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眉毛看相

农历英文(农历英文怎么说)

时间:2023-12-30 08:34:39 作者:孤单的城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戴雨潇:为什么农历新年不是Lunar New Year?

我们刚刚迎来了农历的癸卯年,包括海内外华人华侨以及南北朝鲜人、越南人和琉球人等在内,全球近四分之一的人参与了农历新年的庆祝活动。但是如何翻译农历新年,至今仍然存在分歧。我国外交部今年统一使用的是 Chinese New Year,而西方国家以及某些中国官方媒体用的是 Lunar New Year,部分韩国人甚至加上了 Korean 一词将农历新年据为己有。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争议?哪个说法才是正确的?

首先解释下词义。英文中 “Lunar” 意为“和月亮相关的”,词源为罗马神话中的月亮女神露娜。“Lunar New Year” 实际上是 “Lunar Calendar New Year” 的简称,直译成汉语为“月(历)新年”。

月历,顾名思义指的是参考月相周期制定的历法。由于月亮的盈亏在夜间一目了然,观测月相比观测太阳或其他星体的方位更容易,因此全世界很多民族都曾使用月历。

月亮两次出现同样月相之间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无月为朔、满月为望),平均时长约为29.53天。取整之后月历的大月是30天、小月是29天。如果我们将12个朔望月定为一年,那么1年的长度大概就是354.36天。伊斯兰教的哈吉来历采取的就是这种方法,平年有354天、闰年有355天。

我们知道一年四季是由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形成的,与月球无关。根据现代的观测,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称为太阳年或回归年)约为365.24天,比12个朔望月多了近11天。这就意味着伊斯兰历这类纯月历的“年”和回归年之间的偏差会越来越大,所以月历的一个显著的局限性就是无法描述季节(每过十几年,夏天的月份就会变成冬天的月份)。

中国古代社会非常重视农业,古人很早就意识到了太阳的周期变化与环境气候有着密切关系,只参考月相制定的历法不能满足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需求,因此我们的祖先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创造了“节气”的概念。

至于如何确定节气,早在《周礼》中就出现了“土圭测影”的记载。具体的方法为垂直地面立一根长杆,通过观察记录它在正午时影子的长短变化来确定节气——每年日影最长定为“冬至”,每年日影最短定为“夏至”,中间昼夜长短相同的两天就是“春分”和“秋分”。

【北京古观象台的圭表】

古人为了同时确保“月”反映月相盈亏、“年”反映太阳周年运动,所以就发明了“置闰”——基本原则就是平均每两到三年加一个闰月(置闰的具体规则极其复杂,不在此展开)。如此一来就解决了12个朔望月比一个太阳年少11天的问题。今年癸卯年就是闰年,多了一个闰二月,全年共384天。

中国传统历法(又称农历或夏历)同时参照了对太阳和月亮的观测,属于一种“日月/阴阳合历”,翻译成英文也应当为 “Lunisolar Calendar”。近代一些老百姓将夏历称为“阴历”主要是相对西来的格里高利纯阳历而言,这种叫法实际上是不准确不科学的。农历并不是 Lunar Calendar。

至于所谓 "Lunar New Year" 的说法其实诞生没多久。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和国人消费能力的大幅提升,洋人才开始留意到农历新年这个节日。西方的商家和政客有意想要通过拜年拉拢华人和亚裔群体,但是他们发现很多海外越南人和韩国人不愿意承认自己过的是“中国新年”,也不熟悉中国近代发明的叫法“春节”(改用西历之后总统袁世凯定农历新年为“春节”。以前国人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或“元旦”,“春节”是指立春。),因此出于“文化包容”的所谓“政治正确”创造出一个去中国化的说法——“月历新年”(Lunar New Year)。

不得不说,这种叫法有些不伦不类。首先,前文已经阐明中国传统历法并非纯粹的月历或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由观测太阳确定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历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再者,世界上并非只有中国历法使用月相确定日期,现今仍被使用的伊斯兰历才是只看月亮不看太阳的真正的月历。因此在国际上使用“月历新年”的说造成指代不明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如今越南、南北朝鲜和琉球等儒家文化圈成员庆祝的新年和使用的农历本来就是从中国来的。越南从14世纪至19世纪初都在使用元明的《授时历》和《大统历》,1813年开始采用了明清的《时宪历》,直到近代被法国殖民才改用西历。

