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天蝎座

牛多少岁了今年(73年的牛多少岁了今年)

时间:2024-01-13 21:01:17 作者:谁为谁伤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大器晚成,生肖牛晚年幸福的年龄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大器晚成,这是一个在许多人的心中激励自己的理念。而对于生肖牛来说,这个理念在晚年更是显得尤为重要。生肖牛在晚年能够获得幸福的年龄,无疑是每个人都非常关心的话题。本文将深入探讨大器晚成,生肖牛晚年幸福的年龄,并给出相应的建议与提示,祝愿每位生肖牛都能在晚年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努力奋斗与积累的三十年

努力奋斗与积累的三十年是每个生肖牛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未来晚年幸福的基石。在这三十年中,生肖牛要不断地努力学习和工作,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能,积累财富和人脉。只有通过这三十年的努力,才能为晚年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具备实现幸福的条件。

生肖牛晚年丰富多彩的五十岁

五十岁,对于生肖牛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个年龄,生肖牛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也进入了事业的巅峰期。此时,他们可以选择继续奋斗,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也可以选择享受生活,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不管选择何种方式,都能让生肖牛的晚年变得丰富多彩。

生肖牛晚年事业有成的六十岁

六十岁,对于生肖牛来说,是一个事业有成的年纪。在这个年龄,许多生肖牛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在事业上享受到了一定的地位和荣誉。此时,他们可以选择退休享受晚年,也可以选择继续在事业上发展。无论选择何种方式,都能让生肖牛的晚年过得幸福满足。

生肖牛晚年家庭和谐的七十岁

七十岁,对于生肖牛来说,是一个家庭和谐的年龄。在这个年纪,生肖牛已经享受到了生活的丰富和充实,也拥有了一个稳定的家庭。此时,他们可以选择与伴侣一起度过温馨的晚年,也可以享受与孙辈相聚的快乐。无论选择何种方式,都能让生肖牛的晚年充满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生肖牛晚年健康长寿的八十岁

八十岁,对于生肖牛来说,是一个健康长寿的年纪。在这个年龄,生肖牛已经享受到了健康和长寿带来的福祉。他们可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健康保健活动,保持身心健康。此时,他们也可以享受到家人的照顾和关怀,过上幸福安逸的晚年生活。

建议与提示:

1. 努力学习和工作,为晚年打下坚实基础。

2. 继续追求梦想或者享受生活,过上丰富多彩的晚年。

3. 选择退休或者继续事业,都能让晚年事业有成。

4. 与伴侣和孙辈共同度过温馨的晚年,享受家庭的幸福。

5. 关注健康,参加体育锻炼和健康保健活动,过上健康长寿的晚年。

祝愿每位生肖牛都能在晚年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愿你们努力奋斗、智慧引导,在生活中获得丰富和满足。愿你们的晚年事业有成、家庭和谐、身心健康,享受到晚年的幸福和福祉。

大器晚成,生肖牛晚年幸福的年龄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和积累的过程。通过三十年的努力奋斗与积累,生肖牛能够为晚年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和八十岁,生肖牛都能够在事业、家庭和健康方面获得满足和幸福。通过本文的建议与提示,相信每位生肖牛都能够在晚年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老话“早伏凉嗖嗖,晚伏晒死牛”,今年何时三伏,2023是凉夏?

才是六月初,但我国华南、华东、西南等地局部地区早已体验了一把持续性烧烤天气,局部地区的气温一路飙升至40℃以上,明显较常年同期要热许多,不少网友感叹:不是三伏却胜似三伏!今天是#高考#第二天,好在全国范围大部分地区天气转凉,下起了不同程度的雨来,大雨、暴雨、大暴雨为考生们降温。

听村里老人讲,如果早入伏的话,天气会凉快一些;反之,晚入伏就更会热一些,与农谚“早伏凉嗖嗖,晚伏晒死牛”说地是一样的。

那么,什么是早入伏、晚入伏?今年夏天是凉还是热?

