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八字排盘

灶王爷烧几根香(灶王爷烧几根香最好)

时间:2024-01-29 07:04:09 作者:陈情匿旧酒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大年初一五更老天爷到人间,山东风俗是要磕头迎接

老百姓过年,图一个喜气洋洋,期盼神仙保佑。我们那里习俗,神仙在大年初一五更降凡人间。

大年三十一早,把院子打扫干净。讲究的人家,在院子里撒上芝麻杆,大概取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寓意。有一种说法,神仙都是姜子牙封的,有芝麻杆的地方,姜子牙不来,神仙好到家里过年。至于姜子牙为啥怕芝麻杆,不得而知。

扫完院子,吃完早饭,贴神码,把旧神像撕下来,粘贴上新的神像。老天爷在堂屋门左侧,关爷在院门洞或者迎门墙上,上关下财在堂屋北面墙上,西仙、增福、财神在粮囤上,牛马王在牲口棚石槽旁,圈神在猪圈墙上,井泉在水井旁,灶王爷在厨房里。撕下来的旧神像,压在香炉下面,在初一五更拜神时烧掉,叫给神仙换新衣裳,但灶王爷除外。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旧神像要烧掉,把新神像叠成牌位形状,折根三十多厘米长的高粱杆,一半从中间劈开,夹住灶王爷像,插在香炉里,直到三十这天,才把新神像粘贴到墙上。

贴好神像后,就可以给他们烧香了。老天爷那里要烧一把香,灶王爷那里是两根香,其他神仙是三根香。有个说法是灶王爷官小受不起三根香,只能烧一根,但神像上有灶王爷和灶王奶奶两个人,加起来是两根香。如果家中有急事需要祷告灶王爷,才可以烧三根香。

农村集市上卖锅碗瓢盆的地方,也卖香炉,质量很一般,有瓷质的,也有瓦制的。有人家保留有过去的升,用升在老天爷神像前当做香炉。很多人用碗或者茶碗当香炉。香炉里面盛满细灰,就可以插香了。这种灰叫香炉灰,是用灶耙子从大锅灶里搂出来灰,再用箩筛出来的细灰。也有人家往香炉里装粮食来插香。

傍晚煮出第一锅饺子,要供飨老天爷。边放炮边烧纸,嘴里一直向老天爷愿意,“老天爷,今儿个大年三十咧。吃吧,喝吧。恁老人家保佑的全家平安无事!”其他神仙处只烧香就可以了。堂屋门神那里,把两根香分别插在两扇门的缝隙里。过去有风俗,把松枝插在门上,树枝上再插香。现在没有这样做的了。其实,我们那里说的松枝是柏树枝,大概不能分别二者。

大年初一,全家要起五更(读京),分工准备。神像前点燃一根或者两根红蜡烛,摆上新筷子和供品,点燃香。老天爷像前,摆上煮熟的大块五花肉、炸鱼、酥肉、丸子等五碗供,还有专供给老天爷的花糕。花糕用枣和面粉做成,形状类似生日蛋糕。有些人家也会给老天爷供猪头大供。灶王爷那里要供枣馍馍,在一个没有褶的圆形包子上,放四片用面做的叶子,再在叶子上安一个红枣。其他神像前,摆一个枣花或者枣卷子,但牛马王、圈神、井泉那里不摆供品,不是不需要,而是因为环境不方便。

饺子煮好,盛出来五碗,用簸箕或者托盘端到老天爷那里供飨。一切准备好后点炮,拉起迎接神仙降凡的序幕。在炮声中,给老天爷烧纸钱,向他老人家祷告,祈求保佑全家平安、生意兴隆或者学业进步。给老天爷烧完纸,端着饺子到院门洞,给关爷上供,烧纸钱时连同旧的神像烧掉。之后,再给灶王爷、上关下财、增福、财神、门神等神仙烧纸上供。给牛马王、圈神烧纸,端一碗饺子就可以了。有些神仙没有神像,但也拜一拜,烧些纸钱,如床神、厕神、树神等。拜完神仙,天也全部亮了。

