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水瓶座

四两七钱女命的真正版本(四两七钱女命的真正版本 四两七钱女命婚姻)

时间:2024-01-15 16:21:04 作者:及時行樂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七言古诗 . 刑期

骨重四两零七钱,命有定数毋须言。

成败焉可一时论,高墙电网心澹然。

韩信曾有胯下辱,李白不仕诗歌传。

司马宫刑著《史记》,汉朝贾谊乃逐贤。

检点半生得与失,是非对错岂妄谈?

不敢唐突比先明,笑对坎壈此五年。

子牙垂钓碧溪上,孔明躬耕陇亩田。

腹中虽无经帮策,脑内犹存济世篇。

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古英雄多磨难。

但把刑期作假期,整饬身心待青天。

注:【骨重四两零七钱】按袁天罡称骨算命法,以作者之生辰八字称得骨重四两七钱。命语为:“此命推求旺末年,妻荣子贵心怡然。少年事业多波折,老来财利若水源。”【焉】哪里,怎么。多用于反问。【澹(音dan)然】同“淡然”,形容不经心,不在意。【韩信曾有胯下辱】用《史记》中西汉开国功臣韩信在淮阴市上受到无赖欺侮的故事。《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淮阴人,市中少年众辱之,使出胯下,信熟视之,俯出胯下。”【仕】旧指做官。【司马】即司马迁。【宫刑】古代阉割的残酷肉刑。【汉朝贾谊乃逐贤】贾谊,西汉洛阳人,曾上书汉文帝,提出改革制度、兴礼乐等建议,被汉文帝召为博士,当时贾谊只有二十多岁。他的才能遭到大臣灌婴、冯敬等人的妒忌,屡进谗言加害于他,遂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检点】仔细检查。【唐突】混充。【坎壈(音kanlan)】困顿、不得志。【躬】亲自。【天生我材必有用】语出李白诗《将进酒》。【整饬(音chi)】使有条理,整顿。

《清平乐》中皇帝子嗣不断夭折的根源在此丨娱乐涨知识

《清平乐》剧照,病入膏肓的二皇子。

宋朝皇室的平均寿命都不高,宋朝国祚320年,有18位皇帝,平均寿命不到50岁。

出乎大多数人意料的是,两宋的医疗其实算是较为发达的,宋代医学在继承隋唐医学的基础上还先后专门设立了翰林医官院、太医局、御药院、尚药局等机构,时常选拔高水平的宫廷医官为皇帝提供医疗服务。之所以造成宋代皇室寿命较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因为遗传疾病,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从目前史料来看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都为肥胖体型,应是遗传基因所致。众所周知肥胖人群就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和主要患者,其中真宗、仁宗、英宗、神宗都被证实了患有脑血管疾病。

《清平乐》中的宋仁宗。

当然,除去遗传外,宋朝皇室们患上心脑血管疾病还有一个原因是与他们平时的饮食习惯不健康有关。宋朝皇帝自宋太祖赵匡胤开始都是酒肉司令,除去受到自五代十国武人之风的社会习气的影响外,自身对口腹之欲的追求也是主要因素,其中对羊肉最为喜爱。

宋真宗时御厨每天宰羊350只,仁宗时每天要宰280只羊,英宗朝减少到每天40只,神宗时,开封御膳房每年消耗“羊肉四十三万四千四百六十三斤四两,常支羊羔儿一十九口”。

与羊肉时常相伴的则是美酒,宋太祖赵匡胤本人对酒的喜爱则是出了名的“朕每日宴会,承欢致醉,经宿未尝不自悔也。”(司马光《涑水纪闻》)而之后的北宋皇帝们对酒的喜爱也未曾减少过。

这也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成了他们的常发疾病,又将此遗传给了皇室子嗣,造成其普遍身体不好,夭折率、死亡率较高。

《清平乐》剧照。

二是当时错误的育儿方式造成宋代皇室子嗣的夭折率极高。

按照当时宋代宫廷制度,在皇子、皇女出生后,立即和生母分离,交给乳母喂养。史泠歌在《帝王的健康与政治——宋代皇帝疾病问题研究》一文中认为,乳母提供不了初乳,现代医学证明,母乳免疫物质更丰富,营养含量更高,能使婴儿更容易避免微生物侵袭和预防传染病等作用。另外,把婴儿和生母分离让二者联系中断,也容易造成子女身体素质差。