朝鲜半岛的也长期接受中原颁历授时,早在624年就有高句丽“遣使内附,受正朔,请颁历。许之”的记载。之后相继出现的高丽王朝和朝鲜王朝长期为中原属国,接受元、明、清朝廷颁历,直到满清甲午战败后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被迫将朝鲜割予日本为止。

越南和朝鲜等国在臣服中国的大部分时期,不仅使用的历法来自中原朝廷,甚至连朔望的时间和置闰的计算也全都按照中原的观测确定而非按照本地。近代这些国家开始根据本地的经度观测,偶尔会出现和中原农历相差一天或一个月的情况。但是直到今天,他们使用的农历与共和国现行农历(紫金历)一样,依旧遵循着有明崇祯朝修订的《时宪历》中记载的定朔和定气规则。

现在很多越南人和南朝鲜人使用着中国发明和赏赐给他们的农历,遵守着从中国传入的各种过年习俗,但是就是不愿意承认过的这个年和中国有关,甚至还妄称农历新年是他们发明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归根结底还是由于近代中国的羸弱。

在历史上,朝鲜和越南长期奉中国为宗主,学习中国文化、效仿中国典章制度,自称“小中华”(连“朝鲜”和“越南”的国号都是中国皇帝所赐)。维持这一宗藩关系的条件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在当时确实代表了东亚乃至全世界最先进的水平,朝鲜等藩属国被外敌侵略时中原朝廷也会倾力相援。

清末中国对法对日接连战败导致天系朝贡秩序的崩塌,让被宗主国的遗弃小中华诸国陷入了身份认同危机——他们一方面依然认可很多过去从中国拿来的文化与思想是先进的,另一方面又对中国现的无能感到失望。在这种情况下,受到帝国殖民的当地人慢慢开始出现了本土意识乃至民族主义。将中国优秀传统据为己有的各种“历史发明”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萌芽的。

对于朝越人近代的这些神志错乱的做法,我认为我们应当泰然处之。回到农历新年的翻译问题,中国传统历法是古代中国人伟大的思想实践成果,农历新年的庆祝活动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这些都是不可辩驳的事实。我们中国人对外自然要理直气壮地将这个节日翻译为 “Traditional Chinese Calendar New Year”(简称 “Chinese New Year”),或者更自信点直接使用汉语拼音 “Xinnian” 或 “Chunjie”。

而对于当代朝越人坚持使用 “Lunar New Year” 的问题,我们按着他们的头非要让他们改成 “Chinese” 其实也没有太大意义。国人必须意识到造成这一争议的根本原因是近代中国故步自封、停滞不前,已经无法代表世界最先进的文化了。在当前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下,我们自然有必要继续强调历史文化的归属,但更重要的还是知耻后勇、负重奋进,提高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方面的实力,传承、发扬并创造出更优秀的中国文化。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兔年大吉!Happy Chinese New Year!

(作者系物理学者、美国社会观察者;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首发)

戴雨潇:为什么农历新年不是Lunar New Year?

我们刚刚迎来了农历的癸卯年,包括海内外华人华侨以及南北朝鲜人、越南人和琉球人等在内,全球近四分之一的人参与了农历新年的庆祝活动。但是如何翻译农历新年,至今仍然存在分歧。我国外交部今年统一使用的是 Chinese New Year,而西方国家以及某些中国官方媒体用的是 Lunar New Year,部分韩国人甚至加上了 Korean 一词将农历新年据为己有。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争议?哪个说法才是正确的?

首先解释下词义。英文中 “Lunar” 意为“和月亮相关的”,词源为罗马神话中的月亮女神露娜。“Lunar New Year” 实际上是 “Lunar Calendar New Year” 的简称,直译成汉语为“月(历)新年”。

月历,顾名思义指的是参考月相周期制定的历法。由于月亮的盈亏在夜间一目了然,观测月相比观测太阳或其他星体的方位更容易,因此全世界很多民族都曾使用月历。

月亮两次出现同样月相之间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无月为朔、满月为望),平均时长约为29.53天。取整之后月历的大月是30天、小月是29天。如果我们将12个朔望月定为一年,那么1年的长度大概就是354.36天。伊斯兰教的哈吉来历采取的就是这种方法,平年有354天、闰年有355天。

我们知道一年四季是由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形成的,与月球无关。根据现代的观测,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称为太阳年或回归年)约为365.24天,比12个朔望月多了近11天。这就意味着伊斯兰历这类纯月历的“年”和回归年之间的偏差会越来越大,所以月历的一个显著的局限性就是无法描述季节(每过十几年,夏天的月份就会变成冬天的月份)。

