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狮子座

临终老人临终前最常见的症状是(临终老人临终前最常见最严重的症状是)

时间:2024-01-03 09:33:56 作者:超甜的布丁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老人临终前会有哪些征兆?提醒:同时出现5种情况,说明时间不多

【粉丝投稿】王婆的一生辛勤地为三个子女供学、供吃、供穿,望着他们一步步走向成功,离家远去。三个子女在外打拼,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但随之而来的是与母亲的联系也日渐疏远。

年复一年,王婆的步履越来越沉重,白发如雪。而她的三个子女却仿佛已经忘记了乡下那座孕育他们的小木屋。直到有一天,村长打来电话,语气中充满了紧张和担忧。

“王婆病得厉害,她开始胡言乱语,大小便也控制不住了。”村长说。

三人决定立刻回到乡下看望王婆。久违的家乡风景,令他们心中五味杂陈。但此时的王婆已经是病入膏肓,她虽然还清醒,但眼神中充满了迷茫和无奈。

三个子女走进王婆的房间,几乎是同一时间,他们张口叫了声:“妈。”那熟悉而又久违的称呼,似乎触动了王婆内心最深处的情感。

王婆缓缓地转过头,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幸福也有失落。随后,她的眼中失去了焦距,身体一僵,便这样静静地离开了人世。

一、老人临终前的常见征兆

1. 身体衰弱

老年人的身体逐渐衰弱是临终前常见的征兆之一。他们可能会感到体力不支,动作迟缓,甚至无法自己完成日常活动。这是因为老年人的肌肉质量和力量逐渐减少,免疫系统也变得脆弱,容易受到感染。

2. 意识状态的改变

老年人在临终前可能会经历意识状态的改变。这包括嗜睡、迷糊、混乱或者幻觉。这些改变可能是由于身体器官的衰竭以及大脑功能的减退所引起的。老人可能会开始更多地回顾自己的生活,回忆过去的经历。

3. 食欲减退

临终前,老人的食欲通常会明显减退。他们可能会拒绝进食,或者只能摄入极少量的食物和液体。这是因为身体不再需要大量的能量来维持生命,而且吞咽和消化能力也可能受到影响。

4. 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是老人临终前常见的症状之一。呼吸可能变得急促、不规律或者表现出其他异常。这是因为身体的呼吸系统在临终时逐渐衰竭,导致呼吸困难成为常态。

5. 社交和沟通减少

老人在临终前可能会减少社交和沟通的意愿。他们可能更愿意独处,或者只与亲近的家人交流。这种退缩可能是因为身体和情感上的疲惫,以及面对生命即将结束的现实。

二、时间不多了的5种情况

虽然上述的征兆可能表明老人正接近生命的尽头,但如果同时出现以下5种情况,那么可能意味着老人的时间确实不多了。

1. 意识显著改变

如果老人的意识状态急剧恶化,变得极度迷糊或陷入昏迷,这可能是一个关键的迹象,表明生命支持系统正逐渐关闭。家庭成员和医疗专业人员通常会观察老人的神经系统功能,以确定是否存在不可逆的改变。

2. 持续的呼吸困难

虽然呼吸困难是老人临终前常见的症状之一,但如果呼吸变得非常急促和不规律,而且持续时间较长,这可能是一个迹象,表示呼吸系统即将崩溃。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考虑提供舒适的护理,例如吸氧或药物来减轻呼吸困难。

3. 持续性疼痛

老人在临终前通常会经历一些疼痛,但如果疼痛变得持续且难以控制,这可能是一个迹象,表示身体的某些器官正在衰竭,并且可能没有太多时间来缓解痛苦。医疗专业人员会尽力确保老人舒适,通常会使用镇痛药物来减轻疼痛。

4. 肢体变得冷

当老人的身体开始向生命的尽头靠拢时,肢体通常会变得冷。这是因为血液开始从末梢器官(如手和脚)向核心器官(如心脏和大脑)重新分配,以保持关键器官的功能。家庭成员可能会感觉到老人的手和脚冰冷,这是一个表明时间不多了的明显迹象。

5. 意愿停止进食和饮水

老人在临终前通常会失去食欲,但当他们不再愿意进食和饮水时,这可能是最明确的迹象之一,表示生命即将结束。这是因为身体不再需要食物和水来维持生存,而且摄入食物和水可能会导致不适。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成员和医疗专业人员通常会专注于提供舒适的护理,确保老人不受不必要的痛苦。