老天爷在人间一直待到正月十五。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恭送老天爷上天的美食仍然是水饺。我小时候没有吃过元宵或者汤圆,我们那里也没有过元宵节的说法,只说过正月十五。对节日的称呼,似乎多以日子代称,比如正月十五、八月十五、十月一、腊月二十三,有名称的只清明、端午和年下。正月十五是一个大节日,要隆重摆供,特别是摆上初一已经出场的花糕。只有送老天爷上天后,才可以食用花糕,切成馒头大小,用蒸锅蒸透。赶上气温比较高的冬天,放了半个月的花糕,会发霉长毛。

晚上煮好水饺,仍是盛出五碗,端到老天爷台上。把老天爷神像撕下来,在点燃鞭炮后,与纸钱一起烧掉,送老天爷上天。其他神仙处,一一跪拜。老天爷上天后,可以吃晚饭了,一人一碗饺子。年终于过完了。

砚遇|过小年,跪在灶王爷前,我捣蒜般磕了十二个头

文/图: 朱茂强

星星点点的烟花鞭炮,绽放在县城夜空里。

今晚,过小年。

客厅茶几上,玉盘、一泉和她们的妈妈,正有说有笑地包着饺子,玉盘细嫩的小手,用力捏着包子翅角;一泉拿起一个面皮,放上肉馅,有些拙笨地包着;玉盘妈娴熟地擀着面皮。

我躺在久违的沙发上,看着手机。

“咱一会下了饺子,供养灶王爷,辞灶,让灶王爷上天和玉皇大帝,多说咱家的好话”,玉盘妈边说边擀面皮。

“我下午去菜市买菜,路过一个摊位,有卖灶王爷的,正好买了,今晚过小年辞灶,我就问,多钱一张。

她说五元一张,我说,这么贵?她说,现在灶王爷卖缺了货,全县城都没有了,就我这几张。你再不买,回来就没了!你再买几个福字,灶王爷,我给你按二元一张。

身边的一个男人拿着两个大幅字,在我眼前晃了晃说:我刚买的大幅字,30元两张。

我就挑了两个福字,两个门上的对联、门笺。福字,给我按了十元一张,灶王爷两元一张,共花了四十多元。

这不,我到菜市里头买菜,那里也有一份卖对联的,一大摞灶王爷在那,我一问,他的灶王爷才卖一元钱一张。

我就很生气,这个卖对联的人,怎么学会了编话坑人,长的也不丑的一个小妇女,怎么挣这份缺德的钱!她说全县城的灶王爷卖没了,就她这几张了,我就信了,今晚上就辞灶过小年了,谁家里没有灶王爷哪能行!”玉盘妈生气地说着。

“哈哈,你中套了!那些买的人都是托!”我笑着说。

“围了一摊子人,上哪找这些托!就你胡说!”玉盘妈说。

“那个男人买两个福字30元,还故意朝你眼前一晃,不是托是什么?再说,哪有这么贵的福字!”我果断地说。

“我眼看她们都争着交钱买的!”玉盘妈说。

“她们就在周围,等你一转身离开,人家就把买的一抱抱的福字,送回摊了。”我说。

玉盘妈静了下来,只听擀面仗,在面板上,声声急切辗压面皮儿的声音。

“妈哎!你太善良了,不知江湖险恶”,玉盘笑着说。

“都怪你爸,天天不进门,也不买年货,他要是买了灶王爷,我还受这个气!”玉盘妈气愤地质问我:

“你快扒蒜去,整天叭手机上,离了手机一瞬也不行!

“你爸爸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奸商!”玉盘妈问玉盘。

“我老爸才不是奸商来!”玉盘接过话。

“我今天去一家大公司续签广告合同,老总还夸我诚实善良呢?我要是奸商,早就买上大房子了,也不用你去小鞋厂打工了!”我听了她娘俩的对话,凑过来说。

干活累的两只手脖子上还贴着膏药的玉盘妈,刚刚在一家小鞋厂打工放了假。

边擀面皮,她又笑嘻嘻地和身边包饺子的玉盘、一泉,讲述她在鞋厂那些辛酸又快乐的事。

“和我在一个底绑车间的老李,胖的和猪一样,还爱吃蜜饯零食。别人都说她,你这么胖了,别吃甜东西了,她说俺就好这一口。

人家胖,可有福,找了个好男人,还在机关上班,她一下了班,她男人早就把饭菜端上桌。

你爸倒好,天天在外穷窜,没挣到钱,也不回家给我做饭。人家在县城两套房子了,又在蒙阴花70万元买了一套,给他儿子买的。

咱一家子在这小房子里住了二十年了,也买不起一个大房子。过几年,你领着对象,你弟弟领着媳妇回家,连个插脚的空都没有,我看到那时怎么办?”玉盘妈发着现实的牢骚。

“玉盘,老李家的孩子叫徐岸堤,和你小学同学,上年考上了公务员,在蒙阴县委上班,回沂南不好调,就在蒙阴买房准备结婚!

