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指纹命理

八字换算(八字换算日期在线查询)

时间:2024-01-25 08:09:20 作者:几分真心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公历与干支历纪年转化的计算方法,学会后就可以自己测算生辰八字

公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是一种阳历;干支历是一种用六十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纪年月日时的古老历法,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是一种星辰历。公历和星辰历经过计算可以进行转化。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

干支纪年月日时

干支纪年计算方法

公元前的算法:

记n为公元年除以10的余数,则天干为8-n(n﹤8)或8-n+10(n≧8),

记n为公元年除以12的余数,则地支为10-n(n<10)或10-n+12(n≧10)。

公元后的算法:

记n为公元年除以10的余数,则天干为n-3(n>3)或n-3+10(n≤3),

记n为公元年除以12的余数,则地支为n-3(n>3)或n-3+12(n≤3)。

以2021年为例,2021年为公元后的年份,用公元后纪年。2021除以10得余数1,天干为1-3+10=8,查天干次序(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得“辛”;再将2021除以12得余数为5,则地支为5-3=2,查地支次序(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得“丑”,故2021年为辛丑年。

干支纪月计算方法

天干推排方法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岁首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若言戊癸何方求,甲寅之上好追求。

十二地支按照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分别对应正月到十二月。

干支纪月表

以2021年5月为例,2021年为辛丑年,根据“丙辛岁首寻庚起”,天干正月为庚,按照循环顺序排到五月则为甲,五月对应地支为午,所以2021年5月为辛丑年甲午月。

干支纪日计算方法

高氏日柱公式

r日柱的母数,r除以60的余数即是日柱的干支序列数;s公元年数后两位数减1,s/4取整数值商;u为s除以4的余数;m为月基数,d为日期数,x为世纪常数;注意如为闰年2月之后,求出的r需要再加1。

17~26世纪的世纪常数x

月基数m

六十甲子表

由于公历与干支纪法的体系和周期完全不同,因此它们之间的换算问题比较复杂,尤其是求解公历任一日的日干支是十分困难的。高氏日柱公式采用插入世纪常数和月基数的方法,简捷准确而又科学实用,解决了由来已久的历法换算难题,在历法换算的具体问题上具有极大的实践意义。由于干支纪日按照60日一轮回,为了简便可以依靠查询万年历解决。

用高氏日柱公式计算1949年10月1日即建国当日的日柱,则有s=49-1=48;u=0;m=33;d=1;x=15,将各项数据代入高氏日柱公式可得:r=12×6+5×(12×3+0)+33+1+15=301,故301除以60的余数为1,即当日的日柱为甲子。

干支纪时计算方法

干支纪时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从晚上23点整开始,从甲子这个干支开始标注第一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两个小时,之后每两个小时接着顺序标注,60组干支不断循环往复,地支只有12个是固定不变的。

天干纪时口诀如下:

甲己还加甲:逢日干是甲或己的日子,子时的时干从甲上起;

乙庚丙作初:逢日干是乙或庚的日子,子时的时干从丙上起;

丙辛从戊起:逢日干是丙或辛的日子,子时的时干从戊上起;

丁壬庚子居:逢日干是丁或壬的日子,子时的时干从庚上起;

戊癸起壬子:逢日干是戊或癸的日子,子时的时干从壬上起。

例如1949年10月1日的日柱为甲子,依据“甲己还加甲”,则上午6点即为丁卯时。

敬天爱人·无我无为

今年是癸卯兔年,2024年呢~干支纪年和公元纪年的换算公式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采用的是国际上通用的公元纪年,而干支纪年法是我国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据说出自黄帝时期,萌芽于西汉,始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官方规定的干支纪年法始于公元85年。

在今天的初高中历史教材里,我们还会经常看到“甲午战争”、“辛亥革命”、“辛丑条约”、“戊戌变法”等一类的名词,而学生也普遍搞不清楚甲午战争到底是1894年还是1895年、辛亥革命到底是1911年还是1912年。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叫“六十甲子”,为一周期,每六十年一循环,周而复始,叫干支纪年法。主要用于计时,十二生肖用于记年。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古时候的生辰八字也是按照出生的年月日时所对应的干支测算)

公式如下:

年干:(公元纪年-3)÷10

年支:(公元纪年-3)÷12

算出余数,余数是几,对应的干支就是几

(注意:此处的公元纪年时间必须是公元后,公元前不适用此公式)

例如

1894年

年干:(1894-3)÷10 ……1

年干就是十天干中的第一位即甲

年支:(1894-3)÷12 ……7

年支就是十二地支中的第七位即午

那么,甲午年就是1894年,1895年就是乙未年。

2024年

年干:(2024-3)÷10 ……1

年干就是十天干中的第一位,即甲

年支:(2024-3)÷12 ……5

年支就是十二地支中的第五位,即辰

那么,2024年就是甲辰龙年。

(注意:如果此处刚好除尽,也就是没有余数,那么,就是最后一个)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说“丁是丁,卯是卯”,意思是“丁”是天干之一,“卯”是地支之一,干支不能混于一谈。

一个简单的方法,教你如何计算自己的生辰八字

生辰八字是根据出生的年、月、日、时来计算的,各有天干、地支相配。

每项为一柱两个字,共四柱八字。根据这生辰八字,即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旧俗男女订婚时须先交换八字帖,也称“庚帖”,或简称“八字”。比如农历2008年1月10号8点出生的八字就是: 年--戊子 月--甲寅 日--丙戍 时--壬辰。这样就组成了四柱八字。其中的日干的丙字代表本人命主,是属火命。那具体如何计算生辰八字呢?下面为大家做个解答。

方法/步骤

1 排年柱

年柱,你可以通过黄历来查找,很方便。如果出生的年份是2014年,农历是甲午年,年柱即为甲午。

2 排月柱

月柱,就是用干支表示出生年月所处的节令(注意根据每月的月令而定)。

具体如下:

一月为寅月:从立春到惊蛰 二月为卯月:从惊蛰到清明 三月为辰月:从清明到立夏 四月为巳月:从立夏到芒种 五月为午月:从芒种到小暑 六月为未月:从小暑到立秋 七月为申月:从立秋到白露 八月为酉月:从白露到寒露 九月为戌月:从寒露到立冬 十月为亥月:从立冬到大雪 十一月为子月:从大雪到小寒 十二月为丑月:从小寒到立春

如果宝宝出生于农历庚寅年三月,对照年上起月表可以查出宝宝的月柱为庚辰。

根据年上起月表的口诀:

甲己之年丙作首,

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之岁寻丙上,

丁壬壬寅顺水流,

若问戊癸何方发,

甲寅之上好追求。

查询方法:如果宝宝出生的年份是甲年或己年(年柱天干为甲或己),则正月为丙寅,二月为丁卯,三月为戊辰……以此类推即可。

3 排日柱

日柱,日干支需要查找万年历。例如:宝宝出生于2010年5月6日可以查得日柱为丙辰。

4 排时柱

时柱,就是用干支表示人出生的时辰。

具体如下:

子时: 23点至1点

寅时: 3点至5点

辰时: 7点至9点

午时: 11点至13点

申时: 15点至17点

戌时: 19点至21点

丑时: 1点至3点

卯时: 5点至7点

巳时: 9点至11点

未时: 13点至15点

酉时: 17点至19点

亥时: 21点至23点

口诀:

甲己还加甲,

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

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

壬子是真途。

根据出生时间正确地排出人生八字,以及批八字时常用的干支属性

推算八字的原理及方法

1.根据出生时间正确地排出人生八字

排八字前的准备

(1)准备一本有二十四节气、干支纪法和农历与公历互算的万年历。

(2)请要算命的人,报出他准确的出生年月日时,出生的年月日时中有一样不能确认的,他的命就不能算。

(3)要问清来人是否剖腹产,若是,则剖腹产的人命不能算。

借助万年历排出八字

八字就是八个字,这八个字当然不是任意指定的,它由人的出生年、月、日、时构成,具体构成方法如下:

(1)将要算命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时写在纸上,比如:王大年男1956年3月30日18点50分出生

(2)查出出生年的干支表示。

本例中王大年出生年为1956年,查万年历可知,1956年的干支表示当为“丙申”,将查出的结果“丙申”记在纸上。

(3)根据年干推算出生月的干支表示。

若万年历上已注明了每两个节气之间月份的干支表示,则只要查看他出生的那一天在哪两个节气之间,即可查出所生月份的干支表示(详细查看方法见上一章)。若你的万年历上没有月份的干支表示,那就需要自己做一个推导,推导方法在前面已介绍过了,这里不再多述。要提醒读者的是,在八字中出现的月份一律为干支纪月,它完全由每一年的节气所决定,决不能按农历或公历月份来计算。在本例中因3月30日在本年的惊垫节与清明节之间,故应属于“卯”月,而不是与三月相对的“辰”月;再根据“丙辛之岁起庚寅”的规则,出生月的干支应为“辛卯”。

(4)借助万年历查出这一天的干支表示。一

般的万年历上都会给出每一天的干支表示,这时你只要找到与公历出生时间相对应的那一天的干支,就行了。但也有的书上只给出了一月中某个特殊日子的干支表示,其他的日子要你自己按照六十花甲子表的顺序,依次逐日递推,从而得到这个月中每一天的干支表示。在本例中,他出生的这一天干支表示为“丙申”。

(5)确定出生的时辰并推导出时干。

这里的时辰指的是中国传统纪时中采用的十二时辰,而不是现在通用的二十四小时纪法,必须将二十四小时纪法换算成十二时辰,具体的换算方法,在上面已经介绍过了,根据换算规则,18点50分当为“西”时辰。确定了时辰的地支以后,还得为时辰配上天干。这要由日干起时干的口诀来决定,出生这一日的天干为“丙”,根据日干起时干口诀,则知这一日的子时为“戊子”,然后依次是:己丑时、庚寅时、辛卵时、壬辰时、癸已时、甲午时、乙未时、丙申时、丁酉时……故“西时”的干支表示为“丁酉”。

(6)将年月日时的干支表示依次记在出生时间下面。

丙申(年)辛卵(月)丙申(日)丁酉(时)

通常我们将它们后面的年月日时这几个字省略,这八个字不是别的,就是这个人的“八字”,也是这个人的“命”。由此可见八字完全由人的出生时间确定,它是人出生年月日时的干支表示,一共有八个字,所以称为“八字”。对这八个字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称为批八字,排出了八字这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批八字。

八字与出生时间的对应关系

2.批八字时常用的干支属性

正确地排出了八字,是分析和研究八字的基础,也是揭示人一生运动规律的基础。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批八字,批八字的技巧很多,但所用到的基本知识却不是太多。主要是借助天干、地支、阴阳、五行的各种属性。为了便于读者的学习和理解,我们特将有关天干、地支、阴阳、五行的各种属性作系统归纳和总结。

天干的属性

甲乙:

五行:木。

阴阳:甲为阳,乙为阴。

方位:东方。

时令:春天。

气势:旺于春,相于冬,休于夏,四于四季月(即辰戌丑未月),死于秋。

我生:丙丁已午(此处的我指上面的“甲”,下同)。

生我:壬癸亥子。

我克:戊己辰戌丑未。

克我:庚辛申酉。

相合:甲己相合,乙庚相合。

丙丁:

五行:火,丙为阳火,丁为阴火。

阴阳:丙为阳,丁为阴。

方位:南方。

时令:夏天。

气势:旺于夏,相于春,休于四季月,四于秋,死于冬。

我生:戊己辰戌丑未。

生我:甲乙寅卯。

我克:庚申辛酉。

克我:相合丙辛相合,丁壬相合。

戊己:

五行:土,戊为阳土,己为阴土。

阴阳:戊为阳,己为阴。

方位:中央。

时令:四季月。

气势:旺于四季月,相于夏,休于秋,闪于冬,死于春。

我生:庚辛申酉。

生我:丙丁已午。

我克:壬癸亥子。

克我:甲乙寅卯。

相合:戊癸相合,己甲相合。

庚辛:

五行:金,庚为阳金,辛为阴金。

阴阳:庚为阳,辛为阴。

方位:西方。

时令:秋天。

气势:旺于秋,相于四季月,休于冬,四于春,死于夏。

我生:壬癸亥子。

生我:戊己辰戌丑未。

我克:甲乙寅卯。

克我:丙丁巳午。

相合:庚乙相合,辛丙相合。

壬癸:

五行:水,壬为阳水,癸为。

阴阳:壬为阳,癸为阴。

方位:北方。

时令:冬天。

气势:旺于冬,相于秋,休于春,四于夏,死于四季月。

我生:甲乙寅卯。

生我:庚辛申酉。

我克:丙丁已午。

克我:戊己辰戌丑未。

相合:壬丁相合,癸戊相合。

地支的属性

子:

五行:水。

阴阳:阳,阳水。

方位:北方。

月令:子月。

节气:大雪节至小寒节,中含冬至气。

藏干:癸。

我生:甲乙寅卯。

生我:庚辛申酉。

我克:丙丁已午。

克我:戊己辰戌丑未。

相合:子丑相合。

相刑:子卯相刑。

相冲:子午相冲。

相害:子未相害。

三合:申子辰合水局。

丑:

五行:土。

阴阳:阴,阴土。

方位:北方。

月令:丑月。

节气:小寒节至立春节,中含大寒气。

藏干:癸辛己。

我生:庚辛申酉。

生我:丙丁已午。

我克:壬癸亥子。

克我:甲乙寅卯。

相合:子丑相合。

相刑:丑戌相刑。

相冲:丑未。

相害:丑午相害。

三合:已西丑合金局。

寅:

五行:木。

阴阳:阳,阳木。

方位:东方。

月令:寅月。

节气:立春节至惊垫节,中含雨水气。

藏干:甲丙戊。

我生:丙丁已午。

生我:壬癸亥子。

我克:戊己辰戌丑未。

克我:庚辛申酉。

相合:寅亥相合。

相刑:寅刑已,寅刑申。

相冲:寅申相冲。

相害:寅已相害。

三合:寅午戌合火局。

卯:

五行:木。

阴阳:阴,阴木。

方位:东方。

月令:卯月。

节气:惊垫节至清明节,中含春分气。

藏干:乙。

我生:丙丁已午。

生我:壬癸亥子。

我克:戊己辰戌丑未。

克我:庚辛申酉。

相合:卯戌相合。

相刑:卯子相刑。

相冲:卯酉。

相害:卯辰相害。

三合:亥卯未合木局。

辰:

五行:土。

阴阳:阳,阳土。

方位:东方。

月令:辰月。

节气:清明节至立夏节,中含香雨气。

藏干:乙戊癸。

我生:庚辛申酉。

生我:丙丁已午。

我克:壬癸亥子。

克我:甲乙寅卯。

相合:辰酉相合。

相刑:辰辰。

相冲:辰戌相冲。

相害:卯辰相害。

三合:申子辰合水局。

已:

五行:火阴阳阳,阳火。

方位:南方。

月令:已月节气立夏节至芒种节,中含小满气。

藏干:庚丙戊。

我生:戊己辰戌丑未。

生我:甲乙寅卯。

我克:庚辛申酉。

克我:壬癸亥子。

相合:已申相合。

相刑:已申相刑,已寅相刑。

相冲:已亥相冲。

相害:巳寅相害。

三合:已酉丑合金局。

其他地址依次类推,大家自己推演吧···

非常感谢各位朋友关注、转发、点赞,大家一起弘扬周易研究预测。大家如果有八字命理知识的疑惑、姻缘合婚,起名改名,婚姻情感不顺,事业财运阻塞,健康状态等诸多问题,欢迎留言、转发、关注。

本期内容就到这里,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白师周易研究,有什么问题可以在留言区评论,我们下期再见~

谢达山:关于纪年表述和异历换算的探讨

编史续志和纂修谱牒,是崇文尚德之举,是国强民富的盛世之果,三者是构成中华民族历史学大厦的支柱,其中谱牒为史志之本。钟健群在《宗谱学略论》中认为:谱牒,唐代名族谱,宋代名家谱、家乘,后又称宗谱、家牒、世谱等。谱牒在《辞海》中的释义是:“按照事物类别或系统编成的表册,亦谓编列成谱。”谱牒在我国西周时代就已广为流传,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巨著《史记》,就是吸取了包括谱牒在内的优秀文化遗产而写成的,《史记·三代世表》云:“余读牒记,黄帝以来皆有年数…自殷以前,诸侯不可得而谱。”《史记·自序》云:“维(夏商周)三代尚(久远)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本于兹,于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

史学界认为:家谱与方志、正史相互参证可以补史志之阙,往往史志未备未详,或记叙有误,恰恰详备于家谱之中。被梁启超誉为“方志之圣”的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说:“家谱有征,则县志取之;县志有征,则国史取焉”;鲁迅先生称国史就是“的家谱”。家谱的价值不但为学术家认同,也为政要所重视。同志1957年在成都会议上说:“如果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的资料。”笔者在顾问《湖塘镇志》中有也体会:湖塘老街清初以来工商业发展的史实,多来源于《萧宗谱》和《毗陵杨氏宗谱》等;上店古镇明清以来的崇文尚德底蕴,多来源于《恽氏家乘》和《张氏宗谱》等。在查阅和运用家谱的过程中,笔者在纪年表述、农历与公历的换算等方面有诸多疑惑,在查证有关资料且钻研梳理后略有所悟,若为孔见,权作抛砖。

一、纪年的起源

纪,在《说文·系部》载:“纪,别丝也。”段玉裁(龚自珍外祖父清文字训诂学家)注:“别丝者,一丝必有其首,别之是为纪。”在《国语·周语上》载:“纪农谢功。”韦昭(三国史学家)注:“纪,谓综理也。”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载: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是空间和时间,其中时间描述的是物体运动的持续性和事件发生的顺序,时间也泛称年岁。所以历书的纪年就是对历史事件过程长短和发生顺序的度量,是链接历史的纽带,是提挈空间网的纲索。历史的空间有了纪年就能纲举目张,一目了然。反之,如果没有纪年,或者纪年有误,那么历史的空间以及作为其载体的国史、方志和家谱,将是一团乱麻、一盘散沙。

纪年的本源是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最早的文字出自《竹书纪年》,是春秋晋国史官和战国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亦称《汲冢纪年》,于西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被盗墓者发现,因为是写在竹简上的史书,所以命名《竹书纪年》。中国目前最早的纪年存世之作是《史记》,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中国历史上最早有确切纪年的年表,是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年)。《史记》中的“十二诸侯年表”即为这年开始,司马迁在编纂史书时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有关纪年的书籍,发现“五家之文怫异,维太初之元论”,即黄帝以来多种纪年资料说法不一,无法确定真实的历史纪年,只有在共和元年之后的记载是一致的,按史录要实事求是的原则,就没有收录公元前841年以前的纪年史料,这些珍贵的史料就随着历史的演进渐渐湮没了,所以后来就把流传下来最早的《史记》中的十二诸侯年表为依据,确定公元前841年作为我国有确切纪年的历史的开始。

二、纪年的种类和渊源

中国从确切纪年开始,先后有多种纪年法,主要的有帝王在位、王朝年号、天干地支、公历纪元、国号纪年等。

帝王在位纪年(也称王公即位年次纪年)自公元前841年开始,这年因西周厉王专制残暴,激起国人暴动,周厉王逃到了彘(今山西中部),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政(一说由大臣共伯和执政),所以称“共和元年”。彼时其余诸侯国则为“鲁真公十五年”、“齐武公十年”等。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将。”此类记述法沿续到西汉高后(吕雉)八年(前180年),文帝(刘恒)继位后,曾因遇非解之事而重新计元年(不是年号),史官为记述方便而分称前元、后元;其后景帝(刘启)在位间有前元、中元、后元。帝王纪年法实行到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止。

王朝年号纪年,自汉武帝(刘彻)即位第二年(前140年)开始,创年号“建元”,太初元年(前104年)定《太初历》,此后历朝相继。记述如“汉武帝建元三年”、“唐贞观五年”、“宋咸淳五年”及“康乾盛世”等。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就有14个,明清间除明英宗有两个年号外,其余都是一帝一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为其称呼,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等。此外,年号还与干支同时纪年。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纪年,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各对应一个生肖),按甲子、乙丑…依次类配至癸亥,共六十组合往复循环的纪年方法,60年为“一个甲子”即由此出,故老人60岁俗称“花甲之年”。干支纪年传说出自黄帝时代,唐代刘恕在《通鉴外纪》中引古书说:“(黄帝)其师大挠…始作甲子。”实际是萌芽于西汉初,始行于汉成帝末年。东汉以后,时行《太初历》的“太岁纪年法”渐与天象不符。据《资治通鉴》载:汉章帝元和二年(85年),“《太初历》施行百余年,历稍后天。上命治历编、李梵等综校其状,作《四分历》;二月,甲寅,始施行之。”朝廷下令把干支纪年辅助年号纪年,作为夏历排组的具体表述,如《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如笔者所考恽南田家乡上店古桥石刻“岁弘治壬戌孟春吉旦”等,在全国推行后日趋完善。干支纪年和十二生肖属相以及二十四节气等成为如今农历的传统特色和公历的重要辅助。公历与干支历间有简便换算方法:以公历年数,如2015减3除以10得余数为2,以2对应上述天干序之第二是乙(能整除对应末位癸),再以2015减3除以12得余数为8,以8对应地支序之第八是未(能整除对应末位亥),便可知2015年即为干支“乙未”年,但两者仅是不全等的交叉关系。

公历纪元简称“公历”,是国际通行的纪年体系。以传说中耶稣的生年为公历元年,简称“公元”,相当于中国西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历纪年的起点是公元1年,没有“公元0年”,公元以前的中国历史用倒推法计算。中国实际使用公历在“辛亥革命”以后,开始官称“西历”,如《二十四年中国外交年鉴》里的中外年度对照均称“西历”;文坛也称“西元”,如《北新活叶本文选》:“光绪十六年,岁次庚寅,当西元一八九o年”;民间则俗称“阳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布使用公历纪年,首刊于《人民日报》日期栏:“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

纪年(也称国号纪年),是中华成立后的纪年方法。清宣统三年夏历辛亥年八月十九(1911年10月10日)等人领导武昌起义,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史称“辛亥革命”。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召开各省都督代表大会,宣布中华成立,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并为了“行夏正,以顺农事,从西历,以便统计”,决定使用公历纪年。翌日发布改历改元通电(《南京市志》):“中华改用阳(公)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辛亥)十一月十三日为元年元旦。”以中华国号纪年(具体法则同公历)替换了皇帝年号纪年,也称“国历”或“新历”,民间同时仍在使用夏历纪月日。1913年7月,大总统袁世凯批准内务总长朱启钤 “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 的报告(夏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旦”,宋代吴自牧《梦梁录》:“正月朔一,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次年起夏历岁首(正月初一)称“春节”。1949年9月30日起,中国大陆随解放区域扩大而逐步废止纪年改用公历。