老人临终前的征兆可以帮助家庭成员和医疗专业人员更好地理解老人的状态,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护理和支持。在这个阶段,提供舒适的护理和情感支持变得至关重要,以确保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得到尊严和安宁。理解这些征兆可以帮助家庭更好地应对老年亲人的临终阶段,使他们能够平静地走向永恒。

老人去世前会出现哪些征兆?看完让人泪目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避免,所以当家中亲人去世的时候,家属也不用过于悲伤,收拾好心情,为逝去的亲人料理好后事,让他安心的离开才是正事。

亲人去世时,按照传统习俗要为亲人换上寿衣,寓意亲人在另一个世界可以获得新生。换寿衣的时间也很有讲究,一般都是在亲人身体状态很不好或者即将咽气的时候,而且宜早不宜晚。

因为否则一旦人去世,短短几小时内身体就会僵硬,就像在冰箱中冷藏了很久一样,这时候想再换上寿衣就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且在换寿衣之前,还要为亲人沐浴净身,之后再换上寿衣,寓意干干净净地离开,这不仅是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也是子孙孝心的一种体现。

老人去世之前多少会出现一些征兆,这些征兆会体现在老人的日常细节中,所以如果家中老人出现这些征兆很可能意味着生命进入倒计时,子女们应该赶紧放下手中的工作回去陪伴老人,送老人最后一程,否则很可能会留下终生的遗憾。

人在去世前有哪些征兆?

人的生命终究是有极限的,当生命走到终点的时候也是尘归尘、土归土的时候,但人对这个世界是有眷恋之情的,所以多少会流露一些情绪或者出现一些肢体语言。

1、对食物和水的需求减少

这个世界上能够无疾而终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因病去世,在临终阶段,老人大多已经饱受病魔的折磨,所以身体各项机能锐降,吞咽功能差、胃肠道无法吸收往往是他们的通病,所以对食物的需求快速下降,体重锐减。

这个时候,老人即使想吃饭往往也只能吃一些流食,如果不想吃饭,那么子女也不必勉强,因为强行劝说老人吃饭会增加老人的负罪感和痛苦。

我曾经看过村里的一个癌症患者,被病魔折磨得瘦的只剩下皮包骨头,看起来让人心疼又心酸,所以有时候我想去世对于他们而言也是是一种解脱,让他们的身体不再受苦,灵魂不在受煎熬。

2、手脚冰凉,易脱皮

记得小时候爷爷去世前,我坐在爷爷的床前摸着爷爷的手臂,感觉除了骨头几乎没有一丝肌肉,而且明显比正常人的手臂温度要低得多。

这是因为临终前老人体内血压下降、血液循环变差导致对全身的能量供给不足,无法再维持人体的正常体温。

有一次我发现爷爷的手臂上有几块皮肤已经脱落,问了奶奶才知道是小姑给爷爷穿衣服的时候,不小心被衣服摩擦导致。

看到爷爷的现状,当时我的眼泪就出来了,因为想不到人老了之后也经历如此多的折磨,实在太难过了,既是为我的爷爷,也是为所有像我的爷爷一样在生命的最后饱受病魔困扰的人而感伤。

3、说不出话,眼神呆滞

临终前,老人往往变得更加沉默,因为病魔已经耗费了他全部的精力,想说话变成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而且,由于整天只能呆在床上,人也变得越来越呆滞,如果没有旁人的干扰,往往可以一整天呆在床上一言不发,让人怜惜。

4、身体抽搐,眼睛流泪

有些人临终前会身体抽搐,这是病人的身体正常生理反应,但这更像是老人的最后挣扎,对生命的渴望让他们始终保留着最后一口气。

同时,这时的老人开始喜欢回忆往事,特别是子女陪伴的时候,说着或者甚至会流下眼泪,这其实是老人对自己一生的回忆和对昔日美好生活的眷恋。

5、回光返照

有些老人在床上昏睡了很多天,却突然之间清醒过来而且精神良好,还可以吃自己以前想吃又不敢吃的食物,甚至可以下地行走。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家属会喜出望外,以为老人的病情好转,其实这不过是老人临终前的回光返照罢了,是老人大脑在临死之前的应急反应,刺激身体里面的肾上腺素分泌,就会造成身体短暂性出现好转的情况。

这时候,家属要抓紧最后和老人团聚的时光,多陪陪老人,让老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否则一个转身离开可能就是一辈子的遗憾。

除了以上这些表现之外,老人往往还会时常陷入昏迷,呼吸变慢,焦躁不安、精神亢奋等情绪,如果老人出现以上这些症状,可能意味着老人生命的终点即将到来,子女要多陪伴和关爱。

老人在临终前都会大便,你知道原因吗?