中国古代社会非常重视农业,古人很早就意识到了太阳的周期变化与环境气候有着密切关系,只参考月相制定的历法不能满足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需求,因此我们的祖先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创造了“节气”的概念。

至于如何确定节气,早在《周礼》中就出现了“土圭测影”的记载。具体的方法为垂直地面立一根长杆,通过观察记录它在正午时影子的长短变化来确定节气——每年日影最长定为“冬至”,每年日影最短定为“夏至”,中间昼夜长短相同的两天就是“春分”和“秋分”。

【北京古观象台的圭表】

古人为了同时确保“月”反映月相盈亏、“年”反映太阳周年运动,所以就发明了“置闰”——基本原则就是平均每两到三年加一个闰月(置闰的具体规则极其复杂,不在此展开)。如此一来就解决了12个朔望月比一个太阳年少11天的问题。今年癸卯年就是闰年,多了一个闰二月,全年共384天。

中国传统历法(又称农历或夏历)同时参照了对太阳和月亮的观测,属于一种“日月/阴阳合历”,翻译成英文也应当为 “Lunisolar Calendar”。近代一些老百姓将夏历称为“阴历”主要是相对西来的格里高利纯阳历而言,这种叫法实际上是不准确不科学的。农历并不是 Lunar Calendar。

至于所谓 "Lunar New Year" 的说法其实诞生没多久。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和国人消费能力的大幅提升,洋人才开始留意到农历新年这个节日。西方的商家和政客有意想要通过拜年拉拢华人和亚裔群体,但是他们发现很多海外越南人和韩国人不愿意承认自己过的是“中国新年”,也不熟悉中国近代发明的叫法“春节”(改用西历之后总统袁世凯定农历新年为“春节”。以前国人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或“元旦”,“春节”是指立春。),因此出于“文化包容”的所谓“政治正确”创造出一个去中国化的说法——“月历新年”(Lunar New Year)。

不得不说,这种叫法有些不伦不类。首先,前文已经阐明中国传统历法并非纯粹的月历或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由观测太阳确定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历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再者,世界上并非只有中国历法使用月相确定日期,现今仍被使用的伊斯兰历才是只看月亮不看太阳的真正的月历。因此在国际上使用“月历新年”的说造成指代不明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如今越南、南北朝鲜和琉球等儒家文化圈成员庆祝的新年和使用的农历本来就是从中国来的。越南从14世纪至19世纪初都在使用元明的《授时历》和《大统历》,1813年开始采用了明清的《时宪历》,直到近代被法国殖民才改用西历。

朝鲜半岛的也长期接受中原颁历授时,早在624年就有高句丽“遣使内附,受正朔,请颁历。许之”的记载。之后相继出现的高丽王朝和朝鲜王朝长期为中原属国,接受元、明、清朝廷颁历,直到满清甲午战败后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被迫将朝鲜割予日本为止。

越南和朝鲜等国在臣服中国的大部分时期,不仅使用的历法来自中原朝廷,甚至连朔望的时间和置闰的计算也全都按照中原的观测确定而非按照本地。近代这些国家开始根据本地的经度观测,偶尔会出现和中原农历相差一天或一个月的情况。但是直到今天,他们使用的农历与共和国现行农历(紫金历)一样,依旧遵循着有明崇祯朝修订的《时宪历》中记载的定朔和定气规则。

现在很多越南人和南朝鲜人使用着中国发明和赏赐给他们的农历,遵守着从中国传入的各种过年习俗,但是就是不愿意承认过的这个年和中国有关,甚至还妄称农历新年是他们发明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归根结底还是由于近代中国的羸弱。

在历史上,朝鲜和越南长期奉中国为宗主,学习中国文化、效仿中国典章制度,自称“小中华”(连“朝鲜”和“越南”的国号都是中国皇帝所赐)。维持这一宗藩关系的条件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在当时确实代表了东亚乃至全世界最先进的水平,朝鲜等藩属国被外敌侵略时中原朝廷也会倾力相援。

清末中国对法对日接连战败导致天系朝贡秩序的崩塌,让被宗主国的遗弃小中华诸国陷入了身份认同危机——他们一方面依然认可很多过去从中国拿来的文化与思想是先进的,另一方面又对中国现的无能感到失望。在这种情况下,受到帝国殖民的当地人慢慢开始出现了本土意识乃至民族主义。将中国优秀传统据为己有的各种“历史发明”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萌芽的。