三是复杂的继承人斗争使得宋代皇室子嗣精神处于高压下。

宋代自建国初始后与历史上其他朝代一样,复杂的继承人斗争时常发生,而皇帝直属血脉夭折率过高又导致继承人的不确定性,导致整个宋代宫廷处在一个压抑的环境下。长期压抑下精神状况难以保障,从而影响到了皇室子嗣们的身体。

宋太宗赵光义逼死了侄儿赵德昭,将自己的长子赵元佐封为亲王后,《宋史列传第四宗室二》记载:“秦王廷美迁涪陵,元佐独申救之。廷美死,元佐遂发狂,至以小过操挺刃伤侍人”。后来发展到了在宫中纵火发泄的地步,太宗忍无可忍,将他“废为庶人,均州安置”。

另一个例子就是宋英宗,北宋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晚,53岁的宋仁宗赵祯去世。四月初一日,赵曙即皇帝位。

四月初四日晚,宋英宗突然得病,“不知人,语言失序”。四月初八日,是宋仁宗入殓的日子。这一天宋英宗病情加剧,在这庄重肃穆的场合,居然“号呼狂走,不能成礼”

总而言之,身处宋代帝王家某种意义上并非幸事,除去要躲过错误的育儿方式长大,摆脱疾病对自己的缠绕,还要面对残酷的权力斗争。

□简木生(剧评人)

新京报编辑 吴龙珍 校对 陈荻雁

“跳水女神”吴敏霞:不嫁豪门嫁“穷小子”,如今幸福吗?

文/思琦

郭晶晶有“跳水女皇”之誉,大家除了欣赏她在跳板上和水中的飒爽英姿外,也非常关注她的婚姻。

和霍启刚传出婚讯之前,“未来公公”霍震霆便多次对外宣称:郭晶晶并非嫁入豪门,而是下嫁到霍家,实属荣幸。

跳水生涯中,吴敏霞先后斩获数十枚金牌,同样辉煌无限。

头顶荣光,且有着傲人身材和脱俗长相的吴敏霞,却没有选择嫁入豪门当阔太,而是与等了她8年的播音员张效诚共结连理,过恬静简单的生活。

张效诚到底何德何能,为何能娶到“国人骄傲”?难道仅仅是因为,他苦等了吴敏霞8年?

答案,显然不是那么简单……

一、

1985年,吴敏霞出生在上海徐汇区龙华路的一个普通家庭。

这个普通的家庭,因为吴敏霞从小爱玩水,很快就变得“不普通”起来。

1991年,吴敏霞6岁,命运之神骤然降临。

这年,恰逢上海体校教练袁连英到学校挑选跳水运动员的好苗子。

与袁连英一起到学校“淘宝”的,还有舞蹈学校的老师。

在100余个孩子中,老师们同时便相中了出类拔萃的吴敏霞。

何为出类拔萃?

其实说白了,就是看中吴敏霞的身材比例好,柔韧性好。

而跳舞和跳水,这两个条件都是“刚需”条件。

考虑到游泳馆离家近较近,吴敏霞的父母擅自做主,替女儿报了跳水项目。

成功背后是辛酸,是无穷无尽的汗和泪。

在上海市第二跳水学校,吴敏霞刚投入训练便深受打击。

教练告诉她:“孩子,你天生髋胯突出,根本不适合做跳水运动员。就算勉力为之,前途也很渺茫。”

这番话就像一根锋利的针,深深地刺痛着吴敏霞幼小的心灵。

但她只是稍稍平复一下心情,便坚定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誓要逆流而上。

往后的训练中,她付出十分刻苦,做出百般努力,从不叫苦叫累。

每次父母到训练场看望女儿,看着她满身伤痕,心疼得不行。

风雨背后是彩虹,铿锵玫瑰正盛开。

自1995年起,10岁的吴敏霞入选上海市队,3年后便接到了国家队投来的橄榄枝。

在高手云集的队伍的国家队,不乏奥运冠军和亚运冠军,全国冠军更是不胜枚举。

2001年,吴敏霞16岁。

一路走来,她凭借坚韧不拔之精神,征服了史惠国、吴国村、王敏等教练。

与此同时,也赢得了队友们的刮目相看。

但她,还需要一块奖杯,证明自己绝非“池中物”。

正当吴敏霞苦苦训练时,比她大4岁的郭晶晶,早就在跳水界光芒四射。

1995年的第九届世界杯跳水赛,郭晶晶和王睿联袂斩获了女子双人跳冠军。

同年9月9日,又与邓琳摘得双人三米跳金牌。

在女子团体、混合团体冠军名单中,同样有郭晶晶的名字。

刚进入国家队,吴敏霞便把郭晶晶当成追逐目标,渴望能与之联手为国争光。

除了郭晶晶之外,诸如伏明霞、周继红等前辈,也是激励吴敏霞前行的“方向标”。

为了向偶像们靠近,吴敏霞每天给自己定下加练任务,越累,越精神十足。

星光不负赶路人!