三、中国现行纪年历法状况

上述可见,中国大陆使用公元纪年,同时辅以传统夏历。公元1949年9月21日,中国会同各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在北平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央主席在开幕词中提议“采取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年号。”27日下午,“方案审查委员会”代表、中国促进会负责人马叙伦向大会报告:“关于纪年,多数代表同意采取世界大多数国家所用纪年——公历。”因此决议通过的第二项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决议后执行主席周恩来宣布:“从现在起,…纪元以公历,今年为一九四九年。”考虑到中华民族的历法传统,长期以来都是以夏历行政、干支辅助,加上文化习俗、农事指导和民间接受过程等因素,于是沿用“夏历及干支”辅助行政历法。194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公历日期栏下同时表注:“夏历己丑年八月初十”字样,为区别夏历和公历两个新年,把夏历正月初一称“春节”,把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后来把“夏历”改称“农历”,是1968年元旦《人民日报》首易其名,延续至今(民间早有其名,笔者曾见过《一九六三年农历》的历书)。近百年来,农历有多种称谓:如时的《汉口日报》、《东北日报》等称“阴历”;《日报》、《群众日报》(陕北)等称“旧历”;宋教仁主张以黄帝即位年为纪元元年,把西元1904年推算为黄帝纪元四六零二年,同盟会机关报《民报》采用此纪,所以有“黄历”之称。按此算,公元2015年是第4711个黄帝历年。

公历以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称为年(对其科学的理解应该在哥白尼“日心说”之后,近似等于回归年),故又称“太阳历”、“阳历”。由于周年是365天48分46秒,所以平年2月为28天(该年为365天),把余数在第4年凑成一天(多余的百年少闰一次)置于闰年2月,所以闰年2月为29天(该年为366天)。所以公历年能被4整除的年分就称“公历闰年”,如2012年、2016年等。

我国的农历,自古就以月亮望朔(圆缺)周期为月,以地球自转一周为日,古称月亮为太阴,故谓“阴历”,又以地球绕太阳运动周期为年,实质该称阴阳合历法(干支和节气即其阳历成分)。月亮绕地球一周为29.53天 ,为了协调与回归年之间的天数差,古人采用了“19年7闰”的方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在7个年份里加一个闰月,有闰月之年也称闰年,其余称平年。因此闰年就有383天~385天,平年只有353天~355天。如:农历甲午马年(闰九月)从公历2014年1月31日始,至2015年2月18日止,计384天;农历乙未羊年(平)从公历2015年2月19日始,至2016年2月7日止,计354天。

由于我国公历农历的同时使用,公历的365、366天,与农历的353、354、355、383、384、385天形成交叉关系(偶然也有包含关系),《逻辑学》称之为“两个概念的外延只有一部分相同”,因此为了保证两个历年之间对照换算的准确性,弄清楚其间的逻辑关系很有必要。

四、公历与农历之间分合相兼的年度关系

在中华成立(1912年)前,都是用帝王在位纪年和王朝纪年,同时辅以干支纪年的农历法,将公历引进后,特别是有关重大事件或历史名人生卒年表等,就产生了古今对照的推算和现代纪年的表述问题,尤其是年关前后的月日更易搞错。目前的年历、月历上都标有干支纪年,如2014年农历甲午年、2015年农历乙未年等;《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以及有些近期续修的家谱里也附有同类的纪年对照表(例如武进图书馆现存的近300部新谱中就有20余部设置了对照表),然而上述对照表只能反映公农两个年度的重合部分,具体到月日时就会“阴差阳错”,使人一头雾水。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通常公历年包含着前个农历年末的一个多月,和后个农历前十个多月。如公元2015年对照农历是乙未年,其实从元旦至2月18日,是甲午年十一月十一至十二月底的49天;而2月19日才是乙未年正月初一,到12月31日只是乙未年十一月廿一,其后的38天又到2016丙申年去了。如岳飞被害于“宋高宗绍兴十一年辛酉十二月廿九”,纪年表对照绍兴辛酉年是公元1141年,所以有的资料误注岳飞生卒为1103—1141年,有的则写成“绍兴十一年(1141)农历腊月廿九”等,其实“绍兴辛酉十二月廿九”已经跨出了1141年,延续至公历次年初,所以岳飞农历被害日对应“公元1142年1月27日”。

有时公历年会跨三个农历年。如公元18年1月1日,是王莽(把十二月定为正月)天凤四年丁丑十二月廿五,至1月5日的5天是丁丑年;1月6日始是天凤五年戊寅正月初一;12月27日始又是天凤六年,至12月31日的5天即是己卯年。就是说,公元18年里除包含了农历戊寅的全年外,还包含了戊寅年前后的丁丑、己卯两年的各5天。

个别还有公历、农历年首同日,如公元13年1月1日即王莽始建国五年癸酉正月初一。若是农历平年,次年岁首会在公历年末出现;若遇闰年,农历年末会延至公历次年初。

以上三种情况里,遇到农历闰年,一个公历年里就有两个相同的农历月;若是平年一个公历年历就有9—12个相同的农历日。例如:1893年1月1日,是光绪十八年壬辰十一月十四,同年12月31日是光绪十九年癸巳十一月廿四,期间就有十一月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廿、廿一、廿二、廿三、廿四等11个同名月日,即出生于该年十一月十九,据叶子龙等人查阅《韶山四修族谱》记载:“清光绪十九年癸巳十一月十九辰时生。” 对照公历,是年末的十一月十九,由此核定毛的生日为公历1893年 12月26日,于是风趣地说:“哦,我的那碗面条,此后不在阴历十一月十九日吃,改在阳历12月26日吃!”后来公众所知其确切的生日就是这么来的 。

以上两历间复杂的交叉关系,决定了现代纂编正史、方志和家谱严密精的必然要求,纪年表述不严密,历法换算就不会精准,史料也就失去了意义。

五、纪年有关内容的表述

纪年的表述主要是时间,时间体现于数字。自西历传进中国后,曾有多种表述,如“西历一千九百二十四年”(《中国外交年鉴》)等,为了统一数字的用法,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7个单位,于1995年12月13日发布了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2011年又更新标准。按其要求: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使用阿拉伯数字,如:公元前841年、20世纪80年代、公元2015年4月12日等;非公历纪年则用汉字数码,如:清乾隆二十六年辛巳十一月廿六、念三年十月六日等。在竖排时(如家谱等)公历可以用汉字表述,但应定义明晰。

目前世界通用纪年的最大单位是世纪。历100年称为一个世纪,因为没有公元0年,所以通常把公元1年到100年底称为一世纪,从可被100整除的后一年始为下一个世纪,如2001年即为21世纪(或说将公元1世纪定为99年, 按此定义,2000年则为21世纪的第一年)。次于世纪的以10年为计,称“年代”,相约成俗把2001年—2019年称为21世纪初,2020年始称20年代,以此类推。次于年代的为年、月、日、时,俗称岁月、年月、日期等。历史上还把1840年战争前称“古代”,其后至1919年“五四运动”称近代,继其后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称“现代”,再其后称“当代”。

