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招财风水

农历二月初十什么星座(农历八月14日是什么星座的)

时间:2023-12-28 09:27:23 作者:未及挽留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属鼠人在2023癸卯年的整体运势分析

生肖属鼠的人,进入到了2023癸卯年,天干癸水为比肩,地支卯木为食神,子鼠和卯兔相逢为行太岁,与壬寅年比,整体的运势是不平稳的,生活与工作之中会面临不少年‬的整体运势分析的风险,给生肖鼠带来不少麻烦。那么在新的癸卯年里,属鼠人都有那些机遇和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呢?

太岁在道教中叫皮时大将军,是掌管人间福祸之事的,但癸卯年鼠的人行太岁,因此在事业、财富、婚姻等方面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应提前进行化解防范。在流年之中,有勾角星进入到属鼠人命宫,代表今年内的人际关系受到波动,口角是非较多,会与亲朋闹得不愉快,应尽量控制好自己的脾气。但是,也有好的一面,那就是天乙贵人入命,表明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与困难,都有贵人相助,逢凶化吉。又遇到文昌贵人,他会使属鼠人天资聪明,特别表现在文学,学业方面,会有不错的收获。另外,还有一颗对婚姻有帮助的吉星出现,那就是洪文星,并表明在感情方面有很大的收获。

在癸卯年里,四绿文曲星飞到了家宅的中宫,主管事业与功名,如果中宫是厨房、厕所或者是楼梯,会影响到家人的事业运。为此,有条件的可以把书房设在中宫的位置或在中宫的位置摆放一个文昌塔。在癸卯年,属鼠人的事业运势是不容乐观的,会遇到不少的挑战,流年吉星少,凶星又比较多,因此,事业方面要认真的筹划,以稳为主。

在癸卯年里,五黄星飞临到西北方乾宫。五黄主管灾祸之事, 容易招惹到一些口舌是非,利益分争,矛盾不断,很多事情都是吃力不讨好等不利的因素。流年遇到了还会对健康方面产生不利,平时要多加锻炼,保持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也会给自己减少不少的压力。还要特别注意肝胆方面的疾病。因此,在此年中,应谨言慎行,小心为人,积极锻炼,诚实做事。

从风水上来看,癸卯年,八白左辅星飞临到了正南方离宫,此星主管的是财运,是一级的财星。正南方如果是卧室,客厅,大门,阳台等这些地方,会有利于家人的求财。在癸卯年里属鼠人的财运是一般的,尽管有食神星相助,但是受到癸卯相星的影响,又有流年比肩来争差,会导致属鼠人的经济压力较大,开销较多,想要扭转这种局面,也是需要进行太岁的化解。对于想扩展财路的属鼠人来说,癸卯年里时机不大成熟,即使有好的业务,点子,都要小心认证,同时还是要规避好风险,遵纪守法,稳扎稳打,合法经营。另外,在财运不济的情况下,更不要大手大脚,要合理规划销费。建议在家中的正南方,摆放一个聚宝盆或玉石之类的物件来催旺八白左辅星。

从风水上来看,癸卯年九紫右弼星飞临到了正北方坎宫,正好落入到了属鼠人命宫,九紫右弼星主管的是姻缘和感情,为一级的喜庆星。如果正北布置得当,感情会非常的顺利,家庭和睦。相反,正北方如果缺角,或者说有刑煞,也会影响到夫妻的感情。在癸卯年里,对属鼠人来说,由于红婴桃花星的出现,感情丰富多彩,常常有结婚、恋爱、添子等喜庆之事,单身的男女很容易结缘,如果想尽早脱单,可以把家里的床安放在正北方。已婚的夫妻,夫妻和睦,家运昌达,要想成功把握好这些吉运,建议佩带朱沙手链。但是,由于桃花星的显现,不管是对单身还是已婚的属鼠人来说,都要认真正确对待,用心维护好自身小家庭的安定,小心烂桃花缠身,给自己或家人带来负面的影响。

在癸卯年里,对于上班领薪水的属鼠人来说,需要认真对待工作,不要过于懒散,否则会影响工作效率,导致同事与领导的不满。同时,还要注意人际关系,与人相处的时候,尽量和善,不说一些不着边话,不做斤斤计较的事。但是,在事业上也有值得高兴的事,如果在端正工作态度的同时,再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独特的艺能,就容易遇到贵人,在贵人的帮扶之下,事业也将进一步的发展。