2023年三伏时间

老话讲“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一般来说,三伏是一年最热之时。三伏天由3个阶段组成,即初伏、中伏、末伏。由于三伏天与夏至节气和干支纪历法有关,使得三伏天的入伏时间和经历天数并不固定。

按照推算方法:从夏至日起,经历第三个庚日,正式进入伏天。初伏和末伏分别各10天,中伏10天或20天。如果夏至与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则中伏10天;如果夏至与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则中伏就是20天。因此,有些年份的三伏历时30天,而有些年份的三伏要长一些,会历时40天。

今年夏至在阳历6月21日,按照干支纪历法推算,这天为‬庚‬戍‬日,夏至刚好与庚日重合。因此,2023年三伏历时40天:7月11日-7月20为初伏(10天)、7月21日-8月9日为中伏(20天)、8月10日-8月19日(10天),8月20日正式结束三伏天。

2023年是早伏,还是晚伏?

关于入伏时间早与晚,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与前一年相比是早还是晚些。同时,入伏的时间早晚,民间主要有2种说法:

第一种:阳历说。

由三伏的推算方法可知,夏至日第三个庚日入伏。夏至日是相对固定的,即阳历6月21日或22日。同时,两个庚日间隔10天。因此,可以确定不同年份的入伏时间(阳历)。由此可知,2023年是7月11日入伏,而2022年是7月16日入伏。

因此,按照阳历说,与去年相比,今年算是早伏。

第二种:阴历说。

从阴历角度看,入伏时间在阴历的五月或六月。老辈人将阴历五月入伏称为“早入伏”,阴历六月入伏则称之为“晚入伏”。

2023年入伏是阴历五月廿四,2022年则是阴历六月十八。因此,按照阴历说,与去年相比,今年也是早伏。

由此可见,无论是阴历说,还是阳历说,2023年都算是早伏了。

2023年夏天是凉,还是热?

老话讲“早伏凉嗖嗖,晚伏晒死牛”,意思是说,如果某年早入伏,天气就会凉快许多;反之,天气可能较往年要热上些许。

古人认为,世间万物讲究能量守恒,热得早凉得也快,而热得晚自然凉得晚,毕竟支撑冷热转换的能量是相对固定的。因此,从农谚老话来看,2023年夏天入伏早,预兆今夏或将较常年要稍微凉快一些。

当然了,俗语老话有一定局限性,同时也不一定适应现代的大气环境,因此,老话预测并不一定就很准确,大家了解即可!#夏日生活打卡季#

100岁的杨振宁,到底牛在哪儿?

2022年9月22日,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100岁生日。

近日。曝杨振宁院士摔倒住院,躺病床上脸色苍白,46岁妻子翁帆贴身照顾!

10月13日,有八卦媒体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一段令人担忧的视频,视频内容就是知名科学家杨振宁院士不幸摔倒受伤住院,躺在病床上的画面曝光,而且已经百岁的他现在这么一摔,身体肯定会出现一些毛病,毕竟年纪大了,身体的各个机能都衰退了,一时间引来无数网友的热议和担心。

据悉,此前杨振宁院士刚刚举办了百岁寿宴,也就是说在生日没过多久后就摔伤住院,而且他此次受伤也是比较严重的,在媒体晒出的照片中,能看出杨振宁院士身穿睡衣,糖子病床上,明显可见已经苍老了不少,脸上的老年斑也是比较严重,甚至脸部看上去也是比较苍白,这么看来此次受伤也是肯定是比较严重的,哪怕如此,杨振宁院士依旧没有放弃工作,只见他将平板电脑放在支架上,依旧是在努力工作,这就是我们敬仰的科学家。

在照片中,杨振宁院士不顾伤势,依旧努力工作,为国家做贡献,这才是我们应该敬佩的人,这样的毅力确实令人钦佩,而杨振宁院士住院后,也是由妻子翁帆全程照看,媒体还爆料称,翁帆的母亲也是过来看望杨老先生,两人的年纪也是比较相近,看上去更像是兄妹,祝愿杨老早日康复出院,保重身体。

现如今翁帆46岁,在年轻时嫁给了杨振宁院士,而两人被爆料结婚时,引起了外界很大的舆论,都不是很看好这段感情,毕竟两人相差了几十岁,而且身份地位悬殊,不在一个层面上,但是两人婚后也是异常相爱,翁虹也是经常照看在杨老身边,祝两人永远相爱,永远幸福。(猫眼娱乐)

