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植物风水

一二一(一二一运动由哪个学校领导)

时间:2024-01-18 14:57:07 作者:饕餮少女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十二生肖中为何老鼠排第一?

说起十二生肖,大家再熟悉不过了。老鼠是十二生肖中体格最小的,却排在十二生肖的最前面。这是怎么来的呢?

图片来源:CGTN

The Spring Festival is just around the corner, we will ring in the Year of the Rat. It also marks the first year of a new round of the Chinese zodiac, since the rat is the first in the cycle of 12 Chinese zodiac signs.

春节就要到了,我们即将迎来鼠年。它也标志着中国新一轮生肖周期的第一年,因为老鼠是十二生肖中的第一个。

zodiac [ˈzəʊdiæk]:n.属相

To those who might not be quite familiar with the zodiac, it is a repeated cycle of 12 years, with each year being represented by an animal. The cycle begins with the Year of the Rat, and goes through Ox, Tiger, Rabbit, Dragon, Snake, Horse, Goat, Monkey, Rooster, Dog, ending with the Year of the Pig.一些人还不太熟悉生肖,它是一个重复的十二年循环,每一年都有一个动物代表。生肖周期从鼠年开始,之后是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直到猪年结束。

It is not difficult to notice that the rat is the smallest animal in the group, so how comes it ranks on top of the list? Well, there are several explanations.不难发现,老鼠是十二生肖中最小的动物,那么它是怎么排在首位的呢?对此有几种解释。

上海豫园迎新春灯会(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One Explanation: Terrestrial Branches

一种解释:地支

The 12 Chinese zodiac signs are based on the 12 Terrestrial Branches. Ancient Chinese people invented the system based on observations of the orbit of Jupiter, which has a 12-year rotation basis的十二生肖以十二地支为基础。中国古人根据对木星轨道的观测发明了这一系统,木星的公转周期为12年。

Chinese people named each of the Terrestrial Branches, and use them to mark the year, month, date, as well as different periods of the day. Therefore, Jupiter is also known as the \"Year Star\" in ancient China人给每一个地支命名,用它们来标记年、月、日以及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因此,木星在中国古代也被称为“年星”。

The order of the zodiacs was based on their habits and activity time during the day. For example, the rats usually come out around midnight, therefore it is arrang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errestrial Branches, referring to the period between 23:00 pm and 1:00 am.十二生肖的顺序是根据动物们一天的习惯和活动时间来确定的。例如,老鼠通常在午夜前后出来活动,因此它被安排在地支的首个,用来指午夜23点到凌晨1点之间的时间。

Likewise, the ox is the second because the animal ruminates after 1:00 am, and the tiger comes next for it is believed to start wondering around preying between 3:00 to 5:00 in the morning. The same order was transplanted to the arrangement of the 12 zodiac signs.同样的,牛排在第二位,因为它在凌晨1点之后开始反刍,而老虎排在第三位,因为人们认为老虎在凌晨3点到5点之间开始四处捕食。十二生肖都以此排序。

ruminate[ˈruːmɪneɪt]:vt. 反刍

Without any records on archives, this is the most believable explanation, since it is more of a summary of the ancient people's observation of nature. Most of the ancient systems used by the Chinese were created in the same way. 在没有任何记载的情况下,这是最可信的解释,因为它更像是古人对自然的观察总结。中国人使用的大多数古代系统同样按此创造。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Another Explanation: folk stories

另一种解释:民间故事

Where there is unknown, there are mythology and folk stories. Mystery generates stories and legends. 哪里有未知,哪里就有神话和民间故事。故事和传说都来源于未解之谜。

Being the smallest of the 12 animals and the one on top of the list, the rat has been faced with various kinds of questions and challenges since the very beginning. There are many stories to explain this.作为十二生肖中最小的,也是排名第一的动物,老鼠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有很多故事可以解释这一点。