这年,吴敏霞先是与郭晶晶联袂夺得福冈世锦赛女子双人3米跳板冠军,并在不久后的东亚运动会上夺得女子单人3米板冠军。

短短时间内连夺两冠,吴敏霞可谓“一鸣惊人”,震惊体坛。

二、

作为运动员,在奥运会上为国争光是终极目标,是最高荣誉。

自福冈世锦赛开始,吴敏霞便切实感受到国旗因自己而升起的自豪。

而她和郭晶晶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2003年际泳联跳水大奖赛澳大利亚站的比赛,吴敏霞和队友稳稳将女子双人3米板冠军奖杯收入囊中;

紧接着,又夺得了中国站的双人3米板冠军。

2004年的希腊雅典奥运会,吴敏霞和郭晶晶这对“钻石组合”,为中国的奖牌榜再添风采,摘得了女子双人3米板金牌。

不可阻挡的吴敏霞,还获得了女子单人银牌。

领奖台上,中国国歌唱响,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刻,吴敏霞难掩激动,泪湿双眼。

这等骄傲,是奥运健儿的,也是中国人民的。

然而此后,吴敏霞却无奈地背上了“千年老二”之名,奖杯的含金量备受质疑。

因为在诸多比赛中,她与郭晶晶的双人跳所向披靡,到了单人比赛,却一直屈居于郭晶晶之后。

想想也能理解网友们的心情: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就好比思琦在往期专门介绍的“飞人”刘翔,拿冠军理所当然,因伤退赛却饱受诟病。

面对万千国人的质疑,吴敏霞倒是很看得开。

她如此解释道:“说我千年老二也好,郭姐的影子也好,我觉得没什么,我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

4年时间,转瞬即逝。

到了2008年,在家门口举行的北京奥运会,令华夏儿女无不振奋。

早在2月份,吴敏霞便先后获得世界杯女子双人3米板冠军、女子单人3米板冠军,成绩十分傲人。

但到了奥运会上,除了和郭晶晶联合摘得金牌之外,她却在女单比赛中表现平平,仅获得铜牌。

历史一次次重演,无数键盘侠为了逞口舌之爽,开始将唾沫无情地喷向吴敏霞。

有人说,没有郭晶晶,吴敏霞很难获得金牌。

有人说,有郭晶晶在前,吴敏霞永远是老二,甚至是老三。

还有人说,铜牌已经说明一切……

面对各种流言蜚语,吴敏霞只是淡然一笑,然后虚心地表示:“郭姐是我的偶像,不存在超越一说,我会继续努力的。”

质疑的同时,却很少有人想过:吴敏霞就算只获得铜牌,也是世界级跳水运动员的水平,发挥不好并非她所想。

三、

每一个运动员都需要积极“争抢”的信心和勇气,作为被国人寄予厚望的吴敏霞,更应该如此。

却也不得不说,她努力过,错过冠军,虽败犹荣。

如此一个优秀的女孩,追求者自然排成长队,百草丛中花正芳。

这其中,有商界巨子,有明星大腕,也有体坛翘楚。

而陕西男孩张效诚,则是众多追求者中“条件”最差的一个。

思琦所说的条件,准确来说是指经济方面。

张效诚比吴敏霞小1岁,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刚刚参加工作。

他喜欢吴敏霞,喜欢她的纯真善良,敢闯敢拼,甚至是一颦一笑。

但他不知道,爱上“跳水女神”吴敏霞,就等于爱上寂寞。

这个女孩,自此踏入国家队的门槛,便不再只属于父母,只属于自己,更不会只属于未来的另一半。

早在求学期间,张效诚就密切关注吴敏霞的所有动态,一心渴望能见到女神。

直到2008年奥运会,张效诚成了一名播音员,播报的恰好是吴敏霞的比赛。

那一刻,他情难自已,唯恐因激动而说错话。

但作为播音员,他最终以职业操守战胜了个人情感,且中英文切换自如,声情并茂地完成了播音。

也是从那一刻起,张效诚那充满磁性的嗓音,在吴敏霞的脑海里留下挥之不去的印记。

2009年,两人终于正式见面。

可笑的是,由于张效诚情愫暗藏,本想由衷夸赞女神一番,哪想开口便是——“你的腿挺有劲!”