9位嘉宾抖音庆贺杨振宁百岁华诞:讲述工作、生活中的一代科学大师

为庆祝杨振宁100周岁生日,近日,抖音联合@高山科学经典 组织了一场主题为“科学大家杨振宁百岁华诞”的科学公开课直播活动。活动中,共计9位院士、学者与科普达人用“专业有趣”的方式,从不同维度讲述杨先生的科学成就与个人故事。

这9位嘉宾分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朱邦芬,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昌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杨振宁传》作者杨建邺,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特聘教授刘钝,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人大附中教师、科普独家创作人李永乐老师,知名科普作家严伯钧和科学节目主持人段玉龙。

他可获至少3次诺贝尔奖,一代物理大师也是哲学家和艺术家

在抖音拥有超过563万粉丝的科普达人严伯钧,曾经和杨振宁在办公室直接交流。他在发言中科普了杨振宁的科学成就与地位。他表示,杨振宁最重要的科学成就是“杨-米尔斯规范理论”,该理论对粒子物理、量子场论、数学都是影响巨大的。他补充,从整个科学史,尤其是理论物理来看,杨振宁与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海森堡、薛定谔等都是人类追求真理道路上最耀眼的指路明灯。如果特指20世纪后半叶,杨振宁就是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他还在发言中详细解释了该理论的奠基性和统合性科学意义。

在讨论到“杨振宁与霍金谁更伟大”的命题时,中科院院士孙昌璞从“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宇称不守恒”、“统计物理(演生论)”的三大革命性理论,分析了杨先生的学术贡献,表示这三大理论奠定了他在物理学界的泰斗地位。“业内人士普遍认同杨先生至少能获得三次诺贝尔奖。”主持人段玉龙说。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特聘教授刘钝刘钝表示“杨先生对当代物理学的思考是很有哲学底蕴的”,比如杨先生曾用量子化·对称·相位因子三个主旋律来概括20世纪理论物理学的发展,以及用一两个关键词对泡利(威力)、费米(稳健、有力)、海森堡(深刻的洞察力)、狄拉克(笛卡尔式的纯粹)几位理论物理学家进行尝试性对比,这种洞察“不自觉带有哲学思考”。

刘钝分享了杨振宁在科学之外的其他成就。他总结道,杨振宁不仅是一代物理大师,也是哲学家与艺术家。他提到,“杨先生非常喜欢逛博物馆、美术馆,对西方不同时代不同的艺术家、不同流派的特点均能发挥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关爱和扶持后辈,理论贡献是全人类的财富

《杨振宁传》作者杨建邺回忆了该书的创作经历。他表示,最初在写《杨振宁传》时,并不认识杨振宁,通过同学葛墨林院士与之取得了联系,并在清华大学进行了为期半个多月的采访。他回忆,当时杨振宁虽然已经退休,但依然很忙,每天都在做研究,空闲时会电话通知他采访。在接触中他发现,杨振宁在和自己谈话时非常谦虚,把他当做同行对待。为了给这部书提供素材,杨振宁还主动分享了两大本记录了他科研文章的文集。

孙昌璞曾是杨振宁与葛墨林共同指导的博士研究生,他在发言中分享了与杨振宁一起做科研的故事。他表示,至今仍记得杨振宁对人非常体贴入微。有一次,他邀请杨振宁到其母校东北师范大学访问,杨振宁知道这会对当地的科研有帮助,欣然同意,并且提议孙昌璞与其一起回去。因为他此前就在孙昌璞的办公室看到过他摆放的女儿的照片,并关怀的问他“是不是很想家?”孙昌璞感叹,“杨先生这样细心地关怀我,当时我是非常感动的”。后来杨振宁在访问东北大学时,还和他的女儿合了影。途中他们参观长白山时,有人讲起了抗日的故事,杨振宁听后激动地唱起了《中国男儿》这首歌,体现了他的家国情怀。