对于做生意开公司的属鼠人来说,在癸卯年事业会陷入到一些被动,容易导致官司是非,平时决定一些事情或签署文件合同的时候,一定要万分谨慎,对待细节要认真仔细,以免上当受骗。特别是面对法律法规方面,更要注意,千万不要行险,诚实经营。

对于属鼠的小朋友来说,癸卯年里健康方面是不佳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也是特别不理想,肠胃不好,易感冒发烧,经常往医院跑,是让家长操心的一年。建议多吃一些优质的蔬菜、水果,少吃一些不健康的零食,确保小朋友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对于属鼠的老年人来说,癸卯年里,身体健康状况是较差的,应尽量少喝酒,酒对肝胆不好,容易引起此方面的旧疾。这年中,还可能会发生一些意外的事故,可能性还比较大,无论是居家还是外出,都要十二分的小心,主动避开风险。

对于属鼠人有车一族来说,本年度是要高度警惕的,注意路况,集中驾驶,避免意外灾祸,因此,出车前要检查车况,调整情绪,凡事慢慢来,不接打电话,不酒后开车,不抢道抢行,宁停一分不抢一秒。

2008戊子出生的鼠,虚岁为16岁,年命为戊子,纳音五行为霹雷火,在癸卯年逢天合地冲之运,流年天干癸水为戊土的正财,癸卯年受外界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学习注意力不集中,贪玩,成绩有下滑的表现,家长应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减少课外娱乐,将主要精力用到学习上,同时,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健康,合理运动。

1996丙子年出生的鼠,虚岁为28岁,年命为丙子,纳音五行为涧下水,在癸卯年逢天克地行之运,流年天干癸水为丙火的正官。在此年中,属鼠人会遇到不少挫折与磨难,事业上经常受挫,导致思想与情绪上有很大的波动,对自己缺乏信心与动力。建议克服与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脚踏实地的改变自己的现状。感情方面也要多加注意,桃花运旺盛,应小心应对,以免烂桃花缠身,导致人财两空。

1984甲子年出生的鼠,虚岁为40岁,年命为甲子,纳音五行为海中金,在癸卯年逢天生地行之运。流年天干癸水为甲木的正印。在癸卯年里,某事难以顺心,人际关系变得紧张,因种突如其来的事件所产生的矛盾,得罪了不少人,使自己的工作受到不少的阻碍。这一年夫妻的感情运势也不太稳定,要注意维护好夫妻之间的关系,比此之间,相互包容,勇于承担家庭的责任与义务,如不用心经营,受桃花的影响,会踏入婚姻危机。

1972壬子年出生的鼠,虚岁为52岁,年命为壬子,纳音五行为桑柘木,在癸卯年逢天比地行之运,流年天干癸水为壬水的劫财。这一年失财漏财比较明显,身体欠佳,虽然在事业上主动争取,操作过程中,也给自己带来了不少是非,想要平安的渡过癸卯年,最好低调,不要张扬。守好自己的口袋,不要做一些冒险的投资理财。

1960庚子年出生的鼠,虚岁为64岁,年命为庚子,纳音五行为壁上土,在癸卯年逢天行地行之运,流年天干癸水为庚金的伤官。在癸卯里受伤官的影响,流年运势也不容乐观,在日常生活之中,会有不少的麻烦,在财运方面,要以守为主,不要听信别人的一些建议,以免落入陷阱。平安运势也是受到影响,年纪大了,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贪恋玩乐,要加强一些舒缓的体育锻炼,定期进行体检,有病早治,安享退休时光。

以上为个人观点,不作封建迷信的推荐,仅供参考(只要进行了关注,就能看到所有生肖的整理运势分析)。

一位“90后”遗物整理师的职业自觉和她眼中的生与死

整理,链接逝者不朽的名与生者无尽的爱

一位“90后”遗物整理师的职业自觉和她眼中的生与死

整理生活,也整理生命。

西卡是一位家居整理咨询师,也是一位遗物整理师。2021年底,她在上海创建了或许是国内首个专门提供遗物整理和生前整理服务的品牌“宅疏一日”。

在公司官网的简介页上,她这样写道:“一家热爱生命的公司。从物品架构中看到人世间的爱,通过妥善整理物品,链接逝者与生者,坚信向死而生,方能更好地生活。”

西卡。图片均由受访者供图

此前,这个生于1990年的姑娘,已经在遗物整理领域做了两年多探索。她最初为人们关注,是在2020年春天,前往武汉为在疫情中失去亲人的家庭整理遗物。这段经历被导演周轶君定格在纪录片《断,难舍离》中。

