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性格命运

2022国运(2022国运 卦象)

时间:2024-01-19 22:22:09 作者:作茧自缚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2022,国运即我运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锦缎

每年的岁末年尾,都是二级狗们摸着薄薄的钱包,拍拍身上的灰尘,怀揣着成为巴菲特的梦想,继续下一个孤单旅程的时候。

回到2020年底,最激进的预测都不会想到,2021年表现最好的居然是周期。 涨幅最大的五个行业,除了电力设备,就是有色、煤炭、化工、钢铁,上一次的煤飞色舞,还要追溯到2007和2015年的那两波牛市。

踏空的可不仅仅只有散户,机构的老腰也快被闪断了。很多大型公募不设周期研究员很久了,而且还有机构限定不准买周期。对于周期这种极度依靠盘感和经验的投资门类,现有的主流机构并没有什么优势。

主流机构的预测,代表了目前市场最主流的观点,但也仅此而已。如果股市最主流的预测是对的,这就代表了市场的走势跟预期一致。可我们知道,预期差才是股市收益的来源。

如果说主流机构集体踏空周期股并不影响排名,那消费股2021年的坍塌则是一场真真正正的悲剧。大消费行情在2月中旬走到一个极致之后,就进入了持续的下跌行情,家电、医药、白酒、教育、互联网一个都没躲过,过去四年在大消费上躺赢的基金经理,在这个2021年都不好过。

原申万的策略分析师凌鹏写了一篇《价值因子的至暗时刻》,为价值投资者加油打气。在投资上有自己的坚持当然是好事情,但又有几个人能分清,每个人所坚持的,到底是执念,还是真正的智慧?

所谓股市是一场修行,我们都以为是涨跌考验人性,其实不是。股市告诉你,你的努力,你的勤奋,你的坚持,你的执着,跟你的收益,没什么关系。

如果你想去顶楼,你是在电梯上倒立、撞墙、做俯卧撑,统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在电梯上。

我们每个人,这辈子面临的人生关口并不多,绝大部分都是稀里糊涂过来的,回忆的时候却往往因为自己做的那些倒立、撞墙、俯卧撑而自我感动,浑然不清楚自己只是选择了其中一部电梯而已。

投资是人生的最后一份工作。其意义就在于,活得通透,放过自己,与命运和解,接受客观的结果,不再将自己的价值观投射到别人身上。我们不仅改变不了别人,其实连自己的命运都改变不了,只能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过去几年,投资白酒、家电、医药这些大消费的机构,跟现在投资元宇宙,炒比特币,还有过去四十年的买房的人有什么区别么?

其实没有区别,都是大周期下恰逢其会的选了其中一部电梯。

前海通首席经济学家姜超入行中泰资管,8个月亏20%被群嘲。这其实也说明了,对于机构而言,投研一体化更像是个口号,研究跟投资之间,实际上可能并没有太多联系。

有很多人在年度总结中,反思2021年投资蓝筹的教训。从长期来看,大消费的代表白酒基本面确实足够优秀,常年20%以上的ROE,每一个都可以跟巴菲特组合中的可口可乐相提并论,可三年十倍,再优秀的消费股也撑不住这么个上涨。 本质上,这不是要不要坚持价值投资理念的问题,已经涉及到估值判断的艺术了。 既然是门艺术,就必须容忍天马行空的神经病。

我们生活在一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里面,未来的十年,变化的剧烈和决绝,可能会超过过去四十年的任何一段时间。新能源汽车取代燃油车,大概率会在未来的十年内实现。汽车行业通常占到一个国家GDP的10%,制造业的三分之一,我们在未来五年,就会见识到这场新能源汽车大变革中,大国命运的浮沉。

光伏则是另一个国运的塔罗牌,当下规模不大,但影响极为深远,会在五年后发挥他巨大的作用。光伏发电成本的摩尔定律法则,理论上可以将现有电价降到无限接近为零,按照供给需求曲线,供给接近无限时,需求也将接近极大,这将会彻底改变人类社会的现状。

这是成长股投资最好的时代。前所未有的真正的新经济会带来持续不断的成长,如果我们还沉浸在只有大消费才是价值投资的理念里,就是对这个时代最大的犯罪。

我们已经在产业界观察到了未来变化的雏形。比亚迪2021年预计销售汽车75万辆,有消息说内部指引2022年计划是200万辆。凭借着三电系统全栈自研,以及DMi的插混系统在国内一骑绝尘,比亚迪实现200万辆的年销售目标,可能会延迟,但最终必将会实现。

市场可能远远低估了这200万辆汽车背后所代表的意义。2021年中国人均GDP大约可以到1.2万美元,如果比亚迪能够带领自主品牌实现这个200万辆的突破,基本上就代表了中国已经迈出中等收入陷阱,人均GDP 2万美元指日可待了。

我们一直说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虽然有时候不服气,但在乘用车行业上我们确实是比较弱势。多年以来,国家政策也是不求所有,但求所在,鼓励合资企业当地生产,我们合资了大众、通用、丰田、丰田、奔驰、宝马,所有但凡国际知名的汽车企业,在中国都有合资公司。我们用自己的市场,换来的只是单纯的GDP数字。