物理学在科普中传承,抖音成为传播高质量知识阵地

本次“科学大家杨振宁百岁华诞”活动还设有“我‘仰慕’的杨先生与我‘认识’的杨先生”讨论环节,孙昌璞、刘钝、张朝阳、李永乐共同参与,科学节目主持人段玉龙主持。在该环节,朱邦芬、潘建伟两位院士分享了与杨振宁在学习和工作中的有趣经历;张朝阳表达了自己对杨振宁的敬仰之情;李永乐以板书的形式对杨振宁与李政道获得诺贝尔奖的“宇称不守恒”理论进行了详细解读。本场直播最终吸引了236万人次在线观看。

近年来,越来越多高校机构和专家学者走进抖音,向公众普及文化知识。一直以来,抖音持续关注物理学领域的“硬核”知识内容,在“科学一小时”系列直播与视频中,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抖音物理科普创作者、大学教授、人大附中教师等联合授课,为广大学生和网友提供前沿的物理科普课程;《高山科学经典》节目也致力于邀请100位知名学者解析科学名著,引领大众科学地阅读,其中包括许多物理学领域的著作,比如费曼的《物理定律的本性》、波恩的《我这一代的物理学》等影响久远的作品。

像朱邦芬、孙昌璞、潘建伟这样的院士授课,已不止一次出现在抖音公开课上。他们与诸多科普达人共同拉近了大众与科学知识的距离。《2021抖音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已有92%的全国“双一流”高校入驻抖音,全年高校开播场次达14463场,网友观看公开课总时长超过145万小时。

祝贺杨振宁100岁生日

潘建伟院士抖音分享他认识的科学大师

今年10月1日国庆节,也是著名科学家杨振宁100周岁生日。抖音《高山科学经典》节目特别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为网友导读介绍杨振宁的科普图书《杨振宁传》,并与该书作者杨建邺在线交流,让公众更加了解杨振宁的伟大科学成就。

在导读中,潘建伟围绕《杨振宁传》一书,结合自身与杨振宁交往经历,从治学之道、为人为师、心系祖国,时代与使命等多角度,分享了自己认识的杨振宁。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后获得清华大学硕士学位,1945年赴美留学,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98年开始担任清华大学教授。潘建伟介绍,杨振宁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也被很多人认为是当前在世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都做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这些都在《杨振宁传》一书中进行了全面介绍。该书还得到了杨振宁本人的认可,其故事性较强,适合中学生、大学生和科研工作者阅读。

潘建伟回忆,他在1992年就接受过杨振宁的教导,那是在中国科大为庆祝杨振宁70岁生日举办的一场学术报告会上,当时他就坐在杨振宁的后面。那次报告会上,杨振宁教导年轻学者,治学之道要把握科学整体的发展趋势,“对于你们年轻人来说,听这样的报告不一定马上就能有收获,但也许在某个时刻,你会发现以前所听到的会影响你的一生”。目前,潘建伟主要从事基于光与冷原子的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相关研究,着力解决光子的存储问题,也是受到了杨振宁启发性思想的影响。

2004年,潘建伟与杨振宁有了一次近距离的接触。当时,杨振宁想了解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于是邀请潘建伟在他的办公室做了一上午的介绍。潘建伟回忆,当时自己还担心杨振宁年纪大想快点讲,想不到杨振宁兴趣非常旺盛,思路非常清晰,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自己一连讲了几个小时,最后杨振宁还邀请他到家里一起吃午饭,并鼓励他尽早全时回国工作。

在杨振宁的鼓励下,潘建伟于2008年回到中国科大开展研究工作。回国后,他的研究与在奥地利时的导师形成了竞争。杨振宁得知后,特意邀请到了对方来中国访问,潘建伟和导师从此冰释前嫌,之后还开展了一系列合作。

2016年,我国“墨子号”量子卫星发射升空,证明中国人在国内一样可以做出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潘建伟就是“墨子号”的首席科学家。在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墨子号”载荷及手稿资料时,杨振宁亲临会场并发言,“我们这一辈子人过去总是盼望中国‘天亮’,如今我们终于可以看到中国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潘建伟感慨:“一定要在工作当中,通过自主创新,向杨先生交出满意的答卷。”

谁是当今世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杨振宁先生100岁生日快乐!