徐岸堤的妈妈常对我说,得抓紧给孩子买房子,房价只会越来越高,房价能跌下来?鬼才相信!

我从上年就叫你爸买房子,你爸就是托着不买,挣点钱,哪赶上房价涨的快!”玉盘妈说完,朝沙发上的我,狠狠地瞪了一眼!

“俺车间里还有一个妇女,天天零食瓜子不断,一边干着活,一边听手机音乐,一边吃零食。

隔几天,她就接个电话,出去上大门口,拿回一大包零食。老尹和我说,一个和她相好的小青年,给她买了送来的。

老尹说,以前这个小青年也在这厂里干活,在一起时间长了,喜欢上了她,比她小近二十岁,你说,喜欢她什么?这么大年纪的了,当他的娘都行。”

“咱庄里那个小亮的儿子虎海,虎海和他妈都在俺鞋厂里干活。虎海,年龄和你弟弟一般大。要是像你俩上大学的话,就不在厂里打工受罪了。

他又胖,又矮,墩子一个。

在四处透风的车间里,穿着棉裤棉袄,棉帽,棉耳罩,浑身上下,包裹的严严实实。

一个冬天,头上、腰上、腚上都贴着暖宝宝。他说,冻得腚上也长了冻疮。

都笑话他怕冷,他就说:“俺还是小孩来,俺没长全身量来!”

包完肉馅饺子,她们娘仨,又给我包菠菜鸡蛋饺子。

热腾腾的饺子出锅了,先供奉上灶王爷,让灶王爷先吃。

灶王爷的供台上,祭灶的蜜饯、桃酥、桔子、苹果一排溜儿摆开,任灶王爷挑选,也可以打包带走。

“我磕了十个头,新的一年,十全十美!”玉盘妈说着,叫我去给灶王爷磕头。

跪在灶王爷前,我捣蒜般磕了十二个头,喻意十二分的满意!

这个戴官帽肥头大耳的灶王爷,笑盈盈地看着我,嘴边是甜饮美食,脚下是金钱元宝。

他手中握着一张状纸,里面写满我们一家人的勤劳,善良健康成功快乐!

他在耐心地等我跪拜后,一蹬脚就要驾云上西天,去玉皇大帝那儿说我们家的好事了!

“老爸,今晚上你还回山吗?”玉盘问我。

“是的!这就回山!”我回答道。

“坏了,我的被子,还在屋前晒着!临中午,我下山时,拿出去晒太阳的,一个下午忙忘了上山拿屋里!这可好,暖暖的小被,凉透了,凉透了,我的亲亲的小棉被!”我大声叫嚷着!

玉盘妈听了大笑,一泉大笑不止!

“老爸!你今晚回去晚了,怕是收的是雪被了,不是今夜要下雪吗?”玉盘笑着说。

“那才是拥雪嫌春晚!你老爸要的就是这个浪漫味儿!”玉盘妈笑着说。

“把桌上那碗给咱爷下的肉馅饺子,捎着!”玉盘妈拿干净塑料袋装了,递给我。

回到山上,已是晚九点半。

被子早已凉透,本来晒的暖暖的来。

老父亲早已进入梦香了!

我小心地站在他睡觉的屋前,

轻声地说:“爷,我回来了!”

没有回声,我又说了一声我回来了!

“你干什么来!半夜才回来!”老父亲在床上生气地问我。

吓得我撒腿跑上我的小屋!

