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性格命运

现代自强不息的人物(现代自强不息的人物事迹)

时间:2024-01-16 15:37:11 作者:追梦抓梦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南澳新时代好家风先进人物)郭建强:身残志坚 自强不息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张妍 张宇婷 通讯员 郑燕霞 张丹

简介:身残志坚“跪坚强”,自强不息传佳话。自幼因病残疾,不埋怨、不放弃,自食其力撑起家庭,多年赡养体弱多病老父亲,为身边人树立榜样。

如果不是4岁那年患上了小儿麻痹症,郭建强的人生应该会大不一样。

但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自强不息,在母亲离世后20多年里,他养蜂、种菜、编竹器,坚持自食其力;他做饭、洗衣、擦地,成为照顾年事渐高、体弱多病父亲的主力。

上世纪60年代的南澳新大碧洲村,郭建强呱呱坠地,是家里的第3个孩子,后来,父母又陆续给他添了4个弟弟妹妹。郭建强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后,母亲为了让他得到更好的治疗,背着他翻山越岭四处求医。

尽管家庭如此贫寒,但在父母的教导下,孩子们却懂得互相谦让、互相照顾。郭建强还记得,长大了一点,家里只要有好吃的,都会先让弟弟妹妹们想吃。

过去家里贫穷,别说是电动轮椅,就连拐杖都买不起,郭建强只能靠爬来挪动身体。因为常年在地上爬行,他的裤子几乎每天都会磨破。当时,回乡探亲的乡亲看到他的裤子破破烂烂,就带了不少旧衣裤,但是为了更节省,他总是在容易磨破的地方打上厚厚的补丁,补了一层又一层。家里那台华南牌缝纫机是母亲当年卖掉一头猪换来的,成了他生活上的“好帮手”,一直用了20年才“退休”。

母亲一生都为了操持家庭而忙碌着,却忽略了照顾自己,60岁那年就因为心梗离世。母亲对郭建强的影响极大,他一直记着母亲对他说过的那句话:“你能做的时候多做一点,不能做的时候就没办法了。”这句简朴的话却蕴含了自强不息的人生哲理。

虽然身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从小郭建强就不希望被另眼相看。他表示自己还能做点事情,不需要完完全全的依靠政府的救济过日子。尽最大能力去自力更生,种菜、种地、养猪、养鸡……这些农活一开始对他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但他一遍遍地干,一遍遍地磨,最终成为了干农活的“好把式”。

他12岁就跟着父亲学养蜂,与蜜蜂结下不解之缘。他决定自己搞一个小小的养蜂场,便在家自己尝试做蜂箱,并爬行到野外抓蜂王到蜂箱里,开始养殖蜜蜂。刚开始时,因为不熟练,经常会受到蜜蜂的“亲吻”,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反而觉得这是蜜蜂喜爱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论刮风下雨,冰天雪地,依然坚持每天都到院子了摆弄着这群可爱的小家伙,如同孩子一般,小心呵护。

母亲离世后,兄弟早就分家了,生活也不富裕;姐妹嫁得远,平时见面不多;照顾体弱多病老父亲的重任落在了郭建强身上。尽管行动不便,但他始终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老父亲。每天早上7点吃过早餐,下地干活,11点赶回家里为父亲做午饭,下午再去干活。年迈老父亲住院时,他因行动不便,无法到医院陪护,他在家急得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上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他还凭着惊人的毅力在七娘山脚下办起了果园,种上了荔枝、龙眼。凭着勤劳的双手,加上政府补贴和妹妹的资助,郭建强为自己和父亲筑起了新的安乐窝。

后来,为了方便他售卖蜂蜜,南澳办事处和新大社区帮助他办理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2014年“自强蜂蜜小店”正式营业了。像中广核这样的爱心企业、爱心市民也常为他举行蜂蜜义卖,让他不为销路犯愁。

老父亲80多岁安详离世,郭建强自己的身体却一年不如一年。这些年动过几次手术,加上腰椎出现了问题,郭建强养蜂规模越来越小。幸好有残疾人补贴等福利,让他能够维持日常开销。

现在的他仍一人独居,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每天大早就驾着电动轮椅到附近买菜,自己做饭。他的亲人经常会来看他,或者电话问候他,新区、办事处和社区也会常常关爱他。

郭建强把这些点滴关心都放在心里,他曾委托社区工作人员打印了一封公开感谢信,信上说:“我虽身体残疾,但没有被社会遗忘。这些年来在上级、居委会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心支持帮助下,我学会了编织竹器和养蜂,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

每个自强不息的人都了不起

他们不因身体残缺而志短,不畏生命曲折而气馁,在生活中学习本领、在打拼中演绎芳华、在奋斗中实现价值。倾听自强奋斗故事,尊重关爱残疾人士。追梦路上,我们并无不同!每个自强不息的人都很了不起!(人民网)