公历用阿拉伯数字表述简单明晰,如公元2015年4月12日(“日”俗称“号”)。农历通常用汉字(及干支)表述,每年把十二(闰年多出的月,随同前个月)个月四分成春、夏、秋、冬四季;每季以孟、仲、季三分;每月以上、中、下分三旬;上旬从初一至初十,中旬从十一至二十(或廿、卄,鲁迅诗:“卄年居上海”);下旬从廿一(廿大写为“念”,如民时《中央日报》用“念四日”)至三十(或卅,如民时《黄海日报》用“卅六年”);每天以地支为名分十二个时辰。明中叶后,西洋钟表作为礼品和商品始入中国,世人称钟表点数为小时也称点,称时辰为大时,今大时之名已被淡。时辰日首子时,相当于今北京时间23时至次日1时,丑时为1时至3时,以此类推,北京时间比地支时辰晚1个小时交日,在月末、年末之时就有月、年之差。

农历年以半个月左右为期,分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24个节气,其中上半月的称节气(简称节)、下半月的称中气(简称气),西汉《淮南子》所载廿四节名序即与此相同。唐高宗时李淳风所编《麟德历》规定,置闰时以没有中气的月为前个月的闰月。延续至今,例如2014年农历九月,后个月仅有节气立冬,没有小雪中气,就定其为闰九月。节气基本对应于公历某日期,以天象指导农务,此为农历沿用各朝且盛于民间之缘由,亦为“农历”名称之来源。其中立春节气相传原先是干支纪年的岁首。

关于岁首的确定。干支纪年初以立春为岁首,历史上曾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故也称其为春节,但在夏历闰年之时,年初年末都逢立春节气,此即上文提及的“两头春”之乱,汉武帝拨乱反正,于太初元年(前104年)定《太初历》确立“夏正”,以夏历正月为岁首。两千余年来,官方行政及民间习俗都已认同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处于从属辅助地位的干支纪年,以及按十二地支所对应动物属相的生肖,亦随“夏正”更年,这在《元史》、《明实录》、《清实录》等均有记载,以来的资料更为翔实,史、志、谱及执政公文等均以此为记。而被司马迁认为“使人拘而多畏”的历代占卦吉凶、卜测宜忌、八字算命的术士们,仍在以立春为年首行道,沭阳籍易经研究专家秦伦诗,在他2013年纂编的《易学指掌万年历》中坚持认为:“农历必须到立春节才能算第二年的开始。如2004年…立春以后才能算甲申年。”窃以为,秦先生的观点作为历史传统文化之一说尚可,而让世人“必须”改变两千余年来顺应发展的既成世俗,似颇无稽。

关于简称和省略。公历纪年形式具有惟一的特征,所以“公元”两字,目前除严格的公政文书外,大多都已省略;必要时“年月日”也可省略,在数码之中用顿号间隔,如时的《世界知识》即用“一九四六、五、二三”;公元前可简称“前×年”。公历农历合用时,如公元2015年4月12日农历乙未年二月二十四日,可简化为:2015年4月12日乙未二月廿四。中华可简称“×年、民×年、民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历史的里程碑,使用频率特别高,在一届政协会议定国名时,建国会代表黄炎培等提议用“中华”为简称,李达(一大代表)提议用“中国”为简称,被多数代表所否定,而作为地理概念,目前中外都在用“中国”为简称;也有人建议以“共和国”为简称,用“共和国成立前、后”替代带政治色彩的“解放前、后”,或“新中国成立前、后”,笔者认为,此应于凡例中表明。也可运用中性词“鼎革”,表达改朝换代之意,例如《明河南参政袁公墓志铭》:“当曾大父葬时,正际鼎革,四方之乱未敉。”《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正当明清鼎革的战火纷飞之际,1640年英国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

六、数历合用时的科学表述

历史上曾经有过多次改元易历,例如夏朝定孟喜月(元月)为正的夏历、商朝定腊月(十二月)为正的殷历、周朝定冬月(十一月)为正的周历、秦统一中国后建阳春月(十月)为正,汉武帝始采用夏历(后章帝始配以干支纪年)延续至清末。中华废年号改用国号纪年,月日排序同西历(实为同历异名),虽然行政公文均换新历表述,但是民间一时难改旧俗,在国号纪年的同时还在用夏历纪月日,如“二十五十二月廿五”。由此开始,对日期的表述就出现了多种形式,由于公历与农历间有前述的三种交叉情况,致使当代史志谱,尤其是续修家谱中,往往产生歧义。

以笔者之见,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值得探讨。

一是年度的对照换算。纪年与公历纪年异名同历,加1911就是精确的公历日期。而公历农历的日期对照,目前可查的只表述到年度,例如公元2015年通常对应为农历乙未年,其实2015年精确对应的日期是“农历甲午年十一月十一至乙未年十一月廿一”,而乙未年对应的是“公元2015年2月19日至2016年2月7日”。所以笔者认为当前版对照表只能权作参考。

二是有序表述。通常记述当代的人物或事件,公历在前农历括注于后,以前的农历在前公历括注于后,例如《晋陵樟村陆氏宗谱》所记“1952年6月25日(壬辰闰五月初四),宣统元年己酉十月十二(1909年11月24日)”。

三是统一表述。例如“二十、廿、卄、念”等通用字词或名称,同文该统一为宜,而如《毗陵前坟荡张氏宗谱》所记“道光廿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又如《毗陵谢氏宗谱》所记二十五世寅清“…女一适上垫恽学乾迁居上店。”(上店、上垫为同地异名)就欠妥。

四是精确表述。目的是免生歧义误导后人。有些老谱只用年号纪年易生误差,如世恩堂《张氏宗谱》所记张惠言(常州词派创始人)生日,本为乾隆二十六年,由于木刻不清,继修时被误为一十六年,丁亥再修时演化为乾隆十六年,笔者考其世系时曾多经曲折。当代新修的谱(包括有些身份证),往往是公历纪年农历纪月日,例如《省庄韩氏宗谱》:建富“公元一九五七年又八月十一日生”;另一种是在公历的年月之间加置干支,如《恽氏家乘》记恽逸群(中国文化新闻界杰出战士)“一九七八年戊午十二月十日在宁病逝”。前例若无“又”字,就会被误作公历八月十一日;后例常会被认作农历十二月十日。此外还有其它多种容易产生歧义的表述形式。

笔者认为,避免歧义或差错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首先是统一表述方式并在凡例中说明,例如公历用阿拉伯数、农历用中文数,以及其它的简称、省略等项。其次如上述《晋陵樟村陆氏宗谱》那样公历、农历分别表述。再次是前的年号加干支纪年,不必画蛇添足换算括注公历年;后的注意农历十一月上旬后的日期,若在公历次年的要作括注,如上述后例可改成“恽逸群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日(戊午十一月十一)在宁病逝”(注:有说在次日凌晨逝)、上述前例可改为“建富公元一九五七年十月四日(丁酉又八月十一)生”才对;又如《小留徐氏宗谱》载壮乐天(全国政协常委、民进常务副主席徐伯昕生母)“卒三十一年壬午十二月二十七日子时即夏历十一月二十日”,“壬午”两字应于夏历后之后;再如“1904年农历十二月十九”,对照后改成“1905年1月24日(甲辰十二月十九)”才无歧义。

七、参考资料的选择和编制。

查阅资料的选择也有讲究,有高科技的工具就能事半功倍。目前书店或图书馆有多种历书,除上述秦伦诗著的外,还有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年8月版《新编实用万年历》,由王平辉编著的2009年8月版《新编中华民俗万年历》,由樊岚岚编著的2015年1月版《新编实用万年历》、《中华传统万年历》等。笔者推荐由郭世辈、张正祥所编2002年11月版《万年历》,特点是公历对照古代各历日期时,在干支表后附有公历12月31日所对应农历年的月日,从而可以推算农历年延续至次年的日期,例如2014年12月31日(甲午十一月初十)。

另外,在互联网上有多种电子版万年历可以查阅。笔者常用的是《汉典万年历(择吉老黄历)》,其特点:一是操作简易,只要在拟查的年月框内点上阿拉伯数即可查清;二是信息宽容,纵向可达前后任何年月日,横向基本涵盖有关内容;三是现实客观,其自注声明:关于吉凶、宜忌等“无科学依据”。

在正史、方志、家谱文后附编纪年对照表,可便利读者查阅比对,值得推广。建议按上述郭、张所编的《万年历》那样,在公历年度后增一栏,即公历12月31日对应农历的月日(应在凡例说明),就可避免两历间的交叉而产生误解。

作者为常州市谱牒与祠堂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常州市武进区谱牒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1分钟讲明白生辰八字和五行属性的关系,想改变运势的必看!