这种“翻车式”的开场白,令张效诚呆立当场,一时不知该如何收场。

所幸,吴敏霞并没有在意,反倒细细咂摸这熟悉的声音,仿佛在哪儿听到过。

初次和心中的女神见面,张效诚深知两人差距太大,因此并未表白半句爱慕之言,只是默默将爱继续深埋心底。

也是在这一年,郭晶晶进入中国人民大学读书,开始“无限期”休整。

自此,24岁的吴敏霞责任更重,不但要延续偶像的辉煌,还要成为后辈们的楷模。

顶着巨大的压力,她砥砺前行,立志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证明自己。

2009年世界游泳锦标赛,她夺得了在陕西举行的全国跳水冠军赛3米板单人冠军;

同年12月13日,吴敏霞再下一城,勇夺第五届东亚运动会女子双人3米板冠军;

次年10月,全国跳水锦标赛在重庆举行,吴敏霞再次轻松摘得女子1米跳板桂冠……

再厉害的猎人,也会擦枪走火。

这年的国际泳联青岛站,吴敏霞迎来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失误”。

比赛现场,她和搭档何姿顺利完成了前3跳,赢得了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

哪想到了第4跳,她竟然意外踩空,径直摔进水里,囧相百出。

结局显而易见,组合惨吞零分。

怀着满腔的悲痛,坚强的吴敏霞返回宿舍后,终于迸发出来,哭得泪如雨下。

四、

这边,吴敏霞伤痛欲绝,感觉愧对国家栽培,愧对队友,愧对全国观众,更愧对自己。

那边,张效诚目睹心上人痛饮失败苦果,同样难过得不行。

于是乎,他小心翼翼地用手机敲了一行小字发送出去:你,还好吗?

寥寥数字,却让吴敏霞如沐暖阳,瞬间舒服了许多。

从那时候起,两人开始鸿雁传书,通过字里行间了解和鼓励彼此。

某天,张效诚终于鼓足勇气,决定邀请女神吃顿好的,顺带表白。

一家高级餐厅里,张效诚脸红耳赤,害羞得就像个小男孩。

吴敏霞反倒很大方,简单打扮后如约而至。

这顿饭,做东的张效诚,仅花了不到100元。

吴敏霞给出的理由很简单,你现在还没钱,咱们就随便吃点呗。

多年后两人一起上节目,张效诚仍不由得感叹:她,真是太会体贴人了。

为了不让女友训练和比赛时分心,张效诚并没有公开恋情。

反观吴敏霞,同样不支持恋情被公开。

作为一名拿奖无数的运动员,一旦恋情被公诸于众,男友承受的舆论压力可想而知。

就这样,这对小情侣无论是在心灵上,又或是在现实生活中,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不过他们的感情,看似远在天边,其实近在咫尺。

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吴敏霞不负众望,携搭档何姿夺冠;

接下来的3米板单人跳,她同样稳稳收下冠军。

此时,吴敏霞的奥运金牌数累积至4枚,追平了伏明霞、郭晶晶两大天后,成了“中国跳水队之最”。

而她的总计6块奖牌,则追平了李宁、李小双、王义夫、郭晶晶等人缔造的传奇,成为“中国体坛之最”。

这年,吴敏霞已经27岁。

对于跳水运动员来说,她完全可以列入“老将”之列,功成身退也无可厚非。

彼时,张效诚通过数年奋斗,事业也渐渐步入正轨,完全具备成家立业的“本钱”。

两人相聚,张效诚爱意满满地说道:“咱们结婚吧,我能给你幸福。”

吴敏霞顿了顿,这才缓缓说道:“我还想再参加一次奥运会,可以吗?”