世界前10大汽车生产商的门槛是200万辆,燃油车时代自主品牌的龙头吉利最高的时候也不到150万辆,比亚迪超过200万辆的意义就在于,中国汽车制造商首次作为世界汽车行业的重量级选手登上历史舞台。而这个舞台,自从1980年之后格局就没有变过。

牛股的基因,是一个伟大时代的投射。2021年锂电行业的超额收益,本质上还是新能源汽车时代的红利。电池成本占到目前新能源汽车的30%-35%,才有了这两年锂电行业波澜壮阔的行情,宁德时代封神,离不开背后占世界一半份额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英国著名投资人詹姆斯•安德森,在临退休前,发表了他的最后一封致投资者的信,他在信中引用了Moderna董事长Noubar Afeyan的一句话,“让我说一些直白的话……为了取得非凡的发现,我们必须愿意拥抱不合理的建议和不合理的人,因为完全合理的人做完全合理的事能够产生巨大的突破我是不相信的。”

我们本意并不是鼓励大家一定要坚持某条赛道走到黑,我们只是想告诉大家,在这个旧有产业机制尚未倒下,新产业欣欣向荣的大争之世,拥抱变化,不要排斥看上去跟以往经验不同的判断。

詹姆斯•安德森也给出了正统的选股标准:“伟大的投资,通常具备以下特征:公司具有无限的增长机会,从不自我设限;由创始人来领导公司;具有鲜明的经营哲学,通常是从第一性原理出发而独创出来的。”

我们现在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光伏行业,有着众多符合上述标准的公司。哪怕是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转型的吉利、长城,创始人依然活跃在一线领导企业。

正如一滴酒回不了最初的葡萄,我们也永远回不到从前。

未来已来,我们能做的,就是让时代的脉搏与自己的心跳连在一起。

这一次,国运即我运。

2022,国运即我运

作者:愚老头

每年的岁末年尾,都是二级狗们摸着薄薄的钱包,拍拍身上的灰尘,怀揣着成为巴菲特的梦想,继续下一个孤单旅程的时候。

回到2020年底,最激进的预测都不会想到,2021年表现最好的居然是周期。 涨幅最大的五个行业,除了电力设备,就是有色、煤炭、化工、钢铁,上一次的煤飞色舞,还要追溯到2007和2015年的那两波牛市。

踏空的可不仅仅只有散户,机构的老腰也快被闪断了。很多大型公募不设周期研究员很久了,而且还有机构限定不准买周期。对于周期这种极度依靠盘感和经验的投资门类,现有的主流机构并没有什么优势。

主流机构的预测,代表了目前市场最主流的观点,但也仅此而已。如果股市最主流的预测是对的,这就代表了市场的走势跟预期一致。可我们知道,预期差才是股市收益的来源。

如果说主流机构集体踏空周期股并不影响排名,那消费股2021年的坍塌则是一场真真正正的悲剧。大消费行情在2月中旬走到一个极致之后,就进入了持续的下跌行情,家电、医药、白酒、教育、互联网一个都没躲过,过去四年在大消费上躺赢的基金经理,在这个2021年都不好过。

原申万的策略分析师凌鹏写了一篇《价值因子的至暗时刻》,为价值投资者加油打气。在投资上有自己的坚持当然是好事情,但又有几个人能分清,每个人所坚持的,到底是执念,还是真正的智慧?

所谓股市是一场修行,我们都以为是涨跌考验人性,其实不是。股市告诉你,你的努力,你的勤奋,你的坚持,你的执着,跟你的收益,没什么关系。

如果你想去顶楼,你是在电梯上倒立、撞墙、做俯卧撑,统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在电梯上。

我们每个人,这辈子面临的人生关口并不多,绝大部分都是稀里糊涂过来的,回忆的时候却往往因为自己做的那些倒立、撞墙、俯卧撑而自我感动,浑然不清楚自己只是选择了其中一部电梯而已。

投资是人生的最后一份工作。其意义就在于,活得通透,放过自己,与命运和解,接受客观的结果,不再将自己的价值观投射到别人身上。我们不仅改变不了别人,其实连自己的命运都改变不了,只能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过去几年,投资白酒、家电、医药这些大消费的机构,跟现在投资元宇宙,炒比特币,还有过去四十年的买房的人有什么区别么?

其实没有区别,都是大周期下恰逢其会的选了其中一部电梯。

前海通首席经济学家姜超入行中泰资管,8个月亏20%被群嘲。这其实也说明了,对于机构而言,投研一体化更像是个口号,研究跟投资之间,实际上可能并没有太多联系。

有很多人在年度总结中,反思2021年投资蓝筹的教训。从长期来看,大消费的代表白酒基本面确实足够优秀,常年20%以上的ROE,每一个都可以跟巴菲特组合中的可口可乐相提并论,可三年十倍,再优秀的消费股也撑不住这么个上涨。 本质上,这不是要不要坚持价值投资理念的问题,已经涉及到估值判断的艺术了。 既然是门艺术,就必须容忍天马行空的神经病。

我们生活在一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里面,未来的十年,变化的剧烈和决绝,可能会超过过去四十年的任何一段时间。新能源汽车取代燃油车,大概率会在未来的十年内实现。汽车行业通常占到一个国家GDP的10%,制造业的三分之一,我们在未来五年,就会见识到这场新能源汽车大变革中,大国命运的浮沉。