来源: 人民网

励志故事35 坚韧不拔,逐梦前行!李明用自强诠释清华梦

在一个繁华的城市里,有一个名叫李明的年轻人,他的父母都是知名企业家,他从小便生活在一个优越的环境中。然而,李明并不满足于此,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在中学时期,李明就知道了清华大学这所世界知名的高等学府,他深深地被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所吸引。他明白,要想进入清华大学,必须具备强大的自立能力和自我驱动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人才济济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于是,李明开始了自己的自强之路。他每天清晨五点就起床学习,晚上十二点才休息,每天的学习时间超过了16个小时。他克服了自己的弱点,抵制了外界的诱惑,一步步地向着梦想前进。

在这个过程中,李明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他的同学们都在玩乐,而他却要独自面对枯燥的学习;他的父母认为他不需要如此辛苦,希望他能够过上轻松愉快的生活。然而,李明从来没有放弃过,他坚信只有自强自立,才有可能实现梦想。

最终,在高考前夕,李明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他成功地通过了考试,获得了清华大学的学习机会。在那里,他遇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在大学里,李明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如何面对困难、如何与人合作。

在大学毕业后,李明选择了创业,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他的父母不理解他的决定,认为他已经拥有了一切,不需要如此辛苦。然而,李明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他要用自己的努力和成就证明自己的价值。

经过几年的努力,李明的公司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一家领先于行业的企业。他的成功不仅仅是自己的成就,更是他对自强精神的践行和对厚德载物的体现。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只有自强自立,摆脱对父母师长的依赖,才有可能实现健康全面的发展。

请在下方留下您的宝贵意见。如果您觉得我的激励小故事对您的孩子或家人有启发,请点击喜欢并发表评论。您的肯定将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

脑瘫患者胡华众自强不息的故事

胡华众今年34岁,是湖南安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安邦制药”)的一名残障员工。他从小因残疾站不起来,到读完大学,再到入职安邦制药,一路艰辛走来,自强不息的故事感动了身边同事。

“让他自己站起来,不然他一辈子都需要人扶”

1989年,胡华众出生于衡阳县集兵镇一个贫困家庭,出生时因缺氧导致脑损伤,留下先天残疾。他两岁时,还不能正常地在地上爬行;4岁时被邻居断言“这个孩子可能活不下来”;6岁了还站不起来,说话吐词也不清晰。

经常被邻里孩子嘲笑“傻瓜”,胡华众非常自卑,不敢出门。父亲有意识地带他去挤公交车,有一次,天雨路滑,胡华众一不小心滑倒在车厢里。好心人伸出手准备扶他时,胡华众的爸爸却拦住了:“让他自己站起来,不然他一辈子都需要人扶。”胡华众眼含着泪水,扶着栏杆站了起来。父亲为他的勇敢鼓掌,乘客们也都鼓起了掌。

7岁那年,看到其他小朋友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上学,胡华众特别羡慕。他每天扶着墙练习走路,希望自己走得更好,也能上学读书。妈妈告诉他:“学校不收你这样的孩子。”看到孩子失望的眼神,妈妈心里不是滋味,私底下反复找学校沟通申请。终于有一天,妈妈拿着新书包告诉儿子,他可以去上学了,胡华众乐得一晚上没睡好觉。

上学路是泥巴路,正常孩子走半个小时就可以到学校,胡华众一瘸一拐要走上两个多小时,路上摔倒过无数次,但他咬牙坚持,没有让父母接送过一次。

课堂上,胡华众总是坐在教室角落,不敢举手发言。班上几个调皮的孩子一看见他就说“怪物来了”,胡华众恨不得在地上找个洞钻进去,心里非常难受,甚至想过自杀。幸亏老师和父母及时开导,他才将求学之路坚持走了下去。

勤工俭学读完大学,成为安邦制药励志宣讲团成员

高考后,胡华众就读于株洲职业技术学院。他的抗压能力得到了提升,不再是那个胆怯自卑的孩子了。

他的勤奋好学赢得老师、同学们一致认可,2011年6月被评为学院“十大学子”,12月光荣地入了中国。从此,他更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还竞选上了宿管干事,积极主动为同学们服务。

胡华众参加“专升本”,在南华大学完成了本科学业。大学4年,胡华众生活费都是靠捡垃圾等勤工俭学活动挣的,没找家里要过一分钱。

大学毕业后,胡华众幸运地被安邦制药录用。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工作,回报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

安邦制药是医药行业残障员工最多的企业之一,最高时达到256人。长沙市企业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龙晖说,安邦制药开创“融合用工”模式,让胡华众这样的残障者跟身体正常员工和谐相处、相互促进,被全国残联作为经典案例推广。

工作后,胡华众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温暖和力量,也保持了旺盛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赞扬。他作为安邦制药学习张海迪小组励志宣讲团成员之一,站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的宣讲台,和大学生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感到很自豪。

他业余时间仍在不断进取,发愤学习,考取了会计证,还向注册会计师发起冲刺。

爱情也悄悄地来了,3年前,一位淳朴的农家姑娘走到胡华众身边,成为他的妻子。“如今的生活越过越好!”胡华众说。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