In the most widely known version, Huangdi, or the Yellow Emperor, known as a deity and ancestor of the Chinese people, called on all animals to get registered for the 12 zodiac when the country firstly settled and the animals were placed in a \"first come, first serve basis.\" All the animals got up early in the morning and hurried to the destiny except the rat, which found a shortcut by hiding on the ox's back. When the Yellow Emperor starts to give them orders, the rat standing on the head of the ox was named first.在最广为人知的版本中,黄帝(中国人的神和祖先)号召所有的动物在国家初建之时登记十二生肖,以“先到先得”为原则。所有的动物都起了大早,匆匆赶往目的地,只有老鼠例外,它找到了一条捷径,藏在牛背上。当黄帝开始下令时,站在牛头上的老鼠被命名为十二生肖之首。

In some other versions, the rat was also said to have forgotten to wake up the cat, which therefore lost the qualification to be listed as one of the zodiac signs. Since then, the friendship died and they became enemies.在其他一些版本中,据说老鼠忘记叫醒猫,因此猫失去了被列入十二生肖的资格。从那以后,它们的友谊就结束了,成了敌人。

Everybody knows that folk stories are fictional, but it doesn't stop them from being told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每个人都知道民间故事是虚构的,但这并不妨碍这些故事代代相传。

故宫太和门的老鼠玩偶像(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The image of rat in the Chinese zodiac

十二生肖中的老鼠形象

No matter how the rat made into the Chinese zodiac in the first place, being part of the group has already changed its destiny and expande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the little animal.无论老鼠最初是如何进入十二生肖的,成为这个群体的一员已经改变了它的命运,老鼠的文化内涵得以扩展。

The zodiac sign of the rat represents qualities like intelligent, flexible and vigorous. People born in the Year of the Rat are also believed to be blessed with such qualities. In some Chinese Kung Fu novels, the rat was also personalized in characters with chivalrous spirits.

十二生肖中的老鼠代表着聪明、灵活和活力。出生在鼠年的人也被认为具有这些品质。在一些中国武侠小说中,老鼠也被赋予了侠义精神。

chivalrous[ˈʃɪvəlrəs]:adj. 侠义的

There are also a lot of poems, proverbs, fairy tales themed around the animal, and it has been depicted by artis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s and statues有很多以老鼠为主题的诗歌、谚语、童话故事,中国传统绘画和雕塑中也有描绘。

But their image is not always positive. In Chinese culture, rats could also be considered cunning, greedy, and sneaky. 但老鼠的形象并不总是正面的。在中国文化中,老鼠也被认为是狡猾、贪婪和鬼鬼祟祟的。

英文来源:cgtn翻译&编辑:yaning

来源:中国日报网

闻一多的一生:揭露“一二·一”惨案真相 为新中国洒尽最后一滴血

据新华社武汉4月10日电(记者 徐海波)闻一多,1899年生,湖北浠水县人,中国同盟盟员。

新华社图

1919年,闻一多参加五四爱国运动。1922年赴美留学,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科罗拉多大学学习美术,同时投入大量精力从事新诗创作和文学研究。其间,他写下了著名的《七子之歌》等多篇爱国思乡之作。1923年在国内出版诗集《红烛》。

1925年,闻一多回国,在北京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务长,并在北京大学教授外国文学。1930年,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1932年回到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他随校迁往昆明,任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合并后的西南联合大学教授。面对严酷的现实,他毅然投身到抗日救亡和争、反的斗争中。1943年,他开始得到昆明地下党和同盟的帮助,党通过不同渠道,给他送去的《新主义论》等著作。他开始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从根本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的《中国之命运》发表后,他说:“五四给我的印象太深,《中国之命运》公开地向五四宣战,我是无论如何受不了的。”1944年,他加入中国同盟,后出任民盟中央执行委员、民盟云南支部宣传委员兼《周刊》社社长,成为积极的斗士。

抗战胜利后,坚持、内战政策。1945年12月1日,昆明发生当局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亲自为死难烈士书写挽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并撰写了《一二一运动始末记》,揭露惨案真相,号召“未死的战士们,踏着四烈士的血迹”继续战斗。1946年6月29日,民盟云南支部举行社会各界招待会,他在会上宣布民盟决心响应的号召,号召“各界朋友们亲密地携起手来,共同为反内战、争,坚持到底!”