“遗物还用花钱找人整理吗?”“为什么要做这种不吉利的工作?”……

相较于已被逐渐了解、接受的家居整理收纳,遗物整理是更小众的新生职业。毫不意外,西卡受到许多质疑。

有机会发声时,她想先呼吁人们更尊重死亡。

有生,必有死。谁都知道,对于生命而言,没有比死亡更确定的事,但人们又难免要假装没这回事,给予生死不平等的对待。“死”是一种难以启齿的禁忌。人们避免谈论它,不愿看见它,不想思考它,不敢想象它。对待遗物,有些逝者家属也不那么认真,没有经济价值的大部分东西通常会被草草处理。

西卡在遗物整理工作现场。

西卡想要挑战这种禁忌,并在空白领域拓荒。

她想告诉人们,遗物整理不沉重,不可怕也不遥远。她用“温情”和“温暖”来形容这件事,但又强调,它也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充满煽情催泪的情节。

“有时,人们会用猎奇的眼光打探这个职业,对有没有感人的故事更感兴趣,但我是非常严肃地看待它。遗物整理要在中国做起来,必须能解决大家实实在在的问题。这不是只靠一颗善心和细腻的情感,就能做好的。”西卡说。

她也提到,在中国从事遗物整理,跟在日本、韩国的情况很不一样——不少年轻人是从去年播出的韩剧《我是遗物整理师》里第一次听说这个职业。西卡想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国人的遗物整理形式,帮助人们拥有美好的生活,也拥有美好的死亡。

“你要去当一个蓝领”

一切转变,都始于对自己生活质量的觉察,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2014年,西卡24岁,得了场病,动完手术,在家休养了一个月。那是她第一次感受到与社会的脱离。独自躺在床上,她忍不住会偷偷“想想人生”,万一结果不好,自己离开了,能在世界上留下什么?

这是西卡参加工作的第二年。自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后,她加入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做税务师,之后,跨行到广告业,进了外企。两个行当,都以忙著称。加班、熬夜、不按点吃饭对从业者不足为奇。

“我发现我好像没什么东西可以留下……能留下什么呢?我没有为别人做什么值得留下的事。”西卡想。

病好后,她回归忙碌的日常,病中的念头一闪而过,只在心底留下些许痕迹。直到2018年,她工作的第6年。

彼时,西卡已经跳到互联网大厂做广告。工作繁忙,薪水可观,内心却积累起越来越多的焦虑,一边忙于工作,一边迷惑于这种忙碌的价值。“觉得自己只是一部大机器上,一个无关紧要的螺丝钉。”

她的身体频频出现状况,接着,眼睛也检查出问题,要动手术。

“不是影响生死的重病,但你的生活质量一下子降低了。”这次生病,让西卡真正意识到生活质量的重要,也让她放慢了脚步。

回头看,她说这是老天给机会,用特别的方式提醒她思考人生。“但我还是觉悟得有点晚,快30岁才知道自己想要怎么活。”西卡有些感慨:“年轻时,我们庸庸碌碌地为怎么赚钱怎么买房怎么结婚焦虑,反而那些终极问题却没去想。二十几岁就这么过去了,真的太可惜了。人应该早点去思考一些大问题,把思路理好,才知道自己的人生怎么过更好。”

给眼睛做手术时,医生们的鼓励和关心,让西卡受到很大触动。“他们的工作有意义,能帮病人走出最艰难的时刻。我希望自己也能有一个像他们那样,实实在在帮人解决问题的职业。我觉得自己需要做个职业分析,而且不能再拖了。”

西卡决定成为一名整理咨询师。

西卡工作图。

日本整理专家近藤麻理惠那本在全球卖出800多万册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让西卡也“怦然心动”。通过整理物件,重启人生,让人们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这与西卡对生命质量的关注和对职业发展的需求相符,并且,爱改造房间的她,觉得自己对此或许有些天分。

心动就行动。西卡开始自学,参加培训,接触同行,做调研,在紧张工作之余,利用周末和休息时间,免费给客户做上门整理……这样试水半年,2019年初,她赴美参加近藤麻理惠的咨询师研讨会,通过考核,成为中国地区第二位近藤麻理惠官方注册的整理咨询师。之后,一鼓作气,辞职创业,成立自己的整理团队。

这个过程里,西卡没有得到多少支持。整理收纳师在当时是没什么人了解的职业,有时候,会被理解为保洁工作的一种。

家人和朋友都不明白,有份体面工作的西卡,为什么非要折腾着做一种前景不明,收入未知,甚至都还不被视为职业的职业。

母亲以沉默表达对女儿的不解与宽容。她尝试描述女儿的选择:“你要去当一个蓝领。”