足可见,奥运会4年一届,张效诚还要等上4年。

“当然可以!”张效诚语气铿锵,丝毫不带迟疑。

尽管两人将恋情掩藏得很好,但还是没能逃过双方父母的“法眼”。

首先是吴父吴母这边,他们把女儿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开导道:“孩子,你就算不找个有钱人,也应该在咱们大上海落户呀,怎么就想着去陕西呢?”

打小,吴敏霞就是个乖乖女,但在爱情面前,她没有半点让步。

“嫁入豪门能够衣食无忧,可这并不是我想要的。喜欢一个人,身份和距离都不是问题。如果爸妈希望我幸福,就不要阻挠了。”

话已至此,二老只好在心里默默送上祝福。

再看张效诚那边,父母同样担心他被诟病“攀高枝”,再三劝告他要深思熟虑。

为了让父母打消顾虑,张效诚特意带着二老不远千里奔赴上海。

通过对吴敏霞的短暂接触,二老满心欢喜,打心里接受了这个“接地气”的未来儿媳。

转眼间,2016年里约奥运会悄然而至。

这一次,吴敏霞的搭档换成了小将施廷懋。

跳板上,她们心灵互通,多套动作一气呵成,稳稳收下了双人3米板冠军。

31岁的跳水老将,能够以这样的结局完美收官,人生何求?

观众席上,一位女记者将话筒伸向张效诚:请问你最关注哪位运动员?

此次随机采访,看似随机采访,实际上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早有预谋!

张效诚脱口而出:吴敏霞,因为她是我的女朋友!

这幅温馨的画面,永远镌刻在世界体坛的史册中。

12月,吴敏霞宣布退役。

头顶“五冠”的她,将成为后辈们学习的楷模,退役而不褪色。

2017年5月,张效诚提前耗时数月,精心为挚爱准备了一场难忘的求婚仪式。

仪式上,双方父母见证了一双儿女的幸福时刻。

同年10月,吴敏霞和张效诚的婚礼在陕西举行,体坛前辈和晚辈,三亲六戚及父老乡亲,纷纷送上诚挚的祝福。

如今,吴敏霞已经37岁,她先后为丈夫诞下一双儿女,女儿西西和儿子安安,凑成了一个“好”字。

一家四口,谈不上大富大贵,却也小富即安。

跳板上,咱们再也看不到吴敏霞的精彩表现,却无法抹灭她为国争光的丰功伟绩。

相比吴敏霞,思琦同样敬佩张效诚。

自2009年与吴敏霞相识相交,到最后的相恋结婚,他足足等了“跳水女神”8年。

如此为爱相守的勇气和决心,不输于摘下一块金牌的难度。

这世间,有种爱情叫做吴敏霞与张效诚:你愿花8年等我,我就敢赌上余生的幸福!

文末,祝愿这对夫妻阖家幸福,永享健康。

也祝福花大把时间看完此文的您,事业长虹,人生得意。

你不得不承认:雍正皇帝的后宫配置,才是最理想的境界

导读:先秦时期,传统王权的运作方式以“外事五权、内事五枚”为主。其中,“后”执掌“内事五枚”并对父系王权所掌“地以权民;物以权官;鄙以权庶;刑以权常;食以权爵”等“外事五权”予以监督、制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设了皇帝制度并形成了一套以皇后为中心,由妃嫔、女官、宫女等组成的后宫制度。汉朝建立以后,给后宫制度配套了繁琐严苛的礼仪约束和森严、明确的等级制度,以“皇后”为代表的后宫便失去了执掌“内事五枚”的巨大权力,逐渐成为皇帝的附属。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统治阶层对于后宫等级制度严重影响前朝政事、皇权乃至统治根基稳固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自后金时期便制定成型的基本国策——“满蒙联姻”,为后金的稳固、清朝入关乃至建立大一统的封建王朝都起到了极为关键的积极影响;康熙皇帝继位以后,将后宫制度进一步明确,制定了“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六,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居东、西十二宫”的后宫等级制度,有效制衡了朝臣、拉拢了外戚、稳固了皇权。

不可否认,清朝之所以能够稳固统治中原地区200余年,和其成熟、系统、完善的后宫等级制度绝对分不开关系。

清代后宫妃嫔形象

对于后宫等级制度的巨大作用,《清史稿·列传一·后妃》有着较为明确的说明:

二百数十年,壸化肃雍,诐谒盖寡,内鲜燕溺匹嫡之嫌,外绝权戚蠹国之衅,彬彬盛矣。

也就是说,成熟的后宫等级制度有效杜绝了前朝历代诸如嫡庶不分、外戚祸国等灭国之因。

抛开“草创阔略,宫闱未有位号”的努尔哈赤时期,抛开“五宫并建,位号既明,等威渐辨”的皇太极时期,甚至抛开“循明六局一司之制,议定而未行”的顺治朝;仅就“典制大备、位号明确、尊卑分明”的后宫等级制度建立以后,清朝历代帝王对于后宫妃嫔的配置也不尽相同,后宫配置对于皇权的影响更是有着天壤之别。

那么,清朝哪位帝王的后宫配置才是最理想状态呢?