7月11日,民盟负责人、著名社会教育家、当年救国会七君子之一的李公朴,在昆明被特务。闻一多当即通电全国,控诉派的罪行。7月15日,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他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讲,痛斥特务,并握拳宣誓:“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精神,我们随时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当天下午,他主持《周刊》记者招待会,进一步揭露事件的真相。散会后,闻一多在返家途中,突遭特务伏击,身中十余弹,为建立新中国洒尽了最后一滴血。

来源:北京日报

流程编辑:王宏伟

景洪特警“一二一”口令法做实春训练兵 “拳”力以赴砥砺“尖刀”铁警

为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警种技能本领,不断提升单警及集体作战能力,持续深入推进景洪公安特警队伍正规化、规范化和实战化建设水平,按照《景洪市公安局特警大队2022年度教育训练计划》,景洪市公安局特警大队于2022年3月27日至4月2日,开展了为期七天的季度集中练兵活动,并紧扣最小作战单元能力建设这一要点,将最小作战单元训练贯彻于整个练兵活动的全过程,实施以“一二一”口令法做实春训练兵,全力以赴为顺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护航COP15第二阶段会议安保做好备训、备战工作。

一、突出“一”个重点

“拳”力以赴

提升单警作战能力

“拳”力以赴,锤炼过硬本领。按照“春季练兵”动员部署会议精神和年度训练推进计划,“徒手控制”训练成为了此次练兵活动的重点内容,并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耗费了近一半的集训时间来巩固和强化该训练项目。“徒手控制”训练主要包含拳法和腿法两项内容,旨在促使特警队员熟练掌握格斗、控制技巧,进一步提升单警作战能力。作为警务实战基础性必备技能,它不仅锻炼特警队员的体能、技能,更磨练他们的精神力和意志力,只有通过加强训练、反复磨练、不断规范,才能确保特警队员将该系列技能以“肌肉记忆”的形式印刻在身体内,并在实战过程中达成“条件反射”的效果,确保以训练有素、出其不意的技能水平实现克敌制胜的目标要求。

训练现场

训练过程中,全体特警队员认真聆听教官讲解,并通过实操进行反复磨练,逐步掌握了发力技巧,动作也愈发流畅,出拳、踢腿愈发规整。此次“徒手控制”训练,有效提升了特警队员的单警作战素养及实战对抗能力,也为今后更好地实施其他警务实战专业性训练项目奠定了体能、技能基础。

二、夯实“二”个基点

“想”得益彰

强化队伍作风建设

“想”得益彰,把牢政治属性。思想是指引行动的源泉和动力,为切实把牢把稳公安姓党的政治属性,特警大队将“唱红歌、整作风”纳入练兵计划,以赓续红色血脉、整肃警容风纪为此次练兵添上“效能之翼”,确保此次练兵更加全面、有序、高效。一是“歌以咏志”,传唱革命歌曲,赓续红色血脉,从激荡的旋律中振奋精神,从刻骨的曲词中凝聚力量,从豪迈的歌声中激昂斗志。二是“韬光养晦”,严抓养成教育,整肃警容风纪,以队列队形训练培养“令行禁止”意识,以强化内务管理提升“严以自律”作风,以开展观影活动滋润“敬业奉献”品格。

歌唱中,特警队员以嘹亮歌声倾诉爱党爱国、精忠报国的豪迈心声;整风中,特警队员以令行禁止彰显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作风素养;观影中,特警队员肃穆而坐,缅怀战友,致敬英雄,向英雄看齐!