没人知道,西卡想做的不止于此。从2018年,琢磨着转行做整理的那年起,她内心真正想做的,就是成为一名生命领域里的整理师,并且“愿意为此去花更大的代价”。就是在这一年,西卡了解到,遗物整理也是整理师工作内容的一种。

西卡工作图。

遗物是逝者与生者的桥梁

“印象里,那天的墓地很温暖。”2020年初,西卡去一家大型殡葬公司拜访。参观公司管理的墓地时,她看见一组雕塑,呈现了一个完整的人,慢慢走入土地的过程。

西卡在雕塑前站了很久,发了条朋友圈,提到做遗物整理的念想,被纪录片导演周轶君看到,打来电话,于是,就在墓地里,她讲起自己想做遗物整理的初衷和拜访殡葬公司的原因。

依然是因为对生命质量的看重。在病中,西卡思考过怎么才能“死得好”这类问题,她觉得人活要好好活,死也要好好死,不能随随便便,从如何抢救到是否捐献器官,都要由自己来决定。

她因此接触到法律领域的“意定监护”概念,了解到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协商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在自己丧失或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由监护人按照被监护人的意愿处理生活照管、医疗救治、财产管理、维权诉讼和死亡丧葬等事宜。

“这个制度太棒了!应该被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西卡想到在一些国家,人们年轻时就会立下遗嘱;在遗物整理最早发展为成熟职业的日本,许多人会做“生前整理”,提前安排好自己物品的归宿,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减少遗憾,也减轻亲属负担……而在中国,人们健康时大多并不习惯为死亡做计划。

西卡觉得自己可以通过整理工作,帮人们更好地面对死亡。她开始学习相关法律,接触法律界人士,坐在一群公证员和律师中间参加意定监护培训,拜访殡葬公司……“我有一种直觉,”西卡说,“这些领域或许是相通的。”

“在死亡面前,我们很多人常常表现得像小学生。”西卡感叹。

入户做家居整理时,她有时会遇到一些逝者的物品,“碰到看上去与委托人的年龄、身份不相符,不像属于他们的东西时,我会向委托人询问。因为整理中,所属的概念很重要,物品怎样处理,要尊重物品主人意愿,而有些时候这些主人已经不在了。”西卡说。

让她难过的是,“对于亲人留下的东西,我们手足无措。大部分人的眼神无法直视我,他们会觉得不知道怎么讲这些事,怕我介意,我也怕他们介意,互相试探和规避。这种感觉很不好。”

在西卡看来,遗物是逝者与生者的桥梁。物品中,藏着主人的影子与他们留下的最后讯息:为什么有些老照片被尤为仔细地珍藏?为什么生前每个亲友给的红包都被标上名字,放进铁盒子,保存得那么好?为什么有老人将妻子的灵堂物品全部包进塑料袋,写上“亲爱的,走好”,却又把这些东西摆在容易拿取的位置?

西卡日常家居整理工作图。

“物品背后是有情感逻辑、有思考的,传达着一些爱。但你不去整理,就不能接收到这部分爱,有些东西也就这辈子都不知道了。”西卡说。

依照传统习俗,大多数遗物会被不加审视地匆匆丢掉或烧掉,少数物件得以留存,寄托哀思。西卡希望,人们能更认真地对待遗物。“我们好像习惯于只把不动产和银行存款、基金股票之类的动产当作重要遗产,其他物品就毫不在乎。你会觉得,人类怎么这么冷漠?但我们看到的情况,很多就是这样。”

她遇到的一些殡葬行业从业者也有类似感触,说现在一些年轻人,连至亲过世都不愿花时间对待。有的人会表现出希望赶紧完事的态度,觉得伤心事不要提了,怪忌讳的。

“为什么要逃避呢?”西卡问,“死亡是大家应该坐下来好好聊聊的事。分享悲伤也是一种疗愈。”

回到2020年早春,在墓地的那通电话聊天后,没过两天,一篇题为《武汉遗物》的文章在朋友圈里刷屏,打动了包括西卡和周轶君在内的许多读者。取得家属同意后,西卡决定赶往武汉,志愿陪伴三个因疫情失去至亲的家庭一同完成遗物整理,周轶君的团队将记录下整个过程。