老人临终前大便其实是正常的现象,家人千万不要嫌弃他们,事实上这根本不是他们能控制得了的事情,最好的方式就是尽量安抚老人,仔细的帮助清洗身体和更换衣服即可,不必大惊小怪。

在老人生命的最后阶段,身体全身的神经肌肉会松弛,不受控制,所以膀胱括约肌和肛门直肠括约肌也会失去功能,无法控制大便和小便的排出,是正常临死前的征兆。

所以家属在老人的最后阶段要提前备好尿布和湿巾等护理用品,每天及时为老人清洁身体和更换衣服,否则容易造成皮肤感染。

当然但并不是每一位老人临终前都会大便,如果死前已经排空了膀胱和肠内容物,那么临死时不会发生大便、小便失禁的情况。

老人死后土葬好还是火化好?

老一辈的人更希望土葬,这样可以保留完整的身体,但现在看来火葬确实大势所趋,那么究竟是火葬还是土葬好呢?

在我看来毫无疑问火葬更好,相比土葬,火葬有以下优点。

1、节省国家土地资源

土葬需要花费不菲的代价购买棺材不说,更重要的是需要在良田上建造坟墓,一般一个坟墓至少占地6平方左右,而且坟墓随着时间的流逝,把那个不会主动消失,毕竟谁敢挖别人家的祖坟呢?

所以在我们国家坟墓占据了大量的良田,这其实是对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我们国家的耕地面积十分紧张,为了保持18亿亩的耕地红线,我们放弃了太多发展的机会,所以为了保护耕地,国家《土地管理法》中明确禁止土葬。

像火葬一般是尸体火化之后放在骨灰盒中安葬在墓地,一个单人墓的面积大约在1平方左右,只有土葬坟墓的1/6甚至更少,无疑可以为国家节省大量的土地资源。

2、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住在农村的朋友逢年过节一个很重要的活动就是上坟祭奠先辈,而且一般多会放炮仗、烟花和烧纸,会释放出大量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物体,对环境的污染可想而知。

而火葬由于墓地在陵园,管理相对规范,即使上坟一般多以鲜花为主,没有污染,相对更环保节省。

综上所述,土葬是祖辈沿袭的风俗习惯,但火葬明显更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对国家和人民更有利,所以这就是国家大力提倡火葬的原因所在。

老人在家中去世,该怎么处理?

现在的90后以及00后大多为独生子女,没有经历过父母老去葬礼的处理流程,一旦父母突然去世很可能只会嚎啕大哭,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老人的葬礼,所以大家一定要知道老人去世后正确的处理流程。

第一步:拨打120,确认老人是否死亡

很多人以为死人的表示就是没有呼吸和心跳,只要用手指放在死者的鼻子处就能判断,毕竟电影中都是这么演的,但其实这是一种很不严谨的判断方式。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前段时间上海福利院老人未死被装运事件吗?

5月1日,上海一家福利院打电话通知殡仪馆说有老人去世,然而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在福利院搬运“遗体”的时候,却突然发现遗体动了一下。

经过工作人员检查并通知110急救人员确认,证明老人确实还活着,只是假死而已,最终这家福利院的相关人员因为自己的玩忽职守收到了法律的惩罚。

大家想想看,福利院这样的专业机构都能发生这样的乌龙事件,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一老人只是假死,而家属在悲痛中没有认真检查,就以为老人已经死亡,随后放入冰棺,岂不是耽误了最佳的抢救时间。

所以,老人去世,家属先不要哭泣,赶紧拨打120急救电话上门。

拨打120有两个目的:

一是由专业的医生确认老人是否死亡,如果是假死也许还有及时抢救的机会;二是120急救医生如果确认真地死亡的话,他们会开具心电图证明和死亡通(告)知书,这样方便后续办理死亡证明。

第二步:为老人穿上寿衣

丧葬文化是非常严肃的一件事情,马虎不得,对于老人去世之后由谁为他穿上寿衣,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规定,但在我老家,一般是这样规定的:

1、如果死者为男性

我们国家讲究子孙孝道和男女有别,这在穿寿衣的习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去世的老人是男性,那么一般由老人的儿子为其穿上寿衣,女儿在一旁协同;如果老人只有儿子,那么由儿子为其穿上寿衣,儿媳在一旁协同;如果老人只有女儿,则是女儿为其穿上寿衣,女媳在一旁协同。

2、如果死者为女性

如果老人为女性,那么一般由女儿为其穿上寿衣,儿媳在一旁协同,儿子不再参与;如果老人只有儿子,那么则由儿媳和家族中的女性长辈共同为其穿上寿衣;如果儿子没有结婚,那么就由家族中的长辈或者老人的姊妹中选两人来完成;如果老人只有女儿,那么寿衣由女儿和家族中的女性长辈共同穿上。总之,不会死者为女性的话,不会由男性参与穿寿衣,这就是男女有别。

3、如果死者没有子女

如果老人没有子女或者子女远在外地无法及时赶回来的话,那么一般由老人的侄子侄女为其穿上,如果老人为女性,那么由侄女负责,如果老人为男性,则由侄子负责。实在没有人的话家族中同性别的长辈也可以代劳。

第三步:开具死亡证明

120开具了心电图证明和死亡通(告)通知书之后,家属就可以到当地居委会或者派出所开具死亡证明。

这里要注意要保存好死亡证明,因为它是后续所有流程的关键性文件。

第四步:联系殡仪馆,商讨葬礼事宜

拿到死亡证明之后,我们才能联系殡仪馆,因为如果没有死亡证明,殡仪馆是不会接受死者的,否则将来发生纠纷谁都说不清楚。

前文说过死者的身体几个小时内就会有明显的变化,甚至会散发刺鼻的臭味,所以必须要放在专门的冰棺中延缓遗体的腐蚀。

现在的殡仪馆一般都会提供一条龙服务,当将死者运送至殡仪馆后,家属就可以去业务室,校验死亡证明,选购骨灰盒,领取火葬证,确定火化的时间、费用等手续。

第五步:取骨灰

取骨灰一般需要2-3天,如果想提前的话,要办理提前手续,大家要注意的是取骨灰的时候要带着火葬证,如果死者有特殊原因暂时不能火化,还要办理尸体冷藏手续,一般还需要缴纳一部的费用。

这里要向大家说明的是,如果老人在外地死亡,想将骨灰叶落归根的话,那么家属最好能够租车或者自己开车运送骨灰。

但如果为了省钱,坚持要坐火车运送骨灰的话,千万要记住用黑色的塑料袋包好骨灰盒,再放入黑色的背包中,在安检的时候提前和安检人员沟通好。

千万别直接捧着骨灰盒就上火车,否则很可能通不过安检,即使通过了安检,这样明目张胆地运送骨灰盒也会给同车厢人员带来恐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第六步:选购墓地

办理火化手续之后,如果在城市安葬的话,那么选购墓地,当然这一步可以提前准备,这样可以按照老人的心愿选择。

选择墓地的时候除了价格之外,大家最主要的还要考虑购买双人墓还是单人墓地。建议大家如果经济实力允许的话,直接选择双人墓,这样将来另一位双亲去世的时候可以合葬,省了第2次流程。

但现在的墓地价格可不低,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墓地价格已经涨到了20万/平方米,甚至比房价还高,简直离谱到家。

第七步:提取银行卡余额

有些老人省吃俭用了一辈子,在银行卡上存下了一大笔钱,家属如果知道银行卡密码的话,可以到取款机上取出,注意每天限额5万元,如果余额超过5万的话,可以第二天分批提取。

但如果家属不知道老人的密码的话,也不用着急,带着死者的死亡证明到公证处拿到公证证明之后就可以去银行取款。

如果死者有房产的话,就可以使用同样的方法,拿着死亡证明到公证处拿到公证证明之后,就可以去房产局办理房产转移手续,这样就可以将死者的所有遗产转移给家属。

第八步:注销户口

办理完以上流程之后,家属就可以带着死者的户口本和死亡证明到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办理户口注销证明,户口一旦注销就代表这个人彻底在这个世界上了无踪迹。

所以很多家属在办理户口注销的时候都会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哭泣甚至晕厥,所以,办理户口注销的时候最好子女在旁边协助或者。

