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奇门遁甲

飞机头前面翘不起来怎么办(飞机头往上翘)

时间:2024-01-22 07:24:16 作者:樱花飘落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飞机为什么不用自然吸气?

早期的飞机当然是自然吸气的,但是油耗是带有增压发动机的两倍,相当于本来一架飞机一箱油刚好飞到美国的,但如果没有增压器,半路已经掉在太平洋里面了。

飞机早期为什么用自然吸气?

早期是用汽车自然吸气发动机改装的

早期的飞机用的航空发动机是用汽车自然吸气发动机改装的,比如说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造的,而且是已经飞起来飞行成功的飞行者一号,就是世界上最早有动力装置的飞机。

它用的活塞式发动机是由一台汽车的自然吸气发动机改装而来的,可以拿去吹牛,飞机上的活塞式发动机又叫做活塞式螺旋桨飞机。

工作原理和汽车发动机差不多

它工作原理和汽车发动机差不多,也是汽油在气缸里面燃烧,推动活塞运动,带动曲轴,只不过原来是让车轮转,现在变成让飞机前面的螺旋桨转起来了。

就好像把奥迪双钻四驱车的马达拆下来装到玩具飞机上,原来在地上跑,现在在天上飞。

单纯靠大气压把空气压到燃烧室里

航空器发动增压器,它的原型是一直到1915年才被瑞士的一个温特图尔增压器厂给造出来了。

所以说之前的飞机用的都是自吸的活塞式发动机,没有任何增压器件的,单纯靠大气压直接把空气压到燃烧室里面。

二战后被带有增压器的发动机取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搞起来了,美国航空发动机大量的搭载了涡轮增压器,让涡轮增压器正式开始得到重视和重用,开始取代自吸的发动机了。

比如说1940年美国P-51野马战斗机,它用的就是涡轮增压的螺旋桨发动机,高空最大速度达到614千米每小时。

汽车的涡轮增压技术比飞机反而晚

跟落后的自然吸气的200千米每小时的相比,就跟开着法拉利追人家小电瓶车一样的这种感觉了,你知道吧。

汽车的涡轮增压技术比飞机反而晚,要到1977年才被萨博首次成功运用到民用车上,所以说这车子当初有个Slogan叫贴地飞行。

20世纪40年代中期普及燃气涡轮发动机

后面20世纪40年代中期,航空技术又开始有革新了,军用飞机和大型民用飞机逐渐开始大范围使用燃气涡轮发动机了。

燃气涡轮发动机它把螺旋桨给取消掉了,直接依靠燃气推动涡轮对外做功了,就好比原来你皮划艇用浆的,一下下来划的,现在变成快艇了,直接在后面喷水,船头一翘就冲出去了。

燃气涡轮喷气发动机性能更好

德国Me-262飞燕喷气战斗机,首次运用了燃气涡轮喷气发动机的,二战的时候,对面活塞老飞机,一换五的成绩,可以说是这个飞机的性能真的是非常的好。

那个以后,飞机上的自然吸气就消失了,要么就是被打完了,要么就是人家说生产出来被人家打没有意义了,就给它换了。

即便是小型低速飞机,依然是用活塞发动机的,也额外的装了个增压器上去。

后来为什么不用自然吸气了?

自吸发动机功重比小

后来为什么不用了?自吸发动机,它功重比小,什么意思,功重比就是功率和飞机重量的比值,它是衡量发动机性能的主要的一个参数。

就好比你肺活量大不一定体能就好,如果你是个200斤的胖子,你肺活量再大跑两步还是吃不消。

带增压器的发动机功重比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比较著名的就是普·惠公司的巨黄蜂发动机,代号是R-4360,有28个气缸,排量71.5升,功重比是1.5千瓦每十牛,功率达到2200到3000千瓦之间。