光伏则是另一个国运的塔罗牌,当下规模不大,但影响极为深远,会在五年后发挥他巨大的作用。光伏发电成本的摩尔定律法则,理论上可以将现有电价降到无限接近为零,按照供给需求曲线,供给接近无限时,需求也将接近极大,这将会彻底改变人类社会的现状。

这是成长股投资最好的时代。前所未有的真正的新经济会带来持续不断的成长,如果我们还沉浸在只有大消费才是价值投资的理念里,就是对这个时代最大的犯罪。

我们已经在产业界观察到了未来变化的雏形。比亚迪2021年预计销售汽车75万辆,有消息说内部指引2022年计划是200万辆。凭借着三电系统全栈自研,以及DMi的插混系统在国内一骑绝尘,比亚迪实现200万辆的年销售目标,可能会延迟,但最终必将会实现。

市场可能远远低估了这200万辆汽车背后所代表的意义。2021年中国人均GDP大约可以到1.2万美元,如果比亚迪能够带领自主品牌实现这个200万辆的突破,基本上就代表了中国已经迈出中等收入陷阱,人均GDP 2万美元指日可待了。

我们一直说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虽然有时候不服气,但在乘用车行业上我们确实是比较弱势。多年以来,国家政策也是不求所有,但求所在,鼓励合资企业当地生产,我们合资了大众、通用、丰田、丰田、奔驰、宝马,所有但凡国际知名的汽车企业,在中国都有合资公司。我们用自己的市场,换来的只是单纯的GDP数字。

世界前10大汽车生产商的门槛是200万辆,燃油车时代自主品牌的龙头吉利最高的时候也不到150万辆,比亚迪超过200万辆的意义就在于,中国汽车制造商首次作为世界汽车行业的重量级选手登上历史舞台。而这个舞台,自从1980年之后格局就没有变过。

牛股的基因,是一个伟大时代的投射。2021年锂电行业的超额收益,本质上还是新能源汽车时代的红利。电池成本占到目前新能源汽车的30%-35%,才有了这两年锂电行业波澜壮阔的行情,宁德时代封神,离不开背后占世界一半份额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英国著名投资人詹姆斯•安德森,在临退休前,发表了他的最后一封致投资者的信,他在信中引用了Moderna董事长Noubar Afeyan的一句话,“让我说一些直白的话……为了取得非凡的发现,我们必须愿意拥抱不合理的建议和不合理的人,因为完全合理的人做完全合理的事能够产生巨大的突破我是不相信的。”

我们本意并不是鼓励大家一定要坚持某条赛道走到黑,我们只是想告诉大家,在这个旧有产业机制尚未倒下,新产业欣欣向荣的大争之世,拥抱变化,不要排斥看上去跟以往经验不同的判断。

詹姆斯•安德森也给出了正统的选股标准:“伟大的投资,通常具备以下特征:公司具有无限的增长机会,从不自我设限;由创始人来领导公司;具有鲜明的经营哲学,通常是从第一性原理出发而独创出来的。”

我们现在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光伏行业,有着众多符合上述标准的公司。哪怕是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转型的吉利、长城,创始人依然活跃在一线领导企业。

正如一滴酒回不了最初的葡萄,我们也永远回不到从前。

未来已来,我们能做的,就是让时代的脉搏与自己的心跳连在一起。

这一次,国运即我运。

美国早已将中国当对手,但中国国运来了

近代国际关系的百年历史反复证明,博弈和斗争一直是传统国家关系的主旋律。尤其是大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几乎都是在冲突甚至战争中一路走来的。在此过程中,世界格局随之发展变化。

美国学者诺曼·里奇(Norman Rich)通过对拿破仑战争以来的大国关系史进行考察后断言:“大国政策不仅决定了本国人民的福祉与不幸,同时也常常会影响到,而且一般是非常严重地影响到,世界上其他地区大多数人民的命运”。

换言之,任何一个大国的兴起、发展、衰落、复兴,都会伴随着至始至终的斗争——已有的守成大国,绝不愿意看到任何一个新兴大国的崛起。

但凡事皆有两面性。一个新兴大国遭受守城大国的打压,固然会加剧其崛起危机。但这也恰恰说明,新兴国家的实力已经实现了质变。在与对手的拉锯博弈,明争暗斗中走完崛起进程,是大国崛起的必由之路。

近些年来,美国对中国的敌意日益加深,并逐渐将中国认定为主要对手。但这些都只是中国复兴崛起进程中的必然的“成长烦恼”。作为一个新兴国家,在与美国的博弈斗争中,中国引领世界潮流,参与全球治理的经验日渐成熟,中国的国运,已经悄然到来。

一、“怀璧其罪”——美国已经将中国视为主要的对手

西方人开启的地理大发现和工业革命,将人类社会带入了近代文明。所以,自近代以来的数百年间,西方一直是全世界的中心,广大亚非拉国家则处于被西方剥削、奴役、压迫的“边缘地带”。

但二战之后,伴随着西方内部一系列危机出现,东亚经济开始以一种近乎奇迹般的方式强势崛起,其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日益攀升。