来源:李永乐老师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李永乐老师。

杨振宁先生出生在1922年10月1日,到今天刚好100岁。他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最首屈一指的物理学泰斗,他的成就可以与爱因斯坦比肩。但是大部分网友熟悉杨先生,还是因为1957年,他和李政道一起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

许多网友问我:这个“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到底是啥意思呢?它为什么这么重要呢?为什么说杨振宁是当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呢?在杨振宁先生百年华诞之日,我们再来讲讲这个问题,为杨先生祝寿。

01

对称与守恒

首先,我们要讨论一下物理学中“对称”与“守恒”的关系。

20世纪初,德国著名女性数学家埃米·诺特提出了诺特定理,她说:系统中每个连续的对称性,都会对应着一个守恒量。

比如:物理规律都满足时间平移对称性,意思是说,今天的物理规律和明天的物理规律是完全一样的,物理规律不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根据诺特定理,这种对称性一定对应了物理学中的一个守恒量,这个守恒量就是能量。

为什么呢?我们用反证法来证明:假设物理规律会随时间变化,那么能量必定不守恒。

我们可以这样做:假设万有引力常数会随着时间逐渐地越变越大,那么我就可以在今天消耗能量举起一块石头,明天再让这个石头落下来,释放出能量。因为明天的万有引力常数大了,所以石头下落时,可以释放出更多的能量。这样一来,通过一个循环,我在不引起任何其他变化的情况下,凭空造出了能量,所以能量就不守恒了。根据原命题等价于逆否命题,如果能量守恒,那就必然得出万有引力常数不能随时间变化,这就是时间平移对称性。

物理规律除了满足时间平移对称性以外,还要满足空间平移对称性——一个物理实验在中国做还是在美国做,得出的规律是一样的。就算拿到火星上去做,结果也是如此。空间平移对称性对应了物理学中的动量守恒。

此外,物理规律还要满足空间旋转对称性——向东扔一个篮球,和向南扔一个篮球,得到的物理规律是相同的。空间旋转对称性,对应了物理学中的角动量守恒。

最初,诺特认为:对称量应该是连续可微的,也就是可以一点点地改变。比如时间的平移、空间的平移和旋转都是连续可微的。但是后来人们又发现了一种不连续的对称性——镜像对称,物理规律也普遍满足镜像对称。

例如:我扔出一个篮球,篮球会经过一条抛物线轨迹。如果在我对面有个镜子,镜子里边的篮球也会经过一个抛物线轨迹。你会发现:不管是镜子外面的世界,还是镜子里面的世界,物理规律也是完全一样的。如果你只看篮球经过了一个抛物线,是没有办法区分这个世界到底是镜中世界还是镜外的世界的,这就是物理规律的镜像对称性。

镜像对称又对应了一种什么守恒呢?1927年,美国物理学维格纳提出:物理规律的镜像对称对应了宇称的守恒。

维格纳

02

宇称

什么是宇称?这个概念不好理解。但是我们上中学的时候学过奇函数和偶函数吧。

函数y=x²是偶函数,因为有它的中央有一条对称轴,如果我们沿着这个轴把函数图像左右翻转一下,你会发现左右两边的函数图像重合了。

偶函数

而函数y=x³,叫做奇函数,它不存在对称轴,如果我们非要沿着y轴左右翻转一下,你会发现你会发现它的上下颠倒了。

奇函数

我们知道:量子力学中,粒子的位置是不确定的,需要通过一个波函数去描述粒子在不同位置的概率。如果这个波函数是偶函数,我们就叫它偶宇称,如果波函数是奇函数,我们就叫它奇宇称。

物理规律的镜像对称性对应了宇辰的守恒,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粒子的波函数最初是偶函数,那么它将一直是偶函数;如果它最初是奇函数,那么它将一直是奇函数。

人们曾经认为:宇称守恒就和能量、动量、角动量守恒一样,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规律,直到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出现。

03

θ-τ之谜

宇称不守恒的故事,要从著名的θ-τ之谜说起。

有一副很有意思的漫画:粒子物理学家如何研究青蛙的内部结构。粒子物理学家会把一只青蛙放进枪里发射出去,然后撞向另一只青蛙,两只青蛙撞得稀巴烂后,粒子物理学家再去看这些碎片。

物理学家是如何研究物质结构的

这幅漫画中表现的就是粒子物理学家的日常工作:科学家们首先会造一台加速器,把某种粒子加速,然后让它撞向另一种粒子,撞击之后就会出现许多千奇百怪的碎片。通过这种方法,人们发现了θ粒子和τ粒子。