对于朝越人近代的这些神志错乱的做法,我认为我们应当泰然处之。回到农历新年的翻译问题,中国传统历法是古代中国人伟大的思想实践成果,农历新年的庆祝活动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这些都是不可辩驳的事实。我们中国人对外自然要理直气壮地将这个节日翻译为 “Traditional Chinese Calendar New Year”(简称 “Chinese New Year”),或者更自信点直接使用汉语拼音 “Xinnian” 或 “Chunjie”。

而对于当代朝越人坚持使用 “Lunar New Year” 的问题,我们按着他们的头非要让他们改成 “Chinese” 其实也没有太大意义。国人必须意识到造成这一争议的根本原因是近代中国故步自封、停滞不前,已经无法代表世界最先进的文化了。在当前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下,我们自然有必要继续强调历史文化的归属,但更重要的还是知耻后勇、负重奋进,提高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方面的实力,传承、发扬并创造出更优秀的中国文化。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兔年大吉!Happy Chinese New Year!

(作者系物理学者、美国社会观察者;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首发)

今天是儒略历新年,你知道英文每个月份名称的来历吗

今天(1月14日)是儒略历新年(1月1日),什么是儒略历?它在历法进程中起到什么作用?什么时候被废止的?与现在使用的英文每个月份的名称有啥关系?

请听小编一一道来。

凯撒大帝

儒略历(Julian calendar)是由罗马共和国官儒略·凯撒(即盖乌斯·尤里乌斯·凯撒)采纳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计算后,于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执行的取代旧罗马历法的一种历法。儒略历中,一年被划分为12个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闰,平年365日,闰年366日为在当年二月底增加一闰日,年平均长度为365.25日。16世纪前,西方国家大多采用它。由于实际使用过程中累积的误差随着时间越来越大,1582年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颁布、推行了以儒略历为基础改善而来的格里历,即沿用至今的公历。

创立动机

在儒略历发明之前,罗马人使用的是阴历(与我国传统的农历差不多),每个月29或30天,每两年插入一个闰月,闰月长度为3/4个普通月(也就是,第一年新月月初,第三年下弦月初,第五年满月月初,第七年上弦月初,第九年回到新月月初)。在这样一个历法系统里,常年355天、闰年377或378天,平均下来每年有366又1/4天。本来这个历法是为了切合太阳的运行规律的,但是由于闰月的添加是罗马神官们自行决定的,所以在战争时代或者其他一些宗教活动荒废的时候会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无法宣布一年为闰年,这样一来历法就会大大偏离太阳规律。同时由于消息传播的方式并不发达,远离城邦居住的居民甚至有时并不能了解到神官发布的闰年通告,经常会导致许多人对这天的日期一无所知。

这个情况在凯撒当政时期变得颇为严重,因此凯撒决定进行历法改革以永久的让历法和太阳运行规律结合起来,不受宗教活动或其他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宣布采用儒略历而废止了罗马历。

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

但由于儒略历的误差也比较大,到1500年前后时,累计误差就更多了。1582年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颁布、推行了以儒略历为基础改善而来的格里历,即沿用至今的公历。从而废止了儒略历。

涨知识

英文月份名称起源

儒略历虽然被废止了,但目前英文中每个月份的名称却源自于它,且各有代表意义。

古罗马历法,一年从March到February,前11个月以数字命名,最后一个月(February)是腊月。后来改历,January成为第一个月,各月名逐渐改用俗名或以神命名。

一月 January 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双面神雅努斯。

二月 February 名字来自古罗马的节日Februa。

三月 March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战神玛尔斯。

四月 April 名字来自古罗马的词aperire,意思为“开始”,意味着春天开始。

五月 May 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花神玛亚。

六月 June 名字来自古罗马共和国的创始人Junius。

七月 原名Quintilis,后改July。古罗马历只有10个月,这是第五月,原名是“第五”的意思,因为恺撒是这月出生的,经元老院一致通过,将此月改为恺撒的名字“儒略”。

八月 原名Sextilis 后改August。原名是“第六”的意思,因为后来者屋大维是生于此月,元老院将此月改为他的称号“奥古斯都”。

九月 September 拉丁语“第七”的意思。

十月 October 拉丁语“第八”的意思。

十一月 November 拉丁语“第九”的意思。

十二月 December 拉丁语“第十”的意思。

目前,儒略历与公历(格里历)相差多少了呢?

根据推算,1901年——2099年间格里历日期减13日等于儒略历日期。所以,今天(2019年1月14日)正好是儒略历2019年1月1日新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翟恒水 综合自节气网、百科网,图片来自网络)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