以上就是家中有人正常死亡的时候,家属应该办理的流程,人死不能复生,活着的人最重要的不是哭泣,而是赶紧按照流程做好老人去世后的善后工作,让他安心的离去才是正道。

写在最后:

如果家中老人正常去世,那么第一时间先拨打120,这样便于后续的死亡证明办理,但如果老人是非正常死亡,那么110毫无疑问是第一选择。

我们中华民族讲究“死者为大”,人死如灯灭,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都会有这么一天,坦然地面对即可。

活着的人也不必太过于悲伤,珍惜眼前人,多回家陪伴父母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否则等到父母真的逝去的那一天,我们才会感到什么叫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伤。

1980年,王光美护送骨灰的场景,注意看她的表情,令人泪奔

这是一张令无数人感到悲伤的照片。照片是在一架飞往北京的专机机舱里拍摄,只见王光美面前的小桌子上,放着丈夫的骨灰盒,的遗像放在一侧。另外,王光美双手紧贴骨灰盒,一刻也不愿松手。

骨灰盒上面覆盖着中国党旗,里面就是的骨灰。大家注意看王光美的面部表情,显然已经悲痛到了极点,泪水早已哭干,随时都可能晕倒。因为王光美一想到病逝前的遭遇,就泪流满面。

另外,照片中王光美穿着黑色的衣服,但白色衣领十分醒目。黑白两种颜色,也预示着这是一个无比悲伤的时刻。照片拍摄时,王光美已经59岁了。那么,这张照片背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这要从病逝说起。1969年11月12日,在河南开封病逝,享年71岁。毫无疑问,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病逝前身体情况很糟糕,至于具体情况一直是一个谜,直到近些年来知情者的解密,人们才逐渐有所了解。在所有知情者中,原副部长、中央保健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国红十字会原常务副会长、党组书记顾英奇同志的回忆最有说服力。

1967年,顾英奇被调查北京医院总值班室工作。当时的身体情况已经不太好,经常需要看病。周总理非常关心的身体情况,为此他指示中央办公厅制定了一条原则:

“同志需要看病时,就让他的警卫人员跟北京医院总值班室联系,由医院的医生、护士出诊;药品从保健药房(注:特殊时期被编入中央警卫团后勤部)发给。”

1968年2月,顾英奇又被调回,担任刚成立的中央警卫团门诊负责人,全面主持日常的工作。顾英奇很关心的身体情况,他仔细看了病历。发现此前有多位北京权威医学专家去了家中,对他进行会诊。

不久,上级领导指示顾英奇,“你去北京医院接过的医疗任务和病历,如果他生病了叫你们去看病,你们就要立即去,而且还要认真给他治病。”顾英奇非常重视这件事,加上门诊部的很多人原来就在工作,大家对也非常尊敬,所以都拼尽全力。

据资料,从1968年2月到1969年10月,在顾英奇的直接领导下,门诊部的医务人员和全国知名各科专家,多次把从死亡的边缘抢救回来。对于的病情,毛主席和周总理特别关心,多次指示“要千方百计地给他治病。”

身体情况的恶化,除了自身疾病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伙食很差,加上长期被隔离,又见不到子女,这些都让他身心俱疲。1967年6月初,的炊事员郝苗被带走。郝苗长期为做饭,对他的饮食习惯非常了解,被带走后对的生活影响很大。

不久,原先从内部供应的食品也被取消,身边工作人员只能去市场上购买,这导致他的伙食差了很多。在一份关于伙食情况的报告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段描述:

“刘处生活有明显的变化。过去每餐三菜一汤,现改为一菜一汤,不是炒白菜、熬萝卜,就是炒萝卜、熬白菜,加上少许的肉、鸡、鸭、鱼之类的东西,工作人员意见以后不给他吃了,并取消了日用的酸牛奶、水果、饼干等食品。过去刘睡前有饮酒习惯,工作人员准备在他喝完库存的几瓶酒后,也不再给他买了。工作人员提出,能保证刘吃饱,饿不死就行,有些可有可无的东西,能减就减,还准备进一步缩减刘每天服用的安眠药,茶叶也不给用了,手表坏了有的同志也主张不给他修。”

然而,此事还没有结束。1968年3月,炊事员郝苗的助手也被“调走”,这意味着再也没人给做饭,结果只能由卫士到食堂买一些食物,而他每月的生活费用很少。这时的牙齿很不好,只能吃一些菜和汤,导致经常饿肚子。

贾兰勋当时是的卫士,他就多次去食堂购买食物。贾兰勋回忆时说:

“由于饮食质量的大幅度下降,再加之精神上的长期折磨以及来自报纸、广播等各方面的刺激,少奇同志郁愤成疾,他的身体逐渐垮下来了。1968年3月以后少奇同志吃饭、走路就很困难了。他的一只腿走起路来只能拉拉着,勉强向前移动,手还得扶着墙壁,吃饭时手和嘴配合不在一起,有时嘴张开了饭菜到不了口,饭菜到了嘴边,嘴又闭上了。手拿起筷子来,颤抖得很。”

前面提到的安眠药无常供应,原来他常年习惯于夜晚工作,白天睡觉。如今被隔离了,强行改变他的作息时间,让他白天“工作”,这导致他的睡眠很糟糕,一度几次出现了神经性晕厥症。

从1968年3月开始,的病情明显出现恶化的迹象,比如走路时脚步拖行、站立不稳、把裤子当上衣穿、小便失禁等。当时关于情况有一份名叫《情况反映》的报告,定时向上级汇报。

1968年4月12日的《情况反映》中,关于他的病情有这样的描述:

“据大夫检查:刘的神志不大清楚,表现定向,辨别不清,表情呆板,对问话没有反应,说不清一句完整的话。两脚移动吃力,走路迈不开步。在穿衣、安假牙时,几次发现上下倒装、倒安的情况,当别人告其错了时,还不知纠正。据大夫判断,刘不像是装的。”

眼看病情恶化加重,周总理非常着急,几乎每天都要派人来了解情况,指示一定尽全力救治。不久,又被确诊患上了“肺炎杆菌性肺炎”,这是一种起因复杂的呼吸内科疾病,一旦发病可产生寒战、高热、胸痛以及咳痰等症状。

这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疾病,尤其对老年人来说往往是致命的。1968年7月11日,高烧不退、陷入昏迷状态,加上浓痰无法咳出,有窒息的可能,这点在《情况反映》中也有反映。

7月12日的《情况反映》中有这样的描述,“11日的呼吸排痰机能很差,气喘剧烈,有窒息的可能;心脏情况很不好,心率波动很大,心律不够整齐,时而跳九十余次,时而加快到140—150次。”

时间进入10月,已经无法下床,虽然还有自我意识,但是认知力、语言、记忆功能丧失。有一组数字完全可以说明当时的病情,从1968年7月至1969年8月6日期间,专家会诊共40次,仅1968年7月这一个月就是达到了23次。

对于丈夫的病情,王光美并不知情,那时她已经被关入监狱,这也是她后来悲痛欲绝的根源。很遗憾,更糟糕的局面出现了。1969年10月,鉴于中苏之间关系极度紧张,中央通知紧急疏散在京党和国家领导人。

根据上级安排,当年10月17日晚被秘密转移到河南开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靠着鼻饲维持生命,他瘦得皮包骨,牙齿只剩下7个,连说一句话的力气也没有。

1969年11月12日6时45分,与世长辞。临终前,他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更不知妻儿在何处、情况如何,而王光美直到3年后才知噩耗。当病逝后,医护人员发现他手中有一个被他攥成小葫芦形状的硬塑料瓶,可见他在临终时遭受着巨大的病痛。

病逝后,遗体被转移到地下室。11月15日深夜,被送到火葬场火化。当时火葬场工作人员已经接到通知,说是有一名“烈性传染病人”要今晚火化,只准留下两个火化工。

火化时没有任何仪式,也没有任何亲人。与此同时,他在开封病房的所有遗物也付之一炬。唯一留下的只有骨灰和一张骨灰寄存证。交费后寄存在开封火化场骨灰存放室,寄存证上面是有人冒充儿子“刘源”来填写的:姓名:刘卫黄;职业:无业。

1980年2月23日,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通过《关于为同志平反的决议》。根据的决定,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追悼大会。

于是,王光美和儿子刘源等人前往开封接回的骨灰,大家看到的这张照片就是在专机上拍摄的,时间是1980年5月14日。

5月17日,追悼大会举行。当天,北京、国家党政机关、部队、工厂等单位全部降半旗致哀,并停止一切娱乐活动。追悼会有一万多人到场参加,亲自致悼词。

生前曾在不同场合表示自己去世后,一定要把他的骨灰撒到海洋里。1980年5月19日上午,的骨灰被撒向黄海大公岛附近海域里。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