三、贯穿“一”个要点

“弹”求突破

深化作战单元建设

“弹”求突破,彰显特警本色。最小作战单元建设是特警力量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发挥好公安特警在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中“尖刀利刃”作用的关键训练项目。在此次“春训练兵”活动中,大队将最小作战单元训练贯彻始末,以擒敌拳、徒手控制等小项目的强化,服务作战单元能力建设的整体提升,并施以实弹练兵方式,为作战单元核心战斗力“开刃”,确保有效应对各类极端暴力犯罪案件,特别是刀斧砍杀、暴恐袭击等,以“第一时间反应、快速有效处置”为目标,切实提升各战斗单元及队伍整体的作战能力,全面彰显特警“攻坚克难”应有本色。

实弹练兵

在此次实弹练兵过程中,除了巩固枪械操作的一些基本要领和基础动作外,重点围绕作战单元能力建设展开,有双人相互掩护配合速射、四人小组配齐警械、武器协同作战等,模拟不同警情、场地进行训练,期间,还穿插了约7个小时的狙击步枪精度射击训练,从近至远,距离在变,准度不变。此次“实弹练兵”活动紧密贴合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此次练兵活动,不仅有效巩固和提升了民警的枪械操作使用熟练程度和实弹射击应用能力水平,也进一步增强了特警队员间联合作战的契合度及协作配合能力,为大队深入推进最小作战单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砥锋开刃锻精兵,砺警提能护安行。此次“春训练兵”活动于2022年4月2日下午圆满结束,它既是警种自身寻求自我突破的“磨刀石”和必由之路,也是为顺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护航COP15第二阶段会议这一备战“安保答卷”的必由之路。特警大队将持之以恒地抓好练兵工作,努力将警种做专、做强、做精,尽心尽力尽责在“特”字上下功夫,在“特”字上求突破,全力以赴推进警种建设在“特”字上行稳致远。

监制 | 王 娅

审核 | 余立武

文字 | 顾良飞

视频 | 玉拉叫

编辑 | 徐 玥

吃在“街里”,那些难忘的美食回忆!(下篇)

“一二一,一二一,爸爸领我上街里。买书包,买铅笔,到了学校考第一。”这首陪伴着无数老青岛成长并熟知的童谣,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可以说没有比她更令人熟悉与亲切的了,它说的就是岛城最繁华的中山路一带的场景,并在很长时间里影响了无数的青岛人。

“上街里”,是老青岛人曾经的时尚与难忘的记忆。那里有老青岛心中抹不去的点点滴滴,那里有耳熟能详、时常光顾的老店。那里,一定也有你或多或少美好的回忆。

请继续关注《吃在“街里”,那些难忘的美食回忆(下篇)》,一组记忆图文,也精选汇总了一部分热心读者过往的留言,让我们随着流逝的岁月,再去回望老街里,那些我们曾熟悉的吃喝玩乐,找寻那些深埋于记忆中的老街里情怀......

读者“栈桥海豹”留言:

听着熟悉的一二一一二一,背着书包上街里,这段儿歌仿佛又回到了50年代的童年时代,好温馨好甜美。一生大多半居住在北京路,距最繁华的中山路只有百米之遥,当时的中山路聚集了青岛市最齐全最豪华的百货、餐饮、洗浴、家电、旅馆、娱乐店铺......四方、沧口、台东的居民,每逢节假日逛街里是一家老小最开心的事,想买布到谦祥益、瑞蚨祥,想买百货到国货公司和青岛百货,想买家电到红波,想照相到天真,想买表到享得利,想买帽子到盛锡福......想吃饭更方便了,吃鲁菜有春和楼,吃川菜有天府,吃广东菜有广东饭店,吃海味有海味饭店,吃西点有咖啡饭店,总之可满足各种口味的食客,吃饭喝足,领着孩子到环球给孩子买学习用品。

读者“知山乐水”留言:

小时候因为住在街里,所以吃在街里,在中山路吃的享受历历在目:小时候家里穷,难得有几分钱到俺手里,记得十几岁时帮家里干加工活掙了5分钱,便背着弟弟到市场楼(老婆孩子商店)买了个带哨的小气球,剩下钱买了点彩色糖豆边吃边玩回家,那个甜那个爽啊!有一年小学同学当兵从北京回家探亲,请我到青岛饭店吃饭,那时青岛饭店真高大上,点了个最贵的糖醋大虾,好像3.5元,买了2毛一碗的散啤4大海碗,差点哈醉也没哈上,欠这同学的情至今也沒还上。