这是西卡第一次将关于遗物整理的理念落地。物品不会说话,但在与三个家庭共同整理的过程中,已经离开的人们分明从身后之物与家人的回忆里,呼之欲出。

譬如,那个去住院都不忘带上一沓乐谱的老爷爷,花不少钱买了一堆乐器。一辈子只跟妻子讲过一句告白:“我只说这一次,我还是很喜欢你的。”整理时,他的老伴拿起扫把扫地,扫着扫着,说了句,如果他还在,会抢过来做,绝对不会让我来扫地的。

西卡去武汉做遗物整理。

“武汉如今是我的第二故乡。”西卡说,她仍与几个家庭保持着联系,“别人觉得我到武汉是去提供帮助的,实际上,是我自己得到了更多帮助:我遇到的人们对我的包容、信任和鼓励,让我觉得自己何德何能。与他们的相处,对我的职业观、人生观、家庭观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像一场洗礼。”

想做一名生命领域的整理师,充满挑战,绝非易事。多少次,在尝试中举步维艰而痛苦、不被认可而自我怀疑,这一次,西卡真实感受到,自己想要做的这份工作有着切实的价值。连从2018年起困扰她的失眠症,也在工作中得到缓解。

“来武汉前,我做整理的动机更多是为了自己,更关注的也是规划自己的人生;而在这之后,说出来有点大,但我感到自己不只是为自己而活,我要真正到社会中去。”西卡说。

中国人需要什么样的遗物整理?

“我们中国人需要什么样的遗物整理?”

从武汉归来,这个问题始终萦绕于西卡脑中。“中国人需要中国人的做法。我与日本的遗物整理协会接触,发现因为国情不同,法律法规不同,对生离死别的观念不同,我们遇到的阻力也不同,不可能简单地把他们的做法复制过来。”

例如,在日本和韩国,除了整理遗物,遗物整理师的工作还常与独居者死后的“特殊清扫”联系在一起。当独居者死去,接受委托的专业遗物整理师需要打扫现场、进行消毒消臭。而在中国,这块清理工作,会由警方或居委会负责。

目前,国人对遗物整理师的需求,更多出于情感。像是亲人离世后,太过悲痛难以独自面对遗物,请整理师辅助整理和清理物品,提供处理建议等等。

“但这种情感需求不是刚需,难以商业化。作为一种成熟的业务,我们还是要为人们解决更多的实质性问题。”西卡说。

去年正式实施的《民法典》,新增了遗产管理人制度。遗产管理人的6项职责中,有一条“清理遗产并制作遗产清单”,让西卡看到了与律师、公证人员、居委会等遗产管理人合作,完成遗物清点工作的遗物整理新路径。

去年夏天,她受公证处委托,为一位老人清点遗物,将这一业务落地实践。

老人漆畹生是位学者,没有子女,生前通过遗赠扶养协议,把房子等遗产留给了照顾自己的护工。对其遗物的清点进行了12个小时,最终列出了长达54页的清单。

单单是他留下的几百本藏书,西卡和同伴就要一一记录、评估和翻找——不能简单记成共有多少本书,因为有的书可能具有藏品价值,需要单独记录;每本书都要翻看,因为很多人习惯在书里夹东西。事实上,一些信件和照片就是西卡从书页中找出的。

整理中,他们从漆畹生与远在北京的弟弟26年间的63封通信中,发现老先生还有一位在世亲人,一个叫“小明”的自闭症侄子。

“我于九月六日11时三分开始变为一个男孩的爸爸,现孩子取名征求你的意见。”“长得如此美的一个孩子竟然是孤独症者,真令人万分痛心。”“我不能肯定我哪一天会产生什么危急情况,一旦如此,孩子绝对不懂什么叫‘营救’,其惨则不言而喻。”“孩子长得惊人的美,在一起感觉到非常好玩,实为不幸之至!!”“人生之苦我算是受够了……可怜的孩子将来将无法生存。怎么办?怎么办!”

1988年,漆畹生的弟弟漆黔生51岁老来得子,有了小明。妻子没过几年因病去世,小明又被发现患有自闭症。漆黔生独自养大儿子,常在信中向哥哥诉说养育自闭症孩子的艰难痛楚。

2011年,漆黔生在家中过世,孤儿小明被送至福利院。因为这次遗物整理,公证处联系上福利院,并托志愿者定期探望。这是十年来,第一次有人过问小明的情况。

西卡在遗物展现场。

“除了做一次整理,我们还能为小明和两位漆家老人做些什么?”获得委托人许可后,西卡牵头办了一场遗物展,展出漆家兄弟的家书,让他们和他们背后的千千万万个自闭症家庭孤独困苦的呼号被社会听到,也通过展览义卖,为关注小明等自闭症孩子的公益组织募集资金。