与之对应,西方国家在全世界的战略地位则相对下降。步入新世纪之后,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经济体的增长势头更为迅猛,东亚作为世界三大中心之一的地位加速提升。

到了2020年,仅仅中日韩三个经济体的经济体量,已经占到了全球经济总量的25%,甚至略高于美国的24.4%,远高于高于欧盟的17.8%(加上英国也仅为21%)。“东升西落”和“东风压倒西风”的客观态势,也催生了人类社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这一切都不可避免地引起了美国的恐慌。2011年前后,奥巴马政府推动“重返亚太”。2017年特朗普上台后,力推“印太战略”。2021年,拜登政府进一步强化“印太战略”,并加强东亚联盟体系。

这一切,实际上就是东亚在美国的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大幅提升的具体表现。

百年疫情的爆发进一步加剧了“东升西降”的势头。因为在疫情的防控和经济复苏的“国际斗争舞台上”,中美两国同台竞技,美国几乎是毫无还手之力地惨败退场。

讲求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的中国人民、识大体、顾大局、讲规矩,我们的政府更是有权威、有胆识、有魄力。政府对疫情的良好防控,又反过来取得了人民的认可和接受。目前整个东亚(东盟+中日韩)新冠病毒感染者比例,仅及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左右。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数据,在2020年的全球经济衰退中,东亚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要比世界平均少下降2.3个百分点,而在2021年的全球经济回升中,又要多增长2.6个百分点。这一点和疫情肆虐的欧美诸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伴随着大国实力的迅速变化,美国对中国的敌视甚至仇恨程度日益加强,其对中国的打压和遏制力度也不断强化。其主要手段,就是在经济层面大力推动自身和盟友与中国实现“脱钩”,在全球产业链中推动“去中国化”。

按照美国的设想,既然中国的崛起主要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中国经济力量的快速发展,又主要得益于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市场的繁荣活跃。

那么,只要在经济领域逼迫中国“退群”,重新构建一条将中国排除在外的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那么中国经济自然会“崩溃”,中国的崛起进程也会因此“中断”。

为了达到这一邪恶目标,美国的卑劣手段主要有两个。第一,强力推进“重返亚太”战略和“印太战略”。

在中国周边,尤其是南海地区和印度洋地区煽风点火,挑起事端,不断教唆印度、越南等相关国家与中国叫板,强化其东亚盟友与中国的政治安全对立,以“政治互疑”弱化“经济互利”,以安全对抗阻挠经济合作。

就是诱导,甚至胁迫其东亚盟国和“准盟国”,弱化对中国的经济依赖。比如,美国当前就采取了各种措施,阻挠韩国和一些东盟国家在5G等高新科技领域与中国合作。在这各方面,一向品行低劣的日本可谓是马前卒、急先锋。

日本政府在美国的授意下,出台了专业法律,为许多科技企业提供大额补贴,鼓励其撤离中国,回到国内或者转向越南、泰国等第三国。

在近年日本企业的对外投资结构中,一度就出现了对华投资占比快速下降,对东盟投资占比急剧攀升的势头。在其对外贸易布局中,也显现一定程度的“去中国化”趋向。

二、“共克时艰”——美国的敌视打压进一步凸显了中国优势

美国的一系列无节操举动,给中国经济造成了一系列困境。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更不可能被美国人的霸权意志所左右。

美国进行了的这一系列敌对和打击举措,非但没有击垮中国经济,反而提供了一种“倒逼机制”。在推动中国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同时,也进一步凝聚了人心,凸显了中国的制度优势、道路优势,增强了中华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具体来看,此一轮的对华博弈,从多个侧面,验证了中国实现国家崛起,追求世界大同的巨大优势。

首先,5000年文明史锻造锤炼出来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坚定意志。

中国崛起的基础是5000多年之久的文明史。作为世界上唯一完整保存古典文明,并持续发展至今的国家,中国人不信邪、不信命、不惧艰险、不畏——意外葬身东海?那就化为青鸟衔石填平它;烈日当头曝晒?那就张弓搭箭亲手射下它;敌人扰我华夏?

那就铁马冰河千里远征消灭它!历史的经验不断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国人团结一心,就一定可以战胜一切艰险,就能够无往而不胜。而崛起,就是坚韧顽强之中国的国运。

其次,中国的坚定领导,是我们民族精诚团结、一往无前的最根本保障。美国实现崛起的基础,是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濒临两大洋,周边无强敌”的地理位置,和美洲新大陆绝佳的资源禀赋。仅仅是人均耕地面积,美国就是中国的30多倍。

所以,美国可以靠着者所谓“自由”而松散的政府体制,在资源极其宽裕的条件下实现崛起。美国实行的“三权制衡、两党轮替”的联邦制国家体制,是18世纪西方政治学理论的完整模板。

近年来,这套曾经给美国带来辉煌的制度,也因为美国政客的因循守旧,胡作非为,而逐渐失灵,越来越不能适应21世纪的世界变化。而中国拥有14亿人口,各种资源人均之后,几乎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

因此,在各种资源都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必须用高度集中的组织机构来控制、管理和分配资源,才能集中力量推着国家向前发展。总之,中国的核心领导地位,和中国制度的历史传承,是理解中国具有极强抗风险、抗打压能力的关键。

美国人的打压,和中国的有力反击,无疑会进一步强化民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只要“主心骨”不倒,中国何惧打压遏制?