好不容易就业了,开第一个月的工资就带着弟弟去谷香村吃熏魚面。同事结婚在春和楼中午请客,每桌30元。我们凑份子每人2元,名酒好菜不少,晚上还二进宫又去了阳谷路一家饭店吃砂锅。再后来结婚生子,带儿子去劈柴院右首第一家的锅贴。价格便宜味道特棒,有个胖姐印象太深刻了,不过没有她家锅贴诱人,儿子沾着醋吃了一大盘,打着饱嗝说她家的醋掺水了。现在再去街里上中山路有种想哭的感觉,不知是今不如昔?还是我们老了!老市区是财富不该衰败到这种程度!个中原因值得深思!

春和楼

春和楼

春和楼是青岛市区最早的饭店之一,也是青岛至今唯一的餐饮百年老字号,山东省历史最久的著名鲁菜餐馆。初设于北京路,后在天津路3号投资扩建,最后门牌号改为中山路。

五十年代公私合营春和楼饭店广告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春和楼的香酥鸡、油爆海螺、八珍鸡卷、红烧驼蹄及银丝卷、水晶包子、三鲜蒸饺等已名声大噪,是达官贵人、上层社会人流频繁光顾的场所。号称“岛城鲁菜第一楼”的春和楼曾接待过的中外名人无数,众多历史人物在春和楼留下了痕迹。旧时能到春和楼吃顿饭是件非常能体现身份和品位的事情。

春和楼蒸饺是舂和楼饭店特色品牌之一,深受青岛市民的喜爱,是在三鲜蒸饺的基础上研发而成的系列产品,1996年被命名为“青岛十大地方特色小吃”。舂和楼蒸饺选料严格、制作精细、成品具有面质柔韧、皮薄馅大,以美味汁多、香而不腻等特点成为青岛脍炙人口的中式快餐。

读者“榉林山人”:

我喝酒的原始地就是从街里开始的,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我就业干的是体力活,直接拿38.5元的二级工资,开工资后,总要去一次春和楼二楼,要一杯啤酒,那时一般饭店用碌碗,春和楼是啤酒杯,要一个拼盘,有鸭蛋,红肠等下酒茱,每盘1元,喝完酒到楼下要一碗鸡丝馄饨,三两蒸饺,连喝带吃共二元。现在每每谈起,心里还美滋滋的。

青岛饭店

五十年代的青岛咖啡饭店

说起青岛饭店,老青岛可谓耳熟能详,它的前身是创建于1932年的青岛咖啡饭店,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青岛最有名的西餐饭店。日寇二次侵占青岛后被日本人强占。1945年,中国人王秀臣、鲁寿山购下,重新开了青岛咖啡店,经营西餐、咖啡兼营鲁菜。后开始缩小西餐供应,扩大中餐经营范围。逐步形成了传统鲁菜见长的经营特色。

青岛饭店

青岛咖啡饭店1965年更名为青岛饭店,1966年原来的旧楼被全部拆除,扩建成一栋五层的大楼。1977年饭店东面的瀛洲旅社被拆除,扩建为九层大楼并入青岛饭店。使之成为青岛当时最著名、最高档的餐饮、住宿场所,也开始了一段很长时间的辉煌期。可惜的是,2004年,在中山路改造中,所有的建筑全部被拆除,青岛饭店也离开了使她诞生、发展、辉煌的中山路。

青岛大包

青岛大包的前身是青岛饭店的“三鲜大肉包”,因皮薄、味美、鲜嫩而名扬岛城。1996年7月16日,青岛大包中心店开业,开业当年,就被青岛市命名为“青岛十大特色小吃”之一。1997年5月1日,一天的营业额达到了4万元,那一年的营业额达到了676万元,并先后获得了“市民满意的大众饭店”、“山东省名小吃”和“中华名小吃”称号。青岛大包成为当之无愧的青岛特色小吃的王牌代表。

