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指纹命理

跖疣被取出样子的图片(1个疣体激光一次多少钱)

时间:2024-01-13 13:00:47 作者:听梦的风尘女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鸡眼”与“跖疣”,治疗可不一样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 黄振杰

“鸡眼”学名叫肉刺,因足部皮肤局部长期受压和摩擦而引起的圆锥状角质增生,它长得极像鸡的眼睛,便有俗称—“鸡眼”。“鸡眼”中心有倒圆锥状角质栓嵌入真皮,容易刺激神经末梢,又好发于足部的受力点和摩擦点,所以会引起疼痛。临床上除了切除之外常用的药物是鸡眼贴(主要成分是水杨酸、苯酚),一般用药过程中保持无感染伤口的情况下,可以达到完全祛除“鸡眼”的效果。

今天讲述的主角和“鸡眼”长得非常像,人们也常常把它误诊为“鸡眼”,它是什么呢?它就是跖疣。跖疣是发生在足部,诱因和鸡眼相似,因为长期摩擦和压迫,再由人类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可通过直接传染或者自身传染。跖疣具有传染性,虽然外观和“鸡眼”十分相似,但是治疗方法却大不相同。

案例一:

小明是公司白领,每天都要穿皮鞋跑业务,加上缺少锻炼,发现脚底下长了一个绿豆大小的疙瘩,一开始以为是鸡眼,自用鸡眼贴后发现疙瘩越来越大,甚至在脚底其他位置都长出了小疙瘩。

分析:小明的足部长期受到摩擦和压迫,加上身体免疫力下降,使用鸡眼贴后腐蚀了皮肤,HPV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相互传播,所以疙瘩会越来越多。

案例二:

小锋发现脚下长出一个小疙瘩,自诊为“鸡眼”,自己用小刀忍痛把“鸡眼的根部”挖出来,几天后发现疙瘩越来越大,更加疼痛。

分析:小锋把“根部”挖出来的过程是帮助HPV感染到更深的位置,所以疙瘩面积越来越来,越来越痛。

以上两个案例听了真的很可怕,原来脚下不起眼的小疙瘩会这么厉害,那么如何科学治疗和正确区分鸡眼和跖疣呢?下面请跟着我一起学习吧。

鸡眼与跖疣区别:

鸡眼

跖疣

生长位置

主要是受力点和摩擦的位置

没有固定的位置

外观

外观光滑,可见到皮纹,没有小黑点

外观粗糙,皮纹消失,通常有小黑点

分布

主要是1个

通常会有很多个

鸡眼与跖疣的治疗:

鸡眼

跖疣

手术治疗

切除、二氧化碳激光灼烧

激光、液氮冷冻

药物治疗

外用腐蚀剂(鸡眼贴、鸡眼软膏)

外用或局部注射抗病毒药、外用或局部注射抗代谢药、外用免疫治疗药

在无感染的情况下无论手术治疗还是药物治疗都能有效治疗鸡眼,但跖疣的手术治疗容易复发,多数患者需要多次手术治疗才能完全康复,而且康复过程比较缓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临床上药物治疗的疗效往往比较好。

跖疣药物治疗

1. 抗病毒药物:重组人干扰素、阿昔洛韦

药理作用:

阿昔洛韦对单纯性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人类瘤病毒等病毒的DNA复制具有抑制作用。

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的作用。

规格:3%阿昔洛韦乳膏。

用法:局部外用,每日4~6次,每次适量涂抹均匀。

适应症:轻度或单一跖疣。

(严重跖疣患者可局部注射干扰素)

2. 抗代谢药:氟尿嘧啶

药理作用:氟尿嘧啶能抑制细胞DNA和RNA合成,阻碍病毒繁殖。

规格:5%或10%。

用法:外用,每日3-4次,每次适量涂抹。(注意:孕妇禁用)

适应症:中度或数目多分布广的跖疣。

(严重跖疣患者可局部注射5-氟尿嘧啶)

3. 免疫治疗药物:咪喹莫特、卡介菌多糖核酸

药理作用:

咪喹莫特:在体内能诱导产生α-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能抑制病毒的细胞因子,从而间接形成抗病毒作用。

卡介菌多糖核酸:主要作用是调节机体免疫水平,增强机体的抗感染和抗过敏能力。

规格:5%咪喹莫特乳膏、0.35mg:30ug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

用法:

咪喹莫特:外用,每周3次,每次适量并使药物与疣体接触6-10小时。

卡介菌多糖核酸:肌肉注射,每次1ml,隔日一次。

适应症:中重度或数目多分布广的跖疣。

总结:跖疣具有传染性,确诊后切忌不可盲目使用鸡眼贴等外用腐蚀剂,这样会加速跖疣的扩散、传染。另外,跖疣可以自愈,在免疫力高的情况下(例如:作息规律、饮食均衡、锻炼充分、心情舒畅)可以因人而异自行康复。相反的,在免疫力低下的时候(例如:精神压力大、熬夜、生病)尽管已经康复了的跖疣也有可能会复发。所以,提高自身免疫力是治疗和预防跖疣的关键!