“所以,我觉得遗物整理是温馨的。”西卡说:“它是人和灵魂之间的对话。在整理漆老先生的遗物时,我有时觉得他就在屋子里走来走去,看到他坐在桌前给弟弟回信。我也在物品中感到对方好像有很多话想说,我要做的,就是把他想要传达给别人的讯息——比如他们对小明的放心不下——传达出去。”

西卡在漆先生遗物展《来信》开展当天。

整理遗物是为了让活着的人更好地活着,它能够给生者带来一些可能,让他们更了解逝者,同时,反思自己的生活。西卡认为,物品中承载着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流动,遗物整理的意义之一,正是传达这种流动。

有客户在整理爷爷遗物时,第一次看到爷爷年轻时的照片,说:“我原来总觉得爷爷就是爷爷,现在才发现爷爷也是个男人。”

“你会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立、完整的个体。你或许没去走心地了解过,你的妈妈、你的爷爷并不止是‘妈妈’‘爷爷’这些称呼下的那个人。”西卡说,整理师的工作也影响了她自己与亲人的相处,她开始张口问家里老人一些过去没问过的问题,“我过去不会跟长辈聊他们小时候、年轻时候的事,不会问他们觉得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人生能有几次机会影响更多人的价值观呢?”

漆老先生的遗物展后,有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找到西卡,了解生前整理和遗物整理。

“不止这些家庭,我们国家有这么多残障人士和心智障碍人群,还有越来越多独自生活的老人和年轻人,他们都可能需要我们的帮助。”西卡说。

在她的整理过程中,有些家庭还会在遗产分配时遇到困扰,逝者没留下遗嘱,亲属不清楚其具体财产明细和债权债务。“未来他们也许可以找到有关机构提出需求,授权我们来进行高效、细致的盘点。”西卡说。

她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需要专业化的遗物整理和生前整理服务。不过,“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实在的,我现在也常感到焦虑。”

西卡团队进行整理的背影。

在罕有同行的空白领域开拓,尽管西卡决定把大部分精力放在遗物整理和生前整理上,但她仍要靠家居整理的收入养活团队。

她感觉自己好像回到了辞职创业之初,甚至比那时受到更多更激烈的反对。有过去的客户直言,如果早知道她要跟遗物打交道,就不会选择他们的团队入户整理。

西卡清楚,对死亡的态度,体现着对生命理解的深度。人们要先能成熟地看待死亡,才可能接受遗物整理这类业务,而这需要时间。

“会受到各种打击。”她承认这个过程很痛苦,会不断自我否定,她自己也很难说清,为什么偏要以此作为人生志业,“就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和体验吧。”

从整理师的角度,西卡认为,一方面,活着的人应当更妥善地对待已逝亲友的物品;另一方面,作为终究要面对死亡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应尽早进行规划。她觉得,现在的问题不是大众没有需求,而是有需求的人和她互相找不到对方。

去年年底,西卡又一次陷入如何让遗物整理和生前整理被接受,并做成成熟业务的焦虑。无意中,她搜到豆瓣上韩剧《我是遗物整理师》的讨论区,看见有人在问中国有没有这个职业,从网友们的讨论里,西卡汲取到了能量。

“时代真的在进步。这两年,我看到了更多希望,接触到很多心态更开放的年轻人,也遇到过思想先进、主动提出做生前整理的老人。也许时机真的要到了。”西卡在采访中几次提到,希望更多有想法的年轻人关注这个领域、加入进来,“毕竟人生能有几次机会影响更多人的价值观呢?”

在豆瓣的讨论帖子里,西卡回复网友们的关注:“就算再小众,再‘叛逆’的职业,只要它能帮到人,哪怕只有0.00001%的同胞需要我们——他们可能是孤老,可能是独居的年轻人,可能是一些残障孩子的父母,可能是无助的房东——我们也有坚持下去的意义。会继续咬牙努力的!” (记者王京雪)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科京:传奇重型坦克缔造者

来源:解放军报·中号

在“竞赛”中诞生的传奇坦克

1937年,年仅29岁的科京被派到基洛夫工厂主持研发工作,令不少人大跌眼镜。

早在捷尔任斯基军事技术学院上学时,科京就曾受到基洛夫、布柳赫尔、图哈切夫斯基等苏联领导人青睐。同时,作为伏罗希洛夫元帅的女婿,科京的能力不可避免地招来质疑,有人称他为“政治设计师”。

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一股从伊比利亚半岛吹来的风,让苏联坦克工业界感到阵阵寒意。