曲阜路上的青岛大包

后来青岛大包搬到曲阜路经营,仍是非常红火。九十年代中期,是最鼎盛的时候,每天排队的人群“首尾不能相望”,都能排到中山路上。当年青岛饭店的红火简直都无法想象。去那里吃一顿包子是每个孩子的梦想。可惜后来由于加盟店质量不一,很多市民反映青岛大包质量下滑。2004年被摘掉了“特色招牌”。此后加盟店相继转行。2011年8月,青岛大包重新进入市场,在部分地区重新开张,重新回归岛城市民的视野。

读者“糖姥爷”留言:

七十年代,青岛饭店最受市民喜爱的不是肉包,而是开花馒头,可惜早已绝世了,现在青岛已经无人做出那么好吃的馒头,可惜可惜。

读者“尧”留言:

青岛饭店后面曲阜路一小门脸店叫同心园,此店卖蹄汤面,红烧的猪蹄加汤面条真香。肥城路与中山路口的食品店叫三八商店。

读者“华伟”留言:

“青岛饭店”是在“青岛咖啡饭店”的旧址上新建的,“青岛咖啡”主要是西餐。在它东侧曲阜路上有一个小饭馆儿,叫“同心园”,就是馄饨和火烧。它家的火烧是长方形的,满是芝麻,又香又酥,很好吃。再往东是青岛当时比较有名的一家旅馆“瀛洲旅社”。正对大门是一座假山,假山后面是一栋中西结合的两层楼房,现早已灰飞烟灭了。另外,记不清是在曲阜路还是德县路,靠近中山路的路北,有一家冷饮店,它家的“三色冰砖”特有名。冰砖三层,黄、白和咖啡色三种颜色,三种口味,价格可能是每块五角,也可买半块,两角五分。这个价格按当时的收入水平看,是相当不菲的了。

读者“寻梦缘”留言:

肉丸包子1毛钱1两粮票,曾经是童年的超级美味,好怀念计划经济末期的无公害食品!

读者“易尘”留言:

怀念小时候的青岛大包,咬一口流油。那个年代。真好吃啊。现在是买不到了。生活好了,估计就是有了流油的感觉也吃不动了。

1993年9月6日,继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之后,山东省第一家肯德基餐厅在中山路青岛饭店一楼开业,在当年是一个爆炸性新闻,无数人前来排队品尝,看热闹的人群排到了马路上。

后来,原址开了青岛第一家肯德基,后来,就是拆除......再后来,青岛大包也很少见了......

九十年代中期,我恰好在湖北路工作,这时老街里周边的特色餐馆已经很多了。单纯湖北路河南路到市局这一段就有好几家饭店,去年路过那里,发现天伦酒店仍在营业,很快就三十年了,也算是一家老店了。

那时中午经常会排队去买青岛大包,这时候,周边的几家小饭店也开始小有名气,保定路4号的“九龙餐厅”只是偶尔去一次,去的最多的是湖北路与河南路交界一个楼座后院里的“白玉餐厅”,后来门头换到曲阜路32号,靠近市局的位置,一是离得近,拐个弯就到了,再就是因为所有菜都可以要半份。百盛开业后,来这里吃饭的人更多了,虽然她家上菜挺快的,但赶上饭点前后基本都要等上好一段时间。

曲阜路与中山路交界位置,青岛饭店对面的“无名小吃”,这些小店都具备相似的特点,门面很小,环境简陋,但因味道、价格更贴近大众,多年来一直生意很好,尤其是中午去的时候,经常满座,近些年也都成了网红店。而今,中山路繁华已逝,大沽路、河南路等老街也愈发萧条,令人感叹不已。不过“九龙”和“白玉”已分别在周边的河南路和湖北路上开了分店,只有“无名小吃”还坚守在原址。

青岛食品商店

青岛食品商店曾经的旧影

青岛食品商店,位于中山路南段与肥城路交界,建于1900至1901年之间。解放后,改为“三八副食品商店”,七十年代成为青岛食品商店。这里面是全市最全的卖各地食品的地方,各种点心和糖果,各地包装精美的小食品琳琅满目,这里对无数老青岛的童年都有着很大的诱惑。

1998年,青岛食品商店被拆除,按原貌在原址处又重建了一栋新楼,百年老建筑就此消失。

读者“孙琛”留言:

那时还不流行在外面吃东西,有时买点带回家,中山路很干净,路边全是一排排的大树,夏天是人们遮阴的伞。商店都很繁荣。天主教堂往下走到头是青岛著名的三八店,各种点心都排队,里面的师傅们全是女的,她们愉快的工作,很负责,我有时买桃酥,油很大,蛋卷,量大、特香、很小,以后再没吃过。真的不拆就好了,我们至少走到那里,可一停下来看看,致意。啊,三八店!