审稿专家: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 方健/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陈文瑛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孙叔公科普|揭开跖疣面纱后惊奇发现:69%的人被感染

还记得叔公上一篇文章吗?

从传说中的鹿角兔到树人,人们探索哺乳动物身上奇怪的肿块,最终发现了瘤病毒的存在。

除了鹿角兔和树人,细胞在病毒的“改造”下,甚至能形成可怕的癌症。

病毒是怎么做到的?人体又是如何抵御病毒侵袭的?在与人体的较量中病毒如何演化……

今天,叔公就上次留下的疑问继续和大家唠唠。

一、HPV——癌细胞的创造者和守护者

如今,瘤病毒已不再陌生,而感染人类的分支,便是家喻户晓的人类瘤病毒(HPV)。

所有的宫颈癌都源于HPV感染,那么HPV感染人体后都做了些什么?

我们大部分皮肤和粘膜都是由上皮细胞构成的,而HPV尤其擅长感染上皮细胞,通过一系列的神操作

病毒基因最终跑进宿主细胞核中。

但与之前文章讲的腺病毒不同,HPV的做法不是疯狂复制直至细胞彻底崩溃,而是不急于杀死宿主细胞,让宿主细胞快速自我复制。

在增殖的同时产生新的突变,成为癌细胞,它们不会像正常细胞那样自然衰老和死亡。

当然正常人体内也随时可能产生癌细胞,一旦细胞癌变,就会有专门的分子操纵细胞自杀。

但HPV会生成某些蛋白质,干扰细胞过程,既让细胞加速,又阻止细胞自杀。

因此,癌细胞战胜免疫系统,形成肿瘤的几率就大大增加了。

二、免疫系统VS病毒——棋逢敌手的较量

在HPV感染人体后,免疫系统自然也会进行反击,它们双方会有怎样的较量呢?

以HPV感染皮肤为例,上皮细胞一边,一边把新生成的一层细胞往上推,随着上皮细胞的这种枯荣换代,HPV也不断上移,被排出体外,走向生命的终点。

这时候,病毒得想想办法,于是,在宿主细胞接近表面时,它们控制细胞快速并制造更多的新病毒。

等宿主细胞到达身体最表面,就会瞬间破裂,HPV被大量释放出来,感染其他细胞。

你的皮肤勤勤恳恳地代谢,不断把受感染的细胞清除人体,而病毒也依靠自己精明的策略始终在皮肤上留存。

大多数长了手足疣的人,就是上面这种情况,免疫系统和病毒之间的较量处于平衡。

所以皮肤上虽然有个疙瘩,但是不会对你产生恶劣的影响,偶尔病毒占上风,疣会接种传染更多,但不至于彻底失控。

研究显示,在健康人群中,69%的人体内都能检测到HPV病毒,正是这种平衡存在,我们才能保持健康。

上次叔公提到的“树人”德德,就是因为遗传缺陷,身体与病毒的较量中彻底处于下风,于是在病毒的控制下,细胞止不住地增生。

三、亚型众多?源于数亿年来开枝散叶

3亿年前,陆地上最早的卵生脊椎动物,也就是我们的祖先,它们身上便携带瘤病毒了。

当然,随着演化的进行,我们的老祖宗演化出了不同的分支,有的成为了哺乳动物,还有的成为了鸟类和两栖动物。

同样的,它们身上的瘤病毒也随之演化以适应不同的物种和不同的器官。

例如,导致疣的瘤病毒专门感染皮肤细胞,而另一类则偏爱嘴和黏膜。

因此,凭借悠久的演化历史,瘤病毒亚型非常多,仅HPV,人类已知的就有100多个亚型。

现在谁也不知道还有多少HPV亚型未被人类发现,说不定在某个角落,存在着同样致癌的HPV却不为人知呢?

所以,接种HPV疫苗对于宫颈癌的预防并不是绝对的。

但有证据表明,男性和女性接种HPV疫苗后,可使宫颈癌发病率降低90%。

最后聊聊大家都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手足疣和宫颈癌之间是否有联系?

毕竟导致两者的HPV亚型不同,按照一般认知,感染手足疣是不会增加宫颈癌风险的。

但我们也千万别低估HPV在演化方面的创造性,毕竟它们曾经把兔子改造成鹿角兔,也曾把人改造成树人。

所以,叔公不敢妄下结论,但病毒感染引起的问题,无论大小,还是尽快解决才好。

好了,叨叨了这么多,叔公假牙都叨出来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