θ粒子和τ粒子的物理性质非常一致,它们质量相同,电荷也相同,就连寿命也是一样的。那么我们怎么知道它们是两种粒子呢?因为它们的衰变产物不一样。

θ粒子可以衰变成一个π+介子和一个π⁰介子,而τ粒子衰变之后是两个π+介子和一个π-介子。更重要的是:θ粒子衰变产物是偶宇称的,根据宇称守恒,θ粒子也应该是偶宇称的;而τ粒子的衰变产物是奇宇称的,所以τ粒子也应该是奇宇称的。

所以,科学家们断定:尽管θ粒子和τ粒子看起来非常相似,但是它们宇称不同,一定是不同的粒子。可是话又说回来,为什么两个不同的粒子会具有几乎相同的性质,却唯独宇称不同呢?这就称之为θ-τ之谜。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这个问题被认为是粒子物理的关键问题之一。

04

宇称不守恒

针对θ-τ之谜,顶尖物理学家们提出了很多种理论,但是最终解决这个谜团的是杨振宁和李政道。在1956年的一天,他们两人在一次就餐时迸发出一个想法:也许θ粒子和τ粒子本身就是同一种粒子,只是它们衰变时,宇称发生了变化!

中学时我们就学过,自然界有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

第一种叫电磁相互作用,比如两个电荷之间作用就是电磁相互作用。

第二种叫万有引力,比如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力就是万有引力。

第三种叫做强相互作用,强力能够把质子束缚在原子核里。

第四种力叫做弱相互作用,在θ粒子和τ粒子衰变的过程中,就是弱力在发挥作用。

在前三种相互作用中,都有切实的实验和理论支持宇称守恒,但是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称到底是不是守恒的,还没有实验或者理论的证实。于是,杨振宁和李政道两个年轻人大胆的猜测:也许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称就是不守恒的?所以同一种粒子,有时候通过弱相互作用衰变成偶宇称的粒子,有时候通过弱相互作用衰变成奇宇称的粒子。如果真的是这样,θ-τ之谜就被解开了。

不过,对称性是宇宙的基本的规律,在杨和李之前,所有的物理规律都是建立在对称性的基础之上,就连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不例外。两个年轻人说物理规律是不对称的,这很难让人相信。

于是,杨振宁和李政道决心,要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05

吴健雄实验

1956年底,杨振宁和李政道找到了正准备利用假期出去度假的华裔女物理学家吴健雄。吴健雄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女性,她后来成为了美国物理学会会长,被称为东方居里夫人。

吴健雄

杨振宁和李政道对她说:我们设计了一个实验来验证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您能不能帮我们把实验做出来?

具体的实验过程是这样的:

钴60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在弱相互作用下可以衰变成镍、电子、反电中微子和两个光子:

我们要关注的是两个物理量:钴60原子核的自旋方向和电子的发射方向。通过外加不同的磁场,可以人为控制两个钴60原子核的自旋方向相反,这样它们刚好是镜像对称的,我们可以称其中一个钴60为“真实世界”,另一个自旋相反的钴60为“镜像世界”。

因为衰变,无论是“真实世界”的钴60,还是镜像世界的钴60,都会向外发射电子。这些电子要满足什么规律呢?

首先:根据已经证实的空间旋转对称性,真实世界只要旋转1800就能变成镜像世界,因此真实世界中向上发射的电子束,一定和镜像世界向下发射的电子束强度相同;真实世界向下发射的电子束,也一定和镜像世界向上发射的电子束相同。也就是 I₂=I₁′,I₁=I₂′。

与此同时,如果宇称也是守恒的,那么根据镜像对称性,真实世界向上发射的电子束和镜像世界向上发射的电子束强度一定相同,真实世界向下发射的电子束和镜像世界向下发射的电子束强度也应该相同。也就是 I₁=I₁′,I₂=I₂′。

那么,根据以上两条对称性,自然就有四个方向的电子束强度都相同,即I₁=I₂=I₁′=I₂′。

但是,假如杨振宁和李政道的猜想是正确的,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那就会出现钴60向上和向下发射的电子束强度不同的情况,实验就是要找到这种不同。