读者“王秋绮”留言:

昔日的青岛食品店,铭刻在我的脑海中:几蹬高高的石头台阶,还没进门,糕点的甜香味扑鼻而来,让你忍不住大口吸气。踏进门,踩着吱嘎作响木板地,我会周边浏览橱窗里的诱人的点心,时常口水满满,偷偷的咽下,无奈囊中羞涩,只能饱饱眼福,可吸到肚里的香味让我难以忘怀。

读者“明建”留言:

中山路老街里风光不在了,记得小时候我爷爷每到礼拜天就领我去逛街里,那时的中山路的繁荣景象就像刚散了电影似的,那时最喜欢吃的是青岛食品店的三色冰砖,可惜现在只能是满满的回忆了。

老青岛记忆中的“三八店”旧影

读者“杨大树”留言:

八十年代初在中山路中段的青岛食品店(三八店),卖的冰砖是两毛二。两层包装,外面是硬纸壳,里面是油性纸,打开后,先用嘴舔一舔纸上奶迹,冰砖大小和一包烟相仿,样子像现在的奶酪纯奶香,化得快。吃过一口就是那种原始的奶醇香。还有三毛四的三色冰砖(白黑黄),大小和现在通用智能手机相仿。有四个厚。吃起来是有奶黄,巧克力可可味道,但是那个时候已经了不得了,属于奢侈品。整个商店,一天卖不了几个。炎热夏天吃一只四分钱花生冰棍,就已经是小伙伴们的梦想,而且是你一口,我一口,哥哥咬大,妹妹哭的事情了,更不要提什么吃冰砖了。

谷香村

谷香村饭店上世纪20年代在潍县路开店,最初只是上海附近一个小城镇人开的一家家族小店。建国后搬到中山路38号扩大面积经营。其招牌面排骨面、打卤面叫响岛城,以排骨面、熏鱼面和虾仁面最为著名。

拆迁前的谷香村中山路老店旧址(右侧白色门头)

1996年中山路改造,谷香村搬进了保定路12号,同年谷香村排骨面被评为“青岛首届十大特色小吃”之一,后又获得“中华名小吃”称号。之后驶入了谷香村发展的快车道,很快在太平角和湛山连续开了几家店。

1998年10月,谷香村改制后承包,急速扩张却为企业发展带来了负面效应。由于经营不善,分店陆续关停,2004年,“谷香村”几乎完全淡出了青岛市场,经历了八十余载的老字号在一片叹息中匿迹于岛城。2004年3月,青岛饭店集团出资参股“回购”谷香村,租下了河南路78号面积近五千平方米的网点,开始重新打造谷香村品牌。

八十年代的中山路

读者“慕尼黑妞妞”留言:

买衣服一定要去第一百货大楼买,请客吃饭,家庭聚会一定会去青岛饭店,倍儿有面子,儿时的回忆啊。

读者“AiXinJueLuoXue ”留言:

青岛最繁华的中山路从南头到北头商铺一家挨着一家,记忆中童年时母亲给了十元钱叮嘱我要买的东西,吃的、穿的、用的,我逛着中山路的商店几个小时回来都买齐了,随买随记流水账花光了母亲给的十元钱,回忆童年的那个年代十元钱可是大票,能买很多东西。中山路上的饭店、糕点糖果烟酒食品店、果品店、百货公司、三八店、妇儿店、等等等等,如今回忆起来一幅幅画面还是历历在目,难忘……!