是世界上功率最大的活塞式发动机,差不多是十辆劳斯莱斯幻影V12发动机最大功率加在一块这么大。

那像我们刚才说的最早的飞机飞行者一号,它的发动机只有8.95千瓦的功率,重量倒是有81公斤,功重比就只有0.11千瓦每十牛了。

自吸发动机高空进气存在缺陷

自然吸气的活塞发动机,因为高空空气就稀薄了,你去个西藏你都快喘不过气了,飞到天上这个进气就更加有问题了,飞行高度就会受到制约,那没有气了,烧不起来了。

高空的时候,海拔高度每升高一千米,相对大气压就大概是降低12%,空气密度降低10%左右,珠穆朗玛峰8844.3,峰顶气压只有海平面上的34%。

你普通的活塞的航空自吸发动机,根本是没有办法在这种地方飞的,空气稀薄氧气都不够,烧不起来。

自吸发动机最高平飞较低

就和我们刚才说的,你珠穆朗玛峰站在那边站着,戳一个旗子,站着你就是英雄了,站在那边呼吸都困难。

你像我们国内歼-10用的就是涡扇发动机,能达到的最大平飞高度是17000米,自吸的活塞发动机,最高平飞3000米,相差很多的,人家飞在天上,朝下面打打你都不能还手。

自吸发动机油耗高

自吸的航空发动机功重比低,进气又有问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受到影响,油耗也就比较高,有增压器的航空发动机的油耗基本上是0.23到0.27公斤千瓦时。

像美国的B-29战略轰炸机,搭载的R-3350发动机,功率有2535千瓦,耗油率只有0.23公斤每千瓦时。

那个是不错的了,但是普通的自吸的航空发动机,油耗就要0.5公斤每千瓦时了,大概将近是两倍的差距的。

这就是我们刚刚一开始说的,一架飞机刚刚好能够飞到美国的,但是增压器坏掉了,半路在太平洋中间就掉下去了。

汽车除了用自吸还用涡轮增压

今天说这个东西,好奇一下,平时吃饭的时候可以聊一聊,飞机发动机跟我们生活关系没有那么的大,和我们吃饭聊天也许更紧密一些。

但是汽车上除了用自吸之外,还用涡轮增压的,和我们的关系就密切一点了。

别再劝我买涡轮车了

那周围的朋友总是劝我买涡轮车,新时代、新技术、更省油,动力也更好,我网上面去查了一下,好像太绝对了。

涡轮车有的人说不好,保养贵,有的人说这个东西,你是用了没几年你是要后悔的,你要为此买单的,这些到底有没有依据,我到底能不能买涡轮车?

我买涡轮车,是选择了一个新技术对我更有好处,还是说其实厂家和那些相关人士在给我一个误导,资料给你找出来了,关注微信公众号「备胎说车」,直接回复关键词「涡轮」就可以了。「备胎说车」等你来玩哦。

飞机的翼尖向上翘起,为什么能帮你节省票价?从流体力学讲起

如果你仔细观察过飞机的外形,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细节:机翼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平直延伸,而是在末梢处向上翘起。那么,这个弯曲的部分是什么?又有什么用呢?

飞机之所以能够上升,是因为气流在经过机翼时,上下表面形成了压强差。而机翼处在中间,就像隔板一样隔开了两股气流。但是,不论机翼再长,它总归是有一个翼尖边界,在这里,高压气流失去了阻挡,就开始往上翼面跑,因此,在翼尖处就出现了“涡流”。当飞机高速飞行时,翼尖涡就会向后流动,并产生一个“下洗速度”,使得飞机的升力减小,也就是产生了“诱导阻力”,这会增加飞机的燃油消耗。

因此,在上世纪70年代初,油价开始高涨时,人们将目光聚焦在了翼梢处——能不能减少涡流对翼尖的影响呢?

不妨试试从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像鹰这种大型鸟类,如果翅膀过长,转弯时的半径较大,它们就无法在飞翔时利用热空气柱上升。好在鹰的翅膀完美平衡了最大升力和最小翅膀长度,并在飞行时将翅尖的羽毛向上弯曲,这样就可以减小空气中的漩涡,从而提高飞行效率。