西班牙内战,苏联援助的BT-5和T-26坦克战场表现不尽如人意,甚至“连累”到苏军视若珍宝的T-28和T-35多炮塔坦克在业界的评价。复盘西班牙坦克战后,苏联军方得出结论:苏军急需一种通用坦克,比T-26坦克装甲更厚、火力更强,比T-35坦克机动性更好。

苏联政府的“招募令”一发出,苏联的两个坦克生产中心当即应征“揭榜”:其中一方,是由科什金担任总设计师的哈尔科夫工厂;另一方,就是由科京担任总设计师的伏罗希洛夫工厂、布尔什维克工厂和基洛夫工厂。

此时,世界坦克设计界弥漫着一种“坦克炮塔越多越好”的风潮,装配了5个炮塔的T-35坦克,正是这种设计理念的集大成者。然而,斯大林曾将T-35坦克形容为“移动的百货商店”,认为T-35只能“等着挨打”。在多次与战场归来的苏联官兵交流后,科京也发现,许多人都对这种多炮塔坦克颇有诟病。

1938年4月,苏联军方提出,开发一种“带5座炮塔、能在1200米外抵御76.2毫米炮弹直接打击的重型坦克”。科京理智判断,对于坦克设计而言,拥有5座炮塔和保持高水准装甲防护水平,两项要求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与军方反复沟通后,他最终确认了配备2座炮塔的K重型坦克方案,其火力将不亚于5座炮塔的坦克。

科京始终坚持自己对坦克发展趋势的判断。他在这项方案中,暗藏了设计单炮塔坦克的“伏笔”——K坦克上的“副炮塔”在设计上完全独立,可以随时取消,而不影响坦克的整体功能。

自“招募令”发出后,科什金拿出A-20和A-32坦克的设计方案,科京也带领团队制造出K、T-100和KV坦克样车。十分默契的是,两方拿出的“压轴”武器A-32坦克和KV坦克,都是逆主流趋势的单炮塔坦克——科京所研制的KV坦克,正是K坦克的“升级版”。通过一场场战争检验,坦克设计师们意识到,多炮塔坦克火力十足,却往往伴随着防护力减弱、生产成本过高等缺陷。

从设计论证到定型生产,这场两大坦克“巨头”的同台竞技终于迎来“决赛”——

在莫斯科进行展示后,几辆坦克样车直接被运往前线,编入苏军第20重型坦克旅的一个坦克营。战火硝烟中,KV坦克以极为亮眼的表现走上了历史舞台。突破对手主要阵地时,一个装备了KV坦克的坦克排完整地通过防线,没有被任何炮弹打穿。KV坦克配备可以向后扫射的机枪,成功击退了许多绕到坦克后方的敌方反坦克兵。

苏联军方对KV坦克的表现既惊又喜,将其编号为KV-1,正式列装部队。经此一役,科京声名大噪。

科京并不是一个只关心设计的理想主义者。成为3家坦克工厂的“掌门人”后,他努力在现实需求、战场前瞻和军方高层的倾向之间找到平衡。正因如此,KV系列坦克最终顺利“出圈”并量产,成为苏联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重型坦克。

战争需要什么坦克,就造什么坦克

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有一幕场景,极端情况下,盟军不得不用“人体炸弹”来对抗德军“虎”式重型坦克。参加过二战的美国老兵,曾形容“虎”式坦克是“一种精神的压力、一场难以言喻的噩梦”。

1943年1月,苏军在列宁格勒前线缴获一辆“虎”式坦克。此时,距离该型坦克首次投入实战仅过去几个月。苏联军方在试验后得出结果,“虎”式坦克搭载高初速的88毫米加农炮,能在2000米外轻易击穿苏联任何坦克的装甲板,威力已超过KV重型坦克。

当苏军一向引以为傲的“钢铁堡垒”撞上对手,苏联前线强烈要求“尽快提供搭载大威力坦克炮的坦克”。

其实,早在“虎”式坦克出现前,科京已经带领设计团队进行技术攻关。缴获“虎”式坦克后,科京如获至宝。为了检验各种火炮对“虎”式坦克的穿甲效能,他和团队以缴获的“虎”式坦克为靶,进行了各种火炮的实弹射击,并将收集来的数据用于改进苏军坦克。

当时,哈尔科夫工厂曾提出以T-34坦克为基础开发T-43通用型坦克,将战斗全重保持在35吨以下,搭载1门85毫米火炮,通过“以快制慢”,抵消“虎”式坦克在火力方面的优势。科京却坚持正面对抗。他希望在KV坦克基础上继续开发重型坦克,和“虎”式坦克硬碰硬。