再次,中国人民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乐于风险的精神,将在“国运之争”中进一步发扬光大。1978年,在我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念的号召之下,中国人民大胆改革创新,进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壮举,成为改变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到了20世纪90年代,面对国际经济和政治形势的新变化,中国人探索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伟大理念,引领中国经济突出重围。进入新世纪之后,以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中国积极主动采取措施,

逐步融入全球化和世界市场体系。党的之后,我们继续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各种体制机制。面对百年变局的影响和美国的打压,我们又审时度势提出了经济发展“双循环”理念,和通过“一带一路”引领新一轮全球化的伟大倡议。

因此说,中国崛起的过程就是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美国的打压措施无论多么嚣张、残酷,勇于创新的中国人,总能在实践中找到化解之道。逆境之中,我们国家的发展也必将越挫越勇。

一言蔽之,如今的中国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锤炼,在经济发展、治国理政、对外关系等方面,已经成熟完善,我们的实力更是今非昔比。

任何企图羁绊中国发展的人或者国家,都会被无情地碾过。一切的磨难只会让我们更加坚韧成熟,所有的打压遏制也只能让我们更加精诚团结。我们民族复兴的伟大国运,终将在各种博弈中,最终实现。

一个太平洋足够大,完全可以容纳中美两个大国的发展,中国始终愿意与美国和平共处,中美之间也不应该是此消彼长,你死我亡的关系,祈愿美国及早顿悟。

三、“作茧自缚”——美国的疯狂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

出乎美国意料的是,美国的疯狂,凸显了中国在全球经济领域无可比拟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客观上加快了中国的崛起进程。

首先,多年来美国经济已经高度金融化、泡沫化,他们把中低端制造、医药卫生等劳动力要求高,利润率低的产业转移到了国外。因而疫情突然爆发之后,美国因为缺乏抗疫物资而自顾不暇。-中国则凭借着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地理位置优势,迅速取代美国,成为绝大部分东亚经济体的第一大出口对象国。无论美国如何胁迫,东亚国家经济体不可能和中国“脱钩”,因为离开了中国物资(包括抗疫物资)和市场,很多国家经济将陷入绝境。

比如,日本花了不少钱,忽悠本国企业撤离中国到东南亚。尽管东南亚国家有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但东盟十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法律法规完善程度、劳动力质量、营商环境,都与中国存在局大差距。

比如,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的比较优势,是丰富且吃苦耐劳的劳动力资源。

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中国经历了数次产业转型,腾笼换鸟,正在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结构升级的中国,依然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

经过高等教育培训但成本相对较低的人力资源,再加上人工智能资源的补充,中国仍将是世界上人力资源优势领先的国家。一些搬到东南亚的日企,就因为缺乏有效的高质量劳动力供应,发展举步维艰。

美国用鲜活的事例,“帮助”中国验证了一个事实: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可预见期内,无可比拟,不可取代,离开中国谈经济全球化,无异于“痴人说梦”。

不仅如此,在疫情期间,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大力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全面合作,深化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极大改善了周边环境。RCEP的成功签署和全面实施,为中国发展与其他东亚经济体经贸关系创造了更加有利条件。

另外,迄今为止,中国已经向东盟国家供应了将近两亿剂次的疫苗,并无偿援助了大批抗疫物资。双方还启动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倡议,不断完善“中国—东盟疫苗之友”平台,促进疫苗政策沟通和信息分享。

东南亚知名智库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所的民调数据显示,44.2%的东盟民众认为中国是为东盟抗击新冠疫情帮助最大的国家,其其比例远高于日本、欧盟和美国。

再从全球范围来看,与中国的贸易战已经造成美国国内深刻的经济危机,这将会给世界经济造成灾难。早在2018年,一些清醒的美国智库就警告道,中美两国的贸易战至少会导致美国丧失20万个就业岗位。

但后来的实践证明,该智库的预测似乎过于乐观了。仅仅2019年,美国因为贸易战而减少的就业岗位就高达25万个,同时美国的GDP也折损了至少1000亿美元。

就在2021年的4月份,40多位美国国会议员和300多家美国企业联合向拜登政府警示道,美国不合理的贸易壁垒,正在不断推高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水平,美国企业因为贸易战而蒸发的市值,至少有1.7万亿美元。

“如果拜登继续冥顽不化,2022年美国人将会再失去70万个就业岗位,每个美国家庭的实际收入将减少6400美元”。

这一切都是美国人作茧自缚,但经济已经高度空心化、虚拟化的美国,要想医治经济创伤,只能进一步依靠美国霸权,继续收割世界经济,世界经济形势也会更动荡,货币危机会加剧。

因此,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想规避这种危机,只有不断加强制造业尤其高端的发展。因为出口原材料的发展模式,特别容易受到美元体系的影响,特别容易被美国等发达国家剥削。而放眼世界有能力、有意愿在制造业发展领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的只有中国。