受此启发,NASA的理查德·惠特科姆博士发明了“翼梢小翼”,它就是位于翼梢处,近似垂直于机翼翼面的一个小机翼。通过风洞测试和计算研究,惠特科姆得出结论:安装翼梢小翼的运输飞机可以实现6%-9%的巡航效率改进。于是,上世纪70年代末,NASA在一架KC-135运输机上安装了小翼进行试飞。试飞数据表明:在安装翼梢小翼后,飞机的最大飞行高度增加了3.4%;升力系数增大了4.88%;巡航状态升阻比提高了7.8%;航程增加了7.5%。因此,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翼梢小翼开始被应用在民航客机中。

KC-135运输机试飞

它就像是一道竖起的墙,阻碍了空气的绕流,减小了涡流对飞机的影响,并且还能为飞机提供向上和向前的分力,真可谓是“一箭双雕”(翼尖双雕)。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飞机的翼尖都会翘起。对于一些短程航线的飞机来说,增重付出的成本要大于节省的燃油消耗,所以航空公司可以选择不加装翼梢小翼。但是,随着油价的不断攀升,不仅大多数飞机会安装翼梢小翼,它的造型也千变万化起来。如融合式小翼、斜削式翼尖、单段式小翼、双叉弯刀式小翼、环形小翼和网格式翼尖等等。

融合式小翼

双叉弯刀式小翼

单段式小翼

斜削式翼尖

环形小翼

网格式翼尖

也不知道,随着材料学和流体力学的发展,未来的机翼会不会化繁为简,又回到最初的样子呢?

飞机的翼尖向上翘起,为什么能帮你节省票价?从流体力学讲起

如果你仔细观察过飞机的外形,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细节:机翼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平直延伸,而是在末梢处向上翘起。那么,这个弯曲的部分是什么?又有什么用呢?

飞机之所以能够上升,是因为气流在经过机翼时,上下表面形成了压强差。而机翼处在中间,就像隔板一样隔开了两股气流。但是,不论机翼再长,它总归是有一个翼尖边界,在这里,高压气流失去了阻挡,就开始往上翼面跑,因此,在翼尖处就出现了“涡流”。当飞机高速飞行时,翼尖涡就会向后流动,并产生一个“下洗速度”,使得飞机的升力减小,也就是产生了“诱导阻力”,这会增加飞机的燃油消耗。

因此,在上世纪70年代初,油价开始高涨时,人们将目光聚焦在了翼梢处——能不能减少涡流对翼尖的影响呢?

不妨试试从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像鹰这种大型鸟类,如果翅膀过长,转弯时的半径较大,它们就无法在飞翔时利用热空气柱上升。好在鹰的翅膀完美平衡了最大升力和最小翅膀长度,并在飞行时将翅尖的羽毛向上弯曲,这样就可以减小空气中的漩涡,从而提高飞行效率。

受此启发,NASA的理查德·惠特科姆博士发明了“翼梢小翼”,它就是位于翼梢处,近似垂直于机翼翼面的一个小机翼。通过风洞测试和计算研究,惠特科姆得出结论:安装翼梢小翼的运输飞机可以实现6%-9%的巡航效率改进。于是,上世纪70年代末,NASA在一架KC-135运输机上安装了小翼进行试飞。试飞数据表明:在安装翼梢小翼后,飞机的最大飞行高度增加了3.4%;升力系数增大了4.88%;巡航状态升阻比提高了7.8%;航程增加了7.5%。因此,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翼梢小翼开始被应用在民航客机中。

KC-135运输机试飞

它就像是一道竖起的墙,阻碍了空气的绕流,减小了涡流对飞机的影响,并且还能为飞机提供向上和向前的分力,真可谓是“一箭双雕”(翼尖双雕)。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飞机的翼尖都会翘起。对于一些短程航线的飞机来说,增重付出的成本要大于节省的燃油消耗,所以航空公司可以选择不加装翼梢小翼。但是,随着油价的不断攀升,不仅大多数飞机会安装翼梢小翼,它的造型也千变万化起来。如融合式小翼、斜削式翼尖、单段式小翼、双叉弯刀式小翼、环形小翼和网格式翼尖等等。

融合式小翼

双叉弯刀式小翼

单段式小翼

斜削式翼尖

环形小翼

网格式翼尖

也不知道,随着材料学和流体力学的发展,未来的机翼会不会化繁为简,又回到最初的样子呢?

热门推荐