这份坚持,来源于他对重型坦克的执念和自信,也和战场的传言有关——据说,不少苏军士兵与“虎”式坦克遭遇后,患上了“‘虎’式恐惧症”,不敢与其正面交锋。

在科京主导下, IS重型坦克应运而生。IS-1坦克的战斗全重为44吨,采用高速穿甲弹时,能在1000米的射击距离击穿130毫米厚的垂直钢装甲。而“虎”式坦克的正面装甲厚度为102毫米,正处于攻击范围内。IS-1坦克的诞生,标志着苏军有了和“虎”式坦克正面“掰手腕”的利器。

科京并未止步于此。库尔斯克会战后,他得知炮兵使用A-19型122毫米加农炮对付“虎”式坦克效果出色,就立即对A-19加农炮进行改造。科京重新设计了A-19加农炮的炮架和防盾部分,将其改装成供IS坦克使用的D-25T坦克炮。

莫斯科西部,库宾卡火炮试验场。苏联军方代表静静等待着安装D-25T坦克炮的IS-2坦克“首秀”。

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起,炮弹呼啸而出,径直穿透一辆“虎”式坦克的正面装甲,也成功击穿了“虎”式坦克的侧装甲。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科京悬着的心终于落地。这场演示过后,斯大林喜出望外地表示:我们要用这种坦克去赢得战斗!

IS-2坦克在战场上的表现没有让人失望。1944年8月,苏军进入罗马尼亚境内作战,一个IS-2坦克连向德军“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的“虎”式坦克连发起攻击,以一发122毫米炮弹在3000米距离外击中“虎”式坦克,让德军大受震动。德军“虎”式坦克连匆忙还击,却难以突破IS-2坦克坚固的装甲防御。

二战期间,IS-2坦克取得辉煌的战绩——甚至有一辆IS-2坦克与德军一个坦克连交手,连续击毁德军7辆坦克,自身毫发无损。IS-2坦克屡屡担任苏军冲锋陷阵的利器,从苏联境内一路突破敌军防线,打到了德国柏林的勃兰登堡门前。

要敢于打破“思维的墙”

二战进入尾声阶段,科京团队在IS坦克基础上先后进行多个改型的设计,却大都未能投入生产。

1947年,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研发苏军战后第一代主战坦克。在这场新一轮的坦克“竞赛”中,科京遗憾败北。老对手科什金的继任者莫洛佐夫提交的T-54坦克方案胜过了科京团队,赢得苏联军方的青睐。

几年后,苏军决定停止装备重型坦克,转而专心发展主战坦克。科京为重型坦克几乎倾尽全部心血,得知这个消息,他受到很大打击。但这种消沉并未持续太久。接受现实后,科京很快打起精神,转而将精力放在人才培养上。

让新人直接参与设计,使他们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这是科京一贯以来的人才培养理念。早在上任之初,他就不遗余力地从各条战线上吸收有才能的年轻人,到了此时,科京有意识地将研发工作交到年轻设计师手中。

曾有人向科京提出“抗议”:让新人直接参与设计,不但发挥不了多大作用,还会拖累研发进度。科京却坚持,不能只盯着眼前的成绩,更要把目光投向远方。

为了让技术骨干多向年轻设计师传授经验,科京在设计局里组建培训班。他常常亲自授课,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人。在科京培养下,沙什穆林、巴雷科夫和沃罗比耶夫等人成长起来,成为苏联新一代坦克设计师。

科京始终相信,技术创新需要具备前瞻性眼光,要敢于打破“思维的墙”,在各种可能性中抓住机遇。受到科京理念影响,他的继任者也将重点放在开发具有重大技术优势的“超时代坦克”。大名鼎鼎的T-80“飞行坦克”,正是他们的心血之作。

1968年,花甲之年的科京从苏联军方争取到“219工程”研制项目后,心满意足地功成身退。他将肩负多年的重担,郑重交托给年富力强的继任者尼古拉·波波夫。临别前,科京深情亲吻自己的办公桌。他对波波夫说:“我们的特色就是我们的胜利,好好干,同志!”

承袭了科京的意志,1976年,波波夫带领团队完成“219工程”,推出T-80主战坦克;同年,T-80坦克正式列装。

1979年10月21日,科京逝世,享年71岁。这位苏联“重型坦克之父”,永远告别了他为之奋斗终生的“红色铁流”事业。

(解放军报·中号出品)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