与中国加强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成了自然而然的必然选择。

所谓国运,绝非是“上天注定”的好运。而是自己抓住时机,作了正确的决策。而对手则误判形势,作做出了错误的决策。美国“疑神疑鬼”地担心霸权地位受损,不顾国际道义疯狂打压中国,不仅没有达到孤立中国的目的,反而让全世界人民越发认清了其邪恶本质。

而中国却始终站在全人类利益的高度,联合朋友,有理、有力、有节地与之斗争。高下对比之后,中国与世界各国尤其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进一步得到了强化。

四、结束语

我泱泱中华民族,历经艰难险阻而圣火不绝,饱受摧残而凤凰涅槃。我们所依靠的,就是人民在千年历史中锻造出来的,不屈不挠,不怕打击,勇于斗争的精神气概。

这种精神气概,又是靠着无数仁人志士和平民大众,对脚下这篇热土的挚爱和信念,自觉地付出与奉献,来维持前行的。 换言之,国家繁盛,民族复兴的大业,万世瞩目,百年传承,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之奋斗不息。

即便在国内羸弱,生存存亡之际,我们也没有向日寇和其它内外派低过头。时至今日,在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奋勇狂奔的中华民族,更是不会惧怕任何敌对和遏制。

自从关系正常化之后,中美之间曾在反对苏联扩张等方面有过共同利益。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以一种全新的姿态,积极主动地融入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中美经济交往日益深入而密切。政府甚至一度将中国认定为“利益攸关者”。

“911”恐怖袭击之后,美国将其战略重心转移至打恐反恐,中美在反恐问题上立场一致。在经贸关系“压舱石”的锚定之下,中美关系经历了一段平稳发展期。但随着中国实力的日益强盛,美国的战略焦虑感日益强烈起来。

尽管中国一再强调,我们的发展绝不挑战和威胁任何国家,我们坚定维护现有的国际体系。但视霸权如生命的美国,决不允许任何国家有挑战其霸权地位的实力。近年来,美国开始毫不避讳地将中国视为最大敌手,并联合一帮盟友仆从,对中国进行疯狂遏制打压。

但敌人越是歇斯底里,越是说明其气数已尽——最后的挣扎,往往也是末日的狂欢。只要我们中国坚定初心,稳住阵脚,顺势而为,步步为营,民族复兴的光辉前景为时不远。

到那时,美国荼毒世界的邪恶霸权终将被历史和时代抛弃,“天下昭明,万邦协和”的美好世界终将到来。

穿越风风雨雨,共赴新的远征!2022北京日报观点回眸

1 举旗定向

征程越是壮阔,目标越是远大,任务越是艰巨,越需要领导核心的掌舵定向、科学理论的指引领航。“两个确立”不仅是创造新时代伟大成就的制胜密码,更是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走向更加辉煌未来的根本保证。

——《在坚强领导核心领航下共赴新的远征》,(10月26日)

编辑手记

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明确宣示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

本版接连刊发《归根到底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0月19日)、《开放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确定性》(10月19日)、《锚定中心任务为推进复兴伟业接续奋斗》(10月21日)等文章,从思想理论、中心任务等方面阐释了我们党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原因。心中装着百姓,手中握有真理,脚踏人间正道,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必将风雨无阻、勇往直前,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2 战疫答卷

在这一艰难的特殊时刻,如何在诉求密集爆发时回应民声民需,如何为应对可能出现的新困难做好准备,如何抓紧时间窗口复工复产、复工达产……大考从各个向度检验着这座大城的抗压能力,也为提升城市治理、锤炼发展韧性提供了重要思考视角。

——《在大战大考中锤炼城市治理和发展韧性》,(12月23日)

编辑手记

过去三年时间,我们进行了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本版密切关注首都疫情形势,一方面坚持从小切口谈广大市民的急难愁盼,刊发了《“刷证验码”不妨尽快推广》(1月12日)、《让就地过年的人们感受到年味儿》(1月28日)、《伏天测核酸得多点“凉策”》(7月20日)等评论,为疫情防控举措的优化提出针对性建议。

另一方面坚持理性思考,为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以效率和温暖争取最小代价最大效果》(4月13日)、《解疑释惑打消老年人的“疫苗犹豫”》(12月2日)、《用足政策服务包助复工复产再提速》(12月16日)等文章,聚焦不同阶段的主要关切点,引导社会舆论更好统一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共识上来。当前,走出疫情已成定局,让我们团结一心向前走、向前看,共同建设和守护更好的家园。

3 双奥之城

更团结、更欢乐的北京冬奥会,向世界深刻展示了文明共处的无限可能,奥林匹克是一座桥梁,也将中国文化、中国智慧传播向更大场域。“一起向未来”的时代强音,也成为人类生活方式、世界发展方式选择的重要指引。

——《非凡冬奥会展示文明共处的无限可能》,(2月23日)

编辑手记

北京冬奥会之“无与伦比”,不仅在于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成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更在于这是一次人类社会久违的团结和平友谊的嘉年华。《真实的中国百闻不如一见》(2月23日)、《让更多“冰墩墩”带世界认识可爱的中国》(2月25日)等评论解读了冬奥承载的中国理念,认为和谐欢乐阳光的气氛让处于艰难时刻的世界体会到同舟共济的澎湃力量。