读者“城南旧仕”留言:

从小在四方路长大,洗澡去天德堂,洗完澡吃十乐坊锅贴,每长一岁和父母去天真照相馆照张相,礼拜天和姥姥去天主教堂,去做礼拜听唱诗班唱圣歌,爸爸带着去盛锡福买的带护耳的儿童毡帽,在国货公司买的最喜爱的带长颈鹿图案的褂子,和姥爷去天府酒家吃叉烧包,去春和楼吃香酥鸡和炸虾仁,去谷香村吃熏鱼面大排面,家里如果来客人,姥姥一般都是给我钱打发我去买苟不理包子和万香斋的五宝灌肚、大红肠,姥爷带我去永安大戏院看的人生第一场京剧《锁麟囊》等等,想起这些不禁泪目。

湖南路35号,位于湖南路和中山路交界,1995年被拆除,后来成了金座商城的位置,解放前曾是中国人经营的上海饭店,七十年代后曾经是海味饭店。

八十年代的中山路(出目里利吕井拍摄)

读者“书华”留言:

小一点的时候跟着父母去中山路,买雪糕,冰棍,买鞋袜买衣服,买文具作业本......!大一点了会和同学一起逛中山路,看电影,买环球的体育用品,球拍子,口琴啊......!心情好的时候逛中山路,不好的时候也逛中山路,中山路承载着我们这一代人太多的记忆!吃肉包子那是我带着女儿经常做的事,我小时候可吃不上那个,那是多么奢侈的事啊!现在的中山路已经陌生的只能回忆了!可惜了那个曾经寸土寸金的商业旅游区!

读者“延年益瘦”留言:

中山路从南往北有几家老字号饭店:“谷香村”,“青岛饭店”(还有一个名字叫青岛咖啡饭店),“春和楼”,后来又开了家“天府酒家”,那时木有钱,来回经过这些饭店只有滑溜眼珠子和唾沫的份。

读者“锡臣”留言;

现在地中山路派出所,多年以前是江南饭店。很怀念谷香村的面,青岛饭店的大包,劈柴院儿的各种小吃,春和楼的大菜,期盼中山路能重塑昨日地辉煌。中山路是永远地老街里。

读者“王振尧”留言:

中山路周边从北往南好吃记忆汇总:堂邑路小红楼的灌汤包,冠县路桥洞子下的小笼包,莘县路高密炉包,天府酒家的糯米糕,劈柴院的饺子、坛子肉、豆腐脑、臭豆腐等,春和楼的香酥鸡、蒸饺,黄岛路的苟不理包子和鸡汤馄饨,德县路三角地的馅饼粥,对面中山路派出所旁的清真饭店的大鸡包,青岛饭店的青岛大包八宝粥,湖北路口的谷香村的面条…………如今所剩无几了,即使还有也不是原来的味儿了。

读者“姚桂枝”留言:

吃在"街里",那些消失的童年美好回忆,勾起了我童年的美好回忆!往日繁华的中山路仿佛历历在目。周日经常去中山路逛街,当时的中山路很繁华,店铺林立,人来人往,一派繁华的商业街景象!那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太好,逛累了,饿了,不舍得在外面吃饭。夏天天太热的时候,在街上买根冰糕解渴。工作后,偶尔去青岛饭店吃青岛大包,喝碗粥。肯德基是不舍得光顾的。市政府东迁后,中山路人气大不如从前,逐渐没落。再漫步在中山路,满眼的凄凉,往日的繁华不再,心中充满感伤。好怀念昔日中山路的辉煌!

“逛街里”是青岛一个时代的一个缩影,缠绕着无数青岛人太多的情结。随着市政府的东迁,青岛重心逐渐东移,加之其他各大商圈的崛起,让中山路的人气开始走低,风光无限的中山路商圈日渐衰落。这些年的中山路历经了多次改造,但收效甚微。曾经繁华喧嚣、摩肩接踵的中山路很难回来了,因为她的底蕴已随着没落而渐失,就像那些童年难忘的美食一样,只存在记忆里了。

一二一,上街里,买书包、买铅笔,到了学校考第一......

耳边似乎又传来那首再熟悉不过的童谣,那首老青岛最为知名的童谣就是曾经真实的记忆。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