听上去不难,但是实际做起来,难度还是很大。因为原子核都是在不停的运动的,它怎么会听话的排成整齐的镜像呢?方法就是降低温度,只有温度降到足够低,原子核的运动才能被束缚住。

吴健雄被这个新颖的想法吸引了,她取消了自己的休假,在美国国家标准低温实验室里完成了这个实验。她把钴60的温度降低到0.003K,这已经非常接近绝对零度了,再通过磁场控制钴核的自旋方向,然后统计了大量钴60的衰变结果,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在实验中,钴60向上和向下发射的电子束强度不同!

真实世界的里的钴核向下发射的电子多,镜中世界里的钴核向上发射的电子多,每一个钴核自旋方向和电子发射的优势方向都满足左手定则!就好像它们都是左撇子一样!

你看,如果把真实世界的钴60原子旋转180度,就能变换到镜中世界,所以空间旋转对称性还是没错的。但是,如果把真实世界的钴60做一个镜像,就和镜中世界完全不一样,所以在弱相互作用下,镜像对称性被破坏了!宇称果然不守恒了!

1957年初,吴健雄发表了自己的实验结果,支持了杨和李的结论。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顶级物理学家不能接受。比如:被称为“物理学界的良心”的泡利说:我不相信上帝是左撇子。理查德.费曼说:我赌50美元这个实验肯定是做错了。布洛赫更是夸张的说:如果宇称不守恒,我就把自己的帽子吃掉。

泡利

费曼

布洛赫

尽管有许多人反对,但是实验结果是无法反驳的。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给杨振宁和李政道,那一年杨振宁35岁,李政道31岁。想想爱因斯坦从1905年提出光电效应,到1921年获得诺贝尔奖,中间相隔16年。杨振宁先生和李政道先生从提出理论到获奖,中间只隔了1年。

宇称不守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结果,它打破了人们的固有观念,把对称性撕开了一个口子。人们发现:在某些情况下,对称性是有破缺的。正是因为对称性的破缺,一种统一的作用力,才慢慢变成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反过来,我们也可以用一种理论解释弱力和电磁力,这就是弱电统一理论。

其实,早在1954年,杨振宁和米尔斯就写下了杨-米尔斯方程,但是直到人们理解了对称性破缺,才知道了这个方程的重要性。再后来,温伯格提出了弱电统一理论,盖尔曼等人建立了描述强相互作用的量子色动力学,这一切构成了我们今天对围观世界的最深刻认识: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

杨振宁和米尔斯

温伯格

盖尔曼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

二十世纪上半叶是一个年轻物理学家辈出的时代,保罗·狄拉克提出狄拉克方程的时候26岁,海森堡提出不确定性原理的时候也是26岁,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和光电效应方程的时候25岁,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年轻人没有太多条条框框的束缚,才能够为物理学做出突破性的贡献。

狄拉克

海森堡

爱因斯坦

在杨振宁先生提出宇称不守恒和杨-米尔斯方程时,都受到过当时的物理学大家的猛烈批评,可是杨先生在压力下依然坚持了自己的想法,才有了震惊世界的发现,成了物理学泰斗。回想起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和光电效应理论,不也是如此吗?

感谢大家观看本期内容。让我们一起祝杨先生生日快乐!

100岁的杨振宁,与邓稼先跨越50年的对话

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上世纪40年代赴美留学任教。1957年,因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与李政道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是20世纪物理学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2003年起,杨振宁回国定居并在清华大学任教,在培养和延揽人才、促进中外学术交流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1971年第一次访问新中国,临别时收到邓稼先的来信,过去50年,杨振宁先生还对这封信感念至深。

今天分享《晨曦集》增订版收录的1971年邓稼先先生写的这封信,以及杨振宁先生50年后的“回信”,见证这跨越半个世纪的友谊与家国情。

杨振宁与邓稼先

邓稼先致杨振宁的一封信

1971年8月13日

振宁∶

你这次回到祖国来,老师们和同学们见到你真是感到非常高兴。我这次从外地到北京来看见你,也确实感到非常高兴。在你离京之后,我也就要回到工作岗位上去。

关于你要打听的事,我已向组织上了解,寒春确实没有参加过我国任何有关制造核武器的事,我特地写这封信告诉你。

你这次回来能见到总理,总理这样的高龄,能在百忙中用这么长的时间和你亲切地谈话,关怀地询问你各方面的情况,使我们在座的人都受到很大的教育,希望你能经常地想起这次亲切的接见。