从夏奥到冬奥,北京成为全球唯一的“双奥之城”,奥林匹克与体育融入这座千年古都的方方面面。如果说,北京与奥运的第一次握手,是站起来、富起来的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展示悠长历史的“自我”,如今再度相逢,则是强起来的中国与世界双向奔赴,呈现天下大同的“我们”。

4 发展韧性

我国消费市场潜力大、韧性强的特点没有改变,消费市场总体恢复发展态势没有改变。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回应消费需求所在,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积极培育中高端消费新增长点,就能带动经济转起来、活起来,就能为高质量发展蓄力。

——《释放消费潜能须在求新求变上下功夫》,(11月4日)

编辑手记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直面风高浪急,我们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靠前发力、精准有力,在坚持中赢得主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于变局中开新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未雨绸缪、兜牢底线,在危机中育新机。

本版接连刊发《从8.1%看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潜能》(1月19日)、《中国经济向好有基础有支撑》(3月18日)、《从开门稳看中国经济“进”的动力》(4月22日)等评论,从不同角度阐释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持续恢复的态势,认为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没有变,时与势仍在我们一边。

5 创新突围

攻坚之难与现实差距客观存在,慢不得更急不得,既要只争朝夕、奋力追赶,也要保持定力、稳住心态。从体制机制到社会舆论再到国内市场,都要加强对中国创新的尊重与信任,多鼓励试错、多给上路机会。

——《核心技术攻坚必定功成不必求速成》,(9月23日)

编辑手记

这些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密集发力、加速跨越,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与此同时,科技领域在视野格局、创新能力、资源配置、体制政策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与科技强国建设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如何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成为社会的重要关切。

在《星辰大海之路“一棒接着一棒跑”》(6月8日)、《精准帮扶让科创企业心无旁骛搞创新》(7月6日)等评论文章中,我们阐释了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化缘化不来的铁律,分析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赓续至今的艰苦奋斗精神等有利因素,提出路虽远,行则必至,一旦功成,掌握的将是发展命运的主动权。

6 大城精治

从“闻风而动、有一办一”,到“主动治理、未诉先办”,为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提供了“北京方案”。新年新气象。从“每月一题”开始,不断创新治理机制,大城精治的为民底色将更加鲜明,我们也将积累更多“北京智慧”。

——《善用大数据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1月12日)

编辑手记

一座城市的现代化,不止表现在经济数据、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更在于运转效能与公共服务的细节。这座偌大城市管理得怎么样,是履行好首都功能的基础,是衡量城市化质量的标准,也关系着每个北京人的幸福指数。

本版密切关注城市中的大事小情、老百姓的急难愁盼,积极为城市治理的进一步优化贡献智慧。《物业想赢得居民得会算大账》(1月14日)、《礼让斑马线 别“见好就收”》(1月28日)、《电梯广告 管好才能用好》(3月25日)、《让惠老补贴更易用好用》(7月22日)等评论聚焦“七有”“五性”,求解这些小问题的过程,也是基层治理创新的过程。

7 激浊扬清

网络暴力还不是一个法律概念,当事人往往只能按照侮辱罪、诽谤罪的标准自行取证、自行起诉,巨大的维权成本“劝退”了不少人。另一方面,网暴所带来的伤害往往是精神上的,法律难以衡量其危害性,导致刑罚裁量普遍偏低。

——《遏制网暴要强化法治手段》,(4月27日)

编辑手记

网络空间包罗万象,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寄托情感的精神家园。但从现实来看,网络暴力、算法弊端、平台失责等乱象频频拉低用户体验,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成为亿万网民的共识。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虚拟行为要怀敬畏之心。本版坚持从具体问题谈起,刊发了《“人肉”网暴频发,平台岂能无责?》(1月14日)、《杀人的网络暴力不整治不行了》(1月26日)、《莫让超长“预售”透支信任》(4月8日)等一批评论,呼吁唯有更好地完善规则、净化环境,筑牢治理防线,我们才能迎接更清朗的网络世界,拥抱更美好的未来。

8 世界祸源

美国极尽挑动拱火之能事,开空头支票鼓动乌克兰挑战俄罗斯底线于前,疯狂挑拨俄乌双方和全世界神经于后,终于挑起了战争,更不断向乌克兰输送武器,极限制裁,极限施压,激化局势,种种作为,可以说已经丧失了起码的国际道义。

——《看清楚谁才是当今世界祸乱之源》,(3月2日)

编辑手记

俄乌两国同宗同源,兄弟之邦兵戎相见,无疑是巨大悲剧。本版刊发《俄罗斯与西方分歧难以弥合》(1月21日)、《美西方对俄极限制裁的警示》(3月2日)等文章,解析了乌克兰问题的历史经纬,点明美国一箭“多”雕的算盘,批评美西方单边制裁解决不了问题,相反,其外溢和反噬效应正如滚雪球般不断叠加蔓延。

乌克兰危机在网上也引发了观点的激烈碰撞,其中有大量理性探讨,亦不乏听风就是雨的奇谈怪论,或是幼稚浅薄的空洞喊话。着眼于此,本版适时推出《中国人要始终站稳中国立场》(3月2日)、《明辨是非关键要增强政治判断力》(3月4日)等评论,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人对时局的判断和应对必然要由中国视角出发,而非被某些国家某些人的预设台词牵着走,成了稀里糊涂的“帮帮唱”。