从后宫供养成本、前朝政事影响和皇位传承等三方面比较可以明确得出结论——雍正皇帝的后宫配置当属最理想的状态!

后宫供养成本

“俸禄”,即为封建皇权社会朝廷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各级官员的报酬。清代后宫妃嫔从本质上将同样属于皇帝的“臣属”,不管由内务府还是朝廷财政供养,同样需要支付相应俸禄。清代后宫妃嫔的俸禄称为“宫分”,依据后宫位分的不同而不同。

从后宫之主——皇后,到后宫妃嫔的最低等——答应,所得“宫分”到底有多大差别,我们以“皇后”和“答应”为例,予以明确说明。

《钦定宫中现行则例》明确记载:

皇后的“宫分”为:年俸1000两,各类绸缎38匹;各类纱44匹;各类布68匹;金线20绺,绒10斤,棉花线6斤,棉花40斤,里貂皮40张,乌拉貂皮50张。

皇后每日的“膳食供应”:盘肉用猪肉166斤,羊肉1盘,小牲口2只,新粳米1升8合,黄老米1升3合5勺,高丽江米1升5合,粳米面1斤8两,白面7斤8两。除此之外蔬菜、水果、干果、配料若干。

皇后每日照明、取暖供应:三两重白蜡1支,一两五钱重白蜡4支,一两五钱重黄蜡4支,一两五钱重羊油蜡10支,羊油更蜡1支,红箩炭夏例10斤、冬例20斤,黑炭夏例50斤、冬例60斤。

常在的“宫分”为:年俸30两,各类绸缎5匹;各类纱3匹;棉花3斤。

常在每日的“膳食供应”:猪肉1斤8两,羊15盘(每月)、鸡鸭共5只(每月),陈粳米6合,白面2斤,随时鲜菜2斤。

常在每日照明、取暖供应:黄蜡1支,羊油蜡1支,黑炭夏5斤、冬10斤 。

另外,对于后宫后妃的服侍人员配备,也有着明确规定,而且这些太监、宫女们也需要强大的财政支出支撑。

《钦定宫中现行则例》有载:皇后配“太监12人、宫女10人”;皇贵妃配“太监12人、宫女8人”;贵妃配“太监12人、宫女8人”;妃配“太监10人、宫女6人”;嫔配“太监8人、宫女6人”;贵人配“太监4人,宫女4人”;常在配“太监3人、宫女3人”;答应配“太监1人、宫女2人”。

而根据相关文献的记载,清代太监的俸禄为“每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银六钱六分六厘”;宫女俸禄根据入宫服侍年限的不同而不同,大致在每月3两——7两之间。另外,清代“嫔”级以上的后宫妃嫔,为分居“东、西十二宫”的一宫主位,需要配备两名品秩为八品的首领太监,俸禄为“每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银七钱三分三厘”。

清代宫女形象

由此能够直观地看出,如果同样出于繁衍皇室血脉、保证大清江山万世传承的目的,需要配备数量庞大的后宫妃嫔,后宫高等妃嫔的人数越多,内务府面临的财政压力越大。

自咸丰朝以后的同治、光绪、溥仪三位帝王因为具体的历史背景影响,并未配备足够数量的后宫妃嫔队伍,我们暂且不论。仅就康熙皇帝至咸丰皇帝这6位帝王而言,雍正皇帝的后宫妃嫔配备绝对是“后宫供养成本”最低的理想状态。

根据《清史稿·列传一·后妃》等官方文献的记载,雍正皇帝成熟时期的后宫拥有皇后一位、贵妃一位、妃三位、嫔一位、贵人八位、常在七位、答应及官女子八位。低等妃嫔占据后宫妃嫔的百分比为79.3%。同一百分比,康熙后宫为55%;乾隆后宫为41.8%;嘉庆后宫为12.5%;道光后宫为28.6%;咸丰后宫为16.7%。