生辰八字是中华传统命理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它是根据农历出生年、月、日、时不同的阴阳五行组合而成,包括四柱八字和时柱八字两种。每柱上的干支元素代表特定的阴阳五行属性,与个人的性格、命运等有一定的关联。

下面是生辰八字和五行属性的关系:

年柱的五行属性:生辰八字的年柱代表个人的成长背景和根基,年柱的五行属性可以反映出个人的健康和家庭环境。以五行相生原理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因此,如果年柱所属的五行属性与自身五行属性相生,会对自己带来好的作用,例如,自身五行属水,则年柱属木、火或土会比较有利。

月柱的五行属性:生辰八字的月柱代表个人的感情和性格特征,月柱的五行属性可以反映出个人的情感状态和偏好趋向。以五行相克原理看,如果月柱属于克伐自身的五行属性,则可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反之,如果相生则可能会带来好的影响。例如,自身五行属水,则月柱属火、土或金会比较有利。

日柱的五行属性:生辰八字的日柱代表个人的性格和命运,日柱的五行属性可以反映出个人的个性和运势。以五行生克原理看,如果日柱所属五行与五行相生,则可能会带来一些好的作用,如果发生相克,则可能会出现一些阻碍和挑战。例如,自身五行属水,则日柱属土、金或水会比较有利。

时柱的五行属性:生辰八字的时柱代表个人的社交和环境因素,时柱五行属性可以反映个人与外界的交流和因素影响。时辰的五行属性也与八字命盘中的其他五行属性有一定的关系,因此需要在综合中分析和考虑。

以上是生辰八字和五行属性的关系,但需要注意的是,八字命盘功能思维广阔,运用也可应对个人八字之风水需求,因此在进行个人八字的准确分析和应用时,需要综合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如地理及整体风水的分析,如此才更为准确。

八卦走转:基本练法及进步阶梯

基本练法

练八卦走转,开步之前首先要确定一个圆点,然后围绕这个圆点走一个直径1~1.2米的圆圈。八卦走转的基本方法很简单,锻炼者可以散步的节奏沿着这个圆圈转圈走,一般八步为一圈。当然,七步一圈或者十步一圈均可。

一般八卦掌的走圈主张绕树走;而八卦走转则不主张绕树走。为什么?因为中间这个点到走圈的路径之间特别重要,类似龙卷风的风眼,是能量的积聚处。

走转时,不能只向一个方向转走,应该左(旋)右(转)交替进行。八卦走转亦名混元一气圈,混元乃“阴阳未判,一气混元”的状态,是太极之先无极之后的状态,这种状态是采先天之气为后天之用的转换之机。左转右转,阴阳合一,混融阴阳,调和五行,吸纳八卦之四面八方的能量,从而补先天元气之不足和后天精气之亏损,因此,必须“左转右兮右转左”。

走多少圈换方向,由练者自己定(如果走1小时,则半小时换一次方向)。左旋右转换方向的练法是:左旋时,左脚直放,平铺于地,右脚迈步至左脚前且尽量横扣于左脚前,右脚尖朝向圆心,随之向内转身的同时,左脚平起外旋180度落地,然后前迈右脚沿圈走转。

走转时,自然闭嘴,用鼻呼吸,呼吸要自然。全身各关节自然放松,两肩下沉,两腿内裹,两膝内扣;脚心涵空,脚掌平抬平落,伸直脚面向前迈进(称之为趟泥步)。

走转时,两膝保持一定的弯曲程度,身子微微下坐,命门自然向后放松。走的时候,身体不能高低起伏,也不能前倾后仰,左右歪斜。八卦走转时,速度要均匀而不间断(开始练时快点、慢点都没有关系),姿态要轻松自然,如水漂木,如船行舟。

初习者每天早晚各练一回,每回连续走转30分钟至1小时;后逐渐增加走转时间,如为了治病,则最好能达到一次连续走转1小时30分钟以上。

如身体不适,可适当休息一下再走。

为帮助入静和提高健身效果,走转时候还可背诵八卦走转的十六句歌诀等。

进步阶梯

第一阶段:随意遛弯

基本练法

在操场、公园、房间等空旷之地,想象画一个直径1~1.2米的圆圈(初学者也可直接用粉笔在地上画一个圆圈,并定好中心点);然后沿着这个圆圈散步。散步的时候要目视前方,两腿随意而自然地沿着圆圈遛弯;遛弯时迈步的幅度不要大,速度也不要快,两手顺其自然地随意摆动。此阶段的关键就是这样随意溜达,没有任何其他的要求。

进阶心法

1.无极站立。两脚并拢,百会上领,下颌回收,两眼平视前方,两手自然下垂,两膝自然弯曲,全身松散通空,内无思虑,外无干扰。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曾有言云:“道德建无极。”此无极乃没有思虑杂念的心态和没有任何运动姿势的身体状态。保持这种站立姿势1~5分钟。

2.随意遛弯。走的时候,是散步又不是散步。走的时候,自然而然,务求无虑地走,越自然越好,越没有练的念头越好,越不管要领越好,这样才容易把身心松下来。练功夫并不是仅仅把要领讲清楚才能去练,而是一定要发挥人本具的自然习惯。初学者遛弯半小时即可,随着体力的增强,可逐渐延长到遛弯1小时。

3.无为收功。收功就是收敛精气神,关闭眼耳鼻舌身意,让神意安定、气归其位、形体归无极的修持,是一种把刚才通过走而让气血流通的运化,形成一种均匀的无为而为的静、净、寂的状态。保持无极站立姿势,什么也不想,静立1~5分钟。八卦走转起始为无极,收式亦要回到无极状态。

此阶段如果每次能溜达1小时,则可在一到两个月后进入下一阶段的练习了。

第二阶段:七分遛三分练

基本练法

沿着圆圈先随意溜达几分钟;然后两眼凝神前方,竖项提顶,涵胸拔背,两臂环抱,肘坠而悬,两手置于腹前,腕微鼓,手心微微内涵,掌心朝下,两脚自然迈出。迈出内侧脚的时候要把脚伸直,外侧脚迈出时,脚尖要微微内扣。就这样一步步迈出。等走了一段时间后,要转身往回走的时候,上身保持原状,外侧迈出的一只脚,尽量按照内扣90度的原则落地,然后,身体向回转的同时,内侧脚平直伸出,这样,内侧脚在转身之后变成了外侧脚,而后腿跟上的脚就变成了内侧脚。继续按照里直外扣的要求沿着圆圈行走。这个时候仍然不要过多地去注意动作要领,只要能特别自然地沿着圆圈走就可以了。要结束锻炼了,两手可以自然地置于身体两侧,自然摆动,再走几分钟就可以了。

进阶心法

1.胡思乱想。开始走转的时候,可以胡思乱想,可以想生活中的任何事情,甚至可以边走边聊天。

2.有序数步。进一步用一念代万念的方法来走转。如何以一念代万念?边走边数步伐。如果每走一圈为八步,则可以以八步为一循环,或者可以一直数下去,这样,数着数着,精神就会安定下来。