2019 01 30 写于卧龙山居

(壹点号 砚遇)

腊月二十三祭拜神仙中最庞大的基层干部~灶神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或“官三民四僧道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或寺庙、道观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后逐渐演化为“二十三,过小年”的说法。

灶神又称灶王爷,灶君,灶君司命。中国民间传说灶神每年腊月二十三晚,上天汇报,正月初四日返回人间。是神话传说中等级最低的地仙。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传统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子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传统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见的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 牛似南山虎 、马如北海龙”;“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子对面贴“出门见喜”,旺火上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等等。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物,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小年各地的禁忌各有不同。

相传湖北部分地区,小年忌宰杀。

河南有些地方忌讳捣蒜,认为小年捣蒜会把家里捣穷了。

台湾则忌舂米,据说会有把风神捣下来之虞,恐怕给来年带来风灾。

在中原地带腊月二十三是很隆重的节日,这一天一大早人们就要打扫房子,扫净灰尘,还要用湿毛巾擦除房内的中堂画,和各种装饰画,把室内外打扫干净,然后祭灶,祭灶除了要用祭灶糖,还要烙葱花油饼,放鞭炮,祭灶糖是用白糖熬成糖稀,拌上炒熟的芝麻,或者苋菜籽,还有吹出的中间空心上面占满了芝麻很香很甜的祭灶糖,这一天灶王上天去回报人们在这一年中的行为善恶,玉皇大帝便根据灶王的回报,决定奖善罚恶的度数,如此规范人们的行为,是中国民俗中重要的传统文化。

但也有不贴灶神的地方,比如中国四大名镇的朱仙镇就很少贴灶王,据说过去这里的人也是贴灶王的,只是人们年年用灶糖封住灶王的嘴,便觉得有了灶王的蔽护,可以为所欲为,商人们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连饭馆饮食也不足量,有一年,玉皇大帝到这里看门神会,看到人间饭馆内座无虚席,便也想吃饭享受人间烟火,他买了一碗面,却发现四两面竟只有几根,于是他很生气,回到天宫命火神祝融前来访查,火神到这里来化成一个老汉,沿街叫卖火烧:“换火烧十六两的小火烧,十五两的大火烧。”镇上那些爱占小便宜的一听拿少的可以换大的,纷至沓来换取火烧,那一天到了傍晚,火便烧了起来,得了大火烧的烧了个净光,只有那些本分守法的才免于灾难,后来人们总结出为人还需要以诚为本,再不去偷工减料,赚取眛心钱,灶王再会甜言也难摘天蔽日,于是就很少有人过年再贴灶,只在三十晚上吃团圆饭时,在灶前浇上饺子水,谓之浇奠。

小年习俗|祭灶火爷

民以食为天,食安安。自古以来,中国就形成了对灶神的崇拜。在远古时期,先民住在山洞,有一堆火,烧些猎物,野果,野麦野粟,茹毛饮血。有一堆火,既可取暖,又可熟食。有了火,促进了猿人向人类的进化。所以就出现了对火的崇拜,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的祭灶王爷的崇拜。

按照习俗,一般灶神都安顿在一个家院子的上首,表示对灶神的尊重。可以说,灶王爷是最贴近民间疾苦的上神之一。灶王虽然是神,但却不在天上供职,一年四季都在民间。

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的小年。这天,是送灶火爷的隆重节日。这一天,家家都起来很早。把家里里外都打扫干净。然后隆重准备干果祭品,主要是烙饼,柿饼,灶糖,水果。烙饼是过去一家最好的主食,灶糖也是。富平留曲的琼锅糖,就是因祭灶而产生的食品,如今已经成为闻名关中地区的名品。

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天一擦黑,祭灶王仪式开始。先摆好四样干果,点上三根香,然后磕三个头跪拜。最后,还有燃放鞭炮,就算送走了灶王。据说,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灶王要去天庭给老天爷述职,汇报一年来关心民间疾苦所作的工作。因为灶王一年来,辛苦为民间疾苦工作,所以百姓对送灶王非常重视。

当然,送了灶王,也就有迎灶王。腊月二十三送走灶王,腊月三十这一天就是迎灶神。这一天,民间也是打扫庭院,供上供品,点香磕头,放炮后,就算把灶王迎到了民间。灶王带着天庭的旨意,又回到人间,为民间疾苦服务。

迎完灶王爷,新年才算正式开始。从送迎灶王这一民俗,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民族,对灶神文化的崇拜。

作者简介

心安之处,原名张彤,陕西大荔人。生于1968年,大学毕业,大荔农业银行工作,民革党员,县政协委员。于1989开始写诗,多活跃于现代诗吧、中华诗魂吧、九歌文学吧等国内著名贴吧,现有诗歌作品一百多首,著有诗歌集《早期作品配画》。微信号zt68082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