仅就后宫供养成本而言,传统认为的“俭德帝王”——道光皇帝,只是浪得虚名;雍正皇帝才是真正的节俭帝王。

前朝政事影响

后宫妃嫔对于前朝政事的影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后宫干政;二是外戚窃权。

清代统治阶层将“后宫不得干政”奉为祖宗家法,自清朝入关之初,顺治皇帝便明确规定:“在皇帝前干预国政,颠倒是非,从重惩办,决不宽贷”;行至乾隆朝,乾隆皇帝更是将这一规定写入《钦定宫中现行则例》,予以制度、法规方面的严苛约束。除此之外,乾隆皇帝还通过思想教育、图文宣传等各种手段让后宫妃嫔恪守“后妃之德”。

慈禧太后之前的清朝,如果没有皇帝的主观允许,后宫妃嫔敢于干预前朝政事的情况,几乎没有出现过。这种积极情况的出现,除了得益于严格的祖宗家法约束、明确的制度、法规制约外,还和后宫妃嫔的配置情况分不开关系。

康熙三十年,康熙皇帝为时年14岁的皇四子胤禛指婚,将原步军统领、领侍卫内大臣费扬古之女——乌拉那拉氏指给其为嫡福晋。当然,此时的皇四子胤禛还尚未成为康熙皇帝中意的皇储人选,甚至连乌拉那拉氏能成为皇四子胤禛的“贤内助”都不是康熙皇帝所能预料。可康熙皇帝抛开“满蒙联姻”的蒙古王公之女、抛开“世代与爱新觉罗氏联姻联亲、休戚与共”的佟佳氏家族之女,反倒成就了雍正皇帝后宫的理想状态。

《清实录·高宗实录》记载了费扬古子孙于雍正十三年十月的大致官职情况:

费扬古之长子星禅,原任副都统;次子富昌,原任二等侍卫;第四子五格,承袭一等公,现任散秩大臣,兼佐领。孙富赉原任笔帖式;雅亲原任都统;保住,原任参议;巴武,原任护校;德保,现任三等侍卫;德禄,现任通叛;德福,现任员外郎。

也就是说,乌拉那拉氏所在的家族虽然都有官职在身,但一般都系低级武职官员或者毫无影响力的文职官员。和蒙古后妃背后势力强大的蒙古王公、佟佳氏、富察氏、瓜尔佳氏等满洲勋贵家族相比较而言,乌拉那拉氏的母家势力、对前朝政事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雍正九年,孝敬宪皇后崩逝,雍正皇帝对其有过一段客观公正的评价:

皇后那拉氏作配朕躬,经四十载,奉事皇祖妣孝惠章皇后、皇考圣祖仁皇帝、皇妣孝恭仁皇后。克尽孝忱,深蒙慈爱,服膺朕训。历久而敬德弥纯。懋着坤仪,正位而小心益至,居身节俭,待下宽仁,慈惠播于宫闱,柔顺发于诚悃。

有这样一位皇后坐镇中宫并以身作则,即使雍正皇帝后宫有着出身名门、外戚势力强大的熹妃钮祜禄氏;即使年贵妃背后站着足以左右雍正朝局的大将军王年羹尧;也断断不敢和母家势力有所联系,更不敢干预前朝政事。

除此之外,雍正皇帝对于后宫妃嫔的位分晋封还特别吝啬。除了雍正元年,雍正皇帝数次确立后宫后妃位分和后期“选秀”给予初次位分册封外,他几乎再未对后宫妃嫔予以过位分晋升。没有后宫位分的晋升,便不会让前朝朝臣和外戚家族看到皇帝的恩宠有别,更不会出现后宫妃嫔乃至外戚家族恃宠而骄、骄横跋扈的情况。

一个几无外戚势力依仗,“慈惠播于宫闱,柔顺发于诚悃”的皇后;再加上一个虽有大将军年羹尧可以依仗,但却“性柔嘉,持躬淑慎。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和平,实能赞儴内政”的年贵妃配合;再加上雍正皇帝“在位十三载,日夜忧勤,毫无土木、声色之娱”,无暇恩泽后宫;仅有的几个高等妃嫔即使拥有通天的办事,也断然不敢干预朝政、撺掇外戚篡权。