3.思维禅修。道不远人,就在日常生活中。八卦走转就是修道,道以圈显,以走为法要,因此,我们说八卦走转是行走中的冥想,是一种思维修。走转的时候如何思维修,就是给自己设计工作、生活中的问题,边走边思考如何解决。由于气血流通的关系,因此,走着走着很多灵感就会闪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会自动涌现。人人具有佛性,为什么佛性不展现,这是思维、躯体、气血有阻碍的缘故。走转会让思维、躯体、气血通畅,因此,就会展现出本具的佛性——智慧之光。

此阶段如果能每次练1小时,则可在一到两个月后进入下一阶段的练习了。

第三阶段:七分练三分遛基本练法

仍然先沿着圆圈先随意溜达几分钟,然后沿着八步左右一个圈的要求进行走转。此时,要依次调整上、中、下三盘。

1.调整中盘(头、胸、腰、腹)。头上方好像有一根小细线悬提着头顶百会;颈项竖直,不偏不斜,颈椎与脊柱连成一条直线;两肩向下松沉,双臂环抱;胸微微内涵,后背拔直,此为涵胸拔背;腹部微微回收但不能瘪肚子;脊柱伸直,命门向后放松。

2.调整上盘(肩、肘、腕、手)。手指自然分开;掌心微微凹陷,有掌心含空之意,大指根节(即大鱼际)略略向掌心扣,小指与无名指微微向掌心裹,从而使大指尖到大指根、掌心、小指根到小指尖成圆弧状,就好像手里含着一个气球似的;腕微鼓,掌指自然而放松地舒展;肘尖有微微掩护和保护心脏之意,肘尖内侧正对着心窝;胸、腹、两大臂、小臂之间好像环抱一个完整的大气球或者相互包容的五个气球。

3.调整下盘(胯、膝、踝、足)。两胯自然向外舒展;两膝内扣;两脚平起轻落;自然交替着迈步,脚心微微内涵。

调整三盘的练法是养成功夫修持的基本间架结构,有了这些间架结构,则从内到外会展示出一种整体性。看着你,别人会莫名其妙地产生一种舒服感,当然,练者自身也会从内到外感到舒适。

进阶心法

1.对拉拔长。走转的过程中,有意识地用意念做对拉拔长的熏修。上下——百会和尾闾、虚领顶劲和气沉丹田;前后——两手和命门、含胸和拔背;左右——两肘向外和肘外虚空向内;沉肩坠肘和肘吊腰圈上下对拉拔长;掩裆扣步和后腰胯外张等。

2.收视返听。走转的时候,要做到“神不外溢,意不着相,气不涌出,形不破体”。如何实现?眼睛视而不见,耳朵听而不闻,舌抵上颚,意念对着脑中心。当然,意念一定要若有若无。眼睛则保持自然一张一闭的自然状态,三分向外,七分向内。儒、释、道三家都讲究收视返听,收视返听的不仅仅是目和耳,更重要的是精神内敛,神气内敛,不外溢。此阶段最关键的就是调节眼睛和耳朵。眼睛要在凝神定气又放松随意的基础上平着看前方;走转时身体转向哪个方位,眼睛就随之看着哪个方位。如果眼前有墙或者树木等障碍物阻挡,在意念里要做到目光能穿过障碍物,好像一看就看到天地交合处了;或者眼前有物若无物。在走转时,听到任何声响都不要理会,要好像没有听到一般。

3.三道气圈。铁老曾经跟杨式秘传内功太极拳传人多有交往,而杨式秘传内功太极拳有“三道气圈”的练法,因此,在八卦走转有了一定基础后可以加进“三道气圈”的心法:想象胯部有直径一米的气圈,腰部有直径80公分的气圈,肩部有直径1米的气圈。走的时候,想象两手的气球放置在胯圈上;肘部似吊非吊着腰圈;意念之肩部气圈,则带着腰、胯气圈,推动身体平移平送。

实际上,以上动作是一个整体的动作,不需要刻板去追求,而是要似有非有,边走边调整,但是又好像没有调整一般,这时内心才能放松,自身才能自然而然地形成上、中、下三盘的整体,从而形成一种自然的习惯,形成习惯后就可进入专一心念阶段的练习了。

第四阶段:专一心念

基本练法

如果八卦走转的过程中有杂念,可以用背诵十六句歌诀的办法来驱赶杂念,来落实口诀中每一句话的真义。

这样一来二去,与走转无关的念头就干扰不了自己了,就会平心静气;精神一平和,心里就会只有走转的概念,甚至连走转的概念都逐渐没有了——体现在外,只是自自然然、慢慢悠悠地走。

进阶心法

1.七星布位。八卦走转练到一定程度,为把体内体外之气内敛到更深层次,可用传统功夫界的“七星布位”法来强化。边走的时候,边意想百会、华盖、命门、环跳、足外踝(丘墟)。从上往下意想,然后再从下往上意想。想的时候,要知而不守,守而不住,似守非守。七星布位,目的是为了专一心念。

2.意敛圆球。走转时,意想百会顶一个乒乓球大小的球,一半在内,一半在外。涌泉穴各含一个球,一半在内,一半在外,全身各大关节如两肩胛、肘关节、腕关节、命门(腰际)胯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丘墟),均意有气球塞到骨缝里。这样用意念敛圆球到身体,可把气收到骨髓。以后还要收敛到指、趾关节、头、脊椎24节等。

3.易筋洗髓。少林寺传有《易筋经》和《洗髓经》,易筋增力外壮,洗髓养心,互为表里。八卦走转的易筋和洗髓至为简单,就是把姿势放低:虚领顶劲和气沉丹田等要求依然做好,走的时候不要高低起伏;两脚平起平落,身体平移平动。类似矮子步一般地去走,走着走着,易筋和洗髓的效果会自然呈现。

如果能进入这样的状态,一次连续走两三个小时也不觉得累,甚至会出现走得忘记了时间和空间的很美妙的境界。这样,也就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无形无相阶段的练习了。

第五阶段:无形无相

基本练法

有形有相是指在走转的过程中一直考虑动作要领,而到了无形无相的阶段,虽然仍然在很缓慢很缓慢地走转,但却会进入恍恍惚惚、似走非走、一泓清澈、一片灵明的境界。此时,没有了一切人为的精神上和形体上的调整了,每一步都符合要领,每一步都很清净,每一步都很自在,每一步都是无我无为,“中正安舒和定意”的所有要求和境界都能感觉到、体察到、与之相互混溶,甚至能“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如是,则可达到“道悟德培妙峰登”,“祛病延年微渺果”了;而“明心见性智慧融”的境界也可能已经实现了。

进阶心法(无心法的心法)

1.神虚明净。天地精神,一气流布。人的精神必须如天空般虚无,犹如浮云点太苍,并有灵觉在内,明明白白,清澈干净。日久天长地走下去,精气足了,精神旺盛了,自然会出现这种状态。

2.虚空实有。此时,虚空和自身的界限会打破,能感觉到虚空的阻力犹如实有的空(没有的有);身体之皮肉筋脉骨、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均如空了一般(空而不空)。日常的涵养道德、理法认知,以及无我无为之修为,在这个时候就能帮助守着这种境界、延长这种境界。如何守着、延长?如如不动之心。证诸实际,有的人在走转的过程中突然出现这种情况,但是,因为心性修为中没有功夫的参照系,害怕起来,从而中断了八卦走转的修持,殊为可惜。

3.粉碎虚空。虚空打破、对立打破、人我打破,自身还是自身,无住而无不住。儒、道、佛的究竟真实之义可证到矣。所有的词汇和语言都无法言说——言语道断,大道之行也。

这五个阶段15层心法并不能像登台阶一样分得很清楚,但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来实现它。

八卦走转是一个值得用一生的时光来浇灌的生命之旅。生命的旅程有多长,走转的过程也就有多长。人生的幸福也许会因此而不断地照耀着我们!

