素材很丰富,且涉及东北话溯源及隐语方言(唇典、黑话)的问题。对于这些,我们以后再慢慢唠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