9 西方之乱

美国实施联邦制,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各管一摊,在许多事务上互不买账。在联邦层面,美国还存在所谓的“三权分立”,国会、总统、最高法院相互牵制。一旦遭遇紧急危机,这种极度分散的体制就暴露出缺乏统一领导的弊病。各级政府不仅各自为政,还相互扯皮和拆台。

——《美国为何在疫情泥沼中越陷越深》,(7月27日)

编辑手记

今年以来,美国国内政治社会持续撕裂,通货膨胀、能源危机、难民危机等问题折磨欧洲。面对乱局,一些西方人习惯于“灯下黑”,或将之归因于西方运气欠佳,或将之视为外部因素使然。但实际上,西方之乱有其制度根源、历史因素。

本版持续刊发了《“断气危机”凸显散装欧盟无力感》(7月29日)、《欧洲民众还要为“政治正确”付出多少?》(9月7日)、《美激进经济政策既损人也终将害己》(9月30日)、《“比烂”政治下的美国愿景还有什么可选吗》(10 月 28)等一系列文章。这些评论抽丝剥茧、鞭辟入里,从资本逻辑产生贫富分化、异化导致低效政治、个人主义催生价值冲突等多角度分析了西方之乱的必然性,痛斥其种种“甩锅论”之荒谬。

10 傲寒而立

就算有一时的“寒气”“寒流”,也终会过去。70多年来,中国在“打逆风球、走上坡路”中一步步锻造着百折不挠、破局突围的能力。要有充分信心,坚信我们的国家有坚强的意志和能力“在克服困难中发展壮大,在应对挑战中超越自我”。

——《在“寒气”里做那树傲雪的梅花》,(8月26日)

编辑手记

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我们所处的世界没有变得更好,反而进入了一个“黑天鹅”“灰犀牛”接踵而至的高风险时期。特别是美国错误地把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从贸易战到科技战,从战略围堵到舆论轰炸,试图掀起“新冷战”阻挡和打断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由此而来的溢出风险让世界忧心忡忡。

面对所谓“寒气”,如何自处?在《越是遭遇变局动荡越要坚持多边主义》(6月17日)、《当今世界不由西方“小集团”定义》(8月12日)、《面对打压既要抓自力更生还要抓改革开放》(8月19日)等评论中,我们提出,把危机意识及底线思维传递到每个人,应当成为理解和审视今日中国发展的基本出发点。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以自己的确定性对冲外界的不确定性。

2022

观点回眸

时间是历史的雕塑家,镌刻着奋斗的年轮,勾勒出变迁的轨迹。党的二十大、中国式现代化、北京冬奥会、中国空间站……一个个年度关键词,浓缩着大国复兴的万千气象,记录着极不平凡的2022。

实现梦想的征途上,总有继往开来的重要节点。今年,我们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次历史性盛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于党、于国、于亿万人民,都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回顾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成绩彪炳史册、华章精彩耀目,我们踌躇满志、信心如磐。矢志复兴不停步,展望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我们心潮澎湃、豪情满怀。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过去这一年,种种风险挑战接踵而至,我们众志成城、迎难而上——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时因势不断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微观帮扶精度,有效应对种种超预期因素冲击,稳住了经济发展大局;不惧挑衅、果断亮剑,一系列坚强有力的反制举措,击碎了“倚美谋独”“以台制华”的险恶图谋……一场场鏖战以一种特殊方式启迪世人:面对可以预见的狂风暴雨和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团结之光不会失色,奋斗精神永不过时。

这一年,我们也经历了不少欢庆时刻。在“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旋律中,雪花飞舞、微火争光,北京成为全球首座“双奥之城”,与世界奏响“一起向未来”的和音;中国空间站三舱“T”字基本构型完成,太空安家、今朝梦圆;“20家族”惊艳亮相、国产C919大飞机振翅高飞,中国航空收获了一个个“高光时刻”……“摧伤虽多意愈厉,直与天地争春回”,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阻不断我们前进的步伐,反而让我们更加坚韧、更加豪迈。

这一年,世界并不太平。俄乌冲突、能源危机、通胀高企,多重因素叠加下,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涌动,冷战思维强权政治阴魂不散。风风雨雨、阴晴不定,考验的是实力、定力与判断力。中国始终坚持走好自己的路,中国人始终站稳中国立场,就能把未来发展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中。14亿中国人头脑清醒,能够理性认知、积极表达,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以坚定自信的姿态面向世界,真正的大国国民心态才算真正涵养起来,国家破浪向前就有最坚实的精神支撑、最广泛的力量驱动。

千磨万击还坚劲,越是艰险越向前。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光荣激励着我们,梦想召唤着我们。锚定既定奋斗目标、保持清醒坚定,以坚定的决心、信心、恒心,以强大的志气、骨气、底气,一起来想、一起来干,我们一定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新的优异答卷、创造新的时代辉煌。

回望历史,是为了更好拥抱未来。本期推出“七日谈”年度观点集萃,期盼与诸君碰撞智慧、振奋精神,共赴新的远征。

来源:北京日报 | 记者 晁星 崔文佳 美编 李嘉

编辑:高晨晨

流程编辑:郭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