修炼总则及法要

修炼总则

1.打破对立,打破统一。这也是禅宗最核心的要义,八卦走转是形体外显之动的名称,混元一气圈是功能之效力;转天尊是本体本真。八卦走转要实现这种打破对立、打破统一的状态。当然,普通的学练者,可以不用过多地去分析这种状态。在八卦走转的过程中这种状态也许会自然呈现。未呈现,不盼望;呈现了,不留恋;不恐、不惧、不喜、不分析。这也可以说是八卦走转需要参悟的一个“话头”。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八卦走转是一种行走的冥想和禅修。

2.和合互根,阴阳调济。在八卦走转的过程中要贯彻上下相随,以下为主;内外相合,以内为主;练养结合,以养为主;快慢相间,以慢为主;有为无为,以无为主。八卦走转的目的是为了安心、明心(明心见性智慧融),是为了把心量扩大,与大自然虚空更好地融通;同时,也为练好太极拳、八卦掌,乃至修身养性奠定坚实基础。

3.三观统摄,形神合一。八卦走转也是特别重要的内观法门,有三个层次:观想——用意念制造个形象来帮助观想(如气球等);观照——像探照灯一样,照到身体的所有部位,甚至骨缝、骨髓、血管等都能有所关注,即意到气到,从而这些部分会充满神意所调动过来的大自然的能量;观自在——逍遥自在,无忧无虑,似想非想,非想非非想。这样进行走转就可实现形神合一的功夫,从而身体的通透度和精神的通透度都会超越普通人。

4.八卦一如,心气平和。八卦走转是锤炼功夫修为中所说的间架结构,全是对等的,有往前就有往后,有往上就有往下,有往里就有往外。这个间架结构练到身上,自然心会沉下来,气就不浮躁了。笔者所传授的内功太极拳、松腰太极拳等,是从繁求简、紧求松、动求静来入手的,而八卦走转则是从简求繁、柔求刚、静求动来入手的。练八卦走转的时候,意念要照顾到四面八方,并有弧锲八线——气像八条线一样溢出去;而在身体外围,则有意念形成的弧线来约束(或成弧形锲着、连着这些线,使气既松散又内敛)。百会越往上领,下颏越往回收,丹田越往下沉,从气沉丹田步入丹田气沉的更好境界。这样才是真正的心平气和。

5.内外三合,整体混元。八卦走转要走出形松意充——精神充斥到形体,逐步实现万缘放下、精神安定、注意力集中、生机无限的状态;同时,在走转的过程中,还要始终体会肩、肘、腕、掌指合到胯、膝、踝、掌趾的整体感——此为外三合;更重要的是,还要锤炼内三合——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即内外相合的状态。

身心法要

身心法要指的是心生出来方法的准绳,目的是让身和心实现互济。

1.手上“四字诀”。“顺”——手心往上提,手指尖呈倒蜡烛状,似往下流蜡烛油的状态;“胀”——手心处虚虚的,似有球往外胀的感觉;“鼓”——手腕松,微微地向上鼓;“连”——手指尖往延展的虚空中合拢,好像手指变长,在虚处相连一般。

2.腿脚“八字诀”。“蹭”——脚内侧踝关节处似接触非接触,好像在相互蹭着一般;“搓”——脚底足面似乎在地上搓草绳一般;“探”——落步时如履薄冰,好像要探听消息,看看冰是否有足够的厚度一般;“踢”——脚尖仿佛在冰上踢石子、踢玻璃球的状态;“碾”——里边的脚抬起前,脚掌碾转一下,再与外脚平行向前迈出;“含”——膝盖含提脚心(实际上是身体的四个地方,用意念微含着——会阴含提膝盖,百会含提会阴,肘含提脚心以及膝盖含提脚心);“挂”——踝关节如挂脚环、脚镯;“趟”——膝部以下犹如在泥水中行走。腿脚的“八字诀”走意不走形,走形就错了,就会滞住、僵硬。因此,腿脚“八字诀”不要过早练,必须等八卦走转有了基础才能体悟。

3.身法“十字诀”。肩“沉”而“落”(落到肘上),“肘”坠而“悬”(意念吊着腰气圈),腋窝“空”松而“满”(意念充斥着),裆“掩”“扣”步;胸腹“拢”(两小臂、两大臂、胸、腹拢抱一个想象的气球,形成两臂上面有气在压,下面有气在托,臂外侧有气往里挤,内侧有气往外胀的态势),命门后“凸”(两手越往前,命门越往后)。神意所调动过来的大自然的能量;观自在——逍遥自在,无忧无虑,似想非想,非想非非想。这样进行走转就可实现形神合一的功夫,从而身体的通透度和精神的通透度都会超越普通人。

4.八卦一如,心气平和。八卦走转是锤炼功夫修为中所说的间架结构,全是对等的,有往前就有往后,有往上就有往下,有往里就有往外。这个间架结构练到身上,自然心会沉下来,气就不浮躁了。笔者所传授的内功太极拳、松腰太极拳等,是从繁求简、紧求松、动求静来入手的,而八卦走转则是从简求繁、柔求刚、静求动来入手的。练八卦走转的时候,意念要照顾到四面八方,并有弧锲八线——气像八条线一样溢出去;而在身体外围,则有意念形成的弧线来约束(或成弧形锲着、连着这些线,使气既松散又内敛)。百会越往上领,下颏越往回收,丹田越往下沉,从气沉丹田步入丹田气沉的更好境界。这样才是真正的心平气和。

5.内外三合,整体混元。八卦走转要走出形松意充——精神充斥到形体,逐步实现万缘放下、精神安定、注意力集中、生机无限的状态;同时,在走转的过程中,还要始终体会肩、肘、腕、掌指合到胯、膝、踝、掌趾的整体感——此为外三合;更重要的是,还要锤炼内三合——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即内外相合的状态。

身心法要

身心法要指的是心生出来方法的准绳,目的是让身和心实现互济。

1.手上“四字诀”。“顺”——手心往上提,手指尖呈倒蜡烛状,似往下流蜡烛油的状态;“胀”——手心处虚虚的,似有球往外胀的感觉;“鼓”——手腕松,微微地向上鼓;“连”——手指尖往延展的虚空中合拢,好像手指变长,在虚处相连一般。

2.腿脚“八字诀”。“蹭”——脚内侧踝关节处似接触非接触,好像在相互蹭着一般;“搓”——脚底足面似乎在地上搓草绳一般;“探”——落步时如履薄冰,好像要探听消息,看看冰是否有足够的厚度一般;“踢”——脚尖仿佛在冰上踢石子、踢玻璃球的状态;“碾”——里边的脚抬起前,脚掌碾转一下,再与外脚平行向前迈出;“含”——膝盖含提脚心(实际上是身体的四个地方,用意念微含着——会阴含提膝盖,百会含提会阴,肘含提脚心以及膝盖含提脚心);“挂”——踝关节如挂脚环、脚镯;“趟”——膝部以下犹如在泥水中行走。腿脚的“八字诀”走意不走形,走形就错了,就会滞住、僵硬。因此,腿脚“八字诀”不要过早练,必须等八卦走转有了基础才能体悟。

3.身法“十字诀”。肩“沉”而“落”(落到肘上),“肘”坠而“悬”(意念吊着腰气圈),腋窝“空”松而“满”(意念充斥着),裆“掩”“扣”步;胸腹“拢”(两小臂、两大臂、胸、腹拢抱一个想象的气球,形成两臂上面有气在压,下面有气在托,臂外侧有气往里挤,内侧有气往外胀的态势),命门后“凸”(两手越往前,命门越往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