年贵妃剧照

皇位传承

雍正元年八月,雍正皇帝于乾清宫西暖阁,召集总理事务王大臣、满汉文武大臣,做出了“秘密立储”的决定:

朕身为宗社之主。不得不预为之计。今朕特将建储一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章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乃宫中最高之处、以备不虞。诸王大臣咸宜知之。

不可否认,雍正皇帝创设的“秘密立储”制度一定程度上杜绝了皇子之间的夺嫡之争。但根据雍正朝乃至后世帝王的实际情况来看,弘时和弘历、永瑆和永琰、奕詝和奕訢之间的皇位争夺情况依然存在,只是方式更趋于温和、趋于暗里进行而已。也就是说,这一制度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皇室兄弟之间的手足相残。

但距离“九子夺嫡”最近,“秘密立储”制度刚一建立、尚未成熟的雍正朝,到底实现了皇权更迭的平稳进行,没有出现明显的负面夺嫡影响。究其原因,也大致得益于雍正后宫的理想配置。

放置秘密传位诏书的“正大光明殿”

1、嫡长子弘晖的薨逝,并未影响孝敬宪皇后的中宫地位

康熙四十三年六月,被皇四子胤禛寄予厚望的嫡长子弘晖,因病去世。自此以后,孝敬宪皇后再未生育,但这并未影响雍正皇帝将其册封为后的打算,更没有影响她稳居中宫长达九年的后宫地位。

皇后无子,其余后宫妃嫔自然也不敢拿着皇嗣说事,更不敢依仗皇嗣争得雍正皇帝恩宠,这也是雍正皇帝评价孝敬宪皇后“于今九年,俭以持躬,恩能逮下,综六宫之庶务,而静正咸宜,树万国之母仪,而安贞允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有孝敬宪皇后在,雍正后宫便无“宫斗”现象,更无“发于后宫掖庭、终于朝臣结党”的皇子夺嫡情况出现。

2、皇子生母均未“母凭子贵”

​雍正朝时期具备夺嫡实力的仅有三位皇子——皇三子弘时、皇四子弘历和皇五子弘昼。弘时生母李氏,于雍正元年册封为齐妃,位分再未改变;弘历生母钮祜禄氏,于雍正元年被册封为熹妃,直到现在也未发现熹妃被晋封为贵妃的有力证据;弘昼生母耿氏,于雍正元年册封为裕嫔,虽然在雍正八年被晋封为裕妃,但也只是和齐妃、熹妃站在了同一后宫高度。

也就是说,在雍正皇帝的刻意安排下,三位皇子的生母最终于雍正八年拥有了同等后宫位分。换句话说,她们都未因为“母凭子贵”而获得雍正皇帝额外的恩宠。如此后宫安排,才能让后宫妃嫔们相互制约、相互制衡,共同团结在以皇后为中心的后宫领导班子周围,共同捍卫雍正皇权的稳固。

3、低等妃嫔的巨大作用

雍正皇帝登基为帝时虽然已经45岁,生育能力大幅度下降,但并不代表其完全失去了生育能力。雍正十一年出生的皇六子弘曕,就是最有利的证明。既然如此,如果雍正皇帝再频繁临幸后宫高等妃嫔,再有皇子诞生,势必又会增加皇子夺嫡的潜在危险。如果上述三位已经育有皇子的妃子,再有生孕,更会让前朝朝臣妄自揣度储君人选。

这时候,雍正后宫低等妃嫔的巨大作用就显现了出来。低等妃嫔即使生有皇子,也无法同上三位高等妃嫔相比拟,夺嫡风险自然会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雍正皇帝在位13年,大清王朝之所以出现“任法尚廉,吏道澄清,库藏充裕,海宇义安”的盛世景象,得益于他“以勤先天下”的勤政态度;得益于他“严厉明察、循名责实、整饬吏治、清理财政,大大矫正康熙以来宽纵的弊端”的英明之举。但后宫妃嫔理想的配置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也绝对不容忽视。理想的后宫配置下,雍正皇权得以进一步稳固、国家财政得以进一步节省、因皇子夺嫡引发的朝局震动从根本上消失。由此可见,后世学者对其“奠定了清二百数十年的基础盘石”评价,当属至允至当!

参考文献:《钦定宫中现行则例》、《清史稿·列传一·后妃》、《清实录·世宗实录》、《清实录·高宗实录》、《啸亭杂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