……

这次在北京见到你,时间虽然不长,但每天晚上回来后心情总是不很平静,从小在一起,各个时期的情景,总是涌上心头。这次送你走后,心里自然有些惜别之感。和你见面几次,心里总觉得缺点什么东西似的,细想起来心里总是有"友行千里心担忧"的感觉。因此心里总是盼望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夜深了,不多谈了。代向你父母问安。祝两位老人家身体健康祝你一路顺风。

稼 先 8.13/71

摘自《晨曦集(增订版)》 杨振宁、翁帆 编著

各位首长、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各位亲戚:

我非常感谢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跟中国物理学会合办的庆祝我农历一百岁的生日。我没有想到你们请到了这么多人,跟我在不同的时候有过很多交往。我是整整五十年以前,1971年第一次访问新中国。那个访问是我人生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段,因为使得我对于新中国第一次有了一点认识,而这个认识对于以后50年我的人生轨迹有了非常大的影响。

那次访问除了看了住院的父亲以外,我还看见了很多亲戚和朋友,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我最亲近的朋友就是邓稼先。他1971年给我写的一封信,最近发表在一本书里头,这里头的故事是这样的,中国原子弹爆了以后,美国的报纸很快有种种的消息。其中一项我注意到,说是设计中国原子弹的人物里头有邓稼先。邓稼先是我中学、大学、在美国的知心朋友,我想他跟我的关系不止是学术上的关系,也超过了兄弟的关系,所以对于这个消息我当然非常注意。另外一个消息我也注意到,是美国报纸上说毛主席派了飞机到陕北把美国物理学家寒春接到北京帮助中国制造原子弹。我认识寒春是因为我跟她在芝加哥大学同一个实验室工作了20个月,而且她还要我教她中文。她没有告诉我为什么,一直到1948年3月她告诉芝加哥大学系里所有的老师、学生,说她要到中国去跟她的男朋友结婚,在陕北。

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很想知道这个消息是不是对的,很想知道中国的原子弹是不是中国人自己造出来,没有经过外国人的帮忙。所以我在1971年4个礼拜的访问之中就非常想问这些问题,问寒春参加中国的原子弹故事是真的还是假的?可是这是一个敏感的问题,所以我又不敢问。最后在北京几个礼拜后,我要到上海去,从上海再过几天就要飞回美国。在离开北京的时候,也是去飞机场的时候,邓稼先送我。那个时候北京的飞机场很简单,所以他陪我一直走到飞机的楼梯底下。我实在憋不住了,我问他寒春有没有参加中国原子弹的设计?他说他觉得没有,不过他说要跟组织上认证一下然后告诉我。

所以那天他就去跟组织接触了,组织告诉他没有外国人参加中国原子弹的制造,除了在最先的时候略微有一些苏联人的帮助,后来基本上是中国人自己做的。他就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在第二天派专人到上海,到的时候我在上海大厦,在吃饭的时候信差送来了这封信,这封信现在已经出版在我的一本新书里头。这个信如果仔细看很有意思,因为它除了讲他验证了中国的原子弹基本没有外国人参与,当然没有寒春。这封信后边还有几段显示得很清楚,他在那几个礼拜里跟我见过好多次,他有想跟我说的话说不出来,所以他在信的尾巴上描述了一下他想要跟我讲什么,可是不知道怎么讲。在这个信的最后他这样给了我一个期望,是“但愿人长久”,他把“千里共婵娟”改了一下,变成“千里共同途”,当时我看了信以后没有看懂这句话。“千里共同途”是什么意思呢?我后来想了想,知道这是一个很深的意思。最近这个信发表了以后,仔细看了以后,我觉得今天五十年以后,我可以跟邓稼先说: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可以很自信地跟你说,我这以后五十年是符合你“共同途”的瞩望,我相信你也会满意的。再见!

转自清华大学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